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與修行漫議

  有些居士講:歸依時間雖不算短了,但不知何為佛?何為三歸依,怎樣念佛?怎樣修?不念佛便罷,一念佛妄想即如走馬燈一樣;心潮澎湃,煩上加煩,不知如何是好?

  通過一段時間的學(xué)習(xí),尤其是一些老法師的開示,對我啟發(fā)很大,結(jié)合個人體會,談?wù)勛约簻\薄的看法,愿能拋磚引玉,共同學(xué)習(xí)。

  我們歸依了,首先要了解歸依了什么?弄清歸依的內(nèi)涵和意義,否則,會很盲目。是的,信仰佛教和民間崇拜的神仙魔鬼不同;民間信仰的鬼神,似乎能夠呼風(fēng)喚雨,主宰人類的吉兇禍福,操縱著萬物的生死榮辱。而佛教的佛,是覺者,即自覺覺他,覺行園滿的大圣人。并講:“一切眾生皆具佛性”。只因執(zhí)著,所以不現(xiàn)。但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宰,決定著自己的命,而不必聽命于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等。

  “釋迦牟尼佛認(rèn)為一個人的吉兇禍福,成敗榮唇,決定在自己的行為善惡和努力與否”,沒有任何人能使我上天堂,也沒有任何人能把我推入地獄。只有腳踏實地去修心養(yǎng)性,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凈化升華,使自己享受到心安理得的快樂。所以,佛教不提倡民間用的算命卜卦來予測吉兇;佛教相信“因果”因是種因,果是結(jié)果;由此因而得此果。就猶如種了殺人的惡因,必得償命的惡果一樣。因是所作者,果是所受者,“種善因必得善果,種惡因必得惡果”。所以,我們要好好地向善努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信仰佛教必須三寶具足。所謂三寶是指的佛、法、僧。之所以稱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旦接受,永遠(yuǎn)常隨的意思。佛寶是指已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園滿究竟的人;法寶是指修行的方法和道理,是指導(dǎo)我們修行的依準(zhǔn)。如三藏十二部經(jīng)典及祖師們的住解及開示等。僧寶是指六根清凈,傳承佛法的人,是我仃;的老師。

  所謂三歸依,即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也就是信仰的入門。“歸”是歸投的意思,“依”是依托的意思。歸依佛寶,就是依靠佛陀的指示而得入正道。從不覺到覺。簡單的講是覺者,歸依法寶就是依靠教義而求真理;從邪到正。歸依僧寶就是依靠僧伽的引導(dǎo)而正信佛教,從染到凈。歸依三寶,就是要在三寶的啟導(dǎo)之下,得到人生大道的指歸——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yè)、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也稱正八道。簡單的講,就是做到覺、正、凈。

  覺什么呢?“覺就是要做到處處無我,完全為眾生,任何一個事情,起一念為我的心,就是私心我執(zhí),起一念為眾生的心,就利他大悲心”。所以,我們要消除處處為自己打算的心念,發(fā)菩提心,多做忘我利他的事。那么怎么去做呢?這就要依佛的教義、依佛的戒律,做到: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乃至于沙彌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及菩薩戒,以戒的力量,使我們止一切惡,修一切善,利益一切眾生,問心有愧的事,絕不應(yīng)去做,不應(yīng)說的話不說,身不造妄語、惡口、兩舌、綺語業(yè),心不起貪、嗔癡。為防止這十惡,應(yīng)天天修,時時修,使一切壞念、壞事、壞因緣,逐漸減少。同時也就逐漸做到由邪而正,由染而凈了。

  念佛不斷起妄想,對于居士來說也是常事,我們在世俗中生活著,工作、家庭、瑣事以及經(jīng)歷著的或看著的一切,在不斷地擾亂著我們;之所以受它干擾,也說明我們的修持工夫淺,還需不斷地深入,好好念佛,不被境染。

  那么怎樣念佛呢?智諭法師在佛七講話中曾說:念佛貴在調(diào)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要除掉一切世谷的煩惱,做到至誠懇切單提一句“阿彌陀佛”佛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還要把重點放在修心上。我們不是有早、晚課吧了早課是提醒我們歸依三寶,在日常生活中處事待人接物、要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要以此為原則,晚課是反省,想想我們在日常處事中有沒有迷惑顛倒,有沒有邪知邪見,有沒有起煩惱,如發(fā)現(xiàn)有過失就改過來,這就叫懺悔,懺悔是改過自新。天天反省、發(fā)現(xiàn)自己的過失,這叫做開悟,知道自己的過失,肯把過失改掉,這叫做功夫。

  念佛法門,既園頓又方便,有煩惱立刻念佛,“念佛號煩惱息,煩惱自正好念佛”。念佛時也須用功觀照,使每句佛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念出來,以耳聽自己的聲音,不宜求快,最好用金剛念誦法,一口氣一口氣的念,這樣既利于健康,又易于攝住耳雜,耳雜攝住了,其他五根(眼、鼻、舌、身、意)也就基本守護住了,妄想也就會慢慢地減少,心自然也就會逐漸的寧靜安詳,同時,耳雜用心回轉(zhuǎn)仔細(xì)聽自己的念佛聲,“南-無-阿-彌-陀-佛-”,一字一字聽的清清楚楚;只要至誠懇切,以介爾心念佛,當(dāng)體就是園融法界。因為這念佛心,就是法界性。“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yīng)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由于心能造十法界,所以只要念佛,使能造佛法界。如此修持,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會有所悟。

  佛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就是說,境的好壞,均是自心所現(xiàn)。心什么樣,境就什么樣,所謂“法界無融體,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體是法界”。因此境由心現(xiàn),心逐念成,起什么念,必成什么心,有什么心必有什么境。念地獄,就心現(xiàn)地獄,念餓鬼,就心現(xiàn)鬼界,念佛,當(dāng)然心現(xiàn)佛境。所以經(jīng)說:心想佛,心即是佛。心是因,所現(xiàn)的境是果;所以念佛是因,往生是果。阿彌陀佛的法界身,和念佛法界心,同是一真法界。佛不過是自己心中的佛,自己的心也是佛的心;一念佛,就是自己的佛心念自己的心佛。

  “凈土法門是以法界園融(法界的一切法都是相互融通的意思)為體。心是佛的心,佛是心的佛,將來見阿彌陀佛,是見心中的阿彌陀佛;往生,是往生心中韻極樂世界。”所謂法界園融體,作我一念心”。法界園融無礙體,就是自己的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體是法界”。

  世俗人,難免有求升官發(fā)財,求福求壽等愿望,但對念佛人來講,不能執(zhí)著,應(yīng)該認(rèn)識到“那是虛妄的,如過眼煙云,即使得了,還將復(fù)失,而且苦在后邊”。佛弟子要好好學(xué)習(xí)佛法,相信佛法。如清定上師開示:“你學(xué)佛的動機和出發(fā)點在哪里?是在為你自己個人?還是為一切法界眾生?有人說:前世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來世苦,這句話雖對,但這只是站在個人的立場上——苦樂的立場講的;真正的說,我們學(xué)佛修行不是為我們個人,為個人修行功德比較小,范圍少。我們修行是要為法界一切眾生”。換句話講,也就是要用忘我的精神,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wù)。佛學(xué)本身是一種內(nèi)在的教育,是由信而求解,由求解而實踐,因?qū)嵺`而獲證;所謂修持、實踐,也就是降伏煩惱,提高人的整體素質(zhì)。

  在學(xué)佛地過程中,佛弟子首先要變換自己的氣質(zhì),除了要有高尚的品德,豐富的知識,健康的身體之外,還要有“廣大的誓愿悲心”,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xué),佛道無上誓愿成”。要有自己的精神風(fēng)范,嚴(yán)于律己,寬以待人,無論環(huán)境的好壞,總是盡量的念阿彌陀佛,用一聲佛號系心,任何煩惱均會慢慢地消除。“清凈心能除煩惱,是自力修,至誠心起佛號是他力修,念佛法門就貴在自他二力成就。

  我們?nèi)裟苋f緣放下,至誠懇切單提一聲佛號,現(xiàn)前當(dāng)來,必得離苦得樂。萬緣放下不等于不明辨是非好惡,也就是說雖明辨人我是非好惡,膽不為境轉(zhuǎn),不為境轉(zhuǎn)就不生煩惱,心就清凈,清凈心才能一心念佛。就像廣欽老法師開示的:“修行道路上有很多和世俗不一樣的”;“修行不是爭‘對與不對’,而是要有這樣種工夫--做對了人家說你不對,你也能接受”。經(jīng)上講:佛門中唯有修心,沒有別的事情”。只有修養(yǎng)道德,凈化心靈,才能有心安理得的人生。

  一般人總是見他人是非,不見自己過錯,這不是學(xué)佛人應(yīng)有的。因此,我們要經(jīng)常觀察自己,如果在念佛過程中煩惱減輕了,我見減輕了,是非心減輕了,那你就是進步了。對于他人的過錯要起憐憫心,寬恕心,并以他做為鏡子照照自己,警戒自己,不要犯他那樣的錯誤。這才是修道心。

  佛弟子要報四恩(父母恩——家庭,眾生恩——社會,國土恩--國家,三寶恩--宗教)度三有。所以我們除了愛教之外,還要熱愛祖國;今天,我們祖國的建設(shè)日新月異,造福于人民,那么,我們除了為佛法修行外,更要為國家的“四化”建設(shè)貢獻自己的力量!為了眾生的利益,常轉(zhuǎn)*輪(佛的教法如車輪,能轉(zhuǎn)凡成圣,能輾碎眾生的一切煩惱,故稱*輪)為正法久住,發(fā)心精進修學(xué)。

  廣欽法師開示:

  “佛法——希望眾生,不是在念經(jīng)持咒,膜拜求福就可以;

  而是要在一一往內(nèi)探求更多的反省、更多的智慧,以更多的慈悲心和謙遜心來化解塵世間的沉重負(fù)擔(dān),這就是無上的功德。”

  愿大家心存誠敬,盡形壽念佛,直至園成佛果。阿彌陀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