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上

  半路上

  文/釋本性

  在這世界上,有山峰,有平原,有沼澤,有海洋。

  在這些地理環(huán)境中,現(xiàn)成的路似曾未見。有的都是后人們走出來的,或開鑿出來的。

  路,開出來多了,走出來多了,通過上面的人也就多了。有人走的順,有人走摔了。有的走的開心,有的走的憂愁。有的人走了還想走,也有人,萌生了另辟蹊徑的念頭。也有的人,因為分路更多了,以為到了十字街頭或三叉路口。

  而我們,走到半途,因為教團的一些人或事,往往會感覺前方的修持之路成佛之路很遙遠,茫茫的,不知有無盡頭。

  曾經(jīng),我們都很自信,當我們邁開步子,便收到了雖然些微卻是驚喜的成效。為此,我們很欣慰,也很驕傲,精神飽滿地堅信腳下的這條道路,會通向山頭,會通向岸邊,而且,無須用太長的時間,也無須用太多的精力。但事實,似乎,并不如此。

  因此,我們懷疑,是否?路子錯了,是否?方向錯了,是否?路,本來就不是路,方向,本來就不是方向。但,最終,我們的結論:路子,沒錯,方向,沒錯。路就是路,方向就是方向。

  惟一的原因,我們要反省的是:信心夠了沒有!愿心夠了沒有!行心夠了沒有!翻開相關的歷史,歷代祖師,尤其佛陀及諸大弟子,為走出路子,哪位不是以全身心的精力,甚至,以生命為代價的。我們,做到了沒有。

  在日常的教務與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在抱怨:我們是如何的起早摸黑;是如何的三餐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是如何的有出不完的差;是如何的有接不完的電話;是如何的有辦不完的事;是如何的積善而不被理解;是如何的虔奉三寶卻招致質疑;是如何的坐禪念佛而卻尚未明心見性往生凈土……。而我們卻沒有好好地想一想,我們是不是在盡心盡力地做這些事,是不是在開心愉快地做這些事。

  佛教說,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奉塵剎是要有深心的,沒有深心,走起路來,是不會堅定的,是不夠耐心的,是不足韌勁的.這樣,自然就影響了前行的進程。

  因此,在修行中,于某些時候,當我們感覺我們的路走錯了,以為我們又走到了三叉路口、十字街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應想一想:不是我們路走錯了,不是我們方向選錯了,而是我們的信心不夠、愿心不夠、行心不夠。

  在這世上,當你一旦選擇了你要走的路,擇定了你要選的方向,便不會再有三叉路口!便不會再有十字街頭!

  為此,我的同修們啊,無論何時何地,無論何情何況,請不要輕易地說: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二年,佛在天邊,學佛三年,佛就看不見。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