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四)
前兩天,余曾將因果談過,今日仍談此事。需知前之所談者為小因小果,今之所談者為大因大果。
佛之所以成佛,常享真常法樂。眾生之所以墮地獄,永受輪回劇苦者,皆不出乎因果之外。凡人欲治身心,總不能外于因果,F(xiàn)在人,徒好大言,不求實際,輒謂因果為小乘法,實為大謬。當知大乘小乘,總不外因果二字。小乘是小因果,大乘是大因果。小因,是依生滅四諦,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小果,是證阿羅漢果。大因,是修六度萬行。大果,是證究竟佛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其因必有其果,不差毫厘。所以不獨世間人,皆在因果之中,即菩薩佛,亦不出因果之外。若謂因果為小乘,則菩薩佛亦是小乘乎?其言之狂悖可知矣。
本會是護國息災法會,余以為但息刀兵水火之災,尚非究竟,需并息生死煩惱之災,乃為徹底辦法。吾人昧己法身,斷佛慧命,可悲可痛,較之色身被禍,何止重百千萬倍?故必能護持法身慧命,斷生死煩惱,方算盡息災之能事。
佛教大綱,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禪、密、凈也。律為佛法根本,嚴持凈戒,以期三業(yè)清凈,一性圓明,五蘊皆空,諸苦皆度耳。教乃依教修觀,離指見月,徹悟當人本具佛性,見性成佛耳。然此但指其見自性天真之佛為成佛,非即成證菩提道之佛也。密以三密加持,轉識成智,名為即身成佛。此亦但取即身了生死為成佛,非成;圓滿之佛也。此三宗均可攝之于禪,以其氣分相同故。以是佛法修持之要,實僅禪凈二門。禪則專仗自力,非宿根成熟者,不能得其實益。凈則兼仗佛力,凡具真信愿行者,皆可帶業(yè)往生。其間難易,相去天淵。故宋初永明延壽禪師,以古佛身,示生世間,徹悟一心,圓修萬行,日行一百八件佛事,夜往別峰,行道念佛。深恐后世學者不明宗要,特作一四料簡偈,俾知所趨。其偈曰:有禪有凈土,猶如戴角虎,現(xiàn)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有凈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xiàn)前,瞥爾隨它去。無禪無凈土,鐵床并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此八十字,乃如來一代時教之綱要,學者即生了脫之玄謨,閱者先需詳知何者為禪,何者為凈土,何者為有禪,何者為有凈土。禪與凈土,乃約理約教而言。有禪有凈土,乃約機約修而論。理教則二法了無異致。機修則二法大相懸殊。語雖相似,意大不同,極需注意,方不負永明之婆心矣。
何謂禪,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門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宗門語不說破,令人參而自得,故其言如此。實即無能無所,即寂即照之離念靈知,純真心體也。凈土者,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惟心凈土,自性彌陀而言。有禪者,即參究力極,念寂情亡,徹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明心見性也。有凈土者,即實行發(fā)菩提心,生信發(fā)愿,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之事也。倘參禪未悟,或悟而未徹,皆不得名為有禪。倘念佛偏執(zhí)惟心,而無信愿,或有信愿,而不親切,皆不得名為有凈土。
至于雖修凈土,心念塵勞,或求人天福報,或求來生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宏揚佛法,教化眾生者,皆不得名為修凈土人。以其不肯依佛凈土經(jīng)教,妄以普通教義為準,則來生能不迷而了脫者,萬無一二。被福所迷,從迷入迷者,實繁有徒矣。果能深悉此義,方是修凈土人。不知真旨者,每謂參禪便為有禪,念佛便為有凈土,自誤誤人,害豈有極。此已說明禪凈有無。今再將偈語逐段剖析,方知此八十字,猶如天造地設,無一字不恰當,無一字能更易。
其第一偈云,有禪有凈土,猶如戴角虎,現(xiàn)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者。蓋以其人既能徹悟禪宗,明心見性,又復深入經(jīng)藏,備知如來權實法門。而于諸法之中,又復惟以信愿念佛一法,以為自利利他之通途正行。觀經(jīng)上品上生所言之讀誦大乘,解第一義,即此是也。猶如戴角虎者,以其人禪凈雙修,有大智慧,有大禪定,有大辯才,邪魔外道,聞名喪膽,如虎之戴角,威猛無比。有來學者,隨機說法,應以禪凈雙修接者,則以禪凈雙修接之。應以專修凈土接者,則以專修凈土接之。無論上中下根,無一不被其澤,豈非人天導師乎。至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彈指頃,花開見佛,證無生忍,最下即證圓教初住,亦有頓超諸位,至等覺者。圓教初住,即能現(xiàn)身百界作佛,何況此后位位倍勝,直至第四十一等覺位乎。故曰來生作佛祖也。
其第二偈云,無禪有凈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者。以其人雖未明心見性,然卻決志求生西方。佛于往劫,發(fā)大誓愿,攝受眾生,如母憶子。眾生果能如子憶母,志誠念佛,則感應道交,即蒙攝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惡,臨終苦逼,發(fā)大慚愧,稱念佛名,或至十聲,或至一聲,直下命終,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萬修萬人去乎。然此雖念佛無幾,因彼極其猛烈,故能獲此捷效,不得以泛泛悠悠者較其多少也。既生西方,見佛聞法,雖有遲速不同,然已高與圣流,永不退轉,隨其根性淺深,或漸或頓,證諸果位。既得證果,則開悟不待再言。所謂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也。
其第三偈云,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xiàn)前,瞥爾隨它去者。以其人雖徹悟禪宗,明心見性,而見思煩惱不易斷除。直需歷緣鍛煉,令其凈盡無余,而后分段生死,乃可出離。一毫未斷者固弗論,即斷至一毫未能凈盡,六道輪回,依舊難逃。生死海深,菩提路遠,尚未歸家,即便命終。大悟之人,十人之中八九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謂擔擱也。陰境者,中陰身境,即臨命終時,現(xiàn)生及歷劫善惡業(yè)力所現(xiàn)之境。此境一現(xiàn),眨眼之間,即隨其最猛烈之善惡業(yè)力,往受生于善惡道中,一毫不能自主。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墜。五祖戒再為東坡,草堂青復作魯公,此猶為其上焉者。故曰陰境若現(xiàn)前,瞥爾隨它去也。陰,音義與蔭同,蓋覆也。謂由此業(yè)力之蓋覆,真性不能顯現(xiàn)也。瞥,音撇,眨眼也。有以蹉為錯,以陰境為五陰魔境者,總因未識禪及有字,故致有此謬誤也。豈有大徹大悟之輩,尚十有九人,錯走路頭,即隨五陰魔境而去,著魔發(fā)狂耶?夫著魔發(fā)狂者,乃不知教理,不明自心,盲修瞎煉之增上慢輩耳。何不識好壞,以加于大徹大悟之人乎?所關甚大,不可不辨。
其第四偈云,無禪無凈土,鐵床并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者。有人謂,無禪無凈即埋頭造業(yè),不修善法之人,此亦大錯。夫法門無量,惟禪與凈,最為當機。若其人既未徹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余法門,既不能定慧均等,斷惑證真,又無緣仗佛慈力,帶業(yè)往生,以畢生修持功德,感來生人天福報。現(xiàn)生既無正智,來生必隨福轉,耽著五欲,廣造惡業(yè)。既造惡業(yè),難逃惡報,一氣不來,即墮地獄,以洞然之鐵床銅柱,久經(jīng)長劫,寢臥抱持,以償彼貪聲色、殺生命等種種惡業(yè)。諸佛菩薩雖垂慈愍,惡業(yè)障故,亦無從獲益。
清截流禪師謂修行之人,若無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諸善,名為第三世怨者,即此謂也。蓋以今生修行,來生享福,倚福作惡,即致墮落。樂暫得于來生,苦永貽于長劫,縱令地獄業(yè)消,又復轉生鬼畜,欲復人身,難之難矣。所以釋尊以手拈土,問阿難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阿難對佛,大地土多。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猶局于偈語而淺近言之也。永明禪師恐世人未能將禪凈之真義,觀察清晰,故作此偈以明之。可謂迷津之寶筏,險道之導師,其功大矣。良以一切法門,專仗自力,惟凈土法門,兼仗佛力。一切法門,惑業(yè)凈盡,方了生死。惟凈土法門,帶業(yè)往生,即與圣流。世人不察,視為弁髦,良堪浩嘆。今人每以話頭看得恰當,臨終去得好,便為了脫。不知此語乃未開正眼之夢話而已。茲引數(shù)事為證。
在清乾嘉間,有三禪僧,為同參,死后一生江蘇,為彭蘊章,一生云南,為何桂清,一生陜西,為張費。三人惟彭能記前生事,后入京會試,俱見二人,遂說前生為僧事。二人雖不記得,亦一見如故,成莫逆交。殿試,彭中狀元,何榜眼,張傳臚。彭曾放過主考學臺,然頗貪色,后終于家。何作南京制臺,洪楊反,失南京,被清帝問罪死。張尚教過咸豐皇帝書,回回要反,騙去殺之。此三人,亦不算平常僧,可惜不知求生西方,雖得些洪福,二人不得善終,彭竟貪著女色,下生后世,恐更不如此生矣。
又蘇州吳隱之先生,清朝探花,學問道德相貌俱好。民國十年,朝普陀會余,自言伊前生是云南和尚。因是燒香過客,不能多敘,亦未詳問其由。十一年,余往揚州刻書,至蘇州一弟子家,遂訪之。意謂其夙因未昧,及見而談之,則已完全忘失,從此不再來往。及十九年,余閉關報國寺,至十一月,彼與李印泉、李協(xié)和二先生來。余問,汝何以知前生是云南僧。伊云,我二十六歲作一夢,至一寺,知為云南某縣某寺,所見之殿堂房舍,樹木形狀,皆若常見,亦以己為僧。醒而記得清楚,一一條錄。后一友(張仲仁先生,尚知此人姓名)往彼作官,持去一對,絲毫不差。余曰,先生今已八十歲,來日無多,當恢復前生和尚事業(yè),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庶可不負前生修持之苦功矣。伊云,念佛有什么稀奇。余曰,念佛雖不稀奇,世間無幾多人念。頂不稀奇之事,就是吃飯,但全世界無一人不吃,此種最不稀奇之事,汝為何還要作?伊不能答,但仍不以為然,轉問二位李先生,君等念否?答曰,念。伊仍無下語,終不肯念。至十二月三十夜將點燈時去世矣,恰滿八十歲。此君前生當亦很有修持,故今生感得大功名、大壽命。但今生只盡倫常,連佛法亦不再信,豈不大可哀哉。然此四人,均尚未有所證,即令有所證,尚未斷盡煩惑,自難出離生死。至如唐之圓澤禪師,則已能知過去未來,而尚不能了,況只去得好者,豈能即了之乎。
唐李源之父,守東都,安祿山反,殺之。李源遂不愿為官,以自己洛陽住宅,改作慧林寺,請圓澤做和尚,伊亦在寺修行。過幾年,李源要朝峨嵋,邀圓澤同行,圓澤要由陜西,李源因不愿至京,一定要從荊州水道,圓澤已知自己不能再來,遂將后事一一開明,夾于經(jīng)中,但不發(fā)表,遂同李源乘船去。至荊州上游,將進峽,其地水險,未暮即停。忽一婦著錦褲,在江邊汲水,圓澤一見,雙目下淚。李源問故,圓澤曰,我不肯由此道去者,即為怖見此婦故,此婦懷孕已三年,候我為子,不見猶可躲脫,今既見之,非為彼子不可矣。汝宜念咒,助我速生,至第三日,當來我家看我,我見汝一笑為信,過十二年,八月十五夜,至杭州天竺葛洪井畔來會我。說畢,圓澤坐脫,婦即生子。三日,李源往視,一見,其兒即笑。后李源回慧林,見經(jīng)中預言后事之字,益信其為非常人。越十二年,李源即往杭州,至八月十五夜,至所約處候之。忽隔河一放牛童子,騎牛背,以鞭敲牛角,唱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易性常存。李源聞之,遂相問訊,談敘既畢,又唱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游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遂乘牛而去。
各位試想,此種身分,尚了不脫,況但話頭看得恰當,去得好,即能了乎?仗自力了生死,有如此之難,仗佛力了生死,有如彼之易,而世人猶每舍佛力而仗自力,真莫名其妙!今可以二語為之說破,即是要顯“我是上等人,不肯做平常不稀奇的事”之障見耳。愿一切人,詳思此五人之往事,如喪考妣,如救頭燃,自利利他,以修凈業(yè),方可不虛此生此遇也。
- 上一篇:印光法師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五)
- 下一篇:印光法師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三)
- 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念佛發(fā)光屬于魔境
- 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 教人念佛則往生品位很高
- 家長應該如何教導孩子?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
- 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
- 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超出因果之外
- 如何祭祖?祭祖用素
- 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號就可以仗佛慈力
- 生病時除念佛求接引外,不起一念
- 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
- 文殊菩薩證一真法道,超十地圣德
- 禮拜佛菩薩時心中默念或開口稱念都可以
- 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jīng)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 每天的功課都應當回向法界眾生
- 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劃,更應該有往生計劃
- 富貴使人迷惑,有權力還不變初心的能有幾人?
- 每日功課都應回向法界眾生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