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經(jīng)論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十【五】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陰盡者。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絳然隳裂沉細綱紐。補特伽羅。酬業(yè)深脈。感應(yīng)懸絕。于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后鳴。瞻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復(fù)馳逸。內(nèi)外湛明。入無所入。深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由執(zhí)元。諸類不召。于十方界。已獲其同。精色不沈發(fā)現(xiàn)幽秘。此則名為識陰區(qū)宇。若于群召。已獲同中銷磨六門。合開成就。見聞通鄰。互用清凈。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琉璃。內(nèi)外明徹。名識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命濁。觀其所由。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以為其本。

  阿難,那些善男子在修行三摩提中,行蘊盡后,諸世間性及幽清擾動之同分生機,皆忽然隳裂破壞,沉細綱紐,補特伽羅,酬業(yè)命根,感應(yīng)懸絕,于涅槃性天,即將發(fā)大明悟,妙性將現(xiàn),此刻情景猶如雄雞在昏夜中看到東方天色已有精明之色,即將鳴叫一樣。六根既虛且靜,于行蘊盡時不再馳騁流逸,滅絕遷流。內(nèi)根外境,同歸湛明,內(nèi)外相盡,故入無所入。深達十方十二類眾生受命元由,觀察其根由執(zhí)持其本元,而此刻行蘊已盡,果報不牽,所以諸類不召,無行無業(yè)。唯見十方世界,乃同一識性,識精元明,常,F(xiàn)前,不再沉墜,幽幽秘秘地發(fā)現(xiàn)佛性,這就叫做識蘊境地。如果于群類果報召牽,無業(yè)運故,雖召不召,已獲同體識性,于此消除磨了六根根性差別,合時圓融不二,開時成就大用,互相靈通,互為清凈無礙,這時十方世界以及身心猶如吠琉璃一樣,內(nèi)外都是明徹的。這叫做識蘊盡境地。如此一來,這人就能超越對命的濁暗不見,回觀識蘊之所由生,即是真如體上,一念無明妄動,故為罔象,真妄和合,非一非異,故為虛無,乃是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作為其根本的。

  阿難當(dāng)知。是善男子窮諸行空。于識還元。已滅生滅。而于寂滅精妙未圓。能令己身根隔合開。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曶。能入圓元。若于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因所因執(zhí)。娑毗迦羅所歸冥諦。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歸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種。

  阿難,當(dāng)知道這樣的善男子,窮盡了種種行蘊,性入澄空,于識蘊返本還元,生滅之心到此盡滅。而唯有對于寂滅涅槃的休、德、相、用尚末圓滿成熟。能夠令自身精明時不見根相,昏住時根相宛然。且能夠與十方諸類通一覺知,覺知既已通泯,自然能夠證入圓滿識性,而為諸類的根元。如果于圓滿識性,計識性為真常可依,故言立真常因,作殊勝之解,那么,這人便墮入因所因執(zhí),娑毗迦羅所歸冥諦成為他的伴侶,從而迷惑了佛菩提真性,亡失了佛菩提知見。這叫做第一立所得心,以根隔合開,通泯諸類,計此識為成就圓滿所歸之果。才見根隔合開,圓通將近,忽然圓者偏,通者隔,反而遠遠違背,本來于涅槃天,將大明悟,卻背離涅槃境界而不見,本來覺心將發(fā),即為佛子,卻反成為外道種。

  阿難。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于寂滅精妙未圓。若于所歸覽為自體。盡虛空界十二類內(nèi)所有眾生。皆我身中一類流出。生勝解者。是人則墮能非能執(zhí)。摩醯首羅,F(xiàn)無邊身。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二立能為心。成能事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遍圓種。

  阿難,又有那些修行的善男子,窮盡了種種行蘊,性入澄空,生滅之心到此滅盡,但唯有于寂滅涅槃境界的真精微妙尚未圓滿成就。而于歸識性,攬為自體,遂計盡虛空界十二類眾生,皆我身中一類一類漸漸流出,作這樣的殊勝解釋,那么,這人則墮能非能執(zhí),摩醞首羅現(xiàn)無邊身,成為他的伴侶。從因迷惑了佛菩提真性,亡失了佛菩提知見。這叫做第二立能為因心,依此為觀。久久觀成,攬為自體,計其能為生眾生事,于是謂成就能事之果,亡失本修,遠遠違背圓通法門,背離了涅槃境界,生大慢天,我遍圓外道種。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