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金剛經(jīng)》系列開示 94

  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jīng)系列開示

  昨天講到:“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這里直接把我們所執(zhí)的魔相說出來。若以色見我,不管是出家在家還是佛菩薩,三十二相,這些色本來是緣起,是性空的,但是我們對于色對緣起的這個東西,產(chǎn)生了執(zhí)著。因為有執(zhí)著,你就有得失就一定有苦存在。人把空的東西當(dāng)作是有的東西,把不真實的東西當(dāng)作真實的東西,所以我們很重視色的時候,我們總認(rèn)為這個苦是別人給你的。事實上不知道,你在執(zhí)著于這個色,而此色是緣起,性是空的。這個緣起即所有的色如男色、女色、出家、在家、佛菩薩,乃至于神鬼,一切色都屬于是緣起。上至于佛菩薩聲聞緣覺,下至于六道眾生,一切色相都是緣起。

  什么叫緣起呢?諸緣合和。緣起合和的體是不離開我們的心的。我們執(zhí)著于緣起,是我們一念心來承受。所以任何色的緣起,都跟我們心有關(guān)系。如果我們沒有心就看不到大家。所以這一切色由我們心所顯。我們心抓住這個色,對這個色產(chǎn)生了執(zhí)著以后,對緣起產(chǎn)生了執(zhí)著以后,這個色得失的時候我們在里面煩惱。所以這個煩惱是我們一念心,我們的心對緣起的色產(chǎn)生執(zhí)著以后,這個痛苦就會出來,歡喜的時候我們就很客氣,一旦帶來煩惱的時候,我們往往是直接責(zé)怪于別人,他不知道這一切色是由你心里面的緣起。如果沒有心,一切緣起都不存在。有了這個心以后,才有緣起。緣起性空,有住就有法界。因為你執(zhí)著有住,所以外面就有住相,你無住外面就沒有住相。你看到外面東西,給你帶來煩惱的時候,是因為你有住心在相續(xù),這個色好像會給你帶來煩惱,認(rèn)為是別人在傷害你,事實上是你執(zhí)著了。所以你執(zhí)著于任何一個色,它失去的時候你就會煩惱。

  所以這個煩惱并不是來自于外面,是來自于一個你有住了,第二個你抓住緣起不放,你心中對這個緣起產(chǎn)生住,住了生煩惱的時候,一個我們自己受到傷害,一個傷害別人。你自己在這個緣起里生煩惱的時候,首先是傷害自己,然后再傷害別人。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在煩惱的時候,只要你皺一下眉毛,你周圍旁邊所有的人都會生煩惱。人就是這樣的,你在痛苦的時候,不知道你多少朋友兄弟眷屬和你的親人在跟你同時煩惱,你不知道這一念痛苦會傷害多少人。只看到自己一時的習(xí)性,依自己個人的個性來做事,不管別人,只想著自己的得失問題,然后自己生起煩惱,然后不斷去攻擊別人,但是他煩惱的時候別人看到很同情的。

  過去有個故事,有個女子非常善良,為了孝敬她母親,做了好多的善事,很多人都對她非常公認(rèn),結(jié)果還是沒有把她母親救活,她認(rèn)為做善事沒有用,應(yīng)該做惡事,因為她有急迫的救她母親的心,心如火焚,她對善法生起了極大的瞋恨,然后就修外道法專門抓鬼,她十分痛苦焦慮煩惱,后來把廟都給燒了。但是她平時做的善很多啊,周圍的人都在為她媽媽在念經(jīng),為她念經(jīng),她燒廟的時候人家到處找她怕她被火燒死了,很多人同情她憐憫她想幫助她,內(nèi)心中都對她有無上的慈愛心,但是她跑出去永遠(yuǎn)看不到了,她帶著對善法的瞋恨心走了,永遠(yuǎn)看不到為她念經(jīng)的人,永遠(yuǎn)看不到為她祈禱的人,永遠(yuǎn)看不到那么多的朋友在尋找她的過程中真心的流露。她就帶著一個極大的瞋恨,認(rèn)為這個社會對她是不公的,所以善人都是騙人的,佛菩薩也是騙人的,她就專門修外道去了。后來還是感化過來了。所以人就是這樣的,在你一念瞋恨心的時候,無住上是沒有用,好像關(guān)心她的人幫助她的人都是假的了,自己一個人守著自己那個心,不斷的往前走,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事實上很多人都在關(guān)心她,但她看不見。

  我們?nèi)送ダ硇粤艘院?只照顧自己的得失,把煩惱發(fā)泄在別人身上,發(fā)泄在自己身上,讓自己受苦。但是一個善良的人內(nèi)心中還是有分別的,善的體并沒有錯,你所交的朋友善的也沒有錯,當(dāng)下是真真實實的。但是往往真實的東西他就失去了。所以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面,一定要了解這一切色,痛苦并不是別人給的,是你的執(zhí)著。你有一分住,你就有一分煩惱;你放下一分住,你就會放下一分煩惱。你心中不斷的修平等心,修清凈心,修無住心,煩惱就越來越少。所以色對你來說就沒有多大的傷害。達(dá)到最究竟處,一切色無住,一切色不能傷害你。這個緣起的體跟你心有關(guān)系,沒有心所有色都沒有。

  我們總認(rèn)為色是外面的東西,你沒有心什么都看不到。你也沒有心,他也沒有心,每個人都沒有心,這個色也就不存在了。色是由我們心積聚的,是有因緣的,是過去住現(xiàn)在住未來住。過去所住的因,現(xiàn)在所得的果報,現(xiàn)在所住的因,將來就得果報,三世因果關(guān)系。只要你住色了,有住的心就產(chǎn)生三世因果,F(xiàn)在為什么能住在娑婆世界呢?是你過去因而來。如果你沒有過去因,怎么會現(xiàn)在住在這里呢?證明你現(xiàn)在這個色這個緣起,是你過去因所發(fā)起。我們在一塊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有共業(yè),我的心的緣起產(chǎn)生了這樣的現(xiàn)象,任何東西跟你沒有關(guān)系你永遠(yuǎn)見不到,因為它跟你沒有關(guān)系。所以見到的一定是有緣,就是過去的因里面所住的心,只要你有住你現(xiàn)在就產(chǎn)生果報。所以這種果是你過去所住。

  要知道我們現(xiàn)在住的煩惱的這個體,是過去因所得。我們要知道隨因果而受,隨因緣而行。過去做的因要受它。你是貧窮者是富貴者,你是下賤者是尊貴者,你是聰明者還是愚癡者,都是跟你過去的因有關(guān)系。如是因就如是果,如果你是生滅的因就是生滅的果,你有住之因一定是有住之果,你煩惱的因就是煩惱的果,如果你非常強烈的執(zhí)著住的因就有強烈的果。我們眾生就怕果報,不怕因,菩薩怕因眾生畏果。我們就不知道我們現(xiàn)在所有的果報,都是過去因所立的,你為什么不想自己過去的因呢?你過去世和你現(xiàn)在住的這個因產(chǎn)生這個果報,所以,所有的煩惱痛苦都是過去的因所建立的。這個因是什么因呢?釋迦牟尼佛用最簡單的方法,最快的方法令我們了知這個因是什么?就是住!你住越強烈,你的果報就越強烈,你住的心力量越大,你將來的執(zhí)著痛苦就越大。如果你放下你的執(zhí)著,你就有一分福田。我們不是要做善事,做善事你執(zhí)著心很大,你也是福報也很小。如果你做善事毫無執(zhí)著,那你福報就很大。如果你做善事很執(zhí)著,那你福報就很小。還是跟你有住無住有關(guān)系。

  所以這個世界上面,只有一句話:住與不住的關(guān)系。你過去住了,現(xiàn)在你就住。過去不住,你現(xiàn)在就不住。你像我們?yōu)槭裁词裁炊挤诺孟履?跟過去世肯定也有關(guān)系,因為我們常常讀金剛經(jīng)了知無住的道理啊。過去有住,現(xiàn)在我受,我只要愿意受我就是無住,是隨因果而受。既然隨因果而受,就隨因果而住,既然知道住的是過去的因,是過去的因你現(xiàn)在就變成無住了。此無住因福德就不可思議了。信因果福德就不可思議了。只要你信因果兩個字,此人的福德是無量無邊的。佛教里最基礎(chǔ)最基礎(chǔ)的就是因果二字。你就信了因果這個人也可以解脫啊。

  所以佛陀從因果開始的那一剎那,一直講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過程之中,事實上釋迦牟尼佛講一代教法,就是講一個“信”。信而解,解而發(fā)愿而行。信不解的話,你不會有愿和行。所以信、解、愿、行,愿行是在后面,信解是最重要的,信了解了然后你有愿在那個地方想舍離苦,你就會產(chǎn)生實際的行動,就是一種安心。什么叫實際行動?第一個我心安了;第二個法上不執(zhí)著了;第三個在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我了。就是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fā)愿心都俱足了,這個叫做行。愿,是你發(fā)菩提心也好,發(fā)出離心也好,發(fā)解脫心也好,發(fā)出離苦的心也好,不管如何一定要有愿成立。如果你沒有愿成立,就是你信、解也不可思議。比如這個苦我愿受,這個因果我信了,解才能信,信是法,解才能深信,不解怎么真信呢?就是你信了,你愿意承受它愿意出離,你就可以改變因果了。命由我自立啊,可以改變因果,把我過去的因現(xiàn)在的果報變成法用。在這個法里面,你打我罵我,過去的因來了,咦,我看到的不是了,看到的是佛法了!過去你罵我我心中很多的委屈,好像一切法在我們心中建立出來,因為我不知道啊,因過去的執(zhí)著心很重現(xiàn)在就生出煩惱,煩惱是因為執(zhí)著而來!叭粢陨娢摇边@個色就是對住來講的,聲音也是一樣的。世間有兩種,色、音,色是對于意來講,聲音是對耳來講。色由心受,如果沒有心哪來色存在呢?

  所以呢,一切色由意識來受,萬法唯識,三界唯心。一切法的顯現(xiàn)都是自己的識里面造出來的。這個識的緣起,就產(chǎn)生了諸法。這個耳朵是對于聲音來講,因為聲音能辨別,我們聽到聲音,好的聲音壞的聲音,這個耳朵用在善的地方用在法上面,這個耳朵是不可思議功德。如果你用在是非上面去,那你這個耳朵說東說西互相都有沖突。所以我們隨意聽到一個東西看到什么東西,馬上就動心。包括這個書也是代表耳,因為是聞法,我們看了心里面思維的時候也會產(chǎn)生一種聞性的辨別。如果你法上不通的話,最基礎(chǔ)的東西都不懂,還談什么最究竟無上的法呢?你想一想。這因果二字都不能解決,還解決無上的妙法嗎?

  在末法時代,楞嚴(yán)經(jīng)里講得很清楚,耳聞第一啊。耳聞聽什么呢?聽苦音樂音善音好音壞音大悲之音如來說法之音,所有的音聲都是代表耳。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一切法都是在聞法過程中,反聞聞自性,聞這個色有住無住有苦無苦有解脫無解脫,緣起性空的道理。苦并不可怕,怕你不知道。我們現(xiàn)在有煩惱,這個煩惱并不可怕,在煩惱的時候你反思一下,我為什么有煩惱?是因為過去有住,無住就不應(yīng)該有煩惱啊。為什么天人那么自在那么快樂,為什么我現(xiàn)在沒有呢?只要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我們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聞到自己的有住之心。

  今天下午來了個女子,為她的愛情,為她的家,家里兩大家人非常復(fù)雜,丈夫又在鬧離婚,心中非常煩惱,乃至于想自殺,表情麻木。為什么會這樣呢?我今天講這個道理,就是要破解你這個心,煩惱不能怪于別人,是因為你心中有住,你執(zhí)著越重?zé)⿶谰驮街?你不執(zhí)著的東西就不會有多大的煩惱。為什么兒子掉了你會痛苦呢?別人的兒子掉了你就沒有什么,因為別人的兒子跟你沒有什么關(guān)系啊。同樣是掉了,為什么別人的兒子掉了不會給你帶來煩惱?你的兒子掉了為什么就有煩惱?因為你對他太執(zhí)著了!太住了!越住就越煩惱。世間的任何一件事情,現(xiàn)在住現(xiàn)在煩惱,現(xiàn)在的煩惱還是叫邊報,現(xiàn)前的這個報是小報。佛教講有遠(yuǎn)報,有邊報,有正報。住的心非常重,你心中火就燒起來了,火在燃燒自己,佛教認(rèn)為是要墮到地獄的,或者做餓鬼或者畜生,這叫正報,凡是惡業(yè)都是三惡道。邊報,就是說你下輩子轉(zhuǎn)為人身的時候啊,你從三惡道出來啊,是什么樣子的呢?愚癡、下賤、貧窮,像乞丐可能都是邊報,能生到這個地方來還是不錯,還有人給你皈依。要生到邊地像非洲等邊遠(yuǎn)的地方,那就麻煩了。要落在甘肅祁連山,那里面從來就沒有佛法的,那個邊地就麻煩了,根本就沒有佛法。你別看西藏那邊很多活佛,你要真正到那個邊地去,又窮又遇不到佛法,完全是迷信,都是巫婆啊神鬼一類的東西,他看到月亮出來都覺得很神秘。這個世界都是神把他心給抓住了,永遠(yuǎn)是脫離不了的,那都屬于是邊地。你像甘肅那邊好像跟佛法很近,事實上到那邊,你跟他怎么講法都聽不懂的。但是對出家人很恭敬,一見就禮拜,但是你跟他講法聽不懂,邊地的人聽佛法是聽不懂的,如果落到邊地就麻煩了,這也是邊報,遇不到佛法。我們來到娑婆世界,來到這個地方還算不錯,邊報里面更容易落到地獄、餓鬼、畜生。你從地獄里面出來以后,到邊地像雞啊豬啊狗這些眾生,下輩子一轉(zhuǎn)身他吃蟲子,他又墮到地獄。墮到地獄出來又墮到地獄。釋迦牟尼佛講,落到邊地之人,從這個地獄換到那個地獄,從那個地獄換到那個地獄,永遠(yuǎn)沒有出期,像這樣的人很苦的。我們現(xiàn)在坐在這個地方?jīng)]有感覺,一旦落入邊地就麻煩了!

  現(xiàn)在我們講佛法的目的干什么?不是開玩笑的,是我們了知實相。要我們知道,若以色見我,不要住色,但是也不能舍于色,此色是心故,應(yīng)該生無住之心。無住色莊嚴(yán)啊,你心中不執(zhí)著了,色自然莊嚴(yán)。任何一件東西,比如一個人素不相識,剛剛見面,我覺得你很莊嚴(yán),過一段時間以后,我了解你的心就不莊嚴(yán)了。所以人了解心以后就不莊嚴(yán)。現(xiàn)在色上面我很喜歡你,后來互相了解通達(dá)以后就不喜歡了。人怕了解心啊。如果你的心有住,色就不莊嚴(yán),你心無住,色自然莊嚴(yán)。所以,要想求解脫,我們怎么求解脫?就是對一切色不要那么執(zhí)著的住,你如是因?qū)砣缡枪麍。我們怎么樣達(dá)到色無住呢?憑空想達(dá)到無住可能嗎?我們是做不到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念佛,不斷的念阿彌陀佛,通過信仰,通過找到你的大慈父阿彌陀佛,找到你的大慈母觀世音菩薩,找到你自己的師長出家人,找到你的善知識依賴,我們要看圣人看賢人,看這些人怎么處理這個問題。

  所以我們在遇到煩惱的時候,我常常有這樣的一句話,釋迦牟尼佛講的任何一部經(jīng)典對我來說,隨意一部經(jīng)典都可以令我解脫。就是世俗的煩惱啊,隨意一部經(jīng)典我都是馬上生歡喜心。因為我們世俗的煩惱到佛法這里太簡單了,我實在是沒有辦法再生出煩惱的相續(xù)心,在我心中實在是不能生起。因為釋迦牟尼佛解決世俗的煩惱很簡單很簡單的問題。如果世俗的煩惱都不能解決,那佛法還算佛法嗎?但釋迦牟尼佛講的一代教法,不管哪一部經(jīng)典都可以解決我們世俗的煩惱。所以世俗的煩惱你都解決不了,那佛教里面最究竟的煩惱你還能解決嗎?所以我們應(yīng)該以佛法解決我們世俗的煩惱。所以這里面講不以色見我,不是拋棄你的色,是在色上無住,得色莊嚴(yán)故。你只要色上無住,你的果報就不可思議,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啊。

  眾生只知道果報來的時候就痛苦啊煩惱啊,就沒有想到過去不應(yīng)該執(zhí)著。比如這個瓶子這么漂亮,如果你兒子跑過來啪的一下打破掉了,那你就會把兒子啪的打一頓,因為你最喜歡的東西被他打破掉了,那你不把他打死才怪呢。就像我父親一樣,買了兩只鴨子,他上街的時候給我買了十支鉛筆,我很開心,我就拿著鉛筆拼命跑回家去,想把那九支鉛筆放到抽屜里,然后拿一支鉛筆去上學(xué),結(jié)果我家的門檻很高很高的,我一腳跨過去,那個鴨子正好在那個門檻下面邊上站著,我一腳把它踩死了。我嚇得要命,把鉛筆放在柜子里我就跑掉了,中午也不敢回家,我父親回家一看氣得要命,就拿著棍子就趕到學(xué)校里面去了。我知道我父親會到學(xué)校去打我的,我就不到學(xué)校去,我就躲在那個地方,我偷偷跑回來,三天沒有回家;丶乙院笪业你U筆被我父親用刀全部斬掉了,九支鉛筆全部斬掉擺在地上。所以他對那個鴨子特別的執(zhí)著,一個小小的動物,我不小心把它踩死了,但是他很在乎。人對一個東西執(zhí)著以后,他可以兒子都不顧,好像比兒子還要重要。一個居士懷孕了,她打電話給我,她要墮胎,她說我不能打工去,我說打工一年賺多少錢?她說打工一個月一千塊錢,十個月就是一萬塊錢。我說你肚子里的生命就只值一萬塊錢嗎?你用十個月把它生下來嘛,一個孩子,你干嘛要打胎干什么呢?為了去打工,不想養(yǎng)這個孩子就要墮胎,生下的是一個人啊,一個生命啊!墮胎就把它殺掉了!但是你打工也只是一萬塊錢而已,還不一定能掙得到。

  所以人就是這樣的,為了自己的某一種執(zhí)著,她可以殺害一個生命。她對那個錢太執(zhí)著了,生命也可以不要,人就是最珍貴的東西不要。我們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是這樣的,你太執(zhí)著了就會生煩惱,你認(rèn)為這是拖累。如果你想過來了想通了,一點事都沒有。所以我們學(xué)會用佛法來把它想通,其實沒有事的,你干嘛要把它當(dāng)作一個事呢?

  佛陀說“若以色見我”,特別是我們眾生,打開眼睛全是見色,哪一天不在見呢?我們每一天都像餓鬼一樣在尋找東西,眼睛東看西看的。所以佛陀教導(dǎo)我們,他說出家弟子,眼睛不能東看西望的。我們出家人吃飯、上殿、走路的時候,眼睛不可以東看西看的,世間人都知道。我們出家人在外面走路東看西看的,他們就會說,咦,出家人怎么東看西看的?我們今天在加油的時候,那些在家人直接就告訴我,出家人不要錢,他的觀念里面就是出家人應(yīng)該是不要錢的,他把出家人當(dāng)作不可思議是修行人。如果我們出家人在外面去拿了一大把鈔票,人家就會說你俗。如果你走到外面去眼睛東看西看的,人家也會說你俗。如果你搞個耳機掛著在外面走路,他也會說你很俗。如果你身上擦了一股香味在外面,人家在家人聞到,人家就會想出家人怎么擦世俗的香味呢?你在那里看一本小說,人家就說出家人怎么看小說呢?就是說,你從眼耳鼻舌身意不管哪一個方面,你這樣的時候人家都會講你的。為什么呢?出家人跟在家人就是不一樣,肯定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在家人跟出家人是一樣的,在家人就會說你,這是毫無疑問的,你沒辦法去避免這件事情。

  所以出家人為什么要注重四大威儀呢,總的來說色在誘惑我們,就是相在誘惑我們,使我們在色上面執(zhí)著。特別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對這個色上面不了知因果關(guān)系,我們心中有住,煩惱就住啊。有了煩惱你內(nèi)心不安,所以我們出家人吵架,煩惱不安啊,都是因為不了解無住的道理。所以金剛經(jīng)里面實在是很簡單很簡單的道理,有住無住,無住則樂,有住則煩,煩惱就是有住。所以在這個世間,為情為愛為名啊,為世俗的情,牽掛的東西,擔(dān)心的東西,執(zhí)著的東西,都是因為你有住,就會生煩惱的。煩惱不斷的相續(xù)就會傷害別人,人家煩惱四起。寺廟里有煩惱寺廟會亂,社會上有煩惱社會也會亂,國家有煩惱國家會亂,煩惱是亂的根本。社會亂是因為我們心中有煩惱。所以我們煩惱去掉了,知道因果關(guān)系,廟也清凈了,世俗也清凈了,你家庭也會幸福的。

  得和失對你來說已經(jīng)無關(guān)緊要了。因為你無住,無住則福大智大,你慧大福大,慧大如虛空福大如大地啊。你的福報大就像大地一樣運載于眾生,大悲心重能給于眾生啊。你智大就像虛空一樣能包容于眾生。你看善良的人是什么樣子的?并不是我?guī)椭愕檬裁垂麍。就像電視常常演?你騙她說她講她,她對你還是那么善良,她這個善良體里面實在是沒有我的,那個才叫做真正的善良。善良往往被我們認(rèn)為是好像有點愚癡的狀態(tài),有句話叫做大智若愚。那種善良的狀態(tài)人家騙你你都不知道,你還是那么善良。有時明明知道他在騙我還是在關(guān)心他。就是說,你在罵我,看到你煩惱,但是我不關(guān)心你罵我的問題,我關(guān)心你煩惱的問題,你為什么會煩惱呢?你罵我沒有關(guān)系,我問你你為什么會煩惱呢?擔(dān)心對方的煩惱,不擔(dān)心自己的得失,這才是真正的善良。社會上的善良是有得有失,你對我好我對你好叫善良,你對我不好我就不善良了。不住到惡的一面就住到善的一面。煩惱不煩惱都在有住無住里面,F(xiàn)在因有將來的果,現(xiàn)在的果是過去的因。如果你是一個住的心,一直放不下,不去從根本的因上去下手,金剛經(jīng)是解決根的問題。把根挖掉了什么都解決了。平時我們的修行就枝枝葉葉,表面上搞。就像用錢把家里搞得很漂亮,搞來搞去的還生煩惱,家里鬧離婚,因為你在枝枝葉葉上面搞,你不解決根本的問題,你家庭怎么會幸福呢?如果你把根給挖掉了,外面有沒有對你來說都是包容的。所以社會上講,金窩銀窩不如狗窩,如果你根搞好了,狗窩里也很幸福;如果你根本沒有搞好,你就在金窩銀窩里面你也是煩惱的。

  所以如果你了解無住之心,在這個世間誰不喜歡你,誰不愛你,小狗都喜歡你,這個世界你是最幸福的人。為什么?這個地方?jīng)]有那個地方有啊,這是過去的緣啊。你對我煩惱沒有關(guān)系,但是我對你沒有煩惱,因為我無住,我是清凈的。在外面他有住他就會說你,你好你不好,你美你丑,這是俗人,對方的住心,你要了解對方有住,我不能隨其住而住。我是我,你是你,跟我沒有關(guān)系。你罵我沒有關(guān)系,但是我無住,我是永遠(yuǎn)幸福的。只要你無住了,你就包容了他。

  就像國王包容國民一樣,國王認(rèn)為你是我的孩子。你像我們,我并不是說有多大的包容心,但是我認(rèn)為自己是一寺之主啊,不管你們對我怎么樣的評論,但對我來說永遠(yuǎn)在包容之中。因為我心中認(rèn)為,你在我這個地方,我一定要關(guān)心你,不能對你有任何瞋恨心,我要把你包容在里面大家一起修行,你對我有煩惱也好,你對我有親近也好,對我有善也好惡也好,對我來說好像無關(guān)緊要,因為我站在這個上面,就像國王要關(guān)心平民生活一樣,我必須要有這樣的心。因為我這樣的心一直在觀照一直在觀照,徒弟對我來說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調(diào)皮一點不調(diào)皮一點,對我來說我一定要關(guān)心他,在我意識中我認(rèn)為就應(yīng)該這樣做的。所以在我這個地方來住的人,不管他是善的惡的,調(diào)皮的不調(diào)皮的,對我來說我都是用心來護持,但是不一定我從口上說,我都是用心來護持的,大家可能也能看得到。但是在下面的人就不一樣了,如果你要想成就的話,你必須要把這種心量擴大,這種心量一定要達(dá)到。如果你不修這個東西,在家里來講,一個家庭主婦也好、一家之主也好,你都應(yīng)該有一個非常柔和的心,F(xiàn)在首先要學(xué)佛,要通達(dá)無住之義,只要你無住了就能包容。

  所以無住是佛,佛是我父母。千萬不要把心給某一個人,給佛,佛是跟我心是在一塊。我所有的委屈,所有的煩惱,所有的不高興,所有過去的業(yè)習(xí),可能會顯露出來。但是我心中有佛,因為心中有佛有大安慰,有大解脫,有大精進,大寂滅,大莊嚴(yán)。在我心中不祈請別人給我什么,因為佛陀全部給我了。在你心中安住在佛的智慧的體里面,包容體里面,不祈求別人給我什么了。從智慧體上來講,智慧是對愚癡來講,沒有愚癡的人哪有智慧的人呢?從法義上來講。從社會上來講,奴隸與奴隸主就像愚癡與智慧者,智慧者永遠(yuǎn)是照顧愚癡的,智慧的人以照顧愚癡的人而幸福。如果你能夠把愚癡包容了,你是一個最幸福的人,你本身就跟他是一體的。比如有錢的人跟沒錢的人在一塊,他的幸福是因為他可以拿一點錢給他,他覺得最幸福了,如果身邊沒有貧窮的人,他會寂寞會孤獨。證明兩者是相對的,有錢人的幸?赡苁莵碜杂谀莻貧窮的人,貧窮人的幸福是來自于有錢的人,所以兩者的幸福是一樣的,但是有錢沒錢是不一樣的。所以不一樣的是眾生的凡夫心,但是幸福是一樣的。這是魯迅講的,他說人的幸;旧鲜瞧降鹊。但是每個人的相是不一樣的。所以我今天坐在這個地方,我認(rèn)為很幸福是因為來自于你們,你們的幸福是來自于我,這里面我有善心你有善心,我的善心在你們心中顯現(xiàn)出來,你們的善心在我心中顯現(xiàn)出來,互相都感覺到幸福。如果我的幸福在你心中感覺到我有另外的所求,那我會孤獨寂寞,所以在法上面顯現(xiàn),我在當(dāng)下一定要顯現(xiàn)出來。這個是用世俗來比喻的說法。

  最重要的我們在法上通,又不離當(dāng)下通。當(dāng)下煩惱的時候就代表你有住,當(dāng)下不煩惱的時候代表你無住,你無住與不無住當(dāng)下一念就可以看得到,所以智慧的人一看到煩惱的時候馬上就知道了,哦,執(zhí)著了有住了。如果你沒有住,你很幸福,哦,今天很快樂,看到你笑笑的,那你心里面肯定現(xiàn)在無住。不管你是裝也好不裝也好,內(nèi)心里面知道,就是說這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以音聲求我”,我們這個音聲是非常害人的。講一句話你馬上就會執(zhí)著。你本來是個很清凈的人,但是聽到某一句話你會極為的煩惱焦慮不安啊,無緣無故的人家打個電話給你就生煩惱了,你本來很快樂,就被幾句話煩惱了。比如你本來在廟里面,像那些小女孩子在廟里面住著很清凈,如果外面一個男孩子在追她,啊,我很愛你,我很想你,你趕快到我這個地方來,她心中在廟里就住不下去了,煩惱了焦慮不安了,她要出去跑了。人本來是清凈的,被一句話攪動了,其實他真的會愛你嗎?這個愛就是私欲,你有貪我有貪私欲,結(jié)果在外面搞得一塌糊涂,然后自己煩惱痛苦,全身是血頭破血流,然后跑回來:師父,我現(xiàn)在終于覺悟了,我要出家!為什么呢?她不知道那種騙局,就不知道那是煩惱的因在誘惑你啊。在這個清凈里面,會有很多東西在干擾你。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都是這樣子,很多的音聲會干擾我們。為什么對這個話那么執(zhí)著呢?只要你無住,就是如夢幻泡影啊!

  所以釋迦牟尼佛包括講法,過去一個法師在講法的時候,講了半天就問對方,你聽懂了沒有?她說沒聽懂,不知道講什么東西。后來問她聽什么,因為那個法師是北方人,講話是標(biāo)準(zhǔn)的口腔,非常好聽,她就聽到了一個東西,就是你講話非常好聽!就是不管你講話意思什么樣的,你講話的聲音太好聽了!我就喜歡聽這種聲音!特別女眾喜歡聽男眾的這種聲音,女眾很陶醉的,就是男眾講的聲音很好聽的時候啊,女眾聽不到他聲音的內(nèi)容,就是聽到聲音在波動,所以她心中特別的舒服,她就聽到那個聲音的波動,聽不到法的妙用。很多眾生都是執(zhí)著于聲音,那就麻煩了。

  聲音就像音樂一樣,對于聲音不起觀照,不立實相,這個聲音也沒有意義,變成意識的思維,變成學(xué)識,一個是貪瞋癡慢疑,一個是世智聰辯。就是說我們聽法的時候,如果你沒有智慧會生出兩個東西,一個生貪心,這個師父好那個師父好,我跟著你了!然后她對法什么都聽不懂,不曉得講的法是什么意思。就覺得師父你相貌又莊嚴(yán),你穿著紅袈裟很漂亮,你講的聲音很好聽。出家人一剃了和尚頭都是很莊嚴(yán)的。你像在緬甸那邊,那個男女長得都很難看的,但是和尚頭一剃,他這種莊嚴(yán)相就出來了,很莊嚴(yán)的,所有的和尚都非常莊嚴(yán),頭發(fā)一長起來就丑陋無比。很多人都很喜歡出家人這種形象,所以對這個色聲音產(chǎn)生執(zhí)著,會生貪心。有貪就有瞋,貪是綿綿密密的。我們貪心生起來以后,那個貪心很容易生起來,我們現(xiàn)在貪心確實很多,我們認(rèn)為自己不是很貪,實際上稍微講幾句好話,你就會很歡喜,稍微一個糖給你吃了,你就會生歡喜,你就會迷惑。就像孩子一樣,很多大學(xué)生讓人給騙到邊遠(yuǎn)地區(qū)“泥巴房”里面去,就是幾句飄亮話而已,貧窮出下賤,有了錢他就會變質(zhì),貧窮不是善良。有仙人試驗:見二貧窮人好的不得了,受金財后一人下毒一人準(zhǔn)備斧頭相互殘殺而皆死。見錢眼就開了;沒有見錢他們非常好;真有錢后,就沒有了;所以真正還是有福報的,不然我們修福干啥。你看釋迦牟尼佛講法都是在城邊上,到鄉(xiāng)下去實在是講不了法,他們只喜歡神密的東西。

  有貪就會有嗔,你貪我也貪的時候,中間就會產(chǎn)生嫉妒出來,你比我多,我比你少,因為這個世界的貪心與人八萬四千歲的時候是不一樣的;人在二三萬歲的時候,人一貪心里面就有斗爭了,在二萬歲以前,人的貪心還沒有斗爭,互相不打,后來就有打了,只要有貪就打就斗,貪嗔本是姐妹,一個丑一個美,有丑的就必定有美的,你有愛就有恨,愛的深恨的就深,所以對貪心不要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執(zhí)著,F(xiàn)在的恨現(xiàn)在的煩惱,要怪你過去為什么愛哪么深?為什么貪哪么重?這樣想。

  癡:就像今天我們做佛事,一個人跳樓自殺,從五樓跳下來,1961年出生的,二個孩子不管了,老人不管了,毫不猶豫就自殺了。為什么呢?有貪就有嗔,有嗔就有癡,這個叫癡,愚迷。比如無緣無故的把一個杯子打掉,這就是自殺的預(yù)兆,這么飄亮的一個杯子打掉,還有像砸電視機,無緣無故的踢一腳一只雞,隨意的把小動物踩死等行為都是非常愚癡的行為,你家里的財富你如此不珍貴,對生命如此不尊重;這都是作賤自己。如在橋下等愛人而被水淹死的人。這個癡使人增長無明,這個無明又使人增長貪嗔癡煩惱。一個無明生出來就被迷惑,后來在外面,貪嗔癡就會不斷的重復(fù)暫轉(zhuǎn),這個都是只怪自己啊,為什么那么愚癡呢?為什么為他癡情呢?為什么要在一棵樹上吊死呢?為什么不到城里去,那里那么多樹呢?所以對這個聲音貪婪,會增長貪嗔癡,有貪必有嗔,在你嗔恨心生起的哪一剎那,就是你前面一個貪心的相續(xù),你無緣無故對那個東西嗔恨的時候,你細(xì)細(xì)靜下來觀察,你對他癡的前面有個貪的東西在那里,因為沒有貪不可能有嫉妒和嗔恨,跟他沒有關(guān)系你干嗎要對他嗔呢?肯定有關(guān)系在那個地方嗎?所以有貪有嗔有癡,有了貪嗔癡,你就會慢,慢就會孤獨,寂寞,煩惱,焦慮不安,不和;慢就是懷疑,疑心就出來了。在這個聲音上面下功夫的人,見色相啊,聽音樂啊,唱歌跳舞啊,都是這樣。

  還有一個就是知見煩惱,聽了佛法后,他不是用觀照,用智慧觀照,而是用思維,自己對立的思維,就像經(jīng)典上什么意思什么意思,想了半天還是經(jīng)典上面的,跟實相不相應(yīng),這個叫做世智聰辯,增長我見,為什么呢?不管你的思維是對的錯的,都是我見,都是增長我見;思的范圍內(nèi)想了半天,離開思就沒有了;這里面就是我見,想的對也是錯的,因為書上想的永遠(yuǎn)是知識性質(zhì)的,知識是你大腦中裝的,沒有解決我們煩惱的問題。就像毒箭射在身上,你沒有撥掉,分析來分析去,條條是道,款款清晰,有什么用;你講起來頭頭是道,好像人家解脫的人講的是一模一樣的,與經(jīng)典好像也是很吻合的,事實上呢?你根本沒有撥毒,所以看經(jīng)典思維是解決我們的撥毒問題,并不是為了給人家講,所以很多人給人家講法,講得天花亂墜,熱鬧非凡,人家聽得好像頭頭是道,其實出來以后,跟書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這個講法有什么用,這叫世智聰辯呢?這個叫做我見;用思維用意識的思維,不是用觀照用智慧的觀照,思維與觀照是二回事;思維是思維解脫,越思維越解脫,越思維這個世界越平等,在聲音里面求得法上的解脫。聲音是講實相的,有我見就有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都會出來。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五見全出來了。一旦回光返照,頓時回歸于心,就像阿難一樣,三藏十二部全部流入于心,釋迦牟尼佛一代教法全流于心中,但是他不能承受,一旦他悟了,這個法全部揭開了。

  我過去看書是非常多的,但是不會給別人講的,所以正在學(xué)佛法不需要給別人講,要自己消化一段時間,確有真實感受受用了,再去跟人家說,自己不解千萬不要跟人家說;自己沒有親身的感受,永遠(yuǎn)不給人家說;為什么呢?你沒有落于心,等于這個佛法還在疑惑之中,你跟別人講的時候,實在是不實在,所以一定要落實下來,你心里面有感觸了,深深感觸了,你跟人家講才有力。我在家的時候,我父親打我罵我趕我,十天二十天不回家的時候是很多的,十三四歲在外面流浪,吃人家丟下來的食品,在鐵道邊的煤堆里睡覺,臉黑不溜求的,鞋子只剩半邊,拖著在鐵軌上走來走去,一度自殺過二次。那種苦現(xiàn)在想起來還很真實的,大家想一想我過去受的苦,想在感受出來還是苦,永遠(yuǎn)是磨滅不掉的,我現(xiàn)在想那個苦還是非常真實的,我在里邊敖煉過啊,我把這個苦安到佛法里邊來完全是佛法,與佛法太相應(yīng)了;所以我在家也是佛法,出家也是佛法,在家也是修行,出家也是修行。想想過去,現(xiàn)在我太知足了,剩下的只是思維佛法,對我來講,想得到更如何如何的東西,好像是沒有了,好像我非常知足。人一定不要忘記過去。有的人說我沒有受過打擊啊,我非要受到點打擊才好啊,你這么大了,受打擊?除非是結(jié)婚生孩子,你辛苦,這個社會受打擊是很難的,現(xiàn)在心理學(xué)家那么多,吃的好穿的好住大房子,受打擊不會那么強烈,不像我們那個時候多苦啊!叭粢陨娢,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個邪道:只要你與般若不相應(yīng),只要你有住,都屬于邪道范圍,邪道就是正道,正道就是邪道;怎么講呢?邪道無住就是正道。正道有住就是邪道。所有所有的法不管你怎么修行,在這個世間,只要你有住就是邪。只要你無住就是正,這是很簡單的。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相!币驗榘l(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是自利利他的功德,利他者相,自利者空,自利是空相,利他是大悲之相,大悲是不舍相故,大智是不舍空故,不舍空就是真如,不舍相就是如來,就是不舍實相,實相無相。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說諸法不能說斷滅相,跟前面講的,這個就是須菩提他聞到了莊嚴(yán)也不可以住,心不可以住,說法也不可以住,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熬褪遣灰陨娢,不以音聲求我”,你想一想,這句話講出來的時候,每個眾生都會想,不以色見我,我們眾生馬上反應(yīng)了,不可以看色;不以音聲求我,不住法;不住法,不住色,那不是斷滅嗎?眾生動念的時候,釋迦牟尼佛馬上告訴須菩提:“莫作是念”呢!他就知道須菩提在想什么,他說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是那個樣子的;不是斷滅相。也就是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就是自利利他圓滿。有人授菩薩戒,說我不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只發(fā)菩薩心,可不可以?菩薩心跟菩提心是二回事的,就像地藏菩薩,生生不成佛度眾生,這是菩薩心。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正覺心,無上正等正覺心就是先成佛,后度眾生;對于眾生來講,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說我要成佛,要令一切眾生成佛;就是自己和眾生一起成佛;像阿彌陀佛,同生極樂國就是這樣的。

  那我們在此世界,一邊在念阿彌陀佛,同時要一切眾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叫做利他,自己要去一切眾生都要去,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果你在此世界只講我要利益眾生行菩薩道,你沒有吃的給你吃,你沒有穿的給你穿的,不講般若專門去行菩薩道,八地以上的菩薩可以這樣做啊,沒有做八地菩薩你做不到;為什么呢?八地菩薩能見諸佛,在般若體里面能利益一切眾生,你可以不講般若經(jīng),你也可以不講了義處,你專講滿意眾生所求。過去甘肅有個法師發(fā)愿要做龍,希望這方人永遠(yuǎn)有水用;如果你不是八地菩薩,你不能作主,你發(fā)愿要做,還要有行為啊;你要成就這個愿,像阿彌陀佛要成就西方極樂世界,一彈指就可以成就,但是要把西方極樂世界,種到眾生心中,那就不是一下子事了,就是說阿彌陀佛要自己成就極樂世界很容易的,他自己成佛很容易的,一彈指就可以去了。他早就攝取諸佛國土微妙莊嚴(yán)了,但要把西方極樂世界這種德住在他的念的體里面,然后把這個念就是你們在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所有的般若行里面,把他西方極樂世界的果用到這個體里面,要讓所有的眾生一念能夠成就,這個就不是一下子的事了;這要無量劫兆載修行。

  其實八地菩薩就可以攝取諸佛國土莊嚴(yán)了,他要不度眾生一念就可以成就,但是西方極樂世界成就眾生故,所以他必須要到眾生(心想處)。所有的菩薩都要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他要把菩提心用到眾生心中去,所以我們念阿彌陀佛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也就是佛陀他的過去成佛是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令眾生能在一念之間得圓滿故。所以我們要發(fā)這樣的心,有愿無行,只能令你到八地菩薩,有愿無行,事實是空愿,如我們現(xiàn)在發(fā)愿都是假愿、空愿、相似愿,好像你在發(fā)愿,連相似愿都不是;阿羅漢才能發(fā)相似愿,阿羅漢發(fā)相似愿還要從一地菩薩修到七地菩薩,還需要一個大劫的時間,遇到師父佛菩薩的加持,或者遇到釋迦牟尼佛神力加持令他很快就得。如果個人去修的話從一地到七地要修一個大劫的時間,但是如果遇到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或是再來的古佛,他就一念可以證到八地菩薩,阿羅漢一念可以到八地菩薩,我們必須要依賴于佛菩薩的加持,在此世界要是遇到善知識或是遇到阿彌陀佛,都是不可思議的。

  莫訝一聲超十地,這一聲南摩阿彌陀佛就是十地菩薩,這一念絕對不是口上的一念,是聞到的這一念。我們有愿,阿羅漢亦是,自己不斷的慢慢修慢慢修,自己證到八地菩薩很不容易。我們今天聞到金剛經(jīng)也是不可思議,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們要認(rèn)識到愿跟行很重要,信體上講你看到這個金剛經(jīng),如果你沒有愿就等于沒有菩提心。所以在前面講,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yīng)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金剛經(jīng)首先就是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然后應(yīng)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如果你沒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你皈依都不肯,你又不肯皈依,又不肯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那是徹底的凡夫了。我們今天坐在這個地方都是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才能與金剛經(jīng)相應(yīng),不然很難相應(yīng),一定要發(fā)心,發(fā)心還不能說斷滅相,也不能住有,也不能住空,前面講是有:“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是講不能住有的相,這個地方呢“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是講不能住空的相,既不能執(zhí)著于空也不能執(zhí)著于有,眾生往往不在空里面就在有里面,所以中觀思想叫中道思想。什么樣子是不著空不著有呢?在一切處不住而持一切法,只要你無住一切法自然會在空有不二的體里面即中道思想!澳魇悄睢本褪嵌伦∧氵@個錯誤的念頭,釋迦牟尼佛叫須菩提“莫作是念”也就是叫我們一定要注意這個心。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fù)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边@里面正好是針對前面二種極端情形的中道思想,以恒河沙世界七寶持用布施,這里面的布施不是講經(jīng)的功德有多大,而是講呢?“知一切法無我”即是無我無住之意,一切法包括前述的布施,如果知道你在布施的體里面(布施是行,般若為首),在一切法里面沒有我住“得成于忍”叫無生法忍;心忍、生忍和無生法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或我執(zhí)、或空執(zhí)、或法執(zhí)、或有執(zhí),這個布施有二相:一個是落在前面,一個是落在后面。“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這個相對前面來講,恒河沙七寶叫色,或者叫聲音,或者是諸法,布施為法,布施為法代表音聲,七寶是代表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運用恒河沙的七寶布施還在行邪道里面。后面講你用七寶布施或者不以七寶布施,你認(rèn)為這是空的,布施而沒有重視這個相,雖然你在布施做善事,但心中執(zhí)空,就是說你把你的布施安住在空的體里面,你對這個空沒有產(chǎn)生法上的體,而是你心里念上的空,住在空的體里面,不知道空就是有,有就是空,即不二體。

  比如隨緣而做,社會上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無住之隨緣才是真隨緣;無住之隨緣是你法身是你報身,徹底的沒有我的,在這個世界你像放生,今天我們?nèi)プ龇鹗?這件事情在你心中是怎么感受?有人說就是隨緣做,還是說干么天天做這件事情呢?生煩惱,有人說跟人家做佛事有很大的福報啊,這二個心,同樣一定要做,一個人講隨緣做,可做可不做,沒有對這件事情的尊重感,他不知道這個是緣起性空的體,就是有法身有報身;第二種人認(rèn)為可以多做點福報啊,有這個色想,有布施,有布施的因,有法的建立色的建立,就變成行邪道,所以我們做佛事無非是行邪道。同樣的做佛事,你沒有尊重感沒有誠心,內(nèi)心中無所謂認(rèn)為是空的不住的,是空的是假的干么要住他呢?你不尊重他對法上面生討厭心,乃至于不喜歡,好像生出無所謂的感覺,這二種心一個是偏空一個偏有,但是這些事情都做了。就是說“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同樣的是做了,但是他有二心的出現(xiàn)都屬于是邪道:第一個,你以為布施是獲得大功德所以才去布施,因為布施是法七寶為色。第二個,以七寶布施你不執(zhí)著,你這個意念里有個“我不執(zhí)著它”,你布施就布施掉了,但念里面還有一個“不執(zhí)著的”體,這個還是叫念,不執(zhí)著就是無所謂的意思,我可以給也可以不給。你認(rèn)為“不執(zhí)著”的時候,其實是無處不在執(zhí)著,因還有個我不執(zhí)著的“念”。這一篇里面是講念的體,這本書上面講就叫“信解行證”。

  證的體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就告訴我證的體是什么樣子的呢?以恒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不能偏有不能偏空,應(yīng)該是什么樣子呢?若復(fù)有人,知一切法無我,無有一個單獨的我的念在,并不是說這個法里面有我,是實在是沒有我這個念,念空則一切法現(xiàn)前。你這個念斷了,你這個念實在是虛假的,所以布施的時候?qū)Ψɡ锩鏇]有生起任何我念的體,因為這個法本來無我,七寶布施也好,做一切善事也好,這里面本身就是我法身就是我報身,一切無住是我法身,一切無相是我報身,這里面沒有我、人、所的念,沒有相因為相上無,沒有無住無住就是相,相跟無住是一體的,相跟無住是一體的就是大空寂,是空有不二的,沒有一個能,沒有一個所,沒有一個“所布施的有和無”的境的這種執(zhí)著,能所二空。從相上這件事情就是說境與心,從念上講能與所,能與所是對于念來講的,相與境是對于住于無住的體來講的。念是內(nèi)俱生,是二種俱生:一個是境上四相,一個有住心生四相。心里面是俱生四相,只要有念就有四相出現(xiàn),念里面能念和所念都是俱生四相,四相即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境上與念上;所以叫做離相就是境與心,離念就是能念和所念,叫離念離相。離念離相這個都斷掉了,一切法無我,那個我成就于忍,這個叫做無生法忍。

  這個不可思議,大悲大智,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合于究竟覺合于真如之見,合于如來實相,因為什么呢?實相就是你自己啊,不是一個獨立的我看到實相,實相就是你了,也是你超越自己了,實相現(xiàn)前。究竟覺,覺是實相體,實相與覺相應(yīng)就是真如,所以整個世界就是大真如,一個大真如現(xiàn)前的時候一剎那時間聚七寶,就是說在地下拿一把沙子起來也是七寶聚。所以恒河沙的七寶無非你這一念覺而已,恒河沙就在一念覺之間,“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菩薩為一念,恒河沙代表多的意思,菩薩代表一的意思,一即多,多即一,不二故。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所以在此世界以一念的功德成就,成就于忍。我們講來講去什么叫證量,證量就是忍,所謂忍并不是忍耐的忍,冒火的忍,心里煩惱著的忍,實在是無忍之忍。

  為什么呢?通達(dá)一切法,了知無我故,則成就于忍,成就于忍則精進禪定都會出來,有了精進會放棄一切妄見故,妄見你舍掉了,什么兒子孫子家庭你我都不存在了。精進相續(xù)那剎那剎那之間功德都是不可思議的,沒辦法想,這個叫精進禪定現(xiàn)前;一切三昧都會現(xiàn)前。忍就是成就于三昧的,什么叫三昧,有三種:心上三昧,法上三昧,無生法忍的三昧。也即成就一切諸佛現(xiàn)前三昧,成就一切大悲心三昧,成就普賢行愿三昧。普賢行愿就是三賢之德,大悲就是地位上的菩薩,地位上的菩薩成就法界一切菩薩所依,所有在外面行事的大悲菩薩,大悲他攝取了什么呢?攝取了十方諸佛在外面很多眾生,攝取了普賢之德,攝取了所有我們現(xiàn)在利益眾生的大悲心,我們現(xiàn)在幫助別人這個悲心來自于何方呢?來自于觀世音。如果你要是成就于忍,所有眾生的悲心就是你的一念悲心,你這一念悲心就是所有眾生之忍,這個悲心是通達(dá)一切眾生的,這叫大悲之忍,叫月光三昧。普賢三昧也就現(xiàn)前是三賢之德,十住十行十回向,住是住在普賢上面,行是行在普賢上面,回向是回向在普賢上面,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問題:一切皆無我。你在大悲體里是觀音菩薩,你念佛是普賢之住,佛之住就是普賢之住,佛之行還是普賢三德之行,回向還是佛之回向,佛之回向是普賢之德啊,為什么在無量壽經(jīng)四十八愿里面有普賢之德,普賢之德就是二十二愿,所以我們在佛之住,佛之行,佛之回向,都是普賢之德,所以我們現(xiàn)在念佛的人都是普賢之德,沒有一個不是普賢之德,為什么呢?只要你住在佛里面,就是普賢之德,這里面就告訴我們沒有我,都是普賢之德。從利益眾生大悲心生起的時候,你持菩薩戒就是觀音菩薩大悲心,悲心在一切眾生心中,你不要有一個獨立的觀音菩薩出來,大悲心就是無我的,無有我就是獨立的觀世音;你不能說我是觀世音,觀世音就是觀世音,不是我是觀世音,沒有我是觀世音,還有我是觀世音不就生我見嗎?還有我見不就麻煩了。你說西方極樂世界光明無量、壽命無量,光明無量法界故,壽命無量心故,生命和法界沒有我,沒有我就對了。有我,我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為什么?沒有我,哪有我是阿彌陀佛?全部的阿彌陀佛;那就是沒有我了,這叫做離念。離念就是金剛,離念就是親證,離念就是實際修行,你只要離開這個念你就是實實在在的“信解行證”,都已具足了。念阿彌陀佛在信體里面,如果你了解實相的話,你就是解了,你念就是行,一念的體沒有我就是證啊,信解行證在一念之間具足了,這是不可思議的。這一念離念就是實相就是親證,這一念的功德是暗合妙道,不可思議境界,但是我們眾生往往把這種境界迷失了,不知道我們現(xiàn)前具足。時間到了,明天再講,南摩阿彌陀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