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咒大全 > 地藏菩薩心咒 >

地藏菩薩心咒是什么意思

\

地藏菩薩心咒是什么意思

  地藏菩薩心咒,就是地藏菩薩的咒語。念地藏菩薩心咒也就相當(dāng)于念地藏菩薩。

  地藏王菩薩心咒:嗡 琴西惹扎轟   嗡 啪拉瑪尼 達(dá)扎 吽啪莎哈。地藏王菩薩跟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緣份深,念誦地藏王菩薩心咒功德廣大不可思議 。念誦地藏王菩薩心咒,貴在堅持,專一, 心誠則靈。

  拼音:ong qing xi re zha hong ong pa la ma ni da zha hong pa suo ha

  搬新家誦地藏菩薩心咒的好處

  勸大家在搬新家時誦《地藏經(jīng)》和地藏菩薩心咒,是因為地藏菩薩跟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緣份深,本愿功德廣大不可思議,經(jīng)中分明贊嘆,讀誦便知。如經(jīng)中云:“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當(dāng)?shù)闷兴_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wèi)護,現(xiàn)世衣食豐溢,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等等,這里的“菩薩”指地藏菩薩。 故勸請大家讀誦《地藏經(jīng)》。

地藏王菩薩簡介

  地藏菩薩,梵名 Ksitigarbha,中文譯音克施地嘎訶帕, 八大菩薩之一。據(jù)《地藏十輪經(jīng)》講,由于此菩薩“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所以稱為地藏。 其道場在安徽省池州市九華山,與浙江普陀山、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據(jù)《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講,過去無量劫前,有一個婆羅門女,“其母信邪,常輕三寶”,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婆羅門女知母生前不積善因,死后必墮惡趣,遂變賣家宅,供養(yǎng)佛寺。后受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指點,以念佛力來到地獄,見到鬼王無毒,得知因自己供養(yǎng)佛、寺之功德,使自己的母親以及其他地獄的罪人,得以脫離地獄之苦,超拔升天,婆羅門便在自在王如來像前立弘誓愿:“愿我盡未來劫,應(yīng)有罪苦眾生,廣設(shè)方便,使令解脫。”釋迦佛告訴文殊菩薩,當(dāng)時的婆羅門女,就是現(xiàn)在的地藏菩薩。在經(jīng)中,釋迦佛又為我們講述了地藏菩薩種種的不可思議行愿。地藏菩薩發(fā)出“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使眾生只要念誦其名號,禮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無量功德、獲得救度。經(jīng)中又描述了地藏菩薩受釋迦牟尼佛的囑托,在釋迦滅度后、彌勒佛降生前的無佛之世留住世間,教化眾生度脫沉淪于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諸道中的眾生。

  相傳安徽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說法道場。據(jù)說唐代時,新羅國僧人金喬覺,泛舟渡海,來到中國,見九華山峰巒疊起,是修道的好去處,于是在山中擇地而居,潛心修行。據(jù)說他那時雖已六十歲,但身體異常健壯,“項聳奇骨,軀長七尺,而力倍百夫”(唐費冠卿《九華山化城寺記》)。他選擇東崖巖石,終日坐禪誦經(jīng),后被山民諸葛節(jié)發(fā)現(xiàn),民眾大為感動。其事跡傳開后,得到本地閔姓山主等人的捐助,于是建寺廟,辟道場。金喬覺去世后,葬于神光嶺的真身寶殿,俗稱“肉身塔”。據(jù)《宋高僧傳》、《重僧搜神記》等稱,金喬覺“趺坐函中,遂沒為地藏王”,過了三載,“開函視之,顏色如生,舁之,骨節(jié)俱動,若撼金鎖焉,隨(遂)名金地藏”。因其生前篤信地藏菩薩,而且傳說其容貌酷似地藏瑞相,人們便認(rèn)定他是地藏菩薩轉(zhuǎn)世。九華山也就被認(rèn)為是地藏菩薩道場。而對地藏菩薩的信仰,在民間也日益流行。每年農(nóng)歷七月三十日,即傳說的地藏菩薩誕辰之日,各地前來九華山朝拜的信徒絡(luò)繹不絕。

  金喬覺(公元630——729年),生于新羅國王族。生而相貌奇特,頂骨聳出特高。臂力甚大,可敵十人。為人心地慈善,穎悟異常,嘗自誨曰:“六籍寰中,三清術(shù)內(nèi),唯第一義,與方寸合。”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喬覺時年二十四歲,出家剃發(fā)為僧,唐代的中國佛教,如日麗中天,吸引了一些日本、新羅、高麗、百濟等國的僧人來華求法。金喬覺出家后,即攜白犬善聽航海來華。至安徽省池州府青陽縣九華山。見山峰狀如蓮花、峰巒聳秀,山川幽奇,便登高覽勝,嘆為稀有。遂于此山深無人處,擇一盆地,棲居巖洞。渴飲澗水,饑食白土(此土白而膩細(xì),俗稱觀音土)。常被毒蟲傷螫,亦端坐無念,置之泰然。地藏素愿寫四大部經(jīng),遂下山,至南陵,俞蕩等人寫獻(xiàn),得以歸山。至德年初。地方紳士諸葛節(jié)率村人登山,見深無人跡處,有一和尚,坐禪于洞穴內(nèi)。洞旁有一破鍋,存在殘粒和著白土,生活異常清苦,大為驚異。詢知此乃新羅王子,遠(yuǎn)來求法。諸葛節(jié)等人,深愧未盡地主之誼,遂發(fā)心倡議為地藏比丘建造禪宇。時九華山地為閔讓和所有,建寺須請其施舍山地。閔公堅信佛教,素懷慈念,樂善好施。每齋僧百名,必虛一位,請洞僧地藏比丘,以足其數(shù)。聞知諸葛節(jié)等人要在此建造寺院,自然十分歡喜,樂意捐助山地。閔公對金喬覺說:“九子山頭的土地,盡為我有,任意所需。”金喬覺答曰:“一袈裟地足矣。”閔公許之。金喬覺遂將袈裟一展,遍覆九子山峰。閔公見狀甚喜,盡將所蔭之地施與金喬覺建大道場。并遣其子出家,法名道明。后來閔公亦舍俗離塵,禮其子道明為師,F(xiàn)今所見地藏菩薩像,左道明,右閔公。寺院建成后,各方學(xué)者云集此山,特別新羅國的僧人,來此日多。因國內(nèi)外僧眾咸集于此,生活即發(fā)生困難。金喬覺于山中掘石得土,其色青白,細(xì)如面粉,供眾食用。寺中僧人為求法而來,雖然一些人餓得皮骨相連,被人稱為“枯槁眾。”但是他們在金喬覺的領(lǐng)導(dǎo)下,團結(jié)、精進(jìn),一心向道,以苦為樂。后新羅國王得知金喬覺在九華山開辦道場,即派人運糧供養(yǎng)。金喬覺于開元十六年(公元729年)七月三十日夜成道,時年九十九歲。旋即召眾告別,罔知攸往。但聞山鳴石隕,扣鐘嘶啞,跏趺而滅。其尸坐于函中,三年開將入塔,顏貌如生。舉起則動骨節(jié),若撼金鎖。乃立小浮圖于南臺,此即金喬覺生前宴坐之地。這就是九華山建寺之因緣。由斯九華山與普陀山、五臺山、峨嵋山齊名,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全國佛教徒朝拜的圣地。金喬覺被人們認(rèn)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每年七月三十日,九華山香火鼎盛,深為民眾所信仰。

  在中國佛教寺院中,地藏菩薩形象很有特點,一般菩薩現(xiàn)頭戴寶冠、身披天衣、瓔珞裝飾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薩則多現(xiàn)光頭或是頭戴毗盧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他一手持錫杖,一手持蓮花,或是手持幡幢、寶珠等。據(jù)《地藏菩薩儀軌》、《地藏菩薩十輪經(jīng)》等記,由于地藏菩薩在無佛的“五濁惡世”(即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濟渡眾生,為了讓眾生能深信因果,歸依三寶,所以顯示出家僧人相。地藏菩薩像還常有以一頭形似獅子的怪獸為坐騎的,其名號曰:“謗聽”或“善聽”。曾資助過金喬覺的閔姓山主及其兒子,后來皆隨金喬覺出家,九華山成了地藏道場后,他二人也被塑成了地藏菩薩的脅侍。

  地藏菩薩因立下要度盡六道生死流轉(zhuǎn)眾生的大愿,故而常現(xiàn)身于人、天、地獄等六道之中,而有六地藏之稱,其名號與形象如下:

  (一)檀陀地藏,“檀陀”是一種人頭幢,其形象為左手持人頭幢,右手結(jié)甘露印,專門救助地獄道眾生。

  (二)寶珠地藏,左手持寶珠,右手結(jié)甘露印,專門救度餓鬼道。

  (三)寶印地藏,左手持錫杖,右手結(jié)如意寶印,專門濟度畜生道。

  (四)持地地藏,左手持金剛幢,右手結(jié)施無畏印,專門濟度阿修羅道。

  (五)除蓋障地藏,左手持錫杖,右手結(jié)與愿印,為人除掉八苦之蓋障,專門濟度人道。所謂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盛苦,為苦諦所攝。

  (六)日光地藏,左手持如意珠,右手結(jié)說法印,照天人之五衰(天人將死時現(xiàn)五種衰相)而除其苦惱,專門濟度天道。

  按佛教說法,地藏菩薩受釋迦牟尼佛的托咐,在釋迦寂滅后未來佛彌勒降生前這一段無佛世界里,擔(dān)當(dāng)起教化六道眾生的重任,其地位相當(dāng)于“代理佛”!兜夭乇驹附(jīng)》又說,釋迦佛召地藏大士,令其永為幽明教主,使世人有親者,皆得極本薦親,共登極樂世界,地藏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宏大誓愿:“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shè)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藏經(jīng)·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因此地藏又被稱為“大愿地藏”,以與文殊的“大智”、普賢的“大行”、觀音的“大悲”相呼應(yīng)。

  梵語乞叉底蘗沙(ksitigarbha),譯為地藏。地即土地,具有七義:(一)能生義,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薩能生一切善法。(二)能攝義,土地能攝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菩薩能攝取一切善法于大覺心中。(三)能載義,土地能負(fù)載一切礦、植、動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薩能負(fù)載一切眾生,由眾苦交煎的此岸,運載到清涼的彼岸。(四)能藏義,土地能含藏一切礦、植等物,喻菩薩能含藏一切妙法。(五)能持義,土地能持一切萬物,令其生長,喻菩薩能總持一切妙善,使其增長。(六)能依義,土地為一切萬物所依,喻菩薩能為一切眾生所依。(七)堅牢不動義,土地堅實不可移動,喻菩薩的菩提妙心,堅如金剛,不可破壞。

  藏者,具有秘密包容含育等義。指地藏菩薩處于甚深靜慮之中,能夠含育化導(dǎo)一切眾生止于至善。世有秘密庫藏,蘊藏許多金銀財寶,則能濟諸貧乏,利益人寰。喻菩薩具有如來三德秘藏,無量妙法,則能救脫無數(shù)眾生,咸登覺岸。

  菩薩因何名為地藏?據(jù)《三寶感應(yīng)要略錄》載:如來昔在靈鷲山時,地藏菩薩游行諸國,教化眾生,到毗富羅山下,至喬提長者家。其長者家內(nèi),被鬼奪其精氣,其家五百人,并皆悶絕,不省人事,經(jīng)于旬日。地藏菩薩見此情景,即作是念:“實可苦哉,實可痛哉;世間有如是等不可說事。我今愍此眾生,而作救濟。”說此語已,便即騰身,往靈鷲山,即白佛言:“世尊!我見喬提長者家五百余人,皆被惡鬼奪其精氣,悶絕在地,已經(jīng)數(shù)日。我見是事已,生憐愍心,生愛護心,唯愿世尊,許我設(shè)此救濟之法。令諸惡鬼降伏于人,令諸行者隨意驅(qū)使,復(fù)令長者還得如故。”爾時如來,從頂上毫,放光萬尋,照地藏身。與會大眾各相謂曰:“今日如來,放光照地藏身,此菩薩必成大法,教化眾生。”時地藏菩薩白佛言“我今有一神咒,能去邪心,復(fù)驅(qū)使諸惡鬼等。我念過去無量無邊久遠(yuǎn)有佛,號燒光王。其佛滅后,于像法中,我住凡夫地。有一仙人,在俱特羅山,善行道術(shù)。我見眾生被諸鬼所惱,如彼長者家無異。我于爾時作是誓愿:遇善知識,求學(xué)降伏之法。即往俱特羅山,語彼仙人。仙人心生歡喜,于三日內(nèi),授我預(yù)知萬理,消除罪惡。又將一切惡鬼,招集我所,依師法教,調(diào)伏其心,令發(fā)道心。于須臾間,一切地獄受苦眾生,各乘蓮花,諸苦停息。爾時仙人,見我得如是神力,與我授記,而作是言:汝于無量無邊世,佛與授記,名曰地藏。于五濁世中,人天地獄,常當(dāng)化身,救度眾生,令離災(zāi)難,今見長者,如本無異。我今往彼家,特救護之。”世尊聽許,菩薩往化,五百余人,一時復(fù)活。

  地藏菩薩根據(jù)穢土眾生惡習(xí)根深,多造罪業(yè)的特點,在《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里,著重宣傳因果報應(yīng)說,并從業(yè)感差別的角度,列舉了二十三種因果報應(yīng),說明如是因必感如是果,業(yè)感緣起、自作自受的道理。在由因感果的問題上,說得如此具體和入理,在其它經(jīng)典里,尚不多見。地藏菩薩的用意,是將因果關(guān)系說清楚,使人們都能對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負(fù)責(zé),由少造惡業(yè),到不造惡業(yè),這對個人和社會來說,都有著積極意義。欲知二十三種因果報應(yīng)的具體內(nèi)容、請看《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觀眾生業(yè)緣品第三。

  地藏菩薩說因果報應(yīng),很少神秘色彩。只是說明事物的性質(zhì)和由此而引發(fā)的必然后果。這二十三條的內(nèi)容,包括有關(guān)社會、家庭、個人等諸多道德范疇。如果我們能仔細(xì)體味,認(rèn)真尋求,必能從中吸取很大的教益。所以說,佛教的因果報應(yīng)理論,十分有益于社會、人心,這也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至理的深意所在。

  關(guān)于地藏菩薩本生事跡,大乘佛經(jīng)里有諸多詳細(xì)記載: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