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jīng)

《心經(jīng)》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佛經(jīng)中字數(shù)最少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因其字數(shù)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shù)藝術(shù)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jīng)》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shù)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泛談《般若心經(jīng)》種種

\

  1

  據(jù)說,《般若心經(jīng)》和《金剛經(jīng)》是漢地流傳最廣的佛經(jīng),可見這兩部經(jīng)受歡迎的程度。個人或許長久以來,不是居住于山上,就是居住于鄉(xiāng)間,是個純樸的鄉(xiāng)下人,喜歡簡單的東西,總覺得《般若心經(jīng)》比《金剛經(jīng)》好。至少要了解般若、空,從《心經(jīng)》下手,比《金剛經(jīng)》來得直接易懂。

  從閱讀佛教經(jīng)書以來,每看到談空的部分,就蠻歡喜的。因為,妄想空啊,煩惱空啊,生死輪回空啊........,多舒服呀!所以,最喜歡看的經(jīng)典,開始是般若系列的。再來就是禪宗的典籍,如說自性本自清凈、自性本自俱足........,不覺有警醒浪子的感概!再如《信心銘》,談到性相圓融,如說:煩惱菩提不二、生死涅槃不二......,看后會令人覺得:喔,原來是這樣呀!真是糊涂!前者,佛學術(shù)語,稱之「空宗」,后者稱為「性宗」。

  夠用功、根器成熟的人,可以直入「性宗」,進入中道不二,也就是《中論》或禪宗所要表達的境界,如或不能,接受不了那種中道不二的理念,還是必須從「空宗」下手,由契入諸法、人我空的體會中,而知性相不二。

  《心經(jīng)》是了解空、體會空的很好謀介,它講的很直接。可惜的是:有些簡略。所以,個人的感想,要了解空、領(lǐng)會空,其實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去看《大般若經(jīng)》。

  比起《心經(jīng)》來,《大般若經(jīng)》是慈悲的多了,它一而再、再而三,重復又重復的演說了空的道理,不怕你不懂,只怕你不看。

  《大般若經(jīng)》有六百卷,聽到這個數(shù)目,許多人都會嚇到,要如何看呀?其實,可以不必都看完,只要看了前面的幾十卷,應該就會了然于般若空義了。

  如果《大般若經(jīng)》看不懂呢?(《大般若經(jīng)》并不深),那就去看解釋《大般若經(jīng)》的書:龍樹著的《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是解釋《大般若經(jīng)》的。龍樹菩薩智慧妙舌,在論中發(fā)揮無遺,有人說《大智度論》可以當作佛教的概論書、或入門書看,當真不假。

  《大智度論》有一百卷,也會有人嚇到吧?其實,也可以不必全看完,看了前面的40~60卷,也就差不多了。

  大家知道嗎?有人說《心經(jīng)》的經(jīng)文是從《大般若經(jīng)》里面引出來的,后面的咒語是從密教的經(jīng)典中引出來的。下回就來談這些。

  2

  底下的經(jīng)文是引自《大般若經(jīng)》第2會「觀照品」(大正藏第7冊14頁上)。大家看看,《心經(jīng)》的經(jīng)文與此是否相像呢?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不異空,空不異受想行識,受想行識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識。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染不凈、不增不減。非過去、非未來、非現(xiàn)在。

  如是空中,無色受想行識,無眼處、無耳鼻舌身意處,無色處、無聲香味觸法處,無眼界、色界、眼識界,無耳界、聲界、耳識界,無鼻界、香界、鼻識界,無舌界、味界、舌識界,無身界、觸界、身識界,無意界、法界、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滅,乃至無老死愁嘆苦憂惱、亦無老死愁嘆苦憂惱滅,無苦圣諦、無集滅道圣諦,無得、無現(xiàn)觀,無預流、無預流果,無一來、無一來果,無不還、無不還果、無阿羅漢、無阿羅漢果,無獨覺、無獨覺菩提,無菩薩、無菩薩行,無正等覺、無正等覺菩提。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與如是法相應故,應言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應。」

  3

  在大正藏第18冊密教部中,有部經(jīng)叫《陀羅尼集經(jīng)》,其中有「般若大心陀羅尼咒」,咒語是:「怛侄他,揭帝揭帝,波羅揭帝,波羅僧揭帝,菩提沙訶」

  (見大正藏第18冊第807頁中)

  念念看,跟《心經(jīng)》的咒語是不是同音呢?除了前面多三個字,后面少了一個字之外。

  4

  無論《般若心經(jīng)》或《大般若經(jīng)》,都是直接的、直覺似的向我們訴說空的道理。例如:色不異空、色即是空........。至于色為什么是空?就不分析了。所以,般若經(jīng)典,想想還不是普通人接受得了的。

  為什么呢?

  1、人在世間所追求的,都是屬于「有」的東西,如名利財富,身體健康美麗........等等。這些誰人不愛?如今,般若經(jīng)卻說這些都是空的,乃至說,修行人所追求的成果:涅槃、成佛也是空的,那還用修什么呢?

  2、只說結(jié)果,不談原因。就是一路空到底。用現(xiàn)代人的話來說,就是一味否定到底。在般若里面,沒有什么不是空的。連佛教修行的極果:涅槃,都只是假名安立,也是空的。就算有一法勝過涅槃,那法也是空。就令這「空」,也是假名安立,空亦是空的。

  如此前后險峻、四方皆不能「著」,誰接受得了?

  所以,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要讓他們接受般若、空,是要有些方便才行的。前面談過,《般若心經(jīng)》簡略,看了如果還不能明白空,可以去看《大般若經(jīng)》。但如果《大般若經(jīng)》看了,還是不能接受空,不明白為什么一切都是空呢?前面也談到,可以去看解釋《大般若經(jīng)》的《大智度論》。論中龍樹菩薩,會從各方面來解說,為什么是空?

  為了要讓人明白空,龍樹菩薩不旦講說了《大智度論》,還說了許多論。如《中論》、《順中論》、《般若燈論》、《大乘破有論》、《六十頌如理論》、《大乘二十頌論》、《十八空論》等論。其中,《中論》是最有名,大家都耳熟的。

  《中論》有別于般若經(jīng)的直覺述說,而以邏輯辯思的方式來破有顯空,頗具學術(shù)價值。但是,《中論》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也不淺吧?就算解釋《中論》的書,如印順老法師的《中觀論頌講記》,也不見得都看得懂吧?

  其實,解釋的過多,反而令人難懂。今人看古人著作,障礙可能在于古文言簡而意深。換句話說,就是看不大懂那些文句的含意,如果含意懂了,《中論》也就不難領(lǐng)會。

  這是經(jīng)驗談了。個人以前在佛教研究所就讀時,曾經(jīng)配合教授的講解《中論》,然后將《中論》的句子翻成白話文,發(fā)現(xiàn)《中論》也不是那么難懂。去看那些解釋《中論》的大部書,如果沒有相當?shù)睦斫饬?反而會越看越糊涂。

  如果看得懂《中論》,對于般若空的了解,是有很大幫助的。問題是:要看得懂。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空》是比較高的佛法境界,它不是第一樓,而是最高的第十樓、或第九樓。人們能夠不經(jīng)第一樓、第二樓....,就登上最高的那樓嗎?顯然有困難!所以,一些進入空的初階方法,是有必要的。

  如此,就要了解「空」的思想來源了。為什么「空」呢?因為「無我」;為什么會「無我」?因為「無常」;為什么「無常」呢?因為能「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所以啰,由于諸法都是因緣生的,不常住,所以無常、無我。不能常在不變、沒有自體性,只有虛妄假相存在的,所以說是「空」──不實、如幻、如夢........。

  用這樣的方式,去了解「空」,是不是比較容易呢?如果是的話,可以看看《雜阿含經(jīng)》,或許會覺得相應。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