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法顯西行求法歷程

  公元401年至403年求法歷程

  公元401年,法顯越過冬夏積雪的蔥嶺,進(jìn)入古印度境內(nèi),先游歷西北十國。從現(xiàn)在疆域來說,這十國中一國在今克什米爾,一國在今阿富汗國,其它皆在今巴基斯坦國境內(nèi)。

  游歷十國的名稱:

  1、陀歷(今克什米爾西北部的達(dá)地斯坦附近)

  2、烏萇國(在今巴基斯坦國北部斯瓦特河流域)

  3、宿呵多國(在烏萇國西南,今巴基斯坦國)

  4、犍陀衛(wèi)國(在今巴基斯坦國西北喀布爾河沿岸一帶)

  5、竺剎尸羅國(在今巴基斯坦國拉瓦爾品第西北)

  6、弗樓沙國(今巴基斯坦國白沙瓦)

  7、那竭國醯羅城、那竭國城(分別在今阿富汗賈拉拉巴德城的南邊和西邊)

  8、羅夷國(或謂在今巴基斯坦的勒吉)

  9、跋那國(首都在今巴基斯坦國西北印度河西岸的本努)

  10、毗荼國(首都在今巴基斯坦中部印度河?xùn)|的烏杰)

  公元403年至409年求法歷程

  法顯、道整二人從毗荼往東南走,進(jìn)入佛教的重要發(fā)源地中天竺,即現(xiàn)在印度的北半部,著名的恒河從西北流向東南入海,亞穆納河是它重要的支流。當(dāng)時(shí)統(tǒng)治印度廣大領(lǐng)土的是繼貴霜王朝之后的笈多王朝,在位的是旃陀羅笈多二世(380-414),控制的范圍包括恒河上游和中印度、西印度許多小國和旁遮普地區(qū)的一部分。

  法顯一行主要游歷國家名稱:

  1、摩頭羅國(都城在今印度國馬圖拉)

  2、僧伽施國(都城在今印度北方邦的法魯卡巴德)

  3、罽饒夷城(今印度北方邦根瑙杰)

  4、沙只大國(當(dāng)今北方邦瓦臘那西以北一帶)

  5、舍衛(wèi)城(在今印度北方邦拉布蒂河南岸的塞特馬赫特地區(qū))

  6、迦維羅衛(wèi)城(現(xiàn)尼泊爾國南部提羅拉科特附近)

  7、藍(lán)莫國(首都在今尼泊爾南境的達(dá)馬里附近)

  8、拘夷那竭城(今地不詳,或謂在今尼泊爾南部的巴伐沙格脫附近)

  9、毗舍離城(在今印度比哈爾邦的穆札法爾布爾地區(qū))

  10、摩竭提(摩揭陀)國(巴連弗城,今印度比哈爾邦的巴特那)

  11、王舍新城(今印度比哈爾邦的拉杰吉爾)

  12、伽耶城(在今印度比哈爾邦中南部的佛陀加雅)

  13、迦尸國波羅柰城(今印度北方邦的瓦拉納西(貝那勒斯)

  14、拘睒彌國(首都在今印度北方邦安拉阿巴德西南)

  15、達(dá)嚫國(首都當(dāng)在今印度中部默哈訥迪河與戈達(dá)瓦里河上游一帶)

  16、瞻波國(首都在今印度比哈爾邦帕戈?duì)柌紶枺?/p>

  17、摩梨帝國(首都在今印度西孟加拉邦加爾各答西南的達(dá)姆拉)

  410年至412年求法歷程

  東晉義熙五年(409年)年底,法顯離開多摩梨,搭乘商舶,縱渡孟加拉灣,進(jìn)入獅子國(在今斯里蘭卡國北中央省的阿努拉德普勒)南洋群島西邊的耶婆提國(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或謂是瓜哇),于東晉義熙八年七月十四日(公元412年陽歷9月5日)從長(zhǎng)廣郡牢山(嶗山)南岸登陸回到國內(nèi)。

  法顯65歲出游,從東晉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從長(zhǎng)安出發(fā),前后共走了三十余國,于義熙八年從青州牢山南岸登陸,首尾合為十四年,回到祖國時(shí)已經(jīng)七十八歲了。在這十四年中,法顯跋山涉水,穿越沙漠、越蔥嶺,過雪山,渡海漂泊,經(jīng)歷了人們難以想象的艱辛。正如他后來所說的:“顧尋所經(jīng),不覺心動(dòng)汗流!”

  法顯在山東半島登陸后,旋即經(jīng)彭城、京口(江蘇鎮(zhèn)江),到了建康(今南京)。他在建康道場(chǎng)寺住了五年后,又來到荊州(湖北江陵)辛寺,元熙二年(420年),終老于此,卒時(shí)八十六歲,一作八十二歲。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