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佛是指哪七佛?七佛的介紹

7.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是賢劫第四尊佛,剎帝利種姓,父親為凈飯王,母親摩訶清凈妙位。他降生于兜率天,被稱為勝善天人,也叫護(hù)明大士,經(jīng)常在兜率天補(bǔ)登處說法度化諸天眾,并且在十方法界中現(xiàn)身說法!镀贞捉(jīng)》說:“佛初生剎利帝王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地涌金蓮花,自然捧雙足。東西南北,各行七步。分手指天地,作獅子吼聲。茫茫天地間,何人如我尊?”這時候正值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初八。

  到周昭王四十二年二月八日,釋迦牟尼十九歲,想出家而自言自語:“不知將遇到什么事情?”于是到都城東、西、南、北四門去游觀,分別見到老人、病人、死人、沙門這象征生老病死的四種情形,心中莫名悲喜,開始暗自思考:這些痛苦終有一天可得超脫。

  深夜子時,凈居天人出現(xiàn)于他窗前,雙手合十道:“是出家的時侯了,走吧。”釋迦牟尼聽后,心生歡喜,隨即翻越城墻而去,到檀特山修道。他開始跟隨阿羅邏·迦羅摩修煉三年,向他學(xué)習(xí)不用處禪定,發(fā)現(xiàn)其教義不是真正的人生解脫之道,便離開了。又到郁羅迦·羅摩子處學(xué)習(xí)非非想禪定三年,因得不到解脫而放棄了。最后來到尼連禪河邊的加閣山苦行林中,和那里的外道苦行者實(shí)行極端刻苦的修行,每日僅食一麥或一麻,堅持不懈達(dá)六年之久。佛經(jīng)記載:“釋迦牟尼憑借著沒有妄念的真心,超脫的感受,折服了其他流派的僧侶。”他先后嘗試了各種外道邪法,精研了各派學(xué)說,發(fā)展了自己獨(dú)特的觀點(diǎn),最終大徹大悟,達(dá)到了菩薩的境界!镀占(jīng)》說:“菩薩于二月八日,明星出時成道,號稱天人之師,時年三十歲。”

  釋迦牟尼成佛后,在鹿野苑中為懦陳如等五人初轉(zhuǎn)法輪講四諦佛法。他住世說法四十九年后,對弟子迦葉說:“我以清凈法眼,涅槃妙心,實(shí)相無相,微妙正法,交付與你,你要好好護(hù)持。”并對阿難說:“你們二人傳播教化,不能讓佛法斷絕。”然后口吟一偈: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說畢,釋迦牟尼又告誡迦葉:“我將金縷僧伽黎衣交與你,以后你轉(zhuǎn)交給補(bǔ)登佛位的菩薩,直至彌勒佛出世,不要讓它受到損壞。”迦葉聽后,用頭頂禮釋迦牟尼的腳,說:“善哉!善哉!我當(dāng)謹(jǐn)遵佛祖吩咐。”

  然后,釋迦牟尼來到拘尸那城,對僧眾道:“我今背痛,欲入涅槃。”隨即前往熙連河邊,在娑羅雙樹下安然而臥涅槃了。不久,又從金棺中起身,為去世的母親說法,并吟一首無常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己,寂滅為樂。”

  這時,弟子們爭著用香柴把佛祖的遺體火化。火滅后,金棺如故。眾僧人來到佛祖前,以偈語贊道:“凡間火勢猛,何能撼大佛?敬請三昧火,焚化金佛身。”

  唱完,金棺從座上升起,與七多羅樹一樣高,往返空中,化為三昧真火。不一會兒,骨灰生成,得舍利八斛四斗。

  釋迦牟尼剛出生時,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向四周各邁出七步,回顧四方說:“天上天下,唯我獨(dú)尊。”

  一天,釋迦牟尼升座,眾僧人會集一起。文殊菩薩敲槌道:“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釋迦牟尼就走下座來。又一天,釋迦牟尼升座,默然而坐。阿難鳴槌道:“請佛祖說法。”釋迦牟尼道:“會中有二僧侶犯律行,我故不說法。”阿難用他心通觀眾僧人,找出了兩人,逐出室外,釋迦牟尼仍然不語。阿難道:“剛才二僧犯律,現(xiàn)已逐出,佛祖為何仍不說法?”釋迦牟尼道:“我誓不為二乘聲聞人說法。”說罷,便下座去了。又一天,世尊升座,眾僧人集定。迦葉擊椎說:“世尊已說法畢。”世尊便下座。

  釋迦牟尼在忉利天住了九十天,為已故的母親說法。當(dāng)他告辭天界下凡之時,四方僧尼、天龍八部都前往空界恭迎他。其中有一個叫蓮花色的尼姑心想:“我是尼身,必居大僧后見佛。不如用神力變作轉(zhuǎn)輪圣王,千人圍繞,最早見佛。”她果然滿足了心愿。釋迦牟尼一見到她,就呵斥道:“蓮花色比丘尼,你為何越大僧見我?你雖見我色身,但不見我法身。須菩提巖中安坐,卻見我法身。”

  一次,文殊到諸佛會集處訪問,諸佛已退回各自本處,唯獨(dú)有一女人靠近佛坐著,入三昧中。文殊對佛說:“為何此人可靠近佛坐,而我不可以?”佛對文殊說:“你如能將此女從三昧中喚起,你自己問她吧。”文殊繞女人三圈,鳴指一下,將她托到梵天,用盡其神力而不能使她出定。世尊說:“縱使你百千萬文殊,也不可能讓此女人出定。下方經(jīng)過四十二恒河沙國土,有罔明菩薩可使她出定。”不一會兒,罔明大士從地中涌出,禮頂釋迦牟尼。釋迦牟尼讓罔明去,罔明走到女子前,鳴指一下,女子就從定中而出。

  一天,波斯匿王問世尊:“勝義諦中有無世俗諦?若言無,智不應(yīng)二。若言有,智不應(yīng)一。一二之義,其義如何理解?”佛說:“大王!你在過去龍光佛法中曾問此義,我今無說,你今無聽。無說無聽,是名為一義二義。”

  一天,釋迦牟尼見文殊在門外站著,于是問道:“文殊!文殊!何不入門來?”文殊答道:“我不見一法在門外,何以教我入門?”

  又一天,釋迦牟尼坐定,見二人抬著豬走過去,于是問道:“這是什么?”抬豬人回答說:“佛具一切智,豬子也不識!”釋迦牟尼道:“也須問過。”

  一外道問釋迦牟尼:“事物皆有常道嗎?”釋迦牟尼不答。他又問:“都無常道嗎?”釋迦牟尼仍不答。這位異教派人又說道:“佛具一切智,何不回答我?”釋迦牟尼道:“你所問的,皆為戲論。”

  一天,釋迦牟尼拿出一顆可隨意變幻顏色的摩尼珠,問五方天王:“此珠是何色?”五方天王回答各異。于是,釋迦牟尼將珠子藏進(jìn)袖子中,然后攤開手掌問:“此珠何色?”天王道:“佛手中無珠,何處有色?”釋迦牟尼嘆著氣說:“你們何以迷糊至此!我將世俗之珠示之,便各自強(qiáng)說有青、黃、紅、白諸色;我將真珠示之,竟然都不知了。”此時,五方天王才幡然領(lǐng)悟。

  干闥婆王向釋迦牟尼獻(xiàn)樂,當(dāng)時山河大地盡作琴聲。迦葉跟隨起舞,王問迦葉:“阿羅漢諸漏已盡,為何還余有習(xí)氣?”佛說:“已無余習(xí),請莫謗法。”王又撫琴三遍,迦葉也三度起舞。王問:“迦葉作舞,難道不是?”佛說:“實(shí)不曾作舞!”王問:“佛為何說妄語?”佛說:“不妄語。你撫琴,山河大地木石盡作琴聲,難道不是?”王說:“是。”佛曰:“迦葉亦復(fù)如是。所以實(shí)不曾作舞。”王于是信服。

  一外道問釋迦牟尼:“昨日說何法?”佛道:“說定法。”他又問:“今日說何法?”佛道:“不定法。”這位外道不明其意,又問:“昨日說定法,今日為何說不定法?”釋迦牟尼道:“昨日定,今日不定。”

  五通仙人問釋迦牟尼:“你有六種神通,我有五種神通,另一種神通何在?”釋迦牟尼呼叫五通仙人的名號,仙人答應(yīng)了一聲。佛說:“那一通,還用問?”

  一天,普眼菩薩想見普賢菩薩,到處都找不見,甚至三次入定遍觀三千大千世界,仍然無法覓見普賢菩薩,便前來求告釋迦牟尼佛。佛說:“你于寂靜三昧中起一念,便見普賢。”普眼于是才起一念,便見普賢自空中乘六牙白象而來。

  結(jié)夏安居日,文殊菩薩到三處消夏,這天來到釋迦牟尼的住處。迦葉想要用木槌把文殊菩薩趕走,剛拿起木槌,就看見文殊變幻出無數(shù)個自身。迦葉用盡神力,也無法把所有的文殊都趕走。釋迦牟尼問迦葉:“你想逐哪個文殊?”迦葉無言以對。

  長爪梵志要和釋迦牟尼辯論,開始就約定:“我若被駁倒,我自斬首。”釋迦牟尼道:“你的觀點(diǎn)以何為宗旨?”長爪梵志道:“我以一切不受為宗旨。”釋迦牟尼說:“‘以一切不受為宗旨’這個觀點(diǎn)能接受嗎?”長爪梵志拂袖而去。走到一半,突然醒悟,對弟子說:“我當(dāng)回去,斬首以謝佛祖。”弟子問:“在人眾天眾前,師尊已經(jīng)得勝,為何要斬首?”長爪梵志道:“我寧可在智者前斬首,不愿在無智者前得勝。”于是感嘆道:“我的觀點(diǎn)自相矛盾,觀點(diǎn)如被接受,則失敗在粗;如不被接受,則失敗在細(xì)。一切人天二乘,皆不知我觀點(diǎn)之謬誤,唯有佛及各位大菩薩知之。”于是,回到釋迦牟尼面前說:“我的觀點(diǎn)自相矛盾,故當(dāng)斬首以謝罪。”釋迦牟尼道:“我法中無此事,你當(dāng)回心向道。”于是,長爪梵志率五百信眾投佛出家,轉(zhuǎn)證阿羅漢。

  過去,釋迦牟尼將諸圣眾集合到第六天說《大集經(jīng)》,命令他方此土、人間天上、一切獰惡鬼神,都來與會,受佛付囑,擁護(hù)正法。若有不赴會者,四天門王掄起熱鐵輪追擊以令參加。集合會眾畢,沒有不遵從佛的教敕的,都各發(fā)弘誓,擁護(hù)正法。唯有一魔王對世尊說:“佛陀!我待一切眾生皆成佛,眾生界空,無有眾生名字,我才發(fā)菩提心。”

  一次,釋迦牟尼與阿難走在路上,見一古佛塔,釋迦牟尼對佛塔行禮。阿難問:“此古佛塔為何人修建?”釋迦牟尼道:“為過去諸佛修建。”阿難又問:“過去諸佛是何人弟子?”釋迦牟尼道:“是我弟子。”阿難道:“應(yīng)當(dāng)如是。”

  一個外道問:“不問,是有言還是無言?”釋迦牟尼良久不語。這外道贊嘆道:“佛大慈大悲,為我撥開迷云,令我得人道。”于是作禮而去。阿難問釋迦牟尼:“此人得何道理,稱贊而去?”釋迦牟尼道:“如此良馬,不用鞭打,見鞭影而有行動。”

  一天,釋迦牟尼吩咐阿難:“到吃飯時間了,你當(dāng)入城持缽。”阿難應(yīng)答。佛說:“你既持缽,須依過去七佛儀式。”阿難便問:“如何是過去七佛儀式?”佛陀喚阿難一聲,阿難應(yīng)諾。佛陀說:“持缽去!”

  有一比丘問釋迦牟尼:“我于佛法中見處即有,證處未是。世尊當(dāng)何所示?”佛陀說:“比丘某甲,當(dāng)何所示,是汝此問?”

  釋迦牟尼成佛后,在逝多林中一樹下跏趺而坐。有兩個商人趕五百乘車經(jīng)過林畔,有兩輛牛車不肯前行。商人十分驚訝,去見山神并詢問。山神道:“林中有圣人成道,已經(jīng)四十九日未食,你當(dāng)供養(yǎng)。”商人走進(jìn)林子,果然看見一人一動不動。他問道:“您是梵天王?帝釋天王?山神?河神?”釋迦牟尼微笑,舉袈裟角示之。這兩個商人跪下頂禮,并陳列供品。

  耆婆擅長識別音響。一天,釋迦牟尼佛與他同到一墳冢間,見五髑髏,佛敲其中一髑髏問耆婆:“此生何處?”答:“此生人道。”釋迦牟尼又敲一只問:“此生何處?”答:“此生天道。”世尊又敲另外一只問:“此生何處?”耆婆不知其生處。

  黑氏梵志運(yùn)用神通力,用雙手舉著兩棵開花的合歡樹和梧桐樹來供養(yǎng)佛。佛叫了一聲仙人,梵志應(yīng)諾。佛道:“放下吧。”梵志于是放下左手舉著的花。佛又叫了一聲仙人:“放下吧。”梵志又放下右手舉著的花。佛第三次呼叫仙人:“放下吧。”梵志奇怪地問道:“佛祖,我今兩手皆空,還能放下什么?”佛道:“我非教你放下此花,你當(dāng)放下外六塵、內(nèi)六根、中六識。舍棄這些,到無可舍棄的地步,就是你超脫生死之時。”梵志從佛言中悟到了不生不滅的無生忍法。

  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法會上,見五百僧人都修得了四禪定,具有五種神通,然而卻未達(dá)到法忍境界。由于他們會宿命通,能通曉前世情況,都見到了自己過去殺父弒母,以及其他種種罪孽,心有疑懼,不能進(jìn)一步證人甚深法。于是,文殊菩薩憑借佛的神力,手持利劍直接逼近佛祖。佛對文殊菩薩說道:“!住!不應(yīng)作孽,勿得害我。我若被害,就是行善被害。文殊,你本已無有我人,但以內(nèi)心見有我人。有此內(nèi)心分別,我必被害。這就叫犯下罪孽。”當(dāng)下五百僧人都各自領(lǐng)悟到了本心,如夢如幻。夢幻中,無有人我之別,所以能生于母親之體。五百僧人一起贊嘆:“文殊大智士,深達(dá)法源底,自手握利劍,持逼如來身。如劍佛亦爾,一相無有二。無相無所生,又談何殺?”

  七賢女游尸陀林,一女指著尸體說道:“尸在這里,人到何處了?”另一女道:“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諸女一起細(xì)觀尸體,各得禪悟。天帝聽聞此事,十分感動,從天上散下花來,并說道:“眾姐妹有何所需,我當(dāng)終身供給。”一女道:“我家四事七珍,都皆具足,唯要三件物:一要無根樹一株,二要無陰陽地一塊,三要無回聲山谷一處。”天帝道:“一切所需,我皆有之。但這三件物,我實(shí)在沒有。”一女道:“你若無此物,如何解濟(jì)人類?”天帝茫然無措,于是與七賢女一起求告于佛。釋迦牟尼道:“毗尸迦,我的諸位弟子及大阿羅漢都不解此義,唯有諸大菩薩能解此義。”

  佛祖的堂弟調(diào)達(dá)因?yàn)橹r佛,被罰墮入地獄。佛祖派阿難去問他:“你在地獄中可好?”調(diào)達(dá)回答道:“我雖在地獄,卻如同處三禪天般快樂。”佛祖又派阿難問道:“你還想出此地獄嗎?”調(diào)達(dá)答道:“我等佛陀來便出。”阿難道:“佛是三界大師,豈有下地獄之理?”調(diào)達(dá)答道:“佛既無下地獄之理,我豈有出地獄之理?”

  文殊菩薩心中突然生起了佛見和法見,被釋迦牟尼佛以神力攝至二鐵圍山中。城東有一老母,與佛同生而不愿見佛。每次見佛走來,就立刻回避。但是即便如此,環(huán)顧四周時,總感覺佛無處不在。于是以手掩面,但十指之間仍能見佛。

  殃崛摩羅持缽到一長者門前化緣。正值其家婦人難產(chǎn),孩子生不下來。長者問道:“喬達(dá)摩的弟子堪稱大圣賢,有何法為她免除產(chǎn)難?”殃崛對長者說道:“我新入道,未知此法。待我回去問佛祖,即來相報。”殃崛見佛祖,詳細(xì)告知了當(dāng)時的情況。佛祖對他說:“你速去報,說我自奉行賢法以來,未曾殺生。”殃崛急忙把佛祖的話告訴長者。孕婦聽見佛語,當(dāng)即平安分娩。

  佛祖在涅槃會上,以手撫胸,告眾人說:“爾等善觀我紫磨金色之身,瞻仰盡足,勿令后悔。若說我滅度了,非我弟子。若說我不滅度,亦非我弟子。”一時之間,千百萬人都大徹大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