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法語(三)
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此為八苦。聰明人、有智慧之人,懂得果必有因,種善因一定得善果,所以可以把它轉(zhuǎn)過來。我們起心動念都為自己,所造作的是不善的因,所以有八苦。若能念念為社會,念念為眾生,八苦自然消除。“離苦得樂”是一句真實話,決不是空話,端在個人覺悟,真正回頭,認真努力去做。
這是我常常講我們要想脫離六道輪回,必須對于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zhí)著。為什么不執(zhí)著?它不是真的!阜菜邢,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既然是夢幻泡影、虛妄,你執(zhí)著它干什么?這就錯了,你這個執(zhí)著就是你的見解思想,你錯了。不但外面境界是虛妄是夢幻泡影,我們自己的身不是真的,身是虛妄是夢幻泡影,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起心動念也是虛妄,也不是真實的。所以今天講我們物質(zhì)的身體,包括我們的精神,都不是真的。你看自己本身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相,何況身外之物。
六道生死之因是什么?是煩惱。生死的果是什么?是輪回。世間人對輪回的真相了解不多,于是貪生怕死。你要真正明了,通達明了,涅槃是不生不滅;生死的因滅掉,生死的果也滅掉,不生不滅,這才叫真樂。我們以最淺的解釋,最低的標準,六道生死的因滅掉,六道生死的果不受,你說這多快樂!這個我們講超越六道輪回。
釋迦牟尼佛一生表現(xiàn)的是六度四攝,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愛語、利行、同事,人怎么能不服,怎么能不尊敬你,你說的話哪有不相信!世出世間圣人,你們仔細想一想,沒有一個不具備十善,身確實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不瞋、不癡,孔老夫子做到,釋迦牟尼佛也做到,這是德行的根本。
彼一眾生身,身就是有體,就是一個物質(zhì),這一個物質(zhì)生起來,生起來是無量因緣,哪里是偶然。今天科學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物質(zhì)是能量變現(xiàn)出來的,能量何以能夠變現(xiàn)成物質(zhì)?《華嚴經(jīng)》上講無量因緣,不是一個因緣、兩個因緣,非常非常復雜。這一個物質(zhì)是什么?在佛法里稱為微塵,那個微塵那么簡單為什么稱眾生身?它是無量因緣顯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那就是眾生,它不是獨一的。無量因緣叫眾,才生起這個現(xiàn)象,這是給你講眾生的本義。
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求生凈土。我的生活與求生凈土相應,我的工作與求生凈土相應,我處事待人接物樣樣都與求生凈土相應,怎么相應?我把我的心行統(tǒng)統(tǒng)落實在經(jīng)教原理、原則當中,我做出來。做出來對自己自受用,做出來給別人看,他受用。這就是教化眾生,這就是接引眾生,這就是自行化他。
什么叫菩提心?這些年來我講得最簡單、最明白,古人講的那些,講得是好,但是現(xiàn)在人不懂,看不懂也聽不懂,照古人講的那個方法來講,你很不容易體會。我把它變成最簡單的,「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這就是菩提心。真誠是菩提心之體,清凈、平等、正覺是菩提心的自受用,就是深心。我把深心講成三個,清凈心、平等心、正覺心,你好懂。大悲心,我用慈悲,那是什么?那是對人,對一切眾生慈悲,對自己要清凈、平等、正覺。體是真誠,我這個講法好懂。平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你用這十個字,這十個字就是發(fā)菩提心。
我們今天六根所接觸這個境界相,就是能量變成物質(zhì),是物質(zhì)的相續(xù)相。要知道,所有一切法都是剎那生滅,這個我們在前面講得很詳細,這叫事實真相。你要真正了解、通達事實真相,你才能真正放下,你不會再執(zhí)著。放下什么?放下對于一切現(xiàn)相的想法、看法、分別、執(zhí)著,想法、看法就是妄想,你再不會想了。你肯定、你承認《金剛經(jīng)》上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不是沒有,它有,雖有它不是真有,剎那生滅。你的心是定的,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它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zhí)著,這就是諸佛如來,這就是法身菩薩。
要怎樣幫助我們開慧?我們在現(xiàn)前生活當中,對一切人事物,盡可能的不要去分別、不要去執(zhí)著,不要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就是妄想,不把它放在心上,妄想就沒有了,心里確確實實不去分別、不去執(zhí)著,這個樣子容易開悟。佛家常講根性利、根性鈍。根性利的,就是不把這些放在心上,妄想分別執(zhí)著很淡薄,這是根性利。分別執(zhí)著很重,是根性很鈍的,不容易開悟。所以祖師大德教我們「看破放下」,從這個地方培養(yǎng)我們大乘圓頓的根性。
如果我們自己在這一生當中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我們在事業(yè)上還遭受別人嫉妒破壞、惡言相向,那是什么原因?是因為過去生中做的不善,一定要懂這個道理。絕對不是我這一生所修的沒有感應,你有這個懷疑就錯了。佛家常講「因果通三世」,我們這一生的造作所受的一切果報,業(yè)因是前世種的。前世修的不善,這一世修的雖然很善,還是不能夠免惡報。但是我們心里明白,來生這一種惡緣惡報就不會有了。所以這一生當中接受佛菩薩的教誨,一定要隨順佛陀,一定要有信心,決定不懷疑。
佛法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是平等的。哪個人不是好人?哪個人不是佛陀?既有佛性,皆當作佛!無量壽經(jīng)》上有一句了不起的話:「一切皆成佛」,他怎么會不善?純善!我們每個人都是純善。純善現(xiàn)在為什么變成不善?去造惡。這就是佛家常講的「迷」,迷什么?不是迷別的,是迷失了自性。迷了的自性是說這個自性還起作用,起作用時帶了迷,于是就造惡業(yè),就這么回事情。諸佛如來看一切眾生是看本性,所以他的心里一個惡念都沒有;凡夫看一切眾生是看習性,所以世間沒有一個是好人。因為這一念的差別,把外面的現(xiàn)象就轉(zhuǎn)變了,如果是善念,外面的現(xiàn)象就變得很好。
人在世間,古人常說「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你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不如意事情?因為過去今生造種種不善業(yè)。我們一生的際遇都是果報,不是別人給你的,是自作自受,幾個人明白這個道理?真正明了是自作自受,怨天尤人的念頭就沒有了,怨天尤人都是瞋恚?v然自己心善、行善,還遇到許許多多不如意的事情,修行人知道,這是過去生中無始劫來的業(yè)報,他能夠逆來順受,心里不生煩惱。煩惱是貪瞋癡慢,他不生,他能夠忍受。
佛法的標準是「覺、正、凈」,與「覺正凈」相應的就叫佛法,與覺正凈相違背的叫邪法。法沒有邪正,邪正在迷悟,悟了就「覺正凈」,迷了就是「迷邪染」。覺的對面是迷,正的對面是邪,凈的對面是染。如果這個法教我們「迷邪染」,這就不是正法,我們稱它作邪教、邪法;他教給我們的是「覺正凈」,這是正法。我們沒有明心見性,所以我們在十法界里面要學正法,要遠離邪法,等到我們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里面去了,邪正就沒有了。
無量無邊的法界是由于一切眾生「心造善不善」。是什么東西造?你的身體在造,你的言語在造,你的念頭在造,造作無量無邊,不出身業(yè)、語業(yè)、意業(yè)這三類。你天天在造,也就是說你天天在障礙你自性里頭本來具足的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那是一切通達。你天天在干這個,你把你的智慧德能愈縮愈小,小到最后是無知無能,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佛一語道破,我們要記住。
紅塵福報里頭有憂慮、有煩惱、有牽掛;清福里頭什么都沒有,沒有分別,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得失。清福是自在的,紅福操心,煩心操心,不必分地區(qū),世間人住在山林,住在寺院,他心里妄念不斷,他的憂慮、牽掛、操心不斷。換句話說,清福他沒有享到,清凈修行的道場,他并沒有享到清福;真正心地清凈的人,住在居士家里,住在紅塵里面去弘法,他永遠是在清福,心地清凈,一塵不染。為什么?他與『是心無所有』相應,他與寂靜涅槃相應,雖在紅塵里面弘法利生,雖然跟紅塵人和光同塵,打成一片,跟他們也熱熱鬧鬧,嘻嘻哈哈,這就是宗門所說的「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這就是大乘佛家常講,當相即空。不是說相沒有了是空,相沒有了是空好懂,那三歲小孩都懂得。當相即空,那就是智慧,它有沒有相?有相,有相曉得是什么?空的。空是什么?銀幕絲毫不沾染,為什么?它確實不存在。你講這個畫面,畫面已經(jīng)過去了!督饎偨(jīng)》上講的「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那把心換個字,過去相不可得,現(xiàn)在相不可得,未來相也不可得。心是能現(xiàn),相是所現(xiàn),能現(xiàn)都三心不可得,它所現(xiàn)的相怎么會可得。
學佛是教我們開智慧。真正要開智慧,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對人對事對物你要細心,佛經(jīng)上講的「微密觀照」。這四個字我們要是做不到,我們就換句話說,細心觀察,這個總可以試。細心觀察的時候,你就能夠看到一些征兆,從這些征兆更深入的去觀察,你就能了解事實真相?v然見不到,能體會得到,你對于圣賢人的教誨就生信心了。信心的建立實在是不容易,有信心你就有受用,沒有信心很難有受用。
身決定不受外面環(huán)境的影響,外身非業(yè)系,內(nèi)心對于人間天上一切諸法,絕對沒有占有的念頭;有占有的念頭,據(jù)為己有,他就有取、有著,這個念頭沒有。沒有得失的念頭,一切日常應用的東西,有很好,沒有也好,樣樣都好。不是我一定要有,我一定要舍,沒有一定的,隨緣!隨緣是智慧,什么都好,你就自在、安樂,這個叫做解脫。把你的妄想、分別解除了,化解了,于一切法不分別、不執(zhí)著。
我們學人參學在哪里參學?生活當中參學,工作里面參學,待人接物之處參學,一切時、一切處都是你參學的道場,問題是你會嗎!怎么個參法?我們并沒有離開一切時、一切處,沒離開,在一切時一切處里面學不分別、不執(zhí)著。學個什么?什么都好!你先學這個,從這里入門。果然于世出世間法統(tǒng)統(tǒng)不執(zhí)著(這個不執(zhí)著是講內(nèi)心),六道就沒有了。果然不分別,十法界就沒有了,最后那個起心動念,是到一真法界慢慢去了。到真正究竟不起心、不動念,那就是究竟圓滿佛果,前面講過很多次,起心動念能伏一品,那叫斷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
不要著相,著相錯了,著相,心就迷失了。我們?yōu)槭裁床灰娦?迷在相里頭,對形相、色相堅固的執(zhí)著,不肯放下,不能忍讓,虧吃在這個地方。所以不能夠恒順眾生,不能夠隨喜功德,他不知道隨喜是隨喜法性,恒順,恒順眾生是恒順法性。錯的也恒順嗎?對,你要用智慧去觀察,這個錯誤能不能挽救,如果不能挽救,業(yè)力,眾生的業(yè)力。業(yè)力現(xiàn)前,佛也沒有法子,佛沒有法子怎么辦?順,不違逆,順他才能夠把傷害(佛本身沒有傷害,就是眾生受害,所以佛菩薩念念是以眾生福祉為懷,沒有自己),怎樣讓這些眾生受到傷害盡可能的減少,這就對了。所以恒順里頭肯定是把眾生傷害減低,這是好事情,這是慧行。你看戒行、定行、慧行,我們沒有,我們要學。
身,身是個機器,要動,身不動就壞了。心,它不是物質(zhì),它是靜的,空就靈,所謂是空寂靈明,心不能動。心里頭起心動念、分別執(zhí)著,心在動;心動,心就不健康,它不能動。身一定要動,身不動身就不健康。所以養(yǎng)身要動,養(yǎng)心要靜,佛法里面講這個養(yǎng)身之道,真有大學問在其中。心是靜的,身是動的,你經(jīng)行,身是動的,拜佛,身是動的,雖然在動,心里頭一念不生。那妄念止不住,怎么辦?念佛!用一句佛號把所有一切的雜念打掉,就為這個念佛的。不念佛怎么樣?就胡思亂想!以一念止一切妄念,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你才真正懂得修行,心靜,身動。
我們?yōu)槭裁丛庥龅竭@么多的困難?佛菩薩為什么一點障礙都沒有?他恒順,像老子舉的比喻「上善若水」。他用水來比喻什么?上善,上善就是最上的善,隨緣。你看水,放在圓杯子里面,它就是圓的;你放在一個方的杯子,它就是方的。它沒有說,我一定要圓的,一定要方的,沒有。水在河流流動的時候,這個地方有障礙,它拐彎從那里流去了,它不跟你對抗,所以它沒有障礙。這都是古圣先賢教導我們要學習的,這是真實智慧,不要固執(zhí),不要執(zhí)著,隨緣,你就得自在了;一定要執(zhí)著自己的成見,你就生煩惱了。煩惱不是別人加給我們的,是我們自己沒有放下妄想、分別、執(zhí)著,放下妄想分別執(zhí)著,煩惱的根都拔掉了。自性里頭沒有煩惱,自性里頭也沒有所知障。
眾生福報衰退,業(yè)障現(xiàn)前了,佛菩薩也就離開了。取而代之的是什么人?魔來了,魔王、魔子魔孫。為什么?眾生造作罪業(yè)多,這些魔王、外道他們到這個世間來,必定是助長一切眾生的罪業(yè),讓你加快墮落到三途。由此可知,是佛來,還是魔來,因緣都是自己善、不善行業(yè)的感召。所以,大乘經(jīng)上給你講真話,無佛亦無魔。善心、善行就變現(xiàn)出諸佛菩薩,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的心想是善,境界上就變出許許多多的佛菩薩,那就是性德自然而應,善,它就有善應。如果我們的念頭、行為都是惡的,違背了倫理道德,所感的、變現(xiàn)出來的境界都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跟諸佛菩薩是一不是二,善心應的就是佛菩薩,惡念應的就是妖魔鬼怪,佛菩薩跟妖魔鬼怪是同一個體,共同一法身,共同一個法性,原理我們不能不清楚。
「常隨佛學」,常隨佛學就是「受持讀誦,為人演說」。經(jīng)教不能一天不讀,不能一天不講,讀是自省,不讀則不智;為人演說是化他,不說則不仁。仁慈從哪里表現(xiàn)?歡喜為人演說,做給人看,為人解說,這樣才是真正常隨佛學。
「懺除業(yè)障」,懺除業(yè)障里頭最有效的,古德所講的「聞過則喜」,聽說別人說我們的過失,歡喜!恭敬順受,我要接受,順從接受。接受過來自己認真反省,有沒有這個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絕不可以責備別人。如果好像我沒有這個過失,他要說,「你冤枉我了」!你要原諒他,也許他沒有看清楚,他看錯誤了,他誤會了,我們不能放在心上,不要去責怪他。如果往深處去想,可能我這一世沒有做,我前世做了,那就是佛法里面講的,過去生中的宿業(yè)。他能說出我這些過失,都是替我消業(yè)障,F(xiàn)在有這個過失,是替我消現(xiàn)前的業(yè)障;現(xiàn)在我沒有這個過失,他要這樣說法,是消我過去生中的業(yè)障。都是我的恩人,都是真正善知識,懺除業(yè)障。
「稱贊如來」,如來是講的性德,見一切眾生與性德相應,稱贊。與性德不相應的,絕口不提,不但不說,心里頭不放這些東西,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我們的心就不善了;不放在心上,保持心地的純善,這有意義、有價值。
教我們「念佛」,念是真修,念茲在茲,念念不忘!心像佛心,佛心是什么?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常存此心,心像佛。愿像佛,什么愿?四弘誓愿!「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這是佛愿;「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佛道無上誓愿成」。普賢的十愿是更圓滿,法身菩薩都學普賢十愿。「禮敬諸佛」,在這個世間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毋不敬,尊重、敬愛。
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跟西方極樂世界一樣,但是你不容易去,那修就困難了。為什么?妄想、分別、執(zhí)著統(tǒng)統(tǒng)要斷,不斷不能去。西方極樂世界最殊勝的,一切諸佛贊嘆的,你的煩惱習氣不斷也能去,我們才有分。這個不斷,你要曉得,阿賴耶識里頭習氣種子沒斷,現(xiàn)行要伏住。其他的諸佛剎土是滅斷,西方極樂世界是要伏斷,只要你伏住它不起現(xiàn)行,就是不起作用,就能往生,這就方便太多了。我們果然搞清楚、搞明白,把現(xiàn)前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有,很好,沒有也很好,絕不被外面境界所轉(zhuǎn),我這一句佛號功夫得力,就能往生,萬修萬人去。
這個無量劫的當中,就是李老師以前常講的,長劫輪回。你在這個輪回里,不知道輪回多少遍,不知道要吃盡多少苦頭,才能把宿業(yè)消除。消除宿業(yè),你的善根、福德現(xiàn)前,這又得人身。但是你要曉得,得人身的時候必有余業(yè),就跟老子所說,「和大怨,必有余怨」,你的余怨、余習就變成業(yè)障。這是我們只要細心觀察、體會就明白,我這一生不就是的,得人身,遇佛法,為什么不能用功認真努力的去修學?里面有無量劫生生世世的余怨,佛法里面稱為業(yè)習煩惱種子,這個東西在作祟,造成障礙。這種障礙能夠消除化解,要靠什么?靠緣分,你有很好的緣分,這個很難得,可遇不可求。遇到好的老師,好的同參道友,好的修學環(huán)境,你知道珍惜,你能夠抓住,沒有空過,你成功了。
這么多年來,我所走過的這個路,不是平坦的,不是好走的路,挫折很多很多。重大的挫折,有許多人一般人是沒有法子承受的,我都能承受。我知道一次大的挫折,我一定會有個大的提升,那是什么?業(yè)障,我能夠消、化解業(yè)障,業(yè)障消除了。一般人遭受別人的毀謗、侮辱,一定要提出辯駁,我從來不辯駁,我完全默默的承受。什么原因?佛菩薩、圣賢人告訴我們,這是業(yè)障現(xiàn)前,我接受了,接受沒有瞋恚心,沒有報復心,這業(yè)障消了。所以我還有感激的心、感恩的心,為什么?他替我消業(yè)障,要不然我業(yè)障消不掉,佛家講重罪輕報!要不然我這些罪業(yè),將來都是到三途地獄去消,現(xiàn)在這些人在這個時候就給我侮辱,處處給我做障礙,我就這樣消掉了,重罪輕報,要接受。
我們今天有很多同學來問:法師,你常常講看破放下,要怎樣看破、要怎樣放下,才能放得下!督饎偨(jīng)》這首偈子就教你。為什么放不下?為什么看不破?觀念的問題。我們老是執(zhí)著在錯誤的觀念上。這個錯誤觀念是什么?以為一切萬法是真有的,這是個錯誤觀念,佛告訴我們,全是假的,全是夢幻泡影。我們?nèi)硕紩鲏?早晨起來昨天晚上做了個夢,你還會把夢中東西當真?念念不忘?不會,知道夢是虛幻的,夢不是實在的。把夢境放在心上,沒有人干這個傻事情。佛告訴我們現(xiàn)實的世界是個夢境,你執(zhí)著就錯了,你不執(zhí)著就對了。所以夢境沒有關系,只要你離開妄想分別執(zhí)著,那就對了,就沒錯了。
事實真相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眼前所有一切相,沒有一個相不是虛妄的。所以佛菩薩應化在其中,對于這一切相,他了解真相,所以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zhí)著,他不會起心動念,那個境界就叫做一真法界。我們不曉得事實真相,以為這個幻相是真實的,以為它是實在的,所以在這個妄相里面就起了心,起心動念。起什么心?想占有,想得到,得到之后又怕失掉,都是在作夢,都是妄想。為什么?你身都不可得,你都得不到,何況身外之物。名聞利養(yǎng)、五欲六塵,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什么東西是真的?靈性是真的,法身般若解脫是真的,法身般若解脫里面的四凈德是真的。你沒有見法身,沒有證得法身,那個「真的」沒分,你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都生在虛幻的境界里頭,正是《永嘉證道歌》上講的「夢里明明有六趣」。無量劫來你做了個大夢,做到今天還沒有醒,還在夢中,還在繼續(xù)作夢。醒過來的境界,你茫然無知,你不知道,你要知道那個境界,你就醒過來了。你醒不過來。
你看凡夫執(zhí)著有我,阿羅漢、辟支佛執(zhí)著無我,無我是二乘。離我、離無我,離凡夫、離二乘,著是執(zhí)著,這是真正大乘。大乘,他有大慈悲心,大慈悲心表現(xiàn)在哪里?表現(xiàn)在遍法界虛空界,無處不現(xiàn)身,無時不現(xiàn)身,眾生有感他就有應。雖然有應,他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zhí)著,所以他是真善知識;他不生煩惱,性德里面的法身、般若、解脫,常樂我凈,慈悲喜舍,完全在他身上表現(xiàn)無遺,雖然表現(xiàn),一絲毫執(zhí)著都沒有。所以現(xiàn)身,現(xiàn)即無現(xiàn),無現(xiàn)即現(xiàn);說法,說即無說,無說而說。這個意思深!會的人,會的人是法身菩薩,哪些法身菩薩?三賢位的法身菩薩,他們還要學,還不能離開老師,他怎么學法?跟我們不一樣,他聽佛說法,聽而無聽,無聽而聽;親近如來,見而無見,無見而見。見不見?見。聽不聽?聽。為什么說無見無聽?他沒有起心動念,他沒有分別執(zhí)著,他跟法性的體,法性的體是寂滅,完全相應!栋闳艚(jīng)》里面講的「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他統(tǒng)統(tǒng)相應。我們今天得失沒有放下,還有得,還有失,他得失沒有了,這是我們要學的。
不要責備人,最重要的自己成就。佛門里頭常講,這一樁事情「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公修,婆得不到,婆修,公也得不到,你懂得這個話的意思嗎?完全靠自己,誰都幫不上忙。諸佛菩薩大慈大悲,說是來加持你、加被你,能不能加得上?說老實話,你用功才加得上,你不用功,加不上。佛菩薩用什么東西加持我們?經(jīng)教加持我們。
幫助眾生種種的緣,我們世間人講機會,你要認識。你要能認識機緣,你要能掌握機緣,當然更好的你要能夠創(chuàng)造機緣,這是真實智慧。機緣里面,尤其叫增上緣,增上緣是什么?我們救護苦難眾生,外面、外力的助緣,這個重要。無論干什么事情,靠一個人不行。譬如我們今天在此地,在網(wǎng)際網(wǎng)路、在衛(wèi)星電視里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網(wǎng)路需要很多人,人力、物力、財力,這才能做得到,這統(tǒng)統(tǒng)都是助緣,衛(wèi)星電視也不例外。這一些人力、財力、物力,要靠許許多多人發(fā)心來護持,這統(tǒng)統(tǒng)都是助緣。中國古人說得好,「做事難,做人更難」。事情要做得順利,人際關系一定要好,你才有很多人幫助你,樂意幫助你。人緣不好,不給人結(jié)緣,誰肯幫助你?
這個放下,就經(jīng)教上來講,放下見惑,放下身見,放下邊見。放下身見,不執(zhí)著這個肉身是我,不執(zhí)著一切附屬于我,就我所有的不執(zhí)著,我、我所不執(zhí)著,這是第一個放下了。第二個放下就是我剛才講,內(nèi)心里面的矛盾,對一切人事物的對立放下了,身心和諧。真正放下,和諧了之后,這身心和諧血氣暢通,這人不生病。我們的病根是什么?貪瞋癡三毒,里面有三毒,外面有交感,內(nèi)外有交感,哪有不生病的道理!所以學佛對于身心健康,那是大有幫助。
諸位同修要曉得,我們怎樣才能成就自己的清凈心?沒有別的,放下世緣。放下世緣,不是說這個世間事不做了,世間事有緣,對眾生有利益的還是要做,做怎么樣?不放在心上。做是什么?做是慈悲,你看看這個,『救護諸眾生,如是業(yè)應作』。你不做,不做,你就沒有慈悲心了。大乘佛法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你要不要做?做了怎么?做了人家還冤枉你,做了人家還罵你,做了人家還侮辱你,還要不要做?還是要做。他罵歸罵,侮辱歸侮辱,甚至于陷害歸陷害,他無知,他有災難。三歲小朋友無知,有災難,他對你很不高興,態(tài)度很惡劣,但是他現(xiàn)在非常危險,你要不要救他?你不能說,你對我不好,反正你掉在坑里淹死了,你活該,我不會拉你一把,這不是菩薩?此艋鹂,馬上把他拉起來,拉起來,罵我也沒有關系;總而言之,我救了你一條命,這是菩薩行。
怎樣修不染?其實我們在講席里頭常常講。你執(zhí)著就染污,你不執(zhí)著就不染,你分別就染,分別染得輕,執(zhí)著染得重。我們既然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還執(zhí)著它干什么?你還分別它干什么?一切事隨緣,隨緣就是大開方便之門。方就是我們今天講方式、方法,我跟人相處,我跟萬物相處,相處的方式,相處的方法;便,便就是當前最適合的。什么樣才叫當前最適合的?不引發(fā)眾生的煩惱,那就是最合適的,令一切眾生皆大歡喜。佛菩薩就是這么做!所以不管怎么樣,都好,沒有一樣不好。你做得對,好,你做得不對,也好。你誠心誠意請教,教你;你不是誠心誠意來請教,敷衍幾句,方便之門。
我們都有作夢的經(jīng)驗,夢到下地獄了,醒來之后,地獄沒有了,醒就是覺悟。懺悔的人就開始覺悟,不通懺悔的人,他還沒覺悟。懺悔的人放心大膽把自己的過失說給別人聽,叫發(fā)露懺悔,絕不隱瞞。迷惑的人,怕自己的罪過讓別人知道,想盡方法來掩飾,那是迷得深、迷得重。也就是說他作惡夢他不會醒,醒不過來。如果到他知道做錯了,不怕別人責備,這個人開始覺悟了,這個人回頭了,一下醒過來之后,不但地獄沒有、六道沒有、十法界沒有,他一覺的時候就到了一真法界。那當然最容易、最穩(wěn)當?shù)牡胤绞菢O樂世界。所以過去造什么樣的重業(yè)都不要怕,不要擔心,不要害怕,要緊的是回頭是岸。真正懺悔就是這個意思。
- 上一篇:婆羅門教和佛教的幻論
- 下一篇:每日法語(二)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
- 華嚴經(jīng)要解(1)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jīng)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一)
-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jīng)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jīng)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三)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卷上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jīng)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jīng)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jīng)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