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論》大意之七

  《掌中論》大意之七

  下邊兒看第四個頌子。

  妄有非實故?與所見不同

  由境相虛妄?能緣亦非有

  論曰。若言我亦于彼瓶衣等事,許彼自性是不可得,皆是妄識之所分別。然而緣彼相狀亂識,是其實有。觀健達婆城及幻人等,其識是有。設有此識,亦非實故。與所見事,不相應故。此惑亂識,于所緣境,作有性解。彼事自性,已明非有。境既是無,能緣妄識,亦非實有。云何令彼妄識有耶?然于世間,不曾見有,無能生種子,有所生芽等,由斯汝說幻城等喻,道理不成。這個頌子是說,識也是非實有的。為什么說識也不是實有呢?因為識與所見的境相不相應。頌子中的“同”就是“一樣”、“相應”。不知道你們聽沒聽過我以前給你們提供的帶子,假如說聽過的話,就好理解了,識有能、所,能就是去認識的,所就是要認識的。按說,它二者實際上是一回事兒,根本不能夠分開,可是呢,我們卻總把它們分開。前邊已經(jīng)說了,要認識的境界是虛妄的,當然識也是虛妄的了。真的加上假的,所得的和就是假的。

  我們下邊兒來說這一段兒。這一段兒是先說了這么一個事兒:

  有人又說,瓶、衣等物是不實在的,是無自體可得的,只是識的計度分別而起的虛妄的瓶、衣之相,但是,來緣這虛妄的瓶、衣之相的惑亂識,是不是實有的?若不是實有的,能見的作用從哪兒來?這虛妄的瓶、衣之相是誰現(xiàn)出來的?所以正確地事實應該是這樣的--海市蜃樓雖然是虛幻的,但是看見海市蜃樓的人的識還是實有的。

  長行中的“健達婆城”就是海市蜃樓,就是在海上,或者沙漠上,有時候會出現(xiàn)一個城市,城市中還有車馬行人等,現(xiàn)在人當然知道出現(xiàn)這個情況的光學原理了,而古代人不知道,就用一些很神秘的解釋法,比如說當時的印度人就說,這城市是一種叫做健達婆的神化現(xiàn)出來的,健達婆是天龍八部中的一種。“幻人”就是現(xiàn)在的魔術師之類的人,這種人能夠用一些小道具變化出一些人呀什么的東西,以此來訛人、害人。

  陳那論師說,不對,識是妄有,不是實有,為什么呢?因為此識與你所看見的事,了不相應。為什么不相應?比如說前邊兒看到的蛇,剛才我們已經(jīng)說了,蛇根本就沒有自體,不過是識惑亂而已,這惑亂的識,對于那無實在自體的所緣境--蛇,當作了有實在自體的境界,這樣呢,你誤認為那本不存在的蛇是真的蛇,這實際上是不符合事實的,是顛倒的,所以說此識與你所看見的事兒,了不相應。再者,識要生起現(xiàn)行,比如說眼識,那么,它還需要九個條件:根、境、自識種子、六識、七識、八識、作意、空間、光明。如果沒有境,它生不起現(xiàn)行的,但是所緣的境界是虛妄的呀~~真識豈能生起?

  外人就說了,你別老說以繩為蛇呀,咱說瓶子、衣等,你說瓶子、衣是不實在的,但是這瓶子、衣虛妄,幷不能說明識就是虛妄的呀~~為什么呢?你陳那告訴我,你的眼為什么不把這虛妄的瓶子、衣看成小鶏、石頭,而還是看成瓶子、衣~~可見識絕對不能說是虛妄的。

  陳那論師說,你這不是自相矛盾么,你說有了所緣境(等九要件),識才能現(xiàn)行,那么,我們來作個比喻,比如說,先有種子,然后才能有芽苗的生起,這個道理有沒有問題?當然沒有!陳那論師說,有沒有沒有種子就有芽苗生起的道理?外人也不能說有。陳那論師說,可見說境雖然虛妄但識有是沒有道理的。所以你們舉的例子說健達婆城雖無但能看見的識還是有的根本就說不通。

  這時候會不會有人問:前邊兒說境無,現(xiàn)在又說識無,這不是什么都無了?那我們還修個什么行呢?

  陳那論師說,我這里說的識無,是所執(zhí)之識無,我可沒有說幻識是無,就是說,識是幻有,幻有的識幻化起森羅萬象,幻化起大千世界,幻化起輪回六道等等。你千萬不要把佛陀的密意弄錯了,不然的話,就是惡取空。在《瑜伽師地論》第三十六卷中說,假如說有人說,只有“一切唯假”,其它的都是非有的,那么既然一切都是假的,你的這句“一切唯假”是真的嗎?你把真實的、虛假的都說成非有,這就是絕對的虛無論者,這說法不但“自敗壞,亦壞世間隨彼見者”,佛曾經(jīng)密意說過,“寧如一類起我見者,不如一類惡取空者”。為什么呢?有我見的人,只是對境界迷惑,他還知道求解脫,惡取空的人,什么都空,什么都無,因果也無了,就不修行了,永無出頭之日了。

  下邊兒是第五個頌子。

  斯皆是假設?善覺者能知

  智人斷煩惱?易若除蛇怖

  論曰。如說三界但有假名,瓶等粗覺,既除遣已,知從名言,而有其事。善觀察者,能了知已,即于繩處,蛇怖除遣。復審思惟,了彼差別,于繩等處,妄執(zhí)亦無。如是觀時,一切能生雜染之法,易速蠲除。煩惱羅網(wǎng),及諸業(yè)果,自當斷滅。

  頌中“善覺者”的“覺”,就是覺了觀察。說三界呢,如此來看,也是只有假名的,瓶子、衣等,只是名言,仔細地審察以后,一切都是誤把繩認作了蛇,所以生起的怕蛇之念完全是多余的,再細審審,這繩也只是破麻而已,你把它當作繩子,也是妄執(zhí)。一切眾生,都是因為這糊涂,執(zhí)外邊兒的蛇、執(zhí)認蛇的心識是實在的。你現(xiàn)在是執(zhí)蛇,所以你害怕,你若是執(zhí)為什么好的東西呢~~你就要歡喜了。等等,因為有執(zhí),所以什么樣的心念(心所法)都會起來,這就使你造業(yè),你流轉(zhuǎn)三界。但是你一詳細審察,所執(zhí)的蛇、能執(zhí)的識都是虛妄的,都無絲毫的實在性可得,這個就是我們常說的空觀,由這苦觀,繩蛇也罷、心識也罷,你都不會執(zhí)著,沒有執(zhí)著,你就不造業(yè),你只會該怎么做就怎么做,該怎么做就怎么做就是不刻意去做,不刻意去做就不造業(yè)。

  插:這是不是你以前說的“腳踩西瓜皮”?

  不,這時候你能夠分清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所以你隨波逐流。

  你不刻意,就不造業(yè),就沒有“雜染之法”生起,就是說,不生起使你流轉(zhuǎn)生死的污染之業(yè)。

  有人要問了,說,這樣的話,業(yè)果不就斷滅了?陳那論師說,怎么會呢,比如說你寒病了,發(fā)燒,你燒糊涂了,在發(fā)昏中,你看見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但你好了之后,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沒有了,這時候難道你會說,那些東西哪兒去了,我還是得害病,沒有那些東西我可怎么活呀?陳那論師說,你現(xiàn)在的顧慮就是這樣,你應該明白,沒有那些東西是病好了,沒有了輪回是解脫,這根本不是業(yè)果斷滅了。當你解脫以后,你還可以分清該做的、不該做的,這個可以作為立足點兒,你就能夠度眾生,這絕不是斷滅。

  下邊兒還有最后一頌。

  智人觀俗事?當隨俗所行

  欲求煩惱斷?要明真勝義

  猶如世人,于諸俗事,瓶、衣等處,以為實有,名瓶、衣等。智者亦爾,當順世間,而興言說,知非實有。若樂觀察煩惱過失,求解脫者,宜于如是真勝義中,周遍推尋,如理作意,于諸境處,及能緣妄識,煩惱系縛,不復生長。

  這里的“俗事”,是指世間共許所有的事,比如說桌子,大家都說有。這一段話是說,按說,瓶、衣、桌子、椅子等,幷不是實在的,但因為世間人都以為實在,所以,你也要說它實在,然后善巧度化他,千萬別給他上去就說虛妄。按因明來說,就是世間相違。你若上去就給說虛妄,就使人一下子無所適從。這是陳那論師對學道者的告誡。

  下邊兒還有,說,“若樂觀察煩惱過失,求解脫者”,就要在“真勝義”,真勝義就是不同于世間的一般理念,世間說瓶、衣等是有的,你明白它們實際上是虛妄的,這就是真勝義。對于真勝義要“周遍推尋”,周遍推尋就是要廣學,要去思維一切法都是這樣,不要只滿足于一點兒。

  這個呢,就是這個論的大概,我沒有發(fā)揮出來漫談,大家擔待一點兒。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