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善成就安樂的果報,造惡成就痛苦的果報!

  我們看古代圣賢的教誨,有很多道理是相同的──

  比方說:子路,子路這個人是好勇過人,很勇猛的。有一天,他看到有一個人掉到河里面去,他趕快把他救起來,這個人的家人很感激他,就送子路一只牛。子路這個人很謙卑,“哎呀…不敢當啊,就把牛還回去了”。孔子知道以后,非常不高興說:“子路這種行為,以后會有很多人,淹死在河里沒人救了!睘槭裁茨?子路考慮的是個人的小節(jié);孔子看到的是大節(jié),他看到的是一個社會的風(fēng)氣。

  因為,古時候的人,并沒有因果思想,約束這個世間的行為,來自于賞善罰惡。結(jié)果子路的善法,沒有得到真正的獎賞,很多人就沒有修善的動力。依照孔夫子的意思──你應(yīng)該接受嘛,私底下再送給別人就好了;你不接受…那大家修善的動力就沒有了。

  又比方說:在一次的祭祀當中,需要一只羊當祭品。子貢看到這只羊要被殺,覺得很可憐,就為這只羊求情啊?鬃诱f:‘汝愛其羊,我愛其禮”。他說:你看到的是表面的這只羊,我看到的是廣大的社會風(fēng)氣,你看:我們透過祭祀:

  第一個、讓人家敬畏鬼神,當佛教沒有出世的時候,人們憑什么斷惡修善?煩惱習(xí)氣很重的,因為‘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個鬼神的思想,讓我們產(chǎn)生害怕,不敢造惡,這個需要透過祭祀來形成這種思想。

  第二個、尊重祖先,我們?yōu)榱瞬蛔屪嫦让尚?所以我們不敢造惡業(yè)。

  所以祭祀的存在,在當時的社會是維持一個人斷惡修善的一種力量。總而言之,不管是世間的圣賢、出世間的圣賢,他們的重點就是培養(yǎng)知見————

  造善成就安樂的果報,造惡成就痛苦的果報。

  假設(shè)我們疑誤了無量眾生,這樣子的過失,當然罪重,讓他產(chǎn)生錯誤的判斷。

  比方說:我造了惡業(yè),我怕啥!我?guī)煾笌臀壹映志秃昧恕?/p>

  你是在害他!因為他剛開始的時候,還不敢造太大的惡業(yè),你每一次把他的業(yè)力擋掉,等到他哪一天惡貫滿盈的時候,你擋不住,你就知道怕了。表面上在保護他,其實你是在害他。

  一個善知識,要能夠讓他明白道理:什么是善的因緣,什么是惡的因緣;讓他知道怎么去趨吉避兇,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善知識。

  因為一個人的顛倒說法,使令佛的說法功德、法的開慧的功德,在人世間慢慢的消失掉,誤導(dǎo)了無量的眾生,這個過失就很重了,所以要墮無間地獄了!這是佛陀的教誡。

  【楞嚴經(jīng)修學(xué)法要】---精選篇150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