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業(yè)行人如何受持菩薩戒
一切有心者 皆應受佛戒 眾生受佛戒 即入諸佛位
——《梵網(wǎng)經(jīng)》
眾生受持菩薩戒,說明他當下發(fā)了菩提心,有菩薩的種性,跟成佛結(jié)了因緣。《梵網(wǎng)經(jīng)》菩薩戒有十重四十八輕戒,最主要是把前面的十重戒受持好,四十八輕戒盡量受持,受持越多,功德越多,爭取四十八條輕戒都守得清靜。
末法時代眾生往往只能是粗持戒律,但也比不受持要好。所以你已受菩薩戒后天天要想到你是念佛行人,將持菩薩戒的功德回向西方極樂世界作往生資糧。你不要抱持顛倒的想法。你不要老是想著我今天犯這個戒,明天犯那個戒,我是要到地獄里面去的。你天天想著到地獄里去,還真有可能到地獄里面去。
雖然我們造作的某些行為按常規(guī)要下三惡道,但是阿彌陀佛太慈悲了,只要我們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凈土,阿彌陀佛一定會接引我們那里做菩薩,我們要隨順彌陀的召喚,要作得生想,要經(jīng)常觀想自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嘉賓。
附注:
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略稱,意譯為“覺有情”。指以智能上求無上菩提,以慈悲下化一切眾生,修諸波羅蜜行,期于未來成就佛果的修行者。如能立下“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愿心,則人人皆可成為“菩薩”。實踐菩薩道為成佛的正因。凡是發(fā)菩提心的佛弟子,不論出家、在家,均可受持菩薩戒!惰缶W(wǎng)經(jīng)》云:菩薩戒為諸佛的本源、菩薩的根本,是諸佛子的根本。
菩薩戒不但有防非止惡的攝律儀戒,更有勤修善法的攝善法戒以及度化眾生的饒益有情戒。即: 1、攝律儀戒:大小乘一切戒律均攝護之,使斷絕一切諸惡。2、攝善法戒:總攝一切諸善功德,修行一切善事。3、攝眾生戒:又名饒益有情戒。廣度無量無邊的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受持菩薩戒五種利益:1、十方諸佛愍念守護。2、臨命終時,正見心歡喜。3、所生之處與諸菩薩為友。4、功德多聚,戒度成就。5、今世后世性戒福慧圓滿。
- 上一篇:凈土法門 老少皆宜
- 下一篇:發(fā)菩提心 功德殊勝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仁德上人:真正的修行是低下心與誠敬心
- 大安法師:懺除業(yè)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仁禪法師:念佛修行路上的兩大歧途
- 大安法師:臨命終時最后一念沒在阿彌陀佛上,能否往生?
- 良因法師:修行人如果追求世俗的聲名會怎么樣?
- 明海法師:什么是平常心?怎么修行自己的心?
- 仁德上人:修行的兩種方法:萬緣放下和明心見性
- 仁德上人:修行五字偈
- 夢參法師:如何修行禪定?修禪定的方法
- 仁德上人:達到無私無我不執(zhí)著的境界即是正修真修
- 恒傳法師: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 凈界法師:在修首楞嚴王三昧過程中要從不迷、不取和不動下手
- 夢參法師:怎么樣修行?至心精進
- 大安法師:懺除三障諸煩惱是哪三障呢?
- 大安法師:怎么判斷自己是真信?以怎樣的心態(tài)面對愛情?
- 大安法師:從極樂世界回到娑婆世界的人還會退轉(zhuǎn)嗎?
- 大安法師:凡夫的六根是輪回的根源
- 仁德上人:修行就像爬坡不進即退
- 大安法師:瞋恨心很重,對鏡時不能把持自己該怎么做?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