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禪路頭見聞錄 第四章 認識路頭、識別真妄及善調(diào)身心的方法
第四章 認識路頭、
識別真妄及善調(diào)身心的方法
(下面講一則公案,說明斷欲無求的重要性。諦閑老法師有一個弟子喜歡參禪,法師同意他到金山寺,參禪功夫用得非常得力,但還沒有開悟。方丈請他當首座,當首座后麻煩就來了,名利心起來了,架子也大了,歸依弟子也多了,護法神離開了,功夫越來越不現(xiàn)前。供養(yǎng)越來越多,名利心越來越大,冤家得其便,附在身上,致使他連續(xù)三次跳河,都被人救起來。由于是首座和尚自殺,影響不好,加之大眾異議,于是方丈通知諦閑法師,把他帶回去。到了國清寺安排一個房間,不上殿也沒人管他,有一天他沒來過堂吃飯,諦閑法師叫人去看看,他從后面窗戶逃出去,已跳河淹死了。他家里有個女兒,說以前父親要出家,母親堅決不同意,后來父親出家了,母親想不通帶著滿心怨恨自殺了,自殺時發(fā)誓要報復他的父親。功夫用得好,有護法神保護,冤家無法報復。供養(yǎng)錢多了,一定要舍掉作功德,否則死后害徒弟吵架結怨仇啊!沒幾天他女兒作夢,父母到國清寺附近做了土地公,當?shù)厝怂芰送恋叵?非常靈感。功夫用的那么好的人,卻因名利心而墮落三界,未免太可惜。我們平常應該檢點自己,拜師父收徒弟,有否夾雜名利心在內(nèi),當慎之防之。有的人因當不上方丈,看不破放不下而著魔矣!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真實不虛矣!)
●五臺山晴朗法師云:“夙業(yè)人人皆有,不過輕重不同。無業(yè)不來,來即有業(yè);業(yè)冤牽纏,萬不饒一”。經(jīng)云:“眾生報不盡,終難證道!蹦┖髽I(yè)報最大,苦惱難忍受。若人生恨,不肯甘心忍受,業(yè)報未盡,重新再來。所以悟達國師,乃十世高僧,尚招人面瘡之報。波斯匿王有多劫善因,還受最后之苦。因果不爽,如影隨形。
●《宗鏡錄》云:“妄心是真心上之影像。真心以靈知寂照為心,不空無住為體,實相為相。妄心以六塵緣影為心,無性為體,攀緣思慮為相。此緣慮覺了,知之妄心而無體。起一念慮知之心,隨善惡而生十惡。若其心念念專貪嗔癡之不還,拔之不出,日增月甚,起上品十惡,如五扇提羅者,此發(fā)地獄之心;鹜镜,本端竟何從,起減有無際,一微陟動境成此頹山勢,但內(nèi)一念不生,則無諸欲。塞煩惱之窟穴,截生死之根株。但內(nèi)能觀一念無生,則空華三界,如風卷煙;糜傲鶋m,猶湯沃雪,廓然無際,唯一真心矣。但了妄念無生,即是真心不動,此不動之外,更無毫厘法可得,如經(jīng)云:預流、一來果,不還、阿羅漢,如是之圣人,皆依心妄有。妄息心空,真知自見。若作計較,轉(zhuǎn)益妄心,但妙悟之時,諸妄自絕!比绻欧鹞虻理炘:“因星見道,悟罷非星,不逐萬物,不是無情”。
(余體弱多病三十余年,障礙重重,在生死關頭掙扎了好幾回。對于懺悔業(yè)障,讀誦大乘經(jīng)典、放生等助道因緣,有了一點體驗:業(yè)障不消除,功夫用不上去。對于業(yè)障深重的人,應當理懺與事懺并行,端坐念實相,清凈心才是真正消業(yè)障也。事懺亦可拜,各種懺法,如大悲懺等。尤其是痛哭流涕的大懺悔心,消業(yè)力量比較大,或大禮拜,或五體投地拜。但須要長期堅持下去。發(fā)大菩提心,了生脫死,自度度他,必須要深信因果,嚴守戒律和選擇適合自己根基的法門。參話頭要識得真心、妄心,認識話頭與疑情的作用及最初下手處……)
如何掌握善調(diào)身心的方式方法,對于初用功的人,飲食要不飽不餓。吃得過飽,氣脈阻塞,影響用功。道家講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初用功人睡眠不多不少為宜;莨舛U師云:“調(diào)身即是調(diào)心,勿令風入毛孔中,風入則腿痛難忍,不能久坐。口不緊閉,緊閉則咳嗽易生。舌不抵天腭,抵天腭則火氣傷目。(舌有意抵上腭,有時氣從下沖上,余曾吃過此虧,口輕閉,舌自然而然抵上腭。用功之道,實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矣!是故應順其自然。)腰伸胸挺,除咳嗽病;背靠墻壁,則血脈停止,而咳嗽吐血。端坐如鐘,即可卻病延年?谕聺釟,法則先閉口,由鼻孔收入清氣落于丹田中,放出濁氣,微微開口,輕輕吐出。收吐之時,不可粗急,綿綿恣氣入出,用之相應,是則百脈不通等病,隨氣息而出。如是數(shù)次,則百病全消矣”。
作功夫人首先要把眼睛收起,露一線之光,能見到路即可。眼睛一收起,其余五根也容易收了。因由坐中攝心而入定,是故向上則胸臆急痛。平時應當寬放其心,即放下一切心,不提功夫,氣則流下,患自瘥矣!調(diào)心之法,古本良多,詳細講之,一時難盡。略而言之,凡功夫做不上,疑情發(fā)不起,病在生滅心過度,凡情圣解,無記昏沉,夢想顛倒等,皆由此生滅心而起。此生滅心,人皆有之,平常勿現(xiàn),做功夫時,則得見之,宗下一法,全仗自善調(diào)治。調(diào)心之法雖多,總不離乎惺惺寂寂、開目閉目等妙法而調(diào)治之,是則功夫必得相應。原來惺惺治昏,寂寂治亂,開目治昏,閉目治妄,乃獨一無二之妙法。沒有昏沉時,目可全閉,提話頭而參究之。如有重昏時,目可全開,再提話頭來參究之。參話頭共三個階段,第一步功夫如貓撲鼠;第二步如雞孵卵;第三步功夫如龍養(yǎng)珠綿綿密密。
做工夫最初要發(fā)個破生死心,堅決看破世界身心悉是假緣,無實主宰。若不發(fā)明本具的真理,則生死心不破;生死心既不破,無常剎鬼,念念不停卻如何排遣?將此一念作個敲門瓦子,如坐在烈火焰中求出離相似,亂行一步不得,停止一步不得,別生一念不得,望別人救不得,當憑么時,只須不顧猛火,不顧身命,不望人救,不生別念,不肯暫止,往前直奔,奔得出是好手。
●疑情成熟的方法主要存于如次十項:
1、做工夫,要中正勁挺,不近人情(勿煩心于世間的事情)。
2、做工夫,最怕耽著靜境(疑情忘了也)。
3、做工夫,要抬頭不見天,低頭不見地(在不明白處也)。
4、做工夫,舉起話頭時,要歷歷明明,如貓捕老鼠相似(應時時刻刻醒著)。
5、做工夫,一日要見一日工夫(須期日日進步)。
6、做工夫,不可在古人公案上卜度,妄加解釋(勿加予巧智的解釋)。
7、做工夫,最怕的一個伶俐心(最忌自作聰明)。
8、做工夫,不可作無事會(勿認無事為工夫)。
9、工夫或得輕安,或有省發(fā),不可便以為悟也(勿被錯覺所迷)。
10、做工夫,不只念公案(勿如稱名念佛般念公案)。
如適當遵守這些注意事項,行者確實能使疑情達到成熟的狀態(tài)。不然的話,則不但不能激起疑情,而且行者會墮入邪路,而不得刷卻生死的羈絆,不得體會禪的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