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講法第五講
其上輩者,舍家棄欲而做沙門。發(fā)菩提心一向?qū)D顭o量壽佛。修諸功德,愿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佛與諸大眾顯其人前,彼佛往生其國,于七寶花中自然化身,住不退轉(zhuǎn),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難,有眾生于見無量壽佛無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國。
這是上輩往生,平時我們所說九品蓮花就是指三輩往生。在三輩往生過程中每一輩又可以分成三品。在上輩往生中有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倍往生也是分為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輩往生也是這樣,〈觀無量壽經(jīng)〉中是講的九品往生,我們這里講的是三輩往生,就上輩往生當(dāng)中給我們講了上輩往生的因行。其上輩者,這就是上輩往生的,要修哪些行呢?舍家棄欲而作沙門,要把世俗五欲放棄掉,要發(fā)菩提心,專念無量壽佛。還要修諸功德,最后要發(fā)愿往生彼國。有這樣的一些因行。具體分別起來呢,就是有五種方面修因。內(nèi)因上輩往生,內(nèi)因要具備這五種條件,第一是舍俗出家;第二是發(fā)菩提心;第三一向?qū)D顭o量壽佛;第四要修諸功德;第五種修因呢,要用前諸善愿生彼國,這五個方面的條件,大家要明白。我們要上品上生,要把這五個方面的條件要修行起來。
第一舍俗出家,就是要舍世俗欲要放下。如果把家放不下,世俗五欲放不下,那我們自己修行很多的經(jīng)歷就分散到世俗五欲過程當(dāng)中去了,所以這種出家呢就要舍掉一些事情。像善說法當(dāng)中,專門給我們說第一要棄舍父母妻子朋友眷屬,財物珍寶等等。要放不下的時候就很難出家。你的父母放得下嗎?妻子放得下嗎?朋友親戚眷屬能放下嗎?那些金銀財寶這些東西能放下嗎?當(dāng)下放不下,我們分心的時間就非常多。所以出家首先要出世俗家,出世俗之家就要把這些放下。
第二要棄舍歌舞唱伎,在世間上唱歌跳舞娛樂很自在。這樣的放縱五欲,與自己親愛的人歡聚一堂,這些種種的世間上的事情要放得下。所以說出家呢,就要把這兩種放下而顯現(xiàn)出來的一些相狀。〈地藏經(jīng)〉中專門說出家是護佛種性,佛的種性要護持。什么叫佛的種性呢,諸佛菩薩以大悲心來令諸眾生要舍掉世俗上的事情出家,剃發(fā)染衣,這樣僧種才不斷絕,菩薩種性才不斷絕,佛的種性和菩薩種性能成就。我們今天許多同修有沒有發(fā)這種心?你是為什么而出家的。還有我們很多居士都心想早一點出家,出家要有這種發(fā)心,正確的發(fā)心要發(fā)起來。在家的菩薩呢?菩薩在家,知家性空,也要發(fā)出離心。常常沉倫于家庭是非當(dāng)中,把這一生耽誤過去了。人生難得,佛法難聞。我們不要把寶貴的人生光陰浪費在世俗的事情上,所以我們自己要發(fā)心出家,我們現(xiàn)在有出家的威儀有出家的相貌,要把世俗上的家庭愛人父母要舍掉。受比丘戒,親近自我,要辭別家庭眷屬,世間上的事物要放下。專心修行佛法。所以出家又稱為出城。要專門講到修行里面釋迦牟尼佛出家。釋迦牟尼佛貴為王子,為了解決生老病死的大問題救度眾生,拋棄了世間上的榮華富貴,出家了。自己現(xiàn)出家相,求取善知識,到處求道要解決這種生老病死,所以釋迦牟尼佛現(xiàn)出家相給我們做了榜樣。我們今天出家的人首先要具備善法欲,你為什么而出家?不具備善法欲而出家就是混天過日。先要具備善法欲要拜師要剃頭,要做袈裟,受戒。出家人以戒為師,受了戒之后就叫正出家了。出家之前的善法欲,從佛或者說從佛的弟子聽聞佛法來獲得清凈的信心。得到了這種清凈的信心就要向佛學(xué)習(xí),要知道在家煩惱,家里多少事情,勞碌奔波住于紅塵世界。出家非常清閑豁達,像住在虛空一樣。要比較在家和出家兩種優(yōu)略,所以發(fā)心,在佛法中正式出家。勤修正行,讓善法得到圓滿,出家就是為修行善法。世間上求取衣食住行一輩子,我們自己努力,忙碌奔波,最后僅是為衣食住行就太不值了。所以人生難得把善法要修行圓滿。由這樣修行善法的欲望來出家。由這種善法欲而發(fā)起最殊勝的心求取出家戒法,受具足戒。這是佛教的出家。所以我們今天為什么出家?出家后有沒有戒律,受戒后能不能依戒而做,精進修行。要把自己行動坐臥依照戒律來要求自己,把世間上紅塵五欲的享受全放下。今天很多在家的,你叫他出家,他說沒有辦法。許多的放不下,很難出家。在家人因為放不下修行的過程當(dāng)中呢就有許多障礙。剛要修行世間上有這樣那樣事情,要去做生意,要照顧小孩,有什么時間出家?有什么時間修行呢?在家人是這樣,其它人呢?出家人現(xiàn)在也忙,忙守功德箱,守文物,搞旅游,搞經(jīng)濟,出家人是不是干這些事情?正出家是要為修行而出家,你跑到寺廟上來你去掙錢就和出家背道而馳,那是世間上的事業(yè)不是和尚做的。有些在沙門當(dāng)中終日放欲更不是出家人應(yīng)該做的。不要老是耽著于世俗家庭,你出家究竟為什么?我們現(xiàn)在學(xué)佛都是為了出家,出煩惱的家。
所以在〈大乘莊嚴(yán)論〉當(dāng)中專門給我們說,出家有三種。一種是受他人慫恿而出家。他的父母親信佛,他不信佛。他父母親硬要求他就當(dāng)了出家人了。出了家了人家都上殿了,他還在睡覺。他說是父母叫他出家的,他沒有自覺自愿。自己沒有真心實意的,別人不能強迫你,要自覺自愿,這是第一種出家。第二種是自己發(fā)心出家。有些是認(rèn)為紅塵世界太苦,到佛門中來享福。有些呢說是在紅塵世界掙錢非常艱難,在佛門中也能掙錢。這是為錢而出家的。所以在娑婆世界五作惡事。四川有一個地方,那里出家人成堆,一個村一個村子而出家。他是為什么出家呢?就像打工一樣,到寺廟里給和尚打工,當(dāng)幾年出家人,這就叫出家人?自己顯出家相沒有出家的發(fā)心,所以我們現(xiàn)在應(yīng)該知道為什么出家。有的人認(rèn)為世間上萬事皆空,出了家了自己什么事不做,四大皆空,也不上殿,也不念經(jīng),也不聽法。于空門中學(xué)和尚,學(xué)成一個懶人,什么也不想做,這樣的人有沒有?在“四大皆空”什么不做不干。第三是藉變化而示現(xiàn)出家。這是圣賢給我們做的榜樣!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九謂出家有二種︰(1)于善說法毗奈耶中而出家者,謂苾芻、苾芻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2)于惡說法毗奈耶中而出家者,謂諸外道,或全無衣,或壞色衣,或涂灰等增上外道。外道也出家,或者是不穿衣服,或者涂灰,或者不吃糧食,那是外道的出家。現(xiàn)在你是哪一種出家呢?是佛法中出家還是外道出家?要看與善法是否相應(yīng)。《摩訶僧祇律》卷二十三、二十四列舉盜住、越濟、五無間、太幼、太老,乃至外道、陋形等二十六種不許出家之人。自己沒有真心發(fā)心修行這種心,跑進來是躲清閑日子。你進來不修行,十方善男信女是供養(yǎng)行人,他也裝著一個出家人住在這里面有吃有喝,這就像偷盜一樣,偷盜如法比丘才享有的供品,那叫盜住。還有越界出家,自己不發(fā)心,有這樣那樣的或者說為盜取佛法而出家,發(fā)心不正當(dāng)。第五種是無間重罪,犯了無間重罪,他不發(fā)怒,在這里混吃喝。還有小得沒辦法,整天你要照顧他,整天在那里哭叫,也不守規(guī)矩。你要照顧這個小孩。前面有一個出家人就領(lǐng)了三個小孩。還有的是太老的來出家。七、八十歲他來出家,一剃了頭就是老和尚。坐在那里你叫他念經(jīng),你叫他守大殿接迎眾生,他光去拿錢,把信眾的錢放在自己包包里。進入佛門什么也不會干,重病了還得送醫(yī)院去了。就成了養(yǎng)老院了,他太老了出家能干什么呢?要知道出家人要集中精力弘揚佛法,所以太小的出家、太老的出家都不行。外道出家不求佛法,求外道,算命、看相這些外道盜用佛的名譽不修行佛法。還有一種是六根不具,非常丑陋的出家,敗壞出家人的形象,他殘疾了他來出家,你看怎么辦呢?這些出家也是不太相應(yīng)的。所以《摩訶僧祗律》給我們說了二十六種不許出家之人。當(dāng)你好好地學(xué)佛,佛就不會斷。我們自己懂道理了,佛種是不斷的。所以越到以后,你不要看一家人只生一個,凡是世間上人追求南傳上座部佛教理,追求離苦得樂,世間上受苦受難,娑婆世界苦難世界對人的壓力也要讓大家求取出家,這些不是你憂心的。這些出家非常不容易,很多人看不起出家人,世間上人很難。我出家的時候就被家人抓回去了。他們不希望我出家,希望能永遠守住他們,我在你身邊有什么意思呢?說不定煩惱還很多,對父母親的言語上就不到位了。現(xiàn)在這些家庭里就是這樣,他不孝順不是怪自己父母親。是煩惱難舍,他有很多煩惱,他的煩惱讓自己父母親受到傷害。所以大家守在一起不能修行善法,生老病死不能相互替代還不如個人努力修行善法,所以父母親情最難割舍。我們今天出家人能辭親割愛,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二種是割妻子恩染。妻子自己恩愛染污太深。世間上男男女女,見了出家人就問你不結(jié)婚行嗎?今天出家人能夠把夫妻的恩愛,兒子的恩愛能割下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三種是放棄權(quán)世地位。世間上的人都在追求,上大學(xué)之后要求個好的工作,能光宗耀祖,世間上的人都在追求這些。出家人呢,什么都不追求,什么官利一起放下。這是大智慧,不再沾染世間上的名利地位。把世間上的榮華富貴能放棄。
第四種呢,忍饑苦而節(jié)食。饑苦是人間最難忍受的,我們出家人不吃油渾的東西,淡衣素食,自己過一種清淡的生活,很不容易。世間上喝酒、吃肉等等,他放得下嗎?出家人忍受這種饑餓,能節(jié)衣素食。
第五種是絕好滋味而甘啖蔬食,甘于淡薄,以素菜為飲食。世間上的人貪吃,好吃,喜歡吃,而且這種吃的味要一天一天變換。各種味道花樣。
第六,不厭翹勤而精苦。出家是很辛苦的,比世間上人掙錢辛苦。世間上人上班是八點多上班,我們寺廟是四點多打板起來上早殿,早上念經(jīng),中午要念經(jīng),下午要念經(jīng),晚上要聽經(jīng)。睡得很晚,起早摸黑,要修行自己的心,所以這是非常勤苦的。世間上人非常厭倦這種勤苦,出家人能在勤苦當(dāng)中修行,你能不能勤苦呢?多拜佛多誦經(jīng),多坐禪。
第七種,不吝惜七珍而舍離。世間上人穿金戴銀,出家人出家了不允許。要舍棄世間上種種的寶貝,出家人要舍離,這是不容易的事情。
第八種不容易呢,不畜聚錢帛而棄散。在家人要積累這些東西,錢十萬五萬不厭多。出家人呢不要去存錢,把世間上多余的東西要布施、要放棄,錢多了對出家人不是好事。整天為錢包里有幾個錢而把門關(guān)得死死的,整天守著錢怎么能修行?那就很艱難了。所以說出家人要把這些放棄,這也是不容易的事情。
第九種是不恃奴僮而自給。自己勞動,世間上的人都希望人家來伺候自己,出家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第十種是不睹五色。世間上的青黃赤白黑,人人都喜歡。我們出家人眼根清凈,不看紅塵萬色。很多人不耐寂寞,吃過飯后就往門外跑。世間上的東西放不下,你看什么呢?哪樣是你的?出家人最好不出山門,圍繞后山,大殿、法堂,邊念佛念咒,不到山門外看紅男綠女。你眼根清凈了,我們自心呢才清凈,修行就很具足。你心里不清凈念佛怎么念呢?現(xiàn)在出家人把世間上的五色能棄之不顧也不容易。
第十一種不聞八音。世間上有各種音樂。我們出家人把世間上的音樂要放下,耳根清凈。世間上喜歡聽各種音樂,我們出家人耳根清凈,棄之不聞,也很難做到。
第十二種,不藏飾玩。有很多玩具,裝飾,世間上人有頭發(fā),他每天染,盤來盤去。出家人不搞這些,把頭發(fā)剃光,清凈不費功夫,精力就節(jié)約下來了。你有一張臉,世間上人也有一張臉,F(xiàn)在世間上人那張臉眉毛要畫,每天浪費很多時間,裝飾的東西很多,手飾也多,金銀的,瑪瑙的,那種裝飾的東西,還有玩具,這些裝飾的玩具的東西,世間上的人就喜歡。我們出家人就不積累這些東西,不管你好也罷不好也罷。世間上的人一雙鞋兩三千,出家人呢,光著腳也可以。不像世間上的綢緞。所以出家人沒有障礙,這是不容易的。你看大家能不能習(xí)慣呢?
第十三種,不溺安身養(yǎng)體而忘形舍命。出家了,忘命地修行,出家人不打扮的,我們好好地修行。把自心修行好了,諸佛贊嘆,諸佛歡喜。以忘形舍命而修行也是不容易的。
第十四種不貪眠臣晝夜不寢。出家人不貪睡,一般五六個小時可以了,出家人也不容易。以前我回去之后,他們家人就不了解佛教,認(rèn)為你出家和尚一天吃飽飯沒事干,整天睡覺。在寺廟里四點鐘起來,晚上十二點鐘還沒睡,他說你比在家人還過得累,那叫精進修行。為自己的信仰而出家,為出家而修行,要多擠時間來修行,你要認(rèn)為苦你就很難出家了,在這種生活過程中來修行。
第十五種,息交游而處寂寞。世間上的人交朋結(jié)友,一天吃喝玩樂。非常熱鬧。大家在一起說不完的話,出家人不搞這些。出家人到人家寺廟叫掛單,對真理發(fā)生興趣,在孤單寂寞當(dāng)中反思自己,認(rèn)識自己。所以世間上的人習(xí)慣三朋四友在一起。我們自己安靜孤獨寂寞,能守住寂寞的人不容易。
第十六種飲饌不入口。出家人不喝酒,不熱鬧不飲酒作樂。我們自己這些酒入口里就像吃了毒藥一樣,所以我們今天不喝酒,自己心清凈的,喝酒就像喝毒藥一樣,這也不容易。
第十七種,午后不取食。在家人日夜吃東西,什么都往嘴里放,都能吃得下去。
第十八種,處冢間而離愛著。在家人要買房子,要盡量地大,裝飾得非常豪華。就在房屋當(dāng)中不喜歡出來了。出家人有在墳堆里修行,人家都恐懼在那里,出家人在那里好修行。今天呢,我們在寺廟里比在墳地里要好得多。但是也要注意,要把世間上這種高貴的華麗的房屋要舍棄,你不要把你房間里裝修得很好。
- 善知識必須要具備的條件
- 眼瞎不可怕,可怕的是眼明卻看不見真相
- 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 掌控欲望的開關(guān)
- 開啟幸福之門的“鑰匙”
- 逆緣是成就你的菩薩
- 奉獻自己,就是成就自己
- 離苦得樂的秘訣
- 你喜歡的,往往是造就痛苦的因
- 你的痛苦、歡樂、糾結(jié),都是業(yè)力的顯現(xiàn)
- 眾生如果要解生脫死,方法要落實在戒德、行處上
- 菩提心,佛眼中的“命運共同體”
- 臨終的人為什么需要助念?
- 打孩子的母親
- 為什么會處理不好與父母、家庭、社會的關(guān)系?
- 別讓“成就”成為苦,慎重處理自己所擁有的“成就”
- 行善,你有準(zhǔn)備嗎?
- 認(rèn)識情緒,管理情緒
- 禮拜三十五佛
- 修行人定中上升忉利天看見天王在說十善法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