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自序
第一冊
自序
星云
佛教需要現(xiàn)代化!
佛教現(xiàn)代化缺少的東西很多,最重要的是缺少一套完整的《佛教教科書》。一九五七年,菲律賓有佛教主辦的社會中學,透過印順長老要我為他們編寫一部佛教教科書,自覺力有未逮,因此辭謝。一九六○年代后,新加坡倡導華文,希望能編印佛教教科書,常覺法師商之于我,有感因緣不具,加以婉拒。環(huán)視今日佛教在臺灣的發(fā)展和普及狀況,實在急需一套完整的《佛教教科書》,目前雖然有一套方倫居士編著的初級、中級、高級佛學課本,以及后來許多佛教團體所陸續(xù)編印的佛教教科書,也都未能受到佛教界普遍的重視。
一九九○年起,我發(fā)心要為佛教編寫一套教科書,定名曰《佛教》。最初計劃以十萬字為限,后來結合佛教界大德長者的著作,以及各家學說,漸成為三百萬字的初編,出版后,沒有對外發(fā)行,只做為佛光會會員和佛光山徒眾弟子講說的參考資料。
近年來,益感教科書的需要,同徒眾妙清提起,妙清自動爭取許多義工協(xié)助,舉凡佛光山的職事、叢林學院的教師,甚至是學生,眾皆響應。只是《教科書》的體例,不比一般的作文,非專職不能盡其功,所以向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建議成立書記室,加強書記室的功能,展開《佛光教科書》初編的工作。
這期間,不論行腳海內外各國,《佛光教科書》一直是我最重要的功課,甚至在療病之中,帶領書記室的書記們到澳洲黃金海岸的佛光緣中心閉關寫作,行到香港佛香精舍,依舊不眠不休的趕工,如此在美、歐、澳等各洲之間數(shù)度來回,終于完成了些許的心愿。
為了使《佛光教科書》的內容更為縝密周延,特別禮請教界內外的學者大德助成,例如一篇「西藏佛教」,特地邀請中華漢藏文化協(xié)會理事長田璧雙喇嘛校正;「道教概說」一文,延請鉆研道教多年的南華大學校長龔鵬程先生評定;「民間宗教」則委由對此素有研究的鄭志明教授定稿;而一貫道的前人林育德先生也共襄盛舉,為「一貫道概說」監(jiān)定;甚至猶太教、基督教、天主教等,都經由各專門學者或宗教師予以校訂。至于佛光山的慈惠、慈容、慈嘉、慈怡、依空等,有的參于審稿,有的補充資料,有的潤飾修訂,可以說這部《佛光教科書》雖由我編定綱目,但因有佛光山子弟的參于,以及眾多因緣才能圓滿定讞。
《佛光教科書》從一九九五年著手,歷五年終于在佛教東傳兩千年紀念前夕匯編完成,感謝三寶十方大德,由于前人的資料、臺灣佛教蓬勃出版的事業(yè)及諸位佛教大德的作品,促成了《佛光教科書》的問世。
關于《佛光教科書》編輯內容的特色有四:
第一、《佛光教科書》全套共有十二冊,分別是:
第一冊《佛光教科書》共分十二冊:
第一冊《佛法僧三寶》
第二冊《佛教的真理》
第三冊《菩薩行證》
第四冊《佛教史》
第五冊《宗派概論》
第六冊《實用佛教》
第七冊《佛教常識》
第八冊《佛教與世學》
第九冊《佛教問題探討》
第十冊《宗教概說》
第十一冊《佛光學》
第十二冊《佛教作品選錄》
每冊含二十課,每課以兩千字左右為篇,但這樣的字數(shù)限制,對浩瀚無垠的佛法總有縛手綁腳的窘態(tài),因此以注釋做為補充,也是幫助研讀學習者,減少搜羅資料的困難。
第二、這十二冊《佛光教科書》前后的分類是以基本概念及多元化學習為目標。佛教以三寶為中心,因此將《佛法僧三寶》列為第一冊,學者一旦對三寶建立信心以后,則佛法大海就能任其遨游。
第二冊《佛教的真理》、第三冊《菩薩行證》,是對三寶的延伸,因此前三冊可以說是對三寶理論的架構。此外,《佛教史》與《宗派概論》有相互關系;《實用佛教》、《佛教常識》、《佛教與世學》也彼此互有關連,而《佛教問題探討》與《宗教概說》,則是為了讓大眾對宗教問題有廣泛的認識。
我們所以把《佛光學》編列在《教科書》第十一冊,是因為數(shù)十年來佛光山倡導佛教現(xiàn)代化、人間化、制度化,對當代佛教的發(fā)展不無影響,因此以佛光山和佛光會為主,提供一些概念和認識,協(xié)助大家掌握佛教未來發(fā)展的動向。
為了讓初學者能夠從古德的作品里認識浩瀚無邊的佛法,我們選擇一些歷代的經論和佳作,輯成《佛教作品選錄》,并加以簡介,希望藉由欣賞這些作品,對佛法有更深切的體認。
第三、《佛光教科書》的內容受限于篇幅,教者、研讀者可以多參考注釋,有時注釋更能表達主題的說明,至于圖片、習題更有待各個教者、研讀者運用。
必須附帶一提的是,對于注釋內容不能一一標明出處,是本教科書的不足之處,不過佛光山發(fā)行有《佛光大藏經》及《中國佛教經典寶藏》,讀者可以充分運用,尤其《佛光大辭典》對《佛光教科書》的教學,更能有所幫助。
第四、《佛光教科書》并非以學者專家為主要讀者對象,而是為亟需了解佛教的初學者所編印,內容著重在佛教基本知識的強化,因此學術性的研究推論及考據,不屬于本《教科書》的范圍。此外,在宗派的介紹上,我們的立場不偏于某一宗派,更非一家一派的言論;而在探討佛教史上,縱使存有佛教流傳的缺失問題,我們也不掩藏,希望有助于佛教未來的革新改進,教者、研讀者可從本《教科書》獲得對佛教全盤的了解。所以我們希望《教科書》能成為佛門中師父課徒之用及各個佛學院教師上課的教本,并能普遍應用于各寺院團體舉辦的講習會、讀書會等,更希望《教科書》也能提供給有心研究佛學者有入門的參考依據。
本書出版的日期,正逢公元兩千年、也是佛教東傳中國兩千年的紀念,值此世紀交替之期,僅以此微愿,化作心香一瓣,奉獻十方三寶各位大德,至望見者聞者不吝賜教!
星云 佛光山開山寮
二○○○年元月
- 第一課、佛
- 第一課、佛的意義
- 第一篇 法身、報身、應身
- 第一冊、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一節(jié) 何謂佛
- 第一課、佛教的真理
- 第二課、如來十號
- 第二課、釋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處經
- 大架構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課、佛身
- 第一課、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二節(jié) 釋迎牟尼佛
- 第九課、中國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課、修觀對治淫欲
- 第一、二、三課、綜合指要
- 十三、懺法
- 1:佛學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課、藥師佛
- 編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練習1 有意識的呼吸 一 正念觀身
- 第三課、釋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三節(jié) 何謂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目錄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節(jié)、佛教的實質
- 第十五課、四攝法 四無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
- 第三十課、焰口召請文(宋·蘇軾)
- 第八課、四圣諦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課、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 第十四課、菩薩十地
- 第十八課、聲聞四果
- 第四課、轉輪圣王
- 第十課、修學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課、悟道詩
- 第九課、十二因緣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節(jié)、佛陀教導的是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禪?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