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簡稱《普門品》。原是《妙法蓮華經(jīng)》里的一品,由于觀音信仰傳入中國日益盛行,所以它從漢文譯本內(nèi)抽出來,成為便于受持讀誦的單行本。它的原本,似乎最初只有長行,所以在漢文譯本如晉竺法護的《正法華經(jīng)》、姚秦鳩摩羅什的《妙法蓮華經(jīng)》等中,此品全都是長行。...[詳情]

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二○一一年修訂版)

  —道源長老 民國六十九年二月講于臺北志蓮精舍—

  張素貞 成文

  懸談

  今天是農(nóng)歷年剛過,正月初十,大家初次見面,先跟諸位拜個晚年,愿諸位吉祥如意,法喜充滿!這次講經(jīng)因為各種因緣,只有七天的時間,我考慮給大家講能應時應機的經(jīng),想想還是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以下簡稱普門品),因為這個時代多災多難,我們凡夫遇到災難,只有求觀世音菩薩來救苦,《普門品》是專門講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經(jīng),道源一再考慮,才決定講《普門品》。

  《普門品》出自《妙法蓮華經(jīng)》,《妙法蓮華經(jīng)》是一部大經(jīng),分七卷、二十八品,一共七萬多字,《普門品》是第二十五品!睹罘ㄉ徣A經(jīng)》是釋迦牟尼佛最后說的經(jīng),是一部純圓獨妙的經(jīng)。

  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有一個說法偈子:「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八年,華嚴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釋迦牟尼佛成佛,在鹿野苑度五比丘,開始講經(jīng)說法,說的阿含經(jīng)是小乘經(jīng)典,在中國《大藏經(jīng)》里面共有四部,叫「四阿含」,說了十二年之久。「方等八」,方正平等的大乘經(jīng),是初入的大乘,天臺宗給它取名為通教大乘。通教者是通于小乘、通于大乘,是接小乘的根機。小乘人聽了十二年小乘經(jīng),初聽大乘經(jīng),講得太高深,聽不懂,所以先講比較淺的方等經(jīng),講了八年!付臧闳粽劇梗闳艚(jīng)談得最久,談了二十二年之久!阜ㄈA涅槃共八年」,最后說的是《法華經(jīng)》,說了八年,是帶著《涅槃經(jīng)》說的,《涅槃經(jīng)》只說了一天一夜!溉A嚴最初三七日」,《華嚴經(jīng)》是最初說的,說了三七,二十一天。這一句應該擺在第一句,可是天臺宗祖師作的偈子,我們不敢改。

  由上面的偈頌計算,釋迦佛說法應該是五十年,但是因為釋迦佛是臘月(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成佛,那一年不足一個月。而他八十歲涅槃,是二月十五日,那一年只有一個半月。所以虛年是五十年,實際說法只有四十九年。因此我們知道,《法華經(jīng)》是釋迦牟尼佛成了佛,說法四十二年以后才說的。

  《普門品》,是《法華經(jīng)》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雖然我們不知道八年說《法華經(jīng)》,是第幾年說《普門品》,但是一定是說了二十四品,才說《普門品》,《普門品》說完還有三品?赡馨四暾f《法華經(jīng)》,已經(jīng)說到第六、七年,也就是釋迦佛說法四十九年,說到第四十七、八年才說《普門品》。

  釋迦佛說法的歷程,按現(xiàn)在的學歷來配合,阿含十二年,等于六年小學;方等八年,等于三年初中;二十二年般若談,等于三年高中;《法華經(jīng)》說八年,等于四年大學。若按照現(xiàn)在的學歷來算,就是到了大學四年級開學,才說《普門品》,說一年大學就畢業(yè)了。

  為什么要把四十九年說法的過程向諸位詳細解釋呢?因為大家要了解,《普門品》是釋迦佛晚年說的,是純中之純、圓中之圓的經(jīng)典。我們看到《普門品》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經(jīng)文淺顯易懂,以為這部經(jīng)沒有什么高深,這是很大的誤解,其實這是最圓頓、最高深的一部大乘經(jīng)。

  《法華經(jīng)》講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功德,是在他的果位上講的,著重事相救火災、救水災,很好了解。他怎么會救火災、救水災呢?你得去看《楞嚴經(jīng)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他得了十四種無畏,才能救苦救難。那是講觀世音菩薩因位上修行的功夫,大多談理論,雖然難懂,但是它的義理,反而沒有《普門品》來得高深。

  講這一段話,就是先把《普門品》的地位,道理的高深說清楚,好令諸位對《普門品》生起恭敬心,這是最高深的一部經(jīng),不是淺顯的大乘經(jīng)。你對《普門品》起恭敬心,虔誠念觀世音菩薩,才能得到迅速的感應

  下面開始講解經(jīng)題,先講總題。

  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妙法蓮華經(jīng)》五字是經(jīng)題,「妙法蓮華」是別題,別題者,別在此經(jīng),其他的經(jīng)不叫妙法蓮華,譬如《阿彌陀經(jīng)》、《金剛經(jīng)》!附(jīng)」字是通題,通于一切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叫經(jīng),《金剛經(jīng)》也叫經(jīng)。

  先講別題,佛說的經(jīng)很多,但不出七種立題,所謂單三、復三、具足一。七種立題里面的資料,只有人、法、喻三種,單種取名有三種,叫做單三。重復取名有三種,叫做復三。人、法、喻三種具足有一種,叫做具足一。

  何謂單三?舉個例子:我們常念的《佛說阿彌陀經(jīng)》,能說的釋迦佛,所說的阿彌陀,都是究竟覺悟的人,叫單人立題。比如我們誦《梵網(wǎng)經(jīng)》,梵網(wǎng)是譬喻,叫單喻立題!赌鶚劷(jīng)》,涅槃是法,叫單法立題。

  何謂復三?就是兩種資料重復起來,第一種人喻立題:比方《如來師子吼經(jīng)》,如來是人,他說法像獅子吼,是譬喻。第二種法喻立題:比方《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般若波羅蜜是法,金剛是譬喻。第三種人法立題:比方《文殊問般若經(jīng)》,文殊菩薩是人,般若是法。

  何謂具足一?就是人、法、喻三種資料具足,如《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大方廣是法,佛是人,華嚴是譬喻,是人、法、喻三種合起來。

  《妙法蓮華經(jīng)》屬于法喻立題,「妙法」是法,「蓮華」是譬喻!该罘ā,不可思議曰「妙」,不可心思、不可言議。我們凡夫的心想不到,叫不可心思;我們凡夫的語言說不到,叫不可言議。佛經(jīng)上所說的「法」字,等于萬物的「物」,但是比物來得寬廣,物單指一張桌子、凳子。法則包括事法、理法。事法,世間的凡夫法,森羅萬象。理法,出世間的圣人法。

  妙法,就是不可思議的心法,佛教講的心有四種:

  一、肉團心:就是五臟中的心臟,佛教講真心、妄心,不講肉團心,因為肉團心屬于身體的一部份,沒有靈知靈覺,只是一個肉團而已。

  二、緣慮心:攀緣思慮,想來想去,就是有思慮、有思想的心,佛教專門名詞叫第六識。

  三、集起心:「集」是會集、集聚!钙稹故巧、發(fā)起。集諸種子起現(xiàn)行,佛教專門名詞叫第八識。第八識能夠收集一切種子,由種子再發(fā)起現(xiàn)行,叫做集起心。

  簡單說,心有兩種:緣慮心、集起心,詳細分有八個識,佛經(jīng)上講的妄想心,包括緣慮心和集起心,也就是第六識、第八識,合起來叫做妄想心,簡單說,叫妄心。

  四、真心:也叫佛性,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心。我們凡夫不能了解真心在哪里?叫不可思。佛說的真心人人本具,個個不無,可是我們解釋不到,叫不可議!该罘ā故切姆睿姆ㄊ钦嫘,不可思議,所以叫妙法,F(xiàn)在講妙法,就是講你、我、一切眾生,人人本具,個個不無的心法。

  真心之法,怎樣妙呢?它具足十法界,即所謂四圣六凡。凡夫六種,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六道凡夫都在我們心里,叫做心具足六凡。圣人有四種,小乘兩種:聲聞、緣覺,大乘兩種:菩薩、佛,這四種圣人也在我們心里。我們一個心法,具足六道凡夫之法,也具足四種圣人之法,不可思議,所以妙。

  心具足十法界,十法界在理性上講,都是心造出來的。地獄是從我們的心造出來的。你無惡不作,越做越惡,造了惡業(yè),得了惡果,就到地獄道受報;輕一點,到餓鬼道受報;再輕一點,到畜生道受報,都是因為你造了惡法,造出來三種惡道。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也是我們的心造出來的。你修十種善法,上天堂受報,跟外道不同,外道說天國是上帝造的,佛教說是我們的心造的。你造十種善法,造出個天堂來,可享受善的果報。你雖然修善法,但是不斷瞋恨,喜歡發(fā)脾氣,就到阿修羅道受報。如果你是佛弟子,守五戒,若不是佛弟子,不造殺、盜、淫、妄的惡業(yè),將來都到人道受報。六道都是我們的心造的,簡單說:「心造天堂,心造地獄。」天堂是我們的心造的,地獄也是我們的心造的,所以叫妙法。

  再講心造四圣,三界以內(nèi)的眾生都在受苦,不但在三惡道受苦,在人間也在受苦,生到天上也得受苦。二乘人聲聞、緣覺,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怨家。他們認為三界有六道輪回,受苦無窮,生死是冤家對頭,所以一定要修行用功,超出三界,了脫生死。菩薩,要救度一切眾生,于是發(fā)慈悲心,修六度萬行,功德修圓滿就成佛。所謂:「心造小乘,心造大乘!孤暵、緣覺、菩薩、佛,四種圣人,都是我們的心造出來的。

  心法是妙法,對我們有什么利益?佛說的妙法是利益眾生,而且能夠成佛,我們有一個可以成佛的心,為什么不去成佛呢?你能一念相信,就修六度萬行,修得功德圓滿,不就成佛嗎?這就是認清楚自己有成佛的心,要是沒有講到心法之妙,你信了佛,皈依三寶,天天燒香拜佛,以為佛在佛殿里,你把佛法當成外道法,心外求道。佛法者,心法也,知道佛在我心里,你學到佛法了。你了解妙法,就是我們?nèi)巳吮揪,個個不無的真心,就回光返照,你不要認為妙法是在你的心外,不要以為佛在你的心外。你體認到:佛在我心里,妙法就是我自己的心,那你成佛有份了。

  我們每天晚上做晚課放蒙山,先念《華嚴經(jīng)》的偈頌:「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菇又湍钇频鬲z真言、普召請真言,打開地獄,把地獄的眾生都召請來,誦三昧耶戒真言、變食真言,請他們吃甘露法食,把他們超度離苦得樂,皆共成佛道。

  這里有二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地獄的眾生,以前造的惡業(yè)太重才墮地獄,地獄打得開嗎?一切唯心造,怎么打不開?我有本事打開地獄。第二個問題,地獄的眾生業(yè)障太重,我能度得了嗎?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怎么度不了?所以要先作觀想:「若人欲了知」,假若你這個人,想要明了知道!溉酪磺蟹稹,過去世、現(xiàn)在世、未來世的一切諸佛。「應觀法界性」,法界性,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心,也叫做佛性。「一切唯心造」,三世諸佛都是我的心造出來的,心能夠造三世諸佛,不能夠破地獄,度地獄的眾生嗎?一定可以的,因為心力不可思議!所以三世諸佛是我們的心造的,我為什么不造個佛,要造個凡夫出來,不是愚癡顛倒嗎?

  明白我們?nèi)巳擞袀不可思議的真心,可以成佛的妙法,所以我們要自尊自重,我們在座聽佛法的人,大家都有信仰心,聽到哪里,信到哪里,可是不相信的人,你向他說還是不相信,他說佛法談來談去都是空話,對于社會國家有什么利益?他如果問你這個問題,你怎樣答復呢?人人不要做壞事,社會就安定;社會安定,國家就富強。人人相信自己有個真心,能夠成佛,自尊自重,還會做壞事嗎?成佛,不是成阿羅漢,還要行菩薩道,利益眾生,像觀世音菩薩救度眾生的苦難,人人都去幫他人的忙,就不會害人,社會安定,國家就富強,佛法怎么沒有用?因為他不了解佛法是安定社會,利益國家的力量。拿事實證明:譬如志蓮精舍現(xiàn)在講經(jīng),警察不會來過問。又比如一個傳戒的法會,每天打齋供眾有一千多人,警察也不會過問,因為他們知道佛教在傳戒,不會有問題。

  「妙法」,就是人人本具的心法,成佛的妙法,妙法二字講好,再講「蓮華」二字,世間的花千差萬別,各色各樣,大概分三種:一、開花不結(jié)果,二、先開花后結(jié)果,三、花果同時。第一種開花不結(jié)果,只開花,花謝就沒有了,沒有結(jié)果。這是比喻外道,外道不是不修行,修行結(jié)果證不了圣果,好像世間的花,開花不結(jié)果。第二種先開花后結(jié)果,就是先修因后證果,等于人乘法、天乘法、二乘法。第三種花果同時,如蓮花不開則已,一開里面有一個蓮蓬果,中間有蓮子,就是《妙法蓮華經(jīng)》的「妙法」,它是因果同時。

  佛修了三大阿僧祇劫修成佛,眾生的心不可思議。眾生心也不可思議,因為眾生心里具有佛性,你只要明白即因即果,是心是佛,當下成佛。這個道理難懂,你看蓮花就好懂,用蓮花來譬喻妙法,來譬喻眾生的心。蓮花是從蓮藕上生出來,蓮藕在淤泥里面。單有淤泥,沒有水,生不出來蓮花,要有淤泥、水,才生出來蓮花。但是蓮花是超出淤泥,而且超出水面之上,它不但不沾淤泥,連水都不沾,太不可思議了。

  佛教講的妙法,是超出空有的中道妙理。但獨的中道,叫但中,是天臺宗的專有名詞。凡夫法是有法,有善有惡,有因有果,有事有理。二乘法是空法,要把一切法都空掉。大乘的佛法,講的是中道,講的是超空超有,超過凡夫法,而且超過二乘法。用蓮花來譬喻,淤泥比喻凡夫法的有法,水比喻二乘法的空法。蓮花不但超出淤泥,而且超出水面,超空超有,所以是妙法。

  但中,還不是妙法;圓中,圓滿的中道,才是妙法。它是即空即有,蓮花超出水面,離不開水;超出淤泥,離不開淤泥。你懂得這個道理,就回光返照自己的心,我們凡夫就像在淤泥里,淤泥有蓮花的種子在里面,就能開出蓮花來,蓮花一開,里面有蓮蓬果。你只要悟到這個道理,立地成佛,叫做圓滿的中道。

  以上講的是理,事實上,要想成佛,你得行菩薩道,行菩薩道就得度眾生,眾生在哪里?眾生是凡夫,都在淤泥里。你天天就在淤泥里面度眾生,你要是害怕淤泥染污了你,就落入二乘圣人,不是大乘圣人,那個法不妙。在淤泥里度眾生,你自己不會染污,而且度來度去,你自己成了佛。因為你用六度法門度眾生,勸導眾生行布施,你自己也行布施,功德圓滿,不成佛嗎?你勸眾生持戒,自己也持戒,一切惡不做,一切善奉行,因圓果滿,不成佛嗎?所以你在淤泥里面跟眾生打滾,滾來滾去,自己滾到水面,開了一朵蓮花,這個法不可思議,叫做妙法。

  「妙法」就是我們眾生的心,眾生的心是妄想心,但是妄想心沒有本體自性,你把妄想心透過,本體自性就是真心,真心與佛無二無別,我們的心就是佛。眾生的心,怎么叫做妙法呢?「是心是佛,心佛不二。」是心是佛,沒有二法。心佛不二,就是平等無差別之義。我們眾生的心,跟佛的心平等,叫「在凡不減,在圣不增!乖谖覀兎卜蚍萆,真心雖然流轉(zhuǎn)生死,它沒有減少。圣人,就是指佛,佛修行三大阿僧祇劫,煩惱斷盡,無明破盡,證得真心,還是眾生的那個心,一點兒也沒增加。不增不減,平等沒有差別,所以叫做妙法。

  蓮華是譬喻妙法,是即因即果,因果同時的花,它不開花則已,開花里面就有一個蓮蓬果;ㄊ且颍徟罾锏纳徸邮枪,蓮花之因,就是蓮蓬的果。這是譬喻眾生的心法,你聞到大乘佛法,相信自己有個真心,從今天起發(fā)菩提心,就是成佛的正因,將來一定成佛。成了佛,證得的還是最初發(fā)的菩提心,道理跟蓮花一樣,所以用蓮華來譬喻妙法,叫做妙法蓮華。

  「妙法蓮華」,妙法是法,蓮華是譬喻,法喻并舉,這是別題!附(jīng)」字是通題,具足貫、攝、常、法四字,貫是貫穿諸佛的義理,攝是攝化眾生的根機。常是三世不易,過去、現(xiàn)在、未來,都是這個道理。法是十方皆準,此世界、他世界,共同作標準。梵語修多羅,翻成中國話叫契經(jīng),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略稱為經(jīng),是一切經(jīng)的通題!睹罘ㄉ徣A經(jīng)》里面講的是上契諸佛之理,諸佛之理太高深,我們眾生怎么夠得上呢?如果眾生夠不上,這部經(jīng)不會流通在世間。下契眾生之機,跟我們眾生的根機也是相合的,所以叫做契經(jīng),合起來名為《妙法蓮華經(jīng)》,這是總題,以上把總題講完。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這一品的品題。先講「觀世音菩薩」,「菩薩」二字是通名,凡是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的,都叫菩薩,比方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赣^世音」是別名,這一尊菩薩,叫做觀世音菩薩。「觀」是能觀之智,「世」是世間的眾生,「音」是世間眾生念觀世音菩薩圣號的音聲。觀世音菩薩以大智慧,觀察到世間眾生念他的名號,求他救苦救難的音聲,所以叫做「觀世音」。

  《普門品》由無盡意菩薩當機來請問:這一位菩薩為什么德號叫做觀世音?釋迦牟尼佛親自解釋:因為他能夠觀察世間眾生念他的名號,求他救苦救難,能令眾生解脫苦難,這是按他的果位上的功德解釋。《楞嚴經(jīng)》解釋觀世音的名號,是按他因位上的行門解釋,觀世音菩薩能夠觀察到,世間眾生念他的名號,立刻就得到解脫。他為什么會有這果位上的功德呢?因為因位上他證得耳根圓通,才能夠救度眾生的苦難。世間的音聲,是用耳聞,他應該叫做聞世音,為什么叫做觀世音?觀是由菩薩的心啟發(fā)出來智慧,用智慧來觀察。為什么不說他耳根聞到呢?因為觀世音菩薩證得耳根圓通,一根得圓通,六根都得解脫,可以互用。所以他用智慧觀察,也就是用耳根去聞音聲。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的功夫,怎么證得呢?「反聞聞自性,入流亡所!挂粫r就得到耳根圓通。我們眾生的耳朵,聞到外面的音聲,是跟著音聲奔馳,我們眾生的苦惱就是六識,依著六根,攀緣六塵,被六塵所轉(zhuǎn)。單講耳根,聽見好的音聲,就動貪愛心;聽見不好的音聲,就動瞋恨心;聽見不好不壞的平常音聲,就動愚癡心。你隨著音聲起貪、瞋、癡,造了業(yè)受報,流轉(zhuǎn)生死,無窮無盡!独銍澜(jīng)》說:「若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你的心能轉(zhuǎn)物,就是如來;要是物轉(zhuǎn)了你的心,就是凡夫。我們不能轉(zhuǎn)物,常被物轉(zhuǎn),音聲也是物的一種,常常被音聲所轉(zhuǎn)動。觀世音菩薩用功,反觀、反聞,聞他的自性。

  我們?yōu)槭裁磿牭揭袈暷?用功就從這里下手。依佛經(jīng)上講,耳朵不能聽音聲,只是聽音聲的一個幫助,叫浮塵根,浮是不堅固,塵是色塵,根是耳根,它是不堅固的色塵之根。浮塵根里面還有一個凈色根,它很清凈,但還是色塵之一。無論浮塵根、凈色根,都屬于色法,不能聞。還有個耳識,屬于五識之一,只能緣現(xiàn)量境,不能分別。能分別的,是與耳識同時起的第六識,叫同時意識,由同時意識起分別,分別好聽或不好聽。還有個第七識,給第六識做根,第七識執(zhí)著第八識為我,連第八識也沒有本體自性,那么究竟誰能聞音聲呢?是我的本體自性,追到根啦!

  「反聞聞自性」,不要順著聲音之塵來聞,反過來,聞自己的自性!溉肓鳌梗肓四苈勛孕灾,入了真心之流!竿鏊,把所聞的聲塵空掉。這個時候,外面好聽的聲音空了,不好聽的聲音也空了,完全聞到自己的本性上。按《楞嚴經(jīng)》的功夫有次第,「從聞思修,入三摩地」,由聞而思,由思而修,入了定,豁然貫通,才證到耳根圓通。

  反聞聞自性,是依著《楞嚴經(jīng)》的注解解釋的,圓瑛老法師對《楞嚴經(jīng)》下過苦功,他注的《楞嚴經(jīng)講義》,在臺灣有流通,道源在大陸曾親近過他老人家,我向他請開示:反聞聞自性,要從哪里下手呢?他給我開示:你用禪宗參話頭的功夫,就是下手處。禪宗參話頭,什么境界現(xiàn)前,你就問:「能知道境界的是誰?」你聽到外面的聲音,無論好聽、不好聽,這是你所聞的聲音,你提起來一個話頭:「能聞聲音的是誰?」你要是得利,只有一個話頭現(xiàn)前,外面的聲音聽不見了,很容易用這個功夫得利益,你們參過禪的,或者沒有參過的,都可以試驗試驗。

  觀世音菩薩得了耳根圓通,忽然間得了兩種殊勝的功德:「上與諸佛同一慈力,下與眾生同一悲仰!褂谑窃僬归_十四種無畏,能夠現(xiàn)出來三十二應身,普救眾生的一切苦難,才有《普門品》果位上的功德。

  講到這里,就知道他的德號為什么不叫聞世音?因為不是用耳根來聞,觀世音得了耳根圓通,啟發(fā)出來自己本具的大智慧,六根互通互用,是用智慧來觀察。如果用耳根來觀察,聽到無量眾生一起念他的名號,他分別不來。大智慧不要分別,任運自然都聽得清清楚楚,是用智慧來觀察世界的音聲,所以叫觀世音。

  別名「觀世音」解釋好了,再講通名「菩薩」二字,是梵語「菩提薩埵」的略稱,「菩提」翻成覺,「薩埵」翻成有情,叫覺有情。這個菩薩是上求佛的覺道,下化一切有情的人。他是佛的大乘弟子,因為還沒成佛,還要上求佛的覺道。小乘弟子只能自利,不能利人,大乘弟子要救度一切有情,所以叫下化有情。

  菩薩有五十一個位子: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再加等覺,五十一個位都叫菩薩,第五十二個位叫妙覺位,就是佛。前面五十一個都叫因位,第五十二個妙覺位是果位。觀世音菩薩是第五十一個位的菩薩,除了佛,就屬他最高了,叫做等覺菩薩。等覺者,與妙覺只差一等,還沒有成佛就是了。

  但是觀世音菩薩,跟其他的等覺菩薩不同,他已經(jīng)在無量劫以前就成佛,號正法明如來,因為要度眾生,倒駕慈航,果后行因,現(xiàn)菩薩身。按他的本位是正法明如來,按他的跡門是菩薩。這位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阿隬陀佛,我們供養(yǎng)的西方三圣,中間是阿彌陀佛,左邊是觀世音菩薩,右邊是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在西方極樂世界輔佐阿彌陀佛,宏揚凈土法門的一位大菩薩。

  觀世音菩薩無剎不現(xiàn)身,剎,就是世界,沒有哪個世界不現(xiàn)身,但是為什么對娑婆世界特別緣深,現(xiàn)身現(xiàn)得多呢?一是跟釋迦牟尼佛有師徒因緣,觀世音菩薩成了佛,當時釋迦牟尼還沒成佛,親近正法明如來,當苦行弟子,挑水、砍柴、掃地、擦桌子,做這些苦行。等到釋迦牟尼成佛,觀世音菩薩要輔佐釋迦牟尼佛,救度眾生的苦難,所以到娑婆世界來。釋迦佛在娑婆世界成佛,一佛出世,千佛護持,因為要令眾生信仰之心一致,除了一尊佛,其他都叫菩薩,所以他在釋迦佛的座下示現(xiàn)作弟子,稱為觀世音菩薩。我舉個互相做師徒的例證:比如道源在這里講經(jīng),法座上不能同時坐兩位法師,我也講,你也講,聽眾怎么聽經(jīng)呢?聽眾只能聽一位法師講,你會講經(jīng),先坐在底下聽,就算我的弟子;等到你上來講經(jīng),我坐在下面聽,我就是你的弟子,這就是互為師徒。

  娑婆世界,梵語娑婆,翻成中國話叫堪忍,堪能忍苦的世界,在十方世界中娑婆世界最苦,但是娑婆世界的眾生,有特殊的性格,堪能忍受痛苦,不愿意出去!難調(diào)難伏,難教難化,其他的菩薩都不愿意來這個世界行教化,其他的佛也不愿在這里成佛。只有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看見娑婆世界的眾生太可憐,天天受苦,還不覺悟,不愿意離開,太愚癡了!所以釋迦牟尼佛發(fā)愿在娑婆世界成佛,教化這些眾生!栋浲咏(jīng)》上的六方諸佛,都出廣長舌贊嘆釋迦牟尼佛,所以觀世音菩薩特別來輔佐他,在娑婆世界救度苦難的眾生。

  剛才講菩薩有五十一個位,最高位叫等覺菩薩,最初位是十信位的初信。初發(fā)心發(fā)什么心呢?發(fā)菩提心。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你一發(fā)菩提心,就是初發(fā)心菩薩。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教化這些難調(diào)難化的眾生;看到阿彌陀佛發(fā)四十八大愿,接引我們這些苦惱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又看到觀世音菩薩不辭辛苦來救苦救難,我們能無動于衷嗎?我們就得學佛,學菩薩發(fā)菩提心。你一發(fā)菩提心,你今天就是菩薩,就是成佛的正因。你將來成佛,就從你發(fā)菩提心成起。你要是沒有發(fā)菩提心,你想成佛,像蒸沙做飯。你想蒸飯,用沙來蒸,蒸無量劫還是沙子,因為沙子不是飯的因。你要拿米蒸,很快就蒸成飯,因為米是飯的因。你沒有發(fā)菩提心,想要成佛,不管怎么修,都是無益苦行,不會成佛。

  菩提心怎么發(fā)起來呢?你觀察眾生苦,就發(fā)起大悲心,大悲心就是悲能拔苦,是個救苦的心,救苦的心發(fā)起來,就是發(fā)菩提心。你看《普賢行愿品》有三個次第,先觀察眾生苦,發(fā)大悲心,再由大悲心發(fā)菩提心。我們現(xiàn)在就觀察眾生苦,一切眾生都有成佛的真心,為什么不去成佛,天天造業(yè),流轉(zhuǎn)生死,受無量苦呢?這樣觀察大悲心就生起來。你再觀察邪魔外道,他要修行,離苦得樂,但是沒有聞到佛的正法,修些無益的苦行,所以你要度這些外道,發(fā)了大悲心,就發(fā)了菩提心。

  你再進一步觀察佛教徒,各個道場要是做法會,信徒很多很多,燒香、獻果、拜佛,但是沒有一個求成佛的,連求二乘,想超出三界、脫出輪回的人都沒有,也沒有人想求來生來世生天,也沒有人想來生來世轉(zhuǎn)為人。就是連人乘法、天乘法都沒有,只求現(xiàn)在平安,這樣不是可憐嗎?不信佛,信了外道就夠可憐!現(xiàn)在已經(jīng)信了佛,佛法五乘法,連一乘都不求,不是太可憐愍了嗎?他怎么不求?因為沒有人講佛法給他聽,所以我們應該負責宏揚佛法。你的大悲心發(fā)起來,你的菩提心就發(fā)起來了,上求佛的覺道,去研究大乘法;下化一切有情,發(fā)心講經(jīng)說法給眾生聽。這樣你就學會觀世音菩薩,將來成佛有份。

  「觀世音菩薩」講好,再講「普門」,普是普遍,門是法門,是普遍救度眾生的法門。普遍救度眾生,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法門。佛菩薩大慈大悲,但是觀世音菩薩偏重于救苦救難,所以叫「大悲觀世音菩薩」。不是一個眾生、二個眾生,乃是無量數(shù)眾生,都在受苦受難,觀世音菩薩救度眾生,要普遍救,所以他的悲心,叫大悲心。

  大悲心怎樣發(fā)起來呢?剛才說過,觀眾生苦。究竟發(fā)大悲心是什么樣子呢?舉個例證,就是母親疼愛兒女的心。母親叫慈母,不叫悲母,慈能與樂,她疼愛兒女,希望兒女得到快樂,有好吃的,就給兒女吃;有好看的衣服,就給兒女穿,她自己可以不吃,可以不穿,這叫慈心。但是如果兒女生病,母親心急如焚,寢食難安,急著帶兒女去看醫(yī)生,這叫做悲心,悲能拔苦之心。菩薩看見眾生苦,一定要拔除眾生的痛苦,就像母親看見兒女生病,一定要趕快請醫(yī)生醫(yī)治一樣。但是母親的悲心,不叫大悲心,大悲心是普遍平等行悲心,拔除一切眾生苦。世間母親的悲心,只拔除自己兒女的痛苦,隔壁鄰居的小孩子生病,就不管了,她的悲心不夠大。菩薩觀察一切眾生都是她的兒女,一切眾生受了苦,就像母親要趕快拔除兒女痛苦一樣,這個心才廣大。因為無量無邊眾生的苦惱都要拔除,所以叫做大悲。

  普遍救度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心,這個法門就是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立刻就救你的苦難,使你得解脫。無量的眾生有苦難,無量的眾生得解脫,所以叫做普遍救苦的法門。

  「普門」二字講好,再講「品」字,品就是經(jīng)文的一章,《妙法蓮華經(jīng)》有二十八品,就是二十八章,這是第二十五章,叫做第二十五品,這一品專講觀世音菩薩普遍救苦的法門。

  以上把品目講完,下面講翻譯經(jīng)文的人。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姚秦」是朝代名,中國三國以后就是晉朝,晉朝分西晉、東晉,西晉時全國統(tǒng)一,到東晉就分裂了,晉朝的國都搬到南京。西邊的長安另外建立一個國家,叫秦國,因為秦國的皇帝叫苻堅,故稱苻秦,苻堅想把東晉滅掉,統(tǒng)一中國。苻堅去滅東晉的時候,帶領百萬大兵,有上將千員,帶甲百萬,在安徽合肥打了一仗,這是歷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zhàn),打敗了,苻堅跑回長安,被他手下一位大臣姚萇殺了,于是姚萇篡位當了皇帝,為揀別不是苻秦,改叫姚秦。

  「三藏法師」,三藏是經(jīng)藏、律藏、論藏,貫通經(jīng)律論三藏,稱為三藏法師。三藏法師是通名,誰能貫通經(jīng)、律、論,就稱為三藏法師。翻譯經(jīng)典,稱三藏法師的很多,中國的高僧玄奘法師,也稱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是別名,這位法師本來是中印度人,后來到了龜茲國,由龜茲國把他請到長安翻譯佛經(jīng),他翻譯的經(jīng)典很多!缸g」是翻譯,把印度的梵文經(jīng)典,翻譯成中國文字!给F摩羅什」翻成中國話叫做童壽,為何取這個名呢?因為他十二歲就大徹大悟,講經(jīng)說法,辯才無礙,全印度沒有不尊敬他的,童子的年齡而有高壽之德,所以尊稱他童壽法師。這一位法師跟中國的佛弟子特別有緣,從唐朝一直到現(xiàn)在,大家都喜歡念他翻譯的經(jīng)。

  我們中國大乘佛法有八大宗派,有一派叫律宗,唐朝有位道宣律師,他是律宗的開宗祖師,持戒律很精嚴,感動天人給他送供養(yǎng),天人有神通,道宣律師就問天人:翻譯經(jīng)典的法師很多,為什么大家都喜歡念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經(jīng)呢?天人說:他不但翻譯釋迦牟尼佛的經(jīng)典,過去七佛的經(jīng)典都是他當翻譯師,他發(fā)愿哪一尊佛涅槃之后,經(jīng)典流通到其他世界去,由他來翻譯,他是七佛以來的譯經(jīng)師,他的功德特別大,翻譯的經(jīng)典特別好,所以大家都喜歡念他翻譯的經(jīng)。

  講到這里,把《妙法蓮華經(jīng)》的經(jīng)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品題,「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的譯題都講完了,現(xiàn)在開始講正文。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爾時」,就是釋迦佛把《妙法蓮華經(jīng)》第二十四品《妙音菩薩品》說完的時候。妙音菩薩是東方世界的菩薩,來參加法華會,釋迦佛說完妙音菩薩,再說西方的觀世音菩薩。全部《妙法蓮華經(jīng)》的脈絡,是先有一位當機者出來替我們請法,第二十五品的當機者是「無盡意菩薩」。菩薩,是一切菩薩的通名。「無盡意」,是這位菩薩的別名。比如現(xiàn)在講經(jīng)的都叫法師,法師二字是通名,每一個法師,另外有一個別名。這位菩薩為什么叫做無盡意呢?意,就是心,就是無盡的心。古德作有四句偈,解釋這位菩薩為什么叫無盡意:「世界無邊塵擾擾,眾生無數(shù)業(yè)茫茫,愛河無底浪滔滔,是故號為無盡意!埂甘澜鐭o邊塵擾擾」,虛空無邊,世界也無邊,都是塵勞擾擾。塵勞擾擾之中,世界是依報,正報是眾生!副娚鷺I(yè)茫茫」,茫茫,是無量無邊的意思。在無量無邊世界里面,有無數(shù)眾生,眾生造的業(yè)也是無量無邊!笎酆訜o底浪滔滔」,眾生造業(yè)是因為他有煩惱,三個根本煩惱貪、瞋、癡之中,以貪煩惱、貪愛為生死本,形容眾生的愛欲心,像一條大河甚深無底,波浪洶涌得厲害。因為他的愛欲熾盛,造無量無邊的業(yè),就在世界受無窮無盡的生死。眾生的生死無盡,需要菩薩來度,所以這個菩薩就發(fā)無盡的心,要度無盡的眾生,所以稱為無盡意。

  無盡意,就是無盡的心,前面跟諸位講過,我們要學菩薩發(fā)菩提心,我們今天發(fā)了菩提心,今天就叫菩薩,發(fā)了菩提心,就是要救度眾生。發(fā)菩提心要觀眾生苦,起大悲心,你因為觀察到眾生苦,要拔除眾生苦,就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為什么要上求佛道?為拔除眾生苦,為救度這些苦眾生。眾生無數(shù)都在受苦,要把無數(shù)的眾生度盡,眾生無盡,你的菩提心也無盡,盡未來際度下去。發(fā)菩提心,要上求佛道,叫第一心。要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叫廣大心。眾生沒有度盡,盡未來際度下去,叫長遠心、無盡心。

  以前講《普賢行愿品》時,曾跟大家講過十大愿王,每一條大愿都是無盡心,一者禮敬諸佛,我要禮敬諸佛,盡虛空徧法界,塵塵剎剎,無量無數(shù)的佛,我都要禮敬,這叫做廣大心。禮敬諸佛,不是為我個人了生死,是為了要度無盡的眾生。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面前,先發(fā)了菩提心,才去五十三參,每遇見一位善知識,都先請求:弟子善財已經(jīng)發(fā)了菩提心,但不知道怎么行菩薩行,請開示?五十三參就是參學菩薩行,到最后普賢菩薩歸納起來,叫他發(fā)十條大愿。他發(fā)了菩提心,還要發(fā)無盡心,禮敬諸佛無盡,稱贊如來也是無盡。

  每一條大愿都有一段結(jié)詞,「虛空界盡,我禮乃盡,以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如是乃至眾生界盡,眾生業(yè)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固摽战绫M,虛空沒有了,我的禮敬乃盡。眾生界盡,虛空里面沒有眾生了,我的禮敬才盡。眾生業(yè)盡,眾生不造業(yè)了,我的禮敬才盡。眾生因為起煩惱才造業(yè),眾生的煩惱盡,我的禮敬乃盡。我是為眾生禮敬諸佛,就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yè)盡、眾生煩惱盡,我的禮敬乃盡。

  「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明知道虛空界不會盡,眾生度不盡,眾生的業(yè)斷不盡,煩惱斷不盡,我禮敬諸佛永遠不盡,明知其不盡,一定要叫他盡,顯出菩薩發(fā)心的偉大!

  「無盡意」是無盡的心,就是真心,《華嚴經(jīng)》叫一真法界,就是我們?nèi)巳吮揪叩恼嫘,真心無形無相,「橫徧十方,豎窮三際!箼M著按空間說,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徧于十方,沒有邊際。豎著按時間說,窮于過去、現(xiàn)在、未來,這就是真心的樣子。

  你發(fā)菩提心要度眾生,以利他為自利,大乘佛法叫妙法,就妙在這里。你聽佛菩薩的開示,叫你發(fā)菩提心,就發(fā)菩提心;叫你行菩薩道,就行菩薩道;叫你度無量眾生,就學著度;叫你盡未來際,就學著盡未來際,就對了,你絕對不會吃虧上當。因為我們?nèi)巳吮揪叩恼嫘,是橫徧十方,豎窮三際,徧法界。但是凡夫眾生起了我執(zhí)、法執(zhí),本來沒有我,執(zhí)著有個我;本來沒有法,執(zhí)著有個法,把徧法界的真心,執(zhí)著到身體里面。我們轉(zhuǎn)人有五、六尺高,橫著說,不出一碼那么寬,真心徧我們的身體,就這么大。若墮到蚊蟲、螞蟻,身體只有二、三分長,一分寬。把橫徧十方,豎窮三際的真心,擠到螞蟻身上,就一、二分那么大。眾生的我執(zhí),真可憐!自己害自己。

  這一執(zhí)著,眾生在迷,沒有聞到佛法,不曉得真心,墮到畜生道愚癡苦,你跟螞蟻講,它怎么聽得懂呢?幸好我們是人,還能聽得懂有個真心,但是無始劫來執(zhí)著我,執(zhí)著慣了,以為我的身體以外,就不是我,其實我們的真心,橫徧十方,十方無數(shù)世界,在我心內(nèi)。無邊的世界、無數(shù)的眾生,在我的心內(nèi)。眾生造無量無邊的業(yè),起無量無邊的煩惱,從自己的心里起。所以度眾生,是度自己心里面的眾生。依著大乘經(jīng)講,了解了,做起來還是有人我執(zhí),總覺得我是我,眾生是眾生。

  佛大慈大悲權(quán)巧方便開示我們,你發(fā)菩提心去度眾生,眾生無量無邊,你都得去度,盡未來際度。你聽了佛的開示,發(fā)了大心,要去度無量無邊的眾生,無量無邊是橫徧十方,你的心就擴大,不再局限五、六尺身體以內(nèi)。你盡未來際,度無量無邊的眾生,把你的心拉長到豎窮三際,放大到橫徧十方,結(jié)果證得一真法界,證得真心,這叫大乘的妙法。你本來為度無量無邊眾生,盡未來際去度,實際是把自己無始劫來的我執(zhí)、法執(zhí)度掉了。眾生空了,眾生業(yè)空了,眾生煩惱也空了,一真法界清清凈凈現(xiàn)前,自己成了佛。

  以上是按「無盡意」三字,講發(fā)菩提心,行菩提道,要發(fā)廣大心、長遠心。

  無盡意菩薩是在地藏菩薩之前發(fā)心,地藏菩薩當光目女的時候,母親死了,她悲痛不已,遇見一位羅漢來托缽化飯,她就供養(yǎng)這位羅漢,羅漢問:你有什么愿心要求?她回答說:我母親死了,不知道墮到哪一道?我心里很悲痛,請師父指點迷津。這位羅漢入定,觀察到她母親墮在地獄里受大苦,就告訴她怎樣供養(yǎng)佛、禮敬佛,超度她的母親,她的母親不久會來她家里投胎,果然不久她的婢女生個小孩,后來光目女才發(fā)大愿。福度光目女那位羅漢,就是無盡意菩薩,在地藏法會已經(jīng)成了菩薩,那是無量劫以前的事情,他發(fā)心比地藏菩薩早,可是《地藏經(jīng)》沒有說,光目女是跟無盡意菩薩學發(fā)菩提心,可能是受無盡意菩薩的影響。

  地藏菩薩成了菩薩的時候,他就發(fā)愿:「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顾越写笤傅夭赝跗兴_。眾生要度盡,他才證菩提道;地獄要度空,他才成佛。明知道眾生度不盡,地獄度不空,他要發(fā)這個愿,才叫做大愿。這跟普賢菩薩開導善財童子十大愿王,每一個大愿的結(jié)詞:「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挂粯,才叫愿王。這就是中國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明知道世界不能大同,一定要往世界大同做,這才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精華。

  我前面講到觀世音菩薩發(fā)菩提心,來救度眾生的苦難,我們要是單看《普門品》的經(jīng)文,介紹這位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我們就念他的名號,求他救苦救難,這樣把《妙法蓮華經(jīng)》變成人天乘的凡夫法,連二乘的道理也沒有學到。古人研究經(jīng)典有個評論:「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鼓銓W《楞嚴經(jīng)》要能大徹大悟,才算得到楞嚴經(jīng)的利益。《妙法蓮華經(jīng)》上講的道理,是叫我們成佛,不是叫我們單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求救苦救難,就變成凡夫法了。所以你要學觀世音菩薩發(fā)心,你也去救苦救難,你發(fā)了菩提心,要行菩薩道,你也是個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老早成佛,他是倒駕慈航,你不也是老早就成佛嗎?所以我們學大乘經(jīng),不發(fā)菩提心,天天修行,盲修瞎練,好像蒸沙做飯,盡未來際也蒸不出飯,所以你先要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

  我前面勸請諸位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你學了大乘佛法,得講大乘經(jīng)給眾生聽。你說你講不好,講不好才要學,你要是講得好,就不用學!阜ㄩT無量誓愿學」,是四弘誓愿之一,發(fā)了菩提心,你不學講經(jīng),怎么弘法?不弘法,怎么利益眾生?你菩提心好不容易發(fā)起來,不能發(fā)空愿,要「依愿引行,以行填愿!鼓惆l(fā)了大愿,要引起來菩薩行門,隨力隨分,腳踏實地行菩薩道,依著行門,填滿你的菩提大愿。

  我們沒有神通,不能到十方世界弘法,先在臺灣弘法。臺北請我講經(jīng),就到臺北講;臺南請我講經(jīng),就到臺南講;香港請我講經(jīng),我也講;美國請我講經(jīng),我也講,等于十方世界都講。講到什么時候呢?我今年八十一歲了,沒有休息,還在講,盡形壽,講到一口氣不來,今生講完了,來生接著講,盡未來際講下去。要這樣發(fā)心,才算學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不然,你就學錯了!

  這是勸請諸位學無盡意菩薩,請釋迦牟尼佛講經(jīng)。我們也要學無盡意菩薩,在沒有學會講經(jīng)前,知道哪位法師會講經(jīng),就代眾生請法,這樣你就是《普門品》的當機者∣∣無盡意菩薩。

  以上把「無盡意菩薩」講好,下面接著消文!讣磸淖稹,因為聽釋迦牟尼佛講經(jīng)說法時,菩薩都在各自的座位上聽,要出來請法,得由本座站起來。「偏袒右肩」,「偏」是一邊,「袒」是露出來。因為坐著聽經(jīng)的時候,袈裟是通肩披衣,兩個肩膀都蓋著,要出來請法的時候,得把右肩露出來。我們中國出家人的服裝有便服、長衫、海青,袈裟用不著通肩披,一披上就是偏袒右肩,就是我現(xiàn)在穿的這樣,右肩膀露出來,袈裟偏到一邊!讣磸淖,偏袒右肩」,是佛弟子向佛請法的儀式,表示身業(yè)恭敬!负险葡蚍稹,「合掌」表示一心恭敬,「向」是面對。恭敬之心,無形無相,合起掌來面對佛,請佛說法,表示意業(yè)恭敬!付魇茄浴,表示口業(yè)恭敬。

  「世尊!」稱呼一聲,就像弟子要跟師父說話,先叫一聲師父,這是禮貌。「世尊」二字是尊重佛的德號,佛是超九界以獨尊,九個法界是:三乘圣人、六道凡夫。六道凡夫,屬于世間;三乘圣人,屬于出世間。佛超出九界之上,不但為世間所尊,也為出世間所尊,為世出世間之所尊,故稱「世尊」。

  「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無盡意菩薩出來請佛說法,他提出問題:我們這個法會里,有一位從西方極樂世界來的大菩薩,叫做觀世音菩薩,這一位菩薩,為什么取名叫觀世音呢?這是替眾生請問,不是無盡意菩薩不了解,因為有佛在座,請佛金口宣揚,好令大眾生信仰心。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佛告無盡意菩薩」,佛對于弟子說話叫下告,這是文字上的禮節(jié)!干颇凶!」叫他一聲善男子,贊美他是一個有善根,善為發(fā)心的男子,能替眾生請法。佛接著答復他提出來的問題:這位菩薩為什么叫做觀世音?「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億」是大數(shù)目名詞,不是一億、二億,而是「萬億」。不是一萬億、二萬億,而是「百千萬億」,再加「無量」,也是大數(shù)目。簡單說,就是有無量無數(shù)的眾生。

  「受諸苦惱」,「諸」是眾多,「苦惱」,遭受災難,身受曰「苦」,苦逼其心曰「惱」。因為他是眾生,在娑婆世界苦惱受得很多,所謂三苦、八苦,無量苦患逼迫身心,他受了苦惱怎么解脫呢?

  「聞是觀世音菩薩」,「聞」,是聽說。這個苦惱眾生聽說有一位觀世音菩薩,只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就能夠解脫苦惱,他聽說就相信,相信了就念。「一心稱名」,「一心」是無二念,「稱名」是口里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這一稱名,觀世音菩薩就知道了。

  「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觀世音菩薩不用耳朵聞,用智慧觀察眾生稱名的音聲。「即時」,感應同時,正在稱名號,即蒙感應之時!附缘媒饷摗梗附狻故侨芜\自然,眾生任運自然就脫離苦惱。眾生受到貪瞋癡煩惱的纏繞,好像受到束縛一樣,但是這種束縛,是人自已作的,如蠶作繭,如蛾撲火。你能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煩惱自然消滅,痛苦立即解脫。

  《普門品》經(jīng)文翻譯得很淺顯,而且是菩薩果位上的功德,都是依照事相說的,很好了解。但是有幾點要注意的地方:一、要知道我們是苦惱眾生,在受苦惱,我們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才能得解脫,這是自利。二、我們觀察無量無數(shù)眾生,受諸多苦惱,要使眾生得到解脫,你就傳這個普遍救苦的法門,教眾生念觀世音菩薩圣號,這是利他。

  我剛才勸請諸位學講經(jīng),其他的經(jīng)不好講,你就先學講《普門品》,到處去講,等于到十方世界講;年年講,等于盡未來際講。你就介紹觀世音菩薩給一切眾生聽,他聽到了,就是「聞是觀世音菩薩」,他有了苦難,一心稱名就能解脫苦難,這不是自利利他嗎?

  還要注意「聞」字,沒有善根,聽不到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我們在座諸位,不是今天才聞到,多少年以前可能就聞到了,就證明諸位都有大善根。不要輕視自己,把善根糟蹋,有了善根,要栽培長養(yǎng)自己的善根,好像菩提樹發(fā)了苗,要好好灌溉澆水,讓它越長越大,將來才能開花結(jié)果!嘎勈怯^世音菩薩」,「是」是「這」,你聞到這一位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敢恍姆Q名」,稱名屬于口,一心是從心里念出來。沒有散亂、沒有二念的心,叫做一心。

  我們眾生的心是散亂心,無始劫來就打妄想,白天一整天不休息,你不想,它要想,夜里睡覺作夢還在想,想習慣了。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要用心念,你一面念,一面打妄想,不叫一心。你要是初用功,越念雜念越多,有人說:「我不念觀世音菩薩,妄想還少一點,這幾天發(fā)起道心,念觀世音菩薩的圣號,越念妄想越多,這不是糟了!」你不必害怕,這是一個過程,因為你以前沒有注意妄念,如今注意了,才知道心散亂。

  妄念從哪兒來呢?因為我們的八識好像一個倉庫,里面儲存的全是妄念的種子,打妄想是種子起了現(xiàn)行。八識里面存的是無始劫來熏習的種子,多得很,都是一些妄念的種子。你不念觀世音菩薩的圣號,沒有刺激到妄念的種子。你一念,刺激到妄念的種子起現(xiàn)行,妄念反而多起來。你不要怕,只要認真念觀世音菩薩圣號,念幾天,妄念就慢慢減少,再念,只存觀世音菩薩名號,沒有散亂的心。再進一步,沒有二念,叫做一心。二念,就是還存能、所二個念頭,有能念的心,有所念的菩薩,F(xiàn)在拿起念珠,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心里清清凈凈,就是一句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現(xiàn)前,你以為只有一個念,其實此時仍有能念的心、所念的菩薩,有能、有所,還不叫一心。要念到能所雙亡,能所二個念頭皆空,才叫一心,這時候我們的真心才現(xiàn)前。

  念觀世音菩薩,怎樣才能念到一心呢?有個方法,你要至誠懇切地念:「我的苦難只有觀世音菩薩能救,他是我的大救星、大恩人,離了觀世音菩薩,我的苦惱不能解脫!挂@樣至誠懇切地念,把散亂心先降伏住,再念,沒有能念的心、所念的菩薩,這個時候感應道交,真心現(xiàn)前,你的心,跟觀世音菩薩的心相通了。

  「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咕驮谀惴Q名那個時候,他就加被你。下面經(jīng)文講,你掉到大火里,念觀世音菩薩,一念火就熄滅。為什么感應道交這么快?因為觀世音菩薩有大智慧,他觀察到了,感在眾生,應在菩薩,念菩薩,菩薩應。我們怎么感?就是一心稱名。即時觀其音聲,是菩薩應。感應道交,一念當時解脫苦惱。

  觀世音菩薩只有一位,可是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眾生無量數(shù),別人念都有感應,為什么你念了沒有感應?你怪菩薩偏心,觀世音菩薩是古佛再來,怎么會偏心?別人有感應,是一心稱名。你是用雜亂的心念,怎么有感應呢?你怪菩薩偏心,其實是自己沒有至誠心。

  講了一大段道理,用功下手的方法在「至誠」,你至誠念,用不著了解那么多道理。不懂得經(jīng)的老太太,她聽說念觀世音菩薩,能夠救她的苦難,至誠懇切地念,感應很快,她不懂得什么叫八識田中種子起現(xiàn)行,不懂得有能、有所,為何感應快?因為她至誠地念,一心稱名,所以感應很快!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這是一段問詞,《普門品》按文法上分兩大段,第一大段是長行文,第二大段是偈頌。在長行文中有兩個問答,這是第一個問答,問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取名叫做觀世音?下面佛就答復他:「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這是總說,眾生無量數(shù),受的苦惱,是諸多苦惱,三苦、八苦、無量諸苦,都包括在里面。受苦惱的眾生,苦惱現(xiàn)前,怎么辦?「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你有善根,能聽到觀世音菩薩名號,就至誠地一心稱名:「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觀世音菩薩用他的廣大智慧,觀察到世間眾生一心稱名的音聲,眾生所有的苦惱,皆得解脫。

  前面是總說,受諸苦惱,一切苦惱都包括在里面,無不解脫。下面是別說,分別說明觀世音菩薩救七種災難。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

  一、救火難,「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假若有一個人,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突然進入大火里面,決定會喪身失命,可是火不能燒,為什么?「由是菩薩威神力故」,因為有觀世音菩薩威德神通大力加被,所以不會被火燒死。

  這段經(jīng)文很好解釋,但是怎么叫做「持」呢?憶念不忘曰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不是念在嘴里,要記到心里,常常想到,不會忘記。就是這個人不是臨時念的,平常就念觀世音菩薩,每天有定課,一天念多少聲,念出功夫來,口里不念,心里還在念,不會忘記。遇見大火,結(jié)果沒被火燒到,這是平常持念功夫的感應。

  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二、救水難,「若為大水所漂」,假若大水把你沖走,自己做不了主,被大水漂流去了!阜Q其名號」,這時你就用口稱名,口里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即得淺處」,水一沖,把你沖到淺的地方,自己可以上岸,就脫離了水難。

  這兩段文前后對照,臨時念,一念就有感應,你要知道,平常你不念,臨時你想不起來念,因為平常就在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所以遇到災難就想起來了。譬如剛會走路的小孩子過門檻,栽了跟斗,自然而然就叫:媽媽!為什么叫媽媽?因為平常學說話就叫媽媽,叫習慣了,所以一有難,自然而然脫口而出叫媽媽。你遇見災難,怎么想起來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平常受持的。

  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于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三、救風難,「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于大海」,眾生為謀生活,求財?shù)姆椒ú灰,有的眾生入海去采寶。采寶的眾生,有百千萬億那么多,到大海里去采什么寶呢?一、黃金,二、白銀。三、琉璃,翻成中國話叫青色寶,像中國的翡翠。四、硨磲,是白色寶,一種大蚌殼,蚌殼的紋路像車輪溝一樣。五、瑪瑙,是紅色寶,礦石之類。六、珊瑚,是海中珊瑚蟲骨胳凝成的,長得像樹枝一樣。七、琥珀,是松香樹脂流到地下,經(jīng)過千年以后變成的寶貝。八、真珠,是蚌殼里面生出來的珠子,總共有八種!傅葘殹梗浅诉@八種以外,其他一切寶貝都在里面!督饎偨(jīng)》說的是七寶,《普門品》說的是八寶,不必去研究這些數(shù)目,是就我們所知道的,說幾種而已。

  「假使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黑風」就是暴風!噶_剎」翻成中國話,叫可畏鬼,因為他是吃人的鬼,樣子令人畏懼害怕。遇到暴風,撐船的人做不了主,船就隨暴風漂走,墮落到羅剎鬼國,不但財寶采不了,生命都保不住!钙渲腥粲心酥烈蝗恕,「乃至」是超略之詞,這一艘大船載滿了人,要是多數(shù)人知道念更好,乃至只有一個人,知道觀世音菩薩能救苦救難,「稱觀世音菩薩名者」,至誠懇切地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谷娜硕冀饷摵陲L羅剎鬼之難。

  「以是因緣,名觀世音。」這一句答復前面無盡意菩薩所問:「以何因緣,名觀世音?」遇見火難救火難,遇見水難救水難,遇見風難救風難,因此因緣,名為觀世音。

  我們在座都是佛教徒,佛經(jīng)說到哪里,我們信到哪里,絲毫不懷疑,因為佛說的話沒有妄語。但是不信佛的人,看見這段經(jīng)文會懷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羅剎鬼,有羅剎鬼國嗎?羅剎鬼國在哪里?世界地圖從沒有看見過?你要曉得六道輪回,跟我們?nèi)说老嗤ǖ闹挥行笊馈5鬲z道、餓鬼道、天道、阿修羅道,我們都看不見?墒欠鹌兴_的眼能看到。不是人的國,是鬼的國,地圖上怎么會畫呢?你要是一定要考究事實,要去羅剎鬼國參觀,你參觀了也不能回來證明,因為你一到羅剎鬼國,鬼就把你吃掉,怎么回來證明呢?

  引證一個公案,可增加信心:古代有一位丞相,等于現(xiàn)在的行政院院長,是最高的官,他常常到廟里找住持談佛法。這廟里的住持,每天受持《普門品》,有一次丞相來寺廟時,這位住持正在念《普門品》,丞相說:「你們不要稟報住持,等他念完經(jīng),我們再講話!勾蠹揖吐犓脑挷蝗シA報,丞相走到住持背后,看到他念的是《普門品》,就念到這一段,丞相就起懷疑:「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有這么一個羅剎鬼國嗎?等到住持把《普門品》念完,和尚一看丞相在他背后,說:「很失禮!」丞相說:「不要緊!師父念完了,我有個問題請問你,我剛才聽見兩句經(jīng)文:『若有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怎么解釋呢?」住持是位高僧,能應機說法,他不解釋經(jīng)文,卻很大聲叫丞相的名字,丞相受了侮辱,臉紅了起來。因為在中國為表示尊敬,不能隨便叫名字,何況丞相是當朝的一品大官,大家都稱他丞相,叫他的名字,對他是大不敬,所以他臉都變了顏色。住持笑說:「這就是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呀!」丞相是學佛的弟子,一聽馬上就頂禮懺悔:「我懂了!」因為你心里一動瞋恨,就是起了黑風,你這個人就漂墮羅剎鬼國去了,這是按理論上解釋。

  我再拿事實解釋,幫助不信的人,使他相信。非洲有一種吃人的民族,要是有外人去那里游玩,他捉到了把人殺死,當成上品美味,大家開舞會歡樂一番,那個吃人的非洲人不就是羅剎鬼嗎?羅剎鬼怎么解釋呢?吃人的鬼。吃人的人,不叫人,叫吃人鬼。到那里去,就會被吃掉,到那里去做什么?但是你坐著船,遇見颶風,船做不了主,被吹到那里去,就沒有命了,不是漂墮羅剎鬼國嗎?如果有一個人,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風轉(zhuǎn)了向,不會吹到吃人島去,不就脫離羅剎鬼難嗎?

  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zhí)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

  四、救刀杖難,眾生造的業(yè),千差萬別,所受的災難,也各不相同。「若復有人」,假若又有一個人,「臨當被害」,被冤家捉到,要殺死你,你沒有抵抗力,只有求觀世音菩薩!阜Q觀世音菩薩名者」,你臨當被殺的時候,能夠一心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彼所執(zhí)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刀」是刀刃,「杖」是棍棒,「尋」是當下。那個要殺你的冤家,他所執(zhí)的刀刃或棍棒,當下一段一段壞掉,他殺不了你,害不了你,你立即得到解脫。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

  五、救惡鬼難,「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先解釋「三千大千國土」這個名詞,佛教的地理圖,是一個太陽、一個月亮,中間一座須彌山,配上四大部洲,叫做小千世界。以小千世界作單位,一個小千世界、二個小千世界,數(shù)到一千個,叫中千世界。以中千世界作單位,一個中千、二個中千,數(shù)到一千個,叫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是經(jīng)過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三個迭數(shù),所以叫做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個大千世界,「國土」就是世界!溉簟故羌偃簦偃羧Т笄澜纭笣M中夜叉」,「夜叉」,翻成中國話叫疾捷鬼,飛得很快!噶_剎」,是可畏鬼,夜叉、羅剎,都是吃人的鬼,總名叫惡鬼,把這個世界都充滿了。

  「欲來惱人」,「惱」是惱害,想要害人。遇見一個鬼,我們就受不了,遇見這么多鬼,更沒辦法,那么你只有求觀世音菩薩來救,這時你大聲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嘎勂浞Q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這些惡鬼聽到觀世音菩薩名號,尚且不能用眼睛看你,何況害你的命呢?這些鬼怎么不敢用眼看你呢?因為你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身上、口上都會放光,鬼最怕光明,他怎么敢用眼睛看你呢?看都不敢看,怎么能害你呢?自然解脫了惡鬼難。

  我們沒有看見過鬼,可是有時候忽然間起了一種恐怖,頭發(fā)直豎,脊梁上好像起了一陣冷風,這就是遇到鬼了。遇到鬼時,你要是平常念阿彌陀佛,就念南無阿彌陀佛;你要是平常念觀世音菩薩,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當時就有感應,念不了幾聲,頭發(fā)不豎,脊梁不發(fā)冷,恐怖害怕消失,那些鬼都走了。你一念佛、念菩薩,身上、口上都放光,鬼最怕光明,趕快逃走了。

  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系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

  六、救杻械枷鎖之難,「設復有人」,假設又有一個人,「若有罪,若無罪」,或者他犯了國家的法律,有罪;或者被惡人攀誣,被仇家陷害,是冤枉沒有罪的。「杻械枷鎖,檢系其身」,「杻」是手上戴手銬,「械」是腳上戴腳鐐,「枷」是頸項上戴項板,「鎖」是鐵鏈系身!笝z」是搜檢,「系」是系縛,戴上刑具,把他的身體系縛起來,關(guān)在牢里,不得自在!阜Q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你一心念觀世音菩薩,如此感應道交,手上戴的杻,腳上戴的械,頸上戴的枷,身體上系縛的鐵鎖,都斷壞,立刻得到解脫牢獄之難。

  這里有個疑問:他有罪應該受牢獄的處罰,觀世音菩薩來救,讓他得解脫,不是違背國家的法律嗎?依佛經(jīng)上的解釋,千般罪業(yè)抵不住悔字。他有罪是造了罪業(yè),他知道念觀世音菩薩,一定是后悔了。監(jiān)牢里人滿為患,國家逢重大節(jié)日,有大赦恩典,會下赦免令,把監(jiān)獄里的人放出來,這是國家給予罪犯重新做人的機會。他肯念觀世音菩薩,就是有懺悔之心,所以觀世音菩薩會救他。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赍持重寶,經(jīng)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于眾生,汝等若稱名者,于此怨賊,當?shù)媒饷?眾商人聞,俱發(fā)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七、救怨賊難,「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傷命叫「怨」,奪財叫「賊」。怨賊跟你前生前世有冤仇,你遇到他,不但搶你的錢財,還要殺你的生命,這個時候滿地都是怨賊!赣幸簧讨鳌,做生意的人叫商人,商人的領袖,叫做「商主」!笇⒅T商人」,「將諸」是率領,率領很多做生意的商人!戈宄种貙殹,「赍持」是攜帶著!钢貙殹故琴F重的寶物。這一大群商人攜帶著大量金銀、琉璃等貴重的寶物!附(jīng)過險路」,經(jīng)過非常危險的道路,再往前走就遇見怨賊,不但會失財,而且會喪命,大家恐懼生命難保。這時候怎么辦呢?「其中一人,作是唱言」,「唱言」是大聲說。因為人多,小聲說,大家聽不見。里面有一位平日深信三寶、恭敬佛法,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的人,大聲跟大家說:「諸善男子,勿得恐怖!」諸善男子,前面遇到怨賊,我們都是將本求利的規(guī)矩商人,不要恐怖、害怕!「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你們現(xiàn)在想脫離怨賊的災難,要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是菩薩能以無畏施于眾生」,觀世音菩薩能以無所怖畏,布施給我們這些眾生!溉甑热舴Q名者」,你們假若聽我的話,跟著我稱念觀世音菩薩!赣诖嗽官\,當?shù)媒饷?」面對前面這些怨賊,一定得到解脫。

  「眾商人聞,俱發(fā)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ㄋˊㄚㄇˊㄛ)」是梵音,翻成中國話為皈依、皈敬、皈命。皈同依靠,皈依就像兒女依靠父母一樣。還有恭敬的意思,所以翻為皈敬。恭敬到不惜自己的生命,所以又翻成皈命。因為含多義,翻成中國話,翻哪一個名詞都不完整,所以保存它的梵音。

  這一句經(jīng)文,就是教我們念觀世音菩薩的方法,你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加上「南無」二字,就是皈依、皈敬、皈命觀世音菩薩!「眾商人聞,俱發(fā)聲言」,「俱」者皆也,大家都發(fā)聲,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他們?yōu)槭裁催@么聽話呢?因為遇到災難,會喪身失命,在人力沒有辦法的時候,不求菩薩怎么辦?這個時候,前面遇見無數(shù)的怨賊,不但會失財,還會喪命,人的力量抵抗不了,這時有人勸導說: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就能得解脫,所以大家一聽就相信!阜Q其名故,即得解脫!」一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怨賊都走了,商人立即得到解脫,這是解脫怨賊之難。

  前面簡略列舉救七種災難,實際包括一切災難,下面世尊再總結(jié)贊嘆!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無盡意!」叫一聲當機者無盡意菩薩,也是叫我們,要我們注意聽。「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摩訶薩」就是大菩薩。前面講過,菩薩有五十一個位子,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都叫菩薩。登地以上,十地、等覺,才叫摩訶薩。觀世音菩薩是示現(xiàn)的等覺菩薩,實際是正法明如來再來,所以在一般摩訶薩之中,他是大菩薩中的大菩薩。釋迦佛接著贊嘆「威神之力」,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威德神通,變化莫測的大力量!肝∥∪缡!」「巍巍」,最高、最大,是一種無窮極的贊嘆,「如是」,像我前面所說的救七難這樣高大!贊嘆好了,就勸我們要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圣號。

  前面救七種災難,包括一切災難,下面斷除三種根本煩惱,包括一切煩惱。

  若有眾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下面講解除三毒之苦,「若有眾生,多于淫欲」,所謂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楞嚴經(jīng)說:淫欲不斷,縱入深禪定,終是魔業(yè)。從古以來,多少君王將相、英雄豪杰,逃不過情愛樊籠,以致身敗名裂。三個根本煩惱:貪、瞋、癡,眾生不一樣,有的貪心多,有的瞋心多,有的愚癡心多。在貪煩惱之中也不一樣,有的貪財,有的貪色,這個眾生貪多淫欲,怎么辦呢?《普門品》告訴我們修行的法門,「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鼓愠D罟Ь从^世音菩薩的名號,就能遠離淫欲煩惱。

  這里經(jīng)文加了功夫要注意:前面只勸我們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念不是口稱,而是心里要一心念。這里加個「常」字,要一心念,常常念。還要「恭敬」,你常常念,好像成了每天的例行公事,一天念一千聲,或三千聲,數(shù)念珠,數(shù)完就算了,沒有恭敬,不見效力。要「常念」,還得「恭敬」,就能遠離淫欲煩惱。

  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

  「瞋」,是暴發(fā)脾氣,發(fā)無明火,不能容受逆境!疙!,是惱亂生怒。有的眾生瞋恚煩惱多,喜歡發(fā)脾氣,控制不住,自己也知道不對,怎么辦呢?你就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慢慢的瞋恨心就減少,慢慢的瞋恨心就遠離了。

  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愚癡」,也叫邪見,有的眾生愚癡邪見多,不起正見,他也想聽經(jīng),也想明白佛理,但是都解到一邊去,自己很苦惱,怎么辦呢?你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就會開智慧,起正知正見。

  貪、瞋、癡三種根本煩惱,也叫三毒,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可以解脫三毒。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

  以下總結(jié)贊嘆,勸導我們常念!赣^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大威神力」,和前面「巍巍」意思相同,不但能救火災、救水災……救七種災難,而且能解脫三毒之難。前面火災、水災,都是我們造業(yè)招來的,怎么會造業(yè)呢?因為有貪、瞋、癡三個根本煩惱,行惡業(yè)才招災難。你遠離三個根本煩惱,什么災難都遠離,所以威德神通之力很大。「多所饒益」,「饒」就是多,能多多利益眾生。「是故眾生,常應心念。」所以眾生應該啟發(fā)信心,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要常念、心念,不可只口里念,大多數(shù)人口念心非,所以難得感應道交。念的時候,口出聲,耳朵聽,不可妄心思量分別,其力量甚大,就能得到感應。

  解脫貪、瞋、癡三毒之難,最大的饒益,就是了生脫死。我們在三界之內(nèi),受最大的災難,是流轉(zhuǎn)生死。你怎么會流轉(zhuǎn)生死呢?因為你有煩惱。你把煩惱解脫,生死了脫,超出三界,脫出輪回,還有什么災難呢?要了生脫死,其他法門修起來很難。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很容易,你只要一心念,就把三種根本煩惱念掉了。三種根本煩惱解除,一切煩惱都解脫,不是生死了脫了嗎?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

  前面講觀世音菩薩,能救七種災難,能除三毒,這段講應二求:求男得男,求女得女。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設」是假設,「欲」是想要。假設有個女人,想求一個男孩子。生男育女,是夫妻兩人的事情,為什么不說男人求孩子,只說女人呢?因為社會上自古皆然,到現(xiàn)在醫(yī)學進步,知道不能生孩子,問題不完全在女人,有的要怪男人,可是社會觀念并沒有進步,到現(xiàn)在不能生孩子,社會上還是怪女人。所以女人不能生孩子,心理負擔太重了,她嫁到夫家,她的公公婆婆,天天希望抱孫子,結(jié)婚一年、二年、三年沒有生,就受公公婆婆的批評指責,受不完的氣,他們怪媳婦不生,不會怪兒子,親戚朋友都這樣批評:「某人結(jié)婚,娶了媳婦,怎么幾年了,不生孩子呢?」那么想生孩子,上哪兒求呢?現(xiàn)在醫(yī)學進步去求醫(yī)生,可是醫(yī)生還是幫不上忙,怎么辦呢?你就要求觀世音菩薩。前面七難,人力辦不到的,你只好求菩薩,F(xiàn)在醫(yī)學進步,你求醫(yī)生,醫(yī)生辦不到,你就求觀世音菩薩。

  「禮拜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挂⒁膺@個功夫,一層比一層加深,前面要除三毒,要「常念恭敬」,要常常念觀世音菩薩的圣號,還要恭敬地念。這里你想要求男孩子,你得加點功夫,要「禮拜」觀世音菩薩,要是你家鄰近寺院,寺院里面供有觀世音菩薩像,你可以到寺院去禮拜,家里可以不供?墒侨绻嚯x寺院太遠,你禮拜不方便,一定要在家里設立佛堂,供觀世音菩薩像,泥塑的也好,木雕的也好,彩色印刷的觀世音菩薩像也可以!付Y拜」,要至誠禮拜!腹B(yǎng)」,要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像,燒香、獻花、供水、供水果。總之,要恭敬、要虔誠。「常念恭敬」,加上「禮拜」,加上「供養(yǎng)」,就有感應了!副闵5轮腔壑小梗涂梢陨鲇懈5、有智慧的男孩。

  附帶勸請諸位居士,你家里已經(jīng)有佛堂,最好能供觀世音菩薩像。要是你家里還沒有佛堂,最好能設一間佛堂,當然家里的房間不太寬敞,要設一間佛堂,不是簡單的事。如果有多余的房間,可以設一間佛堂,因為你已經(jīng)信佛,可以引導家人燒香、拜佛,這樣不是自利利他嗎?你要是設立一個佛堂,早起燒香、供水、獻花,去拜拜佛、拜拜菩薩、做做功課,在家居士會念什么,就念什么,念一卷《普門品》也好,你坐下來打打坐,念念觀世音菩薩,這是一種娛樂、一種享受,跟普通人看電視的道理一樣。為什么要看電視呢?為求娛樂,看了很歡喜,是一種享受,但那是低級的享受,電視的材料,除了貪、瞋、癡,還是貪、瞋、癡;除了增加煩惱,還是增加煩惱。我勸請你設立一間佛堂,去燒香、獻花、念經(jīng)、念佛、念菩薩、打打坐,清清凈凈,心里感覺舒服,不是得了娛樂、享受嗎?而且這是高尚的娛樂、享受。

  你要是想求男孩,等到受孕再求,就晚了。在沒受孕以前,就得常念恭敬禮拜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等你受孕,就得男胎。所以,在沒有受孕以前就得求,而且馬馬虎虎地求,求不到。要是不用求就生男孩,何必去求呢?因為不生男孩,世間法說,你命運里面沒有男孩。在佛教講,在你的果報之中,不該有男孩的眷屬,你發(fā)特別虔誠恭敬的心,好好禮拜,就有感應。有一些佛教徒,想生男孩,他們求觀世音菩薩,馬馬虎虎念,結(jié)果還是生女孩,就怪觀世音菩薩沒有感應!镀臻T品》上說得很清楚,要「常念恭敬」、「禮拜供養(yǎng)」,你禮拜、供養(yǎng)了沒有?而且禮拜供養(yǎng),是不是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圣號?你把感準備好,才有應!你隨便念幾聲、拜幾拜,供養(yǎng)不至誠懇切,難有感應。

  「便生福德智慧之男」,生個男孩有福德、有智慧。要是生個沒有福德、智慧的男孩,還不如沒有男孩。所以你要求觀世音菩薩給你送個有福德、有智慧的男孩。

  我們修行用功,要;雙修,一方面求福,一方面求慧,不得單求一邊。等修到功德圓滿成佛,叫兩足尊,就是福足慧足,福德圓滿、智慧圓滿。

  要是生個男孩子,有福報沒有智慧,叫愚癡福。因為他沒有智慧,不能以福培福,要是依福造罪就糟了!他福報再大,享受一生,來生決定墮落受苦。你觀察社會上有些有錢人,有福報沒有智慧,他不學佛,叫他來聽經(jīng),他不來聽,他有的是錢,造了一身罪業(yè),等到把福報享受完,老了沒有飯吃,招了一身病,連醫(yī)藥費、棺材錢都沒有,這就是有福報,沒有智慧。

  那么有智慧,沒有福報呢?他不但有世間的聰明,也了解佛法,但是不修福報,單偏向智慧。他只會怨天尤人,怨恨老天爺偏心,讓這個人發(fā)財,讓那個人享福;怪這個人對他不好,怪那個人對他不起。他從來沒有回光返照,自己不知道培福,整天不做好事,依著智慧去造罪,到來生把智慧造光,沒有了。所以偏于福報不行,偏于智慧也不行,一定要;垭p修。觀世音菩薩知道,給你送這個男孩子,是前生修過;鄣模裆闵竭@男孩,他還會福慧雙修。

  「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端正」是品行端正!赣邢唷故窍嗝莊嚴。生了男孩,還想求個女孩,觀世音菩薩會給你送個女孩子來。女孩子如果品行端正,相貌長得不莊嚴,人家不愛敬;如果相貌長得莊嚴,品行不端正,人家必輕賤。有莊嚴的相貌,又有端正的品行,眾人見了又愛又敬。怎么有這么好的女孩子呢?「宿植德本」,「宿」是前生前世!钢病故欠N植!傅卤尽梗褪巧聘。她前生前世種植善根,所以今生今世出世為女孩,相貌、品行都具足,才德雙全,人人看見,人人愛敬。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

  「無盡意!」釋迦佛講到這里,再叫一聲當機者無盡意菩薩!「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眾生沒有了生死,超出三界,還是要在六道輪回里受生,但是他有修行,應該在人道里受生,就找一個佛化家庭去受生。他自己不會揀擇父母,觀世音菩薩替他揀擇一個拜觀世音菩薩的母親。既然女人能在家里拜觀世音菩薩,丈夫當然也是信仰觀世音菩薩,就是佛化家庭。這個女人求男得男,求女得女,觀世音菩薩給她送一個宿植德本的男孩或女孩,觀世音菩薩有這種不可思議的力量。我們現(xiàn)在供奉的送子觀音,就是依《普門品》造的像。下面再結(jié)嘆,你求什么都能滿你的愿。

  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只要你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你把感這方面做到了,觀世音菩薩一定有應!父2惶凭琛梗柑啤故翘、空也,「捐」是棄也。眾生禮拜供養(yǎng),求男求女,必應所愿,不會使你徒勞無益。

  「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惯@是總結(jié)前面二求,還廣結(jié)到一切眾生,求什么都能滿愿,再勸導我們要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我前面講,禮拜供養(yǎng),要帶著「常念恭敬」,這個結(jié)詞上就有「恭敬禮拜」,再勸導我們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不是說禮拜供養(yǎng),就不常念、不恭敬;要常念恭敬,再禮拜供養(yǎng)!甘艹帧箖蓚字怎么講呢?領納于心曰「受」,憶念不忘曰「持」。念從心不從口,你聽到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領受、納受到心里。每一個眾生都應當受持觀世音菩薩,但是他得有善根,才能聞到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沒有善根,他聞不到。你有善根聞到了,要常常一心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yǎng)飲食、衣服、臥具、醫(yī)藥,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yǎng),是二人福,正等無異,于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這是較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的功德,為什么一再勸導我們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不勸導我們受持其他菩薩的名號呢?因為功德不同。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聽佛的話不會錯,本師的話你不聽,你聽誰的話呢?印度有一條恒河,里面沙子無量數(shù),我們凡夫不知道沙有多少?但是佛知道恒河有多少沙。不只一條恒河沙、兩條恒河沙,有六十二億恒河沙,一粒沙子算一位菩薩的名字,你受持了,這是假設之詞,事實上做不到。假設你能做到,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那么多菩薩的名字。不但受持名字,還盡此身的形壽供養(yǎng),身形在世一天,供養(yǎng)一天。還要飲食、衣服,臥具、醫(yī)藥四事供養(yǎng),把菩薩都當作出家人,用這四種供養(yǎng)品供養(yǎng)。

  「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的名字,還盡形壽四事供養(yǎng)這么多的菩薩,這個善男子、善女人,得的功德多不多呢?「無盡意言:甚多!世尊!」無盡意說:那太多了,世尊!

  下面再比較,「佛言:若復有人」,假若更有一個大智慧的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他只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yǎng)」,印度那時候,叫日三時、夜三時,白天、夜晚,各分成三個時!敢粫r」,是白天或夜晚的三分之一,就是很短的時間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甘嵌烁!,這一個人念一位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禮拜供養(yǎng)很短的時間,跟前面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盡形壽四事供養(yǎng)的那個人,得的福德比較,「正等無異」,沒有兩樣,一樣多。

  這一段經(jīng)文是說,假若有一人,單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而不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的名字,也沒有盡形壽四事供養(yǎng),只有一時禮拜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這人所得的福德,與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的福德,二人的福德,彼此相等,不差分毫。因為觀世音菩薩,從無量劫來,早已成佛,現(xiàn)在示現(xiàn)菩薩以度人,所以功德巍巍,不可思議。能禮拜供養(yǎng),正如禮拜供養(yǎng)十方諸佛如來。一時禮拜供養(yǎng)觀世音的福德,猶如盡形壽四事供養(yǎng)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的福德。所以持觀世音名號,有無量無邊福德的利益。

  「于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惯@兩人一樣都得到大福德,福德有多大呢?盡你一生、二生,享受不完,乃至于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你得到無窮盡的福。你去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的名字,根本做不到,做到了也跟單念觀世音菩薩的功德一樣。念一位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很容易做到,這是釋迦牟尼佛介紹給我們的,你怎么不聽呢?你應該好好地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并且要禮拜供養(yǎng),你所得的福德,不可窮盡。

  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前面說「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惯@里換了一個名詞叫「無量無邊福德之利」,無量無邊的福德利益,你都能得到,你怎么不去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所以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一再地勸導。

  前面這一大段經(jīng)文,就是答復「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為觀世音?」能救苦救難,能去除貪、瞋、癡的煩惱,能求男得男、求女得女,結(jié)果所得的,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講到這里總結(jié)一下,下面是第二段問答。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觀世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他到娑婆世界來,好像旅游一樣,但他是游方教化,走到哪里,都為教化眾生。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游此娑婆世界?」無盡意菩薩稟白釋迦佛:觀世音菩薩怎樣游化娑婆世界呢?「云何而為眾生說法?」他怎樣為眾生說法呢?說法直來直去,眾生不能接受,得有方便,「方便之力,其事云何?」這三個問題,實際是一個問題,就是問觀世音菩

  薩在娑婆世界,在十方世界怎樣游方教化,這里是指在我們娑婆世界,怎樣游方教化?有何方便之力?

  下面這一段經(jīng)文就是三十二應身,有人說算一算普門品,有三十三應身,因為楞嚴經(jīng)是三十二應身,普通人說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應身,實際不要限定這個數(shù)目,三十二應身、三十三應身,都是標其大數(shù),實際眾生根機無量,觀世音菩薩現(xiàn)身也無量。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xiàn)佛身而為說法。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叫他一聲!溉粲袊帘娚,國土,就是世界,除了娑婆世界,十方世界無量數(shù)。假若虛空之內(nèi),有一個國土,有一個世界,那個國家的眾生善根成熟,應該見佛得度,這時候那個世界沒有要成佛的等覺菩薩,觀世音菩薩就去應機示現(xiàn)。

  「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xiàn)佛身而為說法!咕偷侥莻國度里給他現(xiàn)個佛身,就像我們釋迦牟尼佛出世了,現(xiàn)八相成道,給他們說法,說的是什么法呢?他應該見佛身得度,說的是六度萬行,大乘之法。

  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xiàn)辟支佛身而為說法。

  在文字上,上面「若有國土眾生」,那一句把它冠下來,若有國土的眾生,他應該見辟支佛身得度,梵語「辟支佛」,翻成中國話叫緣覺,觀世音菩薩就現(xiàn)緣覺身給他說法,說的是什么法呢?說十二因緣法。

  應以聲聞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xiàn)聲聞身而為說法。

  小乘圣人有兩種:一種緣覺,一種聲聞,我們也翻譯叫阿羅漢,給他說的是什么法呢?說的苦、集、滅、道四諦法,連佛合起來,現(xiàn)三種圣人。圣人有四種,怎么不現(xiàn)菩薩呢?現(xiàn),就是示現(xiàn),示現(xiàn)就是變化,觀世音菩薩本身就是個菩薩身,不要再去示現(xiàn)變化菩薩了,所以是示現(xiàn)三種圣人。

  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xiàn)梵王身而為說法。

  現(xiàn)天身,天分三界: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下面只現(xiàn)欲界天身、色界天身,沒有現(xiàn)無色界天身,是什么道理呢?無色界,沒有色身,沒有身相,用不著去示現(xiàn)。

  這個梵王呢?色界天一共有十八層天,分四禪: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梵王是初禪天的天王,叫大梵天王,「應以梵王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就現(xiàn)梵王身給他說法。

  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xiàn)帝釋身而為說法。

  「帝釋」,就是阿彌陀經(jīng)上的釋提桓因,欲界天分六層,這是欲界第二天的天王,叫做帝釋天。「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xiàn)帝釋身而為說法!

  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xiàn)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自在天,這是欲界第六天,欲界天頂,那么應該現(xiàn)「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xiàn)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所以我剛才講,你不要一定說他是三十二應身,那是大數(shù),他既然現(xiàn)帝釋身,既然現(xiàn)自在天身,那么中間三個天身他不現(xiàn)嗎?還是要現(xiàn)的,這就是把它略過去了,說其大數(shù)而已。

  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xiàn)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大自在天身」,梵語魔醯首羅天,就是色界天頂,色界十八層,最高一層!复笞栽谔臁垢懊妗缸栽谔臁共煌,自在天是欲界天頂?shù)奶焱,這是色界天頂?shù)奶焱酢?/p>

  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xiàn)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

  現(xiàn)天上的將軍身,四天王天有天將軍,帝釋天有天將軍,現(xiàn)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

  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即現(xiàn)毗沙門身而為說法。

  這是欲界第一層四天王天,這是北方天王,梵語叫做毗沙門天王,翻成中國話叫多聞天王,四大天王,他聞的佛法最多,所以以他為首領,叫做多聞天王。應該以四大天王身得度,即現(xiàn)四大天王身而為說法,這里只說一個北方多聞天王。

  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xiàn)小王身而為說法。

  這是現(xiàn)人間的人身,小王是一國一國的國王,不要解釋錯了,不要以為小王,是國王的太子,他是國王。他跟轉(zhuǎn)輪圣王相比,叫小王,就是一國一國的國王。應該現(xiàn)小王身得度,即現(xiàn)小王身而為說法。

  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xiàn)長者身而為說法。

  就是有道有德的一個長者,給你現(xiàn)長者身說法。

  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xiàn)居士身而為說法。

  這個居士也不要解錯,我們現(xiàn)在是在家佛弟子,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都叫居士,佛經(jīng)不是這樣講,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下面還有,這個居士,是居家修道之士。有的人歡喜親近居家修道的人,所以觀世音菩薩就現(xiàn)居士身給他說法。

  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xiàn)宰官身而為說法。

  社會上的人尊敬長官,你這個出家人給他說法,他還不接受呢!可是長官給他說法,他就愛聽,所以觀世音菩薩便現(xiàn)長官身給他說法。

  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xiàn)婆羅門身而為說法。

  梵語「婆羅門」,翻成中國話為凈裔,凈是清凈,裔是后裔,清凈是指著大梵天,這一類的民族,他認為是大梵天王的后裔,叫凈裔。婆羅門是印度九十五種外道的第一種,有的眾生歡喜學外道,觀世音菩薩也得應他的機,現(xiàn)外道身給他說法,身相是現(xiàn)的外道身,說法,說的是佛法,這就是方便之力。

  應以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身得度者,即現(xiàn)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身而為說法。

  這是現(xiàn)佛的四眾弟子身,梵語比丘,翻成中國話有三種意義:第一、怖魔,第二、乞士,第三、破惡。比丘受比丘戒登壇的時候,魔宮要震動,受恐怖,這叫怖魔。比丘出了家,把家里的產(chǎn)業(yè)都舍掉,以乞食為生活,叫做乞士,但他不是個討飯的人,士,是有學問、有道德的人,是乞食的一位士,士、農(nóng)、工、商的士,乞士。比丘出家乞食過生活為什么?為破除煩惱,叫破惡,具足這三種義叫比丘。比丘尼,尼是女也,叫做比丘尼,也是具這三種義。

  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叫近事男、近事女,就是受三皈、五戒的在家弟子,應該見比丘得度,即現(xiàn)比丘身;應該見比丘尼身得度,即現(xiàn)比丘尼身;應該見優(yōu)婆塞得度,現(xiàn)優(yōu)婆塞身;應該見優(yōu)婆夷身得度,即現(xiàn)優(yōu)婆夷身,各現(xiàn)其身而為說法。

  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xiàn)婦女身而為說法。

  前面現(xiàn)的是男長者、男居士、男宰官、男婆羅門。這是現(xiàn)婦女,應該是男長者的婦女、男居士的婦女、男宰官的婦女、男婆羅門的婦女身,觀世音菩薩即去現(xiàn),現(xiàn)婦女身而為說法。

  觀世音菩薩跟我們娑婆世界眾生有緣,在我們中國感應很多,你看感應傳,差不多都是看見老太太,這就是觀世音菩薩所現(xiàn)的婦女身。觀世音菩薩不是老太太,可是感應傳上差不多是見到老太太,這就是應該現(xiàn)婦女身,觀世音菩薩即現(xiàn)婦女身。塑的觀世音菩薩像,是年輕女子菩薩像,那是表示觀世音菩薩的慈悲,觀世音菩薩不是女身,他是菩薩身,婦女身,是示現(xiàn)的婦女身。

  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xiàn)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

  注意解釋,童男、童女,不是兒童,是不結(jié)婚的男子,不結(jié)婚的女子,現(xiàn)在的名詞就是抱獨身主義的男女,叫做童男、童女,眾生應該見童男、童女身得度,觀世音菩薩即現(xiàn)童男、童女而為說法。

  應以天、龍、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xiàn)之而為說法。

  下面再現(xiàn)天龍八部的身!笐蕴臁,天身,前面有天王,欲界天王、色界天王說了幾個,其實一切天人都示現(xiàn)!庚垺,龍王、龍眾!敢共妗,前面夜叉是惡夜叉,叫做夜叉鬼,吃人的,翻成中國話是疾捷鬼,他飛得很快!他聽了佛法以后皈依佛法,皈依三寶,他是八部護法之一,這個「夜叉」是護法夜叉!父申Y婆」,翻成中國話叫做香陰,他聞香氣滋養(yǎng)他的五陰,不要吃東西就可以活著,聞香氣就飽了,這是帝釋天唱歌的神!赴⑿蘖_」,六道之一,有天之福,無天之德,翻成中國話叫非天!稿葮橇_」,就是大鵬金翅鳥!妇o那羅」,翻成中國話叫異人,長得像人,頭上有一個角,這是帝釋天的音樂神!改ΣT羅伽」,翻成中國話叫腹行,用肚子走路,沒有腳沒有腿,這就是大莽神。

  再總結(jié),「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xiàn)之而為說法」,或者現(xiàn)人身,或者現(xiàn)非人身得度!讣唇袁F(xiàn)之」是總說,不是三十三應身,不是三十二應身,應該見什么身得度,觀世音菩薩即現(xiàn)什么身而為說法。

  應以執(zhí)金剛神得度者,即現(xiàn)執(zhí)金剛神而為說法。

  帝釋天、四天王天都有金剛神眾很多,他是一眾,手里拿著金剛杵,我們現(xiàn)在寺院里供的護法韋陀尊天,就是示現(xiàn)的天大將軍身,也是示現(xiàn)的執(zhí)金剛神身,他手里拿的兵器就是金剛杵,天上不是那一個執(zhí)金剛神,很多,不過是護法韋陀尊天現(xiàn)身那么一尊來護法的,觀世音菩薩也應示現(xiàn)執(zhí)金剛神給你說法。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游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

  下面把它總結(jié)起來!笩o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應以何種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xiàn)何身給你說法,觀世音菩薩成就了這種現(xiàn)身的功德,應機示現(xiàn)。「以種種形,游諸國土」,答復無盡意菩薩的問題:「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他以種種形,游諸國土,不是單游一個娑婆世界,各世界都要去游化,去游化說法「度脫眾生」,度脫一切眾生。

  「是故汝等」,這是再勸我們,「應當一心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你們應當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要一心供養(yǎng),包括前面說的,應當常念、恭敬、供養(yǎng)、禮拜,都要一心。

  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于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于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觀世音菩薩這個大菩薩,于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后面說到三十二應身,說法度眾生,接前面救苦救難的經(jīng)文,在文法上,叫前后呼應,釋迦佛會說法,當然也要前后呼應,前面說救苦救難做什么呢?為度眾生說法。他遭了災難,你怎么跟他說法?他掉到大火里要燒死,你怎么說法?掉在大水里要淹死,你怎么說法呢?先救他的怖畏急難,再給他說法,這就是方便之力,觀世音菩薩能布施你無畏,畏就是怖畏,「在怖畏急難之中」,他能施給你無畏。

  「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贯屽确瓞F(xiàn)在娑婆世界說法,所以指著娑婆世界的眾生,娑婆世界的眾生都尊敬觀世音菩薩,送他一個德號,叫施無畏者。布施有三種:財施、法施、無畏施。觀世音菩薩他能做無畏的布施,叫施無畏者,者是指人之詞,就指著觀世音菩薩,是一個布施無畏的菩薩。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孤犃耸雷鸬拈_示:你們應當一心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無盡意菩薩馬上就實行,這就是給我們作榜樣,給我們學樣子的。我們聽到這里,我們就要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

  「即解頸眾寶珠瓔珞」,這菩薩有瓔珞的莊嚴,「瓔珞」是眾寶珠串出來的瓔珞珠,在頸項上掛著,解下來頸項掛的瓔珞!竷r值百千兩金」,極其名貴,「而以與之」,交給觀世音菩薩!缸魇茄裕喝收!」仁者,尊稱觀世音菩薩,是仁慈的菩薩,稱他為仁者!甘艽朔ㄊ┱鋵毉嬬蟆梗憬邮芪业姆ㄊ┱鋵毜沫嬬。這個地方要注意一個名詞,「價值百千兩金」,再名貴還是個財物,是財施,怎么叫「法施」呢?無盡意菩薩他不著相,財施就變成法施。

  「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挂⒁膺@句經(jīng)文,觀世音菩薩還講客氣嗎?因為有世尊在,世尊是師長,觀世音菩薩示現(xiàn)的是弟子,有師長在面前,弟子不能接受人家的供養(yǎng)。

  「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再跟觀世音菩薩說:「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鼓銘搼z愍我等之故,不但憐愍我,還要憐愍天龍八部,還要憐愍一切眾生,把我這個供養(yǎng)品收下來。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 :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于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這時候佛開口說話了,跟觀世音菩薩說:「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你應該憐愍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在法會的四眾弟子,還有「天、龍、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鼓銘摻邮芟聛硭B(yǎng)的瓔珞。

  「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于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褂^世音菩薩就把瓔珞接受下來了,因為聽釋迦佛,聽師長的命令,弟子才能受別人的供養(yǎng),「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贯屽饶材岱鹪诿媲,一份供養(yǎng)之。供養(yǎng)多寶佛塔是從哪兒來的呢?你看法華經(jīng)的寶塔出現(xiàn)品就知道,有一個過去的多寶佛,他已經(jīng)涅槃了,有他的寶塔出現(xiàn),就是有哪一個佛出世說法華經(jīng),他有這個愿心,他的寶塔就會出現(xiàn)證明。這時候還有一個多寶佛塔在,所以一份供養(yǎng)多寶佛塔。觀世音菩薩也是給我們作榜樣的,有人供養(yǎng)我們,我不能不接受,不接受就不給人家求福,不滿人家的愿。接受了你不要動貪心,你要上供三寶,下救眾生。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下面再把它總結(jié)起來,「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挂簿褪谴饛退诙䝼問題,有如是自在神力,游行教化于娑婆世界,。

  長行文這一大科講到這里講完,下面就講偈頌。

  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

  「爾時」,就是說完長行文這個時候,無盡意菩薩換偈頌的文體,再請問一次。前面用長行文請問過了,為何用偈頌文再請問呢?這有好幾種意思在里面。

  第一種意思,偈頌文跟我們中國作的詩一樣,都是五個字一句,或是七個字一句,跟中國的詩不一樣的,就是不講押韻,沒有押韻的詩,叫做偈頌,這是便于受持。前面長行文文句很長很多,要記到心里不容易,用偈頌文體五個字一句,容易背熟,容易記到心里不忘記,便于受持,所以用偈頌文體再來一次問答。

  第二種意思,用偈頌補長行文的不足,長行文已經(jīng)說了很多,但是還有沒有說的,佛、菩薩都是慈悲無盡,想到還要補充補充,再用長行文,恐怕聽的人都是眾生不耐煩,于是換個文體,感覺新鮮,眾生都愛聽,這是文法上的權(quán)巧方便,攝受眾生,可以補長行文的不足。

  第三種意思,是為新來聽講的人。前面說長行文時,他沒有趕上聽,后來他聽說世尊在說法就趕來,可是已經(jīng)說完了。佛菩薩不舍棄眾生,還是要講給他聽,如照長行文再重復一遍,聽過長行文的就不耐煩了,所以佛菩薩有權(quán)巧方便,用偈頌來問答。比如我們這里七天法會,已講了五天,長行文講完了,今天等于從頭再給你重說一遍,但是聽過長行文的,換個偈頌,也聽得很新鮮,也愿意再聽一遍。

  有這三種意義,所以說了長行,再說偈頌,這偈頌有兩種,一種叫孤起頌,一種叫重頌。孤起頌,不頌長行,孤起,是單令起的,像法句經(jīng),法句經(jīng)沒有長行文,就是偈頌文。像普門品的偈頌,叫重頌,前面長行文說了一遍,再做偈頌是頌長行文的,重復一遍,叫重頌。

  普門品的偈頌,還要跟諸位說明一下,我們念的普門品是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法華經(jīng),可是大藏經(jīng)里,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法華經(jīng)普門品,里面沒有偈頌,這偈頌文是誰翻譯的呢?是阇那笈多法師翻譯的法華經(jīng)普門品有偈頌而且翻得很好。但是我們中國人跟鳩摩羅什法師特別有緣,歡喜念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法華經(jīng),那么怎么辦呢?就把阇那笈多法師翻譯的偈頌搬過來,加到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普門品文后面。

  這就是開經(jīng)的時候,跟各位介紹鳩摩羅什法師,他是七佛以來的譯經(jīng)師,他跟眾生結(jié)的法緣太多了,跟我們的緣厚,我們對于鳩摩羅什法師感覺很熟悉,就對他很容易生信仰心,所以他翻譯的普門品雖然沒有偈頌,還是喜歡讀誦、研究他翻譯的。沒有偈頌,把別的法師翻譯的偈頌搬過來也是好的,這就是緣熟,跟他有緣。

  還有金剛經(jīng),我們念的是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金剛經(jīng),研究也是用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金剛經(jīng),但是他翻譯的金剛經(jīng)少了一段,就是「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那段有六十二個字,可是別的法師翻譯的金剛經(jīng)有這一段經(jīng)文,于是把別的法師翻譯的那六十二個字搬過來,補充到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金剛經(jīng)里面,還是用鳩摩羅什法師的譯本。

  我們天天做晚課念的阿彌陀經(jīng),也是念鳩摩羅什法師的譯本,但是鳩摩羅什法師譯的阿彌陀經(jīng)只有六方佛,佛是十方佛,哪里只有六方佛呢?玄奘法師翻譯的阿彌陀經(jīng)就是十方佛,玄奘法師翻譯得很完整,可是大家不念玄奘法師翻的,還是要念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

  我們講到哪里學到哪里,我們要跟鳩摩羅什法師學,叫做未成佛道先結(jié)人緣,你沒成佛以前,多跟眾生結(jié)緣,到你成佛的時候,眾生都愿意受你度,你不要跟眾生結(jié)冤仇,結(jié)了冤仇,他發(fā)了個惡愿:你成了佛,我也不讓你度。那糟了!等你成了佛,真的度不了他,所以,未成佛道,先結(jié)人緣,要跟鳩摩羅什法師學。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

  偈頌跟長行文問的問題一樣,但是文體變成偈頌文,頭一句是稱呼一聲,贊嘆一聲!甘雷稹,這就是世出世間之所尊,就是佛,稱呼一聲!该钕嗑摺故琴潎@的意思,世尊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但是世尊的相好,叫做妙相。妙者不可思議,跟我們凡夫的相好不同,凡夫無論你是男人是女人,長得相好,太好了,會增加人的貪愛心,那個相不妙。世尊的相好則不然,你見了世尊的相好,只起恭敬,不會起貪愛心,而且還能令你消災免難,令你斷除煩惱,令你得成佛道,所以世尊的相叫妙相!该钕嗑摺,一切相好都具足,這是贊嘆之詞。

  「我今重問彼」,我,是無盡意菩薩自稱,我前面用長行文問過一次了,現(xiàn)在用偈頌文再問一次,叫重問,這個重字念「ㄔㄨㄥˊ」!竼柋恕,彼,指著觀世音菩薩!阜鹱雍我蚓墸麨橛^世音?」佛子,指著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佛的大乘弟子,所以稱為佛子,以何種因緣,取名字叫觀世音呢?

  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弘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侍多千億佛,發(fā)大清凈愿。我為汝略說,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

  「具足妙相尊」,把前面「世尊妙相具」,文字換了一下,「妙相具」這個「具」就是具足,「妙相尊」就是世尊,具足妙相的世尊,就是佛!纲蚀馃o盡意」,他以長行文來問,佛以長行文來答;他以偈頌來問,就以偈頌來答,這叫做應機說法。

  我們世間的文字,要學作文章,要學作詩,作的文章好,作的詩好,叫有學問的人。有學問的人不學佛法,增加世智辯聰,就是世間的智慧、世間的辯才、世間的聰明,這是學佛法的八難之一。他的文章作得好,詩作得好,你叫他來聽經(jīng),他不來聽,他覺得講經(jīng)的法師沒有他的學問高,反而生了障礙,成了一種難緣。八難之一,有世智辯聰。

  你要是會作文章、會作詩,又發(fā)心弘法,作文章、作詩成了弘法的工具,世間最難度的是會作文章的人,你的文章作得比他好,他就佩服了。世間最難度的是會作詩的人,你作的詩比他作得好,你就把作詩的人度了,所以以長行文來問,佛即以長行文答他;以偈頌來問,佛就以偈頌答他。譬如現(xiàn)在有個人寫文章來問佛法,我就寫一篇好文章答復他;他又寫一首詩來問我,我就寫一首詩回答他,就把他度了。

  「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你要問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嗎?我講給你聽,汝,就是指無盡意當機者,你想聽觀世音菩薩的功行德行,聽他的行門,行就是一種功夫、一種德行、一種修行的法門,你要想聽觀世音菩薩的行門!干茟T方所」,善,是權(quán)巧方便,應,是應眾生之機,諸方所,是各地方、各個世界、各個國土,叫諸方所。權(quán)巧方便,善能應于諸方所,所謂: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弘誓深如!,不講他過去成正法明如來的本位,單講他現(xiàn)在示現(xiàn)菩薩的跡位,觀世音菩薩從哪來的呢?修行來的,要修行先發(fā)弘誓大愿。他在古觀世音如來面前發(fā)的愿,要是有眾生稱我的名號,不能脫離苦難者,我誓不成佛,發(fā)起這個弘誓,就是大的誓愿。「歷劫不思議」,經(jīng)歷過無量劫這么久了,不是才發(fā)的弘誓大愿,無量劫以前就發(fā)了弘誓大愿,經(jīng)歷多少劫呢?不思議的大劫。

  「侍多千億佛」,他在古觀世音佛面前發(fā)過弘誓大愿,經(jīng)歷不可思議大劫這么長的時間,有很多的佛出世,每一尊佛出世,他都去當侍者!赴l(fā)大清凈愿」,在每一尊佛前面他還是要重發(fā)他的大愿,就是堅固他自己的愿心,而自己并不著相,所以叫做清凈愿,清凈愿就是發(fā)愿而不著相。

  「我為汝略說」,要廣說觀世音菩薩的功德,則無窮無盡,我給你簡略的說說,這是釋迦世尊跟無盡意菩薩說,實際也就是跟我們說。「聞名及見身」,簡略的說觀, 世音菩薩的功德,聞到觀世音菩薩的名,或者見到觀世音菩薩的身,觀世音菩薩的報身、化身,我們都沒有這個善根看到,你見了觀世音菩薩的像,也就是見了觀世音菩薩的身。「心念不空過」,你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要口稱還要心念,心念包括口稱。不空過,就是前面長行文上的福不唐捐,不會叫你空過的,怎樣不空過呢?「能滅諸有苦」,諸有,就是眾生,眾生有生有死,叫做有;眾生不一,叫做諸。能滅眾生一切的苦惱,所以叫做觀世音。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蚱骶藓#堲~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前面是總說,能滅諸有苦。下面是別說,長行文上能夠救七種災難,偈頌上補充救的災難很多,不只七種,這是別說,跟長行文一樣,第一、救火難。

  「假使興害意」,假若有一個冤仇的人,他要害你,他興起一個害你的心。「推落大火坑」,前面有一個大火坑,他要害你,不讓你知道,從你背后推,要是你知道,你有防備,可能推不倒你。你不知道,一下子把你推落到大火坑里去了,這個時候你怎樣呢?你念一聲觀世音菩薩就夠了,你念一聲:南無觀世音菩薩,就具足觀世音菩薩的威德神通之力,叫「念彼觀音力」,有這個力,力就是一種功能,有這種功力,有這種能力!富鹂幼兂沙亍,這大火坑忽然變成清涼水池,你就不會招火災,不會招火難了。

  前面長行文講過,這是臨時念的,只念一句就可以救苦救難,但是你要注意,你這個時候,是被那冤仇的人推到大火坑里,生命危險在剎那之際,人力所不能挽救,只有求菩薩,怎么會想起來念一聲觀音菩薩呢?你得平常受持,平常念,念習慣了,到生命交關(guān)的時候,你才能自然而然念一聲:南無觀世音菩薩!我前面舉過比喻,好象小孩叫媽媽叫習慣了,絆了門檻,栽了一個跟斗,他不假思慮就脫口而出叫媽媽,就是那個意思,小孩沒有想起來,怎么就叫了媽媽呢?他叫媽媽叫習慣了,依靠媽媽依靠習慣了,我們念觀音菩薩的時候,就要像小孩子依靠媽媽一樣,只有觀世音菩薩能夠救我,沒有第二個人,那么這樣常常念、常常念,念到你遭到災難的時候,不假思想,脫口而出,就念一聲觀世音菩薩,念一聲就得救。

  「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惯@是救水難,前面長行文只說「為大水所漂」,這個偈頌大海叫「巨!梗有惡龍,吃人的龍;還有惡魚,吃人的魚;還有惡鬼,吃人的鬼,通通來了,光大水就淹死了,再加惡龍、惡魚、惡鬼要吃你,更沒有逃命的余地了。只有念觀音菩薩,「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前面講過,馬上就把你沖到淺的地方了,沖到淺水的地方,沒有惡龍,沒有惡魚,也沒有惡鬼,通通脫離他們的災難了。

  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世音力,如日虛空住;虮粣喝酥穑瑝嬄浣饎偵,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

  這偈頌是前面長行文沒有,再把它補充上去的,梵語「須彌」,翻成中國話叫妙高,高得不可思議,「須彌峰」叫做妙高山!笧槿怂茐櫋,你在山頂,冤仇的人也在山頂,他出其不意把你推下山來,那只有死啦!「念彼觀音力」,你從山上跌下來,你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如日虛空住」,像太陽懸在虛空,不會跌死。

  煩惱里面有一種不正知的煩惱,不是邪見,但是他不起正見,叫做不正知,他看到這段文,他解釋些特別的道理出來,他說須彌峰就是須彌山,須彌山頂上是欲界第二層天,就是忉利天,那天人都有神通,他被人推下來不會跌死,這都是不起正知正見。這個地方講的須彌峰,不是小世界的中心的須彌山,不是忉利天住的那個須彌山。這里是說很高的山,在很高的山上被人推墮下來,推的人、被推的人都是凡夫,不是天上有神通的人,這是一種說法。

  還有一種說法,「如日虛空住」,我們住在虛空里,住到什么時候?他說我們不是太陽,太陽住在虛空,我們一個人住在虛空,還是要死!這都是起些不正知見。還有一種說法「如日虛空住」,就是說你不會跌落到地下跌死,太陽會慢慢落下山,你也會慢慢落下來,不會叫你死在虛空里,這些都是起些不正的知見,跟經(jīng)文故意抬杠。

  「或被惡人逐,墜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箰喝,害人的人叫惡人,跟你有冤仇,他要害死你,你在逃命,他就在后頭追,在后頭追趕,叫做「逐」,把你從高山上一下子逐落下來,下面是金剛山,金剛就是形容山上的石頭最堅最硬,像金剛一樣,不是真正的金剛寶那個金剛,這就是你要墮落下去那個山,像金剛那么堅硬,你墮下去會粉身碎骨,不能活命了?墒悄隳钜宦曈^音菩薩,不能損一毛,掉到那堅硬的石頭上,不但身體沒有跌碎,連一根毫毛也沒損傷。

  或值冤賊繞,各執(zhí)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蛟馔蹼y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

  「或值冤賊繞」,值,是遇到,遇到了賊,還跟你有冤仇,叫冤賊。繞,是圍繞,很多很多的人圍繞起來,「各執(zhí)刀加害」,每人手上拿著殺人的刀,被那惡賊、冤賊圍繞起來,這個時候逃命逃不走了!改畋擞^音力,咸即起慈心」,你只要念觀音菩薩,他們不但不殺害你,還都起了慈悲心,會保護你的。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遭了王難,國王之難要殺你,臨刑,就是臨到動刑的時候,要殺你的頭的時候。欲壽終,你的壽命要完了!改畋擞^音力,刀尋段段壞」,你只要一心念觀世音菩薩,刀砍到你的頸項上,頭沒有砍下來,他的刀一段一段的壞了。

  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世音力,還著于本人。

  「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估为z之災,囚禁起來,關(guān)到監(jiān)牢里。枷,給你頸項上加了項板;鎖,身上加了鐵鎖;杻,手上給你加了手銬;械,足上加了腳鐐!改畋擞^音力,釋然得解脫」,釋然,是自己解開的意思,你只要一心念觀音菩薩,這些刑具自然就脫落,叫「釋然得解脫」。

  「咒詛諸毒藥」,有人要害你,念害人的咒子,叫咒詛。用毒藥來毒你,毒藥不只一種,各種毒藥,叫諸毒藥!杆ι碚摺,念害你的咒,想把你詛死,用毒藥想把你毒死,害你的生命!改畋擞^世音力,還著于本人」,你只一心念觀音菩薩,念黑咒的人,他沒有害到你,反而害到他自己!高著于本人」,他弄毒藥要毒死你,結(jié)果沒有毒死你,他自己誤會了,自己吃下去,把他自己毒死了。

  在中國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大文學家蘇東坡,他念普門品,念到這一句,他不滿意,認為翻譯的人翻錯,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怎么能讓害人的人害死自己呢?觀音菩薩不是大慈大悲嗎?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普度一切眾生,不能叫對方人死,所以他改了一句:「念彼觀音力,兩家俱沒事!购θ说娜藳]有事,被害的人也沒有事,大家都太平,這樣才好。蘇東坡改這一句改錯了,這叫自作聰明,不曉得因果報應的道理,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他念黑咒害人是惡因,他用毒藥害人是惡因,結(jié)果「還著于本人」,他自己得了惡果。要是兩家都沒事,被害的人沒事是對的,害人的人也沒事,這不是獎勵惡人嗎?就是你盡管去害人,害了人你不會遭惡果的,不是獎勵惡人嗎?所以改得大錯特錯。

  后來還有人辯說前面長行文上,「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系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損壞,即得解脫!褂凶锏娜擞^世音菩薩赦免他,也得解脫,這是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他念黑咒害人,他有罪,有罪也叫他得解脫,這才是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有偈頌上,或遭王難苦這一段,「臨刑欲壽終」,他要是真正的冤枉了,觀世音菩薩應該救他。有罪應該殺他,怎么也叫他「刀尋段段壞」,救他的命呢?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有罪無罪都可以救,那么這個害人的人有罪,觀世音菩薩也得救他,不能叫他「還著于本人」呀!還有人這么辯呢!

  前面的經(jīng)文沒有錯,就是千般罪業(yè),抵不過一個悔字。他若有罪,若無罪,有罪的人,他知道念觀世音菩薩,他就起了后悔之心,起了懺悔之心,他才肯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救他是對的。遭了王難之苦,他「念彼觀音力」,也是起了后悔之心,起了懺悔之心,觀世音菩薩救他也是對的。這一念后悔,一念懺悔,就是善因,善因得善果,沒有錯。這里這個惡人,要是「念彼觀音力」,就不會「還著于本人」了,他知道害人不對了。所以這經(jīng)文并不是觀世音菩薩不慈悲,這經(jīng)文是流通于世間,叫善人看,也叫惡人看,他聽說有個「還著于本人」的警策偈子,他本來想念黑咒害人的,想到害不了對方,害到自己,就不要念黑咒害人了,不敢用毒藥害人,不是救了他本人嗎?這正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哪里不慈悲呢!

  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

  「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褂鲆娏_剎鬼,吃人的鬼;遇見毒龍,吃人的龍,還有一切惡鬼等等!改畋擞^音力,時悉不敢害」,時,是當時,悉,是通通,當時通通不敢加害你了。

  「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箰韩F,吃人的獸,像老虎、狼這一類的動物。利牙,牙齒很利,爪,它的足爪也很利,可怖,令人怖畏!改畋擞^音力,疾走無邊方」,疾走,走得很快,逃走了,無邊方,不曉得逃到哪里去了。

  我聽到一個軍人,講他自己的一個公案,他在軍隊里當傳令兵,負責傳達消息,那時正跟日本人打仗,我們的軍隊退到山區(qū)里面去,消息由這個部隊傳到那個部隊,就得跑很遠的山路,傳令兵走到山林里沒人的地方,遇見了一群山里的野狗來吠、來咬,他就撿石頭打它們,這一打不得了,山里面的野狗,兇得很,不怕他,一下就撲到他身上來,扯住他的衣服,已經(jīng)把他拉到地下了,這時候他突然想起來念觀音菩薩,大聲的叫:南無觀世音菩薩!叫了一陣子狗都跑了,他以為有其他的阿兵哥來幫忙打走的,等到他坐下來定定神,坐了半天,卻沒有一個人來,喔!這才想到是觀世音菩薩的力量。

  蚖蛇及蝮蝎,氣毒煙火然,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云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

  「蚖蛇及蝮蝎,氣毒煙火然!雇W、蛇、蝮、蝎是四種毒的蟲,氣毒,它們吐的氣都是有毒的,煙火然,是個形容詞,就像火燃著了一樣。「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尋」字作順講,順著你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都回去,都走了

  「云雷鼓掣電」,云,天上起了大云,雷,天上打著大雷,鼓,鼓動,鼓動了大雷,掣電,掣電光!附当笥辍梗当,就是天空里的雨水結(jié)了冰,降了冰雹。澍大雨,由天空降落下來叫澍,澍大的雨。遭了冰雹之災,或大雨之災。「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應時,是應你念觀音菩薩那個時間,即刻云散,雷也不打,電也不掣,雹也不降,雨也不澍了。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眾生被困厄」,總結(jié)無量諸苦,眾生被諸苦所困厄,厄,是災厄,遭災遭難了!笩o量苦逼身」,前面不過分別說那么幾種,實際上眾生遭的災難、困苦有無量數(shù),無量的苦,逼迫你的身心,身體包括你的心!赣^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觀世音菩薩有不可思議的智慧之力,能救世間眾生無量諸苦,也就是以此因緣,名為觀世音。

  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xiàn)身。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

  這是總說觀世音菩薩的智慧神通之力,無剎不現(xiàn)身,「具足神通力」,神通有六種: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盡通,六種神通無不具足!笍V修智方便」,廣修,是多修,廣多的修行方便智慧。「十方諸國土」,在哪里現(xiàn)身呢?不是在我們娑婆世界一個國土,而是在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xiàn)身」,剎,就是國土、世界。這個神通之力,神者是神妙莫測,通者是通達無礙,佛菩薩的神通之力,我們眾生不可猜度,不曉得他怎么有這個神通之力。神妙莫測,莫測是不可猜度。通達無礙,我們眾生有障礙,我們的眼睛,只能看近不能看遠,不要說隔著墻壁,只要有一張紙隔著就看不見,但是佛菩薩有天眼通,近處看見,遠處也看見,隔一張紙看見,隔著一道墻壁也看見,這就是神妙莫測,通達無礙的力量,叫做神通之力。

  尤其觀世音菩薩耳根的神通,叫做天耳通,觀世音菩薩是耳根圓通,在楞嚴經(jīng)二十五圓通,他是第一圓通,因為他的耳根圓通,所以十方世界眾生受了苦,念一聲觀音菩薩,他都能聽見。觀世音菩薩的神通是從哪里來的呢?觀世音菩薩的神通是「廣修智方便」來的,這個神通神妙莫測,是我們凡夫莫測,在佛菩薩的境界之中,沒有神妙莫測,那是智慧的方便,他廣修智慧的方便,才具足神通之力。

  再接到前面那個偈頌:「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箲撜f:「觀音『神通』力,能救世間苦。」為什么說「觀音『妙智』力」呢?這個神通就是智慧的妙用,就是智慧的功能,眾生莫測,就叫做神通,實際就是智慧之力,所以前面的偈頌不說神通力,是觀音菩薩的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把這個道理明白以后,我們怎么樣修行呢?求智慧,求福報,福報大起來,智慧大起來,就能救度眾生,等你成佛了叫兩足尊。兩足者,福足,慧足,福報具足,智慧具足,成了佛,成了佛干什么呢?度眾生。所以沒有說有三足尊,還有神通足,沒有,神通就是智慧的妙用。

  我們現(xiàn)在學佛法的人,不學教理,先要想求個神通,這就是學佛法學成外道,好象是拜一個師父,他要傳我什么密咒,我念念就能得神通,這就是心外求道,心外求道不是外道嗎?你學的是佛法,你不在心內(nèi)去求,你到心外去求,你在佛門里學外道。你求不到神通損失還小呢!你一直求,非要求到神通不可,那你糟了!非著魔不可,因為心外求道名為外道,你不了解佛法的道理,你不求真正的智慧,你要求神通,非著魔不行。

  說個公案證明一下,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各有第一,目犍連尊者是神通第一,舍利弗尊者是智慧第一,兩人在未出家前就是道友,一起跟佛出家,感情最好。有一天釋迦佛和舍利弗要教化目犍連尊者,叫他不要執(zhí)著神通,這一天釋迦佛正在說法,諸大弟子都來了,只有舍利弗尊者沒有來。釋迦世尊就問:「舍利弗怎么沒有來呢?目犍連去看看,叫舍利弗快點來,我要等著說法呢!」派目犍連去干什么?因為目犍連神通第一,他有神足通,他來往飛得很快,說去就去,說回來就回來,不耽誤時間。

  目犍連到那里一看,舍利弗正在補他的破袈裟呢!目犍連說:「世尊要說法,等你去!股崂ゴ穑骸肝业聂卖钠屏瞬谎a一補,這樣不恭敬!鼓筷B又說:「不行,你得快去!」因為他們兩人是好道友,目犍連說話不客氣。舍利弗因為跟他是好朋友,聽他說話不客氣,也跟他說話不客氣,他說:「我要是不去,你怎么辦呢?」目犍連說:「你不去我把你抓著去!」舍利弗答:「好!你是世尊會下神通第一的弟子,你有神通力,當然可以把我捏著去!」舍利弗在那里補袈裟,把束腰的帶子撂到地下,「你先試試看,你要能把我這個帶子捏去,我就相信你,不要說捏我這個人了!」目犍連就一手捏那個帶子,一手捏著舍利弗的臂膀說:「帶子和人,我都給你捏著去!」等到這一捏,簡直穩(wěn)如泰山,人抓不起來,帶子也提不動。目犍連大生慚愧,可是要給自己找個臺階下,他說:「你不去,我就去報告世尊啦!」他不再捏人了,顯神足通飛回來報告世尊。

  目犍連神通第一,他的神足通飛得最快,他飛回來報告世尊說:「舍利弗叫他來,他不來!」世尊說:「舍利弗已經(jīng)來了,比你先!」一看,舍利弗在世尊旁邊站著呢!哦!目犍連尊者簡直發(fā)了楞:「這怎么回事,我是神通第一,沒有人比我飛得快!他怎么飛到我前面來呢?」世尊就給他開示:「你們十大弟子各有第一,是你們那一門功夫中第一,比方你目犍連神通第一,在諸大弟子中神通第一,舍利弗是智慧第一。他智慧第一,就是你們諸大弟子各有第一的最根本第一,那才是真實的第一,要比起來,你還是第二!鼓筷B問說:「平常說我神通第一,就是諸大弟子神通趕不上我!舍利弗是智慧第一,他怎么神通也超過我呢?」世尊說:「我剛才講你沒聽懂,智慧第一,是一切第一中的根本第一,神通就是智慧的妙用,因為讓你作一個第一,所以舍利弗平常不顯神通,有神通讓你去顯,顯出來你神通第一,實際神通就是智慧的妙用,舍利弗的智慧第一,各種神通他都有。」從此以后,目犍連尊者再不執(zhí)著他是神通第一,虛心的求智慧。這是世尊跟舍利弗故意擺這個陣勢,來教化目犍連尊者,使他進步的。

  講了這個公案,再合到經(jīng)文上,前面總結(jié)「觀音妙智力」,不結(jié)神通力,你就懂了。下面接著講的具足神通力,是廣修智方便,神通力就是智慧的方便,你也懂了,懂了我們學佛怎么學呢?你求福求慧,不要求神通,等到你得了智慧,自然起的妙用,那就叫神通。

  「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先說救三惡道的苦,前面講救種種災難,都是救人道。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他要普救一切眾生,三惡道的眾生最苦,他焉能不救呢?「種種諸惡趣」,趣,就是道,惡道不一,叫做諸惡趣,總說有三種:地獄趣、餓鬼趣、畜生趣。那個「鬼」,就是餓鬼,就是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這個苦也慢慢的會滅掉。

  「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火災之苦、水災之苦,就是恐怖急難。沒有遭火災,沒有遭水災,什么災難也沒有,你有沒有苦呢?生苦、老苦、病苦、死苦,這四種大苦,我們不學佛法還不知道,天天在那受苦,受什么苦呢?生苦我們不知道,父母生我們的時候,懷胎就受苦,在母親肚子里住十個月,等于墮黑暗地獄,等于墮糞尿地獄,我們不知道。出生以后呢?還沒有老,可是要生病,病苦,大家都知道。老,要到六十、七十、八十這才說得上老,像道源是老苦現(xiàn)前,我今年八十一歲了,不是八十一歲才老,出生以后就在老,小孩子盼著長大,你長大了一年就老了一年,長大了兩年就老了兩年,實際你長大了一天,就老了一天,長大了兩天,就老了兩天,這是說老苦。但是眾生不知道,到你真正知道的時候,可真是苦了,怎么是苦呢?老苦怎么苦呢?六根暗鈍之苦,六根都不伶俐了,眼根暗鈍,年輕人看見的,老人看不見;耳根暗鈍,年輕人聽見的,老人聽不見;身根暗鈍,年輕人走路走得動,老年人走不動,還得要人扶著;意根也暗鈍,記憶力退化了,剛才想起來的話,轉(zhuǎn)個臉忘記了,六根通通暗鈍,這就是老苦。最后還有一個死苦,不學佛法的人,死字不愿意聞,誰聽見誰倒霉,大家都不愿意聽,可是你躲得了,逃得了嗎?誰也逃不了,就說我們現(xiàn)在講堂里,除了我老一點,你們都還沒有老,更談不上死,但是過了一百年以后,我們講堂里的人,連一個也找不到,都到哪里去呢?通通死了,為什么怕聽這個死字呢?因為死的時候太苦了,把老苦、病苦加到「生死」兩個字里面,叫做生死大苦。他生了死,死了還生,生了還得老,還得病,還得死,死了還得生,受苦無窮,這叫做大苦。

  前面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有智慧力,有神通力,度三惡道的苦,用什么法門呢?叫眾生了生死用什么法門呢?沒有第二個法門,念觀世音菩薩的圣號!钙臻T」,就是普遍救度的一個法門,「無苦不救,無生不救」,無生不救,沒有哪一個眾生不救;無苦不救,管你什么苦都救。三惡道的苦救,生死之苦也救,用什么法門救呢?沒有兩個法門:「南無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救火難、救水難,沒有兩樣:「南無觀世音菩薩」。救三惡道的苦,等你墮落三惡道,你根本不知道念觀音菩薩了,救你可真是不容易,你現(xiàn)在就念觀音菩薩,常常念,根本不會墮落三惡道,為什么呢?前面講的經(jīng)文不要忘記,他能夠消除三毒,你怎么墮落三惡道呢?你起了貪、瞋、癡三毒,造了惡業(yè)才墮落三惡道,你把三個根本煩惱斷掉,根本不造惡業(yè),沒有惡因,哪里得惡果呢?還是那一句觀世音菩薩救的。生老病死,了生脫死怎么了呢?還是念觀世音菩薩,念觀世音菩薩能消除根本煩惱,枝末煩惱當然都消除了,沒有煩惱,怎么會流轉(zhuǎn)生死呢?煩惱是個因,生死是個果,煩惱都除掉了,哪有生死呢?沒有第二個法門,你要相信,絲亳不要動搖。念念不要生疑,什么苦都救,三惡道不會墮落,生死會了脫。

  真觀清凈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愿常瞻仰。

  勸我們發(fā)愿,瞻仰觀世音菩薩,「真觀」就是真空觀,觀字念去聲「ㄍㄨㄢˋ 」,觀字念平時念「ㄍㄨㄢ 」,觀是眼睛看見,心里想叫「ㄍㄨㄢˋ」。觀想是心里在用功,用什么功呢?第一個功夫,修真空觀,真空觀,空一切境界相,人人物物種種境界相,當體都是空的。我們是依著經(jīng)上這么解,經(jīng)上說的是佛的境界、菩薩的境界,我們空不掉。∧愕眯捱@個真空觀想,常常觀想,一切境界當體皆空,怎么當體皆空?一切法皆從因緣生,沒有本體,沒有自性,豈不是空的嗎?常常修真空觀,把一切境界相空掉。一切境界相空掉了,再跟著修「清凈觀」,清凈觀還是真空觀,但是再進一步,連真空觀你也不要著相。著相,一切境界相都空了,落了一個真空觀的相,所以再進一步修清凈觀,一切法都把它空掉。

  「廣大智慧觀」,這就是妙有觀,二乘人修的叫做智慧觀,大乘的佛菩薩修的是廣大智慧觀。二乘人修的真空觀,證到真空的境界,他就了生死出三界,他不發(fā)心度眾生,他發(fā)不起來妙有觀,所以他的智慧叫小乘智慧。大乘的智慧以真空觀,為初入門的觀想,證到真空以后要起妙有的,叫真空不空即是妙有,這就屬于廣大智慧,是屬于佛菩薩的智慧,沒有妙有觀,不能度眾生。

  「悲觀及慈觀」,悲能拔苦,慈能與樂,平常講大慈大悲,慈在前面,悲在后面。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悲在前,慈在后,為什么顛倒過來呢?觀世音菩薩是偏重于大悲,叫大悲觀世音,他是急于救眾生的苦難,眾生在那里受苦,你給他什么樂,他也不能享受,世間樂,他不能享受,佛法的樂,他也不能享受,為什么?他在受苦受難,所以先要行悲觀,拔除他的痛苦,把他的苦拔掉了再與樂,「悲能拔苦,慈能與樂!顾韵日f悲,后說慈。

  「常愿常瞻仰」,把這一個偈頌總結(jié)起來,勸導我們眾生,觀世音菩薩是個大菩薩,他這五種觀都成就了,具足五種觀的這個大菩薩,你應該發(fā)愿,發(fā)愿干什么呢?要瞻仰這位大菩薩,瞻,是瞻視,眼睛看叫瞻視;仰,是景仰,心里想叫景仰,看見觀音菩薩的相,前面經(jīng)文「聞名及見身,能滅諸有苦!鼓阋娏擞^世音菩薩的相,你要瞻視,抬起頭來看看,就能滅除你的苦惱,眼睛看了,你心里要景仰,景仰這位大菩薩,真是功德巍巍,不可思議,具足五種觀想的大菩薩,要心里景仰觀世音菩薩。

  再進一步解釋,這五種觀想,是觀世音菩薩修行的法門,觀音菩薩怎樣成就觀音菩薩呢?他修五種觀想成就的,但是觀音菩薩的因行是詳于楞嚴經(jīng),他修耳根圓通,耳根圓通怎樣修法?楞嚴經(jīng)都有詳細的說明,到了普門品,是說他果位的功德,不談他因位的行門,這個偈頌怎么又說起觀音菩薩修五種觀想呢?是叫我們學觀音菩薩修行。前面念觀世音菩薩是救急難的,你修五種觀想,除你的急難還來得及嗎?你念一聲觀音菩薩,耶!苦難救了,你怎么修呢?你學觀音菩薩修,先修真空觀,再修清凈觀,再修廣大智慧觀,學觀音菩薩修悲觀,修慈觀,救度一切眾生,教我們學大乘法門,教我們學觀世音菩薩!赋T赋U把觥梗愠30l(fā)愿學觀世音菩薩,常常瞻視景仰觀音菩薩,效法觀音菩薩,要跟觀音菩薩學著修行。

  無垢清凈光,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

  這是說觀世音菩薩的光明普照,觀世音菩薩放出來的光是清凈光,清凈光沒有染垢,叫做「無垢清凈光」,染垢是什么呢?染垢是無明煩惱,觀世音菩薩把煩惱斷盡,無明破盡,他的真心清凈,真心本來光明的,被無明煩惱障蔽到了,等到把煩惱斷盡了,無明破盡了,真心清凈了,無垢了,真心無垢,光明完全顯發(fā)出來,叫「無垢清凈光」!富廴掌浦T暗」,放無垢清凈光,等于一個太陽,但是他這個太陽,不是世間的太陽,是智慧的光明,叫做慧日,慧日是智慧的光明,能夠破諸暗,破諸暗,就是破諸煩惱,破諸無明。

  「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災風火,是風災、火災,觀世音菩薩能夠降伏風災、火災,降伏叫伏,伏除,降伏了就能斷除掉,叫做伏除風災、火災,包括前面所說的一切災難都能伏,他怎么伏?一切災難,眾生災難從哪兒來的呢?通通從無明煩惱生出來的,無明煩惱就是諸暗,等到慧日一照,諸暗沒有了,無明煩惱照空了,哪還有什么風災、火災降伏不了呢?所以「普明照世間」,智慧光明普照于世間,救度一切眾生苦。

  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焰。

  「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云」,大悲觀世音,悲是他的本體,悲心常,F(xiàn)前。戒雷震,他要救度眾生,令眾生了脫生死,先要教化眾生嚴持戒律,這個戒律等于打雷能震動世界一樣,叫做戒雷震。為什么教化眾生先持戒呢?你遭了風災、火災,念個觀世音菩薩就消除了,以后還有災難,尤其生老病死的災難,你非斷除煩惱,不能了生死。煩惱從哪來呢?煩惱都從貪、瞋、癡來的,貪、瞋、癡一起,就造惡業(yè),造了惡業(yè)就遭災難,流轉(zhuǎn)生死,受苦無窮。怎樣能斷除煩惱呢?你持戒,所以佛有四眾弟子,出家二眾:比丘、比丘尼。在家二眾: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修定、修慧,不分出家在家,怎樣分出家、在家呢?持戒不同。戒律為第一,出家有出家的戒,在家弟子,有在家弟子的戒律,你逼他先持戒,而后才能夠斷煩惱。你想斷煩惱,天天為非作惡,增加煩惱,怎么能斷煩惱呢?戒律的功能,防非止惡,不要為非作惡,這就叫做戒,不為非作惡,不造新的煩惱,慢慢舊的煩惱也清了,慢慢斷盡了,不是了生脫死嗎?所以持戒為第一。

  無論出家戒、在家戒,第一條戒,戒殺,為什么要戒殺呢?眾生最重視生命,天下最殘忍者是殺生,眾生最寶貴的最尊貴的莫過于生命,生命只有一個,你偷盜他的錢財,他還能找回來,你把他的生命斷了,他找不回來了,最尊貴的莫過于生命,最悲慘最慘痛的,莫過于殺傷眾生的生命。我們要學佛救度眾生,救度眾生救不了,你還忍心去殺害眾生嗎?所以第一要戒殺。

  古人說:「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夫夜半聲!故郎系侗伲褪谴蛘,兩方軍隊打起來了,我們不是當兵的,結(jié)果把我們挾到里面去喪身失命,驚魂失魄,逃命沒有個地方,這個時候,真是恐怖現(xiàn)前!會念觀音菩薩的,還可以念一聲得救,眾生平常沒有聞到觀音菩薩,聞到觀音菩薩沒有常念,到這時候想不起來,只有害怕,只有恐怖!這些刀兵劫從哪來的呢?你聽那屠夫殺豬的,夜半聲,就是半夜的聲音,殺豬都是半夜殺,因為天亮了要拿去賣肉,豬叫得慘不忍聞,但是屠夫無動于衷,照殺不誤,造這些殺業(yè),不遭刀兵劫嗎?

  還有兩句:「欲免世上刀兵劫,除非眾生不吃肉。」要想免除世間的刀兵劫,世界太平,永遠不打仗,除非眾生不吃肉,全世界的眾生都吃常素,就不會打仗。這就是眾生要吃肉,屠夫才殺生,你要吃豬肉,他為你殺豬;你要吃牛肉,他為你殺牛。大家都吃素,他也不殺了,沒有造殺生的因,怎么能遭刀兵劫的果呢?但是眾生可憐愚癡,他畏果不畏因,畏是畏懼,等到遭了刀兵劫,要生命的時候,他害怕了,逃命來不及。平常吃肉很香,豬叫得慘不忍聞,屠夫聽見無動于衷,愛吃肉的人也無動于衷,聽習慣了,慘痛歸它慘痛,我吃肉照吃不誤,這叫畏果不畏因。佛菩薩不是,菩薩是畏因不畏果,他研究出來了,怎么遭這個苦果呢?是你造了苦的因,造苦的因從哪里造呢?你愛吃肉才殺生,才遭刀兵劫,所以你不要吃肉,不要殺生,自然不會遭刀兵劫,一切苦難都從這里推,不造惡因,不得惡果,要持戒。

  「慈意妙大云」,觀音菩薩有大悲,他也有大慈,慈意,就是大慈之心,意就是心。妙大云,等于天空的七云彩,這是個不可思議的大云,云是普覆之意,普遍罩著大地,觀音菩薩的大慈心,是普照大地一切眾生!镐事斗ㄓ辍,他要說法給眾生聽,傳戒給眾生受持,救眾生的苦難,等于澍甘露法雨一樣!笢绯裏⿶姥妗梗缺娚募彪y,遭水、火災的急難救了,能滅你的煩惱,根本救你的苦,煩惱可厲害,等于猛火一樣,等于火焰一樣來燒眾生,能澍甘露法雨,把你的煩惱焰滅除掉了,這是根本救苦。

  爭訟經(jīng)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

  「爭訟」,打官司,「經(jīng)官處」,到官廳里,到法院里,這也是個災難,叫做爭訟,打官司的災難!覆牢奋婈囍小,這就是刀兵劫,兩邊打仗把你挾到里邊去了,生大怖畏!改畋擞^音力」,這時候你遭了打官司的災難,遭了兩邊打仗的災難,你只要一心念觀音菩薩!副娫瓜ね松ⅰ,冤仇通通退散了。為什么對方跟你打官司呢?因為你跟他有冤仇,你念觀世音菩薩,他也起了慈心。挾到軍隊里,結(jié)果你不打仗,別人把你打死了,因為那個打仗的人,跟你前生前世結(jié)的冤,你念觀世音菩薩,脫離刀兵劫,那就眾怨悉退散。

  這一首偈頌是別明的偈頌,一條一條的災難分別說明,應該擺在什么地方呢?應該擺在前面別明的最后一個偈,就是「云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再加上「爭訟經(jīng)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世音力,眾怨悉退散!挂驗檫@一首偈句以后就是總說了,就是「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那么怎么擺到這個地方呢?要知道姚秦時代,印刷術(shù)還沒有發(fā)明,經(jīng)文都是抄寫的,抄寫的人抄錯了,這一個抄錯了,后來的人輾轉(zhuǎn)傳抄,就依著這個本子作藍本抄下來了,后來研究普門品知道錯了,誰也不敢改,為什么不敢改?經(jīng)上的字,錯字不敢改,錯句不敢改,為什么不敢改?因當時以為它錯了,你改了,到后來再研究發(fā)覺沒有錯,你改錯了,那么罪過無邊,所以經(jīng)上的錯字錯句不敢改。如果有錯字,你把它批注到經(jīng)文的天頂上,就說這個字疑是某一個字,把它注明就好,不能改掉那個字。像這個偈頌,講解的時候說明應該在前面,在別明「云雷鼓掣電」那偈頌后面,說明就好了,不能更改。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還是贊嘆觀音菩薩功德,勸導我們要常念觀音菩薩的圣號!该钜簟梗^世音菩薩這個音,是不可思議的音,叫妙音!赣^世音」,他能觀照世間眾生念他名號的音聲,就能救苦救難!歌笠簟故乔鍍舻囊袈,「海潮音」,是應時之音,海潮,中午叫做午潮,半夜里叫做子潮,應時要發(fā)出海潮,坐海船的人都知道,住海邊的人都知道,它應時。半月還要來一次大潮,這叫做朔望潮,也是應時的。你念觀世音菩薩圣號,應時解除你的痛苦,解除你的災難,等于海潮音一樣!竸俦耸篱g音」,你念觀世音菩薩一句聲音,勝于世間一切音聲。「是故須常念」,以是之故,你要常念觀世音菩薩的圣號。

  前面我講的時候,就隨時提醒諸位注意,到你遭急難的時候,念一聲觀世音菩薩就得救,但是需要常念,不常念,到你遭災難的時候,你想不起來念,我已經(jīng)說過好幾遍,叫你要常念。這總結(jié)世尊再勸導我們要常念,常念還包括前面的功夫,要常念,還要恭敬,還要禮拜,還要供養(yǎng)。要常常恭敬,常常禮拜,常常供養(yǎng)。

  念念勿生疑,觀世音凈圣,于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

  這是勸我們堅固信心,「念念勿生疑」,你念觀世音菩薩,你可不要起一念的疑心,念觀世音菩薩,你不能動疑心,念念都不能動疑心,要純粹的信心,那才能有感有應,才能感應道交。為什么不能生疑呢?「觀世音凈圣」,觀世音是清凈的圣人,尤其是果后行因的菩薩,成了佛再來示現(xiàn)菩薩,專為救苦救難。「于苦惱死厄」,于苦惱現(xiàn)前,喪身失命的死厄現(xiàn)前,「能為作依怙」,「作依怙」就是能保護你,能夠搭救你。

  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再贊嘆觀音菩薩,叫我們頂禮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具足一切功德!复妊垡暠娚,他有大慈悲之眼,看我們眾生,等于父母愛兒女那樣!父>酆o量」,他不但有大智慧、有大功德,而且有大福報!父>邸瓜翊蠛o量無邊一樣!甘枪蕬敹Y」,以是之故,這樣一個大功德、大福報的大菩薩,你不應該頂禮嗎?應該頂禮,所以前面勸我們常常念,還要常常頂禮。

  普門品兩大段經(jīng)文,前面長行,第二段偈頌都說完了,這時候再把它總結(jié)起來。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yè),普門示現(xiàn)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fā)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這時候有位大菩薩從他本座站起來,「前白佛言」,走到佛的面前,跟佛仰白說話,持地菩薩怎么取這個名呢?他過去行苦行,單平地,道路不平,他自己發(fā)心去平地,平了很多年,這個時候他遇見了佛,佛說:「你在干什么呢?」他說:「我在平地!狗鹫f:「你平地,你要平你的心地,心地要平,大地就平!顾驗槠降仄骄昧,功行深了,佛這么一說,他就開悟了,因此之故,叫做持地菩薩,第一先是修持心外的大地,再進一步,修持自己心地,叫做持地菩薩。

  「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稱呼一聲,「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yè),普門示現(xiàn)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這個功德我們都得到了。假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聽到觀世音菩薩這一品經(jīng)文,聽到他的「自在之業(yè)」,就是神通之力,「業(yè)」是他的清凈業(yè),叫做自在之業(yè)!钙臻T示現(xiàn)」,普遍的法門示現(xiàn),無剎不現(xiàn)身,這是他的神通力,總而言之,要是眾生聽到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一品經(jīng)文,當知這個人「功德不少」,功德不少,就是功德甚多。

  「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fā)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惯@證明功德不小,佛說此普門品時,在這個法會之中有八萬四千眾生,通通發(fā)了大菩提心,叫做「發(fā)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成佛的心,叫做無上正等正覺之心,「無上正等」再發(fā)「無等等」就是「無等之等」,沒有哪一等的心,超過成佛的大菩提心了。

  那么諸位都聽到普門品了,都應該「發(fā)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fā)大菩提心,發(f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就是大菩提心。

  全部普門品講演已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