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xué)入門 > 入門知識 >

四諦是什么意思?佛教四諦指的是什么?

四諦是什么意思?佛教四諦指的是什么?

  四諦是釋迦牟尼體悟的苦、集、滅、道四條人生真理,四諦告訴人們?nèi)松谋举|(zhì)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達到涅槃的最終目的。

佛教四諦概說

  「緣起」是宇宙人生一切萬法生滅變異的定律,佛陀因證悟「緣起」而成佛,但因緣起深奧難解,為使尚未起信的眾生免于畏怯,所以佛陀在初轉(zhuǎn)法輪時,特以「四圣諦」來說明眾生生死流轉(zhuǎn)以及解脫之道的緣起道理,進而激發(fā)眾生厭苦修道的決心。因此,「緣起」是佛陀自證成佛的「自受用」,「四圣諦」則是「他受用」之始。

  四諦,又叫四圣諦。「諦」字是古印度梵文的音譯,意譯為「不顛倒」,引申義就是「真理」,「圣諦」就是圣人所知之絕對正確的真理,那么,「四圣諦」就是圣人所知之絕對正確的四條真理。

  《中論疏》說:「四諦是迷悟之本,迷之則六道紛然,悟之則有三乘賢圣!挂簿褪钦f,若能如實知見四諦,便是圣者,因此稱為「四圣諦」。四諦的四條絕對正確的真理就是苦、集、滅、道,四諦告訴人們世間因果以及出世間的因果。

  四諦奠定了佛教教義的基礎(chǔ),可以說佛教所有的重要的哲學(xué)思想都與四諦有關(guān),都是為了從某一方面為它論證。四諦理論在佛教的發(fā)展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不斷地得到補充和完善。

四諦的苦諦

  四諦中的第一條真理是苦諦?嘀B是釋迦牟尼在徹悟之后,對人生現(xiàn)象的價值判斷,認為現(xiàn)實世界中充滿了痛苦。

  四諦里「苦」的意義非常廣,也許有人認為人生的苦樂是相對的,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對某些特別的事物,各人感受自有不同,但人生許多重要的經(jīng)驗和大事,則是人人都有相同的感受,如生、老、病、死。

  四諦中的苦諦所講的,就是人生的根本痛苦與生命現(xiàn)象是不可分離的,所以具有普遍之真實性。人生苦之事實,不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人們都有一種本能,固執(zhí)地相信這個世界總有某些事情是快樂的,決不能說一切都是痛苦的,這正是人們不能解脫的緣故。

四諦的集諦

  四諦中的第二條真理是集諦。集諦指出了人生之所以「苦」的根源。

  集是眾多匯集的意思,就是說眾多痛苦的因,能招集眾多生死苦果,故名為集。四諦中的集諦內(nèi)涵簡單地說來,就是眾生一切痛苦皆可以溯源于三項根本原因,即貪欲、嗔恨、愚癡三種本能的煩惱。此三種根本煩惱即是造成一切有情眾生痛苦之因。

  四諦的集諦所解釋的就是這三種根本煩惱的性質(zhì),以及如何由彼而生死輪回之事實。輪回說和十二因緣說緊密相連,所以集諦又以十二因緣為主體,指出人生之所以苦的原因。

四諦的滅諦

  釋迦牟尼不單指出了人生苦惱的現(xiàn)象和原因,更清楚地說明這些現(xiàn)象是可以消除的,這就是四諦中的第三條真理--滅諦。

  四諦中的滅是梵語「涅槃」的意譯,梵文和巴利文認為涅槃是熄滅、止滅或吹滅的意思,表示火的熄滅。貪、嗔、癡被佛教視之為三毒火。

  在圣者的眼界中,這個世界的一切都被這三毒火燃燒,無剎那之安息。圣者能永斷貪、嗔、癡等根本煩惱,了除生死患累的苦果,證得清凈寂滅的解脫境界,這種解脫境界稱為涅槃。

  涅槃是人生理想歸宿的最高境界、最終目的,也是佛教教人追求的方向和目標。在幾乎所有的宗教中,至善之境只有在死后方能達到,涅槃卻可以當(dāng)生成就,不必等到死方能獲得。凡是親證真理、涅槃的人,就是世間最快樂的人。他不受任何狀態(tài)所束縛,他不追悔過去,不冥索未來,只是扎扎實實地生活在現(xiàn)在里。因此,他能以最純凈的心情欣賞與享受一切,而不摻雜絲毫自我的成分在內(nèi),只有清凈、溫柔,充滿了博愛、慈悲、和善、同情、了解與寬容。

四諦的道諦

  在找到了人生理想的歸宿后,釋迦牟尼又為人們實現(xiàn)這種理想提供了一些方法,這就是四諦中的第四條真理--道諦。

  四諦中的道在梵文的原始意義是道路、方法或姿態(tài)的意思,釋迦牟尼借此詞來說明要解脫人生苦惱的現(xiàn)象,就必須修道。

  佛祖在初轉(zhuǎn)法輪時提出了一種中道觀,為的是避免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經(jīng)由感官的享受去追尋快樂,這是低級、平庸、無益的凡夫之道;另一個極端是經(jīng)由各種自虐的苦行以尋求快樂,這是痛苦的、無價值的、無益的。佛自己都曾嘗試過這兩種極端,深知其無有實益,才由親身的證驗,發(fā)現(xiàn)了能夠產(chǎn)生知見,導(dǎo)致寧靜、內(nèi)證、正覺、涅槃的中道。

  中道一般稱之為八正道,佛獻身說法49年,幾乎在他的全部教誡中都牽涉到這一道諦。他以各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措辭,對不同的人宣說這一真諦。除八正道外,后來又增加了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合稱為七科三十七道品。

  四諦是佛陀初轉(zhuǎn)法輪時所說,臨涅槃時又再三叮嚀弟子們,對四諦有不解的地方,可提出來問?梢娫诜鹜拥囊淮鷷r教中,對四諦的闡揚是自始至終的。尤其在初轉(zhuǎn)法輪中,佛陀三度演說四諦的妙義,稱為「三轉(zhuǎn)十二行相」:第一次為「示相轉(zhuǎn)」,將四諦的內(nèi)容定義加以解說,以便弟子了解,內(nèi)容為「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 第二次為「勸修轉(zhuǎn)」,勸誘弟子修持四諦法門,以斷除煩惱,獲得解脫,內(nèi)容為「此是苦,汝應(yīng)知;此是集,汝應(yīng)斷;此是滅,汝應(yīng)證;此是道,汝應(yīng)修」;第三次為「自證轉(zhuǎn)」,佛陀告訴弟子,自己已經(jīng)證得四諦,勉勵弟子們只要勇猛精進,必能同樣證悟四諦,內(nèi)容為「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斷;此是滅,我已證;此是道,我已修」。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