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儀規(guī)入門 第三講:敬佛
佛教儀規(guī)入門 第三講:敬佛
一課談到入寺院,及拜佛的身體姿勢。今課要講的,是拜佛的心態(tài)。身體端正,心恭敬專注。身心統(tǒng)一的話,拜佛功德無量,經(jīng)上說:[禮佛一拜,罪滅河沙,福增無量]。也許有人會說,拜佛這么多年而未有感應(yīng),可能性有二:有無始業(yè)障未能消除;或在拜佛時馬馬虎虎。心不誠,所以感應(yīng)便不靈了。
根據(jù)《法苑珠林》一書上記載,北魏寶意三藏法師說,拜佛有七種。五臺山清涼國師說十種禮佛,現(xiàn)簡列如下:
一、 禮佛十種
。1) 我慢禮——有種人明白甚么是佛,對佛一點恭敬心也沒有,見人家磕頭他亦磕頭。或者心存貢高我慢,如《六祖壇經(jīng)》里之法達便是一例,他七歲出家,誦《法華經(jīng)》三千多部,往拜謁六祖時,禮拜頭不著地,那便是[我慢心]了。六祖知道他心中必有一物,經(jīng)教化后才悟道,所說[經(jīng)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2) 唱各禮——身體不端,思想不一,人在拜時意不在乎,想東想西攀緣心,為名聞利養(yǎng)面拜。
。3) 恭敬禮——恭敬就是精進,精是不雜、進是不退,五體投地,心存殷重,觀想佛在目前,很專一地恭敬虔誠禮拜,兩手接佛足、這樣才有功德。
。4) 無相禮——以智慧觀想佛境,破我法二執(zhí),我與佛打成一片,經(jīng)中云:
如是觀想方能深入法性,感應(yīng)道交,而獲真實利益
。5) 起用禮——從體超用,能禮之人、所禮的佛,能所雙亡得悟諸法實相空之理,真空不空,普遍一切,達到妙有境界,身心運用自在。
。6) 內(nèi)觀禮——回光返照,觀想自性本具法身佛,亦即觀自心是佛,所講[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自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在靈山塔下修。]的道理。
。7) 實相禮——指觀實相平等,真如理體無自他之形相,表示我們的心性與佛無二無別,只因凡夫[迷],而佛是[覺],凡圣本是一體,以此理觀,不住于法,即自性佛顯。
。8) 大悲禮——就是每一拜都是為眾生而禮拜,以同體大悲,以四無量心,要救拔一切眾生,令離苦得樂,念念中普愿法界眾生皆共成佛道。
。9) 總攝禮——由(3)到(8)是謂六門總合作觀想或次第作觀,以事顯理,謂之總攝禮。
。10) 無盡禮——要觀想所禮佛陀和菩薩就在我面前,相好莊嚴,盡虛空遍法界這么大,或觀想現(xiàn)前有許多佛身體化為無盡大或無盡多,一一身禮無盡佛,功德亦無盡
上述十種禮佛諾方法,首二種我慢禮及雖和禮是不如法的,不但得不到感應(yīng),反增過失。
早上拜佛,是提醒自己要學習佛陀的覺悟精神,待人處事,謙虛放下,尊重他人,嚴厲自己,要知五蘊皆空,世事無常,以一切名聞利養(yǎng)要看得淡泊,明白世間五欲(財、色、名、食、睡)是地獄的五條根,不要追求,不要計較執(zhí)著。
晚上拜佛,是一種回顧,將整日所作的行為及起心動念靜思,有沒有違背早上所定下的任務(wù),能做做到多少。吾人一日三省吾身,幫要反省,懺悔,發(fā)愿,回身。
二、 從事顯理
能真實地去改造自己,反省自己,自然感應(yīng)道交與佛相應(yīng)。有一偈八句話,教我們?nèi)绾伟逊鹣癞斪髡娣饋戆荩逡燥@現(xiàn)自性的心中佛:
泥塑木雕紙畫成
現(xiàn)前真佛盡分明
皈依不是他家事
福德遠從自己生
萬樹花開因地暖
千江月現(xiàn)為波清
朝參暮禮常如是
在此直通極樂城
前兩句說明禮佛不是拜偶像,要將面前泥塑木雕或約畫成的佛像,當作真佛恭敬。所以說皈依不是他家事,福德還從自己生……。說明佛從心中得,心凈即佛土凈,[唯心凈土,自性彌陀]。禮佛是一咱提高覺悟,要知自心有佛,我與佛本體是同,假若不認識自己心中有佛,若不提起覺悟,日常行事不守防非止惡,這只是把佛像當作偶像來拜,那么泥塑木雕便真的是泥塑木雕了,這是迷信,豈能感應(yīng)道交?大錯物錯。開花結(jié)果,因果絲毫不爽。水清月現(xiàn)心凈佛顯感應(yīng)不昧。此外,拜佛還要有恒心,不要一曝十寒,西方就在目前。
我們這個身體是異熟果,是由前生種下的因,今生所受的果報。所以每個人的業(yè)報有差別:如有人相貌好,有人相貌丑:有人身高,有人身矮;有人健康,有人多病;有愚癡的、有聰明的等等。還有每人的環(huán)境情況,各有不同。這是前因后果有異關(guān)系。
三、 禮佛十種功德
現(xiàn)把禮佛的十種功德,歸納如下:
。1) 得妙色音——若多拜佛,相貌也會轉(zhuǎn)變?yōu)楹茫ǹ蓞㈤啞?a href="/fojiaogushi/renwu/ylgs.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玉琳國師傳》,聲音各身體都會莊嚴起來。
(2) 出言人信——拜佛若專心誠懇,培植威德,說話自然會是到別人的信服和尊敬。
。3) 處眾無畏——拜佛精進、身體不倦,心不散亂,何處何地,無有畏懼,儀態(tài)安祥。
。4) 眾生親近——拜佛用功的人,無論身在何處,總有許多人親近、恭敬、供養(yǎng)。
。5) 天人護持——拜佛之人,天龍八部常在左右擁護,不讓邪魔外道及一切不好的人與事接近他、事事如意。
。6) 諸佛護念——拜佛誠心,諸佛菩薩都會護念,加持其人,智慧如海。
。7) 具足威勢——禮佛具大威德莊嚴。(勢是有地位的意思)人格尊貴,必受人仰敬。
(8) 有大福德——拜佛的人,福德因緣自然而來,不求而得,諸事如意吉祥。
(9) 臨終往生——拜佛之人,不單偏重安樂受用,臨命終時,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10) 速證涅槃——往生極樂國土,花開見佛,速證無生法忍。
各位既知拜佛的功德是這么大,便要恭敬拜佛,今生不但可得無量功德利益,臨終之時亦得往生安樂國。至于如何能起感應(yīng),主要是從恭敬中生。印光大師說:[一分恭敬一分福,有十分恭敬便有十分福]。拜佛靈不靈是要看你心中誠不誠,心誠則佛靈。人在拜佛,心亦要拜,不要胡思亂想,要精進不懈,從事顯理,自然便達到佛我一加實相之理。
四、 拜佛單,雙用引磬
由于叢林的佛事,或早晚功課,共修法會中,參加拜佛的人數(shù)多,為了大家動作一致,故用引磬指揮。大家聽聞引磬的聲音,便知道要進行哪一步動作。
使用引磬有兩種方法
(1)、單用引磬——只用引磬
。2)、又用引磬——引磬與鼓齊用
三拜一問訊時,大家若懂得引磬的佛令,就可分辨是第一拜、第二拜、和第三拜,知道何時下跪、何時起立。見法器符號如下。
- 忙碌的人應(yīng)該用什么方便又有次第的方法學佛?
- 改惡行善 罪自消滅,做一個身心清凈佛的佛弟子
- 念佛往生與行善積德有關(guān)系嗎?只念佛能往生西方嗎?
- “萬法皆空”中的“萬法”包括因果嗎?
- 別做讓自己人生留下遺憾的事
- 任何時候都別輕視小細節(jié)!
- 修行如去心垢身心得清凈
- 我今灌沐諸如來 浴佛的起源與意義
- 佛家的孝道 救度父母出輪回
- 修行從小事認真做開始
- 注意足下 即是修行方法也是修養(yǎng)
- 這個人人常說的口頭禪 很多人都誤解了它的意思
- 修行要從認真做小事開始
- 佛真的無所不知嗎?
- 不要誤解了“隨緣”的意思
- 這個人人常說的口頭禪很多人都誤解了它的意思
- 五戒在現(xiàn)代社會的意義
- 被罵不答不接惡
- 佛教教育的傳統(tǒng) 現(xiàn)狀及未來發(fā)展
- 修行猶如洗廁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