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收門票也能活 寺院以道自養(yǎng)已有千年
假如你想修行,去寺院拜師求剃度,結果進寺門時卻被該寺工作人員攔下買門票,你還能繼續(xù)進入寺院,請求在此出家嗎?
長期以來,宗教法人資格的缺乏是寺院商業(yè)化、信仰被承包的重大原因。如果進行問責,《宗教事務條例》及相關法規(guī)在保護宗教廟產法人合法權益條款上的模糊不明,給“宗教搭臺、經濟唱戲”這一詭異政策的大行其道提供了溫床軟土。
當前,隨著國宗局缺席國務院旅游部際聯席會議,局地宗教管理部門已然不再是挾佛斂財、門票經濟的積極推動力?勺鳛樽畲笫芎φ叩母鞔笏略,尤其是許多具有國際影響的大叢林,其門口的售票處依舊每日開張、明碼標價。
宗教局都撤離了,難道寺院還在收取門票?真的如此缺乏遠見?
一紙門票讓佛弟子寒心
在佛教界,許多捉襟見肘、生存維艱的小寺院常免費開放,而收取門票的多是門庭若市、財大氣粗的名寺、大寺。據網友不完全盤點,各大城市的著名寺院往往在門票榜榜上有名:
北京:中國佛學院所在的法源寺(¥5),佛牙舍利所在的靈光寺(¥10),潭柘寺(潭柘寺景區(qū)¥55),戒臺寺(戒臺寺景區(qū)¥45)
上海:玉佛寺(¥20),靜安寺(¥30),龍華寺(¥10)
天津:大悲禪院(¥5)
江蘇:南京雞鳴寺(¥5)、棲霞寺(棲霞山景區(qū)¥20);蘇州西園寺(¥25)、寒山寺(¥20);揚州大明寺(¥45);鎮(zhèn)江金山寺(金山景區(qū)¥60)
浙江:杭州靈隱寺(飛來峰景區(qū)¥45+寺院門票¥30)、凈慈寺(¥10)、徑山寺(¥5);天臺國清寺(¥5)
福建:鼓山涌泉寺(¥40)、福州西禪寺(¥20)
陜西:西安大慈恩寺(¥50)、扶風法門寺(¥90-120)
黑龍江:哈爾濱極樂寺(¥10)
山西:太原崇善寺(¥2);大同華嚴寺(¥80)
江西:云居山真如寺(云居山景區(qū)¥30)
山東:青島湛山寺(¥8)
河南:洛陽白馬寺(¥35);嵩山少林寺(嵩山少林景區(qū)¥100)
湖北:武漢歸元寺(¥10)
廣東:廣州光孝寺(¥10)、六榕寺(¥5);韶關南華寺(¥20)、云門寺(¥5)
重慶:羅漢寺(¥10)、雙桂堂(¥10)
云南:昆明圓通寺(¥5)、筇竹寺(¥6);雞足山(¥60);大理崇圣寺(¥120)
這些寺院多地處經濟發(fā)達的直轄市、省會城市和游人如織的旅游景區(qū),可謂當今大陸漢傳佛教最具影響力的“窗口”,最前沿的“形象單位”。但一直以來,這些“窗口”留給大眾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門票很貴”、“拜佛拜不起”!
一邊是有識之士為抵制“挾佛斂財”搖旗吶喊,一邊卻是古剎名寺心安理得繼續(xù)收著大眾門票錢。總體來看,寺院收門票、信仰被承包是“宗教搭臺、經濟唱戲”政策下前無古人的怪現象,佛教界是最大的形象受害者。但長期收取以及門票收入的去向不明,委實留下了太多可供質疑的把柄。多數寺院的門票錢,作為財政外收益,流入了旅游、公司單位和地方實權主管者的腰包,但也有少數寺院在被商業(yè)捆綁的過程中參與門票分成。
俗話說:堡壘往往從內部攻破。局地官商的一紙合同,如果寺院堅持不簽,也許會有很大阻力,而寺院的“配合”則正中“挾佛斂財”者下懷——后者既可以獲得利益,又有了規(guī)避風險和罵名的擋箭牌,而真正傷害的是佛教的利益和佛弟子的信仰。一旦寺院自身沾染了污點,立馬變身成為挾佛斂財者的墊腳石和蹭腳布,再談維護權益,再談信仰純潔,還能拿什么取信于人?怎么可能理直氣壯?
《楞嚴經》云:“賊人假我衣服,禆販如來,造種種業(yè)。”販賣如來,不僅囂張于教外,也許禆附于教內,里應外合,天衣無縫。“宗教搭臺、經濟唱戲”的注腳早漸從“借佛斂財”、“挾佛斂財”擴充至“恃佛斂財”。
宗教政策恢復,各地寺院重興。當十方佛弟子眼巴巴期待能再次回到信仰家園,期待三寶所在的皈依處能展開熱情的懷抱歡迎自己歸家時,師父們竟然也擋在山門口,冷面如鐵地勒令佛子歸家必須買票。留下買路財,才能由此過——這讓中國近兩億的佛弟子的信心寒涼至何種程度?
當前經濟發(fā)達,佛弟子或許并不在乎這一百多塊錢,然而,佛弟子最在意的地方,法師們真的不懂嗎?佛弟子購師父售的門票,意味著師父不再是宗教師的師父,而只是商人了。這種令教外失望、教內寒心的身份轉變,如何能不讓近兩億中國佛教徒傷心絕望?作為人天師表的師父們,這種絕望你能選擇無視嗎?即便精明些的商人也會知道“生意要靠常往常來”,當信眾不再踴躍護持寺院時,法師們就可以這樣無視“信仰生態(tài)漸漸離散”的現實嗎?
更何況,這些寺院的住持都是受持比丘凈戒的僧人,絕大多數人的身份更是中國佛教協(xié)會、各省市佛教協(xié)會的副會長及會長。身居中國大陸佛教的要職,怎能忽視“信眾留下買路錢、夠了門票才能歸家禮佛”的非佛教姿態(tài)?所得錢款據說要用于“維修寺院或造像等”,可這種“以壟斷資源強迫信眾掏錢”的手段,正是佛臉刮金的劣行。已然毀佛尊榮,兩害相權,還有幾分維護常住、建設叢林的功德?
佛教協(xié)會是統(tǒng)理當代大陸佛教健康發(fā)展的核心機構。雖然只是民間團體,卻是國家唯一承認的合法佛教團體,肩負傳承中國佛教文化的使命,承載著黨和國家所賦予的重大期許。若如今,其成員允許甚至帶頭參與“門票經濟”。護法未見得力,毀譽已見實行。如此團隊,何以形成展示佛教正面形象的統(tǒng)領力量?如此領導,要帶領大陸漢傳佛教去往何方?如此有傷甚至顛覆佛教正面形象的作為,協(xié)會各層級機構打算何時開始反思?
僧人折腰五斗,違背佛戒精神
或許有寺院和法師為此喊冤:門票的收取實屬受到官商鉗制而不得已而為之,參與門票分成也是為常住做實際考慮。
是否真的委屈?是否真的毫無退路?可做兩點分析。
首先,寺院收取門票當然是被迫之舉,但“被迫”不是主動放棄維護權益的理由。面對此種困境,有心之士自當認明三個方向:
第一、長期與官商“拉鋸”的寺院,應有勇氣單方面宣布免門票,以昭示立場;
第二、受鉗制而較被動的寺院,也應盡一切可能做出努力,使其落實;
第三、自主性較強、經濟獨立的寺院則應主動成為撤銷門票的表率,以維護佛門形象。
如有勇氣,無論何種處境,收門票的寺院至少應該拿出“取消門票”、“讓佛弟子免費回家”的表態(tài)和勇氣。即便不成功,也至少表明了意愿?扇绻B絲毫的爭取都未曾付出,那么“收門票”就不再是被動的無奈,而成了主動的助紂為孽!
更何況,上述諸大寺院多數經濟獨立甚至“財大氣粗”,取消門票并不見得會影響寺院的生存和運轉。若是身處繁華省會或都市,寺院更有空間上的獨立優(yōu)勢,并不一定存在被景區(qū)包圍、受管委會裹挾鉗制的難處。這樣的寺院,為何遲遲不肯放棄門票?
原因或許是——寺院和僧團已經為五斗米折了腰!如果是這樣,“為常住實際考慮”就成了對常住的損毀。因為這顯然違背了佛教的戒律精神。
據《四分律》比丘戒本,受持過比丘戒的僧侶不得私自積蓄金錢。作為正在受持此種戒律的僧眾們,難道真的完全無視戒律的存在嗎?不過,因為大乘《梵網經》菩薩戒的倡導,修行人必須以資生事業(yè)來利樂群生、教化信眾,所以執(zhí)持和積蓄金錢,漸漸地變得合法了。
但《梵網經》戒律始終有一個大原則,即執(zhí)持金錢必須要為度化眾生發(fā)揮作用,而且金錢的來源必須是凈財,決不允許“門票打劫”。否則,那將是既違背比丘行,又違背菩薩道的雙重貪婪作為。
當然,如果收取門票不是為個人,而是為常住,那也要看常住基本的經濟能力。在如此富足時代的大都市中,一個僧團真的會困難到必須要收門票才能維持生活嗎?
再者,如果取消門票的做法不能獲得同寺僧眾的多數贊成,作為一寺之主,依兩種戒律精神的條款要求,真的不能說服僧團嗎?都在受持和奉行這兩種戒法的僧人,對于寺院不能向外展示“謀蓄錢財形象”的要求,自當最能心領神會。那么令人不解的是,到底還有什么讓這些大法師、佛協(xié)會長們放不下門票?
既非被動到毫無退路的空間,又違背了佛陀“不得禆販如來”及雙重戒律精神。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還死死把住門票不撒手,那么,寺院恐怕就只是在為放棄原則、逾越底線而尋找借口。
門票成門檻,佛教信仰生態(tài)嚴重受損
上述分析并非夸大其詞,以滬杭幾座寺院為例便可知一二。
旅游是杭州城市經濟的支柱產業(yè)。杭州旅游一直以開放的姿態(tài)走在前列,西子湖畔的多數景點已經向游人免費開放。但為數不多的收費點中,寺院竟占了大多數,甚至連本地人都要購買“寺院年票”才能獲得日常去寺院的門票優(yōu)惠。西湖都不收門票了,寺院的售票處卻一天也沒有停業(yè)過!
古剎靈隱可謂杭州寺院的標志,但鐵打不動的兩重門票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外地游客因為慕名而來尚愿掏腰包到此一游,但很多本地民眾往往選擇其他票價較低的寺院作為日常禮佛的去處。甚至還流傳著“本地人不去靈隱,外地人才去靈隱”的極端民意。如此下去,寺院出了收取外地人的票錢,還哪有機會度當地的眾生?這樣一來,只怕弘法空間無存,佛教信仰生態(tài)已然摧毀殆盡。
始建于東晉的靈隱寺千年來造福著這片“人間天堂”,可這份深厚的歷史積淀卻被區(qū)區(qū)75元的“買路錢”所毀壞。憑借著千年盛名和佛祖的福慧庇佑,靈隱山門長年興盛,寺院理應珍惜善緣,善護形象?墒切⌒¢T票卻把寺院推向靠“掏外地人腰包,傷本地人感情”來立足的庸俗之道,這讓祖師大德顏面何在,讓漢傳佛教尊嚴何存?
化度一方是寺院天然的義務和職責,但門票成為橫加在寺院和大眾之間的重重阻隔。它障礙佛弟子親近三寶獲得智慧,斬斷大眾與佛法的關聯,更切斷了寺院與地方的善緣,嚴重破壞佛教信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寺院一旦俗化成經商牟利的景點,哪里堪當寺院的圣名?
在上海,當地著名的三大寺(玉佛寺、龍華寺、靜安寺)早就實現了經濟自養(yǎng),實力雄厚。如此富足,如此有社會影響力,如果收門票真是受到旅游部門的強迫,這些寺院完全有能力、有底氣單方面宣布取消門票,難道,真如世人所譏議的那樣: 一面“拿他人金錢,做自家慈善”,一面卻遲遲不肯放手門票,雙重“偷心指引”,一片“名利雙收”。這恐怕不是兩不誤,而是兩錯誤。勿忘世上苦人多,事實上很多時候,世上苦人首先嫌恨斂財者的機心,然后嘲笑和尚施的紅包……至于若問為什么,答:不要忘了身份,你是干這個的嗎?比丘,是乞士,乞食自活,以養(yǎng)慧命,度化生死眾生。施主眼見師父變作了施主,誰不詫異?以世俗經營和過分世間慈善來“順應時代需要”,將世間名利作為立足根本,還要標榜為社會做貢獻,這顯然背離了僧團布施佛法的主業(yè),而不務“引領眾生出離娑婆”的正業(yè)。
寺院應以道自養(yǎng),警惕佛陀“獅子身中蟲”的遺訓
利用門票創(chuàng)收、捆綁寺院經商是官商共同挾佛斂財的產物。但若寺院僥幸之下也為此殺雞取卵的短視行為推波助瀾,甚至已經依賴上門票經濟,從而敗壞三寶形象,那難道不是佛說的“甘為獅子身中蟲”的佛法敗相、末法潮流!
寺院門票是顛倒一時的非,F象,寺院對大眾免費開放必將成為眼下文明進步的趨勢。近年來各方對取消門票的反復呼吁,去年年初湖南29所寺廟主動取消門票,以及近期內假日辦撤銷、國宗局撤出旅游事務的調控,都逐漸說明寺院收取門票的臨時現象,終將成為歷史。
寺院唯應以道自養(yǎng),才能保佛門清凈莊嚴;唯有以法施眾,才能護眾生法身慧命。佛教界在“挾佛斂財”的惡潮下已經被動萬分,這一次更應及時反思,克服對門票經濟的僥幸、偷心和依賴,主動宣布取消門票,使寺院建設的重點回歸弘法利生的核心,使清凈的三寶門庭真正回歸到大眾的面前!
- 星云大師:具備什么條件才能到達寺院的首座、西堂或后堂位置?
- 星云大師:現代寺院為弘法能否對傳統(tǒng)叢林四十八單再作調整?
- 星云大師:叢林寺院建筑需具備哪些條件和規(guī)模?
- 本源法師:為什么超度祖先,要到寺院寫牌位?
- 良因法師:女眾到寺院為什么會有特別的戒法?要注意哪四點?
- 凈慧法師:為什么禪宗寺院課誦安排早念觀音晚念彌陀?
- 恒傳法師:寺院給的東西能扔嗎?去寺院吃齋飯要給錢嗎?
- 崇慈法師:去寺院要注意什么?
- 凈耀法師:寺院的功能:“息心靜默,軌法施訓”
- 燈云法師:寺院功德箱里的錢用來干什么用?由誰支配?
- 仁清法師:拿石膏佛像到寺院,是再請觀世音菩薩像還是其他佛像?
- 本源法師:什么因緣才能讓我們在一家寺院住得長久?
- 靜波法師:不去合法寺院,結果會怎么樣?
- 能弘法師:佛教是不是太商業(yè)化了?佛教要不要錢?
- 明海法師:要不忘初心,善于觀察因緣、隨順因緣
- 明賢法師:從古到今僧服都未曾改變 為什么說僧服是無價寶?
- 明賢法師:修行人對人生的三點理解 進入禪修境界的重要常識
- 明賢法師:玄奘大師揚威異域立論高明一字不易
- 真嚴法師:寺院里為什么要“打普佛”?
- 明賢法師:勿在背地說人壞話!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