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問答(各地合輯)

濟群法師在福州法海寺

  1999年,濟群法師應福州法海寺邀請,在福州法海寺弘法樓開示《五戒意義》,本文根據(jù)此次講座中解答信徒問題的錄音整理。

  問:請問法師對“禪凈合一”有什么看法?

  答:“禪凈合一”也很好,永明延壽禪師就曾說過:“有禪有凈土,猶如帶角虎;現(xiàn)世為人師,來生做佛祖”。為什么這樣說呢?禪是純粹依靠自己的力量--自覺自立、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所謂“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古人行處行”。但是,完全依靠自力來修學佛法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我們無始以來的煩惱、業(yè)力太重了,要靠自己解脫難度很大,所以,禪宗的祖師即使開悟了,有時難免還要迷惑。而凈土主要是靠他力,就是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再依賴佛菩薩的力量?梢杂靡粋簡單的比喻來說明,當我們要抵達某個目標之時,自力就是自己走路去;而他力則是乘坐飛機、汽車等交通工具去。相比之下,他力顯然要比自力簡便得多。如果說,我們能夠在自力在基礎上再借助于他力,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比較理想。所以,宋元明清以來的很多祖師都提“禪凈雙修”。

  問:曾經(jīng)發(fā)愿出家,后來沒有出家,行嗎?

  答:沒有出家就沒有出家嘛,想出家的時候再出嘛!

  問:請出家?guī)煾傅郊依镌O道場念經(jīng)是否有作用?能不能產(chǎn)生消災超度的效果?

  答:當然還是有作用的,《地藏經(jīng)》里就有很多這方面的說明。請出家?guī)煾改罱?jīng)消災,效果肯定是有的,只是效果和作用大小可能有所不同。

  問:凈土宗的他力跟基督教的因信得度有什么不同?

  答:對基督徒來說,升到天堂就是歸宿,就是給人生劃上了最圓滿的句號。而念佛往生西方卻不僅僅如此,我們到西方去干什么?是到西方去享樂嗎?不是。到西方并不意味著最終的歸宿,只是去進修、去留學,到了之后還要更精進地修行,因為那里的修行條件非常殊勝。修好之后,還要繼續(xù)來到娑婆世界行菩薩道,度化眾生,直到成佛。所以,兩者是不同的。

  問:什么是證果?

  答:所謂證果,也不可一概而論。所證的有小果、有大果,就象水果中還有蘋果、西瓜的區(qū)別一樣。而證果的本身既是過程,也是結果。比如菩薩的五十二位,從第一位到最后一位都算證果,當然不是最終的結果,這個問題問得太籠統(tǒng)。

  問:我家里同時供著阿彌陀佛、彌勒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那燒香的時候呢,要燒幾條?要怎樣念佛號?

  答:這個問題還真麻煩吶!不過,也不用擔心會因此而得罪了菩薩,如果會得罪菩薩,那菩薩不是和我們凡夫一樣了嗎?至于如何燒香的問題,菩薩是沒有分別心的,無論你燒一枝香還是燒許多香,他們都會分得很好,不必有什么顧慮。

  那么,念佛時要先念哪一個呢?最好還是一門深入,專門念阿彌陀佛,或專門念觀音菩薩都可以。做早晚功課的時候,多念一些佛也無妨。但日常修行還是專念比較好,否則,這個念念,那個念念,念這個的時候想到:“哎呀,那個還沒念!他是不是有意見了?”念那個的時候,又會有同樣的擔心,無端地生出許多的分別,生出許多妄想,結果還是以凡夫的心態(tài)在學佛。

  問:應當怎樣理解“煩惱即菩提”?

  答:“煩惱即是菩提”也就是告訴我們,煩惱與菩提并不是兩個不同的東西。煩惱本身就是了不可得的,我們現(xiàn)在覺得有煩惱、有妄想,但是這個煩惱妄想究竟是什么呢?禪宗有個公案說,“二祖請達摩為他安心,達摩當即回答道:把心拿來,我就給你安心。二祖聞言開悟:到哪里去覓這顆心呢?了不可得呵!”所以說,心根本就不是個實在的東西,當我們覓心了不可得的時候,所謂煩惱和菩提也就不是對立的兩個東西。如果煩惱是獨立的不變的,那煩惱就是煩惱,菩提就是菩提。但煩惱并無自性可言,因此,煩惱解脫的當下就是菩提。

  若閑、馮德寶記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