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生活故事 >

自己體悟而非別人教誨

  想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嘗一口。如果不去嘗試,即使別人描繪得再精彩、再準確,你也無法正確了解。這正是行的重要性。因為道理都是別人的,但體驗是自己的。

  有一位信徒很想學習參禪打坐,但始終不入其門。有一天,他鼓起勇氣去拜訪無相禪師,非常誠懇地請教:“禪像什么?”

  無相禪師告訴他一個五祖山法演禪師講過的故事:

  兒子對他的小偷父親說:“您的年紀漸漸大了,應該找個時間教我偷盜的技術和秘訣,免得失傳。”做父親的不好推辭,也就答應了。

  一天晚上,父親帶兒子到一戶人家,自己將衣櫥的鎖打開后,叫兒子進去,然后把櫥子鎖起來,大叫有賊,轉(zhuǎn)身就走。

  這戶人家趕緊起床搜查,發(fā)現(xiàn)并沒有損失,也沒有看到小偷,便又睡去。

  鎖在衣櫥里的兒子苦思逃生之計。情急之下,靈機一動,就學老鼠咬衣裳的聲音。

  一會兒,聽到房內(nèi)的太太叫丫鬟拿燈來看,當衣櫥一打開,兒子將燈吹滅,一閃而逃。

  家丁發(fā)現(xiàn)真有小偷,便在后面緊緊追趕。

  到一個大井邊,眼見就要追上,兒子急中生智,拿起一塊大石頭拋入井中,自己繞道逃走。家丁以為把小偷逼急了,跳井而死,也就折回府去。

  兒子回家后埋怨父親一人逃走。

  父親問他:“你是怎么逃出來的?”

  兒子把經(jīng)過說了一遍。

  父親說:“你以后不愁沒飯吃了,我的技術、秘訣都已經(jīng)傳授給你了。”

  最后,無相禪師說:“小偷兒子從沒有辦法中想出辦法,這便是禪。禪的智慧是發(fā)自內(nèi)心,并不是由人帶著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便是禪。”

  不僅是禪,任何事物都一樣,從別人那里得來的信息,始終沒有自己嘗試后的體驗來得真實,來得準確。所以,佛家講究自己體悟,而不是別人教誨,遵循的正是這個道理。

  不過現(xiàn)實中,很多人卻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遇到任何事情時,往往第一反應不是自己去做,自己去想,而是問別人,之后沿著別人的指導,規(guī)劃自己的行為。結(jié)果老出現(xiàn)偏差,反倒認為是別人在欺騙自己。其實真正的原因不在別人身上,而在自身。

  就像那個小馬過河的故事。松鼠對小馬說的河水深度,是松鼠的真實體驗,老牛對小馬說的河水深度也是老牛的真實體驗,兩個都沒有騙它。但卻讓它陷入了困境,不知道那河水到底有多深,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該過去。這就是一味向別人尋求指導的弊處了。

  不論何事,只有自己親身經(jīng)歷了,才會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管何物,只有我們真正擁有了,才知道它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懂得向別人請教是好的,但如果只會向別人請教而自己從不去親自嘗試,往往就會流于表面,一無所成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