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背后的故事
少林寺歷史上,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可謂是知名度最高的,少林武術因之而聞名于世。關于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和真實歷史的區(qū)別,歷來眾說紛紜。那么,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歷史真相究竟是什么,今天帶您還原其本來面目。
唐王和秦王,傻傻分不清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出自清末繪于少林寺白衣殿內東壁上的壁畫。壁畫中所說的那個“唐王”,眾所周知是中國歷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真實歷史中的“唐王”,是鄭王朝皇帝王世充的侄子,也就是被少林寺十三武僧活捉的王仁則。
《舊唐書·太宗本紀》有載,唐武德元年(618年),高祖李淵稱帝后封李世民為“秦王”,故當時李世民不是“唐王”,而是“秦王”,可他后來做了唐朝的皇帝,在民眾的眼中,皇帝和王是不分的,皇帝即王,李世民即唐王。
由此,“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應為“十三棍僧救秦王”。
為保田產(chǎn),十三武僧決定助唐
據(jù)《皇唐嵩岳少林寺碑》載,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楊堅將位于少林寺西北五十華里的柏谷塢100頃良田,賜給少林寺作為供養(yǎng)寺院的田產(chǎn)。隋大業(yè)之末,擁有大量田產(chǎn)的少林寺成為因戰(zhàn)亂及災荒缺糧而造反的農(nóng)民軍進攻對象。少林寺僧為了保護寺院及田產(chǎn),開始組織帶有僧兵性質的武裝,曇宗等十三武僧就是保護少林寺田產(chǎn)的。
王世充在洛陽稱帝后,為了保護洛陽的安全,命其侄唐王王仁則,擁兵鎮(zhèn)守距洛陽大約50華里的柏谷塢,修筑軍事重鎮(zhèn)轘州城。
王仁則所建的轘州城,占據(jù)了少林寺大量封地。而從史冊的記載看,王世充和王仁則并未對少林寺給以補償,這就引起了少林寺的極大不滿。當李世民圍攻洛陽時,少林寺看到如助唐平定王世充,可能會奪回被王仁則霸占的封地,于是少林寺便出手了。
十三武僧活擒王仁則
根據(jù)《唐書》記載,李世民在平定王世充時,并未被王世充活捉,也就是說“十三棍僧救唐王”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皇唐嵩岳少林寺碑》背面所刻的《少林寺牒》(亦稱《賜田牒》),這是唐王朝頒給少林寺的牒文,即相當于現(xiàn)在的公文。這個牒文對十三武僧擒王仁則有明確的記載。唐武德四年(621年)四月二十七日夜,少林寺十三武僧夜間進入轘州城,在擒住了轘州城最高統(tǒng)帥王仁則后,翻城將王仁則交給唐軍。
由此,確切地說,“十三棍僧救唐王”應當是十三武僧助唐擒王仁則。
幕后策劃,原是里應外合
據(jù)《少林寺牒》載,當時知曉擒王仁則并投唐原委的有:高居轘州司馬之職的趙孝宰,轘州所轄的羅川縣令劉翁重,李昌運、王少逸無職務,但至少是鄉(xiāng)紳。
《少林寺牒》四月二十七日,十三武僧擒住王仁則后,李世民發(fā)敕書慰勞,封曇宗為“大將軍僧”,趙孝宰為“上開府”,李昌運為“儀同”。趙孝宰和李昌運官職都是從一品的高官,卻無實職。但趙孝宰和李昌運被封為如此高的勛位,可知此二人在當時的行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趙孝宰身為執(zhí)掌軍事的轘州司馬,在李世民圍攻洛陽時,應當是看到李世民必勝、王世充必敗,或是因其他原因,與王仁則有了很深的矛盾,于是決定助唐消滅王仁則。身為王仁則下屬的趙孝宰,雖沒有權力和能力去捉住王仁則,但也不敢公開反對王仁則,于是他只有采取暗算的手法。
因為少林寺的十三武僧,皆是看守少林寺封地的僧人,應當是住在轘州城外的封地內。而王仁則作為握有重兵的轘州最高統(tǒng)帥,所居之地的詳細情況除了官吏知曉外,其他人應當是不知情的,少林寺僧當然也不會知曉。十三武僧入轘州城進入有重兵護衛(wèi)的王仁則大營,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如果沒有內應的指引,不可能完成行動。
在此情況下,趙孝宰、李昌運等人在尋找外部力量時,想到了對王仁則有怨恨,且有能力擒住王仁則的少林寺武僧。于是商議后決定動手擒王仁則。
不難看出策劃和鼓動少林寺十三武僧擒王仁則的,就是趙孝宰、李昌運、劉翁重和王少逸等,而趙李二人是決策人,而曇宗等十三武僧則是具體實施者。
十三武僧助唐平定王世充作用非凡
十三武僧助唐的行動,在平定王世充的戰(zhàn)役中,發(fā)揮了奇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據(jù)《舊唐書·太宗本紀》載,唐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在平定了山西的宋金剛和劉武周后,中原和華北只剩下王世充和竇建德兩個割據(jù)勢力。當年七月,李世民總領諸路軍馬5萬之眾進攻占據(jù)洛陽的王世充。為抗唐,王世充在前線也準備了3萬精兵,加上轘州等外圍的兵力,王世充的總兵力也在5萬以上。
據(jù)《資治通鑒》卷188載,武德四年(621年)二月,唐軍兵臨洛陽城下,開始圍攻洛陽,但洛陽防守甚為嚴密,唐軍四面攻城,晝夜不息,半個多月未果。這時所有唐軍將士都精疲力竭,紛紛想著罷戰(zhàn)回師,就連唐軍總管劉弘基等也請求李世民停止圍攻洛陽班師。最后,在李世民的堅持下唐軍才繼續(xù)圍攻洛陽。
又據(jù)《舊唐書·太宗本紀》《舊唐書·王世充竇建德傳》《舊唐書·郭孝恪傳》《舊唐書·薛收傳》載,在李世民進攻洛陽時,王世充即致函請求竇建德發(fā)兵相助。竇建德也深知李世民擊敗王世充后,下一個目標就是他,此所謂唇亡齒寒。
事實上,李世民面對的現(xiàn)實非常嚴峻。李世民完全有被竇建德?lián)魯〉目赡,洛陽方面也是形勢危急?/p>
就在李世民與竇建德對峙時,四月二十七日,少林寺十三武僧突然攻入王仁則大營,一舉擒獲王仁則,并獻之于唐軍,轘州城隨之土崩瓦解。這樣唐軍的一大威脅被解除了。
對于少林寺十三武僧助唐的功勞,李世民和唐王朝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在貞觀六年(632年)唐王朝頒的《少林寺牒》中云:“若論少林功績,與武牢不殊。”就是說少林寺十三武僧助唐擒王仁則的功勞,和唐軍在武牢關戰(zhàn)勝竇建德的功勞沒有很大的差別。此足證少林十三武僧在助唐滅鄭戰(zhàn)役中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并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jīng)》,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jīng)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