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之道講記 c2 涅槃之深究 一 蘊(yùn)苦永息之涅槃

  “﹝涅槃之深究﹞(一)蘊(yùn)苦永息之涅槃:

  惟有甚深的空(無我)慧,才能破除我見。等到此生的報體結(jié)束后,不再受生死果,就是入涅槃了。”

  生死永滅不再輪回相續(xù)才叫涅槃。這里點(diǎn)出一個重點(diǎn):要用什么來破除我見?惟有般若的空慧才能破除我見。什么是空慧?空就是諸法實(shí)相,體證諸法實(shí)相(即空性)的智能叫空慧。要了解緣起,才能建立空慧。我們上課那么久一直在談緣起,緣起就是條件的組合,沒有永恒不變性,沒有單一性,緣起就是在否定永恒存在的我執(zhí)。破了永恒存在的單一性就叫破除我執(zhí),不懂緣起就不懂空慧,沒有空慧就不能破我見,這都是相依相緣的。

  “一般人想:入涅槃,到哪里去呢?證了涅槃,是什么樣子呢?”

  很多人都在問:涅槃到底是什么?人死了,涅槃到哪里去?有這個問題的人根本就不懂涅槃,還是門外漢,連皮毛都不知道。我見破了才能涅槃,難道我見破的人會問:“那一個我到哪里去?”眾生想到哪里去,是因?yàn)橛小拔摇?a href="/remen/zixi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自性見的執(zhí)著。破了我執(zhí)我見入涅槃,一切法永滅,哪里還有一個“我”在來去的問題?證了涅槃是什么樣的?涅槃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dá)的,我們都沒有證過涅槃,同樣無法表達(dá),只能藉圣賢古德佛菩薩流傳下來的經(jīng)論來大體了解。其實(shí)涅槃唯有親證才能了解的,貪瞋癡煩惱真的不起,我執(zhí)真的破了,真的清凈自在解脫了,這是活著就能體證的。你體證到了就知道了,還好是能知能證的,而不是不可說、不可知、不可證的。

  “圣境,無法推測,也不易說明。經(jīng)中譬喻說:冷氣消除了,冰便溶化為水而歸于大海。這如入涅槃一樣。這時,如問:冰到那里去了,現(xiàn)在那塊冰是什么樣子,那是多余的戲論。”

  海水因氣溫冷結(jié)成冰塊,就像眾生由于我見執(zhí)著而產(chǎn)生個體。體證到涅槃,就像冰融化而歸于大海。哪里還會問:原先的那塊冰到哪里去了?如果將冰塊的個體比喻形容成“我”,破除了我執(zhí),那就像冰塊融化入大海,與整個大海的水融合一體時,哪里還會問:那個叫“我”的冰塊到哪里去了?那是多余的戲論了!明白這個就不會執(zhí)著了,不會再問:我死了到哪里去?涅槃了到哪里去?過去上課或演講時,講完后大家聽得很歡喜,讓大家發(fā)問:“師父,你講得很好很對,我們都明白了,那我們死了到底要到哪里去?”最后還問死后到哪里去,我就知道前面都白講了,沒有解決問題嘛!照樣我執(zhí)堅(jiān)固。涅槃了,就像冰融于大海,既已融化,就不能再想象為過去的個體了。

  “既已溶化,就不能再想象為過去的個體;水入大海,遍一切水中,所以是「無在無不在」。證入涅槃也是如此,不能再以舊有的個體去想象他。到達(dá)涅槃,便是融然一味,平等平等!

  由于眾生有我執(zhí)我見,所以總認(rèn)為這個身體是我,是個別單一的,因而會疑惑:“我到哪里去了?”其實(shí)冰塊已溶入大海遍一切水中,就不能再像過去有單一個體的觀念了。大乘佛法常講盡虛空遍法界,法性一味如虛空性,比喻平等無差別相,沒有個體分別,證入涅槃也是如此。

  “經(jīng)說:「滅者即是不可量」。涅槃(滅)是無分量的,無數(shù)量,無時量,無空量的。平等法性海中,不可分別。”

  涅槃體證到的寂滅法性是空寂平等一味無差別相的,不可用時空數(shù)量大小或世俗的觀念來衡量。

  “從前,印度有一外道,能見到某人死了生天,某人生人間,某人墮地獄。但一位阿羅漢入滅了,外道看來看去,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這就是重點(diǎn):有些外道因修禪定神通,能看到人死后因善報生天、人間或因惡業(yè)而下三惡道。但阿羅漢入滅時卻怎么看也看不到。通過這種比喻而明白,真正的解脫涅槃不是一般人的見解所能了知的,沒有來去、生滅、大小,沒有善惡業(yè)報及受報投生,涅槃的境界是我們無法衡量的。所以千萬不要以為解脫者死后到某個地方去享福消遙。如果還有這種個體的觀念,離開人間的痛苦,在哪里享福,這都還在相對的觀念中,根本不懂涅槃的深義。真正的解脫入涅槃不是一般所想象的,到一個沒有痛苦煩惱非常自在享福的好地方,在那里要吃要用,隨意念一想就應(yīng)有盡有,這哪里是涅槃解脫!如果連這個都搞不清楚而執(zhí)著,就是不知道佛法的究竟意義!金剛經(jīng)》真正的本義:菩薩令一切眾生皆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實(shí)無滅度者。這才是真度,不是度你們到某一個地方享福哦!

  “這說明了:入了涅槃,是無所從來,也無所去的,無所在,也無所不在!

  這是離有無來去的緣起中道觀,不是一般的思惟模式能了解的。

  “我們總是把自我個體看為實(shí)在的,聽到消除了自我的涅槃,反而恐怖起來。”

  眾生執(zhí)著這個“我”是很深的,告訴他真正涅槃就是體證無我而銷溶一味時,就不能接受而恐懼:“涅槃了,這個我不就消失了嗎?”那種我執(zhí)實(shí)在是深重至極!殊不知,永恒的實(shí)有感就是我們生死輪回痛苦的根本。不破除自我的實(shí)有感,一直保持那樣的心態(tài),如何能解脫受用?

  “所以,涅槃無法用與我有關(guān)的事物去擬想。入了涅槃,身心都泯寂了。這并非說毀滅了,而是慧證法性,銷解了相對的個體性,與一切平等平等,同一解脫味!

  身心都泯寂即能所俱寂,這不是毀滅一切的空無,而是不落有無的涅槃!坝小迸c“無”是眾生執(zhí)著的相對觀念,涅槃了也不是什么都沒有,只是個體性的銷溶,消除了自我的觀念而已。

  “小乘學(xué)人,做到生死解脫,便算了事?嗤醇纫严,再也不起什么作用了。這是小乘者的涅槃觀。大乘卻有更進(jìn)一步的內(nèi)容。大小的涅槃,分二點(diǎn)來說:”

  以小乘的根本佛法來談,證阿羅漢即生死永滅而究竟解決。下面談的是大乘的涅槃觀,與小乘的根本佛法有一點(diǎn)差別。

  “1、 依體證的現(xiàn) (相)實(shí)(性)一味說:

  聲聞?wù)咦C入法性平等時,離一切相。證見時,不見一切相,惟是一味平等法性。故說:「慧眼于一切法都無所見」!

  看到這些內(nèi)容,你們就知道導(dǎo)師對法的了解深刻到什么程度!像這些證入法性的內(nèi)容,沒有親身相當(dāng)體證的人是無法舉證表達(dá)的。聲聞學(xué)人證入法性平等時是離一切相,也就是證入空性時,一切相不現(xiàn),即能所俱寂俱泯:“慧眼于一切法都無所見”。真是連相都不起的,有人就叫證入空性或法性寂滅,或叫身心脫落的境界,用“大寂滅海”來形容。聲聞進(jìn)入平等空寂性時,體證到的是一切法不現(xiàn)。

  “聲聞學(xué)者的生死涅槃差別論,性相差別論,是依據(jù)古圣者的體驗(yàn)而推論的。但大乘學(xué)人的深悟,在證入一切法性時,雖也不見一切相,但深知性相不相離!

  注意,導(dǎo)師點(diǎn)出了大乘與聲聞的不同處:大乘學(xué)者證入法性時也同樣不見一切相,但他的空觀更深,因有更深的知見——性相不相離。聲聞是性相差別,性是性,相是相,性相二者不同相對的,即生死與涅槃相對有差別。但大乘的深觀消弭了這種差別,而認(rèn)為性相是不離的,生死涅槃是不相離的,這一點(diǎn)不同喔, 注意聽,這就是深觀的深度不同。十年前我們同樣上這個課,題目是“解脫之道——四圣諦與緣起之開展”。這一次是“解脫之道——四圣諦與緣起與大乘不共慧!弊⒁馀,是為了要點(diǎn)出大乘與聲聞的不同處,否則大家只了解聲聞乘,對大乘菩薩的深論就不了解。這里就點(diǎn)出大乘不共慧(即差別)的地方:聲聞是性相差別,大乘是性相不離,深觀故。

  “由此進(jìn)修,等到證悟極深時,現(xiàn)見法性離相,而一切如幻的事相,宛然呈現(xiàn)!

  這就完全不一樣了:聲聞證到空性時一切法不現(xiàn),也就是空性是空性,一切法相是一切法相,性相完全不相即。但大乘的深觀就不一樣,很深刻體證法性時,雖然也一切法不現(xiàn),但是由于知見的了解,一切幻相會宛然又呈現(xiàn)出來,因而成為一切相與性是相依而不離的。所以聲聞學(xué)者體證空性后重于禪味,不喜歡外面的紛擾而喜歡修禪定。大乘菩薩見法后雖也體證到一切法不現(xiàn)的境地,由于更深刻了解一切法的無礙,所以宛然有的事相還是呈現(xiàn)出來了,不一定沉在一切法不現(xiàn)的狀態(tài)中。從一般的理論來講,見法是前半段的“從假入空”;后半段的“從空出假”則是宛然有的事相呈現(xiàn)出來。也就是說,在萬法中當(dāng)下也能體證到法性空寂,而不是一定要一切法不現(xiàn)。這就是與二乘圣者不同處,是大乘深觀更超越的地方。所以大乘圣者不會執(zhí)著在深定禪觀寂靜中,因?yàn)樾韵嗖欢?在相的當(dāng)體就能體證它的空,而不是一定要離相才有空。剛開始先體證一切法不現(xiàn),但由于深觀的不同,知道性相不二,所以緣起的一切如幻相宛然而有,性相就無礙了。從空出假,還是如如不動性相不二,這就是大乘不共的地方,注意!要明白大乘不共法到底不共在哪里?大乘的偉大在哪里?不能嘴上會講而對大乘的實(shí)質(zhì)卻茫然無知。與聲聞共的是前半段的體證法性即一切法如幻不現(xiàn);不共的是后半段的從空出假即一切法宛然而現(xiàn)的性相不二。

  “這種空有無礙的等觀,稱為中道。故說:「慧眼無所見而無所不見」。依據(jù)這種體證的境地,安立教說,所以是性相不二論,生死涅槃無差別論,證到了這,名為安住「無住涅槃」,能不厭生死,不著涅槃,這是小乘證悟所不能及的!

  大乘真正的實(shí)相就是中道觀即中道實(shí)相觀。無所見是前面的半段,到無所不見時就是事理不二空有無礙,這就是超勝處。注意聽,大乘的性相不二論與二乘的性相差別論就不一樣了,這個重點(diǎn)要明白。所以大乘說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如果是差別論,煩惱是煩惱,涅槃是涅槃,要斷煩惱才能證涅槃;不二的話,煩惱即涅槃,這就是重點(diǎn)。

  證到了這,名為安住“無住涅槃”,涅槃分有余及無余。這里說到無住,就是沒有一個實(shí)在的涅槃可以安住,所以無所住而住叫無住,就能不厭生死,不著涅槃,這是小乘證悟所不能及的。菩薩道愿生生世世來人間,緣苦眾生救度眾生,就是根據(jù)性相不二、空有不二的體證,悟解生死如幻,所以才不住生死,不厭生死,涅槃也同樣如幻如化,哪里還會安住!這就是證入空性不同處。所以真正要行菩薩道,來人間緣苦眾生,是要有內(nèi)涵的,不是信口而說的。

  “但大小的涅槃,并非完全不同,而是大乘者在三乘共證的涅槃(法性)中,更進(jìn)一層,到達(dá)法性海的底里!

  前半段都一樣,只是深度不同而已!岸谴蟪苏咴谌斯沧C的涅槃(法性)中,更進(jìn)一層,到達(dá)法性海的底里!睂(dǎo)師這一句話太棒了!法性的大海是形容,大乘更深刻地沉到大海的底部,更肯定明白深刻體會法性而已。所以在法性的體證涅槃上不能說有所不同,只是體證的深度不一樣而已。不管是在大海表面淺嘗品味,或到最深處去品嘗,海水的味道都是咸的。我們不能說大乘的涅槃與小乘的涅槃不同,其實(shí)法味是一樣的。所以三乘共證的涅槃是一樣的,只是大乘更深一層到法性大海的深部而已,質(zhì)是一樣的,僅是量的不同。

  “2、 依修持的悲愿無盡說:

  小乘者的證入涅槃,所以(暫時)不起作用,除了但證空性,不見中道以外,并且他們在修持時,缺乏了深廣的慈悲心!

  大乘與小乘哪里不同?在于悲愿的不同。大乘要批評聲聞,唯一的所謂不共就是慈悲度眾生的悲愿不同而已。但話又說回來,佛陀時代的圣弟子們真的沒有悲心不想救度眾生嗎?從富樓那尊者的那一經(jīng)看到,他要到邊地去度化眾生。佛陀勸說:那里的人很野蠻,如果打你怎么辦?他回答:還沒有殺我呀。又問:如果殺你怎么辦?回答:省得自己麻煩了。佛陀答應(yīng)他去,就是看他有很大的悲愿。其實(shí)聲聞與大乘悲愿的差別只是沒說生生世世而已,這一生證到阿羅漢后就不再來了。大乘講的悲愿是生生世世不入涅槃,眾生的苦就是我的苦,因?yàn)榱私饩壠鹦韵嗖欢南嘁老嗑?人間不圓滿,自己也不能圓滿。自己曾經(jīng)苦過,所以也不忍眾生的苦,慈悲心油然而生:“眾生那么苦,我自己涅槃安樂有何意義?”再看到佛法這么衰弱逐漸在變質(zhì),也許有一天也像印度那樣佛教滅了,更加不忍圣教衰!體證無我就不再自私,與眾生一體的慈悲感油然而生,眾生不盡不入涅槃。如果一定要分大乘與二乘彼此的不同,就在這里的悲愿不同。但不是阿羅漢沒有慈悲不度眾生,是沒有說到生生世世而已,他解脫入涅槃,后面就不來了。大乘佛法的差別是證到法性空寂,一樣可以入涅槃,但是他不入。能入而不入,叫不住,到門前,但不進(jìn)去,還是到三界去救度眾生去,這就非常了不起!為什么有這樣的智能及力量?是體證到性相不二、空有不二,才不厭生死,不住涅槃。所以注意喔,大菩薩來人間不是沒有條件的,前邊的這些條件不具足,說生生世世要來,那是業(yè)力的身不由己而不得不來哦。我們真的要行菩薩道,一定要具備這些本錢與條件,要體證到空有不二、性相不二、自他不二,這樣才有本錢而不會墮落,這很重要!

  “而菩薩雖圓滿的證入涅槃,但因度生無盡的悲愿,成為不動本際而起妙用的動力,無盡期的救度眾生,這大大就不同于小乘者的見地了!

  這一次上課加上大乘不共慧,因?yàn)楹芏嗳苏`解我們在弘揚(yáng)小乘。我們回到根本佛法來探討,就是希望建立佛法的正見,明白根本佛法的特質(zhì),不共在哪里,才有能力去抉擇與大乘相應(yīng)的部分及不相應(yīng)的部分。否則大乘因?yàn)榉ㄩT無盡,我們很容易迷失,搞不清楚什么是真正與佛法相應(yīng)的。當(dāng)我們從源頭去了解后,回過頭來沿流就不會迷失,重點(diǎn)是在這里。明白正確的因緣條件,就更能深切了解大乘的悲愿從何而來,憑什么能生生世世不怕生死而愿意來人間度眾生。

  “佛的涅槃,是無在無不在,是有感必應(yīng),不用作意與功力,自然起用!

  我們不能落于實(shí)有與實(shí)無,佛涅槃了,不是什么都沒有。眾生由于無明而執(zhí)著在實(shí)有實(shí)無的自性見中,才會論有論無:“死了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如來滅后是有是無?”佛陀時代也在探討這種問題,佛陀都是不回答,先讓你體證了法性再說,其實(shí)真正體證了空寂性,絕對不會再有這個問題了。否則怎么說你都不會安心:說有,你就執(zhí)著在常見;說無,你就落在斷見。所以唯一的最好的辦法是引導(dǎo)你先去體證,一旦明白了宇宙真相,就消失了這種疑惑。

  這里點(diǎn)出一個重點(diǎn):佛的涅槃不是有為的,不是眾生的那種執(zhí)著。一個心地真正清凈不染著的人,說見法見佛都是一樣的,這就叫相應(yīng)。一個真正明白法的人,比誰都更了解佛菩薩是什么,真正見法的人對佛法僧三寶不疑。這個不疑是因?yàn)榍宄靼子H證而對佛法僧都不再有疑惑了。這是見法破了疑惑、身見、戒禁取,叫斷三結(jié),所以見法就能像見佛一樣:“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狈鹗俏蛄司壠鸱ǘ_悟的,你見了緣起法不就是見佛了嗎?

  “所以,現(xiàn)一切身,說一切法,都是隨眾生的根基及善根力所感而起應(yīng)化的。因此,如想象圓證涅槃的佛,是一個個的,在這里那里的,壽長壽短的,便不知大乘涅槃的真義,不知應(yīng)化身的真義了!

  你們有沒有發(fā)覺這幾句話語重心長?導(dǎo)師點(diǎn)出了我們眾生的盲點(diǎn):如果你把證了涅槃的佛陀還當(dāng)作一個一個的,是住在這里或那里的,壽命有多長多短的。這樣的理解其實(shí)是不知道大乘涅槃的真義。這句話太重要了!

  佛法有通俗的善巧方便,它的八萬四千法門是為引度外道或執(zhí)著我見深重的眾生,先以欲勾牽,這是方便。但如果談到解脫涅槃的境界時,還用那一套方便,就是真的不懂法了。

  “必須放棄小我個體的觀念,才有悟解證入涅槃的可能。入了涅槃,如說永恒,這即是永恒,因?yàn)橐磺袌A滿,不會增多,也不會減少。說福樂,這便是最幸福、安樂了。說自由,這是毫無牽累與罣礙的。所以,有的經(jīng)中,描寫涅槃為「常樂我凈」!

  如果很深地執(zhí)著有個體的“我”來來去去,要到哪里去享福自在解脫,這是連小我的觀念都不能破的,怎能體證大乘涅槃的真義?我執(zhí)不破是無法體證涅槃的!一定要打破小我的單獨(dú)個體的觀念。何時破除了我執(zhí)真正體證到涅槃,那真的是永恒,因超越了常斷及時空,一切都圓滿了,不會增多或減少;也是最幸福安樂的;是自由而毫無牽累掛礙的,所以經(jīng)中才描寫涅槃為“常樂我凈”。導(dǎo)師為什么用常樂我凈這四個字?這四個字很容易與外道執(zhí)著的自性見相混淆啊!其實(shí)導(dǎo)師是在點(diǎn)撥我們:佛法中談到的常樂我凈,不是講一個真常的東西永遠(yuǎn)在那邊幸?鞓酚篮悴蛔儭V皇钦f進(jìn)入了涅槃后,一切的相對及執(zhí)著消失了,貪瞋癡煩惱止息了,所以才感覺到安住在一種所謂清凈自由自在的狀態(tài)。這樣的描寫,以眾生的知見來講就是“常樂我凈”。這是說涅槃的境界,千萬不要以為有一個自性的“我”是常樂我凈,有一個永恒不變的佛性是常樂我凈,有一個真我、大我、主宰叫常樂我凈,那就和外道一樣了,一定要區(qū)別清楚。

  “這里的我,是自由自在之意,切不可以個體的小我去推想它?墒潜娚薨V、執(zhí)我,多數(shù)害怕涅槃(因?yàn)闊o我了);也有不滿意涅槃,以為是消極的!

  這個解釋很重要!我們都執(zhí)著有自性有我,涅槃就無我了,所以會感到恐懼:“無我怎么可以?”之所以會認(rèn)為涅槃是消極,會害怕無我,其實(shí)很簡單——我執(zhí)在作祟。有我執(zhí)的人就會反抗、不滿、恐懼,這是難怪的,因?yàn)楸娚谖覉?zhí)里面慣了,會產(chǎn)生害怕。

  “純正而真實(shí)的佛法,眾生顛倒,可能會疑謗,真是沒法的事!

  這幾句話我很贊同,因?yàn)楦惺芤埠苌?真是無能為力。我們要講的是佛法的正見真義,目的是要讓每一個人能破我執(zhí),離開邪見,而得真正的解脫安樂,所以講的是聲聲如法的真話。但是眾生都深深執(zhí)著一個“我”,害怕聽到真話——無我。所以從人間的現(xiàn)象來講,說真話的是冷門,生意很不好,不象熱門那樣門庭若市的。不符合眾生的欲望,不滿足他們的需求,恰恰是要破你的執(zhí)著我見,把自尊心拿到地上踩,怎么受得了!“無我怎么可以?我是高高在上的,我是無限尊貴的!”如果有人說:“你們來歸依,我給你加持,授你一個密法加一個灌頂,再特別給你一些別人沒有的,你回去就受用不盡了。”保證每個人都去!但我們告訴你:“這是不可能的,你一定要破我執(zhí),不能在人間的欲望中顛倒執(zhí)著!边@個誰要?與我們的欲望相反嘛,生意怎能會好?所以講真話要破我執(zhí)的,要痛苦地把那個“我”消掉,沒人要的。導(dǎo)師寫到這里,我就有好深的感受,真是這樣,講真話生意一直好不起來。有時候想用一下方便又不忍心,什么叫方便?“菩薩啊,你們很偉大很發(fā)心喔,你們功德無量,未來會大受用,這支柱子讓你出。”大家便很歡喜地刻個名字在寺廟的龍柱上。可是我們不忍心啊:“不要執(zhí)著哦,要破我見我執(zhí),這樣是不行的, 那樣也不行……” 那誰要!欲望中已經(jīng)習(xí)慣的人他受不了的。我曾用一個很難聽的比喻——廁所里的糞蟲:過去廁所是一個深坑,里面整團(tuán)的糞蟲鉆來鉆去在蠕動,在糞便中很自在。你看了會說:這里面實(shí)在夠可憐夠臟的,你們怎么在這里不出來呢?你慈悲點(diǎn)把它抓出來,用清水洗干凈?墒撬欢〞阑丶S坑的,我不騙你。注意啊!眾生的我執(zhí)及欲望的染著之深與糞蟲是一樣的,你把他抓出來用清水洗一洗,受不了的,他絕對鉆回去。那種我執(zhí)欲望染著之深真是這樣,很恐怖!你把糞蟲蛆子抓出來,它如果會講話,一定會罵你。從這里我們就不會見怪了,眾生顛倒,可能會疑會謗,這是沒辦法的事,跟糞坑里的蛆蟲是一樣正常的。站在客觀的立場,眾生在我執(zhí)顛倒里,就是正常的事。那真的就無奈了嗎?不會的:

  “好在佛有無量善巧方便,為這種深執(zhí)我的眾生,又作另一說明。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