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人生態(tài)度——悲觀乎?樂觀乎?(3)
為什么人們會認(rèn)為佛教是悲觀的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以世人的生活方式來衡量,佛教徒與世無爭,不去追逐世間的功名利祿。尤其是出家人,過著簡樸、淡泊、少欲知足的生活。
其次,佛教說人生是苦,這在世人看來無疑是悲觀的。在人們的心目中,苦就意味著失敗和挫折。因此,人們總是以各種方式試圖擺脫人生面臨痛苦,將希望寄托于對財富和事業(yè)的追逐。其實佛教所認(rèn)識的苦,是佛陀對人生實質(zhì)的透視。佛陀昔為太子時,外出郊游,見農(nóng)夫在烈日下埋頭苦干,大汗淋漓;耕牛頸上勒著粗繩,稍一遲緩立遭鞭打,以致皮破血流;犁鏵翻出的小蟲,又被飛鳥爭相啄食,生存的殘酷使一切生命都陷于普遍的苦難之中。而每個人必然要經(jīng)歷的生老病死之苦更是難以幸免的。
除了觀人生是苦,佛陀還要我們時時“念死無常”,這在人們的眼中,也是悲觀消極的表現(xiàn)。我們平時總是忙忙碌碌,不敢讓自己閑下來面對我們的內(nèi)心。人在年輕時可以尋找很多樂趣來彌補內(nèi)心的空虛,但現(xiàn)實終究要去面對的,人生的終點是什么?不是我們畢生追求的名利和享樂,而是任何人無法回避的死亡結(jié)局。請問明天遠(yuǎn)還是死亡遠(yuǎn)?生命是脆弱的,我們誰也無法保證自己可以活到明天,但在我們顛倒的觀念中,我們總是拒絕將死亡和自己聯(lián)系在一起,不愿接受對死亡的正確認(rèn)識。
在修學(xué)佛法的過程中,如果缺乏正確的引導(dǎo),很容易對佛法產(chǎn)生錯誤的理解。很多人學(xué)佛后執(zhí)著于空,把世界看得很虛無,對人生的種種努力都覺得毫無意義,從而產(chǎn)生悲觀情緒。這也是世人對佛教形成誤解的原因之一。
- 上一篇:給學(xué)禪者的一些建議
- 下一篇:本心的澄明
- 因緣因果,把果變成因
- 現(xiàn)代人普遍缺乏精神追求
- 涅槃不等于死亡,活著也可以涅槃
- 見地是修行的指導(dǎo),修行是對見地的體證
-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何義?
- 如何理解“明心見性”?
- 當(dāng)五欲六塵現(xiàn)前時,如何心靜?
- “禪凈合一”也很好
- 誰需要解脫?
- 禪宗是否能擺脫戒律的束縛?
- “一念不覺”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不覺的?
- 濟群法師:從禪宗式微看修學(xué)基礎(chǔ)
- 濟群法師:如何才能使心平靜下來?
- 向上一著,不是人人夠得著
- 迷了,趕快找出路
- 我們?yōu)槭裁匆U修?通過禪修,究竟要獲得一種什么能力?
- 《壇經(jīng)》講“不思善、不思惡”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教法是否對立?
- 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 明心見性 認(rèn)識自己
- 煩惱即菩提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guān)策進(jìn)(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dāng)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dá)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dāng)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