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老人:單靠彌陀愿力能否帶業(yè)往生
關于‘帶業(yè)往生’一語,佛經(jīng)內(nèi)并無明文,這是祖師們?nèi)跀z經(jīng)論的含義發(fā)揮出來的。它的實際用意是:薄地凡夫,業(yè)障積習深重,非一生一世修行所能除盡。即使已大徹大悟,最后一分無明仍未破滅,因為到了等覺菩薩位,還有一分無明未盡。誰又能一生修證到等覺位呢?這未盡的無明就是惑業(yè)。所謂‘帶業(yè)往生’,即是帶這‘業(yè)’往生。念佛行人,即使證到理一心,似也不能超過等覺菩薩,所以還不免有無明在,故欲往生,還須‘帶業(yè)往生’。決不是說念佛修行人,修行時也可以干點壞事,損人利己,將來可以帶業(yè)往生的。
或曰:印光大師說,五逆十惡人,平時不知修行,但也未曾謗佛,臨終得善知識為之開導,發(fā)愿念佛,求生西方,也得帶業(yè)往生。這不是明明告訴我們現(xiàn)在干點壞事,將來也可以帶業(yè)往生嗎?答曰:請注意,此等大惡人,臨終得遇善知識,又能正念分明,放舍身心,不顧病苦,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是何等力量?!又是何等善根、福德、因緣呵!是不是一般常人所能企及?我親見很多念佛多年的人,臨終為病苦所惱,不能念佛,甚至不愿聆聞佛聲;或想念親人,不愿憶佛念佛;或昏迷不醒,不能念佛聞佛。而此等大惡人反能臨終承教,徹底放下,正念分明,一心念佛,打退陰境,往生西方,是何等力量所使然?豈佛親于彼而疏于此,厚于前而薄于后?這其間實大有因緣在!蓋有一般修行人前生不明心要,只務得定,竭力克制妄心,不許伊動,如搬石壓草,石去而草復生,不成究竟。故當命終后轉身再來時,習氣妄動,尤甚于前,而成惡逆,迨一聞開示,觸動前因,故又能立刻放下,專心一意念佛,求生凈土,非偶然也;或逆行菩薩,示跡現(xiàn)生,為度生故,污其外形,以掩行藏,非一般常人所可投機取巧,依模學樣,援例往生的。
或曰:禪宗大德直證佛地,所謂等妙二覺,猶是他提草鞋漢,總該沒有最后一分無明了。那么,此等人生西,不須帶業(yè)往生了嗎?曰:禪宗所證是理即佛,所證理性與佛無二無別,但就事說來,尚未證到果佛地位,因此并不能與釋迦、彌陀等量齊觀。不見帝問玄沙:‘宗下見性成佛,是否已到果佛地位?’沙曰:‘只是因地佛,并非果地佛。’所以開悟見性,一般只登初地,相當于見道位,尚待向上修證,分破無明,圓證法身。所以說宗下見性后,即直登無修、無得、無證位,實大錯誤,因尚有一個如喪考妣在也,如何不須帶業(yè)往生?!
復次,所謂無修、無得、無證位者,是理邊事,同時也是到家人語。因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何待修證?但當無明業(yè)習未了,貪著猶在,尚于惡道中頭出頭沒的時候,又非不眾生!既有業(yè)習,就有幻受,既有幻受,也就不無幻修、幻得、幻證了。所以這句無修、無得、無證的話,也是真實到家人語。因在凡不減,在圣不增,在染無失,在凈無得故也。今若尚在路途上,就說無修、無得、無證,豈不言之過早!
或曰:末等于初,生死就是涅槃,路途就是家舍,雖然了生死,就在六道中。答曰:一切不二是真理,但須證到這種地步始得。假如現(xiàn)在還有苦樂在、怖畏在,還有氣惱、患得患失在等等,那么路途不是家舍,生死也不等于涅槃。因為諸蘊未破,幻受猶在。在人道中,還有苦樂之見,何況余道!試看調(diào)達在地獄,如享三禪之樂,相去奚啻天壤!所以修心人大須仔細,切莫空說大話,莽莽蕩蕩招殃禍!
復次,真正證到無修、無得、無證的人,也不說個無修、無得、無證。一說無修、無得、無證,豈不正坐在有修、有得、有證里嗎?
但是禪宗行人,開悟大有深淺,不可一概而論。有的直下到底,積習無明,一時齊破,即“楞嚴經(jīng)”所謂‘理屬頓悟,乘悟并銷’也。這種人即無修、無得、無證者,但此種大根人,究屬少數(shù),不可多得。有的雖已見性,積習尚存,須用綿密保任功夫,漸除習氣,分破無明,而圓證法身。此種保任功夫,即無修之修。因為他們既不用什么法門來修習,也不冀有所得與所成,平時只用個凜覺功夫,隨有念起,一覺即空,空亦不住,任運騰騰,自在受用。到后亦無覺不覺、空不空、自在不自在,鎮(zhèn)日如癡如呆,無得無失,才是到家了手時節(jié)。此等功夫,即“楞嚴經(jīng)”所謂‘事則漸修,因次第盡’者是。現(xiàn)在修行人中,大都屬于這種‘頓悟漸修’者。
好了,這里不是談禪,離題太遠,尚待以后再說吧。現(xiàn)在還是把話題拉轉來,談談帶業(yè)往生吧!說到‘帶業(yè)往生’,遺憾的是,時下各宗同仁往往把這句話的含義擴大而搞錯了。有些人以為這是佛、菩薩的慈悲寬大,只要每日供佛、念佛或參禪、持咒,雖然犯點罪,做點壞事,無關緊要,佛、菩薩照樣會原諒寬恕他們的。凈宗有阿彌陀佛接引他們生西;他宗則有相關的佛、菩薩佑護他們超脫輪回。以是,他們竟無顧忌地一面修行、念佛,一面又干些壞事,把整個佛教涂污得不像樣子,以致世俗毀謗說:‘要看黑心人,吃素道里尋!’‘口念彌陀、釋迦,心里貪盜欺詐!’聽之能不令人痛心?!
試問懷這種心念的凈土行人,心里凈不凈,能不能與凈土相應?又能不能與彌陀感應道交、打成一片呢?但是有些瞎?jié)h,還要嘴硬,說不要緊,有阿彌陀佛做怙依,雖然做了些壞事,但到臨終,佛還是會憐憫我們,寬恕我們,來接引我們生西的!哈哈!假使這樣阿彌陀佛還來接引你們生西的話,倒變成鼓勵你們在世間作惡了,有這種道理嗎?假使真有其事,那佛還講什么因果報應?!又為什么要勸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呢?或曰:五逆十惡人,不是重罪犯嗎?他們怎能臨終十念生西呢?曰:請勿錯會,他們不是于信佛后又做五逆十惡的事,以前不明因果,無心誤犯,故能一信佛后,幡然悔悟,徹底懺悔,消除心業(yè),往生西方。相反,已信佛的人再犯罪,是明知故犯,罪加一等,外加用功不力,念佛疲軟,業(yè)不能懺,如何能往生呢?
我想當這些人在假充嘴硬說不要緊時,心里亦未嘗不寒栗。因為人人都有天良,做了壞事,必受良心譴責,而深自痛苦驚怖。這些人,縱然一時為利欲薰蔽而隱昧良心不知羞怖,但到了臨終最后一剎那,所做惡事就隱藏不住,一一顯現(xiàn)眼前,深受良心責備而痛苦萬分。那種天良苛責的痛苦,勝過一切嚴刑酷罰,所謂泰山壓頂,大火焚身,風刀解體,苦不堪言!以致痛哭嚎叫,息促神迷,茫茫蕩蕩地跟著業(yè)境流浪惡道去了!到那時還能嘴硬說我有彌陀接引嗎?
諸位道友,‘帶業(yè)往生’這句話千萬不要搞錯。不能認為一面念佛,一面做點壞事不要緊,這是絕對要不得的。因為六道輪回,全憑善惡業(yè)所支配,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F(xiàn)在要進一步求生凈土,了脫生死,心地不善良,人道的資格還不夠,如何能生西天呢?所以蕅益大師描述的‘真信’說:真信除信自、信他外,還要信因果與理事!這就是教我們心要清凈、要善良,才能得萬德莊嚴的福果—凈土!
另外,如上文所引,蓮池大師在三種不能往生凈土的人里,把心地不善良的人,列為第一種?梢娦牡厣屏,是第一先決條件了。我們?nèi)缬羞^錯,請迅速從今日起在佛前痛切地懺悔,永不再犯,還要力行眾善,以救前愆,生西始可有望。如專門依靠佛力接引,干壞事而想帶業(yè)往生,那真是西行卻向東了。
再者,關于他力接引的問題,在第一節(jié)里已略有說明,現(xiàn)在因談到本題,須再詳細討論一下:
首先,我們從生西的三資糧來看,信愿行三,如鼎三足,既然不可缺一,那么信愿之外,行亦就非常重要了。行既非常重要,足見生西也非專賴他力。單獨依靠彌陀的愿力的人,假如可以單靠彌陀,那么要‘行’做什么?既要‘行’,那就他力之外,尤需自力了。
或許有些貪便宜、怕用功的人要說,蕅益大師說:‘得生與否,全由信愿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由此看來,行—持名只不過是品位高下之依據(jù),而生西方,全憑信愿,就是專賴佛力。我們現(xiàn)在只要能生西,品位高下在所不顧,甚至生于邊地,也于愿已足,因為‘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我們能生到西方就行了。
殊不知大師此語,乃對偶句,不可分割開來,斷章取義。他上面說個信愿,接下來就說個行,意思就是以信愿來導行,由行而圓成信愿。也就是說,要生西方,須以信愿為先導,無信愿不能往生,同時這亦是對只有行而無信愿之人說的(我們在第一節(jié)里說過,明朝很多禪宗行人,假借念佛為入定的方便,是只有行而無信愿的)。但是生西方,有九品高下之不同,而這高下不同的往生品位,就全須由持名的功夫深淺來決定了。這豈不是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往生西方,品位高的,固然要較深的念佛功夫,就是品位低下的,也要有較淺的念佛功夫,才能往生。而不是單獨依靠佛的力量,由佛來決定的!這樣理解,方符蕅益大師的真意,也才和其他佛祖的教示相契。
假如不須行,單靠信愿就能往生,那為什么佛在“阿彌陀經(jīng)”中囑咐我們要執(zhí)持名號?又為什么在“十六觀經(jīng)”里教我們要修種種觀行呢?蕅師乃一代教祖,豈能違背佛意,別出心裁地以無稽之談來迷誤后人?又豈可說蕅師之主見高過于佛呢?
再看印光大師“與陳錫周居士書”中說:‘以信愿為先導,念佛為行證。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門宗要。有行無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無行,亦不能往生。信愿行三,具足無缺,決定往生。’可見信愿行為生西三要,如鼎三足,缺一不可。蕅師與印師,皆蓮宗法祖,由上而下,血脈相承,絕不會前者誤引后者,也不至后者反對前者。由此可見那些說只要有信愿而不須行的,乃是一般瞎?jié)h偷懶之遁詞也。
而且,就一般常理來說,既有信愿,為何不行?不行,又怎能表示有信愿在?更何能圓滿成就信愿?是以信愿是行之先導,而行則是信愿之歸寄!無信愿不足以啟行,無行也不足以圓滿信愿!彼此相因相成,三者不可缺一,可見信愿行之行,是多么重要呵!
既然行和信愿一樣重要,那么行就須像個樣子才對!決不可馬馬虎虎地口中念念佛號,心里念著娑婆,敷衍了事算數(shù)。因為那樣行,等于不行?谥心罘鸲牟晦D,妄念既不能斷,妄心亦不能轉,妄習更不能除,行來行去,還在老地方,未曾前進一步,徒然自欺欺人而已!有何益處?我們要行,就要遵照佛祖遺訓,如救頭燃,至誠懇切地把一句佛號蘊育在心中,念念不忘;要如推重車上山般,極力追頂,一步不可放緩,六字洪名,一字接一字,一句接一句,字字句句,歷歷分明在心里過;要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把一句萬德洪名,當作金剛王寶劍來與我們的妄念、愛根、情見作斗爭;更要二六時中,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我們果能如是著力用功,既勿求旦夕速效,亦勿妄冀心外有佛來迎,動諸魔事,則一定能從初心念佛散亂紛擾的情況下,漸漸上路,消除妄念,而臻一心不亂。由此看來,所謂一心不亂者,有什么高不可攀而害怕萬分?有什么目的不能達到而紛爭一場呢?
心有所畏,一定行之不力,行如不力,任何事都不能成功,所以信心堅固為第一要著。事在人為,只要先把道理弄清楚,竅門找到,然后一往直前,決不退縮,辦任何事情都無不成之理!
再說他力修行,絕不是一點力氣都不要花,完完全全依靠在別人身上可以成功的。古人有蚊蠅附驥尾之喻,但也要蚊蠅先飛到馬尾上,還要用力抓住才行,絕不是一點力氣也不用的。是以完全依賴佛力能生西方,絕無是處,只有自他合力,方能成辦。再就自他來說,原本不二,因妄心分別故,始有自他。蓋從本說來,心佛眾生,本系一體,如一室千燈,光光無別,因無明故,妄認前影。遂執(zhí)為我,因我而有他,是非遂生。今若一句佛號得力,當下一念妄心銷處,自既不立,他從何來?!故自他本系一體,說什么自力他力!說有自力他力者,正是不識自他也,嗟乎!
復次,就一般通途所說的‘他力’來說,有佛出世,教你們念佛法門,不是他力嗎?用功時有一句萬德洪名,與你作為依持,同時因持名故,彌陀因心之莊嚴與果地之智光加被與你,不是他力嗎?臨命終時,因感應道交故,佛現(xiàn)心中(這就是接引),又有西方極樂世界作為依止,不更是他力嗎?有這樣多他力為增上緣,已占盡了便宜,還覺不夠,更想一點力也不花,由佛把你拉上天,有這種道理嗎?假如有的,則我們也不是今天才信佛、念佛,應該早就往生西方成佛了,為何還流浪到今天,在這里受苦呢?或曰,信佛雖不止一世,可能宿世修習他宗未曾念佛,故未往生,因凈土是萬修萬人去的呀!若果如是,為什么自古以來就有‘念佛者多,生西者少’之嘆呢?又難道彌陀能拉我們?nèi)?釋迦不能拉我們?nèi)?十方諸佛都愿度盡眾生的,如果能拉的話,一佛出世,就該把眾生度盡了!可見得仗佛力來拉你,沒有這回事。古德有云:‘把臂牽他行不得,直須自肯始相應。’須知佛力無邊,眾生業(yè)力也是無邊的呀!印光大師是最贊嘆仗佛慈力接引生西的,但也說念佛要懇切至誠,方能高預海會,這‘懇切至誠’,難道不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嗎?
更進一步說,有自力的人,不求他力,而他力自來。相反,竭力希求他力,毫無自力的人,絕對得不著他力,縱有他力,亦無能為力。因為用功人真能至誠懇切,精進不懈,無形中感諸佛菩薩加被攝護,及至功夫得力,妄念打脫,與佛心心相印,自他一體,生佛不二,更得十方諸佛護念,垂手摩頂授記。而懶散不肯用功,或用功不力的人,因自己心里穢垢,與清凈佛光不相連接,所見所接,均系黑業(yè)一團,故佛雖現(xiàn)前,垂手接引,卻猶如生盲不能見日。所以我們在第一節(jié)里說:‘自力就是他力,他力就是自力,有自力方有他力,無自力即無他力。’請同道深思。
其實凈土宗就是禪宗,禪宗即是凈土宗,二宗并無兩樣,不要妄分自力他力。但禪宗須是大根上智人方能參透玄機,識得即相即性,即心即佛,時時處處不為物轉,而自在轉物。而凈土宗則不一定要研討這些玄理,只要把一句彌陀圣號,安頓在行人心上,密密提持,毋令間斷,自然于不知不覺中將散亂妄心,漸漸轉換成清凈佛心,從而證成佛道。猶如人身上毛發(fā)指爪,雖然人眼不見其長,卻自然地密密滋長。念佛的妙處,就是在行人的生死根株上(妄念上)作切近的轉換,使人念佛、念法、念僧,自然不去念貪、念嗔、念癡,潛移默化地扭轉人的妄心,無形中把行人從生死中拉出來。它不用研討玄理,而自然暗合道妙,只要一心持名念佛,自然成無上道,所以凈土念佛是三根普攝的廣大法門。這真是釋迦老子從大悲心中流露出來的善巧方便之智用!
當你由于拳拳服膺、密密提持而親見彌陀真性時,方知自力他力由來不二,眾生佛陀,本自一體,回顧昔日之紛爭辯論,猶如夢中說夢,寧不愧汗!
拉拉扯扯地說來很長,還要提醒大家一聲,修凈土不只是念佛名字一法,舉凡觀心、持咒、誦經(jīng)、行善等等,皆如念佛一樣,可以回向西方求生凈土。一心不亂,是凈土法門的關鍵問題,我們只要放下一切,抓緊佛號,密密綿綿念去,自能安安穩(wěn)穩(wěn)地到達目的地。
討論至此將告結束,忽有一位慈心菩薩出來說:‘你這廝嚕嚕嗦嗦妄開大口,不怕冒瀆諸方引起群忿嗎?’曰:‘不見祖師道:佛法無人情,依法不依人!’又不見黃面瞿曇云:‘說法四十九年,未曾說著一字!’則小子雖以虛空為紙,大海為硯池,須彌為墨,寫滿宇宙,又何曾寫著一字,更何以冒瀆諸方!正是:
寫滿宇宙利生情,筆劃未開字未形。
有法可說事邊倒,無法可說萬里云。
可憐一般探玄客,夢中佛事論不停。
一心不亂非難事,念念彌陀字字明。
哈哈!你道說了也末?珍重!珍重!
- 上一篇:竺摩法師:人生為何要念佛(圖文)
- 下一篇:打開佛學的鑰匙---是什么佛心(圖文)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jīng)全文
-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jīng)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層地獄分別叫什么?十八層地獄詳細圖解
- 戒除邪淫得清涼
- 《佛說圣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讀誦無量壽經(jīng)的利益
- 念佛怎樣“發(fā)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懺悔發(fā)愿文
- 凈土五經(jīng)一論是什么?有哪些內(nèi)容?
- 簡單的早晚課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jīng)原文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生死關全集
- 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簡介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凈宗朝暮課本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凈修捷要
- 極樂輔臣觀世音菩薩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
- 凈土十要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觀經(jīng)四帖疏
- 西方發(fā)愿文(圖文)
-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