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jīng)
《六祖壇經(jīng)》,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jīng)》、《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jīng)》。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夺岄T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xué)沙門詮曉等再定經(jīng)錄,世所謂《六祖壇經(jīng)》、《寶林傳》等..[詳情]
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17集
六祖壇經(jīng)(17)
宗復(fù)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能曰:指授即無,唯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
【宗復(fù)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能曰:指授即無,唯論見性,】弘忍大師并沒有教我怎么修行,他只直接教我怎么見性,其他都不談。不管你學(xué)什么法門,學(xué)習(xí)只有一個重點,就好像射箭要射中紅心,所以弘忍大師不啰嗦,只有幾句話,六祖就開悟了。
〔唯論見性〕是《六祖壇經(jīng)》的重點,就是直接了當(dāng)要你明白「我是誰?」學(xué)佛就是要自我認(rèn)識,否則就只是門外漢。很多人把「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混為一談,事實上這是三個階段:明心→見性→成佛,一般人不是把它當(dāng)成一個階段,就是當(dāng)成兩個階段。如果你真的深入經(jīng)藏,它真的是三個階段,我用《六祖壇經(jīng)》來證明:六祖大師是不是開悟兩次?你先看他怎么樣看悟的:首先是「能一聞經(jīng)云,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心即開悟」,注意這個字—「心」!這段叫明心。如果他的明心就等于見性,見性就等于成佛,他何必去黃梅?就是因為他還沒有見性,所以他才去禮拜五祖。
再看:他寫「菩提本無樹」時,五祖說:亦未見性。過去很多人在談這段時,說五祖是為了保護六祖,事實上除了保護之外,六祖當(dāng)時還沒有見性,是真話,因為他只有明心,沒有見性。所以你們在看《壇經(jīng)》,明心、見性的部分要注意。接著看:五祖「為說《金剛經(jīng)》,至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惯@就是見性,他接著說了五句話:都是以「何期自性」開頭。
我們一般在講禪宗,講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禪宗最有公信力的教材就是《六祖壇經(jīng)》,連六祖都是先明心,后見性,而且他經(jīng)常說:「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篂槭裁匆v這兩句呢?意思說,你要先明心,才有機會見性。所以重點是,你們在讀《六祖壇經(jīng)》,如果你要見性就要先明心,你只要把這兩件事情弄清楚,你學(xué)佛就得力、就入門了。假設(shè)沒有,你學(xué)佛永遠(yuǎn)都是門外漢,因為什么叫真心你永遠(yuǎn)都搞不清楚,每一本經(jīng)都跟你講,但是你沒有分清楚,只要你分清楚,所有的大乘經(jīng)典都看得懂。
見性是不是成佛?如果是,那糟糕了。你看《楞嚴(yán)經(jīng)》,有五十五個位階才成佛;《華嚴(yán)經(jīng)》有五十二個位階才成佛。初地菩薩有沒有見性?有!但他是見一分佛性,假設(shè)從初地到十地,從大乘經(jīng)典得到一個答案,見性跟成佛還有一大段距離。六祖大師見什么性?我們沒有辦法替他回答,但他見性的程度是相當(dāng)高的,他見性的程度至少是八地以上的菩薩。所以在《涅槃經(jīng)》里談得很清楚:羅漢不見性,他是明心,菩薩是略見,唯有佛是十分地見。如果見性成佛,代表見到的就是十分,如果你沒有見到十分,你還不是佛。
見性是最根本的,五祖直接跟六祖談這個問題,因為六祖已經(jīng)明心了。你在讀禪宗的公案,有時候越看越高興,有時候越看越挫折。有時候人家跟禪師聊一聊,他就開悟,而你看的人卻沒有開悟;還有從來沒有學(xué)過佛法的,打獵的,一聽也開悟。當(dāng)然,他那個悟,有可能不是見性,幾乎都是明心。
我去年來上課時問你們相不相信一節(jié)課就能開悟,你們都不相信;你們不要不相信,悟了之后你們才可以修行;不悟,就是盲修瞎練。我舉個例子:你拿沙子去煮,煮一千遍一萬遍都不會成粥;沙子是因,粥是果,正因才能得正果。你現(xiàn)在是用腦袋和意識、生滅心來修行,你怎么修?腦袋修行不會成佛,生滅心修行不會證悟不生不滅。不論你現(xiàn)在修任何的法門,你剛開始的觀念就要對;你雖然念佛,但也不要用腦袋念佛。
當(dāng)我講這些名詞,表面上你都聽得懂,請問,腦袋這個概念是不是聽過好幾年了?什么叫腦袋?腦袋所想的離不開過去、現(xiàn)在、未來,這些統(tǒng)稱胡思亂想;腦袋就是佛法里講的意識心,就是生滅心,生滅心就是凡夫心,你用生滅心來修了不可得。所以才跟各位講,一開始修行就要懂本心,懂真心,懂自心,這三個名詞是同一個意思,這顆心才叫不生不滅的心,你用它來修行,才有機會見性。
首先你要真懂什么叫真心和妄心,接著趕快找回你的真心,用真心來修,見性指日可待,成佛水到渠成。最難的是要先穩(wěn)住真心,佛法講常住真心,就是不生不滅的心。這些理論你沒有厘清,要契入佛法是很困難的。
【不論禪定解脫!俊捕U定解脫〕是漸修的意思,這是大部分人的心態(tài),他認(rèn)為他沒有辦法頓悟,必須要經(jīng)歷很多階段,就像上樓梯一樣,在佛學(xué)中就叫次第,所以要「勤修戒定慧」,從事相上講這樣是沒有錯,那「定」中有沒有「慧」?「慧」中有沒有「定」?有智慧的人有沒有「戒」?它是不能拆開的,但是你的腦袋卻要把它拆開。
或許你以為我現(xiàn)在什么都不用做,只要把心定下來就好了,這樣做也沒有錯,那是漸修,心定下來之后,解脫就是開啟智慧的意思。但六祖不是這樣教,他教的是般若,就是要讓你直接開啟智慧,你要去圓修福慧。
過去有很多人去參加我的禪修課程,有人說我沒有教怎么坐,問我是單盤、雙盤還是散盤好,我說不盤比較好。你沒有教這些,他認(rèn)為來你這邊學(xué)不到東西。禪修怎么是泡茶,要不就是出坡,要不就開講!他不明白禪是要明白你的心,那是真正的禪修。
我們學(xué)《壇經(jīng)》并不要你像《壇經(jīng)》那樣修,因為你不一定有這種能力,你做不到就會產(chǎn)生挫折感。那為什么我在北部中部南部都開《六祖壇經(jīng)》的課?因為它可以先引導(dǎo)你樹立正知、正見,但你可以按照你得力的、受益的、熟悉的法門繼續(xù)修。如果你懂了,能夠按照它的方式修也很好。
六祖大師講的東西已經(jīng)夠清楚了,只是后面的人不清楚,六祖大師后面的禪師不一定按照他的方式教人,所以產(chǎn)生參話頭…等等方法。如果你明白了你內(nèi)在有善知識,你應(yīng)該從今天開始,自己去探討這個問題:如何自心觀照自性?只要你不斷不斷從來沒有離開這個問題,你就會越來越接近答案,日久行深,你有一天必然見性。比如你深信你的鑰匙掉在教室里面,你只要一直找一定找得到;最難的是你不確定,那你才慌。一樣的道理,你只要確定目標(biāo),就一定沒有錯。
為什么〔不論禪定解脫〕?禪定解脫是還沒有見性的人,一般修行的過程,也就是修行的八萬四千法門。你們現(xiàn)在到任何道場去,假設(shè)這個道場在教止觀,他教你一步步修,從觀呼吸開始修,四念處,念佛…等,都是一步步來。但是五祖不是這樣教六祖,他教的法門最輕松,但是你找不到它的門路。有時候我們當(dāng)老師的講得太簡單,學(xué)生說你講得太快了,詳細(xì)跟你講,又嫌啰嗦。你這個名詞用錯了,簡單不是簡單,啰嗦不是啰嗦,因為你聽不懂,我才詳加解釋,如果你聽懂的話,我跟你講一句話就講完了:「知幻即離」。
因為跟你講見性你聽不懂,我才慢慢教你,你們回去后,要看對象才能跟他們分享這個見性的概念。比如說你家的兄弟可能面對工作事業(yè)的問題,你家的姐妹可能面對婚姻或親子的問題,你父母可能遇到身體健康或兒女的問題,你的鄰居可能面對種種的經(jīng)濟問題…,你要針對這些問題去解決,而不是跟他們講「見性」的概念。有些人談佛法談得頭頭是道,談生活中的事情一竅不通。
我過去上課一定先教《論語》,再教《道德經(jīng)》,最后才教佛經(jīng)。如果分層次,《論語》是初階,《道德經(jīng)》是進階,佛經(jīng)是高階!墩撜Z》講做人做事,但談欲望的部分是很少的;《道德經(jīng)》的重點是談欲望會帶給你痛苦,從個人到國家,都是由它在作祟,故人應(yīng)止息攀緣的私欲,才會天下太平。有覺性的人如果體悟到《道德經(jīng)》的內(nèi)涵,欲望就漸漸地減少。
《阿含經(jīng)》也談欲望,它說你身上有五條毒蛇:「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坦白講,你有沒有能力見性,要從欲望開始談,為什么需要看《阿含經(jīng)》?因為你現(xiàn)在還停留在欲望的陷阱,談什么明心見性!差太遠(yuǎn)了,了不可得。
你來聽《壇經(jīng)》,要知道你自己和身邊的人的程度,看執(zhí)著在哪里,要從哪里切入,才會有用。世間人要讓他厘清方向,不然他沒有辦法進步,他們共同的毛病是喜歡這個也喜歡那個,左右為難不知道怎么辦?選擇的過程充滿痛苦和煩惱。
你今天修行,要清楚你的法門,適合了就從一而終,任何人跟你講,你都不要改變你的法門,你要改變的是你的觀念,不是你的法門。「解」就是解門,你的知見盡量打開,無限地打開,有能力讀一本、十本、一百本…,解要廣;「行」呢?行門要一門深入,這樣修一百分。一般的師父很慈悲,不敢這樣跟你講,他只說你要一門深入,比如你學(xué)凈土,他說你好好讀凈土三經(jīng)或五經(jīng)就好了,因為初學(xué)者要廣解,會有壓力。古代的高僧大德廣解不是只有佛經(jīng),四書、五經(jīng),儒、道,學(xué)問都很深。
你們讀佛經(jīng)有沒有被感動過?有的是讀完一本經(jīng)典被感動,有的是讀一品,有的是讀一段被感動,有的是讀每一個字都被感動。《心經(jīng)》每個人都看過,看得太熟悉了,反而沒有感覺!督饎偨(jīng)》亦然,誦一遍沒有誦錯,但是邊誦邊打妄想,因為你已經(jīng)把它記在心中,只是機械性的讀誦。所以我建議各位看一個字才念一個字,這叫如實,一個字一個字讀,進入思維的狀態(tài)。比如說「觀」,到底誰在觀?到底你觀什么?到底你用什么觀?…一直思維下去。比如說「自」,如果單獨說一個「自」,說不定那個人就是你,你是誰?誰是你?過去你是誰?未來你又是誰?現(xiàn)在你是個凡夫也好,以后是菩薩也好,你到底是誰?「在」:從自在兩個字來講,你自在了嗎?要怎么才能自在?為什么你不能自在?為什么觀自在菩薩自在?那你到底在不在?
我意思是說,你在念的時候是直接被經(jīng)文感動,而沒有思維。你這樣是思維,如果你讀經(jīng)典,這樣一直讀,能夠讀到心坎里面,好像說到底有沒有人曾經(jīng)被你疼入心里?但是疼入心里是情執(zhí),而你把經(jīng)典放在你心中,這不是情執(zhí),也不是法執(zhí),它是一種感動,這樣子你念《開經(jīng)偈》才會被它感動。你用這種方式讀誦經(jīng)典,每一天,每一年都會有新的感動。你不要只看重點的那些句子,每一句都要好好地看,因為「法無高下」。
- 上一篇: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16集
- 下一篇: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18集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簡介
- 心靈語錄
- 心靈語錄 修行篇
- 心靈語錄 處世篇
- 心靈語錄 心靈篇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后記:六祖之后的禪門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付囑品第十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護法品第九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頓漸品第八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機緣品第七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懺悔品第六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坐禪品第五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定慧品第四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決疑品第三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般若品第二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自序品第一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導(dǎo)言
- 星云大師壇經(jīng)講話精華錄
- 六祖壇經(jīng)錄要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