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天藍
作者不但把三教的思想化為己有,更把三教的道理,平易地闡述出來,使人讀了咀嚼玩味,體會其中困苦艱辛的經(jīng)驗、清冷淡泊的趣味,對于人的正心、修身、養(yǎng)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力量。它是一部萬古不易、教人化世的圣典。作者的一言一語都含義深遠,字句雖是片斷的,卻很能警世感人,真正是一本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書籍。···
天天天藍
—菜根譚的智慧(2)
圣印法師著
前言:一日一則,一期一會
對陰險者勿推心,遇高傲者無多口
震聾啟聵,臨深履薄
君子之心,雨過天睛
有識有力,魔鬼無蹤
大量能容,不動聲色
困苦窮乏,鍛煉身心
人乃天地之縮圖,天地乃人之父母
戒疏于慮,警傷于察
辨別是非,認(rèn)識大體
親近善人須知機杜讒,鏟除惡人應(yīng)保密防禍
節(jié)義來自暗室不欺,經(jīng)綸繰出臨深履薄
倫常本乎天性,不可任德懷恩
不夸妍好潔,無丑污之辱
富貴多炎涼,骨肉多妒忌
功過不可少混,恩仇不可過明
位盛危至,德高謗興
陰惡禍深,陽善功小
應(yīng)以德御才,勿恃才敗德
窮寇勿追,投鼠忌器
過歸己任,功讓他人
警世救人,功德無量
趨炎附勢,人情之常
須冷眼觀物,勿輕動剛腸
量弘識高,功德日進
人心唯危,道心唯微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功名一時,氣節(jié)千載
自然造化之妙,智巧所不能及
真誠為人,圓轉(zhuǎn)涉世
云去而本覺之月現(xiàn),塵拂而真如之鏡明
一念能動鬼神,一行克動天地
情急招損,嚴(yán)厲生恨
不能養(yǎng)德,終歸末節(jié)
急流勇退,與世無爭
慎德于小事,施恩于無緣
文華不如簡素,讀今不如述古
修身種德,事業(yè)之基
心善而子孫盛,根固而枝葉榮
勿妄自菲薄,勿自夸自傲
道乃公正無私,學(xué)當(dāng)隨事警惕
信人示己之誠,疑人顯己之詐
春風(fēng)育物,朔雪殺生
善根暗長,惡損潛消
厚待故交,禮遇衰朽
君子以勤儉立德,小人以勤儉圖利
學(xué)貴有恒,道在悟真
律己宜嚴(yán),待人宜寬
為奇不為異,求情不求激
恩宜自薄而厚,威須先嚴(yán)后寬
心虛意凈,明心見性
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
慈悲之心,生生之機
勿為欲情所系,使與本體相合
無事寂寂以照惺惺,有事惺惺以主寂寂
明利害之情,忘利害之慮
操持嚴(yán)明,守正不阿
渾然和氣,處世珍寶
誠心和氣陶冶暴惡,名義氣節(jié)激礪邪曲
行至中點,一省吾身
行至中點,再省吾身
行至中點,三省吾身
和氣致祥瑞,潔白留清名
庸德庸行,和平之基
忍得住耐得過,則在自在之境
心體瑩然,不失本真
忙里偷閑,鬧中取靜
為天地立心,為子孫造福
為官公廉,居家恕儉
處富知貧,居安思危
清濁并包,善惡兼容
勿仇小人,勿媚君子
疾病易醫(yī),魔障難險
金須百煉,矢不輕發(fā)
寧為小人所毀,勿為君子所容
好利者害顯而淺,好名者害隱而深
忘恩報怨,刻薄之尤
讒言如云蔽日,甘言如風(fēng)侵肌
戒高絕之行,忌褊急之衷
虛圓立業(yè),僨事失機
處世要道,不即不離
老當(dāng)益壯,大器晚成
藏才隱智,任重致遠
過儉者吝嗇,過讓者卑曲
喜憂安危,勿介于心
宴樂聲色名位,三者不可過貪
樂極生悲,苦盡甘來
過滿則溢,過剛則折
冷靜觀人,理智處世
量寬福厚,器小祿薄
惡不可即就,善不可急親
燥性僨事,和平徼福
酷則失善人,濫則招惡友
急處站穩(wěn)高處看準(zhǔn),危險境地早日回頭
和衷以濟節(jié)義,謙德以承功名
居官有節(jié)度,鄉(xiāng)居敦舊交
事上敬謹(jǐn),待下寬仁
處逆境時比于下,心怠荒時思于上
不輕諾、不生嗔、不多事、不倦怠
讀書讀到樂處,觀物觀入化境
勿逞所長以形人之短,勿恃所有以凌人之貧
上智下愚可與論學(xué),中方之人難與下手
守口須密,防意須嚴(yán)
責(zé)人宜寬,責(zé)己宜苛
幼不學(xué),不成器
不憂患難,不畏權(quán)豪
濃夭淡久,大器晚成
靜中見真境,淡中識本然
言者多不顧行,談?wù)呶幢卣嬷?/p>
無為無作,悠游清逸
春色為人間之妝飾,秋氣見天地之真吾
世間之廣狹,皆由于自造
樂貴自然真趣,景物不在多遠
心靜而本體現(xiàn),水清而月影明
天地萬物,皆是實相
觀形不如觀心,神用勝過跡用
心無物欲乾坤靜,坐有琴書便是仙
歡樂極兮哀情多,興味濃后感索然
知機其神乎,會趣明道矣
萬象皆空幻,達人須達觀
泡沫人生,何爭名利
極端空寂,過猶不及
得好休時便好休,如不休時終無休
冷靜觀世事,忙中去偷閑
前言:一日一則,一期一會
《菜根譚》一般人看作是圣典,但一提到‘圣典’兩個字,就以為是二千年前的釋迦牟尼、耶穌、孔子、老子或莊子等的經(jīng)典,或是其他一宗一派的祖師寫成的宗派圣典,其實《菜根譚》并不是那樣古老的書籍,而是大約三百年前的著作,作者并非大宗一派的祖師,而是一個涉獵過道教、儒教,尤其是對佛教特別通達的人,所以他能引用各教的教義詞句,可說是一部徹研三教真理的結(jié)晶。
作者不但把三教的思想化為己有,更把三教的道理,平易地闡述出來,使人讀了咀嚼玩味,體會其中困苦艱辛的經(jīng)驗、清冷淡泊的趣味,對于人的正心、修身、養(yǎng)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力量。它是一部萬古不易、教人化世的圣典。作者的一言一語都含義深遠,字句雖是片斷的,卻很能警世感人,真正是一本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書籍。
《菜根譚》共分前、后三集,前集有二百二十五則,后集有一百三十五則,共計三百六十則;正適合一日一則,天天直見生命。體裁是隨筆,也有人視作‘語錄’,其根本思想是中國的思想、儒教的現(xiàn)實主義、老莊的玄旨,以及佛教的道法,所謂三教合一,集結(jié)儒、釋、道各派的精華,冶于一爐,誠為曠古稀世之奇箴寶訓(xùn)。
作者隱君子‘洪自誠’,明代人,號‘還初道人’。關(guān)于他的事跡,沒有正史可稽,所以很難斷定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當(dāng)時社會局勢十分混亂,他對于功名吉田貴看得很淡泊,專心埋首于著述。他的著述很多,如《聯(lián)瑾》、《樵談》、《筆疇》、《傳家寶》等書,都是當(dāng)時的警世教言,雖然后世無傳,但這本《菜根譚》卻散放不朽的光明,歡喜讀它的人不少。從《菜根譚》中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文辭、性格等,絕不是一般學(xué)者如膠柱鼓瑟或侈言清談?wù)吡魉杀葦M。
書名為何叫《菜根譚》?宋儒汪民曾說:‘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胡康侯聽了這話,擊節(jié)嘆賞。菜根者,即青菜的根,如蘿卜、番薯、芋頭等粗食,咬得菜根,即表示能夠受艱難困苦,才會做成偉大事業(yè)。洪先生取斯語以為書名,其寓意是在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著無限真味存在,故本書是修身處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如果把東方與西洋的文章作一比較,西洋的文章是較為客觀寫實的,描寫生動而有力,但蘊藉的意味并不深遠。東方的文章用字雖然不多,含義卻特別雋永豐富。因此,西洋的文章如油畫一樣,東方的文章則如文人的墨寶,不著華麗而韻致無窮。東方文章解釋方面不大注重,要讀者自己去省悟、去自覺,這可說是民族性的自然趨向。因此,《菜根譚》充分代表了東方文藝的特色,這大概沒有人能夠否認(rèn)吧!
推究‘菜根’的意義,‘菜’就是所謂青菜的菜葉,‘菜根’如蘿卜、大根、牛蒡等,是一種粗俗淡泊的食品,在《鶴林玉露》一書中說:‘士大夫不可一日離菜根,百姓不可一日無色水。’這是當(dāng)時貼在寺廟的門框上,教人去咬菜根味的警語,其意義是老百姓如無菜可吃,徒嗅菜根以療饑渴,那么就是政治家的不是了。故看一般老百姓的面色即知當(dāng)時執(zhí)政者的成績?nèi)绾。因?lsquo;菜根’二字,當(dāng)時十分流行。用此二字警告世人,以堅忍、清苦磨練身心,栽培灌溉,充實自我。這是作者洪自誠親身體驗孕育出來的結(jié)晶。故本書頗通人情世態(tài),里面包蘊甜、酸、苦、澀等人間味道。
《菜根譚》也有同名異類者,如乾隆五十九年,以還初堂主人的識語為冠的洪應(yīng)明之著作便是,這與本講話所用的底本,雖然有人說是同人異名,其實不管是內(nèi)容、編纂等都有懸殊的差異。
洪自誠的《菜根譚》分為二集,洪應(yīng)明的《菜根譚》不但分為修省、應(yīng)酬、評議、閑適、概論五項,尤其里面散見清朝石惺齊之《續(xù)菜根譚》的語句,故我們可以斷定洪應(yīng)明的《菜根譚》是后人的合纂,唯洪自誠的著作才是正宗。
本書問世后。博得許多人的贊賞,學(xué)者間爭先恐后寫了很多續(xù)篇,或類似的書籍,其中只有清石惺齊的《續(xù)菜根譚》二卷、劉子載的《吾家菜根譚》二卷比較出色,而這更突顯原典的可貴價值。
5月1日
對陰險者勿推心,遇高傲者勿多口
在應(yīng)當(dāng)發(fā)言的時候一語不發(fā)、沉默毫無表情的人,其心難測,可以說是一種陰險的人物。對于這樣的人,不容易輕輕搖動他的心機。西諺說:‘沉默是金子,雄辯是銀子。’這是說雄辯不如守沉默好。
沉默的人看來是代表君子的風(fēng)度與氣質(zhì)。然而,這不過是普通的看法,不能說是不變的。俗語說:‘禍從口出。’這也是戒人少說有害無益的言語,但也絕不能說保持絕對沉默是正確的,應(yīng)當(dāng)說的話一定要堂堂正正的說出來。何況說話是人的權(quán)利,如果保持沉默太過,就是放棄自己天賦的權(quán)利。啞巴是很可憐的,況且無意義的沉默,容易引起別人的誤會和猜忌,人人遠避這樣的人,自己便成了孤獨的人。
大致說來,一般人是口雖不言而心中多慮,沉默寡言的人多半心中多思多慮。多言多語固然不算是君子的行徑,但沉默不語的人,多半是陰險暗昧的小人。
此外,還有一種小人,就是聽他人的言語有了空隙,就乘勢加以攻擊,如果和這種人接近表示傾心,也會帶給你很大的害處。
【前集一二二】
遇沉沉不語之士,且莫輸心;見悻悻自好之人,應(yīng)須防口。
5月2日
震聾啟聵,臨深履薄
心中散亂暗昧的時候,要自己提起精神去控制,使精神恢復(fù)飽滿,心情過于緊張的時候,要把事物暫時放下,使心緒平衡安定一下。
不然,當(dāng)治住了散亂暗昧的毛病時,卻又染了蠢蠢欲動的情緒,擾亂了心地的安靜。
陶淵明說:‘識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人必須時時有此念頭,才能夠提醒念頭的昏暗。又如佛家所說的但求放心而已。此心如能放得下,則一切魔障不起,更無外界的紛擾了。
【前集一二三】
念頭昏散處,要知提醒,念頭吃緊時,要知放下,不然恐去昏昏之病又來幢幢之?dāng)_矣。
5月3日
君子之心,雨過天晴
晴朗澄澈的太空,忽然間,雷電交加大雨傾盆而下;相反的,狂風(fēng)暴雨的天氣一過,忽然現(xiàn)出北風(fēng)霽月的景色。這氣候陰睛無常,說明了天心有凝滯與障塞,人事也是如此,毫厘之差即發(fā)生千里的急劇變化。
但是,天心雖然有驟然之變,那風(fēng)雨雷霆對于人都是有作用的,等雨過之后天氣馬上晴朗,不留絲毫痕跡。這正說明了天心的偉大,人心本乎天理,喜怒哀樂之發(fā)生,誠然是一息之間就有急劇的變化,務(wù)須過而不留,切不可凡事都縈懷于心,郁結(jié)不散,那就有失天人合一之道,難免不遭逢到意外之變。
古人教人讀書養(yǎng)氣,就是要人心與天心相吻合,然后才能天人合一。
【前集一二四】
霽日青天,倏變?yōu)檠咐渍痣姡患诧L(fēng)怒雨,倏轉(zhuǎn)為朗月晴空;氣機何嘗一毫凝滯?太虛何嘗一毫障塞?人之心體,亦當(dāng)如是。
5月4日
有識有力,魔鬼無蹤
擊退私情,抑制私欲;如果對私情私欲這一頑強敵人,沒有徹底認(rèn)識的話,就達不到擊退和抑制的目的了。
治病必定要知道病因,這是先決的條件。對于排除心中的惡魔,如果不能認(rèn)識出惡魔的原形,那就沒有辦法了,雖然識透了他的本體,然而,擊退抑制這一惡魔并不簡單。如果忍耐力不足,也不能達到目的。
只有知識才是照出惡魔的一顆明珠,沒有這一顆明珠就照不見自魔。而意志的力量才是斬殺惡魔的一把慧劍,若是意志的力量不堅,雖然有明珠照見,也斬殺不了惡魔。因此,這意識堅固的毅力,都是斷邪念、明心體不可缺少的條件。
【前集一二五】
勝私制欲之功;有曰識不早力不易者,有曰識得破忍不過者,蓋識是一顆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斬魔的慧劍,兩不可少也。
5月5日
大量能容,不動聲色
人家侮辱我、作弄我、欺騙我,而我能夠包容含蓄,不發(fā)一言,不表慍怒,所謂‘喜怒不形于色,是非不辨于言’,使他人無從捉摸我的內(nèi)心深處。這其中的趣味是奧妙無窮,同時也藏著很大的機謀與作用。
所謂‘靜以制動觀人入微’,則他人對你再也不敢加以侮弄欺騙了。
【前集一二六】
覺人之詐,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動于色;此中有無窮意味,亦有無窮受用。
5月6日
困苦窮乏,鍛煉身心
人受了種種災(zāi)厄,置身于逆境的時候,如同在爐子里煉的鋼一般,鍛煉身心成為一個鋼鐵一樣的人。所以,人能受得住災(zāi)厄與逆境而不為它所挫折,才能享受到大的利益。未經(jīng)過此種鍛煉的人,則身體禁不住風(fēng)霜折磨,精神的修養(yǎng)也不充分,終究成不了一個偉大的人物。
古語說:‘憂危啟圣智,厄窮見人杰。’意思是人處在困窮的時候,千萬不要灰心,須知這正是促成我們向前發(fā)展的一個契機,正是鍛煉琢磨人們成為堅強偉大的人物。人生來如果不受困苦,飽食暖衣,對任何事都任性去做,那他就經(jīng)不起挫折,受不了打擊,好比是在室內(nèi)培養(yǎng)出來的花木,絕不會有健全的發(fā)展。
孟子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困乏其身,惡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話的意義是說天將要給一個人的幸福以前,必定先給他許多困難,使他能夠戰(zhàn)勝困難、克服困難,養(yǎng)成了堅決奮斗的意志,對于任何困難都能突破,遭遇失敗也絕不悲觀,永遠抱持樂觀的希望,不屈不撓接受鍛煉,最后一定得到幸福與光明。
【前集一二七】
橫逆困窮是煅煉豪杰的一副爐錘,能受其煅煉,則身心交益,不受其煅煉,則身心交損。
5月7日
人乃天地之縮圖,天地乃人之父母
人體是心為主宰,太陽則是天地的中心。所以,人身也可以說是一個小世界,大天地有春夏秋冬四時的運行。風(fēng)雨寒暖的往來,由于陰陽的和合,滋生了萬物,形成一個小天地的我們,人人都有喜怒哀樂之情和鑒別是非好惡的知識,并且有實現(xiàn)這些情感和知識的意志作用,而后才構(gòu)成了一個完全的身心。如果狂喜暴怒,好惡混同不分,那就不會造成一個完全的人格。應(yīng)該歡喜的地方就要歡喜,應(yīng)該忿怒的時候就要忿怒,好善而惡惡,無過與不及,能夠調(diào)和這一身的心天地,才不失為中庸之道。
天地既為一大世界,則等于包容人的父母。人存在于天地間,人人彼此都當(dāng)視同手足,彼此相親相愛互助合作,施德而不結(jié)怨,以仁愛待人處世自然就沒有恨與煩惱了,應(yīng)當(dāng)使人人各盡其業(yè),即使是萬物也應(yīng)當(dāng)各安其所,人人都抱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和為萬世開太平的宏愿,則天下一家世界大同,永久和平便因此產(chǎn)生了。
- 上一篇:夜夜夜思
- 下一篇:云深不知處──說剎那無常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yán)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yán)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dāng)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虛云老和尚:虛云老和尚:見佛、聞法、遇善知識之難
- 濟群法師:世上沒有壞人壞事會怎樣?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靜波法師: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仁清法師:什么是誹謗正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xué)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zé)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其他漢傳法師]修行的秘訣就是早發(fā)現(xiàn)并除掉自己的習(xí)氣毛病
- [紅茶]紅茶有哪些?紅茶的種類
- [禪宗公案]只履歸西的故事
- [生活故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 [哲理故事]生命只在呼吸之間
- [佛與人生]遠離顛倒夢想
- [佛學(xué)常識]過去七佛都有誰
- [其他漢傳法師]修行的問題就是由于粗心大意而犯下的缺點錯誤
- [華嚴(yán)經(jīng)]整衣束帶,當(dāng)愿眾生,檢束善根,不令散失
- [綠茶]六安瓜片產(chǎn)地在哪里?功效有哪些?
- [禪宗五家]臨濟宗楊歧派創(chuàng)始人方會大師簡介
- [生活故事]明心見性,緣起性空
- [哲理故事]心體澄澈,意氣和平
- [哲理故事]享受人生,珍惜活著的光陰
- [佛與人生]生滅無常
- [佛學(xué)常識]佛有哪三身
- [其他漢傳法師]把了了常知比喻成第一人格那“我”就是第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