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確指》念佛相續(xù)、精勤念佛
《西方確指》念佛相續(xù)、精勤念佛
大家看第三段:開示上德,念佛相續(xù)。這幾句很簡單,很簡略,“頭既禿,當(dāng)知足。念無常,斷愛欲。南無阿彌陀,念念恒相續(xù)”。說得很簡潔很直白,但是非常管用。“頭既禿”就是頭已經(jīng)禿了,說明年紀(jì)大了,年老力衰了。在這時候特別要注意三點——在心性上。第一要知足,“當(dāng)知足”,這是一個對治的良藥?鬃釉(jīng)有一段話:“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本褪且粋君子修心養(yǎng)性,他的一生有三個階段,要注意要戒的一個主題。你青少年階段血氣未定,身心還沒有健全,這時候你“戒之在色”,色欲要戒。如果你這個淫欲心很重,提前有這種行為,你身心就受到了戕害。等到你年壯了——到了中年的時候,身體也很壯實的時候,血氣方剛,這時候最容易去競爭,去跟人家斗——“戒之在斗”。到了老年了,血氣衰弱了,這時候要戒什么?“戒之在得”,這個“得”就是貪得。因為一個人到了年老的時候,這時候反而覺得:“我奮斗的時間不多了,也沒有多少資本了,我要掠取更多的東西儲存起來了!彼阅昙o(jì)大的人都容易小氣,容易貪很多東西。你看這個官場上的貪官有一個“五十九歲現(xiàn)象”,他可能以前還不怎么貪,他想到:“我馬上要退休了,最后一年了!边@時候往往他就會越過警戒線。這都是圣人早就看到眾生有這種心理上的煩惱——這樣的一個誤區(qū)。
所以就告訴這個上德:“你要知足!蹦昙o(jì)大了要知足。知足一法是佛法當(dāng)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開示,常常點示。一般會把這個少欲、知足放在一起:少欲知足。什么叫少欲?你對于外境的五欲不求不取,這就叫少欲。知足是什么?就是得到了一些——得少,但不悔恨,不懊惱,這叫知足;對目前的生存狀況他感覺到很滿意,這叫知足。那么修心養(yǎng)性之人,特別要注意寡欲知足,孟子都說“養(yǎng)心者莫善于寡欲”。多欲之人,心就散亂了!佛遺教經(jīng)》里有一段很好的開示,說少欲之人就不會對他人諂媚、委屈。因為你有求于人——多欲就求人,求人就得諂媚,就得討好了——求人家給他好處。但少欲之人他就比較剛直一點,無有諂曲,也不為這個六根的欲望所牽。少欲的人他心中很坦然,沒有畏懼感。少欲者就有涅槃。佛告訴這些比丘:“汝等比丘,想要脫離諸多的苦惱,要觀知足一法。知足一法就是富樂安穩(wěn)之處。你能知足,雖然臥在地上都像天堂一樣安樂;你如果不知足,雖然處在天堂那樣好的地方,也覺得不如意。所以不知足者,雖富而貧!彪m然很富裕,但還是顯得很貧窮!爸阒,雖貧而富!
那這個知足一法對于現(xiàn)在這樣的社會,實際上是一個很好的思想資源,F(xiàn)在我們很多人活得很累,包括對整個生態(tài)環(huán)境肆無忌憚地破壞,就在于多欲,不知足,貪得無厭。所以使我們的地球整個形成一種很大的危機(jī)。你看這次哥本哈根會議正在舉行,全世界各地關(guān)于整個的地球生態(tài)氣候問題,各個國家要承諾,要把這個排碳量降低。如果再不有這么一種行為,不把排碳量降低的話,我們這個地球可能會提前毀滅的。但是這次據(jù)說也沒有形成一個法律文本方面的東西,只是各個國家有一個自我承諾的約束而已,還沒有法律上的約束。你看我們中國也承諾到2020年,在2005年排碳量基礎(chǔ)上降低40%到45%。在降低近一半的情況下,中國該怎么辦?如果我們的國民能夠知足,能夠少欲,能夠素食,能夠過簡樸的生活,能夠惜福,我想我們國家的排碳量下降的幅度會很大。如果不從觀念上改變那種高消費、占有更多生存資源的貪心的話,你想把排碳量下降是很難的一件事情。所以第一是“當(dāng)知足”。
第二是“念無!,無常就是死。一個修行人想到“我明天就要死了”,把“死”掛在額顱上。你想到死的時候,一切對世間猛厲的貪欲、追求,都會當(dāng)下瓦解、融化。所以要常常念死。然后“斷愛欲”,年老之人要斷愛欲。這是保養(yǎng)身體、得到身體健康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對這一點,印光大師曾經(jīng)在《壽康寶鑒》里面有一段對世人非常好的警示。他老人家很慈悲的說:世間之人十分里面有四分——占到四分,是由于色欲過度直接死亡的;還有四分是由于色欲過分,身體虧損,感染其它的疾病間接而死的;世間之人能夠在他命終安分死亡的只是占到一兩分而已。你看,這個愛欲對人的損害有如此之大!所以一個真正了解事情真相的人,到年老的時候你的子女都已經(jīng)長大成人,子女都已經(jīng)結(jié)婚以后,應(yīng)該要走向斷愛欲的道路。你能做到知足、念死、斷愛欲,然后剩下的一件事是什么?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澳钅詈阆嗬m(xù)”,坐也阿彌陀,行也阿彌陀,縱饒忙似箭,不忘阿彌陀。你就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念念不空過!澳钅詈阆嗬m(xù)”——“凈念相繼”,你就能夠轉(zhuǎn)凡成圣,你就能夠得到心地的清凈,臨命終時就能夠感得阿彌陀佛拿蓮臺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作菩薩,最終成佛。所以這是對年老的人最好的開示。
請掀開文本,請看第四十四頁。這個流通分里面最后開示的第四小段:示耳之精勤念佛。這個偈子念一下。示耳之曰:“勤則不病,不勤則病,勿謂夙業(yè),其報甚近。慈父彌陀,數(shù)數(shù)親覲,可以永年,況乃卻病!焙,這八句偈頌講得非常直白?催^去好像沒什么,仔細(xì)思惟,這里面包含著佛教甚深的義理和心性上甚深的利益。
那么從這段開示來看,耳之可能是一個性情上比較懈怠、放逸的人。根據(jù)這個來加以對治——“勤則不病”。一個人要勤勞,勤奮,勤苦,精勤。無論是世間的事業(yè)還是出世間的道業(yè),都要勤奮。這個勤奮在六度里面就稱為精進(jìn)波羅蜜。那一個人在世間,他能夠什么事情都自己動手去做,遇到事情都能夠動腦筋去想,身心都很勤快勤勞,他身心的各個部分——五臟六腑、大腦的神經(jīng)細(xì)胞,都能夠活躍,他就調(diào)動了人潛在的免疫系統(tǒng),就能不生病。反之,不勤奮、不勤勞就容易生病。我們看現(xiàn)代人,雖然好像物質(zhì)生活比古代提高了很多,但是為什么病這么多呢?現(xiàn)在你要到醫(yī)院去——現(xiàn)在最跑火、生意最好的就是醫(yī)院——醫(yī)院蓋多高的樓還是人滿為患,病人特別多。這里面跟不勤有關(guān)系,現(xiàn)代人都容易放逸。比如現(xiàn)在發(fā)明的一些東西,都是很容易導(dǎo)致疾病的。大家都喜歡去買汽車,一個長期開車的人他容易生病。不愿走路的人,一出門就想坐車;一上樓也不爬樓梯,就上電梯:這些都容易導(dǎo)致疾病。一般的是身體動、心靜,這個人身體會比較好。但現(xiàn)在的情況是身體不動——坐沙發(fā)、坐汽車、坐電梯,身體很舒服;但是心很亂,心亂想,正好相反。這就導(dǎo)致種種的疾病,尤其是心理上的疾病。
不勤則病,關(guān)于這一點,我們中國上古的古圣先賢都很了解勤奮跟放逸的利害關(guān)系。大家注意看《尚書》,其中有一篇叫《無逸》。這是周公寫的,周公輔佐成王——成王是周武王的兒子,周武王比較早去世,成王還很小。周公輔佐他,等到成王長大成人就即天子位。周公是他的叔父,就恐怕他年輕耽逸,放逸享樂,所以就作這一篇《無逸》來教訓(xùn)他。那么《無逸》這一篇呢,主要是教成王要曉得民眾耕稼種田的艱難,以這個作綱領(lǐng)入手的:由農(nóng)民種莊稼的艱難來推崇簡潔樸素,來節(jié)制那種田野游玩,要聽從周邊諸大臣的忠諫,遠(yuǎn)小人,守先王的法度,能夠容忍各種誹謗——這些內(nèi)容,來教育成王。如果能這樣做,就能夠得到壽命長,國家也就能夠興旺發(fā)達(dá)。國家的興衰、治亂,跟一個君主是否勤奮和放逸有關(guān)系。其中提到了一些歷史的好的一面,比如像殷商有幾個國君非常英明,像中宗、高宗、祖甲,他們的享國都很長久,有坐天下三十多年的,七十多年的,五十多年的。一般他們都能在位這么長時間,而且導(dǎo)致天下大治,都是由于他們對老百姓非常關(guān)心、勤于政務(wù)、對天命有敬畏來獲得的。所以這些人他們不僅國家得到興旺,自己的壽命也很長。反之,那些一登上君位就開始放逸——游樂、放縱五欲的快樂,這樣的君主往往都是國家很難治理好,自己在位的時間都會很短,有的就是十年、八年,乃至于五年、三年。這方面的君主也很多。
所以一個人壽命的長短也就看他的修德。這個德方面就包含著勤奮。當(dāng)你生病的時候,你不要以為這是以前的業(yè)障,實際上就是你現(xiàn)生放逸、懈怠、不勤奮的報應(yīng)。這個六度里面精進(jìn)波羅蜜,為什么很強(qiáng)調(diào)?就在于你無論持戒、忍辱、禪定,沒有精進(jìn)波羅蜜一切都會落空。那么當(dāng)一個人很精進(jìn)、勤奮的時候,就能夠引發(fā)他善的種子,善業(yè)就能夠有相續(xù);當(dāng)一個人放逸的時候、懈怠的時候,他的煩惱就會現(xiàn)前,就把他以前不好的業(yè)力種子引發(fā)出來。再加上放逸、懈怠,當(dāng)一個不好的境界現(xiàn)前的時候,他也沒有自性健康的力量來對治,都是煩惱跟煩惱相應(yīng),就加大了身心的疾病乃至種種的障礙。所以就得要勤奮。
那勤奮行善——勤奮要落在善上,在世間所有的善里面,唯有念“南無阿彌陀佛”是最高的善,是第一的善。所以你能精勤的就像上一段講“南無阿彌陀,念念恒相續(xù)”的話,那么阿彌陀佛大慈悲父,我們就能夠常常親眼見到。如果精勤的去念彌陀的萬德洪名,就可以延長壽命。阿彌陀佛本身就是無量壽哦!你天天念無量壽,那可不是令我們現(xiàn)世也能延長壽命,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完整地獲得像阿彌陀佛同等的壽命了:可以永年。并且可以“卻病”,就是身心上的疾病在我們念佛的過程當(dāng)中都能夠治愈,一切疾病都會遠(yuǎn)離。這一點在種種開示里面講到。念彌陀名號就能治病,那么不一定所有的人都會相信這一點。像我們上個禮拜怕流感就要放醋,覺得只有放醋能夠殺病菌,好像你念佛就不管用。其實對阿彌陀佛名號有決定的信心,我們都在彌陀名號的持念當(dāng)中,難道還不能夠拒絕一點感冒的病毒嗎?!最終還是信心問題。所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萬病總持,一定是能夠治愈各種疾病的。我想這幾年無論是我們打佛七還是閉關(guān)的活動,使很多人親自感受到念佛就能治病。前不久我們閉關(guān)活動里面有個女居士談到,她的癌癥真的就治好了。就在這里做了一個十天百萬佛號閉關(guān),走了一個晝夜念佛的修行,回去后一檢查,什么癌細(xì)胞都沒有了。這樣的例子還是不少的。
——2009年冬季佛七大安法師講于東林寺
- 上一篇:《西方確指》撇脫怡悅、深潛不露是名持戒
- 下一篇:《西方確指》努力修行、一心三觀之旨
- 懺除業(yè)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臨命終時最后一念沒在阿彌陀佛上,能否往生?
- 懺除三障諸煩惱是哪三障呢?
- 怎么判斷自己是真信?以怎樣的心態(tài)面對愛情?
- 從極樂世界回到娑婆世界的人還會退轉(zhuǎn)嗎?
- 凡夫的六根是輪回的根源
- 瞋恨心很重,對鏡時不能把持自己該怎么做?
- 生命分為幾個階段?十個階段
- 佛教的深信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依教奉行?
- 如何收攝住散亂的心?
- 修行需要的清凈心究竟是什么?
- 為什么念佛、持經(jīng)要有至誠心?
- 在修清凈心的行門當(dāng)中念佛是直接和圓頓的
- 至信與至樂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發(fā)第一愿是為了幫眾生帶業(yè)往生
- 一切眾生充滿貪嗔癡但人人皆有佛性
- 凈業(yè)行人為什么要讀誦大乘經(jīng)典?
- 在生活和道德實踐中,信佛和不信佛的人有差別嗎?
- 如何理解阿彌陀佛大愿不同的愿目數(shù)字?
- 什么叫功夫成片?往生條件是念到功夫成片才行嗎?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jìn),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