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陽無德禪師語錄(卷中2)
詰問一百則逐一代之于后
【問】寶華座上。獨有慈尊。萬圣俱攢。千光透影。明明普照。各各凝然。盡已神通。穿云渡水。為什么識不得。如今還有識得底么。有即道來。
【代云】卻勞心力。
【問】風無形象。為什么。水輪持上。
【代云】力不虧。
【問】水無筋骨。為什么。能持大地。
【代云】柔弱勝剛強。
【問】地無偏黨。為什么。高下不平。
【代云】顯然。
【問】火在木中為什么。不燒本體。
【代云】壞不得。
【問】空無邊際。為什么。世界不同。
【代云】不添減。
【問】佛身無。為什么。雙林入滅。
【代云】示。
【問】如來至圣。為什么。不到曠野林中。
【代云】明。
【問】如來至圣。為什么。卻到曠野林中。
【代云】知。
【問】佛身廣大。為什么。隱于微塵。
【代云】隱得么。
【問】空中鳥跡。水內魚蹤。茶中鹽味。色里膠清。明眼衲僧。不能分別。作么生析得晶然去。
【代云】可明。
【問】真佛無形。為什么卻言。具三十二相。
【代云】恐斷絕。
【問】佛不違眾生愿。為什么。不受宿請。
【代云】不失時。
【問】佛不脫眾生愿。為什么。不付法與提婆達多。
【代云】量才補職。
【代云】不欺他。
【問】佛化普備為什么;瘎亵N夫人老婢不得。
【代云】自屈。
【問】如來之身。諸惡已盡。眾善普集。為什么。不免金槍馬麥。迸石木盂之苦
【代云】歷然。
【代云】非日月咎。
【代云】知。
【問】恩者少。文不加點。是什么人境界。
【代云】赤土涂牛奶。
【問】盡劫難窮。不同語默。覺空幻有。早落名言。絕跡忘機。如狂如騃。作么生。得不傷物義去。
【代云】不勞再舉。
【問】法門廣大。為什么。時人入不得。
【代云】是誰。
【問】法無隱顯。為什么。人天不見。
【代云】有即不可。
【問】法無內外。為什么。卻有得失。
【代云】不勞故問。
【問】法無定相。眾魔。為什么。不能壞真說。
【代云】今古分明。
【問】法無增減。為什么。滿字匉匉。
【代云】人平不語。水平不流。
【問】眾生無邊誓愿度。誰是度者。
【代云】車輪往靈山。
【問】法門無邊誓愿學。作么生學。
【代云】朝參暮請。
【問】煩惱無邊誓愿斷。將什么斷。
【代云】有么。
【問】無上菩提誓愿成。作么生得成。
【代云】天子不刈草。
【問】文殊普賢。觀音勢至。滿心十地彌勒慈尊一生補處。為什么。卻擔柴著火。荷眾苦辛。憨癡不辨。掃地放牛。吃人殘食。亡身盡命。絕世超倫。出生入死。具甚道理。
【代云】渾。
【問】大海能納眾流濟。水為什么。過新羅國。
【代云】雜不得。
【問】大海無增減。為什么。三潮盈縮不定。
【代云】今古歷然。
【問】海水一味。為什么。龍王所食不同。
【代云】變業(yè)。
【問】海深無底。修羅王。為什么。水只到腳膝。
【代云】大業(yè)。
【問】海水無知。為什么。潮不失時。
【代云】和修吉行無嚴令。群神來往自知時。
【問】泰山不厭微塵。須彌山。為什么。不容塵污。
【代云】入不得。
【問】須彌山不動不搖。大劫壞時為什么。都無形質。
【代云】不與世爭。
【問】白玉無瑕。為什么。卞和刖足。
【代云】鑒在。
【問】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一切眾生。如何運步。
【代云】東涌西沒。
【問】龍騰滄海。魚鱉潛蹤;[高巖。群狐并跡。象王蹴蹈。寶岸皆崩。師子顰呻。猛獸隱匿。目連鹙子。運智及通。金色頭陀瞬眸。釋主聲聞。莫測十地。寧知?丈懦。天早雨花。豈況繁詞更堪談說。通仁一線。滿口道來有么。
【代云】[口+耶]
【問】僧有六和。為什么。法歸一法。
【代云】怪得么。
【問】僧是佛弟子。為什么。道先供養(yǎng)僧。后供養(yǎng)佛。
【代云】末后最初。
【問】僧依法出家。為什么法因僧說。
【代云】莫謗如來。
【問】如天普蓋。為什么。無藏身處。
【代云】賊是小人智過君子。
【問】似地普擎。纖毫為什么。著不得。
【代云】窄。
【問】一真之法。盡可有矣。為什么。各人不得受用。
【代云】不占田地。
【問】人人具足。為什么。千少萬少。
【代云】不信衣珠
【問】百不會底人。為什么不疑。
【代云】明。
【問】黃河遇圣明。則清未審得什么人力。
【代云】此恩難報。
【問】乾坤朗耀。日月齊明。心不負人。面無慚色。萬象燦然。不會者過在甚處。
【代云】不勞再驗。
【問】千邪不如一直。一直即不問。如何是千邪。
【代云】識得爾。
【問】但有一切?偸桥d來如何是不興來。
【代云】莫瞞我
【問】思量。不到處便請道。
【代云】口澀么。
【問】言詮不及作。么生商量。
【代云】好事不如無。
【問】真理無言如何親近。
【代云】疏。
【問】正法中還許咨問也無。
【代云】擗口打。
【問】乾坤之內眾生。擾壤如何。辨得主中主。
【代云】放爾一頓。
【問】唯一無二乘。什么處得龍宮海藏來。
【代云】平地骨堆。
【問】道無形相。為什么行之有力。
【代云】信耳。
【問】東風才動。百卉抽條。和氣升天。陰陽合運。雷興雨澍。掣鼓奪旗。不傷物義。誰當先手。有底在什么處。有么有么。
【代云】讓即有余。
【問】三春景秀。四序芬芳。白日流光。古今不墜。是個什么物。
【代云】化得么。
【問】所見色如盲等。作么生。得分別諸法皎然去。
【代云】恰似瞎。
【問】一法遍含一切法。為什么。山河大地。各不相知。
【代云】著得么。
【問】天不能蓋。地不能載。向什么處。安身立命。
【代云】蒿荒里。
【問】一切眾生。具足見聞。為什么。經中道無眼耳鼻舌身意。
【代云】真實不虛。
【問】目前無物。為什么。卻有盈余。
【代云】爭即不足。
【問】戒如海無涯。如寶求無厭。為什么。只持二百五十條。
【代云】盡法無民。
【問】不曾有一法與人。世尊為什么道。我有正法眼。付囑摩訶大迦葉。
【代云】陽和萬物生。
【問】心然法亦然。真心勿后先。為什么。卻道問諸先達
【代云】萬中無一個。
【問】人天不測。凡圣那知。橫豎長空。虛閑自在。觸目隨緣。應機施設。是何相貌。
【代云】丑頭腮。
【問】四大無主。身亦無我。佛為什么道。唯我獨尊。
【代云】自憐不覺丑。
【問】亙古亙今。都來是一法。前佛后佛。為什么。用不盡。
【代云】便棒。
【問】法無盡藏。為什么。只說五千四十八卷。
【代云】早是多。
【問】道本無失。為什么。卻言得道。
【代云】信。
【問】如芭蕉堅似太虛實。云中掣電。迅速難停。作么生是趁不迭。底句。
【代云】和聲打。
【問】無言童子。為什么解說經。
【代云】忍不徹。
【問】真性心地藏心在什么處藏。
【代云】有么。
【問】性似虛空。虛空為什么。比他不得。
【代云】愛嗔愛喜。
【問】鐘鈴螺鼓聲。琴瑟箜篌聲。與驢鳴狗吠。是同是別。
【代云】鳥飛空中。不雜空色。
【問】滿字匉匉。佛為什么。道無法可說。
【代云】恐。
【問】無神通菩薩。為什么。足跡難尋。
【代云】猶自。
【問】法不屬因。不在緣故。作么生說得。
【代云】據款結案。
【問】大如天地者。是什么物。
【代云】蓋不得。
【問】從生至老。將什么。著衣吃飯
【代云】驢咬博地草。
【問】佛法是佛說。為什么。道謗佛。
【代云】又。
【問】明明無悟者有句。為什么卻迷人。
【代云】有。
【問】有情為什么無佛性。
【代云】隔。
【問】無情為什么有佛性。
【代云】知。
【問】橫該宇宙。豎括乾坤。海水騰波。須彌岌峇。還有撲不碎底句么。有即道將來。
【代云】撲。
【問】日月無心。為什么。能分萬象。
【代云】此恩難報。
【問】日月光明。照人心地。迷人還假日月也無。
【代云】不見道。
【問】燈光雖小。為什么。能破闇室中昏。
【代云】明。
【問】火星至微起。為什么。成壞俱能。
【代云】時來天地皆同力。勢往英雄不自由。
【問】山岳雖高。為什么。不比人心。
【代云】識法者恐。
【問】全不知底人。為什么。不求佛祖。
【代云】屈得么。
【問】天垂甘露。地氣所滋。萬物生芽。千祥合彩。擎拳合掌。供養(yǎng)三尊。還有超佛越祖底道理。
【代云】向。
【問】如拳作手。如手作拳。展縮自由。不因他力。過在什么處。
【代云】朝打三千暮打八百。
【問】云生巨海。雨澍龍心。出金入福。長養(yǎng)人天。虛空有盡。此事無窮。還有識得底么。識得喚作什么。
【代云】波斯眼瞎。
頌曰
詰問一百則。從頭道理全。古今如目睹。有口不能詮。室中請益。古人公案。未盡善者。請以代之。語不格者。請以別之故。目之為代別。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