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參禪師方便禪七開示 禪七第一天
密參禪師方便禪七開示
前言
本資料根據(jù)密參禪師生前方便開示的錄音磁帶整理而成。因磁帶老化字音不夠清晰,以及整理者的水平所限,在整理過程中難免有所錯訛,不當之處,懇請讀者指正和諒解。另,因原錄音帶丟失四盤,禪七開示缺漏幾天。
初版:二O O O年九月二十二日弟子昌敏、后學空杰整編
再版:二O O七年密老圓寂十五周年紀念日弟子昌融整編
禪七第一天
恭候大家四眾弟子,聚會一堂,開始打七。打七的因緣是難遭難遇,我們常聽說打地藏七,觀音七,念佛七,這七是很多的,但是打禪七的很少,因為這個禪七道場是很不容易的。要不發(fā)無上道心、不痛念生死,不可能參加這樣的法會。這樣的辦道,是稀有難得的。我們大家發(fā)起無上道心,念生死苦,有這個打七的愿望,可以感到十方諸佛、十方三寶、諸大菩薩、歷代祖師、龍?zhí)?a href="/remen/hufa.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護法慈悲擁護,這種殊勝的因緣才能現(xiàn)前。我們能夠參加打七的人,要知道從無始以來隨著生死流轉,沒有一念回光返照,雖然信佛,都是向外馳求,今天能夠寸絲不掛單單的的辦自己的根本大事,值得慶幸,但還要具足懺悔心和慚愧心。
為什么要有懺悔心呢?我們雖然學佛,但在六道中染污的業(yè)障太深太深,現(xiàn)在我們要發(fā)明心地,所以要生起懺悔心。為什么又要發(fā)起慚愧心呢?我們想想每個眾生都具佛性,與諸佛菩薩歷代祖師沒什么兩樣,圣人已得自在,已經解脫,我們未了生死,所以要生起慚愧心。另外還要有慈悲心,我們有福報仗三寶力用功辦道,能夠發(fā)明心地,還要想到六道的眾生,愿他們能夠離苦得樂。
我們平常用功都是在六根、六塵、六識上,沒有在心地上回光返照,根塵相對,起惑造業(yè)。能夠相信宗門,求明心見性的人很少。世尊當年靈山會上拈花微笑,以心印心的本懷就是見性才能成佛,除此無二路。禪宗從印度至東土在六祖以前,它是直指,用不著費力,那時人的根基深厚,力量大,一聞即了。不像現(xiàn)在學了一輩子佛,連佛都不知是什么的大有人在。所以歷代祖師慈悲,根據(jù)眾生的根基逐步改變,方便又開方便。六祖慧能大師以后各宗派接引人的方法逐漸增多,至北宋大慧宗杲禪師倡導參話頭起疑情,目的是鎖住學人妄念,最終證悟心源。
祖師用功過程不同,所得利益不一樣,但根本是一樣的。各出手眼,示現(xiàn)各種方便接引后人,提倡的話頭不一樣。過去祖師建叢林道場,沒有禪堂,一指就了,在馬祖、百丈時代也沒有跑香。關于跑香有一個公案:就是天慧徹祖,雍正皇帝逼他開悟,限期七天,否則殺頭。徹祖發(fā)心開悟,就開始跑香,為什么跑呢?怕昏沉,跑的時候還要抱著一個不明白的話頭“父母未生我前,我的本來面目”。雍正當時問的就是這句話,沒有答上來,勒令限期開悟,跑了一個七沒有開悟,要求四個期,后來開悟了,奉旨下山。來到高旻寺,領眾用這個方法打七,出了很多悟道之人,因此,這個方法一直延用至今。
功夫得力可以在日用中修行,大部分人忙于事務,不能成團成片,很難發(fā)明心地,所以要求大眾放下任何俗務,單刀直入用功辦道,這是祖師慈悲。
宗門和教下不同,教下認為需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成佛,宗門則認為“前念迷即凡夫,后念覺即圣人”,“不歷僧祗獲法身”。本自圓成當下就是,打七要想成團成片就像戰(zhàn)場一樣不能馬虎。我們已馬虎了無量劫了,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啊!
過去金山寺一期下來17個半開悟,四川昭覺寺一期48人開悟,過去沒有白打的七。冶開和尚18歲聽開示生死路上無老少,發(fā)心參念佛是誰,一期下來不行,方丈慈悲再增一七,沒到七天以為開悟了。方丈就問“念佛是誰”?回答說:“是我”。方丈笑了說:“是你呀,馬上一把火把你燒掉,你又是誰?不行,馬上去參!”。解七了,大家洗腳時冶開和尚突然徹悟了。說:“我找到了”。有人問他,他把腳一伸,說:“這就是念佛是誰”。后來傳到方丈那里。冶開老和尚十八歲開悟,為什么呢?遠說有根基,近說生死心切,我們年齡雖大,沒有發(fā)起道心,所以至今還是苦惱人。
所謂打七的意思就是把“我執(zhí)”消光,七是指第七識——“我執(zhí)”。
我們眾生生死不能了,因為有我!按蚱摺本褪恰按蛩牢摇。世人是我最要緊,什么可吃虧我可不吃虧,做夢也沒忘我。就實說來,本來身體不是我,但是妄認為我,本來妄心也不是我的心,錯認為我的心,七識就執(zhí)著身心是我,就把佛性——真我給害苦了,吃了假我的虧了。
“我”是生死根本,可反過來也是成佛的根本?茨阍趺催\用它,領會它,迷于本性時我字當頭,等發(fā)明心地后,“我”就變成平等的我,小我轉成大我了。佛菩薩是平等之我,無我之我。凡夫是有我之我,他只知身體是我,妄想是我,除此身心之外真我——佛性,就不知道了。所以佛說“認此色身,四大假合為自身相,認自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因此輪回六道,永無停息”。
想出輪回,必須明心見性,今天我們是方便禪七,有修持念佛法門,可抱定一句佛號,心念耳聞,功夫得力,念到一心不亂也有把握,等你念的不會念了,不是不想念了,而是不得起念了?梢赃_到能所雙亡念佛三昧的境地,這和禪宗就一樣了。什么法門都是叫你息下妄想,狂心頓歇,歇即菩提!三藏十二部、八萬四千法門的目的都是如此。
宗門是直接頓超、不叫你除妄,跟教下不同。古人說“清凈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除其妄想重增病,取向真如也是邪!辈灰,識破它,識得不為冤,識得妄想是佛性的作用,生死就了了。宗門一法,真正不可思議,能生起一念信心就具有大福報。
上根利智人一聞即了,龐居士就聞馬祖說:“等你一口吸盡西江水,再向你道!边@句話,而馬上就了辦生死大事的。我們今天聚會一堂,也是無量善根的現(xiàn)前,要像古人那樣生死心切發(fā)心辦道,希望有個出頭之日,努力用功精進吧。
- 上一篇:第一頁
- 下一篇:密參禪師方便禪七開示 初二開示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