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剛經(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如理實見分第五

  戊三、兼釋伏疑(分二)

  己一、釋因生疑

  須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這些初發(fā)心的菩薩心中有一種的疑惑,戊三、兼釋伏疑這一科就是要兼代解釋伏疑。這科文再分二小科,己一、釋因生疑,解釋因無住行施所生的疑惑,己二,防轉(zhuǎn)成疑,要防護他再轉(zhuǎn)生一個疑惑。這科文很難懂,必須參考‘新眼疏’。‘新眼疏’為何訂這難懂的科文呢?這是依著彌勒菩薩的偈頌解釋的。彌勒菩薩這樣解釋:眾生有這個疑惑,這個眾生不是普通的眾生,而是發(fā)心的菩薩,今先講第一小科,‘己一、釋因生疑’,他聽了‘無住布施’,就潛伏在心里,生了一個疑惑,佛知道了,就要替他解開這個結(jié)。布施一法有上施下施,即上施諸佛,下施眾生。我們現(xiàn)在上施諸佛,不用這個上施,是用上供養(yǎng)諸佛,供養(yǎng)也就是施。這地方所講的布施一法,有上施下施,而對于下施眾生要不著相,這個我們可以了解,因為眾生他是個凡夫,我們一著了眾生相,那是個有漏之因,因此不應(yīng)該著相。但是上施諸佛,諸佛是無漏之果,我們種這個無漏之因,何以不能住相呢?就在這地方生起疑惑,佛就給他解釋說:你上施諸佛,也不要著相,因為你一著相,就證不到如來法身。你想證得佛果是證得法身佛果,而不是證得應(yīng)化身佛果,就這樣他又轉(zhuǎn)生了另一個疑惑,應(yīng)化身佛果為什么不能著相?因為應(yīng)化身,是應(yīng)凡夫二乘之機,變化示現(xiàn)出來的,他也是無常之法,有生有滅,到了涅槃以后就沒有了,所以不能著這個應(yīng)化身的相。那么報身佛呢?報身佛是修無漏之因,證得無漏果,報身佛是常住的,為什么也不能著報身佛的相呢?佛就跟他說,報身佛的相也不能著,因為報身佛他是依著法身顯的相,他是為那十地菩薩的機,顯示出來的,那個相還是虛妄之相。因此他又再轉(zhuǎn)另生一個疑惑,照這么說,不是沒有佛了嗎?不是沒有佛,而是沒有應(yīng)化身著相的佛,也沒有報身著相的報身佛,法身佛是有的,但是你要遠離應(yīng)化身佛的相,要遠離報身佛的相,一切不執(zhí)著,才能證得法身如來,這就是戊三、兼釋伏疑這一科。‘新眼疏’你一定要看,不看那就太可惜了,不參考‘新眼疏’金剛經(jīng)經(jīng)文每一段落都搞不清楚,尤其是彌勒菩薩八十偈頌更不容易懂。你要研究‘金剛經(jīng)’只要參考‘心印疏’和‘新眼疏’的資料就夠了,你不用花那么多精力去看其他的注解,什么五十三家注,百家注都會失靈的,這些注解,你看了半天,解了半天,也解不清楚,會把你搞到昏頭昏腦,尤其是現(xiàn)在新出版的注解,更是隨便說,隨便講,總之不會超過‘心印疏’和‘新眼疏’,我是過來人,是個識途老馬,你們要相信我,我指導(dǎo)你們的路是不會錯誤的。

  現(xiàn)在講解經(jīng)文即如理實見分第五。先講己一、釋因生疑,昭明太子說:你依著實相之理見到法身如來,這叫如理實見。‘須菩提!于意云何’,佛叫一聲當機者,也就是叫我們要注意!在你心意之下以為怎樣呢?‘可以身相見如來不?’,這是解釋第一個疑惑,上施諸佛,就是上供養(yǎng)諸佛也不能著相。佛是無漏之果,我們配無漏之因,怎么又會錯了呢?你要知道,你要配無漏之因,想證無漏之果,但是你現(xiàn)在所著的佛相是應(yīng)化身,尤其是須菩提對著的世尊,這尊佛就是應(yīng)化身佛呀!‘身’是丈六金身,‘相’是三十二相,‘如來’是法身如來。現(xiàn)在我跟你面對面,我就是佛,但是我是個應(yīng)化身佛。雖然是超過一切凡夫的相好,但是你可以依這個丈六金身,三十二相見到法身如來嗎?‘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佛這一問,須菩提開悟了。其實須菩提老早就開悟,他是替我們問的,也正是經(jīng)佛這一問,才使我們更上一層樓。哦!原來這丈六金身,三十二相應(yīng)化身佛,他是有生滅無常之相,這怎會是法身如來呢!我們供養(yǎng)應(yīng)化身佛,不能著相,若一著相,都變成有漏之因,那怎會是無漏之因呢!這個疑惑就給破了,所以經(jīng)佛這一問,須菩提就說:‘不也!世尊’即不可以以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得見到法身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何以故?須菩提自己解釋,我為什么這樣說呢?如來所說的這個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可不是那個法身,那個實相。上邊身相是丈六金身。,三十二相,下邊的身相是法身實相。如來說的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即非身相’不是法身實相。那這又怎能是如來呢?又怎能見到如來呢!這樣一來,又恐怕他再轉(zhuǎn)生一個疑惑,既然應(yīng)化身佛不可著相,我著相去供養(yǎng)報身佛這總可以吧!這就是己二、防轉(zhuǎn)成疑,再分二小科,庚一、防報相可住疑,庚二、防究竟無佛疑。

  己二、防轉(zhuǎn)成疑(分二)

  庚一、防報相可住疑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段經(jīng)文又推進了一層,按文字上解釋,你既然把佛的相打破了,要知道學(xué)佛的人,最難破的相,就是佛相、法相,認為學(xué)佛法不執(zhí)著怎么學(xué)呢?這一執(zhí)著要把它破掉是很難很難的,現(xiàn)在就是先破佛相,既然能夠破掉了,不著相,就由這個不執(zhí)著佛相把它推廣開來,要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要離一切相,這是按文字上推廣開來說的。按他懷疑上,連報身佛的相也是虛妄的,報身佛的相,他是在無量劫修無漏因,所修成的功德,他是應(yīng)十地菩薩之機,等覺菩薩之機而示現(xiàn)的,因為那些菩薩還有無明沒有斷盡,他還有相,所以報身佛就給他現(xiàn)個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好有無量莊嚴,其實‘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十地菩薩慢慢地高,高到等覺,再高到成佛,佛與佛彼此沒有身相得相見,佛與佛沒有見面,為什么呢?因為法身沒有二個,所以報身佛的相,你也不能執(zhí)著,一執(zhí)著還是錯誤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故也。這樣一來,又生了一個疑惑,究竟是有沒有佛呢?下面‘庚二究竟無佛疑’,這一小科即解答這個疑惑。

  庚二、防究竟無佛疑

  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你能見到‘諸相非相’,‘非相’就是‘空’,就是‘心經(jīng)’上的‘諸法空相’。若見‘諸相’就是‘諸法’,‘非相’就是‘空相’。因此‘金剛經(jīng)’的‘諸相非相’也即是‘心經(jīng)’上的‘諸法空相’。但是‘金剛經(jīng)’在‘般若經(jīng)’六百卷中,佛在講‘金剛經(jīng)’時,已講到五百七十七卷,換句話說,六百卷‘般若經(jīng)’已快講完了,接著就是講‘法華經(jīng)’,要把圓教從真空翻出妙有的道理出來了。因此假如你能夠‘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你就能見到法身如來,就不會落到斷滅空。‘諸相非相’就是真空,真空不空就是妙有,你見到法身如來就是妙有。所以‘金剛經(jīng)’的經(jīng)文,要是你能看得懂,研究得透澈,那么你心靈深處真正能得到法喜、法樂,聞到高深玄妙的佛法。說高深高到什么程度?高到應(yīng)化身佛你不可以著相,連報身佛也不可著相,玄妙到‘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你把應(yīng)化身空了,報身空了,這時法身如來就顯現(xiàn)出來了,你看玄妙不玄妙?真空即是妙有,妙有不有即是真空,‘新眼疏’他舉示三個譬喻,如來有三個身,聽過五教儀開蒙都知道了,就是應(yīng)身、報身、法身。‘新眼疏’把這三個佛身做了一個譬喻即法身等于水,報身等于水上起的光,應(yīng)化身等于光中所現(xiàn)的影子,你一執(zhí)著應(yīng)化身,即把水中光明現(xiàn)出來的影子,把它當成真實的,那你一定會掉到水里淹死,你沒有看見光,也沒有看見水,只看到影子,就要把影子透過那個影子那不是真實的。應(yīng)化身是應(yīng)凡夫二乘之機示現(xiàn)的。那么那水上的光是真實的,光是報身,你沒有看見水就執(zhí)著光,要曉得報身是應(yīng)十地菩薩的機,是應(yīng)等覺菩薩的機現(xiàn)出來的,水上的光,是由水上現(xiàn)出來的,因此你得透過光的那一層道理才能見到水。‘若見諸相非相’,把水上現(xiàn)的光、影子都透過了,就看到水,也就是說把‘諸相非相’都透過了,這就見到法身如來。要曉得并不是要離開光,離開影子,另外找水。你要找水就是在現(xiàn)光、現(xiàn)影子的時候的水中去找。你懂得這個道理,報身佛也就是法身,應(yīng)化身佛也是法身,懂了這個道理,一切法皆是佛法。你不懂這個道理,你執(zhí)著的應(yīng)化身不是佛法,你執(zhí)著報身佛也不是佛法,因為你執(zhí)著的都是虛妄之法。如來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法難學(xué)就在這里,若是你明白了這個道理,千經(jīng)萬論一個理,不會有兩個理,兩個理還叫真理嗎?因此你把一部‘金剛經(jīng)’研究通,一經(jīng)通則經(jīng)經(jīng)通,各部經(jīng)也通了。‘金剛經(jīng)’你現(xiàn)在不好好聽,將來講‘大乘起信論’還是聽不懂,再講‘圓覺經(jīng)’也還是聽不懂,這樣講到‘楞嚴經(jīng)’時,你聽了半天又費力,又冤枉,根本聽不懂,其實你懂了‘金剛經(jīng)’的道理,‘楞嚴經(jīng)’的道理你也會內(nèi)心了然的。‘楞嚴經(jīng)’講的是什么道理呢?‘即一切法離一切相’,不就是‘金剛經(jīng)’上這一段經(jīng)文‘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道理嗎?即一切法離了一切法的相,你能不執(zhí)著,你即一切法離一切相,那一切法不都變成法身理體,因法身遍一切處。那一切法不就是法身嗎?所以懂得了佛法,一切法都是佛法,應(yīng)化身是虛妄之法,報身也是虛妄之法,如果你不用功,而去起惑,造業(yè),將來墮落三惡道,那還不算冤枉。但是你用功,不了解佛法,天天在那里拜佛,念‘金剛經(jīng)’,結(jié)果得不到真實的利益,那才真冤枉。你不貪名不貪利,天天拜佛,天天念‘金剛經(jīng)’結(jié)果不了解,你拜的那尊佛是什么佛?他不是木頭雕刻的嗎?他不是泥巴塑的嗎?那尊佛是法身如來嗎?你天天拜他干什么呢?‘金剛經(jīng)’是白紙印上黑字,你天天念他干什么呢?這么一說,你這個心就沒有地方擱了。假如你說是泥塑或木雕的佛不拜,那么要我上那兒去拜法身佛呢?這就要你透過那泥塑和木雕的佛像,不要去執(zhí)著,乃至于釋迦佛生于印度對著須菩提說法,當面問須菩提:‘你可以在我這丈六金身,三十二相中見到法身如來嗎?’須菩提悟到這個道理,答說不可以。同樣的,你是否可以依著白紙黑字念的‘金剛經(jīng)’而懂‘金剛經(jīng)’的道理嗎?答案是不可以,因為白紙黑字是個生滅法?墒悄阋眠@個道理,一切法都是佛法,白紙黑字印的‘金剛經(jīng)’就是‘文字般若’,這‘金剛經(jīng)’的‘文字般若’能出生一切諸佛,怎么可以不念它呢?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來念‘金剛經(jīng)’,那利益就更加大了,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你說那泥塑和木雕的佛像不是佛嗎?不是佛,但是佛的法身遍一切處,還不遍到那泥塑木雕的佛像嗎?你懂得這個道理,那你所拜的泥塑,木雕的佛像,就是法身佛了,這就是‘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你就見到法身如來。這道理不是很容易明白了嗎?可是講起來,可真玄奧,所謂‘真空不空即是妙有,妙有不有即是真空’,就在這個地方講,‘諸相非相’就是真空,真空不是斷滅空,不是沒有的,因為見到法身如來,怎可以說是斷滅沒有了呢!但是我們要了解,法身如來不是報身如來,不是應(yīng)身如來。報身、應(yīng)身都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之法,這法身如來就是妙有,妙有不有就是真空,就是在那個‘諸相非相’那里見到法身如來,不是離開一切相,另外去見到法身如來,所以說:‘即一切法離一切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這樣子你就見到法身如來。懂得這個道理,那你在用功跟你不懂得用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金剛經(jīng)’第三分,第四分,第五分離開‘心印疏’‘新眼疏’,我道源另外有一個研究心得,第三分離相度生,是教導(dǎo)我們發(fā)大愿,即發(fā)彌勒菩薩偈頌的四種心。發(fā)了大愿后,還得立大行,第四分無住行施即立大行,對一切眾生行財施、法施、無畏施,但不住相,這種無住行施叫立大行。第五分‘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叫證大果。我發(fā)了大愿,不是空愿,依愿引行,引出那第四分的無住行施,依行填愿,即填滿第三分的大愿,結(jié)果功德圓滿,那你不就成佛了嗎?我度眾生要離相,我行布施要不住相,這就是‘若見諸相非相’了。為什么我度無量、無數(shù)、無邊的眾生。‘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shù)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因為‘諸相非相’。我為什么行布施要不住一切法,不住六塵?‘菩薩應(yīng)如是布施不著于相’,因為‘諸相非相’。這樣發(fā)愿離相度生,這樣立行無住行施,那結(jié)果‘即見如來’,證了大果。講到這里,全部‘金剛經(jīng)’的道理都有了,即發(fā)愿、修行、證果全部都有了,那么下面的經(jīng)文還要講不講呢?這就要看你是不是上根利智,你是上根利智的話,不要講也可以了,可是中下之根呢?不講還是不行。這三分所講的發(fā)大愿你是發(fā)了,立大行還沒有做,證果還沒有講。這三分合起來就是下面就要講到的第六分,這分重點在于要我們生清凈的信仰心,這個信仰心還沒有建立起來,信、解、行、證第一部功夫還沒有得到,所以要講第六分(總結(jié)開示降住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