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伽陀弁言
念佛伽陀弁言
倓虛大師宣講
讀倓公恩師凈土文敬序
念佛伽陀弁言
——讀倓公恩師凈土文敬序
曉云
佛教在中國特有的宗門,而且是最早開創(chuàng)的念佛靜坐。同時更有深義的研究般若妙法與念佛法門,就是東晉慧遠大師在廬山般若云臺,當時文人學士十八賢中劉懷民......還有藝術家宗炳等,這一風尚正是賢群畢至,嗣后遺風所及,影響了我國佛法之發(fā)揚,稱廬山慧遠大師之法緣,為南方佛教之中樞。于今時歷一千六百多年(西元三百七十年之間)的今日,我們也想佛法歷久常新之大義,亦須揭古論今之要義;般若與凈土,念佛之境界與佛法修持,禪行工夫;‘心無妄念是禪’(大珠禪師法語)念佛,就是對治妄念的最方便法門,所謂‘凈水珠投于濁水,水不能不清’。凈水珠就是這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水不能不清,是心海澄瑩,更是‘寒潭月色’,般若凈盡虛融的‘妙湛’。一千七百多年慧遠大師的研修,般若念佛坐禪,于今如何能揭古論今,今之時學佛人如何研、如何修,能否想及思古賢、參妙義,作我們今后佛門真修實學之引擎。是則不能以念佛為迷信,更不能謂念佛為修禪障礙,甚至‘念一句佛,漱口三天’,外行人之譏諷。
恩師倓公湛山老人,天臺宗宿四十四代,說法講經(jīng),時有驚人之啟迪。記得香江得蒙法乳,恭聽楞嚴經(jīng)之夜,聞獅子吼,一句平常話,令人耳聾三日。楞嚴乃破執(zhí)破相之法要:‘那里無相,你有你的相,我有我的老翁相......’聲如洪鐘,向大眾吼聲,當眾個個向他老人注視,真如經(jīng)中說‘目不暫舍’。稍靜些時,老人才慢條斯理解釋,無著于心,無攀于境,則‘境風吹來識浪不興,六根運用湛然清凈’。念佛伽陀弁言分析如來說法有三: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方便說者又二:(一)觀機方便,觀機逗教者是,如參禪上根利智之人。(二)異方便,與觀機方便不同,有固定之方法,乃方便中之方便,即是萬德洪名,阿彌陀佛圣號也。此‘異方便’法門,釋迦如來愍念眾生于娑婆世界,八苦交煎,未易參修佛典深義,以求解脫,故于人天長夜之世界中,告訴舍利弗及大眾;‘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的教義解釋,此佛名字‘譯言無量壽覺。......即吾人人之覺性,永世常在,歷劫不磨。’即是涅槃經(jīng)所言之‘三德秘藏’(法身、般若、解脫之三德)。若吾人能常念不忘本具無量壽覺:‘以此萬德洪名,作眾生心中萬德妙法,能攝六根,轉穢成凈,破除三障,惑業(yè)苦空。故吾人念一聲阿彌陀佛,則無始劫來業(yè)識種子,皆為撼動。何以故?乃對治之故耳。’念佛乃精神統(tǒng)一,制心一處,六根不為六塵緣彰所動,易修正定,易體妙心。故‘天臺教觀空假中者,亦是觀此根、塵、識......皆無自體’。即悟了般若實相,因知天臺止觀亦通念佛之境。而此‘念佛伽陀’早在民國六十三年,刊于倓虛大師法匯第三篇論文(全),第二五五頁至二六○頁。后于六十九年大乘文化新書第七類,第三十一頁至三十五頁,由大乘文化出版印行。今再抽印壹千本,以對現(xiàn)世學佛人于凈土法門更有知津近岸。
天臺智者大師之一色一香無非中道,契般若與念佛之旨趣,則知一色一香之假空中,亦知念佛聲聲之假空中,更悟菩薩行門之空假中,以‘異方便’趣入第一義諦。恩師倓公湛山老人:‘逢人便勸念佛,以略盡區(qū)區(qū)愚誠耳!’敬讀念佛文,深感禪凈雙修,即天臺法要行門,盡源三藏法典,方便說、異方便在法華經(jīng)亦可尋源得止,旨哉斯文也!
丁丑仲乎法嗣能凈曉云拜識于精進軒
念佛伽陀弁言
倓虛
如來說法有三: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方便說者又二:
(一)觀機方便。為上根利智,機緣成熟,觀機逗教者是。如法華會上說不可說法,俾舍利弗開悟。又如拈花示旨,不說之說法,俾迦葉續(xù)佛正法眼藏,為西天初祖。其下如東土二祖請安心。初祖達磨云:將心來與汝安。二祖云:覓心了不可得。初祖云:與汝安心竟。言下大悟。又如臨濟參大愚,愚云:若認當下便是,思索不得。亦言下大悟。諸如此類者,皆是觀機之方便說法也,并無固定之語言文字,是因機乘隙,迎鋒而入,破其無明,故稱不立文字,直指本心。識得本心,立地成佛,豈是完全推倒文字?而有一般參禪者,多指定講經(jīng)言教為文字障,不能識心成佛。執(zhí)定參禪為不立文字,方得識心成佛。若果不立文字,如何又講開示?所集語錄,汗牛充棟。又初祖以楞伽經(jīng)為二祖印心,作為參禪之證,竟不知開口說不立文字時,已早墮言說文字矣!而記若干佛經(jīng)語錄中之了義極談,作為傳佛心印,逢人便斗機鋒。或坐禪久之,陰境現(xiàn)前,以為證得,皆是宗門之通病,豈只文字障耶?應知參禪者,要言外思義;講教者,要教外明宗,而語言文字何妨?然觀機之方便說法者,若非宗匠作家及教眼圓明者,焉能啐啄同時,師資道合?而今以觀機之方便說法授受者,廖廖久矣。
(二)異方便。與此觀機方便不同,有固定之方法,乃方便中之方便,雖婦人孺子,皆可授受?v等覺菩薩,亦奉之為圭臬。任十方諸佛,亦放廣長舌,齊聲贊嘆。何者?即是萬行洪名,阿彌陀佛圣號也。也因緣解之,阿彌陀佛,于因地為法藏比丘,愿力宏深。愍眾生沉淪之苦,于娑婆不易修行,故發(fā)大愿,施異方便。若有眾生持我成佛之名號,臨命終時,我必接引,往生極樂世界,離苦得樂,永不退轉,至成佛而后已。此金口所宣,當無疑議。按凡夫有愿必償,佛之宏愿,其信可知。
復約教解之。阿彌陀佛,譯言無量壽覺。阿者,大而無外之義;彌者,量徹十方之義;陀者,壽量無邊之義;佛者,覺得圓滿之義。即吾人人之覺性,永世常在,歷劫不磨。量等十虛,超倫絕待。超倫絕待者體大,即法身德。量等十虛者相大,即般若德。歷劫不磨者用大,即解脫德。此三德秘藏,由三障轉成,故佛于因地,以萬德莊嚴之妙色,招此萬德洪名。以此萬德洪名,作眾生心中萬德妙法,能攝六根,轉穢成凈,破除三障,惑業(yè)苦空。故吾人念一聲阿彌陀佛,則無始劫來業(yè)識種子,皆為撼動。何以故?乃對治之故耳。佛法本無佛法,唯以六塵為佛法。六塵者,色、聲、香、味、觸、法也。于佛用之,皆成妙法,以不執(zhí)故。眾生用之,皆成染法,以執(zhí)著故。故佛以已成就之妙法,對治眾生已成就之六塵染法,未有無效者也。何以故?以心轉為篤信佛號之所熏故。即以世法考之,如精誠所至者、精神統(tǒng)一者、制心一處者、聚精會神者,種種感應成效,舉不勝舉。況佛法中,有諸佛菩薩加被者乎?而念佛之效果,豈業(yè)識凡夫之妄想思量,可擬議者哉?
復以本跡解之,阿彌陀佛,因中為法藏比丘,乃至成佛,于今有十大劫之久,皆是釋迦如來所說示跡之事。若論本源來由,非眾生知見所能知能信,唯佛與佛,乃能究竟了知也。
復以觀心解之。說因緣,約教義,追本跡,無非導人觀心。云何為心?以三界為心,以萬法為心。一心一切心,心外無非心。無非心對心,而心之名字亦不可得,況三界萬法之名相乎?即法法,即非法法。于是乃知眾生之心,即諸佛之心,即諸佛之本源。以如是之覺悟,而眾生安知?縱聞之而亦不信,故曰:不能徹知諸佛之本,唯佛與佛,乃能知之。
阿彌陀佛之名號,亦屬聲塵(出聲念者)、法塵(默而念者),豈出三界萬法之外;不亦唯心乎?故凈土偈云:‘一聲佛號一聲心(口念、耳聞、心思,即是觀心之法),山自高兮水自深(念佛時,雖心不著三界萬法,而山河仍是山河)。不落宮商閑曲調(脫離名習氣),鐘期未必是知音(調鐘期僅能知世間凡夫之音,不能知出世成佛之音也。以世間之技能,只可求于世間,而念佛則不然)。’再考二十五種三昧之成就,毫無異法。唯以六根、六塵、六識、七大之二十五法,任舉一法,作平等任持觀,為是心是佛而已。故譯此三昧,名等持。如是法法觀成,皆是自心自佛,充滿法界。既充滿法界,欲偏不仔謂之正,欲動不得謂之定,故又譯之名正定。如是妙心,享受十方無掛無礙之清凈依正,不似三界人天,享受偏小之依正二報,故又譯之名正受。天臺教觀空假中者,亦是觀此根、塵、識、大二十五法,以對治之。執(zhí)之為有者,與之詳諸法生起緣因,皆無自體,歸了無所得為真締。
再破其著有之固執(zhí)習慣、教修空觀。以諸法當體即空為止,故曰體真止。又為對治誤會于偏空真諦者,仍詳諸法生起因緣,雖無自體,名相不泯。有世俗理諦所在,皆是假借而有,雖有不可為真,故教修假觀。若身若心,無非假借而有,況其他諸法乎?故教化眾生,雖歷三界二十五有之境,皆可方便隨緣止也(即隨遇而安也)。又為執(zhí)空有二邊,迷于分別者,仍詳諸法生起因緣,非有非空,皆不可心思口議。何以故?空借有而立名,乃緣生無性。有假空而成相,是無性緣生?赵谟兄,有在空中;空中假有,假中有空?沼屑捶强沼,是名空有。故曰不可思議,強名之曰中諦理。以此不可思議之中諦理,緣起不可思議之心;以此不可思議之心,觀諸不可思議之境,是修中觀,故息二邊分別止。此皆不得已而言之。說此諸法生起因緣,為信根淺者。若信根較深者,為說諸佛示跡因緣,即能起信解修證之心,何須此亂葛藤為?所謂因緣說,亦分為二者是也。又所謂譬喻說者,亦分為二:一譬喻說,二例喻說。
譬喻說者,舉其易知之不同者以曉之。例喻說者,舉其易知之同類者以曉之。見于諸經(jīng),無須多言。此是佛三種說法,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凈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而一般學教者,多有記若干經(jīng)論之名相,妄作分別,當不明佛不得已說諸法緣起,乃究竟用途,原為下根觀心以了生死者,及以是所記之名相分別逞能,竟敢毀謗念佛之正法?上W佛一場,未了生死,造下無間罪業(yè),以瞎人天眼目,自害害人,如來稱為可憐憫者。余偶閱徹悟大師所撰念佛伽陀,深有所感。足見大師宗教圓明,承佛心印,悲智雙運,作念佛頌,為宗教兩家,各頌百首,以警后學。護正法輪,作人天眼。倓虛不揣鄙陋無文,竟以俚言解之,為念佛者勸:莫信偽佛學,發(fā)心念彌陀,決定了生死,圓證三不退。故不惜唇焦舌敝,逢人便勸念佛,以略盡區(qū)區(qū)愚誠耳!
- 上一篇:“鐵頭羅漢”(觀世音菩薩感應故事)
- 下一篇:末法劫難時期人類的生存狀況揭秘
- 倓虛法師:觀念念即住,覺妄妄皆真
- 倓虛法師:略說戒定慧三學 令眾生開佛知見
- 倓虛法師:僧寶是世界的大軸
- 倓虛法師:誦經(jīng)念佛應該注意的五個原則
- 倓虛法師:兩次出家的心路歷程
- 倓虛法師:學佛不是迷信 學佛為的是破解迷信
- 倓虛法師:六道輪回存在的根源有三個
- 倓虛法師:佛法滅盡時,我們該怎么辦呢?
- 倓虛法師:佛法為何能彌補教育的不足,法律的不至?
- 倓虛法師:曬蠟的傻和尚如何成長為一代高僧?
- 倓虛法師:末法劫難時期人類的生存狀況揭秘
- 倓虛法師:高僧層層解析六道輪回來歷以及應對法門
- 倓虛法師:六道輪回存在的三大根源
- 倓虛法師:佛法不是迷信學佛才能破除迷信
- 倓虛法師:定王府被拆,王府鬼神跟車到寺院求住處
- 倓虛法師:寓佛學于醫(yī)學
- 倓虛法師:以現(xiàn)量心,觀現(xiàn)量境,千萬不要把這句阿彌陀佛看輕
- 倓虛法師:法師施食真靈異,鬼神成群來趕齋
- 倓虛法師:觀音顯靈,去道謝時,那老媼和昨晚那童子已竟不見
- 倓虛法師:包工頭毀謗法師,病中遭鬼神毒打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