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背后的故事

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背后的故事

  少林寺歷史上,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可謂是知名度最高的,少林武術因之而聞名于世。關于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和真實歷史的區(qū)別,歷來眾說紛紜。那么,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歷史真相究竟是什么,今天帶您還原其本來面目。

唐王和秦王,傻傻分不清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出自清末繪于少林寺白衣殿內東壁上的壁畫。壁畫中所說的那個“唐王”,眾所周知是中國歷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真實歷史中的“唐王”,是鄭王朝皇帝王世充的侄子,也就是被少林寺十三武僧活捉的王仁則。

  《舊唐書·太宗本紀》有載,唐武德元年(618年),高祖李淵稱帝后封李世民為“秦王”,故當時李世民不是“唐王”,而是“秦王”,可他后來做了唐朝的皇帝,在民眾的眼中,皇帝和王是不分的,皇帝即王,李世民即唐王。

  由此,“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應為“十三棍僧救秦王”。

為保田產(chǎn),十三武僧決定助唐

  據(jù)《皇唐嵩岳少林寺碑》載,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楊堅將位于少林寺西北五十華里的柏谷塢100頃良田,賜給少林寺作為供養(yǎng)寺院的田產(chǎn)。隋大業(yè)之末,擁有大量田產(chǎn)的少林寺成為因戰(zhàn)亂及災荒缺糧而造反的農(nóng)民軍進攻對象。少林寺僧為了保護寺院及田產(chǎn),開始組織帶有僧兵性質的武裝,曇宗等十三武僧就是保護少林寺田產(chǎn)的。

  王世充在洛陽稱帝后,為了保護洛陽的安全,命其侄唐王王仁則,擁兵鎮(zhèn)守距洛陽大約50華里的柏谷塢,修筑軍事重鎮(zhèn)轘州城。

  王仁則所建的轘州城,占據(jù)了少林寺大量封地。而從史冊的記載看,王世充和王仁則并未對少林寺給以補償,這就引起了少林寺的極大不滿。當李世民圍攻洛陽時,少林寺看到如助唐平定王世充,可能會奪回被王仁則霸占的封地,于是少林寺便出手了。

十三武僧活擒王仁則

  根據(jù)《唐書》記載,李世民在平定王世充時,并未被王世充活捉,也就是說“十三棍僧救唐王”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皇唐嵩岳少林寺碑》背面所刻的《少林寺牒》(亦稱《賜田牒》),這是唐王朝頒給少林寺的牒文,即相當于現(xiàn)在的公文。這個牒文對十三武僧擒王仁則有明確的記載。唐武德四年(621年)四月二十七日夜,少林寺十三武僧夜間進入轘州城,在擒住了轘州城最高統(tǒng)帥王仁則后,翻城將王仁則交給唐軍。

  由此,確切地說,“十三棍僧救唐王”應當是十三武僧助唐擒王仁則。

幕后策劃,原是里應外合

  據(jù)《少林寺牒》載,當時知曉擒王仁則并投唐原委的有:高居轘州司馬之職的趙孝宰,轘州所轄的羅川縣令劉翁重,李昌運、王少逸無職務,但至少是鄉(xiāng)紳。

  《少林寺牒》四月二十七日,十三武僧擒住王仁則后,李世民發(fā)敕書慰勞,封曇宗為“大將軍僧”,趙孝宰為“上開府”,李昌運為“儀同”。趙孝宰和李昌運官職都是從一品的高官,卻無實職。但趙孝宰和李昌運被封為如此高的勛位,可知此二人在當時的行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趙孝宰身為執(zhí)掌軍事的轘州司馬,在李世民圍攻洛陽時,應當是看到李世民必勝、王世充必敗,或是因其他原因,與王仁則有了很深的矛盾,于是決定助唐消滅王仁則。身為王仁則下屬的趙孝宰,雖沒有權力和能力去捉住王仁則,但也不敢公開反對王仁則,于是他只有采取暗算的手法。

  因為少林寺的十三武僧,皆是看守少林寺封地的僧人,應當是住在轘州城外的封地內。而王仁則作為握有重兵的轘州最高統(tǒng)帥,所居之地的詳細情況除了官吏知曉外,其他人應當是不知情的,少林寺僧當然也不會知曉。十三武僧入轘州城進入有重兵護衛(wèi)的王仁則大營,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如果沒有內應的指引,不可能完成行動。

  在此情況下,趙孝宰、李昌運等人在尋找外部力量時,想到了對王仁則有怨恨,且有能力擒住王仁則的少林寺武僧。于是商議后決定動手擒王仁則。

  不難看出策劃和鼓動少林寺十三武僧擒王仁則的,就是趙孝宰、李昌運、劉翁重和王少逸等,而趙李二人是決策人,而曇宗等十三武僧則是具體實施者。

十三武僧助唐平定王世充作用非凡

  十三武僧助唐的行動,在平定王世充的戰(zhàn)役中,發(fā)揮了奇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據(jù)《舊唐書·太宗本紀》載,唐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在平定了山西的宋金剛和劉武周后,中原和華北只剩下王世充和竇建德兩個割據(jù)勢力。當年七月,李世民總領諸路軍馬5萬之眾進攻占據(jù)洛陽的王世充。為抗唐,王世充在前線也準備了3萬精兵,加上轘州等外圍的兵力,王世充的總兵力也在5萬以上。

  據(jù)《資治通鑒》卷188載,武德四年(621年)二月,唐軍兵臨洛陽城下,開始圍攻洛陽,但洛陽防守甚為嚴密,唐軍四面攻城,晝夜不息,半個多月未果。這時所有唐軍將士都精疲力竭,紛紛想著罷戰(zhàn)回師,就連唐軍總管劉弘基等也請求李世民停止圍攻洛陽班師。最后,在李世民的堅持下唐軍才繼續(xù)圍攻洛陽。

  又據(jù)《舊唐書·太宗本紀》《舊唐書·王世充竇建德傳》《舊唐書·郭孝恪傳》《舊唐書·薛收傳》載,在李世民進攻洛陽時,王世充即致函請求竇建德發(fā)兵相助。竇建德也深知李世民擊敗王世充后,下一個目標就是他,此所謂唇亡齒寒。

  事實上,李世民面對的現(xiàn)實非常嚴峻。李世民完全有被竇建德?lián)魯〉目赡,洛陽方面也是形勢危急?/p>

  就在李世民與竇建德對峙時,四月二十七日,少林寺十三武僧突然攻入王仁則大營,一舉擒獲王仁則,并獻之于唐軍,轘州城隨之土崩瓦解。這樣唐軍的一大威脅被解除了。

  對于少林寺十三武僧助唐的功勞,李世民和唐王朝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在貞觀六年(632年)唐王朝頒的《少林寺牒》中云:“若論少林功績,與武牢不殊。”就是說少林寺十三武僧助唐擒王仁則的功勞,和唐軍在武牢關戰(zhàn)勝竇建德的功勞沒有很大的差別。此足證少林十三武僧在助唐滅鄭戰(zhàn)役中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并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