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jīng)

《華嚴經(jīng)》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華嚴經(jīng)是大乘佛教修學最..[詳情]

華嚴經(jīng) 凈行品 講義 十六

  《華嚴經(jīng)》〈凈行品〉講義(十六)

  南亭老和尚

  若見果實,當愿眾生,獲最勝法,證菩提道。

  “果實”,實即果也,如言結實累累;蚬兄用麑。華之不結果者甚少。行腳僧人在路上見到果樹上結了很大的果實,如桃、梨、蘋果,我們就應該聯(lián)想到,我們出家為的什么呢?為的是“菩提道”。成佛謂之證涅槃,或成菩提道。涅槃,理也;菩提,智也。法相宗謂之所顯得與所生得。佛經(jīng)上有時謂成佛為得一切智慧,這皆是說法的方便。其實佛果必須含有理、智的兩種成分。行腳僧的如此想法,同時“愿”一切“眾生獲最勝法,證菩提道”。以菩提道為世、出世法中最殊勝之法也。

  若見大河,當愿眾生,得預法流,入佛智海。

  “大河”,河面寬闊,謂之大河。河水是流動性的,行腳僧遇大河時,應“當”發(fā)“愿”,愿一切“眾生得預法流,入佛智海”!胺鳌敝傲鳌,類也!爸呛!,佛之智慧如海,深廣不可測量。我“愿”一切“眾生”,皆入佛“法”之“流”而蹈如“!敝胺鹬恰。

  若見陂澤,當愿眾生,疾悟諸佛,一味之法。

  “陂澤”,之“陂”,字典音碑,讀皮。班靡切,蓄水曰陂。澤,讀宅,水草交錯,名之為澤!皾伞闭,言其潤澤萬物,以富民用也。陂澤,池沼之類。蓄水而不通河流,故能保持一味,喻佛所悟“一味之法”。此法無形無名,更不雜世、出世間與乎邪魔、外道,故曰“一味”。我“愿眾生疾悟”之也。

  若見池沼,當愿眾生,語業(yè)滿足,巧能演說。

  “池沼”,疏曰:“穿地通水曰池。沼即池也。取其盈滿,引法流故。亦可巧思穿鑿,能有說故!薄叭∑溆瘽M”以喻“語業(yè)滿足,巧能演說”故。我們言語木訥,說話詞不達義,不能傾動聽眾,我“愿”如“池沼”之水,使我“語業(yè)滿足”,有“演說”的技“巧”。

  若見汲井,當愿眾生,具足辯才,演一切法。

  “汲井”,以繩系木桶入井取水也!稗q才”,語言滔滔,辯析事理,如九地菩薩得法、義、辭、樂說四無礙辯。以四無礙辯“演一切法”。有如井水,取之不竭,使聽者皆得滿足。我愿與一切眾生,如是!如是!

  若見涌泉,當愿眾生,方便增長,善根無盡。

  “涌泉”,泉,水也。涌,由下而上之謂。譬如山間,山上有樹木、有草萊、有石、有土,蓄水甚多。無水處,山石裂開,泉水即不斷涌出,謂之涌泉!吧聘,善法的根苗。一瞻、一禮、一香、一花,禮佛、供佛,無一而不是善根。但是善根并不如此單純,要生生世世,日日培植;以此“方便”,使得它如涌泉相似,不斷增長,那對成佛才有希望。

  若見橋道,當愿眾生,廣度一切,猶如橋梁。

  行腳僧在走路時,“若見橋道”,隨時發(fā)愿,“愿”一切“眾生”出家修行。修行有得,就能如“橋梁”相似、橫亙在兩岸之間,度人無算。橋道即橋梁也。

  若見流水,當愿眾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

  地球是圓的,隨處皆有高低,所以江河之水,必有流動。流動之水,曰流水,亦名逝水。如孔子在汶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1行腳僧“見”到“流水”,應該發(fā)愿,“愿”一切“眾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耙庥,意識心上的欲望也。此一欲望,如希望深得佛法,則是善意欲。善意欲則能“洗除”心上的“惑”障“垢”染。

  見修園圃,當愿眾生,五欲圃中,耘除愛草。

  “愛草”,愛是貪、嗔、癡、愛的愛。貪、嗔、癡,固然是三毒,而“愛”的根苗,植在我們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尤以男女情欲之愛,最為熾盛,是生死的泉源、涅槃的障礙!圓覺經(jīng)》上說:“一切眾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2足見愛之為害,亦大矣哉!然則父母之愛、夫妻之愛、兄弟、子女之愛、國家之愛、民族之愛,這許多愛,在出家人心目中又如何處理呢?我說,出家人固然沒有夫妻、子女之愛,于父母、兄弟、師長,則易之以敬;于其他的愛,則易之以悲。悲能拔一切之苦也。出家人行路,看到人家整治“園圃”,拔除蔓草,隨即就反省:我們的修行,不也和這一樣嗎?財、色、名、食、睡之五欲,是我們心圃中的草。我們一定要將這五欲愛草,連根拔去,不使它滋長。草是譬喻。耘亦除也〈待續(xù)〉。

  【注】

  出自《論語》〈子罕篇〉第九。

  出自《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卷一:“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