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jīng)
《楞嚴經(jīng)》,大乘佛教經(jīng)典,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jīng),于灌頂部錄出別行》,簡稱《楞嚴經(jīng)》、《首楞嚴經(jīng)》、《大佛頂經(jīng)》、《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唐般剌密諦傳至中國,懷迪證義,房融筆受。..[詳情]
第四卷 第十一章 覺性非和合非不和合
楞嚴經(jīng)白話解 第四卷 第十一章 覺性非和合非不和合
內(nèi)容提要:
世尊舉見性與明、暗、通、塞四相為例,闡述見性與所見物像非和合非不和合。
原文
阿難。如彼眾生同分妄見,例彼妄見別業(yè)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國。彼見圓影,眚妄所生。此眾同分所見不祥,同見業(yè)中,瘴惡所起。俱是無始見妄所生。例閻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諸有漏國,及諸眾生。同是覺明無漏妙心,見聞覺知虛妄病緣,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若能遠離諸和合緣1,及不和合,則復滅除諸生死因,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凈本心,本覺常住。
【注】
。边h離和合非和合相水與鹽和在一起,是為和相;水與油在同一容器中,邊界分明,為非和相。張弓搭箭,弦發(fā)箭出,是為合相;水火相克,為非合相。和合非和合,都是世間法,為接引世間凡夫入小乘道,世尊說因緣相,說和合相。如果對根智未熟的修行者說大乘法,說者諄諄,聽者昏昏,甚至會把聽眾嚇跑,所以世尊為他們說因緣相,說和合相。為接引小乘入大乘,世尊說非和合非不和合。用因緣譬喻說法,依妄說妄,以妄破妄,是很勉強的、不得已的方法,只是方便法門。不經(jīng)刻苦修證,不是在三摩提中智慧觀照,是不可能離妄歸真的。因此,修學佛法,必須離言入義,不要認指是月。
白話解
佛接著說:“一國人的同分妄見與一個人的別業(yè)妄見類似,一個眼有眚的人見別業(yè)妄見與一國人的同分妄見亦無異。見到圓影,因眚翳而生;一國人同見不祥惡業(yè),因惡瘴而起。兩種妄見都是無始以來熏習而成的的妄見所生。以此類比,可知地球上三千洲、四大海娑婆世界,乃至十方有漏國眾生的妄見,都由于本覺妙明的無漏妙心著了見聞覺知的虛妄病緣而生,因緣和合而有妄見生滅。
如果遠離和合非和合相的因緣,再滅除種種生滅的的因緣,便可證圓滿菩提不生不滅性,見清凈本心,常住本來的妙明正覺。
原文
阿難,汝雖先悟本覺妙明,性非因緣,非自然性。而猶未明如是覺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阿難,吾今復以前塵問汝。汝今猶以一切世間妄想和合,諸因緣性,而自疑惑,證菩提心和合起者。則汝今者妙凈見精,為與明和,為與暗和,為與通和,為與塞和?
白話解
阿難,你雖然已經(jīng)倭得妙明覺性不是因緣生,也不是自然有,但你還未明白這個原來清凈的覺性,非和合生,也非不和合。
阿難,我還是用明暗通塞等塵緣同你分析。你還執(zhí)著世間虛妄的和合觀和因緣性,自己產(chǎn)生疑惑,認為菩提心是和合生的。我問你,你現(xiàn)在妙凈的見性,究竟是與明和還是與暗和?是與通和還是與塞和?
原文
若明和者,且汝觀明,當明現(xiàn)前,何處雜見?見相可辨,雜何形像?
若非見者,云何見明。若即見者,云何見見?
必見圓滿,何處和明?若明圓滿,不合見和。
見必異明,雜則失彼性明名字。雜失明性,和明非義。
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
白話解
若見性與明和,當你見明時,明在你的眼前,這個見性在明中的什么地方?能辨別出這見性是個什么樣子嗎?
若不是見性,怎能見明?如果見到的即是見性,是誰見到這個見性?
若所見的全是見,見與明在哪里和?若所見全是明,也沒有明與見和之處。
若見與明相異,相異的東西雜在一起,便失去了原來見性與明的名字。相雜失了明的自性,見與明和不合道理。
見與暗和、與通塞和,都不合道理。
原文
復次,阿難。又汝今者妙凈見精,為與明合,為與暗合,為與通合,為與塞合。
若明合者,至于暗時,明相已滅,此見即不與諸暗合,云何見暗?
若見暗時,不與暗合,與明合者,應非見明。既不見明,云何明合?
了明非暗。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
白話解
阿難,我又問你,你妙凈的見性與什么合?與明合還是與暗合?與通合還是與塞合?
若見性與明合,到了暗時,明相已經(jīng)滅了,而見性只與明合,不與暗合,怎能見暗?
若見性不與暗合,卻能見暗,那么不與明合應能見明,與明合時,則不見明。既然不見明,怎能說見性與明合?
明白明不是暗。見與明合不合道理。見與暗合、與通塞合,都不合道理。”
原文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此妙覺元,與諸緣塵,及心念慮,非和合耶。
佛言:汝今又言覺非和合。吾復問汝,此妙見精非和合者,為非明和,為非暗和,為非通和,為非塞和?
若非明和,則見與明,必有邊畔。汝且諦觀,何處是明,何處是見,在見在明,自何為畔?
阿難。若明際中必無見者,則不相及,自不知其明相所在,畔云何成。
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
白話解
阿難對佛說:“世尊!我今思量,這原來妙凈的覺性與諸塵緣及內(nèi)心念慮都不和合,對嗎?”
佛說:“你說這妙明見性都不和合。我再問你,說這妙明見性不和合,是不與明和?還是不與暗和?是不與通和?還是不與塞和?
如果不與明和,則見性與明之間,必有邊界。你認真觀察,在哪一邊是明,在哪一邊是見性,這見性與明的邊界在哪里?
阿難,如果在明中,一定無見性,則見性與明不相及,見性見不到明相,怎能找到見性與明的邊界?
同樣,說非與暗和、非與通和、非與塞和,都不合道理。
原文
又妙見精,非和合者,為非明合,為非暗合,為非通合,為非塞合?
若非明合,則見與明,性相乖角2。如耳與明,了不相觸。見且不知明相所在,云何甄明合非合理。
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
【注】
1性相乖角兩種事物合不到一起,必定是性相相反,互相沖突。這也是世俗的說法。一切事物的性相,并非絕對不變,對立的雙方也能相輔相成。能離和合非和合相,也就不存在乖角不乖角了。
白話解
你說覺性與塵緣心念不和合。不與明合?還是不與暗合?是不與通合?還是不與塞合?
如果非與明合,則見性與明各不相干,甚至性相乖角,例如耳根與光明毫無瓜葛,耳根不能辨明暗。見性尚不知明在何處,又怎能判斷合與不合?
同樣,說不與暗合、不與通合、不與塞合,都不合道理。”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楞嚴經(jīng)》“將毀戒體”說明阿難示現(xiàn)的是凡夫、初果的圣人
- 如果覺得唯識學很沉重,可以看看《楞嚴經(jīng)》
- 如何學《楞嚴經(jīng)》?放下識心和一切執(zhí)著
- 聞佛法而不修行 如同沒聽過佛法
- 圓瑛法師及憨山大師對《楞嚴經(jīng)》的推崇
- 高僧大德為什么推薦去學《楞嚴經(jīng)》呢?
- 楞嚴經(jīng)和楞伽經(jīng)哪部好?楞伽經(jīng)與楞嚴經(jīng)的區(qū)別
- 《圓通章》的出處殊勝
- 《楞嚴經(jīng)》從印度傳到中國的因緣
- 在家人可以修持《楞嚴經(jīng)》嗎?
- 《楞嚴經(jīng)》中的見識,見性,根性有何關(guān)系與區(qū)別?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傳入中國的?
- 《楞嚴經(jīng)》傳到中國的秘密
- 出離世間苦海最好的法門
- 佛說妄情積聚不休而能產(chǎn)生體內(nèi)愛水
- 佛說末法時代邪魔會施行貪淫魔道
- 從輪回中解脫出來才是最大的目標
- 《楞嚴經(jīng)》和凈土法門,所說的成佛道理是否相同?
- 不斷淫修禪定者,即使千百劫后也仍是一堆熱砂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jīng)》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jīng)》開經(jīng)偈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jīng)》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jīng)弘傳序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jīng)》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達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釋
- 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須熟,彼不相待的解釋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nèi)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zhuǎn)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