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剛經(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gè)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金剛經(jīng)注解》二十七

  滌華禪師《金剛經(jīng)注解》二十七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注

  1、所以者何⊙前言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如來加以闡述2、須菩提⊙汝當(dāng)諦聽3、過去心不可得⊙過去心已熄4、現(xiàn)在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虛誕5、未來心不可得⊙未來心未至

  偈云

  三心名虛妄 故名不可得 真心本如如 即為如來心

  解

  所以者何、如來反復(fù)闡明、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者。復(fù)喚菩提、是喚醒讀者、當(dāng)修去諸妄、而顯本來、菩提涅槃、之妙心、靈性之大道。所謂過去心、悉皆荒誕、泡謝而影沒、故名為不可得,F(xiàn)在心、剎那剎那、遷化而無停、故名為不可得。未來心、緣諸妄想、無際而無生、故名為不可得。所謂三心、均不可得。然而諸心是妄、倘若息妄、全心即真。在不可得中、得見本來之心矣。所以凡夫觀心、全心是妄、以妄投妄、妄妄弗止。皆不真常、諸妄之心、偏於何類、故生何類。所以得果觀心、見諸塵相、猶若泡影、於泡影內(nèi)、悉見真如、故棄諸塵幻、鋪道修筏備入於彼岸。所以證道觀心、見諸色相、非妄非真、在非非中、卻見真心、妙湛不動(dòng)、清凈無為、待常住於覺地。故本經(jīng)從五眼、直至未來心、不可得者、皆是權(quán)教、所謂如來大慈、以權(quán)而顯實(shí)、即教之以權(quán)、由權(quán)而轉(zhuǎn)入於實(shí)也。權(quán)者、舟筏也。實(shí)者、覺地也。既至覺地已、舟筏亦當(dāng)舍之。所謂妄心、偏於何類、故生於何類者、所以性隨心轉(zhuǎn)、形隨性生、緣駝馬之形、由自性負(fù)重而生、故雞鵝之相、從本心好財(cái)而成好讀號是故凡夫、欲出生死、需修無我之心、養(yǎng)成了道之性、即可入賢圣域矣。何謂棄諸塵相、鋪道修筏、備入於彼岸者、舍諸有相、入無生忍、為棄諸塵相鋪無諍之大道、修無我之舟筏、備儲無相、覺王之岸也。何謂妙湛不動(dòng)、清凈無為、待常住覺地者、精明妙徹、如如不動(dòng)、在不動(dòng)中、放大光明、無所不照明也。真如清凈、在無我中、無不是我、他日下生、成具足覺。故凡夫見十八界、生情欲心、聞二十五、有憎愛性。所以見聞二惑綿綿無期、五陰無可遏止。是故善者、染住於善、惡者染住於惡。倘染住善惡二相、即生死永無了局。所謂得果之人、都不染住、何況生道性之人、而修菩提無我之相乎。所謂龐居士、過江而沉寶、不作有相之施、其意義與道性、善莫大焉、其本末無可衡量與比。有人問予、某可能得果證道耶。答未也、予喻無足之人、端坐於四衢道中、有人來問、前途之方向、予答曰、向某方是、三塗之處、向某方、是三善之處、向某方、是三界天處、向某方是、稱性菩提彼岸。然予因無足、故緣弗可前進(jìn)、只能端坐是處、作指路之明人。復(fù)問予修何行讀恒、答、見諸色聲、無糾纏心、別無所能、何足道哉

  偈云

  三心皆是妄 是故不可得 能無人我相 即是不動(dòng)心

  心潔性亦凈 性凈體亦真 體真六根利 五蘊(yùn)轉(zhuǎn)五力

  稱性滿十方 遍恒沙三世 無比亦無相 無相心無邊

  若無三心相 處處見如來 有人來問我 我知我不知

  知與不知相 皆是生死緣 無緣無生死 無無證菩提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8此人以是因緣8得福甚多8須菩提⊙若福德有實(shí)⊙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注

  1、須菩提⊙佛向菩提說2、於意云何⊙其意義解於下3、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比喻有大施主、布滿大千世界、七種無價(jià)珍寶4、以用布施⊙全部托出、施佛及僧、與諸人民5、是人以是因緣⊙此大施主、所得因緣、與果報(bào)6、得福多否⊙此大施主、所得福報(bào)、多而大么7、如是世尊8須菩提答、這么這樣布施者、佛耶8、此人以是因緣8此大施主、布施這么、廣大之因緣9、得福甚多8須菩提答佛言、此大施主、所得福德之相、甚多耶10、須菩提⊙如來復(fù)向菩提言11、若福德有實(shí)⊙佛復(fù)向須菩提、解釋說、此施主、沒有得到、真實(shí)福德性12、如來不說得福德多⊙此大施主、所得到之福德、是幻夢無常、有相之福德、而非得到、真常無我、無相、無有言說真心妙慧、湛福德性13、以福德無故⊙此施主、所得之福德相、如在夢中、所得諸相耳、醒悟之時(shí)、方知夢中福德相、皆是無常無我之相耳14、如來說得福德多⊙佛說此施主、是夢幻福德、而非真實(shí)、更非真常、非本性無我、非真心無相、之福德性也。學(xué)佛兒、當(dāng)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解

  須菩提、於意云何。是如來問於菩提、其意、云何也。其二、某甲本心、本性問於本識、於意云何也。何為本識者、本識無妄也。即見聞六塵、不被六塵、污染而迷惑。倘見六塵、遭六塵污染、而迷惑者、即名為妄識也。其本心本性、亦復(fù)如是。所謂有妄無覺、心性識、為三魂、即名六道也。故有覺無妄、心性識為三身、即如來是。何為七魄者、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知味、身覺觸、意識別、與意思妄、為七欲、是故凡夫有欲無覺、為七魄。故如來有覺無欲、為七覺支分。所以眾生魄力妄、為妄所轉(zhuǎn)、其名為自轉(zhuǎn)生輪回也。是故、如來魄力覺、不為妄轉(zhuǎn)、而能轉(zhuǎn)妄成覺、故名為、大覺世尊也。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者。假若有大施主、將大千世界之內(nèi)、所有物質(zhì)等類、皆化為七種、奇珍異寶、上施諸佛、下濟(jì)眾生。是人以是因緣、得佛多否。佛問菩提、此大施主、有這樣因緣力故、其施主、所得福報(bào)多么。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答佛、如是世尊、即是耶佛耶、此人以是因緣、即施主、有這樣因緣力故、得福甚多、即此施主、所得有相福報(bào)、多而大耶。如來復(fù)呼菩提言、若福德有實(shí)。如來復(fù)呼菩提者、舍權(quán)就實(shí)義。若福德有實(shí)者。含義即是沒有福德。如來不說得福德多者。真德無相、多者塵相多。以福德無故。此施主著相布施故、名曰無。如來說、得福德多。多者、幻泡多、非真實(shí)也。無名人、略加譬喻、而寫於下、以明其義。若有一大施主用無量無邊七寶等物、向大千世界之內(nèi)、上施諸佛、下濟(jì)諸有情類。施之無窮、亦無竭止。如饑與食、渴與飲、冬與暖、夏與涼、行與車船、住與屋舍。所有用具、以及行住之間。果林浴池、花圃魚塘、娛樂場所、如是等處。皆以七寶、配合而造成、此大施主、因緣力故、卻有一座、無盡寶藏、儲存無盡靈丹。大千界內(nèi)、凡是人類、皆與一粒、其人若服、此粒靈丹、能延壽命、五百余歲、在五百歲內(nèi)、不生一切、諸疾病苦、快樂一世。此大施主、因緣力故、大千界內(nèi)、諸類人等、欲見何樂、即見何樂、欲聞何聲、即聞何聲、香味觸法、亦復(fù)如是。如不欲見聞之時(shí)、即不見聞、與見聞人、兩無妨礙、大千界內(nèi)、人人具足、某愛某樂、某人由心、而現(xiàn)某樂、人人自娛、各有各得、互不妨礙。插題。另有他人、祈求福報(bào)、造塔修廟、塑像裝金、禮佛拜懺、度眾齋僧、求五福樂、消災(zāi)延年、悉諸欲望、順心而從愿、如是等類、就是所求皆得、然而、終必有期、所以佛說、一切有為、如幻夢泡、用慧眼觀、如飲毒酒而取樂、何足道哉。插言終。接上。此大施主因緣力故、本身壽命、可能住世、三千余歲、在三千歲中、無有諸疾、痛苦之病、亦無不如意之處、三千歲后、無病無惱、離別世間、善魂福魄、得生於福報(bào)天上、住壽千劫、此大施主、福報(bào)可為大否。然而。福報(bào)雖大、必有終期。可惜不如、一寶也無、須陀洹果、八反之畢、永無再反已。住三果天、待至補(bǔ)處、到補(bǔ)處已、與彌勒菩提等圣、同侶共參。入無為覺、報(bào)期圓滿、及登覺地、見如如佛。學(xué)佛兒、當(dāng)舍有執(zhí)、捷登無為峰。其二、佛呼本甲須菩提、當(dāng)諦聽、若福德有實(shí)、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此節(jié)經(jīng)文、是如來扭轉(zhuǎn)本甲、從無始至今、認(rèn)妄為真、即生死不了、以貪為親、劫盡也不能、見本覺之慧命。所以如來大慈、首說著相、普施之事、而比喻、然后即說、以無相至要之言、扭轉(zhuǎn)於本覺。由劫始至今、貪妄之心、歸納於真如、實(shí)相之性海。即名為、轉(zhuǎn)貪瞋癡、而成戒定慧、轉(zhuǎn)六欲、為六波羅蜜也。附參學(xué)一則、猶如本覺須菩提、忽然給如來一口、咬破本甲皮肉、方見破處之血、非從外來、亦非他有、即是本身之鮮血、所謂不悟則不見、能悟則能見。見什么、見福德性、非多非少、非有非無、其福德性、在其中矣。附傳燈錄、有大德言、超毘盧、賽釋迦、方為真佛子、是故未悟證時(shí)、不可說、已悟證時(shí)、不需說。后學(xué)者當(dāng)精進(jìn)。參參參

  偈云

  佛呼菩提無別相 於意云何問真心

  七寶皆是妄心造 無作無為本性天

  若擁珍寶三千界 用以布施是妄心

  其人因緣如是大 總歸有相必有終

  得福甚多有何用 布施因緣頃刻中

  不若無為虛空地 無得無求第一施

  七寶堆成三千界 妄心塵相更無窮

  妄塵卻是生死種 無塵無相主人翁

  七寶屠刀何時(shí)放 名利苦海那日回

  倘能無人無我相 大千世界一口吞

  有相福德總有報(bào) 無相功德量比天

  當(dāng)斷三世福報(bào)種 善惡皆無第一參

  無人無我無諸相 罪福齊無究竟天

  無心能斷三世業(yè) 無我捷足證菩提

  性遍一切無性相 心周三世不見心

  無遍無周無諸相 是則名為覺世間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