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jīng)
《六祖壇經(jīng)》,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jīng)》、《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jīng)》。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夺岄T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xué)沙門詮曉等再定經(jīng)錄,世所謂《六祖壇經(jīng)》、《寶林傳》等..[詳情]
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90集
六祖壇經(jīng)講記(90)
有一童子名神會,襄陽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來參禮。師曰:知識遠(yuǎn)來艱辛,還將得本來否?若有本,則合識主,試說看。會曰: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師曰:這沙彌爭合取次語,以拄杖打三下。
會乃問曰:和尚坐禪,還見不見? 師云:吾打汝,是痛不痛?對曰:亦痛亦不痛。師曰:吾亦見亦不見。
神會問:如何是亦見亦不見?師曰: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是以亦見亦不見。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則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見不見是二邊,痛不痛是生滅。汝自性且不見,敢爾戲論?神會禮拜悔謝。
師又曰:汝若心迷不見,問善知識覓路;汝若心悟,即自見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見自心,卻來問吾見與不見。吾見自知,豈代汝迷?汝若自見,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見,乃問吾見與不見。神會再禮百余拜,求謝過愆,服勤給侍,不離左右。
一日,師告眾曰: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否?神會出曰:是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師曰:向汝道「無名無字」,汝便喚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蓋頭,也只成個知解宗徒。
會后入京洛,大弘曹溪頓教,著《顯宗記》,盛行于世。
師見諸宗難問,咸起惡心,多聚座下,愍而謂曰:學(xué)道之人,一切善念惡念,應(yīng)當(dāng)盡除。無名可名,名于自性;無二之性,是名實性。于實性上,建立一切教門,言下便須自見。諸人聞?wù)f,總皆作禮,請事為師。
【有一童子名神會,襄陽高氏子,】〔神會〕禪師。湖北人。五祖弘忍的道場也在湖北!灸晔,自玉泉來參禮!渴龤q就會來請法了。從〔玉泉〕來,玉泉是神秀大師的道場。有的人真是不一樣,人家十三歲就懂這個道理,而且,十三歲就從湖北走到廣州。像我們現(xiàn)在年紀(jì)這么大了,叫你走到南投你都走不到,還要找朋友一起才敢來!編熢:知識】六祖大師很客氣,稱呼他善〔知識〕,事實上神會那時候就是沙彌!具h(yuǎn)來艱辛,】遠(yuǎn)道而來。【還將得本來否?】就是說你已經(jīng)領(lǐng)悟到你的本來面目了嗎?【若有本,】若你已經(jīng)悟到你的本來面目,【則合識主,試說看!縿t將你認(rèn)識的那個主人翁試著說說看。【會曰: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窟@句話是聽人說的。你講的話你要注意,事實上,開悟的人講出來的都是他的心得,就像前面那些開悟的禪師所講的都不是他們聽經(jīng)典來的,都是他們自己講的。這個小孩子就是聰明伶俐,聽很多道理,小孩子記性又好,所以他就套公式。他說的是六祖大師以前所說過的概念,〔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就是「我那個能見就是我的主人翁,我的見聞覺知,我能夠感受到這個世界的那個就是我的主人翁!谷绻悄,你可能會肅然起敬。【師曰:這沙彌爭合取次語!烤褪钦f你這個小〔沙彌〕的嘴巴太利,很會辯,你隨便拿別人的話來回答我,這么小就這么會辯。六祖不但沒有贊嘆他,還罵他!疽灾粽却蛉!苛鏋槭裁磿蛩?他有根器,可以打,這是看得起他,這個小孩可以罵也可以打。如果你太有自尊心,禁不起打罵,是學(xué)不到東西的!緯藛栐:和尚坐禪,還見不見?】前面六祖大師就說:你回答這句話我就知道你在辯。他還敢繼續(xù)辯,他明明知道六祖是一代的宗師,還敢問六祖:「和尚你自己開不開悟?你見性了嗎?」【師云:吾打汝,是痛不痛?】開悟的人講的話很厲害,你問他,他反而問你。我們不是的,就說你這個孩子怎么樣,或叫侍者把這個小孩轟出去。但六祖就覺得這個孩子可以教,會跟他對話,就是覺得他堪教!緦υ:亦痛亦不痛。】就是聽人家講聽多了。你們聽我的課聽多了也會這樣講,他是會這樣講,但他不懂!編熢:吾亦見亦不見!克策@樣應(yīng)。但不懂的人講不出所以然,懂的人就會說:「你既然這樣講,那你回答我,見是什么?不見是什么?痛是什么?不痛又是什么?」【神會問:如何是亦見亦不見?】既然六祖這樣講,他就接著問!編熢: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是以亦見亦不見!窟@句話不但完整地回答神會的問題,這也是我們修行人要把握的重點,你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和過失。但我們剛好相反,我們批評東批評西,講別人是非,講別人多么差勁,卻沒有見到自己。修行人只見到自己的過失,但他又〔不見〕,這不是說他看不到,而是說他不會去談?wù)搫e人是非。所以我說修行也沒有很抽象,「只見己過,不論人非!惯@就是修行人。只要是相反,就是凡夫,凡夫就是只見人過,不見己非。所以修行也不要講得很抽象,怎么修?「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樣修就好嗎?暫時這樣修。這樣修能開悟嗎?你就暫時這樣修啦,后面的「自凈其意」我不要講,這是自然現(xiàn)前的。就像前面的那首偈︰「我今不施功,自性而現(xiàn)前。」自凈其意,你要專門去修清凈,怎么修?只要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內(nèi)心光明正大,心就清凈了,不就自凈其意了嗎?一般人就是要講到你聽不懂,才想繼續(xù)聽,但并不代表你會修行。因為我們的腦袋喜歡知識,那是欲望在作祟,不是修行。我們是需要那叫精神食糧來滿足自己,我們才活得下去。所以你跟他說很淺的道理,一般都覺得沒什么。我試過無數(shù)遍,我若是談得很高深,對方會很高興,但只要我講:「你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好!」一般人都覺得和我說的不投機(jī)。如果你要試驗人性很簡單,你這樣說沒有幾個人會想聽。你不相信,我的書如果寫「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箾]有人會想看。我如果寫︰什么是惡的定義?惡是什么狀態(tài)?惡是怎么來?是怎么變化?惡的根源又是什么?跟你說很多,你會愛看。我們的腦袋就是這樣,講簡單的不肯,講很多滿足你,你也不肯修,你說怎么辦,太困難了!救暄砸嗤匆嗖煌,如何?】六祖大師講這句話讓他回答看看。事實上神會就是停在那邊答不出來。既然如此,六祖大師就繼續(xù)為他開示:【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則同凡夫,即起恚恨!磕阍趺凑f都不對。【汝向前】你前面所說的,你剛才所說的!疽姴灰娛嵌,】不要用這樣的概念來思維啦,說什么〔見不見〕!就床煌词巧鷾纭!楷F(xiàn)在打你痛是〔生〕起痛,之后就會漸漸不痛,就是〔滅〕,意思是:我們的思想概念不要停留在兩邊、生滅對待。【汝自性且不見,敢爾戲論?】你沒有見性你不知道,你來這邊班門弄斧。你想要修行,不要輕易問別人有沒有開悟,這沒有意義。也不要去探聽你師父、老師有沒有開悟,完全沒有意義。探聽你的同參道友或他的老師或他的道場的程度也沒有意義,你是來包打聽的嗎?這是平庸之人的做法。你要明白,修行是要改變自己的身口意,你的思想語言腦袋,你的所做所為不要跟過去的你一樣!旧駮Y拜悔謝!康竭@時才臣服,前面打三下還沒有臣服。但是,我們現(xiàn)在的人,常常有一個毛病,當(dāng)他問問題,問不對,你跟他講之后,他會繼續(xù)跟你辯,所以有時候談話要談得投機(jī)很困難。比如說你知道他要跟你辯,你不想講了,事實上他也感覺到不投機(jī)。但是你講了,他又會跟你辯,你也感覺到不投機(jī),所以大家要談法談得很高興很少!編熡衷:汝若心迷不見,問善知識覓路;】你愿意〔問善知識覓路〕嗎?你會回答我說:「愿意,但我不知道誰是善知識!鼓窃趺崔k?你就深入經(jīng)藏吧,就以經(jīng)典為〔善知識〕,好好讀經(jīng)典,好好尊敬經(jīng)典。經(jīng)典是佛說的,經(jīng)典是善知識。路,是人走出來的,但是也要看你是三米路,六米路,還是康莊大道。還是由你的心來拓寬那條路。假設(shè)你的心是三米巷,連會車也困難!救耆粜奈,即自見性,依法修行!窟@叫悟后起修!救曜悦圆灰娮孕,卻來問吾見與不見。吾見自知,豈代汝迷?汝若自見,亦不代吾迷!烤褪歉魅顺燥埜魅孙,所以不要問別人悟不悟。【何不自知自見,乃問吾見與不見!亢尾粏柲阕约?捫心自問,老實面對你自己,你不就能夠知道了嗎?【神會再禮百余拜,求謝過愆,服勤給侍,不離左右。】不但臣服,而且還不走了。
【一日,】神會在曹溪一段時間后,有一天六祖大師向大眾開示。師父向徒弟開示不一定每天,因為不一定有用。修行體悟是你要下功夫,之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來考驗?zāi)阋幌?才比較有意思。每天都開示變成聽課,我們就常常喜歡聽課,沒有修行檢驗的功夫。你的目的又不是來聽課!聽課是過程,不是你們的目的。你們不要把過程當(dāng)終點,你就是要修行,在修行這段時間遇到什么問題什么障礙,經(jīng)過幾個月之后把那個問題突破,這才是重點!編煾姹娫: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否?】他分明就講,我現(xiàn)在要講的這個東西是沒有〔頭〕〔尾〕,就是沒有對待。任何東西本來就沒有名字,名字叫名相。你要知道所有的東西本來是沒有名字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個孩子一出生沒有名字,是你給他取的名字,包括說「那個孩子」、「那個嬰兒」也是一個名字,這些名字是人類的概念付予它,包括我們說「佛性」也不是佛性,也是人類的概念付予的名字。〔無名無字〕,我們本來就是無名無字。又說〔無背無面〕,就是沒有前后。故意來考驗大家,看大家的悟境,怎么回答!旧駮鲈:是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窟@句話說出來,你也不能說不對。他講這話當(dāng)然是對。但哪里不對?這句話根本不是他悟的。你學(xué)佛學(xué)久了,這樣子講話,并不代表你懂。以前不懂佛法就算了,現(xiàn)在自從懂了佛法之后,說出來每一句話都對,但其實自己都不懂,因為你會掉入一種知識的陷阱,你一直學(xué)到很多知識,你回答的也是你的知識,不是你的本性!編熢:向汝道「無名無字」,汝便喚作本源佛性。】講得很直接:「我分明跟你講這個東西就是沒有名沒有字,你偏偏要講〔本源佛性〕,這還不是名字?!」到底要怎么講?神會一開口就是錯。只要你一開口可能就是錯,因為你一開口就會掉入名相,語言就是一種名相。所以有幾個公案可以解釋這個問題,也就是這個東西是不可言喻,你用語言、用譬喻來代表它都是不對的。比如說,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迦葉微笑,沒有說話,就講完了,世尊就傳法給迦葉,用微笑來印證。再來,達(dá)摩祖師有三個徒弟,達(dá)摩對他們說:「你們都跟我學(xué)一段時間了,你們談?wù)勛约旱捏w會!菇Y(jié)果一個得到皮,一個得到骨,最后惠可得到精髓。得到皮跟骨的人,就是把他們的心得感想用語言來表達(dá)。只有惠可向前,向達(dá)摩祖師一拜,他就后退了,這就代表這些都是不可以用話來講的。但是你也不要說:「我知道這兩個公案,所以以后別人問我,我也不要講話。」你也知道自己不懂,只是學(xué)別人不講話。所以到底怎么分辨呢?內(nèi)行人才知道啦,你不用去探討這個問題,你開悟了就知道了。事實上,我們在「禪七」的最后一天,我在黑板上寫六個字︰「天亮了去做事!鼓阏f怎么講?你說怎么做?去做事啦!該做什么認(rèn)真去做,不要計較、不要執(zhí)著,去做!水到渠成就悟了。就這么簡單,再怎么講都沒有意義啦。
【汝向去有把茆蓋頭,】這句話就是頭上安頭。什么叫頭上安頭?學(xué)佛法就是要叫你放下更多,但是你卻不懂,你學(xué)了佛法,不但以前背負(fù)很多,現(xiàn)在把佛法也背起來了,你現(xiàn)在是頭上安頭,越來越復(fù)雜了,好像把茅草蓋在頭上。你所學(xué)到的就是知識,你還把它放在你的腦袋,以知識滾知識。叫你不要執(zhí)著,你反而更加地執(zhí)著。以前沒有學(xué)佛法的時候,只執(zhí)著世間法,自從學(xué)了佛法之后,不但執(zhí)著世間法,也執(zhí)著佛法。為什么要學(xué)佛法?佛法是藥,用來治你的病,只是這個樣子而已。比如說,煩惱像木柴,佛法就像一把火,當(dāng)火燒到木柴,能所雙亡,木柴跟火同時消失。而不是說本來有木柴,現(xiàn)在有火,然后左手拿木柴,右手拿火,你手不會酸嗎?但是,很多研究經(jīng)教的人大概都掉入這個陷阱,沒有研究經(jīng)教的人就是會掉入無明邪見,因為他不明白這個道理。【也只成個知解宗徒!恐v這句話是很嚴(yán)重的。他對神會講:「我看你學(xué)到最后,只不過是個〔知解宗徒〕。你學(xué)到的只不過是知識,你懂很多佛法,學(xué)到最后只是這樣的人!惯@樣的人現(xiàn)今也不少,尤其是在家居士。有很多的居士研究佛法比出家人還深還多。但是他們兩個有什么差別呢?出家人有沒有〔知解宗徒〕?有。但他敢出家,你不敢。我們不管他修得怎么樣,他在某方面勝過你,只是你不知道。我們今天無論是在家出家,都不要把佛法變成頭上安頭的東西。你不要懂很多,但是一件事情都不會做。你不要懂很多,但是煩惱連一分也沒有減少。你懂那么多是懂什么?事實上就是不懂,你懂的就是一種知識,它對你的人生、生命并沒有幫助,甚至你用錯了,它反而會障礙你。你要去體會到你所學(xué)的,不要掉入〔知解宗徒〕。
【會后入京洛,大弘曹溪頓教,著《顯宗記》,行于世!可駮攘娲髱焾A寂之后離開南華寺,當(dāng)然那時候的境界已經(jīng)是不一樣了。年輕時被六祖大師呵斥,當(dāng)然也會有所領(lǐng)悟,后來到京都洛陽,大大弘揚〔曹溪〕的〔頓教〕。事實上今天的《六祖壇經(jīng)》,和我們所講的頓教法門,要歸功于神會。六祖大師的弟子當(dāng)中把〔曹溪頓教〕推廣最有力的就是神會。神會禪師也寫了一本《顯宗記》,盛行于當(dāng)時。
【師見諸宗難問,】因為南北宗的紛爭,所以六祖大師做一個規(guī)勸。狹義的講就是神秀的弟子跟惠能的弟子的紛爭,廣義的講就是中國佛教的紛爭。小乘兩宗,大乘有八宗,叫十宗,比如說天臺宗、凈土宗、禪宗…這些宗派,弟子也好,信徒也好,他跟哪個師父學(xué),就會覺得他這一宗最好,然后不知不覺去排斥到其他宗。從古到現(xiàn)在都一樣,大家還不是彼此排斥?那就會故意〔難問〕,就是故意去刁難,去考試。人心就是這樣,你不好好修行,去刁難別人干嘛?這就是所有修行人的毛病。【咸起惡心,】這樣的概念就是不對!径嗑圩,】大家要跟六祖惠能學(xué)習(xí),都來到這里。六祖大師干脆把所有的人集合起來,同時為這些人開示!卷^曰:學(xué)道之人,】你們首先要認(rèn)清楚,你們今天是〔學(xué)道之人〕。如果你只是來聽聽而已,那我就沒有辦法要求你。但如果你是為道而來的話,你就要好好地聽我講。如果大家真的要在菩提道路上好好地修學(xué),修道修行,就要好好地聽!疽磺猩颇類耗顟(yīng)當(dāng)盡除。】這句話大家沒有學(xué)《壇經(jīng)》之前聽不懂,但你們學(xué)到這里應(yīng)該聽懂!采颇類耗睢呈窍喾吹母拍,因為這樣,你才會產(chǎn)生嫉惡如仇,你會比較喜歡好人,比較討厭壞人。「喜歡」會讓你產(chǎn)生貪,「討厭」會讓你產(chǎn)生瞋,事實上你還是迷人。并不是說學(xué)佛法不要起善念,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善念起,你也不會去執(zhí)著那個善念,但是該怎么做你應(yīng)該去做。為什么說應(yīng)當(dāng)〔盡除〕呢?就是無論是善惡之念都不要執(zhí)著。你自己摸著良心講,你的惡念一定多過善念好幾百倍。你會害怕起惡念嗎?那你也是傻,只要是有生命就有念頭,不需要去驅(qū)趕你的念頭,不需要去害怕你的念頭,只要不執(zhí)著你的念頭,不隨它去不就好了嗎?而不是說:「我不要這個念頭!共恍枰@樣。烏云、白云就是云,你只要〔應(yīng)當(dāng)盡除〕,這不是叫你不要起念頭,這句話就是六祖大師所講的「無念」,就是沒有雜念,沒有分別對待的念,就是正念,就是念念清凈。不是那個念清凈,而是「我不執(zhí)著,所以我清凈!鼓悴灰詾槭悄钅疃忌鹎鍍舻哪,不是。而是「念念都不執(zhí)著」。那叫做清凈。比如說,這個世間本來就有好人跟壞人,好人就是善念,壞人就是惡念,你不能希望這個世間都是好人,它沒有辦法成立。你說善念惡念都不要,那就是這個世間沒有人,也不能成立。而是說:世間什么人都有,你處在任何境界,處在任何的人事時地物,都不被影響,這樣才叫清凈。所以不是指這個念頭本身的清凈,而是說這個念頭起來你不被影響,這叫清凈。你的阿賴耶識當(dāng)中的種子這么復(fù)雜,胡思亂想一大堆,只要因緣一現(xiàn)前,什么念頭都有。所以我說不要被自己打敗,不要被自己的念頭打敗也對,不要被自己的心打敗也對,念頭跟心事實上是同樣的意思。有的人為什么會有憂郁癥?有精神疾病?就是他的念頭困擾著他,他經(jīng)常生起要自殺的念頭,他被這個念頭困擾,但是他不明白,他沒有透過佛法,不是「我很討厭那個念頭,那個念頭讓我很痛苦!苟恰肝也灰獔(zhí)著它!闺m然你聽我這樣講,但你很少站在客觀的角度不執(zhí)著它,事實上你總是覺得念頭就是你自己本身,所以你是被它操控的。我們不要被境界影響,坦白講,境界還是由你的心去分辨的,事實上是不要被你的心影響,說到最后還是你自己,還是你個人在判斷,所以不要被你的判斷產(chǎn)生干擾痛苦,是你的判斷產(chǎn)生那個苦跟樂。
【無名可名,名于自性;】佛性,生命的本質(zhì)本來就沒有名字,所以沒有名〔可名〕,不過假名叫做〔自性〕。就像老子說的︰「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名曰道!埂緹o二之性,是名實性!繘]有分別對待的本性,那個才是你真實的自性。我們現(xiàn)在活在分別心,我們的心就是分別對待,那并不是你的自性,不是真心。你不能夠活在那種〔無二〕之心,所以不了解本體的狀態(tài),不能得清凈,不能夠看到本來面目。你只看到心很煩很臟很亂很齷齪,你所看到的還是妄心,并不是自性、佛性、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沒有那種狀態(tài)。【于實性上】就是自性。【建立一切教門,】各宗各門各派,就是你要教人家什么法,〔一切〕法都是要回歸于自性。講得更白話一點,一切法就是要教你見性。你明白這個道理,從這里會產(chǎn)生一切法來度別人見性,就像六祖。所以他知道「這個人我應(yīng)該怎么跟他講,那個人我應(yīng)該怎么開示怎么去破!惯@種法,你可以籠統(tǒng)叫他頓教,事實上是沒有什么法,就是「隨方解縛,因人而說!鼓忝銖(qiáng)說它是什么,事實上還是不恰當(dāng)?shù)!狙韵卤沩氉砸!坑羞@個能力去明白,讓別人聽你這么講,他就能夠當(dāng)下〔自見〕本性,這真的是功夫,「若欲化他人,自需有方便。」自己要有方便度化的功夫。【諸人聞?wù)f,總皆作禮,請事為師。】開示完了。什么宗派來到六祖門下,都留下來!秹(jīng)》越讀,你就越知道法義無窮,有很深很深的內(nèi)涵。越讀越懂也好,越迷糊也好,你要明白,你是不是現(xiàn)在愿意去做了呢?去消除你的煩惱、你的執(zhí)著,這樣比較直接,效率比較高,不要期待有一天你會怎么樣,直接去面對你的執(zhí)著吧!
- 上一篇: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89集
- 下一篇: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91集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簡介
- 心靈語錄
- 心靈語錄 修行篇
- 心靈語錄 處世篇
- 心靈語錄 心靈篇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后記:六祖之后的禪門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付囑品第十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護(hù)法品第九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頓漸品第八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機(jī)緣品第七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懺悔品第六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坐禪品第五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定慧品第四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決疑品第三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般若品第二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自序品第一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導(dǎo)言
- 星云大師壇經(jīng)講話精華錄
- 六祖壇經(jīng)錄要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