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課、佛經(jīng)的傳譯(一)
第二十二課 佛經(jīng)的傳譯(一)
釋迦牟尼佛出于印度,其弟子結集三藏時,皆是梵本 (1),所以后來佛法傳到中國時,必須經(jīng)過翻譯,才能成為華文本。法寶雖富,若無人翻譯,則中土人民,固不能沾其恩澤,若所譯不善,則亦乖失真義,與佛語不相符,流弊所及,必至貽誤后人。因此。學識淹博,思想高超,譯筆流俐,精通梵文、中文、佛學等,皆為譯經(jīng)師所必具的條件,缺一不可。而譯經(jīng)師之名,亦與經(jīng)律論并壽,成為千古不朽的人物。
中國譯經(jīng)工作,開始于攝摩騰、竺法蘭,傳所譯有五部經(jīng) (2),四部失傳,今所存者,惟四十二章經(jīng)。
東漢至西晉末,百六十年間,為翻譯的幼稚時代,東漢桓、靈、獻、三朝,譯師最著名者,有安世高 (3),自桓帝建和二年,至靈帝建寧中,二十余年,譯出三十余部,多屬小乘經(jīng)。又支婁迦讖,簡稱支讖 (4),在靈帝時,先后譯出佛經(jīng)二十三部,多屬大乘。
三國時有法時 (5) 僧鎧 (6),曇諦 (7),皆譯律本。又月氐國居士支謙,入東吳三十年間,譯出大小乘經(jīng)典八十八部,一百十八卷。唐居國 (8) 沙門 (9) 僧會,到東吳造建初寺,譯大乘經(jīng)論七部二十卷。又印僧康僧鎧,于曹魏嘉平中來洛湯,譯出無量壽經(jīng)。
西晉五十二年間,譯師十二人,所譯幾達六百卷,其中以沙門竺法護 (10) 最多,共百七十五部,三百五十四卷,包括華嚴、阿含、方等、般若、法華、涅槃、各類經(jīng),以及律論,有敦煌菩薩之稱。
東晉百余年間,緇素譯師有十六人,其中瞿曇僧伽提婆 (11),譯阿毗曇心論 (12),及中阿含經(jīng)六十卷,增一阿含經(jīng)五十一卷,小乘經(jīng)教,始有較大規(guī)模的譯籍。其次,佛陀跋陀羅 (13) 在盧山譯經(jīng)論禪律十三部,百二十五卷,中以六十華嚴,及摩訶僧祗律四十卷,為最重要。
與東晉同時者,北方則有三秦 (14),歷時八十年,譯師共十二人,前秦六人,惟沙門法喜 (15) 譯中阿含經(jīng)五十九卷,增一阿含經(jīng)五十卷,為較有價值,但皆不傳于世。西秦僅一人,出品無關重要,其中最特異杰出者:為后秦五人中的鳩摩羅什 (16),他自弘始四年起,至十四年止,先后譯出大小咒般若經(jīng) (17) 等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論藏中,有大智度論百卷,中論四卷,百論二卷,十二門論一卷。后三論,即三論宗所據(jù)而立宗者,其后有人加入大智度論,稱為四論宗 (18)。
此外有佛陀耶舍 (19),原為羅什之師,弘始十年在長安,與沙門竺佛念 (20) 等,共譯四分律 (21) 六十卷,長阿含經(jīng)二十二卷。
【注釋】
(1) 印度語言,近似初禪梵天,故經(jīng)之未譯者稱為梵本,即印度語文的經(jīng)典。
(2) 為十地斷結經(jīng)、佛本生經(jīng)、法海藏經(jīng)、佛本行經(jīng)、四十二章經(jīng)等五部。
(3) 本安息國王太子,名安清,號世高,父王薨,嗣王位,因厭世,讓位于其叔,出家學道,博通三乘教,由是游歷諸國,弘宣佛法,至洛陽,先習漢文,繼翻佛經(jīng),所譯者,有大安般守意經(jīng)、陰持入經(jīng)、道地經(jīng)等,凡三十九部經(jīng)論。
(4) 為月氐國沙門,于桓帝時來洛陽,四十年間,先后譯出佛經(jīng)二十三部,六十七卷。
(5) 名曇柯迦羅,譯為法時,為中印度沙門,通大小乘,精戒律,曹魏時至洛陽,譯出僧祗戒心,中國僧伽之守戒律自此始。
(6) 為康居國沙門。
(7) 為安息國沙門。
(8) 與大月氐同族,領土在新疆北境,及俄領中亞一帶。
(9) 譯為勤息,為勤修佛道,息諸煩惱之義,是出家修道人的通稱。
(10) 敦煌郡人,八歲出家,經(jīng)書過目成誦,日達萬言,經(jīng)教無不練達,游歷諸國,通西域語言三十六種,帶回梵本甚多,自敦煌經(jīng)長安洛陽至江左,終身皆從事譯經(jīng)工作,其助手聶承遠,聶道真父子,后各自當譯師。
(11) 譯義為眾天,賓沙門,博通小乘三藏,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應慧遠之請,在盧山共譯阿毗曇心論,后又應王之請,在建康譯中阿含,及增一阿含經(jīng)。
(12) 尊者法勝,嫌婆沙論之博,而將其要義摘出,名阿毗曇心論,共四卷。
(13) 中印迦維羅衛(wèi)人,少孤出家,博通經(jīng)教,精禪律,后弘化中國,慧遠迎居盧山,從事翻譯。
(14) 一、前秦。是晉時十六國之一,氏族姓苻,據(jù)關中,歷七主四十五年,后后秦所滅。二、后秦。是晉時十六國之一,羌族,姚萇弒苻堅,自稱秦王,據(jù)長安,歷三主,三十四年,為東晉所滅。三、西秦。是晉時十六國之一,鮮卑族,乞伏國仁,乘苻堅敗,稱大單于,其子乾歸稱秦王,據(jù)甘肅金城,歷五主四十七年,為夏赫連定所滅。
(15) 曇摩難提,譯為法喜,所譯延至后秦建初六年乃畢,非前秦專有。
(16) 本印度人,而生長于龜茲,出家后,通大乘經(jīng)論,洞其秘奧,姚興迎至長安,待以國師禮,博覽舊譯,義多乖謬,因出梵本,從新譯,姚秦弘始十一年, 寂于長安,臨終火化,舌不焦爛。
(17) 羅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有二種:一、二十七卷本者,稱大品般若經(jīng)。二、十卷本者,稱小品般若經(jīng)。
(18) 三論宗后分南北二派,北派明勝大師,加入大智度論,稱四論宗。
(19) 義為覺稱,罽賓國沙門,學問淹博,記力甚強,羅什曾師事之,后被姚興迎至長安,助理譯事,凡羅什有未達之義,每向其請益。
(20) 為涼州沙門,通梵華文字,在前后秦譯事中,皆充傳語之職,后亦自譯十住斷結經(jīng)等十二部,七十四卷。
(21) 曇無德將上座部律藏中,合于己見者,采集成文,凡四次才宣說完畢,每說一次,即成一分,因名四分律。
【習題】
(一) 中國譯經(jīng)工作,開始于那幾位法師?
(二) 一、三國時譯律本的,是那幾位法師?二、到東吳造建初寺的沙門是誰?三、譯無量壽經(jīng)的是誰?
(三) 西晉間,號稱敦煌菩薩的,是那一位譯師?他所翻譯的經(jīng),包括那幾類?
(四) 一、譯中阿含,增一阿含經(jīng)的誰?二、譯六十華嚴經(jīng)的是誰?
(五) 一、三論宗所依據(jù)的是那三論?二、一百卷大智度論,是誰譯的?
- 上一篇:第二十三課、佛經(jīng)的傳譯(二)
- 下一篇:第十九、二十、二十一課、綜合指要
- 第三十二課、俱舍宗(一)
- 第三十三課、俱舍宗(二)
- 第三十四課、成實宗(一)
- 第十八課、大眾部的一再分派
- 第六課、十八界
- 第卅七、卅八課、綜合指要
- 第三十八課、讀經(jīng)錄要(三) 大般若波羅密多經(jīng)(1)
- 第三十七課、讀經(jīng)錄要(二) 大般若波羅密多經(jīng)(1)
- 第卅四、卅五、卅六課、綜合指要
- 第三十六課、讀經(jīng)錄要(一) 大般若波羅密多經(jīng)(1)
- 第三十五課、成實宗(二)
- 第卅一、卅二、卅三課、綜合指要
- 第三十一課、佛門分宗的理由
- 第廿八、廿九、卅課、綜合指要
- 第三十課、三武一宗的滅佛(二)
- 第二十九課、三武一宗的滅佛(一)
- 第二十八課、諸家的判教(二)
- 第廿五、廿六、廿七課、綜合指要
- 第二十七課、諸家的判教(一)
- 第二十六課、讀經(jīng)錄要(二)
- 第一課、佛
- 第一課、佛的意義
- 第一篇 法身、報身、應身
- 第一冊、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一節(jié) 何謂佛
- 第一課、佛教的真理
- 第二課、如來十號
- 第二課、釋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處經(jīng)
- 大架構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課、佛身
- 第一課、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二節(jié) 釋迎牟尼佛
- 第九課、中國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課、修觀對治淫欲
- 第一、二、三課、綜合指要
- 十三、懺法
- 1:佛學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課、藥師佛
- 編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練習1 有意識的呼吸 一 正念觀身
- 第三課、釋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三節(jié) 何謂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目錄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節(jié)、佛教的實質(zhì)
- 第十五課、四攝法 四無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
- 第三十課、焰口召請文(宋·蘇軾)
- 第八課、四圣諦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課、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 第十四課、菩薩十地
- 第十八課、聲聞四果
- 第四課、轉(zhuǎn)輪圣王
- 第十課、修學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課、悟道詩
- 第九課、十二因緣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節(jié)、佛陀教導的是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禪?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chǎn)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jīng)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jīng)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nóng)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jīng)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nèi)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jīng)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jīng)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佛教基礎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