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佛通戒偈》淺釋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志,是諸佛教”。這首偈語出于《法句經(jīng)》是過去七佛教化眾生用的。非常重要。實際上只有三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志,是諸佛教”。前三句話就概括了很多內(nèi)容,把佛教的基本都包括進去了,這也可以說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的綱領(lǐng)。作為佛教徒,我們應(yīng)該很好的學(xué)習(xí)、領(lǐng)會、信受奉行。我也理解得敷淺,和同修們一起學(xué)習(xí)。

  先把這四句話作個簡單介紹:“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志,是諸佛教”。

  諸惡莫作,這個諸就是一切。惡:就是壞事都不應(yīng)該做。眾善奉行,眾善:一切好事都應(yīng)該認真做。自凈其意就是我們應(yīng)當(dāng)經(jīng)常自我反思,去掉自己的種種妄念。這個“意”是妄念,凈化我們的妄想執(zhí)著,佛所說的一切法門都是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自己凈化自己的思想。“是諸佛教”就是說明前面說的這三句話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的綱領(lǐng),也可以說是一切戒律的根本原則。

  什么是戒?戒就是諸惡莫作,戒就是止惡防非,戒就是禁止作,不放作,作了就是犯戒。比如說殺生,你殺了就是犯戒!戒的含意就是偏于止惡,所以叫做“止持”,就是禁止作。

  律就是“眾善奉行”,就是提倡作,叫作“作持”,提倡作你不作,也是犯戒,比如說護生,就是提倡做的,你不作,還是犯戒,所以戒與律嚴格的分起來就是這個不同。

  這首偈語看起來簡單,但是它實際上把佛法的精髓、諸佛的心傳,都概括進去了,說具體一點,它從世間法到出世間法,從人天道,直到菩薩道,它包括了修福修慧;它包括了五乘共修的綱領(lǐng),它概括了三無漏學(xué),所以這首偈語非常重要,它非常概括的把佛法的一些基本的東西都包括進去了。

  下面我們講這首偈語的內(nèi)容。諸惡莫作就是一切惡業(yè)都不應(yīng)該作,當(dāng)然世間上的惡業(yè)也是無量無邊的,佛法為我們概括了一下稱為十惡,十惡包括什么呢?殺生,偷盜,邪淫,為叫身三業(yè),殺盜淫都是行為?跇I(yè)有四種:第一,妄語。妄語中特別是大妄語,大妄語比如,你沒開悟,對別人說你開悟了,亂給人家說;我看得見觀音菩薩,可以和觀音菩薩對話,這是大妄語,這種妄語命終之后必然墮地獄,這是不通懺悔的罪業(yè)。其次就是一般的妄語,為了個人的目的,個人的利益說假話、欺騙別人,這個也要受惡報,但沒有大妄語那么嚴重。

  還有一種方便妄語,方便妄語,就是指在某種情況下為了別人的利益,為了其他眾生的利益不得不說假話,這個叫方便妄語。這里有個界限:動機是為了利人、動物,而不是利己,利已就不行。舉個例子:比如我們在山上走,看見一只野兔跑過來了,你明明看見野兔往西跑的,你卻告訴持槍打獵的是往東跑了,這還是說的假話,但這個假話的動機是為了保護生命,所以這種妄語不但不犯戒,而且是功德,因為你保護生命嘛。除此之外不該講假話,特別是我們了解了妄語戒里面的大妄語,可以使我們認識到佛所說的絕無妄語!大妄語是要墮地獄!佛經(jīng)上講的如果是假話,那佛都要墮地獄的,所以,從反方面我們可以了解并建立信心,知道佛所說的絕無妄語!

  第二,惡口。用很惡毒的語言來咒罵別人,這個問題很易犯。我們一天到晚都在講話,說老實話,我們犯的口業(yè)實在不少,自己冒了火用很惡毒的語言來咒罵別人,比如說我們聽到別人罵架說:“你上街去給汽車碾死!”別人會不會受此惡報呢?自種因自受果嘛,他沒有種那個因,就不會受那個惡報,不是咒罵得倒的,因果規(guī)律就是這樣嘛。有的同修不懂得這個道理,他說別人天天在咒我,我說你是相信外道嘛,他咒你你便會到受惡報嗎?沒那回事,你沒種惡因決不會受惡報。惡口傷人了,自己就種了惡因,自己會受相應(yīng)的惡報。

  第三種兩舌。兩舌就是撥弄是非,說那種兩面挑撥的話,害人也害己,害人,你給別人增添了矛盾,制造了煩惱;害己,你自己種了惡因自己必然要受惡報,這是第三種。

  第四種綺語。就是講那些花言巧語,也包括黃色的,下流的,不正經(jīng)的話。污染了別人的心靈,自己也中了惡因,自己要受相應(yīng)的惡報。妄語,惡口,兩舌,綺語就是四口業(yè)。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