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銘-禪解 第五章 心境如幻
第五章心境如幻
能隨境滅,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兩段,元是一空。一空同兩,齊含萬象。不見精粗,寧有偏黨。
心隨境而滅,境逐心而沈;境是由心而現(xiàn),心是由境而起。欲知心境兩段,彼此互為因緣,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原是一事,虛妄不實。
一空兩妄,包含一切的萬象,皆是假相,故經(jīng)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辜仁遣粚,則不見精粗好壞之別,哪會偏執(zhí)一邊呢?
能隨境滅,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能隨境滅,境逐能沉!剐碾S境滅,境逐心沈;心本無生,因境而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境由心現(xiàn),心由境起;境本無分,因心而別。能觀照的「心」,與所觀察的「境」,兩者是因緣關(guān)係,故毘舍浮佛偈云:「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
《壇經(jīng)》有段公案,時有風(fēng)吹幡動,一僧云:「風(fēng)動!挂簧:「幡動。」議論不已;菽苓M(jìn)曰:「不是風(fēng)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風(fēng)與幡皆是境,是屬於客觀的條件,而心是屬於主觀的認(rèn)知,六祖心不隨境動,故何有風(fēng)幡之動;而二僧心隨境動,故有風(fēng)動、幡動之說。
再舉例來說,有位學(xué)人,向崇山禪師請益:「當(dāng)我坐禪被噪音干擾時,應(yīng)該如何是好?」禪師低下頭,看著地毯問他:「這地毯是什么顏色?」他說:「藍(lán)色。」禪師接著又問:「這地毯是安靜,還是吵雜?」他說:「安靜的!苟U師再問:「誰製造出這靜?」學(xué)人默然。於是禪師就直接跟他道破:「是您製造的啊!」本來聲音只是聲音,因心而起安靜和噪音的分別,不論您認(rèn)為是哪一種,皆是自己的妄見。更何況心本寂靜,因被境轉(zhuǎn),故有所差。
崇山禪師沈默些許,又再問他:「您說地毯是藍(lán)色,那么藍(lán)色的相對是什么色?」學(xué)人說:「我不知道!」最后崇山禪師為他開示說:「藍(lán)是藍(lán),綠是綠,這就是真理!故裁搭伾,就是什么顏色,若有相對的顏色,那便是您的妄見,故說:「藍(lán)是藍(lán),綠是綠。」
心與境,互為因緣;心為主因,境為助緣。我們心中不知累積多少貪、瞋、癡,其三毒於因緣成熟之下便會現(xiàn)起,例如有人莫名其妙的辱罵您(此境為助緣),您就會生起憤怒(主因心有瞋)。若平常無此事,您就不會生氣;若有此事,但心中無瞋恚,您亦不會動怒。
《法華經(jīng)》記載:有位常不輕菩薩,見到任何人,均如佛一般禮拜,因為他知道眾生皆有佛性,每一眾生與佛平等無二,因此見到一切眾生等同如佛,都是無比恭敬。若別人無法認(rèn)同,而加以唾罵搥打,亦不生怨恨,且說:「我不輕於汝等,汝等皆當(dāng)作佛!勾似兴_最后成就,即是釋迦牟尼佛也。菩薩心中無瞋心,而是常存悲心;眾生心中有三毒,故煩惱怨恨不斷。
欲知兩段,元是一空。
「欲知兩段,元是一空!挂芤姷摹敢姺帧古c所見的「相分」,皆由「自證分」妄心所生,故虛妄不實。以唯識來說,心識生起認(rèn)識作用,唯起於自證分(自己認(rèn)知之作用),能認(rèn)識作用的見分(能見),及被認(rèn)識外境的相分(所見)。
因眾生一念妄動攀緣外境,轉(zhuǎn)真心為阿賴耶識,從阿賴耶識的「自證分」起分別生起「見分」和「相分」!缸宰C分」是體,而「見分」和「相分」是用,此三名詞雖是有異,卻是同一妄心。
依唯識來說,阿賴耶識的功能分之為四:一者、證自證分,就是真心。二者、自證分,被無明遮蔽的真心,稱它為妄心。三者、相分,就是妄相,本「無」因迷而執(zhí)為「有」;執(zhí)身心為我,執(zhí)世界為實。四者、見分,就是妄見,於相上起分別執(zhí)著。
禪宗是直指一心,迷時稱它為妄心,悟時稱它為真心,迷時稱為阿賴耶識,悟時即是如來藏,真妄本是一心。然而唯識宗把心的作用分為八識說明,歸納起來為心、意、識三大部分。
「心」為第八識又稱阿賴耶識,「意」為第七識又稱末那識,「識」為前六識有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集起名為「心」,思量名為「意」,了別名為「識」,是此三者的意思。
此三者的關(guān)係如何呢?我們用法相宗的偈來解說:「弟兄八個一個癡,其中一個最伶俐,五個門前做買賣,一個往來傳消息。」「弟兄八個」,是指八識的關(guān)係;「一個癡」是指阿賴耶識,如同倉庫,含藏一切!钙渲幸粋最伶俐」,是指意識,一切的分別、取捨、善惡皆由它來主導(dǎo)!肝鍌門前做買賣」,是指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面對境界什么,就如實反應(yīng)什么!敢粋往來傳消息」,是指末那識,如同一位執(zhí)著傳遞訊息的人;意識給它什么,就傳什么給阿賴耶識而不加揀擇。
六祖說:「五八六七果因轉(zhuǎn)!挂蜣D(zhuǎn)果就轉(zhuǎn),六七為因,五八為果。所謂轉(zhuǎn)識成智,最主要是轉(zhuǎn),第六意識的妄想,第七末那識的執(zhí)著,佛於悟道時便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zhí)著而不證得!沽叨R若無妄想、執(zhí)著,那么前五識如實的接收,第八識如實的儲存,五八二識就無這些染著了。因清凈,果自然清凈。
一空同兩,齊含萬象。不見精粗,寧有偏黨。
「一空同兩,齊含萬象。」一指自證分,兩指見分、相分,此三者皆是妄心;既然一空兩妄,心境能所蓋皆不實,故包含一切萬象皆是假相,所以《金剛經(jīng)》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大顛問希遷禪師:「古人云:『道有、道無是二謗!徽垘煘槲页!瓜_w直破:「一個也沒有,除個什么?」若一是不實的,從此而分別的二便是虛妄。若我相不存,何來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呢?故無我亦無心,無心亦無佛,無佛無眾生。
「不見精粗,寧有偏黨!辜仁翘撏粚,怎有精粗好壞之別?更不會有偏執(zhí)一邊的事發(fā)生!
紫璘供奉問慧忠禪師:「什么是實相?」禪師說:「您把虛的拿來!构┓畲:「虛的無法獲得!苟U師說:「虛相尚且無法獲得,那您問實相做什么?」覺者一切圓融,無分別的障礙;迷者有精有粗,有實有虛,無時不是矛盾對立。若了知本來無一物,就不會隨處染塵埃。
- 上一篇:信心銘-禪解 第四章 不住真妄
- 下一篇:信心銘-禪解 第六章 隨緣修行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