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心靈關懷 共建和諧世(佛教教育相關問題的訪談)

\

  在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召開之際,中國佛學院體恒法師就佛教教育相關問題接受了記者采訪,內容如下:

  記者:你從事這個佛教教育很多年了,您覺得現(xiàn)在就是佛教教育當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

  體恒法師:事實上應該說我跟佛教的教育接觸很多年了,真正意義上的從事佛教教育事業(yè)時間并不是特別長,但是,就在這非常有限的從事佛教教育的這幾年光景當中,體悟是很多的,感受也是很多的,就我個人的這種角度而言,我覺得當前的佛教教育,尤其是佛教的這種僧伽教育,最主要的是養(yǎng)成完整意義、完整人格的教育。記得太虛大師曾有一首偈頌“仰止為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xiàn)實”。這首偈頌一般人大概都聽說過,也覺得非常淺顯易懂,可能也正是因為它太容易理解,太淺顯易懂,而很多人呢也就忽略了它的價值和意義之所在,其實,佛教的修行并不是多么神秘的事情,也不是什么懸而又懸的事情,當然,如果你把它當成向社會的一般的這種知識學習和技能學習呢,那也是不對的。其實,佛教的修行說到底就是對一個人的一個完成的過程,人格完成過程,對人的一個改造的過程。

  從古到今,應該說,這種精神是一一貫之的,尤其在今天這么一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在一個所謂科技高度發(fā)達的社會,對人的這種人格的完成對人的教育這方面尤其顯得更加重要,F(xiàn)在很多佛學院比較重視的大致兩方面,一個方面是佛法的理論的學習,一個方面就是世間的文化課的學習,當然這兩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相對而言都不太關注佛學院學生的這種心靈教育問題,很多人認為出家人本身既然已經出家了,就都是修心的人,既然修心的人哪會有什么問題,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雖然都是出家人,但是出家的時間長多短有不同。出家之后呢,雖然穿的衣服是一樣的,個人境界有差異,人出家可能十年二十年,有的人出家可能在三年五年甚至三個與兩個月,那有的人出家之后呢,一直在刻苦的修學,有的人可能一直在從事事務性的工作,同在一個佛學院同在一個班的呢,有的人可能接觸佛法三五年了,有的人只能可能只有幾個月的時間,甚至剃了頭就到佛學院那等。那么他們之間的這種差異是很大的,他們在修心的這種就是說心靈的這種涵養(yǎng)、修為方面差別也是千差萬別的。在這種情況下,佛學院學生的這種心靈教育顯得非常重要。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心靈教育的話,那么佛學院的學生出來,就是具備在高深的佛法知識,具備再淵博的社會文化知識,其實跟一個普通的社會人是沒有什么區(qū)別的。那么這樣的人他是僅僅能夠從事一些跟佛教相關的事業(yè)或者說工作而已,佛法對他缺乏一種生命的這種滋潤、滋養(yǎng)作用。同樣他也缺乏把佛法來傳布社會,廣潤寒生的作用。甚至在這個學習的過程當中或者在他以后的成長過程當中,心靈教育的缺乏會造成很多弊端的出現(xiàn)。

  那么我覺得在今后的佛教教育當中,在注重文化教育的同時,在增強社會文化教育的同時,也不妨增加一些心靈教育的課程。這樣的課程能起到一種聯(lián)結理論和現(xiàn)實的作用,既能起到一種這個帶動學院建設優(yōu)良學風的這種作用,又能起到這個對他未來人生道路的一種校正作用,也是對他就是理論佛法的這種轉化為實踐修行的一種輔助。

  所以說呢我認為在今后的佛教教育當中,不管是任何一個佛學院,無論是初級中級還是高級,都應該有一些心靈方面相關的課程,要關注學生的心靈成長,關注學生的心靈健康。

  記者:我們看到現(xiàn)在的佛學院很現(xiàn)代化了,就是像中國佛學院是漢傳佛教頂級學府了,我們過去的佛教教育和現(xiàn)在的佛教教育之間的變化是什么?

  體恒法師:從我在中國佛學院近十年來的個人的感受,所見聞經歷的這一切來看,我覺得針對中國佛學院而言,他沒有一種特別的大的變化,也就是沒有一種根本性的變化,沒有一種宗旨上一種的變化,中國佛學院的改變體現(xiàn)在一些教學環(huán)境,或者說體現(xiàn)在某些個別的點上,中國佛學院教學的一個根本宗旨就是學修并重,講究理論和實踐的相結合,同時把佛法這種初始的教育和文化教育相結合。從中國佛學院開始辦學,就定下來這個宗旨,到現(xiàn)在沒有什么大的變化,佛學院的教育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愛國愛教,有高度宗教學識和非常深的宗教造詣,有一定的弘法能力的人才,這個宗旨沒有變化。這個教育目的也沒有變化。

  記者:就是說中國佛學院的核心是不變的?

  體恒法師:對,核心沒有改變,當今這個時代,網絡化,信息化,科技化也體現(xiàn)在佛學院教育的改變當中了。以前我們記得剛來佛學院的時候,整個佛學院是沒有網絡的,大多數的法師是沒有電腦的,所有的學生都是沒有電腦的,到了今天為止,,應該說所有的法師都有電腦,大多數的學生都有電腦,所有的法師幾乎都會利用網絡或者說電腦,來增強自己的教學工作,教學的效果,相當多的學生也會利用網絡,電腦來拓展自己的知識;蛘哒f增強自己學習的效果,F(xiàn)在的佛學院比過去而言對于佛教的學術,對于佛教對社會關注比過去有所增強,現(xiàn)在的這些學生還有這些法師對學術都比較關注。而且相當多的法師有一定的學術造詣,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帶出來的學生也對文化,學術,教育比較熱忱。我認為這是佛學院這幾年變化的所在。

  記者:我們知道近幾年中國佛學院也是和國際上的交流比較頻繁,包括很多國際上的組織到我們中國佛學院來參訪,包括我們的學生、法師積極的走到外面去,了解到外面的世界,那您怎么看待佛教教育和世界的這種接軌?

  體恒法師:無論是社會辦學還是佛教教育都不能夠閉門造車,對佛學院而言這種佛教內部的其他院校的交流,乃至和世界其他國家院校的交流,都是非常重要的。古代的出家人講究云游參訪,就是為了增強自己的知識和見聞,擴大自己的胸懷,拓展自己的眼光。佛學院這些年確實不斷的在增強和各方面的一些交流,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現(xiàn)在佛學院學生的事業(yè)啊,他不會局限于佛學院這一隅之地,也不會局限于北京這么一市之地,不但能夠放眼全國甚至能夠胸懷世界,這是一種了不起的變化,是讓人感到非常欣慰的效果,所以今后繼續(xù)與各方面加強交流,還是重要的。

  記者:馬上要召開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了,您也參與了一些其中的工作,您怎么來解讀“和諧世界,眾緣和合”這個主題呢?

  體恒法師:首先眾緣和合這個詞非常好,它體現(xiàn)出佛教思想一個核心力度,佛教認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由眾多的因緣條件和合而成的,沒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單獨成立,沒有任何一個事物可以單獨在這個世界上存在,所有事物存在發(fā)展都與其他事物之間充滿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阿含經里所說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悟故彼悟,此滅故彼滅。說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世界論壇那能夠提出這么一個主題,是與佛法的根本思想相契合的,也契合這個時代的一種特征!當前人類所居住的地球出現(xiàn)了方方面面的一些問題,就人而言,物質高度發(fā)達,很多人陷于物質的欲望不能自拔,造成道德倫理的墮落與頹廢。那環(huán)境而言呢?由于人類的過度開采和發(fā)展,造成極大破壞,沙漠化嚴重,很多人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往往是向外尋找原因,試圖從外在去解決,其實忽略了他們都是人造成的。舉個例子說,有人認為地球變暖,冰山的融化是由于某個國家排放的大量的廢氣造成的。而其實不知道我們人經常坐車,甚至很多人自己都有車,我們都是地球暖氣排放的一份子,我們都是造成環(huán)境破壞的一份子,那眾緣和合這么一種因緣法如果能夠推廣開,透過世界佛教論壇的這個平臺,向全世界展示出來,使更多人明白,無論是人的問題解決也還是社會問題的解決,還是環(huán)境問題的解決,所有的人都少不了,所有的人的配合都少不了,所有的人的參與都少不了,每一個人都從自身做起,就像星火燎原,每一個人都從自身做起把善推向世界,把美推向世界,,把環(huán)保這種理念推向世界,把生態(tài)和諧者這種理念推向世界,如果是全球大多數人都遵行善的理念,都落實和諧相處的理念,都遵守的是這種維護生態(tài)維護環(huán)境的這么一種觀念,那人與人,人與社會,社會與社會,人與自然環(huán)境怎么可能繼續(xù)再惡化下去?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這次世界佛教論壇的主題是非常好的,是非常有價值的,非常有益的。

  我希望第二次世界佛教論壇能像第一次世界佛教論壇一樣圓滿成功,同時希望像第一次世界佛教論壇一樣能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視,能達到一種廣為人知的效果,特別是論壇核心精神能夠傳播開,能夠真正意義上的落實,我祝愿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能夠達到這樣效果。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