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無量壽經(jīng)
《觀無量壽經(jīng)》,簡稱《觀經(jīng)》。與《阿彌陀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合稱凈土三部經(jīng)。宋畺良耶舍譯。另有異譯一種,已佚。此經(jīng)進一步發(fā)揮了《無量壽經(jīng)》的凈土思想,敘述釋迦牟尼佛應(yīng)韋提希夫人之請,在頻婆娑羅宮為信眾講述觀想阿彌陀佛的身相和極樂凈土莊嚴的十六種觀想方法(十六觀)...[詳情]
觀無量壽經(jīng)第八講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此事已,次當想佛,所以者何?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偏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yīng)當一心系念,諦觀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想彼佛者,先當想像。閉目開目,見一寶相,如閻浮檀金色,坐彼華上。見像坐已,心眼得開,了了分明,見極樂國七寶莊嚴,寶地寶池,寶樹行列,諸天寶幔,彌覆其上,眾寶羅網(wǎng),滿虛空中,見如此事,極令明了,如觀掌中。
見此事已,復當更作一大蓮華,在佛左邊,如前蓮華,等無有異,復作一大蓮華,在佛右邊。想一觀世音菩薩像,坐左華座,亦作金色,如前無異,想一大勢至菩薩像,坐右華座。此想成時,佛菩薩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諸寶樹,一一樹下,亦有三蓮華,諸蓮華上,各有一佛二菩薩像,偏滿彼國。
此想成時,行者當聞流水光明,及諸寶樹,鳧雁鴛鴦,皆說妙法;出定入定,恒聞妙法。行者所聞,出定之時,憶持不舍,令與修多羅合;若不合者,名為妄想,若與合者,名為粗想見極樂世界。是為像想,名第八觀;作是觀者,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於現(xiàn)身中,得念佛三昧。
這是第八觀,聯(lián)想。第七觀說觀想蓮花寶座,上面坐的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所以說把前面一個蓮花寶座觀想起來了,這是基礎(chǔ)。蓮花寶座一觀想起來呢,有非常大的功用,我們說現(xiàn)身即可以滅除五萬億劫生死之罪。我們平時說得最多的是什么,就是我們念阿彌陀佛,念念之間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在十六觀中,第一觀是落日觀,第二觀是水觀。這種琉璃寶地一觀成了之后就能在念念之間滅除八十一劫生死重罪。第六觀蓮花寶臺觀要觀想起來了,滅除五萬億劫生死重罪。后面的功用一個比一個增加, 因為定力逐漸地增加。我講《凈土十疑論》的時候曾經(jīng)講過,如果做了無間重罪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很艱難。謗佛謗法謗僧的人很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不能對治罪障。你不小心犯了這樣的重罪,只要依于十六觀經(jīng),把我們的定力,自心的定力逐漸增強,那就是我們身心世界逐漸投入,乃至全身心地投入想滅罪也很容易,關(guān)鍵是看我們身心世界有沒有全身心地投入。
如果說你沒投入,那這種罪很難懺悔。你要全身心地投入了,也是可以改變的。在觀經(jīng)當中,主張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么呢?因為你修念佛三昧,能增加我們自己的定心,就是增加我們一心一意的修行程度。一旦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修行過程中,對于無量劫造下的生死重罪懺悔起來就非常容易。我們悔罪力量是否具足,關(guān)鍵看我們有沒有定心,有沒有對治力。所以念佛念念之間都在修懺悔。第三觀,琉璃寶地觀形成了,能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第六觀蓮花寶座觀一觀起來能滅除五萬億劫生死之罪,懺悔后所以這一生之后必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第六觀就能達到這樣的作用。
我們剛才念的這一段是第七觀,就叫相觀。要觀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真身呢,想一下子觀起來,我們業(yè)障凡夫還有一定的障礙。于是先觀相,后觀真身。所以相觀了,不管是紙畫的還是木頭雕塑的,還是銅做的。只要你看習慣了,看熟悉了,就以我們平常所恭敬的相來修觀。平常你供什么,極樂三圣你供習慣了。從早到晚,睜眼閉眼都看見,就依你所熟悉的極樂世界,西方三圣來修觀,那叫一相而觀。老法師那一年我把他接到圣水寺住,他專門把西安長期供奉的西方三圣像拿過來供好。平時你接觸了要觀起來就非常容易。所以說,這是第八觀,觀圣像,西方三圣像。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此事已,次當想佛!狈鸾凶“㈦y和韋提希的名字,一次又一次地提醒他們。見此事已,就是前面的蓮花寶座,我們依照觀無量壽經(jīng)來觀察這種蓮花寶座,當我們的心沿著這樣的經(jīng)去觀想的時候,天長日久形成習慣了,這種蓮花寶座由觀想到我們見到它有一個過程。開始是想見,你又觀想。念念之間想,念念之間見。開始是想見,依自己思想而見,那還是一個虛構(gòu)的東西,這蓮花寶座還是一個虛構(gòu)的東西。你的心里念念都在這樣虛構(gòu),把心的工夫用到一處了,一心不亂地去想,去思維。心慢慢地就沉靜下來了。當你的心沉靜下來的時候,功夫到了之后,蓮花寶座就是我們不想也能見到。那就不是想見了,是現(xiàn)量觀見。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寶座什么樣的?現(xiàn)前顯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蓮花寶座就是一種什么樣的。真實的蓮花寶座我們能親自見到,這種見法就不是想見了,而是依三昧力而見。你進入定心之后,真實的蓮花寶座會顯現(xiàn)在我們面前,讓我們親自能看到。而這種真實的蓮花寶座沒有三昧力,沒有定力是不可能見到的。
三昧力是從我們專心一意,想念當中而出生的,有這種因果。所以平時我們一觀無量壽經(jīng),好好地來觀想,是鍛煉我們自己三昧能力的。一旦讓我們的心能集中注意力,讓我們自己身心所有的能量都集中在蓮花寶座觀中來了,天長日久就形成定力了,形成三昧力了。當三昧力形成之后,蓮花寶座自然就可以見到了。所以最初是想見,依想象而見到,可以說還不是真實的。但依三昧力,依定力而見到的就是真實的。當能夠在定力中能見到的時候,就是依三昧力而見到蓮花寶座顯現(xiàn)在自己面前的時候,就能滅除五萬億劫生死重罪,必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里不僅是蓮花寶座為究竟,蓮花寶座之上還有佛。所以說,我們這些眾生從無始劫以來所見到的佛多半是形象。從我們所見到的形象當中先觀相,因為這是我們平常所熟悉的緣故,自己從熟處下手。禪宗講功夫,首先就這么兩句話,最初就是從熟變生。我們最熟悉的是什么?就是世俗的男歡女愛,這種東西我們最熟悉。禪宗的功夫就是從這些地方下手,讓這些再熟悉不過的變得陌生起來,變得有距離起來。你平時吸大煙,對我們是很大的損傷,這里世間上的五欲就像大煙一樣,我們吸成習慣了,很多時間離不開,但傷身。要想自己得到重生,要想自己脫離大煙束縛非要下大決心。所以說這個功夫非常實在?次覀兘裉煨扌械娜,你們熟悉的金銀財寶,男歡女愛,花前月下,這些東西你如果沒有放開很難修道。想戒大煙癮,當不吸的時候,非常不舒服,想戒掉要有大的毅力。要想辦法離開它,我自己沒有辦法離開,要強制離開,自己不行叫周圍的人把自己綁起來。
我們今天對五欲的享受就像對鴉片的享受一樣。以為這是快樂,欲望深入內(nèi)心之后就像鴉片,對我們有不少的一種制約能力。要憑借外面的強制力量,大善知識的影響,要熟處變生,生處變熟。我們今天念阿彌陀佛,念得有距離,你多念,一回生二回熟,慢慢地就沒有距離了,要把陌生的法在自己內(nèi)心里修。我們今天觀佛真身,我們從無始劫以來見到的就是這些像。從形象上入手,慢慢地我們來觀察真佛就容易生起來了。你見佛像的時候有沒有恭敬心呢?如果你見佛像都沒有恭敬心,你見真佛的時候恭敬心能一下子生起來嗎?一點一點地來,要知道這個過程。
為什么要觀佛的像呢?這里就給我們說了道理。是觀無量壽經(jīng)的精華所在。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觀佛的利益在哪兒?我們?yōu)槭裁匆鹩^想佛的像。為什么要去想它?原因在哪兒?“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這兩句話是對法身的一種解釋。我們早上上早殿的時候禮三佛,在給我們說佛的法身是周遍一切處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是非常普遍的。法身是盡虛空遍法界,那叫法身。平時不知道學佛學的是什么,成佛成的是什么,實際上學佛是學佛的法報化三身,成佛就是成就佛的法報化三身。這里呢就把怎么樣來成就法身的道理,怎么樣來顯現(xiàn)法身的道理給我們講來了,佛教成佛的原理就在這里給大家講出來了。
《觀無量壽經(jīng)》的道理非常深奧。我們怎么樣才能成佛,道理上你要明白,你要明白了成佛就容易了,你不明白就是迷茫的。所以說你要懂了這個道理,你修這種觀法的時候就比較容易。念佛的時候也比較容易,修行就容易掌握訣竅。佛的法身普遍一切處,能隨眾生心。佛是自覺覺他,自成圓滿。那種智慧,如來是如其本來,是從萬物萬法這種真理。應(yīng)該覺悟這種萬法真理實相。你要說佛悟到的是什么?從語言文字上給大家解說就是真如實相,所覺悟到的就是這種。法界的真實因果,真實不虛的因果。諸佛呢,覺悟這種法性就是從自己來開始的。覺他還是覺悟一切法,無不覺照。這種智慧充遍十方三世。過去現(xiàn)在未來,這種智慧就要達到每一個時間,每一個角落,沒有一個地方不覺悟的。
如來是如其本來,世間上都有它真實的道理。你能覺悟到這種真實的道理嗎?我們自己智慧就有真理存在,法性就是法界之間的真理。我們把它覺悟了就是法身,是真理與事理的結(jié)合。只有理沒有智慧不行。是理性上的,有智慧而不能覺悟真理,智慧不叫真智慧。要讓我們的智慧與世出世間的真理結(jié)合為一,能覺與所覺合為一,不多不少,這個結(jié)合體叫法身,是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處不在的。我們今天認為許多的眾生和諸佛是有差別的,但是差別當中無差別。能從萬有差別相中看到無差別相,你就看到法性了。
無差別相是什么,不管你貧富老少男女尊卑有差別。但在差別中其間有共同的,一個是苦空無常無我涅槃,這是實在的。空相,沒有自性相,也沒有我相。這里面是不管你尊卑老幼貧富男女都是平等的,那叫無差別相。在一切差別相當中能覺悟到它的無差別,你就能覺悟到諸法的法性。在這個過程當中,法身就能夠建立。而這種法身呢,諸佛是法界身,就是法身,這個法身入于一切眾生心想中。為什么進入我們自己心想中呢,這個道理非常玄妙。當我的身體禮拜佛的時候,我身體是恭敬的,我口里念佛我口里是恭敬的,我心里想佛的時候,我心里面是恭敬的。當我身體在禮拜,口里在念誦,心里在觀想,三昧相應(yīng),諸佛的法身就在我們自己現(xiàn)前一念當中顯現(xiàn)了,我的心身口意三業(yè)就是道場。如意珠,能映現(xiàn)十方世界。我們在禮佛的時候映現(xiàn)的是諸佛,十方諸佛映現(xiàn)中。所以說諸佛的法身是善果圓滿證法身。實實在在已經(jīng)證到這種法身了,已經(jīng)證了果了,得到真實的法身了真理無有不認識,智慧無有不圓滿,果證法身無所不變。沒有地方,沒有一個時間。
眾生是因地法身,就是理具法身。道理上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那是理具法身。天臺宗講性具法身。本性上具足的,真理不離于我們自心,所以這叫因地法身。果證法身和理具法身是無二無別的。諸佛的智慧把眾生本具的法性完全徹底覺悟。我們今天的眾生在修心的時候,我們開始發(fā)心,導果為因。佛證到法身了,我們今天依佛的法身來啟發(fā)我們的法身。佛的三身四智不從外來。如果說原來沒有,你再怎么修也不會出現(xiàn)。我們本有的,只要你認識它,你能開顯它,它就能起作用。所以說,這種理具與修行顯現(xiàn),這兩者要結(jié)合起來。當我們現(xiàn)前的眾生起心動念依佛的真實法身,觀想佛的身體的時候,法報化三身隨著我們自己的心想感應(yīng)道交。
佛念眾生無時無刻不在憶念,如母憶子。如果我們眾生不念佛,不憶佛,那就是相互違背的,我們就見不了佛。假如我們這些眾生也能憶佛念佛,母親憶子,子憶母親,這樣的話從生至生不相違愿,距離慢慢就拉近了。所以說《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說染這種香一樣,慢慢地我們身體上也有香氣。我們今天觀佛也是染香,染佛的戒定慧之香。我們今天呢,我們依念佛而修戒定慧。雖然你自己沒有去修戒定慧,但你念佛的當下就在修戒慧,所以我們稱之為總持法門,三藏十二部都在修行,完全總持起來了,所以說念佛法門是這樣一個法門。諸佛果上證得法身和我們眾生因地的法身是沒有兩樣的。所以說,眾生在著想的時候,佛身就有感應(yīng)。所以隨其心凈則國土凈,諸佛身自然就顯現(xiàn)在我們自己心相當中。
所以我們想佛的三十二項八十種好的時候,我們的心自然就能夠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想起來。當你一想起來,這種相能夠與佛的真身感應(yīng)道交。兒子到外面到處打工去了,當母親想兒子的時候,母親爬上房頂大聲叫兒子,兒子在外面心就不定,他怎么都想往家里走,不知道你們實驗過沒有,這個說法在很多書里能得到印證!吨芄鈮簟防镆步o我們揭示了很多道理。母親想的時候,母子連心,兒子能感應(yīng)得到。所以老母親爬上房上去叫的時候,兒子心就不安,他就想朝家走。佛在西方極樂世界念念在呼喚我們這些眾生,你兒子心里焦慮嗎?你也想朝家里走,你也想去見佛,你也想成佛。當你總覺得莫明其妙,我的心怎么不定呢?那就是佛在念你,你心不安。所以你現(xiàn)在自己來要求自己,你安身立命你覺悟沒有。當能如實認識自心的時候,真正的幸福才打開門。如果你沒有做到精神上的覺悟,僅在物質(zhì)上是不能安心的。
我們要知道自己對自己的呼喚,還有西方極樂世界十方三世諸佛都想度化我們,我們心安不安呢?你背離于諸佛你在世間上做什么都不安心。就是內(nèi)心里的覺悟和智慧沒有啟用起來。一旦你啟用起來了,念念之間你在反醒自我,煩惱從本處當下息亡。就是平時講的道理,你不要在外去要求別人怎么樣,你要在反醒自我,要求自我的作業(yè)上來行走,鍛煉,自己能給自己承擔,能從自己力所能及的方面來修正。當自己鐵肩擔道義的時候,能自己力所能及去解決,當我們自心覺悟自我的時候念念之間就能安心了,F(xiàn)在已經(jīng)成就的佛就是我的將來,佛的家業(yè)富貴都是我們自己的事業(yè),不僅是諸佛的事業(yè)。將來我們成佛,這些家業(yè)也為我們所有。諸佛講他的功德,講諸佛的境界,那就是我們未來所具備的,要開啟我們自己的自性自重自信自救自度。
佛法是這樣一種法門,佛法是教育我們自己的法門,已經(jīng)成就的佛和我們也是不二不別的。我們現(xiàn)前想佛的心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自心和諸佛都是一心。如果你不覺悟這一層心,那你還是眾生。所以我們平時說阿彌陀佛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他不講條件,因為眾生心和佛心是一樣的。所以他幫助眾生是無條件的,幫助眾生就是幫助自己,所以叫同體大悲,表明心佛不二。所以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如一切眾生心想中。我們現(xiàn)在見不了佛,是因為我們自己用心不得當,F(xiàn)在諸佛能住于眾生心之中,那是自己可以選擇,可以主宰的。就要從這里下手。只要眾生心想佛的時候,法報化三身就能進入眾生的心想之中。因為它是法報化三身,遍及一切處,在你心里當然有。
“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碑斘覀冃南敕鸬臅r候,我們的心在想佛三十二相的時候,佛的心現(xiàn)前。想佛的八十隨形好的時候它就會現(xiàn)前。你平時沒想過佛,想你的兒子想你的女兒,想你的丈夫,你的父親。你也看過那些相片嘛。你在看相處想的時候,你就是不看相處了,人家問你兒子長得怎么樣,你不看照片都能講得清楚明白。是心想什么的時候,這種相也會出現(xiàn)。這個想字是心上有一個相,心上觀一個相叫想。你心里有這種相就叫想。當你把這種相清楚想起來的時候,你的心就和相結(jié)合起來了,相就在你的心里,心相不二。所以從我們平時的生活過程中你去體驗,佛法是馬上修馬上學馬上可以體驗的,立竿見影。你想兒子的時候,是心即是兒子的眼睛鼻子耳朵。我們換過來想佛,于是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就在我們內(nèi)心清楚明白。所以我們是心想佛的時候,是心即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是心作佛,就是指我們現(xiàn)前修行人觀想佛的這一念心。由于我們按照經(jīng)書上所講的方法去觀想佛的這種相狀,就在我們心里顯現(xiàn)出來。所以我們的心當下就具備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自己的思想心功用就在這里。佛的教誨來修觀相之心,這種因有了,叫因地法身。當你在觀諸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有形有相的身體;蛘哒f應(yīng)身,報身,從因感果。因是法身,把我們自己本來具足的法身開顯出來。諸佛在念我們眾生,我們眾生一念佛的時候,兩個就念到一起了。叫感應(yīng)道,是從我們自心上具備的。我們修行也要從自心開始來強調(diào),叫是心作佛。當我們心在觀想佛的時候就是在做佛。所以你平時三藏十二部經(jīng)典都不脫離這些道理。凈土法門一句話把三藏十二部經(jīng)典成佛的法門一句說穿了。所以當體成佛,你不修也不能成就。
法華經(jīng)上所比喻的一個例子能解決這個矛盾。即是本有的為什么要修,即要修為什么又是本有。有個比喻,兒子不認父親了,他要跑出去了。父親又擔心兒子受窮,于是悄悄在他衣服角上縫了一顆珍珠。兒子出去之后不知道有珍珠。雖然自己本身有,但自己不知道。當你不知道的時候你能用得起來嗎?于是到處去討口,討了二、三十年。有一天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口袋子里有錢。你才知道你有錢為什么要去討口呢。你不覺悟的話你是用不起來的。我們現(xiàn)在就是這樣,人人都本有佛性,但是人人都不覺悟。就像你口袋里有錢,你不知道用不起來。所以本有,佛的三身四智,各種神通,各種智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人人都是活佛平等,無不具足。理性上的功德,人人都具備的,你就沒覺悟。
今天就是教我們要修因感果,要把我們本有的要覺悟。當我們覺悟了本有的,你修出來的東西無非不過是自己本有的家珍。所以是心是佛,那個心當下就可以是佛,只要是你轉(zhuǎn)迷為覺,當體就是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一切功德不從外來。所以說我們今天想佛的心呢,我們在想佛的時候,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切果地上的功德都已具足。我們今天以信愿行三資糧念佛的同修,當下在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包胎,在西方極樂世界顯現(xiàn)了。今天我們在念佛的時候,蓮花就開始顯現(xiàn)了。將來我們就因為這顆念佛心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化身。要是心作佛,是心念佛。那是我們本有家珍不從外來。當我們修行的人觀想成就了,我們這種心觀想成就了,心當下就可以得到佛的,和佛不二不別。所以這種作呢,你不要說我們本有家珍,你不修行就顯現(xiàn)不了。
理性上具足,現(xiàn)實上你不具足,這時候就有差距。所以說是心作佛,那就是要讓我們自己從信愿行當中來培補資糧,來還于我們自己的家,來把我們自己本有家珍顯現(xiàn)出來。所以觀無量壽經(jīng)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兩句話非常重要。這是這一部經(jīng)的總匯。不二法門表現(xiàn)在心佛不二上,體現(xiàn)在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說我們今天初修行的人,我們與佛相應(yīng),與經(jīng)相應(yīng)。你與觀經(jīng)相應(yīng)了,好好地去修,佛自然而然就相應(yīng)了。佛的一種果地功德顯現(xiàn)在我們自己內(nèi)心里面。觀經(jīng)隨時隨處都在說,“如是觀者名為正觀,不如是觀者名為邪觀。”不要去搞那種偷心,所以一定要從自己修因上開始修。一定要作得出來就是,你要作不出來就不是。所以你今天作什么,是心作佛的時候,是心就是佛。十法界不離于心。所以這是充分體現(xiàn)我們?nèi)说漠斍?a href="/remen/renshe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人生價值。你究竟要做什么?人生有什么意義呢?你賦予它什么樣的意義就是什么。你不修你能往生了嗎?你說你要成佛,你不修行就能成功了嗎?今天出了家的人整天想是不成的,一切毛病要丟掉。要把我們今天作佛的過程體現(xiàn)在身口意三業(yè)當中,體現(xiàn)未來心,隨時隨地要學會那種八面玲瓏,非常重要,要有靈動性要有責任感。
把因果給你講明,你有沒有出離心,你自己不救度自己沒有人能救度你。所以說我們今天的眾生特別要知道,阿彌陀佛那么樣慈悲,成就了一個西方極樂世界。隨時隨地阿彌陀佛就念念眾生,不舍離眾生。我們這些眾生就是不念。所以這時候,你對阿彌陀佛的拒絕是我們自己對自己的拒絕。我自己不能保護自己,自己不能救度自己,原因就在這里。佛的慈悲什么時候不出現(xiàn)呢?什么時間什么地點都出現(xiàn)。我們今天為什么說是末法時代呢,是不是我們的心不具足?末法體現(xiàn)在我們自己不發(fā)心,我們自己放棄了自己本心的權(quán)利,體現(xiàn)在我們自己自甘墮落。
觀經(jīng)充分強調(diào)了眾生的自尊性,自度性,當你不能夠的時候,這個世間你又能障礙誰呢?每一個人是為自己而做的,自己要承擔責任。大德善知識自信覺悟了,他去救度眾生就是自我的智慧顯現(xiàn)的地方。我們?nèi)艘獙W習那種精神。不學習你就不知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兩句話精彩在什么地方。佛教不同于其它宗教,它強調(diào)的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你不能覺悟自己就難安心,不能認識這兩句話。這是表明我們修行的人,你觀想成就了,我們這顆心就是佛的本體。
“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卑寻浲臃鸬木烤构媒o我們舉出來。不僅是講阿彌陀佛,諸佛包括阿彌陀佛,但還有其它一切佛。我們說諸佛正遍知就是法身,智慧能遍知一切世間出世間的真理。有這種智慧了,世間一切出世間的一切真理他都能知道,那是諸佛同一法身。諸佛的法身都是相通的,體現(xiàn)阿彌陀佛的法界藏身。我們平時所說的真如藏,什么叫真如藏,跟法界藏身差不多。今天我們念阿彌陀佛就是念十方諸佛。為什么要說諸佛正遍知海,完全顯現(xiàn)在阿彌陀佛法界身上,是不二不別,是同體的。說正遍知,正是正知,正確的覺悟,不是邪知。遍知,不是一點點覺悟,是普遍的覺悟。究竟的大圓滿覺,世出的法無不究竟。智慧深廣無極,比喻為正遍知海,拿海來作為比喻。
把佛的功德給我們舉出來。這種佛的功德呢,從心想生。指出最初就是從心想生。要知道我們自己起心動念之間有大玄機在。所以說佛的這種果地上的功德給我們舉出來,就是要讓我們現(xiàn)前的眾生能相信我們自己現(xiàn)前的這一念心。好好把這一念心用起來去修往生心,所以是勸我們現(xiàn)前的眾生精勤修行。
“是故應(yīng)當一心系念,諦觀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這里是勸我們自己修因,勸我們應(yīng)該一心一意地系念。把我們自己的念頭,把我們自己的心心念念放在什么地方?放在佛教給你的方法上,教你依法修行,不要讓心跑掉了。讓心拴在法上,一心一意,全心全意地來觀想彼佛。什么叫多陀阿伽度,翻譯過來就叫如來。如其本來,智慧覺悟世出世間本來的真理。阿羅訶,圓滿覺悟,可以接受世出世間眾生的供養(yǎng)。他就是福田,三界大福田,圓滿大福田。所以我們供養(yǎng)佛,我們就能得到好處。三藐三佛陀,就是正遍知,一個是正知,一個是遍知。正是正確,遍是普遍。在佛的十種名號當中給我們舉出了三種名號,分別表示佛的幾種功德,從三個方面來說佛的功德。
“想彼佛者,先當想像。閉目開目,見一寶相,”一心一意觀佛的時候,佛的所有功德都從一心系念當中而修得來的。所以就是勸我們要這樣觀修,依佛的功德來觀修,我們將來必定能成就這樣的因果。這是從道理上來說。先把道理給我們講清楚,不要讓我們迷信,要讓我們有智慧非常明了的修行。先要來想佛的相狀。我們在想相的時候,我們依于這樣的畫像也好,塑像也好,眼睛看,心里想。心里想的與我們眼睛看的不要變化了。你眼睛怎么看,你心里怎么樣,所以把這樣的寶像能夠觀想起來。
“如閻浮檀金色,坐彼華上!笔篱g上最好的顏色。佛坐在蓮花寶座之上。這是最初給我們說先當觀想!耙娤褡,心眼得開,了了分明!蔽覀兡芸吹桨浲臃鸬拈惛√唇鹕,坐于蓮花寶座之上。我們心眼都會打開,智慧眼能夠打開。原來你沒有看見的,他能看見。所以說了了分明。
“見極樂國,七寶莊嚴,寶地寶池,寶樹行列。諸天寶幔,彌覆其上,眾寶羅網(wǎng),滿虛空中!蹦阒腔垩鄞蜷_了,就能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因為觀想能真實地見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觀想的利益。能把阿彌陀佛相觀起來了就有這種利益,就能實實在在地見到西方極樂世界,寶地羅網(wǎng)都能非常清楚地見到。所以我們現(xiàn)在的心眼不開,堵得慌,煩惱堵在那里。你沒有這些業(yè)障的時候,其它的心眼打開了,就能見到。
“見如此事,極令明了,如觀掌中!庇幸晃环◣熕蛔植蛔R,他想講經(jīng)。師父就讓他拜經(jīng)。他把經(jīng)的每一個字都拜成金色的了。這樣他每一句經(jīng)都能講出來。這是因為觀阿彌陀佛相,一觀成了就能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寶地、寶樹這些。
“見此事已,復當更作一大蓮華,在佛左邊,如前蓮華,等無有異。復作一大蓮華,在佛右邊!蹦惆训诹^觀成了,這些境界就是自然出現(xiàn)了。一見到阿彌陀佛的相坐在蓮花寶座上心眼自然就打開了。功夫一打開了,路越走越寬。你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寶樹寶地之后,觀想大蓮花在佛左邊,和前面所觀想起來的第六觀的花寶座沒有二樣。在阿彌陀佛左右兩邊都有大寶座。想觀世音菩薩坐在阿彌陀佛左邊的花座上,也像閻浮檀金色一樣。大勢至菩薩坐于右邊的花座上。當你把這三尊相一想成了之后,諸佛就開始大放光明。相就開始放光明了!捌涔饨鹕!
此想成時,佛菩薩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諸寶樹。一一樹下,亦有三蓮華。諸蓮華上,各有一佛二菩薩像,遍滿彼國!闭麄西方極樂世界都充滿了這樣的一佛二菩薩。
“此想成時,行者當聞水流、光明,及諸寶樹、鳧、雁、鴛鴦,皆說妙法!币环鸲兴_普遍西方極樂世界,你觀修起來之后,你自然而然就應(yīng)當可以聽聞到水流的聲音,見到光明的相狀?吹轿鞣綐O樂世界的寶樹,乃至寶樹、鳧、雁、鴛鴦的聲音你都能聽到他們都在演說無量佛法。當你觀修起來了,后面就越來越容易了。
“出定入定,恒聞妙法!蹦闳攵ǖ臅r候能聽到,出定了你就聽不到了。慢慢就能達到恒聞妙法。所以說“行者所聞,出定之時,憶持不舍,令與修多羅合!比绻f你出定之后不能再聽到,你把你定當中所聽到的,出了定要經(jīng);叵胨,思維他,我們內(nèi)心不再離于定中所經(jīng)歷的境界,這是非常關(guān)鍵的。你今天聽了經(jīng),聽經(jīng)好舒服。等到下課了,你不要高興得得意忘形。你回去了還像在法堂里聽經(jīng)一樣,這樣你就出定入定都能見得見。你今天聽了一座經(jīng),多少年之后你還能想得起來今天你聽了的,能背得出來嗎?所以方法就在這里教給我們了。你出定入定所聽到的這些法,你要拿經(jīng)書來檢驗。你要看與《無量壽經(jīng)》能不能相通。它所講的無常無我,涅磐和我們經(jīng)書上所講的是不是一樣。
“若不合者,名為妄想!比绻徒(jīng)書上合不起來就是妄想。有魔來引導你,就會把你引導一邊去了。這時你要拿經(jīng)書來驗證!叭襞c合者,名為粗想見極樂世界!蹦愠龆ㄈ攵牭降闹v經(jīng)說法的聲音與經(jīng)上是相合的,那就是極樂世界我們在娑婆世界修得來的。
“是為像想,名第八觀。作是觀者,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于現(xiàn)身中,得念佛三昧。”這一觀觀成了,能除無量億劫生死重罪。我們的智慧越來越具足,于現(xiàn)身中得念佛三昧,這一輩子我們現(xiàn)在就可以得到念佛三昧。一心不亂,這時就能達成了。只要你把這種相觀想得起來的時候,你這一輩子現(xiàn)身就能得到念佛三昧,往生就不成問題了。所以我們今天念佛不容易得三昧,就是你不得這些法。平時也很少給你講觀無量壽經(jīng)。我們眾生最大的毛病就是貪緣心,私利心得不到一種改變,一種對治,老要想世間上不該想的事情。所以《觀無量壽經(jīng)》就非常方便地把你的私利心引到念佛上來,管是非常善巧地對治。所以今天能把這觀想起來的時候,你的像觀就成就了。像觀成就了之后,再要去見到諸佛的境界就越來越容易了。觀成之后就能聽到水鳥靈泉講經(jīng)說法。念念之間出無量億劫生死重罪。我們今天心里念念想佛,念佛觀佛功德不可思議。
- 上一篇:觀無量壽經(jīng)第七講
- 下一篇:觀無量壽經(jīng)第九講
- 善知識必須要具備的條件
- 眼瞎不可怕,可怕的是眼明卻看不見真相
- 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 掌控欲望的開關(guān)
- 開啟幸福之門的“鑰匙”
- 逆緣是成就你的菩薩
- 奉獻自己,就是成就自己
- 離苦得樂的秘訣
- 你喜歡的,往往是造就痛苦的因
- 你的痛苦、歡樂、糾結(jié),都是業(yè)力的顯現(xiàn)
- 眾生如果要解生脫死,方法要落實在戒德、行處上
- 菩提心,佛眼中的“命運共同體”
- 臨終的人為什么需要助念?
- 打孩子的母親
- 為什么會處理不好與父母、家庭、社會的關(guān)系?
- 別讓“成就”成為苦,慎重處理自己所擁有的“成就”
- 行善,你有準備嗎?
- 認識情緒,管理情緒
- 《觀經(jīng)》注疏者甚多,為何采用善導大師的《觀經(jīng)四帖疏》修學?
- 禮拜三十五佛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