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jīng)
《妙法蓮華經(jīng)》,簡稱《法華經(jīng)》,(梵語:Saddharma Pu??arīka Sūtra),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馀字,收錄於《大正藏》第9冊,經(jīng)號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ndari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詳情]
《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見寶塔品第十一
《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見寶塔品第十一
主講:法聞法師(北京廣濟寺)
2010 年6月5日北京漢唐華夏美術(shù)館
我們從偈言開始看起,講述一下本品的大概經(jīng)義。
其實讀誦以后,大家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來發(fā)揮。讀經(jīng)就是這樣,除了功課的念誦讀法是不求甚解,讀下去就可以;另外一個讀法是依文解義,但是還不能完全依照文字來解。有一句話說得好:“依文解義,三世佛冤 ;離經(jīng)一字,即同魔說”,這就是解經(jīng)的難處。讀經(jīng)好讀,解經(jīng)既不能離開原經(jīng)文,同時也不能完全按照原經(jīng)文來解釋,要加自己的體悟,加自己的體悟,還不能違背經(jīng)義,解經(jīng)的難處就在這里。我們要遵循這兩句話,古德已經(jīng)傳了多少年了:“依文解義,三世佛冤 ”。為什么說三世佛冤?他可能多生多劫都沒有突破語言文字的局限,可能讀了多少世的經(jīng)典,一直沒有自己的體悟,經(jīng)典說到哪兒,他的意念也就到哪兒,不是佛的本意,久而久之跟佛成了冤家了。冤家怎么來的?本來是要解佛意,結(jié)果有背佛意,不能完全體悟佛的本意。還有一句:“離經(jīng)一字,即同魔說”。自己的體悟要在佛經(jīng)的基礎上。
大家公認的三部經(jīng)典:《妙法蓮華經(jīng)》、《楞嚴經(jīng)》、《華嚴經(jīng)》,這是大乘必讀的三部經(jīng)典。我們必須要按照剛才所說,既不能違背經(jīng)義,同時還要盡量加自己的體悟,這樣地讀經(jīng)、解經(jīng)。
至于讀經(jīng)、解經(jīng)的功德,此品里面說得很多,尤其是后面幾句,說了很多個“難”。
諸善男子各諦思惟此為難事宜發(fā)大愿
諸余經(jīng)典數(shù)如恒沙雖說此等未足為難
若接須彌擲置他方無數(shù)佛土亦未為難
若以足指動大千界遠擲他國亦未為難
若立有頂為眾演說無量余經(jīng)亦未為難
若佛滅后于惡世中能說此經(jīng)是則為難
能說此經(jīng),這個說是在自己受持、讀誦《法華經(jīng)》的經(jīng)義基礎上,這是說的意思。
假使有人手把虛空而以游行亦未為難
于我滅后若自書持若使人書是則為難
若以大地置足甲上升于梵天亦未為難
佛滅度后于惡世中暫讀此經(jīng)是則為難
假使劫燒擔負干草入中不燒亦未為難
我滅度后若持此經(jīng)為一人說是則為難
若持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jīng)為人演說
令諸聽者得六神通雖能如是亦未為難
于我滅后聽受此經(jīng)問其義趣是則為難
這是指參悟《法華經(jīng)》的經(jīng)義、旨趣。
得阿羅漢具六神通雖有是益亦未為難
于我滅后若能奉持如斯經(jīng)典是則為難
我為佛道于無量土從始至今廣說諸經(jīng)
而于其中此經(jīng)第一若有能持則持佛身
能持此經(jīng),就等于持佛身。
諸佛亦然如是之人諸佛所嘆是則勇猛
是則精進是名持戒行頭陀者則為疾得
無上佛道能于來世讀持此經(jīng)是真佛子
住淳善地佛滅度后能解其義是諸天人
世間之眼
是人天之眼目。
于恐畏世能須臾說一切天人皆應供養(yǎng)
于充滿了恐怖、畏懼的濁惡世間,能須臾間、少許地說,只要能說,一切天人皆應供養(yǎng),我們把佛法稱為人天眼目,最初就出自《法華經(jīng)》。
這一品的經(jīng)題叫作“見寶塔品”,我們大家最熟悉的佛教建筑——塔,就是源自世尊所說《法華經(jīng)》,主要是在這一品中,佛教里面特別推重塔,就是從《法華經(jīng)》這一品開始,這是依據(jù),這是世尊金口所說。后來佛滅度后,為了紀念佛祖、象征佛法,就建塔為紀念。隨著佛法的四處傳播,塔的建筑形式,隨著佛法一起傳遍全世界,凡是有佛法的地方,幾乎都有塔的建筑。
塔至少有三個方面的意義:第一是為了紀念釋迦牟尼佛祖,佛真身塔,佛真身塔嚴格地說要有佛祖的舍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沒有那么多的舍利,沒有舍利的塔也能夠象征佛真身,是為紀念佛祖,見塔如見佛真身;第二層的意思,是佛法的象征,見到佛塔就等于見到佛的教法,這是最主要的兩層意思;第三層意思,佛教傳到我們中國、東南亞各地,寺院的建筑都融入了本民族、本地的風格,像中國的寺院就是皇家宮殿式的建筑,但只有塔跟印度一樣,有塔的宮殿式建筑就是寺院,中國有句話:“無塔不成寺”,光有宮殿式的建筑不一定是寺院,也不好代表寺院,只要有塔這才是真正的佛寺,因為只有塔才代表佛真身、代表佛法。
經(jīng)文一開始:
爾時佛前有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從地涌出,住在空中,種種寶物而莊校之。
特別莊嚴。一切天人能夠圍繞供養(yǎng)寶塔。
爾時佛告大樂說菩薩。此寶塔中有如來全身。乃往過去東方無量千萬億阿僧祇世界。國名寶凈。彼中有佛。號曰多寶。其佛行菩薩道時。作大誓愿。若我成佛。滅度之后。于十方國土。有說法華經(jīng)處。我之塔廟。為聽是經(jīng)故。踴現(xiàn)其前為作證明。贊言善哉。
這就是地踴寶塔,只要有人提及《妙法華經(jīng)》的義趣,多寶如來就會根據(jù)他的愿力,以神通力地踴寶塔以作證明,贊嘆演說《法華經(jīng)》義趣的人。
彼佛成道已。臨滅度時。于天人大眾中告諸比丘。我滅度后。欲供養(yǎng)我全身者。應起一大塔。其佛以神通愿力。十方世界在在處處。若有說法華經(jīng)者。彼之寶塔皆踴出其前。全身在于塔中。贊言善哉善哉。
這是塔的用途、塔的功德、塔的象征。用途是供養(yǎng)佛全身,要供養(yǎng)佛,修塔為最。另外塔也是多寶如來的愿力,有塔的地方就有佛無上微妙的正法。寶塔象征著佛三乘圓融的無上正法、微妙教法。另外,塔也不是偶然出現(xiàn)的,我們從根源上說,那都是多寶如來的愿力所成就,他證明此地是無上正法道場。無塔不成寺,既然是寺,作為如來道場,有沒有正法?是不是正法?是不是大乘圓融的無上正法、教法呢?只有通過塔,如來愿力所成就的塔,來證明此地有正法。所以一般的寺院都修塔,如果沒有塔的寺院,據(jù)說無論是道風,還是教法,就不會得到很好地弘揚。修塔雖是人修,但是塔的成就要從究竟上說是如來證明此地有正法。
大樂說。今多寶如來塔。聞說法華經(jīng)故。從地踴出。贊言善哉善哉。
地踴寶塔,意思是說凡有塔的寺院,塔的建設不是人為的想要建設就建設,是多寶如來的愿力成就。
是時大樂說菩薩。以如來神力故。白佛言。世尊我等愿欲見此佛身。佛告大樂說菩薩摩訶薩。是多寶佛有深重愿。若我寶塔。為聽法華經(jīng)故出于諸佛前時。其有欲以我身示四眾者。彼佛分身諸佛。在于十方世界說法。盡還集一處。然后我身乃出現(xiàn)耳。大樂說。我分身諸佛。在于十方世界說法者今應當集。大樂說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愿欲見世尊分身諸佛禮拜供養(yǎng)。爾時佛放白毫一光。即見東方五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國土諸佛。彼諸國土。皆以頗梨為地。寶樹寶衣以為莊嚴。無數(shù)千萬億菩薩。充滿其中。遍張寶幔寶網(wǎng)羅上。彼國諸佛以大妙音而說諸法。及見無量千萬億菩薩。遍滿諸國為眾說法。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白毫相光所照之處。亦復如是。爾時十方諸佛各告眾菩薩言。善男子。我今應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并供養(yǎng)多寶如來寶塔。時娑婆世界即變清凈。琉璃為地寶樹莊嚴。黃金為繩以界八道。無諸聚落村營城邑。大海江河山川林藪燒大寶香。曼陀羅華遍布其地。以寶網(wǎng)幔羅覆其上。懸諸寶鈴。唯留此會眾。移諸天人置于他土。
塔的建造不光是我們娑婆世界,塔的淵源很深,他方世界乃至十方佛土都以塔來象征佛的無上經(jīng)義,象征著諸佛的教法。諸佛各佛土皆以寶塔來象征佛的真身和佛的教法。娑婆世界最初以多寶如來愿力,以寶塔到娑婆世界。時娑婆世界地變清凈,五濁穢土因為有了塔一時變得很清凈了,這就是塔潛在的自身的功德利益。有塔的地方,縱然是娑婆世界,只要有塔,娑婆也變清凈。
是時諸佛各將一大菩薩以為侍者。至娑婆世界。各到寶樹下。一一寶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莊嚴。諸寶樹下皆有師子之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寶而校飾之。爾時諸佛各于此座結(jié)加趺坐。如是輾轉(zhuǎn)遍滿三千大千世界。而于釋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猶故未盡。
這是佛的神力示現(xiàn),主要是贊嘆塔的功德利益。
時釋迦牟尼佛。欲容受所分身諸佛故。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皆令清凈。無有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又移諸天人置于他土所化之國。亦以琉璃為地。寶樹莊嚴。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嚴飾。樹下皆有寶師子座。高五由旬。種種諸寶以為莊校。亦無大海江河及目真鄰陀山摩訶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等諸山王。通為一佛國土。寶地平正。寶交露幔遍覆其上。懸諸幡蓋。燒大寶香。諸天寶華遍布其地。釋迦牟尼佛。為諸佛當來坐故。復于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皆令清凈。無有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又移諸天人置于他土。所化之國。亦以琉璃為地。寶樹莊嚴。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莊嚴。樹下皆有寶師子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寶而校飾之。亦無大海江河及目真鄰陀山摩訶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等諸山王。通為一佛國土。寶地平正。寶交露幔遍覆其上。懸諸幡蓋。燒大寶香。諸天寶華遍布其地。
這是重復展現(xiàn)、展示佛的神力,能夠讓穢土變?yōu)?a href="/remen/jingtu.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凈土,看上去是不可思議的境界現(xiàn)象。但就實質(zhì)來說,就是象征佛真身,代表佛正法、無上妙法的《法華經(jīng)》經(jīng)義,以塔為代表,寶塔所到之處,穢土皆變凈土。
爾時東方釋迦牟尼佛所分之身。百千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國土中諸佛。各各說法來集于此。如是次第十方諸佛。皆悉來集坐于八方。爾時一一方四百萬億那由他國土。諸佛如來遍滿其中。是時諸佛各在寶樹下坐師子座。皆遣侍者。問訊釋迦牟尼佛。各赍寶華滿掬而告之言。善男子。汝往詣耆阇崛山釋迦牟尼佛所。如我辭曰。少病少惱氣力安樂。及菩薩聲聞眾悉安隱不。
這是十方世界諸佛,問本師釋迦牟尼佛,國土人民眾生以及菩薩聲聞三乘學人,都還好嗎?
以此寶華散佛供養(yǎng)。而作是言。彼某甲佛。與欲開此寶塔。諸佛遣使亦復如是。
這就是以寶華供養(yǎng)釋迦牟尼佛。
爾時釋迦牟尼佛。見所分身佛悉已來集。各各坐于師子之座。皆聞諸佛與欲同開寶塔。即從座起住虛空中。一切四眾起立合掌一心觀佛。于是釋迦牟尼佛。以右指開七寶塔戶。出大音聲。如卻關鑰開大城門。即時一切眾會。皆見多寶如來。于寶塔中坐師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禪定。又聞其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煺f是法華經(jīng)。我為聽是經(jīng)故。而來至此。爾時四眾等。見過去無量千萬億劫滅度佛。說如是言。嘆未曾有。以天寶華聚。散多寶佛及釋迦牟尼佛上。
以上是說十方一切諸佛皆來集會,贊嘆、散花供養(yǎng)釋迦牟尼佛。因為釋迦牟尼佛祖所在的娑婆有大事因緣,什么大事因緣?因為要演說《妙法華經(jīng)》,所以十方諸佛來供養(yǎng)贊嘆,這就是《妙法華經(jīng)》作為諸佛的無上妙法,一方佛說法,十方佛來贊嘆供養(yǎng)。
爾時多寶佛。于寶塔中分半座。與釋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删痛俗。即時釋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結(jié)加趺坐。爾時大眾。見二如來在七寶塔中師子座上結(jié)加趺坐。各作是念。佛座高遠。唯愿如來以神通力。令我等輩俱處虛空。即時釋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以大音聲普告四眾。誰能于此娑婆國土廣說妙法華經(jīng)。今正是時。如來不久當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華經(jīng)付囑有在。
《法華經(jīng)》是佛祖晚年說法接近尾聲的時候而說,時間是在最后的,而在義理上也最廣博,也最形象、最淺顯,經(jīng)義上來說是最究竟一乘法。
我們平時所說的“開示”這個詞就是出自《法華經(jīng)》。佛祖是開門見山,直抒如來本懷,直接敘說,毫不保留把他平生所悟的教法和盤托出。他沒有方便法,而是直接一乘了義,開佛知見、示佛知見。佛法里面常說“請法師開示”,開示就不是隨便說說了,是直接敘說如來本意,替佛說法,開佛本懷、示佛本義。 “開”是講說,“示”是演示。比如前面講到的授記品,給某某弟子授記將來在什么地方成佛,這是示佛知見,通過具體的人來演示佛法。
這里面十方諸佛皆來集會,贊嘆本師釋迦牟尼佛。沒有高深的義理,就是以十方佛贊嘆供養(yǎng),這樣隆重的場面,來說明佛祖將要說《法華經(jīng)》這一大事因緣,說方便法的時候不一定十方佛來贊嘆供養(yǎng),只有說無上妙法的時候。多寶佛分半座給釋迦牟尼佛,以神力來讓眾生更近一點,聽大乘妙法。這都顯示出《妙法華經(jīng)》經(jīng)義的無上究竟圓融。
這一品是“見寶塔品”,寶塔象征佛祖真身,代表佛之教法、正法。塔的普及和佛法的普及是同步的,塔的出處就出自此經(jīng)、此品。就像后面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一樣,觀世音菩薩,我們上次說過,能夠在民間、在大眾中那么普及,甚至滲透到各種文化領域,繪畫、戲劇、民間傳說故事,滲透到民間文化、傳統(tǒng)文化的各個層面,主要是“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給觀世音菩薩做了宣傳,做了介紹。要沒有“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世音菩薩在民間也就不會那么普及。塔也是這樣,作為佛教的象征、佛法的象征,也是有賴于此經(jīng)、此品。專門有這樣一品來強調(diào)塔的代表意義、象征意義,塔的無量功德。我們讀經(jīng)典,說繞塔三匝,功德很大,乃至于現(xiàn)在凈土宗的繞佛,最早都是從繞塔的修法而來。為什么要繞塔?塔象征著佛真身,塔代表佛正法。塔的潛在的、有附加值的、看不見的含義、功德,真是不可思議。
我們讀此經(jīng),還要“悟入”佛之知見。為什么持誦,為他人說此經(jīng)經(jīng)義,功德無量無邊?因為這是佛祖開示的如來本意,受持、為人演說就是令自己、令別人悟入佛之知見。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就是教人成佛,非常的不可思議。
塔是層層高,他的象征意義就是從人天乘、到聲聞、羅漢、菩薩乘,到佛乘,代表佛的最高境界——一乘法。一乘法也不是憑空而起的,是在方便法的基礎上,一步一步地往上,這是塔層層高的含義。我們說絕對是在相對中體現(xiàn),佛的無上妙法,絕對的無上妙法,沒有其二,沒有再高的了,究竟妙法從哪兒見呢?他離不開人天、聲聞、羅漢、菩薩乘,不能否定前面的,不要人天、聲聞、羅漢、菩薩乘,直接悟佛乘,怎么樣?空中建不起樓閣。塔是從一層到七層,一個整體,塔的建筑形式有這樣的含義在里面。
《妙法蓮華經(jīng)》是成佛的經(jīng)典,他無宗無派,我們聽說過凈土宗、禪宗、密宗,還有其他的宗派,沒有聽說過法華宗,因為《法華經(jīng)》是直接開示如來本懷,沒有具體的哪一個修法。宗派是因修法不同,才有宗派的不同!斗ㄈA經(jīng)》里面是直接悟入佛之知見,直接、當下悟入佛之本懷,到達佛的境界。成佛的法華,沒有指出一個具體的修法,所以他不能稱其為宗,不能立宗,歷史上沒有人立《法華經(jīng)》為宗。佛教傳到日本,很多人誦《法華經(jīng)》,誦到最后,為了簡省,他學凈土宗,念阿彌陀佛名號代表一切功德一樣,就念《妙法蓮華經(jīng)》的經(jīng)名,反復地念:“南無大乘妙法蓮華經(jīng)”,念一遍等于讀了《法華經(jīng)》的全文一樣,有這樣的一種修行方法,但還不稱其為宗派。
還有就是“開示”這個詞就是出自《法華經(jīng)》,佛祖“開示”、眾生“悟入”佛之知見,功德不可思議。每一個宗派其實都應該誦讀《法華經(jīng)》,他是十方諸佛所贊嘆的!胺鸱鸬劳,什么道?具體來說,要借助經(jīng)典文字的話,就是《法華經(jīng)》所顯示的佛道,沒有宗派。到佛的境界還有什么宗派?宗派是修行路徑的不同,但是殊途同歸。
兩千多年來,一直廣為流傳、廣為誦讀,被尊為三大大乘經(jīng)典之一,此經(jīng)還有《華嚴經(jīng)》、《楞嚴經(jīng)》。這是無論什么修法、什么宗派都必須要知道的,要去參悟的。
佛知見就是佛的境界、佛祖的本義、佛祖的本懷,怎么樣才能知道佛的本義呢?要悟!方法就是要悟入!所以我們以前總是強調(diào),佛理可以學,佛法是要悟,不悟就上升不到法,只能停留在理上面。理就是有局限的,是有限的,只有法才是活的,作用是無限的。理是死的,活的是法,學習佛理,悟入佛法。
這一品我們看畫面,多寶佛與釋迦牟尼佛祖坐在多寶塔里。多寶塔象征著開啟如來佛法之寶藏,這個寶藏以多寶塔為象征,《妙法蓮華經(jīng)》的經(jīng)義,是無上妙法,佛法寶藏。
“皆聞諸佛與欲同開寶塔。即從座起住虛空中。一切四眾起立合掌一心觀佛。于是釋迦牟尼佛。以右指開七寶塔戶。出大音聲。如卻關鑰開大城門。即時一切眾會。皆見多寶如來。于寶塔中坐師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禪定。”
開啟七寶塔以后看到多寶如來坐在里面,如入禪定。這象征著什么呢?象征著要宣說無上諸佛妙法,無上妙法就如同多寶塔一樣,不宣說,塔中的珍寶,大眾不知道、不認識。宣說妙義,就如同開啟寶塔,讓四眾弟子,一切的有學、無學都能夠真正領悟到佛境界,領悟到佛法的微妙、珍貴,是這個意思。
多寶如來在里面說,我和其他諸佛一個目的,是聽釋迦牟尼佛來說《法華經(jīng)》的,滅度的佛也都來贊嘆。妙法蓮華經(jīng)義象征著佛的無上寶藏,是多寶塔。
事理是圓融的,只要體悟妙法華經(jīng)義,悟入佛之知見的,每一位修行的人,隨著你體悟《法華經(jīng)》境界的提高,你周圍實物的寶藏也都會向你聚攏,你聚寶藏的寶塔開啟,遠處的寶物也會聚過來,自身的寶物也可以展示于人。多寶塔他的象征意義指的是佛的無上妙法,那是真正的寶,以德為寶、以法為寶。但是事理是圓融的,佛的境界是七寶莊嚴,不只七寶,是一切寶物嚴飾的境界,為什么這樣的莊嚴殊勝?我們體悟佛法,隨著我們意念境界的提高,世間的寶物,什么金、銀、琉璃、珍珠、瑪瑙、翡翠之類的,都會跟著來了。這也是開啟多寶塔,原有的展示于眾,周圍的可以匯集于此,朝著自己來。大家要事理圓融、融會貫通,佛國為什么黃金為地,一切寶物那么多就不成其為寶,太多了。依正莊嚴,正就是指我們的悟境,我們的思想認識、精神境界,思想高度和體悟的精神境界高了,世間的財寶自然就朝著你來了。因為是依正莊嚴的緣故,凈土宗的依正莊嚴,指的是心物一元,事理圓融。
這是讀到“見寶塔品”,如果見到寶塔,自己所學到的境界要與人分享,把自己的寶藏、寶物示諸于人,這樣從今天“見寶塔品”開始,世間你周圍的寶物都會向你匯集而來。大家要多開智慧,這是自然而然的事,寶物原始于自己,要珍重。寶物來了先要供養(yǎng)佛,最好能做一個小塔,把寶物都裝在塔里面,做一個你眼前、你身邊的多寶塔,這就是修法上的一種供養(yǎng),把寶物入塔,供養(yǎng)此塔,此塔就是佛之真身、佛之正法,我們要供養(yǎng)正法。
我們一天天地積功累德,我們一天天,生命的亮度就會增加一點,直到走向永恒的生命的實相。要沒有信仰、無所悟的話,過一天,生命的亮點就會暗淡一點,生命就會走向結(jié)束。
我們新的口號是:“菩薩保佑,修行自救,善緣成就!”只有自己修行,佛祖才能夠接引,自己不修,佛祖在眼前也幫不了我們。
我們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再回向,佛佛道同,阿彌陀佛的名號也代表了十方諸佛的所有教法和功德,包括釋迦牟尼佛祖的,都含在阿彌陀佛名號里面,都代表了。
- 范仲淹八百年興旺家族
- 妙法蓮華經(jīng)臺宗會義
- 妙法蓮華經(jīng)臺宗會義(四)
- 妙法蓮華經(jīng)臺宗會義(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臺宗會義(二)
- 妙法蓮華經(jīng)臺宗會義(一)
- 妙法蓮華經(jīng)綸貫
- 妙法蓮華經(jīng)玄義節(jié)要
- 法華經(jīng)要義
- 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授三皈依大意
- 絕妙說法 法華經(jīng)講要 二、方便品──唯一佛乘,方便說三
- 法華經(jīng)講演錄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妙法蓮華經(jīng)講記
- 妙法蓮華經(jīng)文句
- 絕妙說法法華經(jīng)講要
- 受持《法華經(jīng)》,得往生凈土之益
- 法華經(jīng)口訣
- 《妙法蓮華經(jīng)》講解內(nèi)容(1)
- 《妙法蓮華經(jīng)》講解內(nèi)容(2)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