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法要 別序
《印光大師法要》別序
佛法自古印度傳于中國,曾有八大宗派興盛于世而光大佛法之弘傳。眾生各取所需,各得其益。然于今末法之時,因根機陋劣、五欲熾盛、大圣隱沒,難修難證之法門,已難以再現(xiàn)其昔日的光彩,雖學(xué)修者多,但證果者少。而能透過一線之天看到解脫之希望者,可謂只有凈土一門了。以凈土法門,全仗佛力故,只要能念佛,仰仗佛力,任何人皆可往生去,即生成就。大圣佛陀早為預(yù)言:「末法眾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故枪凈土宗自曇鸞、善導(dǎo)開宗以來,即蓮風(fēng)盛行,獨被天下,一句名號,輝耀古今,因此而念佛往生者,不可計數(shù)。因代有高人,弘傳此法,故而上行下效,一致進行。及至近代,弘傳中興凈土法門影響之大者,則莫過于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大師集立德立言立行于一身,譽滿天下,德化無邊。一部《文鈔》,因其善契時機,普被三根,風(fēng)靡寰宇。蒙恩得度者,何可計數(shù)。故有云:「大藏可以不看,《文鈔》不可不看也!沽家源蟛厣醵,未入門人,難得其要。求其引人入勝,將禪凈界限、佛力自力,分析明白,了無疑滯,語言顯淺,意義平實,為研究古德著述之初步向?qū)д?其唯《印光法師文鈔》也。吾人若能息心研讀,當(dāng)自知之。
大師雖深通宗教,但其弘化,與人不同,不重奇特神異,不重玄妙高深。其所注重者:在「知因果」與「修凈土」;所倡導(dǎo)者:唯「敦倫」與「念佛」。以能深信因果,則人不自欺;能歸向凈土,則必得解脫。因果與凈土,成為大師一生教化之根本。其因果之落實在敦倫盡分,其凈土之正業(yè)在老實念佛。敦倫行世善,念佛求往生。如是世出世法,兩得其圓。善說法要,無過于此。
一代時教,了生脫死之法,浩如煙海,玄妙高深之理,他宗所共談,大師何故獨守平常,專提念佛一行?此乃法門「簡易超勝」及「時節(jié)因緣」所致,觀其與某居士之對白,即知其睿智悲心,非泛泛而談?wù)咚杀葦M也。曾有云泉之居士于普陀山拜訪大師,相談良久,將辭去時,大師攜手囑曰:
從來禪教諸祖嘗曰:天臺教觀一宗,如或無人傳之說之,則為佛法趨滅之時,今則不然矣。
云泉之殷勤問故,大師喟然嘆曰:
今日圣教愈趨愈下,人根淺薄,于止觀一法得出生死者,萬無一二,唯凈土可依怙耳。設(shè)今凈土一宗無人傳之說之行之者,則佛法真畏將滅盡矣,吾人為佛弟子,尤宜勉焉。
佛法法法雖好,但貴在契時契機,于末法之今時,圣教愈趨愈下,人根陋劣淺薄,高深玄妙之法,皆無力度脫如是眾生,唯有凈土一門,可通入路。若凈土一宗無人傳之說之行之者,則佛法將滅盡矣;垩蹐A明、悲心切切、欲利眾生者,豈不力弘凈土,令正法久住乎?以是之故,大師一生,雖密護諸宗,但力弘凈土,辨禪凈之異,顯難易之別,重信愿之真,明專雜之行……重重開顯,處處指示,于知見網(wǎng)中為末世眾生厘清徑路修行之心要,欲使凈土一宗經(jīng)久傳承不絕,眾生解脫有望也。
生于亂世,大師之弘法,多為書信往來,匯集而成百萬余字的巨著——《印光法師文鈔》!段拟n》之磅礴無序、浩瀚無邊、隨機施教,實非人人所能通入,人人可得其要。愚所編《靈巖遺旨》曾將大師思想全面整理、依序匯編成冊,世出世法,通途特別,一目了然,可為了解大師之一方便也。因綱目分明,條理清晰,并示內(nèi)容提要,對欲深明教理、詳知大師者,可謂方便至極。雖為選編,內(nèi)容亦自不少,于專修凈業(yè)者而言,仍難免有繁雜之感,于普通修學(xué)大眾,更有深廣莫測之嘆。為顯彰大師之苦心教化,為利益廣大之念佛行人,今融其要義,大分八科,簡編為《靈巖法要》。以因果凈土為正理,以敦倫念佛為正行,使廣大念佛行人,易得其要,易得其益。并于緊要之處,略加注釋,資其易解。裨有心者,善會大師之意,通得往生之益。
大師凈土思想,既融會了凈土三經(jīng)及古大德之要義,又契合于時代根機而深入淺出、隨意發(fā)揮,可謂機理雙契。雖密護諸宗,而處處指歸凈土;雖應(yīng)機說法,而法門宗旨不變。因《文鈔》多是書信往來,又零散無序,故欲系統(tǒng)、全面、穩(wěn)當(dāng)把握大師凈土思想,亦頗為不易,如何透過《文鈔》而識得凈宗心要,于依止大師學(xué)修凈土法門者,至為要緊。綜觀《文鈔》,可以清晰了知,大師弘揚凈土,極力彰顯凈土一法與其他法門之不同,其開顯此法「簡易殊勝、獨特超越、微妙難思」之處,尤其值得凈業(yè)行人特別注意。大師凈土思想雖廣,可從以下幾方面窺知其要。
一、特別法門:
佛法無量門,歸元雖二無,方便各不同。如何認識凈土法門與其他法門之間的異同?此為學(xué)修凈土者之要務(wù)。大師亦特重于此,判其他法門為通途法門,凈土法門為特別法門。所謂「仗自力者,名通途法門;仗佛力者,名特別法門」也。詳如下文所言:
修持法門,有二種不同:
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名為「通途法門」。
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號,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為「特別法門」。
通途全仗自力,特別則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斷惑之功,而無真信切愿念佛求生,亦屬自力。今以喻明:
通途如畫山水,必一筆一畫而漸成;特別如照山水,雖數(shù)十重蓊蔚峰巒,一照俱了。
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強者日不過百十里。特別如乘轉(zhuǎn)輪圣王輪寶,一日即可遍達四大部洲。
此一分判詮釋,簡要明了,讓人一目了知:佛法雖多,不出二門。一者為通途自力修行之法,依戒定慧斷貪瞋癡而了生死,此如畫山水,一筆一畫漸次而成。一者為特別仗佛力之法,依信愿念佛乘愿往生而了生死,此如照山水,重重峰巒一照俱了。二法之頓漸難易,一目了然。
此通別二法之判,實承續(xù)了曇鸞、道綽、善導(dǎo)一脈「難易二道、圣凈二門」之教判思想。觀印光大師一生,原本極為尊重傳統(tǒng),以古為師,但于判教上則另立名目,新意顯然。如此分判,可謂應(yīng)時機之所需,以標(biāo)顯凈土一法,異于他宗他教,須另具只眼,不得以通途法論特別法,不得以自力行論他力法。不如是突顯,則人多混而不分,一視同觀,以通途論特別,棄佛力執(zhí)自力,難免自誤誤他,同失凈土殊勝之利益。若明了「通途、特別」之異,方知二法宗旨不同,難易有別,力用懸殊。學(xué)修凈土者,首當(dāng)于凈土法門之「特別」處著眼,方可得其旨趣,舍自力之心執(zhí),歸他力之本愿,獲往生之大益。如大師所言:
揀去自力,注重佛加,冀娑婆具足惑業(yè)之含識,現(xiàn)生同赴蓮池。
通途特別,雖同為兩種勝法,但宗旨、行法、利益、應(yīng)機等大為不同,不可一視同觀,若妄以通途法論特別法,以為圓融,未免兩失其宗。如大師所言:「各別論之則有益,混融論之則有損」、「離則兩益,合則兩害」也。能得其益而免其害,方可謂善學(xué)凈土者也。大師「通途、特別」之判,即欲為末法眾生特別選出凈土一門、念佛一行。此實可謂悲心與智慧之選,既順彌陀本愿,亦順釋迦本懷,更順諸佛證誠,尤順今時之機。
二、全仗佛力:
凈土法門為特別法門,其特別何在?詳觀《文鈔》,知特別之處甚多,若論根本,則在「全仗佛力」。如大師云:
一切法門,皆仗自力;凈土法門,全仗佛力。
所謂佛力者,即阿彌陀佛四十八愿功德力。《文鈔》中對「凈土法門,全仗佛力」多有闡發(fā),詳明凈土一法,無論何人,只要能念佛,求生西方,則仗佛慈力,皆可往生凈土去。今引一言以明其旨:
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則無論功夫淺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輪船過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屬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
凈土教法,由來已久,不但印祖極力提倡凈土一法,全仗佛力,古來大德無不共同發(fā)揮此一要義。其中尤以曇鸞、善導(dǎo)一系教法,于「全仗佛力」處發(fā)揮透徹至極,若通觀曇鸞、善導(dǎo)教法,則于「全仗佛力」處更易明了。
曇鸞大師《往生論注》言:
凡是生彼凈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皆緣阿彌陀如來本愿力故。
善導(dǎo)大師《觀經(jīng)疏》言:
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愿業(yè)力為增上緣也。
又《法事贊》言:
以佛愿力:五逆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回心皆往。
此皆「全仗佛力」之最要開示,學(xué)修凈土者,欲得往生大利,欲得真實安心,自宜善加著眼心,細心體會。
凈土法門,因全仗佛力,故此法之「行持、對機、利益」大異于一般通途法門。就行持言:但念一句佛名;就對機言:通攝圣凡有情;就利益言:同得往生成佛。二法之不同,如龍樹菩薩所云:通途者,行諸難行,久乃可得,更有墮落之憂。特別者,稱名自歸,即入必定,一生即可成佛。以喻言之:通途如陸路步行,艱辛多苦;特別如水路乘船,樂往速超。古德云:「余門學(xué)道,似蟻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如風(fēng)帆揚于順?biāo)?亦可謂二法門之最善形容者也。故修學(xué)凈土法門者,當(dāng)于「全仗佛力」之特別處著眼,不可與通途法門并論,若以橫超法作豎出用,將他力門作自力用,則其失也大矣。
三、易行功高:
凈土法門,因全仗佛力故,行持極為簡易,功德至極甚深。無論何人,但稱六字洪名,即可乘佛愿力,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則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凡情圣見,二皆不生。惑不期斷而自斷,德不期證而自證。一切皆法爾自然,天然妙成。大師贊此法云:
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又云:
莫訝一稱超十地,須知六字括三乘。
一代時教,法門雖多,無如此殊勝之力用者也。他法或簡易而不殊勝,或殊勝而不簡易。唯此凈土一門,既簡易又殊勝,所謂「至簡至易,至頓至圓」也。大師于此「勝、易」二德處處釋之,以啟人正信,開人正智。如其所云「易」者:
凈土法門,但恐信不及,若信得及,一切人皆得往生。
所云「勝」者:
一生西方,即入佛境界。凡心已無,佛慧日開。較比參禪研教、大徹大悟、深入經(jīng)藏者,勝過無量無邊倍矣。
勝易二德,為凈土法門根本,古大德于勝易二德,多有闡釋,引用一二,以資詳解。
龍樹菩薩《易行品》云:
以信方便,易行疾至。
天親菩薩《往生論》云:
觀佛本愿力,遇無空過者,
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善導(dǎo)大師《法事贊》云:
人天善惡,皆得往生;
到彼無殊,齊同不退。
又《往生禮贊》云:
到彼花開聞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
學(xué)凈土者,于此勝易二德,當(dāng)細為用心,若能深入《文鈔》,并能通觀古今,自知凈土法門此一殊勝奇特之益。
四、普被三根:
佛法雖多,旨在了生脫死。而修持之要,貴在契理契機。一代時教,無量法門,雖無不為了生脫死,但若論「契理契機之法,唯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最為第一。」以凈土法門,全仗佛力故,只要能生信,只要能發(fā)愿,只要能念佛,任何人皆可往生凈土,疾成佛道。因其易行,所以五逆十惡亦得往生;因其功高,所以等覺菩薩一致西歸。其他法門,大法則小根不能修,小法則大根不須修。唯此凈土一門,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易行功高,五乘齊入,似小而大,似淺而深,即事即理,即因即果,圓收圓超一切法門,應(yīng)時契機通于古今,故得以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則攝等覺,下不遺逆惡。如《華嚴》以菩薩回向往生,圓收最上之機;《觀經(jīng)》以五逆十惡往生,攝盡最下之人。此所謂「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智若愚通行之法」也。故大師處處彰顯此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之益。其言:
上之則文殊普賢,久成佛道之大菩薩;下之則五逆十惡,將墮地獄之惡眾生,皆承彌陀接引之力,皆為凈土所攝之機?梢姺ㄩT廣大,了無棄物。佛愿宏深,等視眾生。
佛法如是之廣大,何以獨有凈土一門念佛一行能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究其實,一則念佛易行,二則本愿不虛。念佛一行為彌陀選擇之本愿:「十方眾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此一大悲本愿,不簡智愚,不論善惡,普攝萬機。十方眾生,只要回心念佛,都成阿彌陀佛大悲救度之機,印光大師贊彌陀大悲本愿云:
四十八愿度眾生,逆惡歸心也來迎;
非是混濫無簡擇,憐彼是佛尚未成。
佛眼等視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故不論其罪福多少、善根深淺、功德大小,只要歸心,無不來迎。因有無簡擇之本愿,故念佛一法上下通攝,凡圣齊往。一代時教,法門雖多,唯此一門,普應(yīng)群機,平等普度。
五、諸佛本懷:
諸佛如來以一大事因緣故,出興于世,所謂大事因緣者,就通途而言,在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同成佛道也。因眾生根機不一,故使如來特開種種大小權(quán)實不同之法。然法門雖多,無有一法能普應(yīng)群機,疾成佛道。致使如來普度眾生之心,不能大暢,故我釋迦,于種種法門之外,別開凈土一門,使圣凡有情,同于此生,得出苦海,生彼樂邦,共成佛道。法門至為簡易,功德極為高深,應(yīng)機最為究竟,暢佛本懷,無過于此。如大師所云:
此實一代時教最妙之法,上圣下凡共由之路。遍透九界之機宜,極暢如來之本懷。
諸佛出世之大事因緣,因有此法而得以圓滿矣。故十方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證贊此法不可思議功德。九界有情,聞此法者,無不欣愿求生凈土。一代時教,唯此一法是最簡易之法、最高深之法、最圓滿之法,是十方諸佛下度眾生之法,是九界眾生上成佛道之法。誠如大師所云:
舍西方捷徑,九界眾生,上何以圓成佛道;
離凈土法門,十方諸佛,下不能普利群萌。
學(xué)修凈土者,若能深入教典,詳知凈土法門「善契機理、通于三時」之微妙超勝,方知一代時教,皆不能比其力用也。如善導(dǎo)大師所言:
自余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
普應(yīng)眾生之機,釋迦如來雖廣開種種法門,但處處指歸凈土一門,念佛一行。此法可謂千經(jīng)指歸,萬論均宣,諸佛證誠。誠所謂「一代時教,皆念佛法門之注腳」也。暢佛本懷,無過于凈土,如大師所言:
了君大事唯修凈,暢佛本懷在往生。
六、普勸修持:
佛法修持,旨在了生脫死。而欲了生死,實不在多,旨在能了?v饒讀盡大藏,亦不過為成就此事而已。故雖一字不識,能念佛往生,則生死可了。若讀盡天下書,識得三藏十二部,生死未了,仍未免輪回六道也。
一代圣教,法門雖多,難易有別,應(yīng)機不同,末世凡夫,欲了生死,尤當(dāng)善擇!栋矘芳吩:
若教赴時機,易修易悟;
若機教時乖,難行難入。
故知修學(xué)佛法,貴在契機。凈土法門,因其簡易殊勝,普投一切機,無一不得入。實為「出苦之玄門,成佛之捷徑」也。上之則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五逆十惡、阿鼻種性,亦可預(yù)入其中。赴時應(yīng)機之法,無有過于此者。欲了生死者,不可不修此法也。是故大師處處勸修凈土一門、念佛一行,其言:
未成佛前,仗以自修;
已成佛后,賴以度世。
又云:
凈土修持,隨機自立。既無幽深莫測之悶,亦無艱難困苦之煩。未成佛前,皆當(dāng)修習(xí)。
凈土法門,是彌陀大悲普度之法,方便易行,疾成佛道。如大師所言:
佛法廣大,雖登地菩薩,不能盡知。然欲得實益,只此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便可出生死,證涅槃,圓成佛道。
吾人從無始來,以至今生,尚在生死輪回中者,皆因其中未遇凈土法門,或遇而不修所致也。今幸遇之,切勿錯過。宜當(dāng)順彌陀愿王,遵祖師規(guī)誡。老實念佛,莫換題目。如是則現(xiàn)生得安樂,臨終得往生。
大師凈土思想雖廣,大義即如以上幾點。學(xué)修凈土者,能略知以上要義,則可不費時日,善知凈土一門矣?v雖不能深入《文鈔》,亦可即簡而得益,以此法門廣略相入故?v然一無所知,亦可老實念佛,暗合道妙。法門之妙,即在于此。今《靈巖法要》即于緊要處,彰顯大師凈土思想,指示出離強緣,以略通廣,以要攝繁。藉此可以使末世行人,少費功勞,多得利益。
大師《文鈔》,磅礴無序,普通行人,難得其益。吾人若能藉此《法要》知大師思想精要,知凈土一門殊勝法益,自可于凈土一法通身靠倒,舍凡情圣解,歸他力本愿,入一向?qū)7Q,自得無上功德大利,究竟成就無上佛果矣。
- 上一篇:印光大師法要 簡介 目錄
- 下一篇:印光大師法要 壹、判一代圣教
- 護念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憶念阿彌陀佛?
- 判教起始于印度,根源于佛陀
- 學(xué)佛人怎么面對世間的事務(wù)呢?
- 專修念佛的人還要學(xué)習(xí)佛法嗎?學(xué)法和念佛的關(guān)系
- 如何安心?學(xué)法是眾生安心的根本
- 出家人要有氣質(zhì)、僧格、感召力、威德
- 出家人有幾種類型?僧人的四種分類
- “疾病以減食為湯藥”是什么意思?
- 佛的智慧從哪里來?佛為什么有神通智慧?
- 正法、像法、末法時期的區(qū)別
- 戒律來自于哪里?戒律是諸宗行人通學(xué)的
- 圣道門與凈土法門的差別
- 佛為什么要制定戒律?防止貪嗔癡的心起來
- 面對是非怎么辦?不辯
- 念佛人的三件大事:念佛、勸人念佛、護持教法
- 命運、人生是怎么形成的?
- 人的一生該怎樣度過?
- 沙彌五德是哪五德?沙彌應(yīng)具備的德行
- 凈土宗第三位祖師道綽大師的判教
-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誰提出的?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