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際禪林七日禪修開示(第四季度)·第一講 在當(dāng)下一念上用功夫

  第一講在當(dāng)下一念上用功夫

  (2007年12月1日晚六支香)

  各位大德:

  真際禪林今年的第四次七日禪修活動今天正式開始。今年剩下最后一個月。今年我在這邊作的承諾,每一個季度,來主持七天的禪修,到今天這個承諾完全得到落實。

  這次來參加的人顯得特別地踴躍,這是一個很好的現(xiàn)象。從學(xué)習(xí)佛法的根本目的來說,禪修是學(xué)習(xí)佛法的第一要務(wù);從寺院來說,提倡禪修,領(lǐng)導(dǎo)禪修,指導(dǎo)禪修,落實禪修,也是根本的任務(wù)。所以說,能夠每一個季度堅持一次禪修的強(qiáng)化訓(xùn)練,這是作為寺院提倡禪修的一種應(yīng)盡的職責(zé)。作為寺院來說,就只有兩件事:愛國愛教,修行辦道。除了這些事情以外,就沒有其它的事可做,其它的事也是不必要做的。因此,堅持禪修活動,堅持指導(dǎo)大眾的修行,一定要把它提到引導(dǎo)信眾,堅持信仰建設(shè)和道風(fēng)建設(shè)的原則上來抓緊落實。

  禪修的目的是什么呢?我們每一位都積極踴躍地來報名參加禪修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我想,無非是我們每一個人感覺到自己的心靈,有很多的問題,有很多的煩惱,有很多的疑惑,使我們的心,安定不下來,安寧不下來,所以,修禪的目的就是要使此心能安頓下來。人生的問題一大堆,總地來講,無非是要解決一個安身立命和明心見性的問題,禪修的根本任務(wù)就是要解決人生的這兩大根本問題。人生在世,茫茫苦海,萬事紛紜。人生的這條路,溝溝坎坎,我們怎么樣走下去?往往是過了今天不知道明天,過了今年不知道明年,心得不到穩(wěn)定,得不到安寧,今天不知道明天的事,今生更不知道來生的事。學(xué)習(xí)佛法,參禪打坐,其目的就是要使我們在這些問題上有一個如實地了解和把握。

  我在今天起七的四句話就說道:三界熊熊欲火燒,浮生幻夢戀塵勞。祖師留得安心法,當(dāng)下忘緣火自消!法華經(jīng)》上講: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三界包括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就是我們居住的這個人間,以及欲界天。色界和無色界都是由于禪定的功夫、禪定的境界所感得的一種禪定狀態(tài)的生命狀態(tài)。在色界、無色界,僅管是禪定的生命,但天福享盡,還是要墮落沉淪。所以,整個的三界,不管是欲界的生活,還是色界、無色界的生活,這些都是有漏之法,都要沉淪。三界既是在有漏當(dāng)中,就是在火宅當(dāng)中。是什么火呢?欲火焚燒。我們只要靜下來想一想:某一件事不能滿足自己內(nèi)心的追求,某一件事使我們產(chǎn)生了重大的失望,重大的失落,內(nèi)心的欲火熊熊燃燒,得不到安寧,坐臥不安。欲火焚燒的時候,欲望沸騰的時候,如果是涉及到其它的人和事,隨之就產(chǎn)生嗔恨的火焰,就一定想要把阻礙自己欲望得到落實的對手至于死地,嗔恨心,嗔恨的火燃燒起來。在嗔恨心的驅(qū)使下,愚癡的火又燒起來。愚癡的火燒起來了,如果得不到調(diào)控,就有可能采取不適當(dāng)?shù)氖侄?做出錯誤的選擇。所以三界不安,猶如火宅。這個火,就是三毒之火。三毒之火是由貪欲的火引起嗔恨的火,發(fā)展成為愚癡的火,最后做出錯誤的選擇,就造下不可挽回的錯誤的行為,就是所謂造業(yè)。人生在迷失的時候,天天都是在這種惡性循環(huán)當(dāng)中生活,貪欲之火把我們的法身慧命毀滅了,把我們的前途毀滅了,把我們和諧的生活毀滅了。但是迷惑的人,并不理解,猶如在夢中一樣,還是在貪戀世間的塵勞欲望,所以說“浮生幻夢戀塵勞”。是塵勞,不以為是塵勞;是痛苦,不以為是痛苦,醒悟不過來。所謂浮生大夢誰先覺呢?只有佛陀告訴我們覺悟人生的方法。“祖師留得安心法”,整個的佛教,都是講的安心法門。達(dá)摩祖師來到中國傳播禪宗,更是直截了當(dāng)?shù)刂甘景残姆ㄩT。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心安了才能成佛,心不安,成不了佛。怎么樣安心呢?“當(dāng)下忘緣火自消”。在欲火焚燒的當(dāng)下,能夠把貪欲的念頭,覺悟過來;嗔恚的念頭,覺悟過來;愚癡的念頭,覺悟過來。三毒之火,當(dāng)下就熄滅了。三毒的火熄滅了,心就得到安頓,生命就得到安頓。所以說安心不可向外馳求,不可脫離當(dāng)下。迷失也好,覺悟也好,煩惱也好,清涼也好,道不遠(yuǎn)人,都在當(dāng)下。成佛作祖,上天入地,都在當(dāng)下一念。當(dāng)下一念迷失了,就入地,當(dāng)下一念覺悟了,就成佛。我們修行一定要緊緊地抓住我們當(dāng)下這一念,從當(dāng)下這一念作起,就有一個可操作的處所。安心從當(dāng)下一念作起,讓當(dāng)下這一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謂了了常知。了了常知者,就是隨時提起覺照,隨時看破妄想的起滅。

  為了要使功夫穩(wěn)定,就有種種的方法,種種的法門。如果從禪宗最直截了當(dāng)?shù)姆椒▉碇v,只有用觀照的方法,觀察此心的起和滅,或者說生和滅。觀照的方法就是此心的起也好,此心的滅也好,不要有相續(xù)的心,要讓每一念像一盞明燈一樣,孤明歷歷地,不追逐,不相續(xù),不間斷。所謂不續(xù)前,不引后,歷歷孤明,每一念都如此,就能作到凈念相續(xù),就能作到正念分明,就能作到妄念不起,就能作到心安理得。希望每一位坐在這里不要讓每一分鐘空過了,不要讓每一秒鐘空過了。要使每一分鐘的當(dāng)下一念心,清清楚楚;要讓每一秒鐘知道此心,清清楚楚。開始在觀照的時候,要起心動念,要有覺照的力量;覺照的功夫純熟了,自自然然就可以照而不照,不照而照,隨其自然,毫不費力氣地就能夠正念分明。

  為了達(dá)到這個目的,適當(dāng)?shù)赜靡恍┓椒?以正念來代替妄念;蛘吣钜痪佛號,使這一句佛號在自己心念的每一個當(dāng)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僅管是默念,耳朵還可以聽,心還可以觀想。耳聽心想就能夠把其它的諸根都收攝在這一念佛號上來。念的時候慢慢的,使佛號與呼吸配合起來,念快了會傷氣。和呼吸配合起來,既省力氣,又容易安定下來。這個方法最適合我們初修行的人來使用。

  其次是用數(shù)呼吸的方法也能使我們這一念心安定下來,安頓下來。數(shù)呼吸有兩點要非常注意:念頭,每一個當(dāng)下的念頭要和呼吸息息相依,所謂念依于息,不要讓呼吸成了一個沒有主人翁的散息,要讓我們心念的主人翁知道我們的息在出,息在入,息在住。只有使每一個念頭和呼吸都密切地相依相存,心念才能得到凈化,覺照才能生起,呼吸對于修禪定才會有作用。呼吸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隨著年齡的不同,身體健康狀況的不同,呼吸有長有短,有快有慢,每個人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實際情況來掌握。既然說念依于吸,那就不一定要數(shù)一、二、三……,就是要修隨息,就比較省力氣,就是念頭隨著呼吸,入、住、出,息息相關(guān),念念相依,這樣能夠使心安定下來。

  這是用數(shù)息的方法,念佛的方法來安頓此心,求個修行的入門。禪宗的方法就不是如此,禪宗的方法就是要在念頭起處來找到一個答案。找到什么答案呢?這一念妄想從何而起,從何而滅,或者這一念妄想,起自何處,又是誰人知道這一念妄想在起滅,心念在起滅?禪宗是用的一種提示話頭的方法,用覺照的力量,用智慧的力量來反問,用話頭來制止妄念的連續(xù),用疑情來制止妄念的連續(xù)。要想心不起念,不可能,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既然要起念,就在念頭起處,深深地來反問,是誰知道念頭的生滅,念頭生滅的主人翁在什么地方?在這里生起疑情,自己懷疑自己,所謂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有疑情,心能夠穩(wěn)定下來,覺照的力量能夠現(xiàn)前,一旦覺照的力量沒有了,微弱了,疑情又淡化了,又再繼續(xù)提起話頭,看誰知道話頭微弱了,誰又在提起話頭?一聯(lián)串的疑情,一聯(lián)串的問題。疑來疑去,連續(xù)不斷,就有明心見性的時刻,就有知道念頭的起滅主人翁在哪個地方的時刻。也就是說,通過參話頭起疑情的功夫,悟到自己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面目。說實在的,在禪堂打禪七,就是要用參話頭的功夫。禪宗有五家宗派,從要求明心見性的方法上來講,有兩種方法,一種就是剛才所說的話頭禪,還有一種就是所謂默照禪。默而照之,默就是止,照就是觀,所謂“默照忘緣”。用默照的功夫使此心停止攀緣。只要此心不攀緣了,慢慢的就能夠回光返照,就有打破漆桶的時刻。打破了漆桶,此心得安。所有這些功夫,都不離當(dāng)下的一念,不要在心外去求法,不要離開當(dāng)下一念去找話頭,去找疑情,去找默照,都在當(dāng)下一念。所以修行人,修禪、修凈、修密,都要在當(dāng)下一念上用功夫,這是個根本。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