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一(一)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一(一)
古歙門人成時編輯
答問一
答卓左車彌陀疏鈔三十二問(原問附)
問, 華嚴雖二乘盲聾,亦兼攝聲聞,以含無量乘故。此經(jīng)雖二乘種不生,乃道品大小互通,正與華嚴四圣諦品不異,故有生彼經(jīng)劫方證小果者。大智度論云,彌陀亦以三乘度生,自應(yīng)二藏五教總攝,何云不攝小乘。且既通雜華,復(fù)不能通雜華所攝無量乘邪。
答,疏主判經(jīng),以頓通圓,不以圓攝頓。又約道品即小成大,小果暫有終無之義,謂不互攝,豈一句彌陀,不橫羅諸教,圓契五宗,不全體華嚴,全攝諸乘也。
問,余門豎出,念佛橫出。余門正指教中觀行,故禪稱別傳,凈云徑路,皆以超越觀行故。今云觀即是念,念即是觀,直以臺觀當(dāng)之,不反鈍置念佛邪。
答,此之橫豎,約自力他力斷惑帶業(yè)而論,不約境諦觀智。故念佛圓收圓超一切法門,亦不可以參禪為例。若論諦智,四教觀行,有析空體空次第一心之不同。謂前三豎出三界則可,謂非橫非豎之一心三觀,亦為豎出可乎。況觀經(jīng)以如來勝異方便,攝眾生性具觀門,同宗一心,同歸凈土,觀念相即,何名鈍置。但辯持名,不惟散善,非妙觀便不捷徑也。別傳之旨,尤不容剩言滯句。末法之中,有名無義,果令四教不收,便成離經(jīng)魔說,烏在其為超越也。
問,天臺三觀,得攝法界觀否。
答,華嚴法界,生佛同源。以收機不盡,不免現(xiàn)權(quán)隱實。則阿含乃至涅槃,皆華嚴閫外,所以驅(qū)率土盡令臣服也。法華實相,本跡同印,以說時未至,不免為實施權(quán)。則般若乃至華嚴,皆法華前茅,所以會甸荒同令執(zhí)玉也。一名從本垂末,一名攝末歸本,非一心三觀,何得事事無礙。非事事無礙,何名一心三觀。
問,合論判極樂凈土是權(quán),凈名唯心凈土是實。然菩薩成佛,眾生來生,明言攝受往生之事,與彌陀無二。疏言此指事一心者,豈事一心,便不名唯心邪。
答,合論以不斷惑生同居,乃如來權(quán)巧之力,非謂法藏四十八愿,莊嚴凈土,亦非實也。凈名心凈土凈,正同法藏往因。至於菩薩成佛,眾生來生,何妨從實垂權(quán)。若念佛人,因事入理,又何妨即權(quán)即實。權(quán)實事理,總屬一心,雖分不分。古人判釋,皆當(dāng)作如是觀。
問,觀雖十六,言佛便周。何故鈔只通普觀,為助因邪。
答,念佛觀佛,歸趣同,入門異。初心行人,則不成三昧,故唯稱萬德洪名,便為多善根。然正助兼修,本無定法,如行舟然,揚帆扯纜,撐篙搖櫓,各隨其便可也。
問,大本言生彼國者,皆當(dāng)一生遂補佛處。然中下胎生,豈等覺菩薩邪。
答,非等覺,而可稱一生補處。以不更歷生死,必圓無上菩提故。小本眾生生者,皆是阿鞞靴跋致,亦指此生必補佛處而言,不以常涂三不退論。下又云,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則別指現(xiàn)證等覺者,亦以此生必補。故得云,其中多有也。所以極樂凡圣同居土,與常涂教意迥別。常涂不過暫時同居,此與一切等覺,同凈寂光,故云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諸上二字,不概指無量聲聞菩薩,單指多有一生補處而言。又常涂約感應(yīng),及圣者過去有漏業(yè),得與權(quán)實圣人同居。此則同一無漏不思議業(yè)感生,俱會一處。故又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少字揀至別教地前,并豎揀至圓教住前。以住前皆仗自力登住,入同生性,方蒙諸佛護念故。吾每謂凈土大教,圓收一切教,超出一切教,正謂此也。
問,單念佛人,不修余行,得波羅密,即是多善多福。今念佛所證,止素法身邪,已具萬行莊嚴邪。
答,三身一體,普賢行門,不外毗盧性海。是以初心雖不修余行,令三昧易成。而三昧既成,三因圓顯,豈有已證法身,莊嚴終缺。亦何須未證法身,預(yù)恐不具足邪。然或一門深入,或余行助成,未許執(zhí)一。一行三昧,一即是多。萬善同歸,多即是一。
問,念佛的是誰,與別則公案無二。鈔云,體究念佛,與舉話頭下疑情意極相似。然四種念佛,未列體究一法。經(jīng)文本無此意,不應(yīng)入凈業(yè)門。今兩路雙徵,若參此不悟,亦不失往生。此為參門留一退步,正墮偷心。若此疑不破,便不得生。此為念門啟一疑情,卻成異說。智徹慈炤天奇毒峰諸師,皆主此說,何所本邪。云棲若祖諸師,何不直拈誰字。若只相似而已,愿聞不全是處。
答,因念佛人不見佛性,偷心不死,故以此語昭告之,令直下相應(yīng),即於一念中圓見三身。圓凈四土,階理一心,此一門深入一心不亂之前茅也。後人聞此誠言,無論悟與不悟,便可死心念佛,更何用參此段公案。直須如此了得。當(dāng)知昔人下此語時,絕無禪凈之分。後祖收之,但入本宗,非入凈業(yè)。何以故,公案現(xiàn)在故。今疏主收入凈業(yè),仍為禪宗。何以故,救有禪無凈土之病故。然則若信得及,以悟為則,以凈土為歸,真實不欺,不留退步,即此似處,即已全是。若信不及,死我偷心,而偷心轉(zhuǎn)甚,正好實念。而念反狐疑,只此似處,即全不是。故曰,學(xué)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有疑則參,雖罷參而不能。無疑則念,欲起疑而何自。如是則直念苦參,亦無非往生正行也。
問,如子憶母,必想儀容。今但念聲相續(xù),不取相貌,易馳散否;蛞莱鋈胫T息,得非小乘法邪。
答,子之憶母,或善想儀容,或呼號血淚。觀經(jīng)云,彼人苦逼,不遑念佛(此指觀想)。善友教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yīng)稱無量壽佛(此指稱名)。夫三界無非劇苦,何止臨命終時。以畏苦心呼號求救,馳散何從。否則攝心調(diào)息諸法,亦自不惡。圓人受法,無法不圓,豈有定屬小乘者。試問記珠定香鳴魚擊磬等,大乘邪,小乘邪。
問,大本有一念定生彼國,疏中不及。豈以此經(jīng)七日入定乃生,故揀去剎那生滅之一念邪。若釋一以義不以數(shù),大本不應(yīng)系十念後。若止如經(jīng)文,作一念喜愛,何不動如來佛剎,不以愛戀得生。
答,按寶王論,利根之士,元只一念往生。鈍根之人,臨終十念脫苦。一念者,一心不亂之一念也。當(dāng)知十念,七日十日七七日九十日等,究竟亦唯一念。此一念,斷非剎那生滅之散心,亦不必四禪四空之禪定,故云一念喜愛。阿閦經(jīng)喜戀心,本指欲染。
- 上一篇: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一(四)
- 下一篇: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二(四)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一(三)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一(二)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七)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五)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四)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三)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二)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一)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五(四)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五(三)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五(二)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五(一)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一(五)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一(四)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二(四)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二(三)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二(二)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二(一)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三(九)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三(八)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
- 華嚴經(jīng)要解(1)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jīng)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一)
-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jīng)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dǎo)大師全集-觀經(jīng)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三)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卷上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jīng)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dǎo)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jīng)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jīng)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第一講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fù)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xùn)》: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dǎo)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dāng)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guān)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