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雨集第四冊 一、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 二 印度佛教思想史的分判

  二 印度佛教思想史的分判

  現(xiàn)在世界各地所傳的佛法,目標與修行、儀式,有相當大的差距,但大體的說,都是從印度傳來,因時地演化而形成的。印度的佛教,從西元前五世紀,釋尊成佛說法而開始,流傳到西元十二世紀而滅亡。千七百年(大概的說千五百年)的印度佛教,我在『印度之佛教』中,分為五個時期:一、聲聞為本之解脫同歸;二、菩薩傾向之聲聞分流;三、菩薩為本之大小兼暢;四、如來為本之菩薩分流;五、如來為本之佛梵一如。這五期中,一、三、五,表示了聲聞、菩薩、如來為主的,也就是修聲聞行,修菩薩行,修如來行,有顯著不同特色的三大類型;第二與第四期,表示了由前期而演化到后期的發(fā)展過程。在『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自序」,又以「佛法」,「大乘佛法」,「秘密大乘 [P7] 佛法」──三期來統(tǒng)攝印度佛教!阜鸱ā怪,含攝了五期的初期與二期,也就是一般所說「原始佛教」與「部派佛教」!复蟪朔鸱ā怪,含攝了五期的第三與第四期,我通常稱之為「初期大乘」與「后期大乘」。約義理說,「初期大乘」是一切皆空說,「后期大乘」是萬法唯心說!该孛艽蟪朔鸱ā褂酗@著的特色,所以別立為一類。三期的分類,正與秘密大乘者的分類相合,如『攝行炬論』所說的「離欲行」,「地波羅蜜多行」,「具貪行」;『三理炬論』所說的「諦性義」,「波羅蜜多義」,「廣大密咒義」。因此,我沒有一般人那樣,統(tǒng)稱后三期為「初期大乘」,「中期大乘」,「后期大乘」,而在「前期大乘」、「后期大乘」外,把末后的「秘密大乘」獨立為一期。這是約思想的主流說,如「大乘佛法」時期,「部派佛教」也還在發(fā)展中;「秘密大乘佛法」時期,「大乘佛法」也還在宏傳,只是已退居旁流了!

  在「大乘佛法」中,我在三十年所寫的『法海探珍』中,說到了三系:「性空唯名」,「虛妄唯識」,「真常唯心」,后來也稱之為三論!负笃诖蟪恕故 [P8] 真常本有的「如來藏,我,自性清凈心」,與說一切法自性空的「初期大乘」,都是起源于南印度而流傳北方的。西元三、四世紀間興起的「虛妄唯識論」,卻是淵源于北方的。真常──「如來藏,我,自性清凈心」法門,融攝「虛妄唯識」而大成于中(南)印度,完成「真常唯心論」的思想系(如『楞伽』與『密嚴經(jīng)』),所以敘列這樣的次第三系。向后看,「真常唯心」是佛德本有論,正是「秘密大乘」的理論基礎:眾生本有如來功德,才有成立即生成佛──「易行乘」的可能。向前看,聲聞部派的所以分流,主要是一、釋尊前生的事跡,以「本生」,「譬喻」,「因緣」而流傳出來,也就是佛的因行──菩薩大行的成立。二、大眾部分出的部派,思想接近大乘,如被稱為「諸法但名宗」的一說部,與『般若』法門的「性空唯名」,是非常接近的,這是從聲聞為本的「佛法」,進展到「大乘佛法」的過程。還有,第五期的「梵佛一如」,應改正為「天佛一如」。因為「秘密大乘」所重的,不是離欲的梵行,而是欲界的忉利天,四大王眾天式的「具貪行」。而且,「天」可以含攝一切天,所以改名為「天佛一如」, [P9] 要更為恰當些。我對印度佛教史所作的分類,有五期說;三期說;也可分三期的「大乘佛法」為「初期大乘佛法」,「后期大乘佛法」,成為四期說。大乘佛法的三系說,開合不同,試列表如下:

  圖片

  五期三系四期三期

  聲聞為本之解脫同歸─┐

  ├───────佛法──────佛法

  菩薩傾向之聲聞分流─┴┐

  |

  菩薩為本之大小兼暢─┬性空唯名論──初期大乘佛法─┐

  |├大乘佛法

  ┌虛妄唯識論─┐│

  │├后期大乘佛法─┘

  如來傾向之菩薩分流─┴真常唯心論─┘

  |

  如來為本之天佛一如──┴──────秘密大乘佛法──秘密大乘佛法

  [P10]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