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梵網(wǎng)經(jīng)菩薩戒本釋義4
佛說梵網(wǎng)經(jīng)菩薩戒本釋義4
第二、盜戒
若佛子,自盜、教人盜、方便盜、咒盜。盜因、盜緣、盜法、盜業(yè)。乃至鬼神,有主劫賊物,一切財物,一針一草,不得故盜。而菩薩應(yīng)生佛性孝順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樂。而反更盜人財物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盜戒又名不與取,他人不與的財物而不能盜取,如以強制手段取人財物的叫偷盜!楞嚴經(jīng)》中說:“偷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xiàn)前,如不斷偷,必落邪道。”盜是害他人的依報外命,殺是害他人的正報內(nèi)命。因為財物能滋養(yǎng)色身,所以也叫外命。
“若”受過菩薩戒的“佛子”,親手盜取他人的財物,如劫取、詐騙、強取等,都叫做“自盜”。
自己不行動,或用口叫他人或派人教人為劫取財物的叫“教人盜”。
以種種技巧迷惑他人,方便盜取他人財物的叫“方便盜”。
用外道邪咒,幻術(shù)的力量,盜取他人的財物叫“咒盜”。
“盜因”,就是無始以來的貪心種子,起偷盜之心。
“盜緣”,就是財物現(xiàn)前,盜心相續(xù)不斷,成為盜心的助緣。
“盜法”思維盜取財物用種種手段方法。
“盜業(yè)”,就是因、緣、法,三種都已具備,竊取成功,財物已離本處,為自己所占有,將來一定要受三途苦報。
不但人天的財物不能行盜,就是“乃至鬼神”的財物,也是“有主”之物。例如祠廟中的供具供品系鬼神所有,也不能盜取!敖儋\物”就是劫賊盜取得來的贓物,也不能強取!耙磺胸斘,一針一草,不得故盜”。是總指一切財物,不論貴重或輕賤的東西,如一針一草最小的東西,不屬自己的都不能故意盜取,何況別人貴重的財物就更不能盜取。
“而菩薩應(yīng)生”道種智觀察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都是自己過去的父母,未來諸佛,應(yīng)當生起“孝順心”,孝順眾生如同自己父母一樣。若是盜取他們的財物,等于就是盜取父母的財物,罪過是很大的。所以作為菩薩,應(yīng)當生起“慈悲心”,以種種方便給予眾生快樂,拔除眾生的痛苦,“!背H汀爸磺腥恕,于諸病苦,為作良醫(yī)。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為作光明,于貧窮者令得伏藏。使他們“生”起幸“!,“生”起過著快“樂”的生活!岸逼兴_,如果沒有慈悲心孝順心,“反更盜人財物者”,“是菩薩”即犯“波羅夷罪”。
1、盜戒具五緣犯
(1)是有主物;
(2)有主物想;
(3)起盜心取;
(4)值五錢(古印度一錢值十六銅錢折合銀子約八分重);
(5)財物舉離本處,結(jié)重罪。
盜僧眾財物,罪特別重。如十方常住僧物,十方僧人皆有份,假如不問而盜取,即是盜取十方僧物為己,要向十方僧眾結(jié)罪。如現(xiàn)前僧物,屬現(xiàn)前僧所有,僧眾未作羯磨而盜取者,便是盜現(xiàn)前僧物,要向現(xiàn)前僧結(jié)罪。盜物分三品:(1)上品物:如佛物,法物,現(xiàn)前僧物,四方僧物,父母師長物,盜取便結(jié)重罪。(2)中品物:如盜人財物,值五錢結(jié)重罪;盜天人之物,不值五錢結(jié)輕罪。(3)下品物:如盜鬼神畜生之物,結(jié)輕罪。
2、開遮持犯
如菩薩見劫賊奪取他人財物,若僧伽物,塔寺物,取為己有,縱情受用。菩薩見已起憐愍心,免其受三途苦惱,即隨力所能,奪其財物,把所得的財物歸還原主。菩薩這樣做,不但沒有犯戒,而且還有功德,是可以開緣的。
3、果報
偷盜之罪,令眾生墮三惡道。從惡道出若生為人得二種果報:一、貧窮困苦;二、資財不得自在受用!十善業(yè)道經(jīng)》中說:“若離偷盜,即得十種可保信法。(1)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2)多人愛念;(3)人不欺負;(4)十方贊嘆;(5)不憂損害;(6)善名流布;(7)處眾無畏;(8)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9)常懷施意;(10)命終生天。
第三、淫戒
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緣,淫法,淫業(yè),乃至畜生女,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薩應(yīng)生孝順心,救度一切眾生,凈法與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擇畜生,乃至母女姐妹,六親行淫,無慈悲心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淫是指男女染污的行為,又名不凈行。它是三界四生六道眾生,輪回生死的根本,淫心不斷,是不能出離生死輪回的。所謂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xiàn)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
“若”作為出家“佛子”必須要戒除淫欲,梵行清凈,凈法與人自凈凈人,不能有淫欲行為。“自淫”是指自己貪欲,做男女淫穢的行為!敖倘艘笔墙趟俗鲆鄯x的行為,或教他人于自身行淫!澳酥烈磺信恕本安坏霉省币馀c其做“淫”穢的行為。
“淫因”即無始貪淫習(xí)氣為因,妄起淫欲之念。
“淫緣”男女現(xiàn)前相見,起貪淫心瞻視為緣,婬念相續(xù)。
“淫法”思維種種方法,達到目的,如擁抱摩觸接吻,以資助淫業(yè)。
“淫業(yè)”即因、緣、法,三法和合,男女二根交接即成淫業(yè)。
“乃至畜生女,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是指不但對女人不能生染污心,乃至畜生之女,諸天鬼神之女,都不能行淫。非道行淫是對在家菩薩說的,非道行淫有六:1.非時、2.非處、3.非女、4.處女、5.他婦、6.自身。
(1)非時行婬有三:一是在日中;二是每月六齋日和每年的三長齋月;三是自妻妊娠產(chǎn)后。
(2)非處行婬,除陰道外有二處:一是大便道,二是口道。
(3)非女行婬(對男子而言)有三:一是男子;二是黃門;三是二根。
(4)處女有二:一是未嫁少女;二是非屬于己所攝。
(5)他婦:即有夫之婦,屬他人所攝。
(6)自身:令他人在自己身上作不凈行。
以上都是屬于非道行淫,不但出家菩薩要斷除,即在家菩薩也要斷除。
“而菩薩應(yīng)生孝順心”是指發(fā)心菩薩,不同于沒有智慧之人,應(yīng)當觀察一切男子即是我父,一切女人即是我母,應(yīng)生孝順心,熄滅邪淫。令一切眾生斷除愛欲,永離生死根本!熬榷纫磺斜娚,是指應(yīng)生起慈悲心!皟舴ㄅc人”教人修持梵行,自己身心清凈,他人也清凈,方是菩薩慈悲教導(dǎo)凈法與人的根本。菩薩如不能教化眾生,凈法與人已經(jīng)不是菩薩了!岸锤鹨磺腥艘,不擇畜生,乃至母女姐妹六親行淫”(父六親即伯叔,兄弟,子孫;母六親即姑姨,姐妹,兒孫)。違背戒律,違背倫理道德,和禽獸一樣,“無”有一點“慈悲心”。更起一切人淫,失菩提種子,作三途惡業(yè),“是菩薩波羅夷罪”。
1、淫戒具四緣犯,分二:
一、主動行淫:(1)是道(男二道,女三道);(2)起淫欲染污心;(3)起方便;(4)與境合交接即犯。
二、被動行淫:(1)是道;(2)為怨所逼;(3)與境合;(4)受樂即犯。
出家五眾佛子要全斷淫欲;在家二眾惟制邪淫。邪淫有三品:
(1)上品:與母女姐妹六親行淫,犯。
(2)中品:與其余一切人、畜等行淫,犯。
(3)下品:己妻非時、非處、行淫,犯。
2、開遮持犯
出家菩薩為了生死度眾生,維護僧團的清凈,不應(yīng)行非梵行;在家菩薩惟制邪淫。但有開緣:如睡眠無覺知、不受樂、一切沒有淫欲意,不犯。
3、果報
淫欲果報,令眾生常墮三途,如在地獄中常抱鐵床銅柱;如為畜生成鳥鴿鴛鴦等類;如從惡道出,生在人道得二果報:(1)、已行不端,妻不貞良;(2)、惡名流布,眷屬違逆。
第四、妄語戒
若佛子,自妄語,教人妄語,方便妄語,妄語因,妄語緣,妄語法,妄語業(yè),乃至不見言見,見言不見,身心妄語。而菩薩常生正語正見,亦生一切眾生正語正見,而反更起一切眾生,邪語邪見邪業(yè)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妄語就是虛妄不實,未得言得,未證言證。自非圣人,言是圣人,未真實得圣人法,言已得圣人法。既欺誑了他人,又欺騙了自己。究其原因,目的就是希求名聞,貪圖利養(yǎng)。這妄語罪是不善法,“若”為“佛子”應(yīng)當戒除。
“自妄語”,說自己是圣人,我已悟道,我得神通,是某某祖師再來等等。
“教人妄語”,自己沒有得道,就教弟子或使親朋好友互相傳言,說其已得道果,教人妄語目的是為了利養(yǎng)。
“方便妄語”,以種種善巧方便的妄語言詞,令對方相信其已悟道證果。
“妄語因”,即無始以來欺誑之心,虛妄習(xí)氣為因。
“妄語緣”,有可欺誑的人現(xiàn)前,助成其妄語是緣。
“妄語法”,即欺誑他人所用的種種妄語方法。
“妄語業(yè)”,以因、緣、法,三事和合,成妄語業(yè)。
因此招感將來拔舌犁耕的極苦果報,皆由妄語業(yè)所造成,若大妄語業(yè)造成以后,將來決定招感無間地獄。
“乃至不見言見”等,是以輕來說明重罪。就是說不但重的妄語不能犯,“乃至”最輕的妄語,如不見言見,見言不見等都不能犯!安灰娧砸姟,就是本來沒有見到他人作惡,妄說某某人作惡,我見到了!耙娧圆灰姟,就是事實見到他人行善,因為有嫉妒心,妄說沒有見到他人行善。其他如聞覺知,妄言不聞不覺不知。不見不聞不覺不知,妄言已見已聞已覺已知,這些都屬于妄語!吧硇耐Z”,就是上面所說不見言見等,已出于口,口本來是屬于身,口不能自己言說,是因心的關(guān)系,才有言說,所以叫“身心妄語”。
“而菩薩常生正語正見”,是指已受十重四十八輕戒的四眾弟子都叫菩薩。菩薩常生正覺,不忘本源心地,以正語正見引導(dǎo)眾生。正語就是語不偏邪,如實而言。正見是思想正確,為生死,為菩提,為眾生,不為名利,見不顛倒。也不以凡稱圣,以邪為正!耙嗌磺斜娚Z正見”,是指菩薩以正語正見弘法利生,也令一切眾生起正語正見。假如菩薩自無正語正見,應(yīng)作而不作,“而反”作顛倒妄語!案鹨磺斜娚罢Z邪見邪業(yè)”,撥無因果,自損損他,違背菩薩利生的行愿,“是菩薩波羅夷罪”。
1、妄語戒具五緣犯
(1)是眾生;
(2)眾生想;
(3)欺誑心;
(4)說大妄語;
(5)聽聞人領(lǐng)解、犯。
2、善識開遮
《戒本》說:“菩薩為多有情解脫命難,以種種方便故作妄語。自無染污心,于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3、果報
妄語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果報。(1)常被人誹謗。(2)為他人欺誑。
《十善業(yè)道經(jīng)》中說:“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贊法:(1)、口常清凈,如優(yōu)缽羅花香。(2)、為諸世間之所信伏。(3)、發(fā)言誠證,人天愛敬。(4)、常以愛語,安慰眾生。(5)、得勝意樂,三業(yè)清凈。(6)、言無誤失,心常歡喜。(7)、發(fā)言尊重,人天奉行。(8)、智慧殊勝,無能制伏。若能回向菩提,后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
第五、酤酒戒
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緣,酤酒法,酤酒業(yè)。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緣,而菩薩應(yīng)生一切眾生明達之慧,而反更生一切眾生顛倒之心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酤酒就是指釀酒買賣給人家,被害的人多。能使飲酒的人醉后亂性,失去理智,甚至敗國亡家,喪身失命。種種罪過無不是由飲酒引起的,所以“若”受菩薩戒的“佛子”,要戒酤酒。
“自酤酒”,自己為了錢財貪圖利益,以酤酒作為買賣。
“教人酤酒”,是教人造作釀酒買賣,或以本錢給他人,造作釀酒買賣,取利歸與自己。
“酤酒因”,是指無始以來貪圖利養(yǎng)之心,起酤酒之念。
“酤酒緣”即準備種種釀酒器具,以及米麥工人等具,助成釀酒買賣。
“酤酒法”,用種種技術(shù)釀酒,買賣交易等法。
“酤酒業(yè)”,因、緣、法,三事和合釀酒,以酒買賣,采購貿(mào)易成功。
“一切酒不得酤”是指不但米麥等酒不可造,既甘蔗、葡萄、楊梅、棗子等五谷,也不可造。因為這些酒,具有興奮刺激醉人等功能,是起罪因緣!端姆致伞氛f:“飲酒有十種過失:(1)、顏色惡;(2)、氣力少;(3)、眼不明;(4)、現(xiàn)瞋相;(5)、壞資生法;(6)、增致疾病;(7)、增益斗訟;(8)、惡名流布;(9)、智慧減少;(10)、命終墮三惡道!币驗橐磺罪惡過失,皆由飲酒生起,所以說“是酒起罪因緣”。
“而菩薩應(yīng)生一切眾生明達之慧”。明達就是智慧,菩薩應(yīng)依般若大智慧光明,自覺覺他,種種方便,開示教化眾生,使眾生生起本有的智慧,通達明白一切事理性相。如菩薩不能用智慧教化眾生,還用酤酒法教化眾生,“而反更”使眾生“生起一切顛倒之心者,是菩薩”犯“波羅夷罪”。
1、酤酒具五緣犯
(1)是眾生;
(2)眾生想;
(3)希利買賣;
(4)起酤酒加行;
(5)酤酒買賣、犯。
2、善識開遮
在家菩薩如為人治病以酒為藥引,不希圖利潤,以藥在酒中,不能使人多飲故不醉人,酤者無罪。出家菩薩不許酤酒,如酤酒則犯邪命自活,犯波羅夷罪。
3、果報
酤酒者命終墮地獄,如從地獄出,生人道中,當來狂呆沒有智慧!端姆致伞分姓f:“酤酒有三十六種過失!薄侗窘(jīng)》四十八輕戒中,第二條飲酒戒中說:“過酒器與人飲酒者,五百世無手!睕r復(fù)酤酒,罪更深重。
第六、說四眾過戒
若佛子,口自說出家,在家菩薩,比丘,比丘尼罪過,教人說罪過,罪過因,罪過緣,罪過法,罪過業(yè)。而菩薩聞外道惡人及二乘惡人,說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惡人輩,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薩反更自說佛法中罪過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說四眾過是向未受菩薩戒的人,說出家二眾,在家二眾的過失。作為菩薩,對于同學(xué)善友,無過不可謗訕別人,假如他有過失,應(yīng)當以慈悲心,善言勸告,令他知過必改,懺悔業(yè)障,不得向外人說佛教四眾弟子的過失。
“若”受過菩薩戒的“佛子”,“口自說”是指誹謗出于自己口中。說“出家、在家菩薩,比丘、比丘尼罪過。”這四眾佛弟子是發(fā)大乘心,稟受大乘菩薩戒,有出家與在家二種不同菩薩。比丘、比丘尼是出家二眾,他們是內(nèi)秘菩薩行,外現(xiàn)聲聞相,稟受的是聲聞戒和菩薩戒。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是在家二眾,他們稟受的是在家菩薩戒!敖倘苏f罪過”,有二種情況:一是自己內(nèi)心有瞋恚,令人宣說對方的過失。二是對方的憤怒,令他人宣說其犯戒的過失。如說他人犯七逆十惡,輕重諸罪等罪過。作為佛子,不能宣說他人罪過,也不能教他人說別人的罪過,應(yīng)善護口業(yè),福德無量。
“罪過因”是無始以來惡口習(xí)氣,說眾罪之心是因。
“罪過緣”是要說對方的罪過,以藉口為緣。
“罪過法”以種種巧說方法,令他人相信其犯罪過法。
“罪過業(yè)”,因、緣、法,三事和合,用口宣說,使聽聞?wù)哳I(lǐng)解即犯。
以上是造口業(yè),說四眾過將來要受截舌地獄的果報!岸兴_聞外道惡人,及二乘惡人”是破壞佛法的惡人,向外求道,斷佛慧命,使諸眾生墮落三惡道的叫外道惡人。二乘亦名惡人是因為不能續(xù)佛慧命,不發(fā)菩提心,作自了漢,也叫惡人!罢f佛法中非法非律”者,是指外道與小乘,不能通達大乘佛法,就來誹謗佛法,破壞佛法。他們認為大乘不是佛說,非戒律,象這樣的惡人,菩薩應(yīng)“常生慈”悲“心,教化是惡人輩,令”他們“生”起“大乘”慈“善”的“信”心。使外道改惡修善,反邪歸正;令二乘者舍小乘的知見,回歸大乘。
然“而”受“菩薩”戒的人,不盡應(yīng)有的責(zé)任,“反更自”己也“說佛法中”四眾佛弟子的“罪過者”,“是菩薩”犯“波羅夷罪”。
1、此戒具六緣犯
(1)是眾生;
(2)眾生想;
(3)說罪心;
(4)所說過;
(5)所向人;
(6)前人領(lǐng)解,犯。
2、善識開遮
如僧團羯磨布薩時,僧差有舉罪等因緣,可以說四眾過。除此以外,不許開緣。
3、果報
《華嚴經(jīng)》中說:“兩舌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人生中,得二果報。一者眷屬乖離;二者親族蔽惡。惡口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果報:一者常聞惡聲;二者言多諍訟!薄妒茦I(yè)道經(jīng)》中說:“若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1.得不壞身,無能害故;2.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3.得不壞信,順本業(yè)故;4.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5.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若能回向菩提,后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不能沮壞。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凈業(yè)。1.言不乖度;2.言皆利益;3.言必契理;4.言辭美妙;5.言可承領(lǐng);6.言可信用;7.言無可譏;8.言盡愛樂。若能回向菩提,后成佛時,具足如來梵音聲相。”
第七、自贊毀他戒
若佛子,自贊毀他,亦教人自贊毀他。毀他因,毀他緣,毀他法,毀他業(yè)。而菩薩應(yīng)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若自揚己德,隱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毀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若佛子”,稱贊自己的功德,叫自贊;譏謗他人的過失,叫“毀他”。損己利他,掩惡揚善,是菩薩利生的本愿。如“自贊毀他”,自利損他,這就不是菩薩的慈悲本愿!耙嘟倘俗再潥,是指使利用他人,教他人來稱揚贊嘆自己有道德、有專長、有修養(yǎng),而毀他人沒有道德修養(yǎng)等。
“毀他因”,即嫉妒之心,常懷毀他為因。
“毀他緣”,以人境現(xiàn)前利弊等為因,作一切自贊毀他之助緣。
“毀他法”,以種種善巧方法,自贊毀他,令取信于他人。
“毀他業(yè)”,以上因、緣、法,三事和合,聽聞?wù)哳I(lǐng)會理解,則自贊毀他的罪成立,將來要感受極重的苦果。
“而”作為“菩薩”,凡是見到他人的罪過,“應(yīng)”生憐憫心,當“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以“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的理念,以如是之心利益他人才是真實的菩薩。假“若”是“自”己稱“揚”自“己”的道“德”,而“隱”沒“他人”的“好事”,而反“令他人受毀”辱“者”,正是造成自贊毀他的口業(yè),“是菩薩波羅夷罪”。
1、此戒具五緣犯
(1)是眾生;
(2)眾生想;
(3)贊毀心;
(4)說贊毀語;
(5)聽者領(lǐng)解,犯。
2、開遮持犯
(1)、若輕視外道,稱揚佛法,詆毀不犯。(2)、若彼傲慢以方便令彼調(diào)伏,舍離不善,修習(xí)善法,毀他不犯。(3)、若令不信者生信,自贊毀他不犯。
3、果報
自贊毀他將來必墮拔舌地獄,耕舌地獄,如生人中得無舌百舌等報!督(jīng)中》記載:“有一沙彌輕笑一老比丘,讀經(jīng)聲如狗吠。而老比丘是阿羅漢,有他心通,因教沙彌趕緊懺悔,但僅免地獄之苦,猶墮狗身。”
- 《梵網(wǎng)經(jīng)》《優(yōu)婆塞戒經(jīng)》的菩薩戒有區(qū)別嗎?
- 佛說梵網(wǎng)經(jīng)菩薩心地品玄義
- 佛說梵網(wǎng)經(jīng)菩薩心地品合注
- 梵網(wǎng)經(jīng)懺悔行法
- 梵網(wǎng)經(jīng)菩薩戒本疏
- 梵網(wǎng)經(jīng)菩薩戒本疏第五
- 梵網(wǎng)經(jīng)菩薩戒本疏第六
- 梵網(wǎng)經(jīng)菩薩戒本疏第四
- 梵網(wǎng)經(jīng)菩薩戒本疏第三
- 梵網(wǎng)經(jīng)菩薩戒本疏第二
- 梵網(wǎng)經(jīng)菩薩戒本疏第一
- 實踐“內(nèi)強素質(zhì),外樹形象”的社會意義
- 關(guān)于當前僧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
- 梵網(wǎng)經(jīng)與千缽經(jīng)抉隱
- 佛說梵網(wǎng)經(jīng)菩薩戒本釋義
- 梵網(wǎng)經(jīng)菩薩戒略注
- 佛說梵網(wǎng)經(jīng)講錄 壹 敘說戒原由
- 佛說梵網(wǎng)經(jīng)講錄 參 勸大眾奉行
- 佛說梵網(wǎng)經(jīng)講錄 貳 列重輕戒相(分二) 十重戒 第一·殺戒
- 佛說梵網(wǎng)經(jīng)講錄 貳 列重輕戒相(分二) 十重戒 第二·盜戒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