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jīng)
《圓覺經(jīng)》,佛教大乘經(jīng)典,一卷,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具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又作《大方廣圓覺經(jīng)》、《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圓覺了義經(jīng)》。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是唐、宋、明以來教(賢首、天臺)、禪各宗盛行講習(xí)的經(jīng)典。..[詳情]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修學(xué)記 彌勒章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修學(xué)記 彌勒章
「于是彌勒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 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菩薩開秘密藏。令諸大眾深悟輪回分別邪正。能 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于大涅槃生決定信。無復(fù)重隨輪轉(zhuǎn)境界起循環(huán)見 。世尊。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游如來大寂滅海。云何當(dāng)斷輪回根本!
師父:這個說到輪回根本。
「于諸輪回。有幾種性。修佛菩提。幾等差別;厝雺m勞。當(dāng)設(shè)幾種教化方 便度諸眾生!
師父:回入塵勞就是那句話「乘愿再來」,他已經(jīng)出離輪回,再入輪回度眾生。
「唯愿不舍救世大悲。令諸修行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慧目肅清照曜心鏡。圓 悟如來無上知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fù)始!
師父:這里提出問題,大家把它記下來。以下佛答復(fù)他的問題,我們開始修學(xué)。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 眾生請問如來深奧秘密微妙之義。令諸菩薩潔清慧目。」
師父:「慧目」,我提醒大家,慧目者,不見一切法。經(jīng)上說,慧目不見有為法, 不見無為法,不見一切法,叫慧目。實在說,有第一義的意思。
「及令一切末世眾生永斷輪回心悟?qū)嵪唷?/p>
師父:這已經(jīng)說出來了,慧目所見的是諸法實相。
「具無生忍。汝今諦聽。當(dāng)為汝說。時彌勒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 聽。」
師父:以下是佛所說的。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若諸世界一切種 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dāng)知輪回愛為根本。由有諸欲 。助發(fā)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xù)。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 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由于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yè)。 是故。復(fù)生地獄餓鬼!
它的文意是,一切眾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是一段,下面「復(fù)生地獄餓鬼 」是惡道了。它意思是不是說,以淫欲而正性命?愛著是六道的根本,是吧 ?三涂也有它的因緣,我們修學(xué)到畜生、地獄、餓鬼。現(xiàn)在大家看文,你就 用二諦的原則去分析,鍛煉自己,用二諦可以把這個文分析清。「一切眾生 從無始際」,無始是什么?是不是第一義?「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 」,這有兩個法,按照楞伽說的三性三無性,由有種種恩愛貪欲,這好象是 遍計執(zhí)吧?這個文里頭沒有講依他起,講遍計執(zhí)。
你再分析下面的文,你要是懂得二諦理的話,去分析。熟了以后呢,你不相 信試試,用二諦分析開了,用三諦分析也通,一諦也通,那你再講,深度就 不同了。
人家問你,你讀過圓覺經(jīng)沒有?我讀過了,讀過了還是瞎子。他有一種道理 ,不在文上,不離文字,不是文字,你只求那個道理。你得到道理以后,這 本圓覺經(jīng)你燒掉都沒有關(guān)系,道理燒不掉嘛!大家要大發(fā)慈悲心,我們吃十 方的飯,把什么東西交給眾生呢?把這個道理交給眾生,絕不是文字相,文 字相眾生自己就會看。
乘師:彌勒菩薩請法,使末世眾生能悟如來無上知見。前面提了幾個問題,「世尊 。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游如來大寂滅海。云何當(dāng)斷輪回根本!挂驗楸 生無始劫來無明虛妄造業(yè),所以輪回,什么是輪回根本呢?這是一個問題。 還有「于諸輪回。有幾種性。修佛菩提。幾等差別;厝雺m勞。當(dāng)設(shè)幾種教 化方便度諸眾生!
今天先修學(xué)第一個問題!干颇凶印,以下佛回答。「一切眾生從無始際。 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第一義空不可說,本來一切法清凈不可得 ,為什么我們眾生會執(zhí)著?于一切法當(dāng)中,不了解緣起性空,落入遍計執(zhí), 所以以下就講到遍計執(zhí)。云何當(dāng)斷輪回根本?生死輪回的根本是什么?就是 愛跟貪欲。
第二個問題!溉糁T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先提出四生,皆 因淫欲而正性命。以下分別解說,「當(dāng)知輪回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fā)愛 性!惯@邊講到愛是怎么來的?就是「由有諸欲」,諸欲就是講根對塵起貪 著,所以助發(fā)愛性!甘枪。能令生死相續(xù)!挂驗閻勰軡櫳,這里提到十 二因緣,生死流轉(zhuǎn),無明起行,才有識名色六入乃至于流轉(zhuǎn)生死。這邊是講 到愛欲為因,愛命為果,就是因果的關(guān)系。下面「由于欲境」一直到「是故 復(fù)生地獄餓鬼」,我們?yōu)槭裁磿垒喕?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緣起性空?道理,就對順境起貪著,對逆境起瞋心,所以造種種惡業(yè),「境背愛心而生 憎嫉造種種業(yè)」,身口意造業(yè),身業(yè)起殺盜淫,口業(yè)起惡口、妄語、綺語、 兩舌,意業(yè)起貪瞋癡。由于貪瞋癡,造諸惡業(yè),所以六道輪回。這里主要是 說為什么會有輪回呢?因為恩愛貪欲,所以要除五欲五蓋,以諦理修學(xué),這 樣才能免墮輪回。
師父:大家對這段文還沒有入,我提供點(diǎn)意見供大家參考!敢磺斜娚鷱臒o始際」 ,這和「如來大寂滅!褂惺裁搓P(guān)系?一切眾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后面講 到「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箍峙麓蠹野阉鼣嚭苛,我提供大家參考。淫 欲由于愛而生,你們時常講「我們兩個感情很好!」那是愛。∧悴灰f 是你們兩個感情很好,母子之間之愛都有淫欲存在里頭。「命因欲有」,命 因淫欲而有,一切眾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嘛!是不是有點(diǎn)關(guān)系?下面你們 自己看,你就知道眾生愛命,愛命是果。燮生命,愛其生命還是以淫欲 為本!對不對?這是這段文它的意思。
明師:「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惯@無始際,以 前師父講過,無始不是說很久很久以前,它可以說是無生。它是說一切眾生 本來皆是無生,沒有六道輪回,為什么會有輪回出現(xiàn)呢?就是因為有種種恩 愛貪欲,遍計執(zhí)。本來一切法都是圓成實,清凈的,可是眾生一起遍計執(zhí)的 話,就產(chǎn)生輪回,輪回根本就是遍計執(zhí)。
「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唯識里面 講到,眾生會來受生,一念貪念,起一念淫欲心才會受生。如果中陰身看到 男女父母媾合的時候,沒有起淫欲念的話,根本不會受生。所以我們會受生 都是因為淫欲而來的!府(dāng)知輪回愛為根本」,愛著染淫,淫欲最粗重,最 微細(xì)的,從愛開始。
在這一章,彌勒菩薩他問了三個問題,第一個是「云何當(dāng)斷輪回根本」,輪 回根本是淫欲,講到微細(xì)就是執(zhí)著,執(zhí)著愛性,所以師父常開示我們要斷淫 欲!赣谥T輪回。有幾種性。」我認(rèn)為就是后面的五性差別!府(dāng)知輪回愛 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fā)愛性!刮覀冋J(rèn)為一切法都是實在的,也就是遍計 執(zhí)!钢l(fā)愛性」,愛性是執(zhí)著性!甘枪省D芰钌老嗬m(xù)。」一產(chǎn)生執(zhí)著 ,生死不斷。「欲因愛生。命因欲有!褂褪且驗閳(zhí)著而生,產(chǎn)生種種欲 望,命也是因欲望而有的。「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
「由于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yè)!箤τ谶`背我們的,就 起瞋恨心;對于順我們的,就起貪心,對一切法不離貪瞋、憎愛二心。師父 在佛七開示說,如果我們離一切憎愛二心,那么一切法是平等的!付 嫉造種種業(yè)。是故。復(fù)生地獄餓鬼。」我們?nèi)绻涣私庖磺蟹ū緛硎乔鍍羝?等的,虛妄起遍計執(zhí),不但起遍計執(zhí),更糟糕的,因為它而造種種業(yè),墮入 三惡道了。
師父:不錯!一切種性不是指卵胎濕化,后面它講,你仔細(xì)看后面的經(jīng)文就知道它 有幾種性了。你看后面,注疏本當(dāng)然都給你分析出來了,看注疏障你,你自 己分析去。它好象有聲聞性、外道性……你們?nèi)シ治霭!它這里邊「恩愛貪 欲」,它講的,本來是有幾種法,阿含說是愛著染淫。因為愛著染淫這四種 法皆是貪,所以別處講的時候,有講到愛著染淫貪五種法。阿含只說四種法 ,愛著染淫。誰講?你們能講一句,也可以的,并不一定講全篇。你對那一 句有特別的認(rèn)識,你可單獨(dú)講,提供給大家,提醒大家。
修師:「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挂磺斜娚鷱挠谝徽娣ń缰,「由有種種恩 愛貪欲」,其實本來一真法界是沒有分別的,因為他落入遍計執(zhí),起種種恩 愛貪欲,所以才墮入六道輪回!溉糁T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 」因為一切眾生都不離開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像楞嚴(yán)經(jīng)講十二類生。 「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愛為根本!咕褪十二因緣講的,無明行識名色六入 ,一切輪回都是以無明為根本。
「由有諸欲。助發(fā)愛性。」因為我們六根對六塵,種種貪著,起種種分別, 落入遍計執(zhí),助發(fā)無明,所以「能令生死相續(xù)」,無明起行,造種種業(yè),所 以能令生死相續(xù)不斷!赣驉凵C蛴!箘倓値煾钢v過,欲是淫欲 ,因為貪愛而成,命因淫欲而有!副娚鷲勖依欲本」,淫欲的根本就是 無明,「愛欲為因愛命為果。由于欲境起諸違順!刮甯鶎ξ鍓m起貪著,落 入遍計執(zhí),有種種顛倒想,造種種業(yè),所以才有地獄、餓鬼、畜生的境界。 其實畢竟空中沒有這些境界,就是我們的無明起遍計執(zhí),才有種種的輪回。
師父:慧修講的也有他的見地,他說從無始際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無有分別,是 有道理。這段文講的都是無明,他說愛是無明,不錯。經(jīng)上說過,愛即無明 嘛!這個無明有兩種,不是有兩種,實在是一種,分兩個時間。過去世的愛 叫無明,現(xiàn)在世的無明叫愛?墒亲屑(xì)想一想,它講這段文,彌勒菩薩是識 大為主,修識大的,六大當(dāng)中地水火風(fēng)空識他修識的,唯識他所說的,這和 十二因緣有關(guān)系沒關(guān)系?慧悅講!
悅師:「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篃o始際是指 時間,可是師父說不要這樣講,因為眾生皆在諸法實相中,不會諸法實相, 落入遍計執(zhí),所以起種種恩愛貪欲。這前面有講到「令一切末世眾生。永斷 輪回心悟?qū)嵪唷>邿o生忍!贡娚潜娋壦砸磺斜娚允菬o生,因 為我們不會這諸法實相,不會無生的道理,所以才起遍計執(zhí)。
前面彌勒菩薩請佛,「大悲世尊。廣為菩薩開秘密藏。令諸大眾深悟輪回分 別邪正。」令現(xiàn)前大眾能深悟輪回,辨正簡邪!改苁┠┦酪磺斜娚鸁o畏道 眼」,會到諸法真實義,「于大涅槃生決定信」,大涅槃就是寂滅性,所以 后面有提到「欲游如來大寂滅海。云何當(dāng)斷輪回根本!勾蠹艤绾>褪侵T法 實相。因為我們不入這個道理,起遍計執(zhí),才會說要「潔清慧目」,也就沒 有破無明、證法性。
接著下面講「卵生胎生濕生化生。……」,這些一直到「是故。能令生死相 續(xù)!故侵v惑。「由于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yè)!惯@是 講業(yè)!甘枪蕪(fù)生地獄餓鬼」,這是講到苦,由于惑業(yè)苦才造成生死輪回, 當(dāng)中講到令生死相續(xù)。我們知道生生死死相續(xù),必有不生不滅的道理才能令 生死相續(xù)。眾生不如實知、不如實見,才落入生死相續(xù)。
師父:我們仔細(xì)看這段文,彌勒是重識,唯識。「大寂滅!梗瑹o始有兩種:真無 始,大寂滅海沒有分別,所以無始。妄無始,妄無始就是無明,無明虛妄, 虛妄沒有實體,沒有實體就不生,不生就沒有始。所以我們已經(jīng)找出來,「 種種恩愛貪欲」,愛為根本。佛在經(jīng)上說,愛即無明。至于輪回,要是那么 說的話,彌勒菩薩又是唯識,愛即無明,輪回是不是無明、行、識,是不是 那個東西?十二因緣,十二因緣都從無明來的,是不是?無明是愛,如果是 以無明為根本,就是愛為根本。仔細(xì)摸索、探索它的底牌,慢慢地我們就入 它這段文了,入了這段文就可發(fā)揮了。
假設(shè)和十二因緣有關(guān)系,我們就可知道,原來十二因緣是生死相續(xù),經(jīng)文講 出來了。觸類旁通,我們也可以知道,十二因緣是愛為根本,佛說過愛即無 明嘛!
聞師:「一切眾生從無始際」,這句話如果約第一義諦講,眾因緣所生叫無始。怎 么叫無始?無始可以講無生,無生的法就是無始之際。換一個角度來講,無 始的話,如果你在這里起執(zhí)著,就翻成無明。這個無始際,可以說是如來的 大寂滅海。
如果從十二因緣來說,后面提到「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 !箰廴∮卸猩垒喕亍
也許這個無始際也可以說是我們的現(xiàn)前一念心,現(xiàn)前一念心也是欲因愛生, 命因欲有,也是緣起法。緣起法就是無生法,你要找它的本際,本不可得, 無明性本身就是圓成實性,所以它這里是從眾生修行邊來講的。如果從真諦 邊講的話,無始際怎么還有一切恩愛無明?只在于眾生的迷與覺,迷于此法 還是在一真法界;如果覺于此法,則契入一真法界性。因為一念就是無始, 一念是眾因緣而起的。眾生這現(xiàn)前的一念心,或是愛或是欲,都是無始的, 因為它是緣生的,那這緣生為什么會輪回?因為他迷于一真法界性。如果他 能當(dāng)下覺了此法的話,無始際就是無滅性,也就是無生性,也就是如來的大 寂滅海,會歸無明無體就能會入如來大寂滅海。
師父:我們慢慢地,聞一知十。原來佛在阿含說的愛著染淫,是十二因緣的無明行 ,無明是愛,著染淫是行,一旦到了淫的時候就落入識,再以后就生死相續(xù) 了。于現(xiàn)在生的愛就是愛,現(xiàn)在生的著染淫就是取有。深深入其道理!誰還 要發(fā)揮?
悅師:前文「于大涅槃生決定信。無復(fù)重隨輪轉(zhuǎn)境界起循環(huán)見。……欲游如來大寂 滅海。云何當(dāng)斷輪回根本。」我想到「無復(fù)重隨輪轉(zhuǎn)境界起循環(huán)見」,師父 有講彌勒菩薩是唯識,唯是識心,就是說我們?nèi)绻軌蚧?a href="/remen/wangnian.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妄念,無復(fù)重隨輪 轉(zhuǎn)境界,也就是我們現(xiàn)前一念心不隨妄念流轉(zhuǎn),你就能在大涅槃生決定信, 就是能游于如來的大寂滅海。下面是講小乘破愛取有,大乘破無明,這樣就 能斷輪回根本。
師父:慢慢地就把這段文摸得差不多了。誰還發(fā)表意見?
聞師:剛才慧悅師講現(xiàn)前一念心不隨,事實上這一念心本來沒有隨、不隨,因為現(xiàn) 前一念心,不管是覺悟或不覺悟,本來是一真法界性。為什么?前文有提到 ,欲令末世眾生永斷無明,要契入實相。因為法法都是實相,不管無明、行 、識,任何一節(jié)破的話,就能會到法法本無生,法法本不生滅。我們輪回就 是因為不能當(dāng)下契入,可是我一直不敢這樣講,為什么?因為我們初步學(xué)這 個法,別人很容易認(rèn)為這是空洞的理論,談這個沒有用。所以我遲遲不敢這 么說,可是經(jīng)文佛有這樣明說,應(yīng)該這樣來修學(xué)才對。
這里有提到,末世眾生乃至菩薩要怎么來修行,這是一種方針,也是一種方 便,你以此方便可以永斷輪回。事實上,就像師父講的,你義理通達(dá)的話, 找一個方便就可以入了,因為方便有多種。像般若經(jīng)講以無所得可以入,為 什么講無所得?因為法法皆是實相的緣故。眾生有無始的貪欲恩愛習(xí)氣,可 是那一天你發(fā)現(xiàn)你現(xiàn)前的一念心,原來它是無始,它本無來處,本自無生, 修行上就能比較踏實。所以說「知而不隨」,本來這個法無生,你要去隨什 么?妄心就能歇止,也就能會入如來的一真法界性。
師父: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你們可能不知道什么是現(xiàn)前一念。誰知道現(xiàn)前一念是什么?什 么叫現(xiàn)前一念?現(xiàn)前一念。]有第二念,F(xiàn)前一念既然沒有第二念,我們 知道現(xiàn)前一念沒有分別,現(xiàn)前一念是第一義,現(xiàn)前一念是畢竟空,現(xiàn)前一念 是無上覺……,你們要知道現(xiàn)前一念。現(xiàn)前一念,唯識宗把它分成五個法, 就是唯識說的介爾心,是現(xiàn)前一念,沒有染凈。介爾心以后生出尋求心,那 不是現(xiàn)前一念。由于尋求,慢慢產(chǎn)生決定心,更不是現(xiàn)前一念。由決定心, 產(chǎn)生染凈心,比現(xiàn)前一念更染了,然后產(chǎn)生等流心。
現(xiàn)前一念就是極樂世界啊!我發(fā)現(xiàn)你們還不知道現(xiàn)前一念是什么東西。西方 極樂土,去此十萬億,與我介爾心,初無彼此異。這西方極樂土和你的現(xiàn)前 一念,本來是一個,我們就知道現(xiàn)前一念是清凈!慧修講吧!
修師:無始際,我是認(rèn)為它是我們的自性清凈心,就是一真法界!府(dāng)知輪回。愛 為根本。」剛才我是講以無明為根本!赣捎兄T欲。助發(fā)愛性。」師父一再 提示十二因緣,我想「諸欲」可以講成「行」,造作!甘枪。能令生死相 續(xù)!挂驗槲覀儫o明、行,就落入識,相續(xù)不斷!赣驉凵梗惺且驗 無明而生的,「命因欲有」,命就是識,識就是因為行而產(chǎn)生。眾生愛取色 身,「還依欲本」,還是依于行來造作的,所以以行為根本!笎勖鼮楣 ,無明行為因,識以下名色、六入、觸、受……就是種種的果。
「由于欲境」,就是說名色、六入,就生觸,就生受,受就愛取有,一取愛 就生取、有,就是起諸違順。因為觸受就起違順,就愛取有,所以下面講「 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yè)」,因為你生「取」就有「有」,就有種種業(yè)了 。所以生死不斷,六道輪回。 師父:大家看一看,他根據(jù)十二因緣,你想一想,是不是有點(diǎn)道理?
觀師:彌勒菩薩慈悲請佛開示佛的圓覺是怎么樣?「欲游如來大寂滅海。云何當(dāng)斷 輪回根本!挂驗閳A覺沒有輪回。提到輪回,就講到「于諸輪回。有幾種性 !沟诙糠葜v「修佛菩提幾等差別」,因為菩薩修行要先發(fā)菩提心。第三 部分是講修菩薩行,發(fā)了菩提心才能真正修菩薩行,回入塵勞,方便教化度 諸眾生。他提到「欲游如來大寂滅海。云何當(dāng)斷輪回根本。」這是彌勒菩薩 提到輪回這個問題。
佛就慈悲開示,「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 !谷鐏韴A覺本來是不生的,無始就是說無生,無始是沒有開始。眾生為什 么會有輪回呢?由有種種恩愛貪欲,這是遍計執(zhí),因為在圓成實性里沒有輪 回,眾生是落入遍計執(zhí)。遍計執(zhí)就是種種恩愛貪欲,所以落入輪回。
「若諸世界……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惯@就是我們要修行的地方,「當(dāng)知輪 回愛為根本」,輪回以愛為根本!赣捎兄T欲。……愛欲為因愛命為果! 這邊提到愛、欲、命,愛是輪回根本,諸欲又助發(fā)愛性,所以生死相續(xù)。命 是欲產(chǎn)生的,欲又因愛有,眾生又愛命,愛欲為因,愛命為果,重點(diǎn)還是在 講欲。這都是因為淫欲而正性命才有輪回,所以我們要斷淫欲。
「由于欲境起諸違順」,欲很不好,由欲才起違順心!妇潮硱坌亩骷 造種種業(yè)」,所以有地獄、餓鬼、畜生。重點(diǎn)還是從斷淫欲下手,因為我們 自力不夠,所以要靠佛力加被。師父慈悲常開示我們要多念佛,這要靠佛力 加被才能斷淫欲,往生西方。
師父:大家知道,欲有欲求、欲貪的意思。欲求、欲貪它有幾個內(nèi)涵,愛也是欲求 、欲貪,著也是欲求、欲貪,淫、染也是欲求、欲貪,最粗重的是淫。慧明 不是要講嗎?
明師:我是想到阿彌陀經(jīng)!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拱浲臃鹨 經(jīng)成佛十劫了,可是按照華嚴(yán)來講,十是圓滿的數(shù)字,像十玄門,十是無量 的意思,所以阿彌陀佛成佛已經(jīng)無量劫了?墒菬o量即空,所以也不可說阿 彌陀佛已成佛,因為一切法本來無生,在無生中成佛也不可得。所以在前面 有提到「于中百千萬億不可說阿僧祇恒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花亂起亂滅。 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所以從 這里推出來,不曉得這樣對不對?十劫不是真的十劫,是無量劫。從第一義 諦講是空、無始。
師父:大家知道,無始也叫無生、無滅、無相、無為,就是無生法忍?墒悄阋 道,不是決定有個無生、無滅、無相、無為。生即無生,滅即無滅,相即無 相,六祖說于相離相,為是無為。反過來說,無生即生,無滅即滅,無相即 相,無為即為,這怎么個道理呢?性空緣起,無生即生,無滅即滅,無相即 相,無為即為;緣起性空,生即無生,滅即無滅,相即無相,為即無為,這 才入一真法界性。這說起來還是二諦是不是?不需要遠(yuǎn)求,用二諦就可以把 它分析開了。所以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那是隨緣說。要是隨緣無性 ,阿彌陀佛無量壽;要是無性隨緣,無量壽成佛以來于今十劫。理不礙事, 無性隨緣;事不礙理,隨緣無性。還是二諦是不是?如果你離開二諦遠(yuǎn)求, 不得了。這個道理不離文字,無性隨緣;不是文字,隨緣無性。你得其理以 后,你要怎么說隨你說。
眾生成佛,無性隨緣;無佛可成,隨緣無性。往生即無生,隨緣無性;無生 是往生,無性隨緣。這樣大家才慢慢入如來大寂滅海。
策師:一切眾生從無始際輪回生死,于畢竟空中妄見生死,為什么妄見生死呢?就 是妄見生死才有輪回。怎樣斷輪回根本?我們知道輪回根本就是「種種恩愛 貪欲」,我們要從那里斷?要斷淫欲,因為淫欲而正性命,因為淫欲才有生 命,所以下手要從斷淫欲開始。最后還要斷憎愛二心,因為憎愛二心也是生 死的根本。其實一切境界沒有好惡,我們眾生取著好惡,才有憎愛二心。如 果能斷淫欲,對境界不起憎愛二心,才能入如來大寂滅海。
師父:查注疏了!因為時間不多了。不過我再講幾句話。有幾種法離開隨緣無性、 無性隨緣?不相信,我說給你聽一聽。人我執(zhí),無性隨緣所以有人我執(zhí),他 不會隨緣無性,所以有執(zhí)著,對不對?法我執(zhí),無性隨緣出,他落入遍計執(zhí) ,所以不會隨緣無性。殺盜淫本來是無性隨緣,可是他執(zhí)著實有殺盜淫,不 入隨緣無性。惡口、妄語、綺語、兩舌,本來是無性隨緣,他不會隨緣無性 ,執(zhí)著有惡口、妄語、綺語、兩舌。貪瞋癡,隨緣無性,你要是會到隨緣無 性的話,貪瞋癡是戒定慧,可是執(zhí)著實有,落入遍計執(zhí),不入隨緣無性。五 欲、五蓋也如此,十使也如此,九結(jié)也如此,一切煩惱,八萬四千煩惱都如 此。
不相信,你自己回去想,八萬四千所有煩惱,它都是不能從隨緣會入無性。 現(xiàn)在看注疏了!
說起來,原來我們大家都是不能會入隨緣無性。√焯觳荒軙腚S緣無性啊 !你如果能會到隨緣無性,了生死;如果你能會到無性隨緣,起大悲。隨緣 無性,叫無上智;無性隨緣,叫大慈悲,那你就變成菩薩了,悲智雙運(yùn)覺有 情。可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你懂了吧?要做啊!你懂了以后,不是菩薩 ,做到才是菩薩呢!要做得圓滿的話,要三大阿僧祇劫。
無性隨緣,實相一切相;隨緣無性,實相無相。無性隨緣,叫法界緣起;隨 緣無性,叫緣起法界。這就深了,再細(xì)細(xì)學(xué)里面的意思,太深了!講一點(diǎn)淺 顯的,隨緣無性,做工不生煩惱;無性隨緣,不生煩惱能做一切工。你們差 不多都是,法從無性隨緣起,不能會入隨緣無性。我看你們,就看出來了, 要出門的時候,先把長衫整理得漂漂亮亮的,一個皺紋都沒有,最好脖子掛 串大念珠,最好學(xué)老和尚也穿黃的,不能會入隨緣無性嘛!落入什么?落入 遍計執(zhí)。是不是這樣子?哈!都是這個樣子!冈趺创蠹也恢牢夷?」不 能會入隨緣無性嘛!我執(zhí)堅固嘛!
唉!修道不容易!我小時候讀過三字經(jīng),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 義。大家好好學(xué)!你看那玉器不雕不琢,不成器材,人要是不學(xué),不知道理 。圣賢之輩──有學(xué)、無學(xué),聲聞是學(xué),緣覺也是有學(xué)。無學(xué),佛才究竟。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jīng)要解卷上?二三四上?一五)「云何當(dāng)斷輪回根本者。 雖問當(dāng)斷。意在根本!挂驗閿嘤袃煞N,粗細(xì)。法生從細(xì)到粗,法斷從粗到 細(xì)。他這里說是從根本說!赶挛募粗付鲪圬澯梗@我們看出來了,這是 法生,從細(xì)到粗。「……于諸輪回有幾種性者。……答中指出四生九類! 九有,我過去和大家講過。「六道輪回。……」,這我告訴大家,六道包括 眾生不盡,所以再談四生。六道一切眾生沒包括完,六道是什么?天、人、 阿修羅、鬼、畜生、地獄,它有一種沒包括,中陰身沒包括,六道沒有中陰 身吧?就是中陰!也叫中陰身。四生里頭包括,四生里的化生,中陰是化 生。
「雖四生性命以欲為因」,四生九類是因淫欲而正性命!溉欢驉凵 ,這解釋經(jīng)文「欲因愛生」了!敢詯蹫楸尽,這就說出來愛即無明。「復(fù) 由諸欲滋發(fā)愛性。故使果報無窮。輪回相續(xù)也!惯@個人解釋是大略解釋的 ,是這個道理,對的。由于有很多是經(jīng)文說的,當(dāng)然不會錯。
我們看看他,印證自己。我告訴大家,千佛萬僧都從此地去的。你如果也走 這條路的話,你不久成圣。
我們再看看這個。(卍續(xù)一六?圓覺經(jīng)直解卷上?一○七上?七)「此直答 輪回根本也」,愛為根本,就是無明!笩o明有二。一發(fā)業(yè)無明。二潤生無 明!惯@個人有點(diǎn)唯識思想,他也提出根本是無明。你們大家都發(fā)表過了, 他說愛即無明!赴l(fā)業(yè)者。乃無始最初一念妄動!挂荒钔齽泳褪且荒畋橛 所執(zhí),這個一念妄動在什么地方?你們誰能說出來,它在唯識所說的五種心 是那種心?一念妄動是尋求心,是不是?它如果不妄動是介爾心,現(xiàn)前一念 嘛!尋求以后一定生決定,決定對,決定不對,決定心一生,就有染凈。
「迷本圓明」,圓明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清凈心,就是無分別心,就是無上 菩提,就是介爾心,就是凈土,西方凈土與我介爾心沒有兩樣嘛!「故號無 明」,無明虛妄的!肝┐说员居兄ㄉ怼,法身非身,華嚴(yán)經(jīng)就說過, 諸佛法身非是身。「妄認(rèn)五蘊(yùn)幻妄身心為我者。……」,這是除我念。五陰 身心是幻妄之身,是假的。我考一考大家,五陰幻妄不錯,有沒有五陰? (答:如幻。)這個五陰皆空,到底有沒有五陰?誰能說出道理來?說有五 陰吧!五陰皆空;說沒有五陰,你為什么說五陰空呢?會入二諦就解通了。
「無始本起無明也」,說起來還是那個尋求心啊!執(zhí)著心。「……二潤生無 明。正是生死相續(xù)輪回之報本也!惯@我們就可以了解,大家有學(xué)唯識的, 究竟發(fā)業(yè)無明是什么東西?潤生無明是什么東西?有誰知道?我們背一背十 二因緣,無明、行這是什么無明?發(fā)業(yè)無明,行是業(yè)嘛!發(fā)業(yè)無明。識、名 色、六入、觸、受、愛,找出來了吧?不必多講話,過去世的無明是發(fā)業(yè)無 明,現(xiàn)在世的愛之無明,那就是潤生無明。怎么知道呢?經(jīng)上說以愛潤生嘛 !是不是?這不是明明告訴你了。他說最初一念妄動是最根本的發(fā)業(yè)無明, 我們說無明、行、識、名色,那還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是發(fā)業(yè)無明,所 以說生死相續(xù)輪回之報本也。
「由前迷理無明。妄認(rèn)五蘊(yùn)身心為我。即于此幻身。復(fù)起男女好丑憎愛之見 。……故今修行。欲超生死得免輪回。當(dāng)以斷淫為第一義也。……」斷淫為 第一義是第一步的要領(lǐng)!并不一定是二諦的第一義,是說第一重要的。
「此正示愛欲為生死根本也。……」,這個真真切切地告訴你,生死以愛為 根本!感男闹D钅顫櫳。」一般講起來,佛經(jīng)上要是兩個心在一起, 它指心心所。我們看他這個文并不一定指心心所,它有念念相續(xù)的意思。心 心著欲和念念潤生,它是相對文字嘛!「是故能令生死相續(xù)也」。
「……一切諸欲。皆從淫心而發(fā)也。……故資其生者。乃愛欲為因。及受后 報之身。乃以愛命為果。此其所以生死相續(xù)而不休也。……此明三途惡報苦 果皆因淫欲而有也!
我們看這兩位古德所寫的就知道,淫欲大家需要斷,希望各位發(fā)大決心,求 觀音菩薩,求阿彌陀佛加被,誓斷淫欲,你可上成佛道。要不然,你要知道 ,邪鬼不離你左右,要是真的沒有淫欲的話,邪鬼不敢到你身邊。你要是不 相信,你今天晚上睡覺,安安靜靜沒有淫欲念,護(hù)法善神在你四周,邪鬼不 敢靠近。你要是今天晚上睡覺不老實,動淫欲念,護(hù)法善神遠(yuǎn)離,邪鬼靠近 。大家千萬注意到!我們今天修學(xué)到此地。大家千萬要小心!末法眾生淫欲 念重,根據(jù)經(jīng)上說,你們睡覺安靜不安靜,看你臉色就看出來。
■第二十五次修學(xué)
「知欲可厭愛厭業(yè)道。舍惡樂善。復(fù)現(xiàn)天人。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舍 。還滋愛本。便現(xiàn)有為增上善果。皆輪回故不成圣道。」
師父:我們今天修學(xué)到此地。幾個原則,第一個原則是消文、釋義。消文是明白它 文義本質(zhì),它本來的意思是什么。文字方面的了解不是著文字相,著文字相 不叫消文。消文最后的結(jié)果是存其義而無其文,著文字相是什么?著其文, 不知其義。釋義是它的根本,講其道理。一般注疏經(jīng)文,都是根據(jù)這兩個原 則來的。消文在解釋名相,著于名相,佛說是外道。消文,名相解通了,沒 有名相了,只有義理,那叫消文。如果執(zhí)取名相,是外道。有一部經(jīng)大家可 以看,佛藏經(jīng)。佛藏經(jīng)講實相法,它上面講到念佛法門,所說的是實相念佛 ,講得很多。
根據(jù)消文、釋義這兩個方向,注疏經(jīng)就有科判、直解?婆惺窍姆矫,直 解是在釋義方面。不過后來科判落于八股文章了,不像以前的科判,以前的 科判真有創(chuàng)見。譬如小始終頓圓是科判,藏通別圓是科判來的,十如是科判 來的。不過后來的科判大不相同了,后來的科判執(zhí)著于文字相,執(zhí)著于名相 ,變成八股文章了。所以后來的人都不采取科判,采取直解,直接解釋它的 意思。你想,五重玄義是天臺宗的科判!所以五重玄義講得好不好,我們 不論,那是天臺一家之言。
大家要了解,看經(jīng)、學(xué)經(jīng)有這個原則。至于律的方面,沒話講。見于律文的 ,那你依教奉行。律文不懂的,你可以了解它的意思。所以解釋律藏,一定 根據(jù)戒文。可是這就很難了,有很多注疏家用修多羅法解釋律藏,把戒文的 意思解釋錯了,所以要深深地深入律藏才能解。
講起來,我們也不敢拿經(jīng)的意思來探討律,律是佛說嘛!他怎么說,你怎么 遵照就是了。
「知欲可厭」,大家想一想,欲是那些呢?欲的意思是什么?知道意思的可 以講。他愛的是什么?他所厭惡的、所離開的是那個業(yè)道?所以現(xiàn)人天,這 那里出來的,你看一看就知道。彌勒菩薩他偏重唯識。欲總說叫貪欲,分別 說愛著染淫,都叫貪欲。
無明行識,識受生,怎么受生的?你想一想,總說呢,不外乎一個貪欲。你 受生的原因,不外乎愛著染淫貪,后來才產(chǎn)生五欲、五蓋。所以這個欲,是 不是一切惡的根源。俊笎蹍挊I(yè)道」,厭離那個業(yè)道?「舍惡樂善」,講得 很清楚了!笍(fù)現(xiàn)天人」,這好象講得很清楚了,我再幫大家忙,就把謎底 揭開了!干釔骸购孟笫侨龕旱腊!
悅師:欲可以講五欲,也有人講財色名食睡,總說是貪欲,分別講就是愛著染淫, 淫是最重的,也就是前面所講的,眾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上個禮拜我們有 講到,因為十二因緣生死流轉(zhuǎn),這里提到「知欲可厭」,淫欲、貪欲應(yīng)該要 厭離的。「愛厭業(yè)道」,知道愛欲要厭離!干釔簶飞啤梗瑓拹喝龕旱,樂 于三善道。到這里還不究竟,所以他又講「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舍。 還滋愛本。便現(xiàn)有為增上善果!箺壱郧八澯模瑯飞釔壑,這還不究竟 。以大乘法來講,還是落入遍計執(zhí),執(zhí)著法實在有,還是有舍的執(zhí)著,不會 入本經(jīng)所講的「知幻即離、離幻即覺」的道理。既然一切法是幻化的,當(dāng)下 就沒有舍、離。
在十二因緣里,愛是潤生無明,可是上個禮拜師父有開示,以究竟來說,要 會到十二因緣就是十二緣起。我們知道緣起它是無性,就是還滅;如果無性 緣起,它就是流轉(zhuǎn)。這是比較究竟的說法。因為不會實相法的緣故,所以「 還滋愛本」,不出輪回的根本,于是便現(xiàn)有為增上善果。增上善果比人天好 一點(diǎn),可是皆是輪回的根本,還不是超脫凡夫位。這段文看出只在講凡夫, 還沒有講到菩薩。
師父:大家看「有為增上善果」在講什么?(答:三果。)不是三果,三果是圣道 ,它講不成圣道。有為,有為在三界內(nèi),增上是什么?有為道是什么?有戒 ,有定,沒有慧吧?慧出三界了,慧叫圣道是不是?出三界是聲聞果報了。 不錯,增上善果可以說是初果、二果、三果,可是它說不成圣道,不是初果 、二果、三果,是什么?是那一天的人?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是不是? 不成圣道吧!大家看一看再講。
乘師:「知欲可厭」一直到「復(fù)現(xiàn)天人」,另一段又講「便現(xiàn)有為增上善果」,我 想它是在講人天果報,因為上次有講生死輪回根本就是淫欲。既然淫欲是輪 回根本,「知欲可厭」,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欲是輪回的根本,那怎樣厭離?如果 你還有取舍,舍惡樂善這還不是究竟的,人天的果報還不究竟的。因為佛以 一大事因緣出現(xiàn)于世,不是為了使眾生生人天乃至聲聞、緣覺、菩薩,是要 使眾生成佛道,生天、四禪八定沒有斷煩惱,還是要輪回。所以「棄愛樂舍 。還滋愛本!惯是愛的根本,皆是生死輪回,不能成為圣道。最主要是要 知道法無性,不要有取著心,這樣才會入實相法。
師父:大家留神!「知欲可厭。愛厭業(yè)道!辜偈拱凑諢o明講起來,是那一種無明 ?發(fā)業(yè)無明、潤生無明,屬于那一種啊?(答:潤生無明。)再往下看! 舍惡樂善。復(fù)現(xiàn)天人!惯@是不是還是潤生無明啊?「又知諸愛可厭惡故。 棄愛樂舍。還滋愛本!惯@個愛當(dāng)然是無明,是那個無明?還是潤生吧!「 便現(xiàn)有為增上善果。皆輪回故不成圣道!乖谑蚓壚镱^它講的是什么東 西?觸受愛,這個講「愛」是不是?觸受愛取有,在這個階段講,是不是? 我們探討,好象有這個意思。誰再發(fā)揮?
翔師:「知欲可厭」,知淫欲是可厭離的!笎蹍挊I(yè)道」,業(yè)道是六道輪回,對六 道輪回起愛著、厭離兩種心,「舍惡樂善」,舍三惡道樂三善道!笍(fù)現(xiàn)天 人」,雖有取舍的心,可是還是在六道中取天人,舍三惡道。
「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舍。還滋愛本!骨懊媸恰干釔簶飞啤梗@邊 是「棄愛樂舍」,這邊的「舍」是不是已經(jīng)出三界了?「便現(xiàn)有為增上善果 」,這個增上善果可能是指色界天以上,可是「棄愛樂舍」,可能是因為初 果七番生死,二果一來,三果不來,四果才是真正的斷淫欲出三界,所以這 邊「棄愛樂舍」,是不是已經(jīng)到初果、二果、三果?
師父:「棄愛樂舍」,四禪人叫舍念清凈,他得定共戒了,初禪以上就得定共戒。 初禪離生喜樂,離開貪欲,生喜樂。二禪定生喜樂,三禪身受樂,最樂。四 禪,舍念清凈。
我時常和大家講,如密室燈,好象房間里沒有風(fēng),點(diǎn)一支蠟燭,這個光不搖 不動,很明亮,那是四禪的境界。佛在世時,有一個比丘增上慢墮地獄,就 是這樣。他得四禪,他和佛說,我已經(jīng)證四果了,佛說不是,你得的是四禪 。他不相信,命終之后,中陰身現(xiàn),閻王小鬼就來捉了,他生瞋恚心,就說 世尊打妄語啊!我得了四果,怎么還落入中陰身呢?因為一起妄語謗世尊的 緣故,墮入地獄。這是一種增上慢,認(rèn)為禪是果。
覺師:我是要問另外一個問題。我們現(xiàn)在都在修學(xué)緣起,在日常生活中對外境已經(jīng) 沒有起執(zhí)著心,但是在念佛的時候,那些境還是會現(xiàn)前,這是不是已經(jīng)取著 ,沒有把緣起法銷歸自性?
師父:念佛法門和其它法門不同,其它法門你一定要清凈,舍念清凈生四禪天。念 佛法門仗佛力加被。你一切沒辦到,初禪都沒辦到,離生喜樂都沒辦到,你 一心求阿彌陀佛,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垂手接引,就得往生,這是不同的。你 修禪定,一定到達(dá)這個階段,離生喜樂了,欲離了,蓋離了,可以生初禪。 沒離,不能生。凈土法門,你沒離欲,沒離蓋,蒙佛接引,也得往生,這是 不同之處。
聞師:前面提到「復(fù)生地獄餓鬼」,這邊提到「復(fù)現(xiàn)天人」,后面又提到「便現(xiàn)有 為增上善果」,又講到六道輪回!府(dāng)知輪回愛為根本」,談到出六道,也 就是出三界的意思。在三界里受輪回,是愛為根本。愛是總說,愛著染淫最 粗的就是淫。造種種業(yè),起諸違順的時候,就像業(yè),這是不好的。這里有一 句話我覺得滿重要的,「愛欲為因。愛命為果!贡娚澲,樂著淫欲, 愛命就貪著欲界,乃至最下的地獄、餓鬼、畜生。欲界上面是色界,色界人 就沒有以淫欲為重,它下面欲界是以淫欲為重,色界沒有,它有定心?墒 還貪著色身,這也是一種愛取。前面經(jīng)文提到「當(dāng)知輪回愛為根本」,那這 色界的眾生他是以什么續(xù)生命的流轉(zhuǎn)?是因為他愛色身的念頭,雖然他沒有 淫欲,可是他愛這個身,愛這個命,所以說愛命為果,就是愛他的色身,就 產(chǎn)生愛欲,愛欲為因,愛命為果,因果就造成生死輪回的相續(xù)。再往上推, 四禪舍念清凈還是有識心,雖然沒有色身,可是還有識心,識心就是眾生的 無明惑,愛命為果,愛的一念識心,也是造成生死相續(xù)。所以我覺得這愛欲 為因,愛命為果,可以用三界來講。我們現(xiàn)在來看經(jīng)文說的「當(dāng)知輪回愛為 根本」,這個愛是潤生無明,假如我們眾生要斷后有,要了三界生死的話, 要不潤生死,如果不潤生死就不受后有。假如我們在欲界、色界、無色界里 面,有一念貪著,我們這三重都有,貪著識心,貪著身見、淫欲,再往上就 一層一層地輕,可是還是一樣,不出這個愛,也就是不出潤生,因為潤生就 受后有。
下面的文「知欲可厭」,欲有幾種講法,像五欲、十不善,知道欲惡不善法 是三涂之因,我們就起厭離生死苦果,厭離業(yè)道的心,這種緣起就復(fù)現(xiàn)天人 !赣种T愛可厭惡故」,知道愛是可厭惡的。「棄愛樂舍」,剛才有講這 愛是廣泛的,或是貪愛淫欲、色身或是貪識心,不管棄那種愛,你樂這個舍 ,還是在輪回里面。這種還在虛妄見里打轉(zhuǎn)的時候,「還滋愛本」,還是在 潤生無明里,還沒辦法脫離六道輪回。
下面「便現(xiàn)有為增上善果」,有為就是有生滅、不究竟的意思。增上善果, 應(yīng)該屬于天道,可是它說「皆輪回故」,我們知道剛才講「當(dāng)知輪回愛為根 本」,就是說愛是通六道,粗重不同!覆荒艹删褪サ馈,那我們可以知道 ,增上善果是三界內(nèi),三果也是三界內(nèi),二果也是三界內(nèi),都是不出輪回的 ,四果才出三界。
師父:大家逐漸逐漸了解了。既然是畜生、地獄、餓鬼,明明是三惡道,所以我們 就知道,「復(fù)現(xiàn)天人」是三善道。這個三界內(nèi),欲界,五趣雜居,六道都有 ,天有,人有,阿修羅有,地獄、餓鬼、畜生皆有。一旦到了色界天,人以 下沒有了,阿修羅也沒有了,色界有兩種人──一種凡夫,一種是圣人。凡 夫,譬如說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四空,不出三界,縱然生到非想非非 想,還要墮落三涂。一種圣人,他不叫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他叫初果 、二果、三果,這是圣人。一旦到三果人,五不還天,叫圣居天,唯有圣人 居住了。初果、二果,還是在凡夫天里,可是是圣人果位。初果七番生死就 出去了,二果還有一往來,凡夫不是,初二三四禪、四空,都不是。大家搞 清了!不要把它認(rèn)為初果、二果、三果也在三界內(nèi),把它一概而論。它不是 ,有圣人,有凡夫。我們求佛道,是求圣果,不求凡夫定。
大家看一看,參考參考!從上面講下來!付骷翟旆N種業(yè)。是故。復(fù)生 地獄餓鬼。」這不要說了,是三惡道了。「知欲可厭。愛厭業(yè)道。舍惡樂善 。復(fù)現(xiàn)天人。」這不要說了,我們已經(jīng)知道是三善道了。如果按照愛著染淫 這四項來分,到「復(fù)生天人」還有染,還有淫,對不對?不過它有輕重分別 ,輕的生天,重的生人;輕的生善人,重的生惡人;輕的生富貴人,重的生 貧賤人,是不是?這四項里頭還有。
「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舍。還滋愛本。」這個你仔細(xì)看它的文,它已 經(jīng)把淫染兩樣去掉了,可是它還有愛著兩項,所以說「還滋愛本。便現(xiàn)有為 增上善果!惯@我們就知道了,根據(jù)它有愛著兩項,我們就知道有為增上善 果是那類人了。愛著染淫里頭,前面的,他這四項沒去,有輕有重。一旦到 增上善果,沒有染,沒有淫,還有愛著。非想非非想天,為什么不出三界呢 ?由于愛著不出三界。無想天、無想定,怎么不出三界呢?由于愛著。這個 增上善果,我們就知道了,它有愛著兩項。往前面推,「復(fù)現(xiàn)天人」,愛著 染淫都有,有輕有重。一旦再往上推,「復(fù)生地獄餓鬼」,這不但愛著染淫 具足,還造諸惡業(yè)。大家看看,是不是這個道理?誰講?
經(jīng)師:這段文是從上段文來的。為什么眾生六道輪回?就是在一真法界當(dāng)中,他不 知道隨緣無性,執(zhí)著一切法,落入遍計執(zhí),所以他雖是墮落于地獄、餓鬼、 畜生,他終是再生為天人。由天人繼續(xù)墮落于地獄、餓鬼、畜生,就這樣六 道輪回,無有出期。
我們今天所講的,由于無明根本,愛著染淫造種種業(yè),復(fù)生地獄餓鬼。「知 欲可厭。愛厭業(yè)道。舍惡樂善。復(fù)生天人。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舍。 」雖然知道愛是可厭的,一步一步來修行,但是仍然沒有舍到很清凈的地步 ,證到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還有愛著,這還不是究竟的。所以「還滋 愛本。便現(xiàn)有為增上善果!谷绻C到果位,初二三四果這種圣人境界,證 到究竟四果就不再輪回。因為他還在色界天、無色界天,所以他仍然輪回不 成圣道。
師父:大家不相信,初果人斷身見戒取疑,對不對?我們看一看他這個增上善果, 「棄愛樂舍。還滋愛本!箶嗌硪娏藳]有?沒有吧!「棄愛樂舍。還滋愛本 。」是不是戒取。俊笚墣蹣飞。還滋愛本!故遣皇菍正法沒有正信? 就落入業(yè)。初果人不如此了,三結(jié)皆斷,身見戒取疑。
我再問大家一句,從上面講,「復(fù)生地獄餓鬼」、「復(fù)現(xiàn)天人」、「便現(xiàn)有 為增上善果」,這都是什么法?都是緣起法是不是?緣起法有自性沒有自 性?圓成實。差這一點(diǎn)點(diǎn)!你不相信看一看,「而生憎嫉」,執(zhí)著實有法 ,對不對?遍計執(zhí)!钢蓞。愛厭業(yè)道。舍惡樂善!贡橛媹(zhí),是不是 ?不會諸法無自性!赣种T愛可厭惡故。棄愛樂舍!故遣皇沁是執(zhí)著有 自性!不會緣起無自性。所以說,不會無自性,皆是輪回嘛!不成圣道嘛 !對不對?你反復(fù)地,才能把這段文了解了。誰再講?最后一個了。
觀師:剛才聽了很法喜,我再練習(xí)講一遍。前面講到地獄餓鬼畜生,下面講三善道 。「知欲可厭」,可是他愛厭業(yè)道,厭于三惡道,舍惡樂善,所以復(fù)現(xiàn)天人 !赣种T愛可厭惡故」,所以「棄愛樂舍。還滋愛本!箘偛艓煾敢呀(jīng)講 得很清楚了,他雖然沒有染淫,可是還有愛著,「便現(xiàn)有為增上善果」,初 二三四禪諸天!附允禽喕毓什怀墒サ馈,這些都是輪回,都不成圣道,如 果出三界就可以成圣道。
講到這邊使我們想到,如果我們也能會入圓成實,我們也不會再輪回,所以 最好的修行就是念佛。愛著染淫最重的是淫,師父開示我們要斷淫欲,大家 一起來共勉。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我們依照緣起法來修行,一起共勉好好 念佛出三界。聽到這里很法喜,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師父:大家初初看這段經(jīng)文的時候,是不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糊里胡涂?現(xiàn)在 總算把它的來龍去脈摸得差不多了。你了解幾分,你心里自己知道,等會兒 我們查出注疏來,你要是比人家的低,他可以印證你。如果你會的境界比他 高,你同時可以印證他,這樣久久地用功,你天天有進(jìn)步。你們要是上路的 話,一天和一天不同,一月和一月不同。好!現(xiàn)在開始查注疏。
如果你學(xué)了一輩子佛,還是凡夫一個,沒進(jìn)步嘛!要是這個樣用心的話,你 們一天一天不同。
以前你們師公不準(zhǔn)我看世間法,它是我見、我愛、我癡、我慢,都是第七末 那識所出。我們采取的諦理,沒有第七末那識,這叫信受佛語,依教奉行。 你們腦筋要聰明一點(diǎn),如果遇到有人談到我見、我愛、我癡、我慢,這個是 錯誤的,現(xiàn)在遍地都是。遍地是僅僅知道用第七末那識,不知道諦理。將來 佛法沒落滅絕,這可能是一大原因。希望你們大家真正發(fā)大心,發(fā)大慈悲心 ,深入佛法,護(hù)持末法時期的佛法。
懂不懂這段文。磕銈儸F(xiàn)在對這段文大略有個印象了。知道它從惡道講到善 道,從善道講到有為增上善果,有這個印象了。知道有這個印象舉手我看看 ?這個法門有一個辦法,虔誠拜佛、念佛,求阿彌陀佛,求觀世音菩薩給你 智能,你總有一天會開悟。千萬不要聽他們惡魔引誘你,說多讀點(diǎn)書。那多 讀誦,禪定障嘛!不得智能。
末法時期,邪魔橫行!魔勝過正法啊!跡象很不好。我也不敢保證你們, 你們之中那一位在那一天被魔爭取了,我也不知道。你記!不管到什么時 候,對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虔誠恭敬,絕對相信,不落他手。
聞師:怎么樣才不會被魔爭取,請師父開示!
師父:虔誠恭敬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嘛!時時刻刻念阿彌陀佛,時時刻刻念觀世 音菩薩。因為這是一定的道理,如果有信在心的話,絕對沒有不信,不信是 魔。我不知道,你們老了以后,佛法變成什么樣了?修習(xí)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情,久久修習(xí),自然受用,所謂來去自如,就得受用了。我們沒那個善根, 求阿彌陀佛加被。
我說一個故事給大家聽。岳飛被秦檜用十二塊金牌捉回來,走到路上他遇到 一個出家人,他的朋友。出家人對他說:「你不要回去了,你干脆出家好了 !乖里w不聽,就回去了。臨走時,老和尚送他一句偈:「年底不足,謹(jǐn)防 天哭,奉下兩點(diǎn),將人害毒。」岳飛回去,被秦檜關(guān)起來在天牢里了,到了 年三十晚上了,那年不是三十,二十九過年,岳飛心里就知道了,「年底不 足」嘛!可能要出事情了。同時看到外面下雨了,哦!「謹(jǐn)防天哭」,岳飛 知道,一定要被害了!阜钕聝牲c(diǎn)」,就是「秦」嘛!「將人害毒」,岳飛 那天被害。被害以后,秦檜問殺岳飛的劊子手,他臨死講了什么?他說后悔 不聽金山寺某某法師的話!概叮∷麄儍蓚有交通!」就派人去捉老和尚 ,老和尚有道已經(jīng)知道了,召集大眾講話,和大家說法,說過法以后,要筆 要紙。徒弟不知道,把筆把紙交給他,他寫了一首偈。寫完以后把筆放下, 坐在那里就取滅了。秦檜派來捉他的人已經(jīng)到了,一看老和尚已經(jīng)取滅,看 他寫的偈說:「你從東來,我往西走,若非有道,險落你手。」我們要是念 佛念到那個程度,不是很好嗎?
注意看人家的注疏,印證你自己,莫起貢高我慢心。印證自己,我們很可憐 ,沒有善知識可以給我們印證。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jīng)直解卷上?一○八下?一)「此明由愛而感人天之果也 。上言。造種種業(yè)?傊怀鍪異簶I(yè)。謂身三殺盜淫?谒耐跃_語兩舌惡 口。意三貪瞋癡。此十惡業(yè)。皆由愛欲而發(fā)。若備造」備造就是具足造諸惡 業(yè)!竸t感三途之報」,具足造十惡業(yè),斷善根,三涂果報!溉羝狡讲辉 。則感生人道。若增修善品。則感生天上。蓋人天由愛厭業(yè)道。亦從愛而致 也!
「上言人天。且指六欲天報。言六天全未斷欲。但不作惡故。為十善所感。 此明色界已上諸天愛染不生。精修梵行。然所修者。但知愛欲。是染是麤障 。故深厭離。故云棄愛樂舍。」他這個就分別開了,他把人天列為欲界天了 ,這個「此明色界已上諸天」是說「諸愛可厭惡故」以下。這個「已上」, 是「諸愛可厭惡故」以上諸天,愛染不生,染是染淫兩項,染淫統(tǒng)統(tǒng)是生于 愛,所以他說愛染。「精修梵行」,什么叫梵行?沒有淫欲行,清凈沒有淫 欲行,微細(xì)說是不執(zhí)著名相,不執(zhí)著我人眾壽見叫梵行,不執(zhí)著五陰、十二 入、十八界,叫梵行。這是根據(jù)佛以實相法而說的。一般來說,沒有淫欲行 是清凈梵行。
「且欣上是凈是妙是離。故欣樂取證。然欣亦愛也!剐老惨彩菒壑!腹 云還滋愛本。由此但名有為增上善果。未超生死。故云皆是輪回不成圣道。 良由以愛舍愛故。生死不斷。所謂饒君修到非非想。也落禪家第二籌。以生 死情根未斷故也。」所以有一句話,縱饒生到非非想,不如西方一往來。
「且指六欲天報。言六天全未斷欲。但不作惡故。為十善所感。此明色界已 上諸天!股缡髓筇,初禪三天,二禪三天,三禪三天,四禪九天,十 八天。
大家看看人家注疏的,印證印證你自己。
■第二十六次修學(xué)
師父:我和大家再講一點(diǎn)修學(xué)佛道應(yīng)該注意的事情,初開始修學(xué),兩道──解和行 。實在說起來,解和證。解得深就是證,證得淺就是解,這中間需要有個行 ,解行證,需要有個行。行從那里求呢?把你所解的,化到平常日用的,吃 飯、睡覺、劈柴、擔(dān)水、行住坐臥,把它化在上面去,解自然就慢慢深了。
到了相當(dāng)程度它有進(jìn)步,那是不思議的,解和證都有進(jìn)步。這里面分出大乘 、小乘來了,小乘也是解和證,大乘也是解和證。不過小乘所解的是無漏慧 ,真無漏解,發(fā)真無漏慧,這不了生死,了分段,不了變易。大乘求的是中 道慧,所以下手功夫,你要注意到了。
這個解的方面,要你開慧;證的方面,是得定。定是得,慧是向,小乘有四 果四向;凵钭匀皇嵌ǎ且回灥;定淺的,開始從慧得。這定慧不是兩 回事,它是一回事。得其圓滿慧的時候,就是圓滿定;得其圓滿定的時候, 就是圓滿慧。圓滿慧叫無上菩提,圓滿定叫究竟涅槃,這當(dāng)中還是從行貫通 ,所謂信解行,行是道理。所以要是按照信解行證,信是聲聞乘,解是緣覺 乘,行是菩薩乘,證是佛乘。大家知道這個道理。
所以說你開慧,慧深了以后一定知道了生死,確實得到,可是要你慧深到相 當(dāng)程度。了生死,淺顯地僅僅知道一點(diǎn)影像,它這是一貫的。佛道里有兩位 菩薩表這個東西,表慧是文殊師利,究竟無上菩提;表定就是普賢菩薩,究 竟涅槃。我們初學(xué),差得遠(yuǎn)了。你要是解,你們有一些人已經(jīng)開始解了,一 定把它納入到平常日用,所以禪宗祖師講劈柴、擔(dān)水皆是禪,就是這個原因 。
這里分大乘、小乘,至于大乘、小乘怎么分,我們今天是修學(xué)圓覺經(jīng),不多 耽誤時間,以后有時間再和大家講。大家看圓覺經(jīng)。
你們初初地,沒有解、不開慧的人,那遠(yuǎn)得很。開慧的人有個情形,看到生 死邊緣,不了生死,因為你還沒得到嘛!證到四果阿羅漢,了生死。不開無 漏慧,不了生死,不開無漏慧叫凡夫、外道。不開無漏慧,只修定,證到非 想非非想,八萬大劫以后,還要墮落。這你們一些人應(yīng)該知道了,有些人死 打坐,那不是修佛道。〗裉鞆模
「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回。先斷貪欲及除愛渴。善男子。菩薩變化示 現(xiàn)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若諸末世一切眾 生能舍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回。勤求如來圓覺境界。于清凈心便得開悟。」
師父:所以我今天和大家講,脫生死有兩條路,解和證,就是慧和定。里面又有兩 種分別,大乘、小乘。開無漏慧了分段,開中道慧了變易,二死必盡。不要 認(rèn)為解的時候空洞,解到深的時候,自然是證,它是一貫的。
「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回。……假諸貪欲而入生死!惯@是愛潤生, 愛是潤生無明,從這里出了,大家注意到了。假藉愛潤生。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舍諸欲…… 于清凈心便得開悟。」我和大家講過開 悟有兩種,一種是解,一種是證。證的要開悟,從證邊得到法。所以六祖得 神通,他從證的方面得到的。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老祖師,他從解的方面明白這個 道理了,你道理都不明白那沒有用。∽C的方面開悟,才辦到了。
大家看經(jīng)文。「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回。先斷貪欲及除愛渴!刮疫^ 去不是和大家講嗎?貪欲有幾種分別,愛著染淫。
「菩薩變化示現(xiàn)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愛!刮姨嵝汛蠹,這是說 菩薩變化到世間來,不是愛著染淫,不是淫欲來的,發(fā)大慈悲心,假藉貪欲 而入生死。眾生入生死,皆是淫為根本,菩薩不是。佛恐怕眾生疑惑:難道 菩薩入生死也是淫欲?不是的,是假藉貪欲,為起大悲,令彼眾生舍愛。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舍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回」,這就永斷輪回了。怎么 斷諸欲,舍諸愛呢?由解藉行入證!盖谇笕鐏韴A覺境界。于清凈心便得開 悟!剐迣W(xué)到此地。
愛著染淫四項當(dāng)中,大家不知道,還有一個字叫做「情」,情是六根所生, 所以六根也叫六情。世間人,出家人也在此內(nèi),有很多放不下,「我的太太 啊!」、「我的先生!」不了生死。這要是細(xì)細(xì)講起來,還在愛著染淫這 四項之中。你們檢討自己,假使遇到境的時候心動,你愛著染淫沒斷,還在 六道輪回里頭。男眾看到女眾,女眾看到男眾,有好看的,想多看幾眼,你 要知道,這就是生死根?傉f叫貪,分別說是愛著染淫四項,有輕有重。你 想到什么事情,心一動,那就是生死根,所以起心動念皆是生死。
你們之中有丈夫的,有妻子的,有兒女的,有父母的,你可記住,如果提到 對象的時候,提到你太太,提到你丈夫,提到你兒女,提到你父母,你心中 熱起來,很歡喜了,這是生死根,愛著染淫。如果修行久了,淡淡然。不是 不知道是我的丈夫,不是不知道是我的妻子,不是不知道是我的兒女,不是 不知道是我的父母,心里淡淡的、平平的,這叫一心不亂。
你們不相信,檢討你自己,有丈夫的,要是談到丈夫,心動。有太太的,談 到太太,心動。有兒女的,談到兒女,心動。有父母的,談到父母,心動。 都是愛著染淫,不出輪回,生死流。你們各人檢討自己,是否有這種情形? 所以釋迦牟尼佛入山修道時發(fā)大愿,我不斷愛,不見耶輸陀羅。愛一斷,無 明即破。
大家看文,看過以后誰講?
乘師:「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回。先斷貪欲及除愛渴!刮覀兩洗涡迣W(xué)下來 ,修行如果沒有斷淫,不能了生死,因為念不一不生極樂,愛不重不生娑婆 。前面有講到「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以現(xiàn) 前一念清凈心來講,我們清凈心本來沒有執(zhí)著,平等清凈,畢竟空寂不生不 滅的。如果以緣起來講,淫欲也不可得,虛妄的。因為我們在畢竟空中執(zhí)著 ,落入遍計執(zhí),把它看得很實在,所以才會有生死輪回。如果我們能證到一 念清凈沒有生死輪回,當(dāng)下淫欲心就是虛妄的。為什么要講這樣呢?因為經(jīng) 上有講,淫欲即是道。
上面講到人天果報,斷淫欲有舍惡樂善,還是愛的根本。究竟處是要隨緣無 性,無性隨緣,清凈心當(dāng)下即是平等。
「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xiàn)世間非愛為本。」我們都是愛見大悲,菩薩是示現(xiàn) 的,所以以慈悲為根本。菩薩出空入假,知道一切法緣起無性,無性緣起, 所以雖然假藉貪欲入生死,但生死不可得,可以隨緣普度十方,度一切眾生 。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舍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回。勤求如來圓覺境界。于清 凈心便得開俉!骨鍍粜哪荛_悟。開悟,師父講到能解證,能了生死是定慧 ,而定慧是一法,末世眾生怎么能舍諸欲及除憎愛而永斷輪回呢?最主要的 還是要有解,以解起行,除憎愛二心。會入緣起,這些都是不可得,能銷歸 于自性,這樣才能顯我們的清凈心,如來圓覺境界自然能顯現(xiàn)。我們現(xiàn)前一 念心,本來就是如來的覺性。
師父:慧乘看出這重點(diǎn)了。這里有一個重點(diǎn),愛和慈悲的分辨,他說愛是愛見大悲 。大家從這里再深入,這里有很多人起疑惑的。他還提到淫欲是道,為什么 淫欲是道?誰知道?(答:無性。)淫欲無性才是道,不是說淫欲這個東西 就是道,那就錯了。這個淫欲和愛由兩種東西所分出來,我今天簡單和大家 講。一種是色法,一種心法。色法,在五陰當(dāng)中叫色,心法叫受想行識。小 乘執(zhí)著它實在有了,不能斷根本。色是因心而起,心是因色而起,它沒有的 。所以大乘叫它境智,境就是色,智就是心。境非獨(dú)有,因智而發(fā);智也非 獨(dú)有,因境而生。它是相緣而起的,大乘叫依他起,沒有這個東西。所以大 乘法叫五陰皆空。這里可以分析很多,以后大家深入佛法就知道了。
境是對心而說有境,心是對境而說有心,相因而起的。所以,佛和你說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因為眾生對色起障礙心,所以講六根。為什么對色起障 礙心說六根呢?六根是不是都是我?要是知道六根都是我的話,那都是心 。要是六根都是我,眼是我,耳到底是誰?鼻是我,舌到底是誰?這就是大 乘法所講的,都是我,叫實相。有六根叫諸法,還是那個法!實相是第一 義諦,隨緣無性;諸法,無性隨緣,還是那個法嘛!到了華嚴(yán),六根都是我 ,叫一切即一;我就是六根,叫一即一切。還是那個法啊!所以對于迷色之 人說于六根,六根沒有!
迷心之人為什么說十二入呢?心沒有,塵入根才有心。眼,色塵入眼根才能 見。聲塵入耳根,香塵入鼻根,六根都如此。六塵入六根,互相入;ハ嗳 ,我們在華嚴(yán)也修學(xué)過了,怎么叫入呢?入就是成嘛!眼根靠色塵而成,色 塵靠眼根而成,所以它自己沒有自性,還是第一義諦,還是無性。你迷惑不 知道,不知道無性,破你的迷心才說十二入。
為什么說色心都迷,說十八界呢?十八界有六識在里頭,眾生迷于六識,說 眼根對色塵生眼識,耳根對聲塵生耳識。其實它沒有生,你迷惑。識假使由 眼根對色塵生的話,我問你,眼根有識沒有?眼根如果有識的話,不必再生 了,它本來就有了。如果說眼根沒有眼識,能夠生眼識,那也不合道理。如 果沒有眼識能夠生眼識,耳根也可以生眼識,鼻根也可以生眼識。色塵也沒 有眼識!所以眼根、色塵都沒有眼識,和合能夠生眼識,不合道理。還是 隨緣無性,是第一義諦;無性隨緣,是世俗諦。所以有五陰、十二入、十八 界。這是題外和大家講的,叫大家開一點(diǎn)智能,知道多一點(diǎn)點(diǎn)。
這段文的重點(diǎn)在慈悲和愛,你把它搞清。什么叫慈悲?什么叫愛?菩薩變化 示現(xiàn)世間是倒駕慈航。誰講?
庶師:有句話說,事相之假顯理性之真,這里是以事相來講,真正「永斷輪回」, 是你不執(zhí)著有愛染之心,不是有愛染這種法,以這樣的清凈心便得開悟。師 父說重點(diǎn)在慈悲和愛,慈悲就是無緣大慈,以無緣大慈來度化一切眾生。
師父:你們講過以后要記住。等一會查注疏,看看和你講的一樣不一樣?他只能說 一項,并不能證明你說的不對。大家注意到一點(diǎn),「能舍諸欲及除憎愛」, 怎么舍呢?不是從理論上說,吃飯、睡覺、大小便利、劈柴擔(dān)水四威儀中, 從這當(dāng)中去舍!
修師:「菩薩變化示現(xiàn)世間非愛為本」,菩薩變化世間是以愿力來度化眾生。我們 眾生都是以愛為本,以造業(yè)的因緣受業(yè)的牽引來世間的;菩薩不是,以大悲 愿力為根本,這是菩薩和眾生的分別。
「但以慈悲令彼舍愛」,菩薩是以慈悲心度化眾生,令眾生舍愛。我們要怎 么舍愛?十二因緣有觸受愛取有,如果身受心不受,就是舍愛。因為心不受 ,不會起憎愛心,就是舍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是講菩薩留惑潤生, 因為大悲心重,而假貪欲入生死。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舍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回」,要除憎愛先要無我,一 切的憎愛都是由我而起的,無我的話就沒有欲求。能舍諸欲,就知道一切法 無性,所以就沒有可求的。知道一切法無性,一切法無我,所以能除憎愛。 憎愛是二法,二法是魔法。不起憎愛的話,就能永斷輪回。「勤求如來圓覺 境界。于清凈心便得開悟。」如來的圓覺境界就是我們的一真法界性,是人 人本具的佛性,便得開悟。
師父:你們記住!這是你們講過的,等會兒我們印證就能看出來。他只能寫一項 ,并不能證明說的不對,你說的都對。我和大家講,再誘導(dǎo)大家,菩薩是以 慈悲令眾生舍愛,勸化世間,菩薩慈悲好象沒有無明吧?眾生不同了,眾生 的愛由無明產(chǎn)生的,無明產(chǎn)生愛著染淫。愛著染淫從那兒生呢?從欲,欲貪 。欲貪從那兒生的?六入、觸、受,出現(xiàn)了。有受就轉(zhuǎn)為愛,愛轉(zhuǎn)為取,「 取」轉(zhuǎn)為「有」,所以有六道輪回!赣小挂韵率鞘裁矗可,那不是六道 輪回是什么?所以佛大智能,那位菩薩問他,佛以他的根機(jī)回答;塾X講!
覺師:「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回。先斷貪欲及除愛渴!骨懊嬷v過,眾生迷于緣起 ,執(zhí)善執(zhí)惡,執(zhí)善生三善道,執(zhí)惡生三惡道。他不知道緣起本無自性,本不 可得,虛妄六道輪回。如果要免除輪回,要先斷貪欲,放下愛著染淫的心, 才能出生死。放下即無生死。
「菩薩變化示現(xiàn)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 菩薩怎么變化世間呢?因為菩薩知道緣起性空,緣起本不可得;緣起不可得 ,性空也不可得,而于緣起中能行如幻佛事,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度化眾 生。眾生是有漏的因果,菩薩是以無漏因果而示現(xiàn)世間。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舍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回」,眾生如果能知道一切法 本來的真實相貌,本來一切法是緣起無性,會入不可得,而不起愛著染淫心 ,這樣就能永斷輪回!盖谇笕鐏韴A覺境界。于清凈心便得開悟!剐那鍍 的話,才能契入如來圓覺境界。
師父:我提醒大家,它這里有很深的意思。我們看「于清凈心便得開悟」,這里面 說出有兩種障,大家看出來了沒有?誰看出了可以講?所知障、煩惱障。也 分出大乘、小乘兩種階次,小乘人斷貪欲,斷愛。他從那里斷呢?他從受愛 取有斷,了了分段,斷了煩惱障?墒峭献非竽兀克麍(zhí)著有色法、心法。 心法是識,色法是名色、六入,有這一點(diǎn)執(zhí)著,構(gòu)成所知障。所知障障什么 ?還有無明,無明障住他造成了所知障,二死僅盡了一半,分段死盡了,變 易死沒盡。
大家看出它的脈絡(luò)來了沒有?所以要想盡除,要清凈心,不貪所知,不貪煩 惱,就斷人我、法我,它里面是深深有這個意思。斷了人我,沒有受愛取有 了;斷了法我,無明行也沒有了。所以佛說這段話有深深意思,大家深深入 ,上體佛旨。誰講?
聞師:講得對不對,請師父開示!副娚撋烂庵T輪回。先斷貪欲及除愛渴。 」這是總結(jié)上文。前面講「由有諸欲。助發(fā)愛性!箮煾搁_示到事障和理障 ,事障就是眾生于緣起法中迷于實在有。以受來講,根對塵中,眾生執(zhí)著實 在有,迷于實相。這里講「先斷貪欲及除愛渴」,因為愛為根本,由有諸欲 助發(fā)愛性,助發(fā)愛性就是發(fā)業(yè)無明,愛是根本無明。根本無明不自起,待緣 而成,和枝末無明,它們是互成的。既然是互相成就,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諸法都是沒有實性的?墒潜娚粫,在事上起障就叫事障,不能起修。 還是在五欲里打轉(zhuǎn)。如果慢慢他會到緣起性空的話,就能破理障。十二因緣 有觸受,受就是我們眾生根對塵時知道是緣起的,性空的,就不受這個法。 這不受就是無漏慧,無漏是小乘偏空。所以「先斷貪欲及除愛渴」,可以講 是無受,身受心不受。是不是這樣?請師父開示。
「菩薩變化示現(xiàn)世間非愛為本」,他不是以無明為本,諸欲以淫欲為本,菩 薩不是以淫欲來潤生的!傅源缺畋松釔邸,菩薩會到諸法緣起,緣起 法是性空,因為他曉得這個道理,而且他能起大愿,以大慈悲心的緣故,愍 念眾生。「假諸貪欲而入生死」,假諸貪欲就是不滅緣起能入緣起,可是他 能入生死不染生死。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舍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回」,為什么菩薩不是以愛潤 生?因為菩薩是中道慧,不同凡夫執(zhí)著實有。假如證無漏慧是不受,可是還 是受,我們知道,不受而受,這樣也是一種受法。菩薩中道慧,不著生死別 于凡夫,不著無漏,別于小乘取偏空涅槃。所以菩薩不染生死,不住涅槃, 這是中道慧。這是從理上來講,約事上講的話,根塵相緣,我們就在這里迷 惑。起修行時,可以在這地方下功夫。根塵相緣就是緣起法,知道緣起法, 就能除事障,能見法的實相,自然知道緣起法是無性的。無性就是緣起,就 不著于有,不著于空。如果慧解立行,你證到什么地方,它的力量就出來了 。
「勤求如來圓覺境界」,因為法法都是圓融的,會到此法的話,就知道心本 來是清凈無染的。雖然清凈無染,不礙重重?zé)o盡的緣起,因為緣起法本身就 是圓滿清凈的法。
師父:大家都講得不遠(yuǎn),等會兒查注疏你印證個人。剛才慧聞有提到無漏法,小乘 證無漏,現(xiàn)在大家可以分清了。中道真智能,無漏真智能,從那兒分呢?二 乘證無漏慧,他是從受、愛、取、有,斷了。所以叫無漏,不漏落于三界。 可是往上面執(zhí)著有色,有心,色是名色、六入,心就是那個識,所以無明不 破。破無明,就得無漏真智能。
不相信,我們看一看,破了無明得了無漏真智能,那個色心二法沒有。大家 知道,以心知有色,以色而有心,境智一對嘛!換句話說,由心生色,由色 生心,不對六塵怎么會生心?由六塵而生心!生六種識。這個以小乘無漏 智能不知道,他不受就是了。他執(zhí)著有色有心,不受。不受就不愛,不愛就 不取,不取就不有,不有就沒有生死,出三界?墒且乐械勒嬷悄芊治鼍筒 是這個道理。色由心而生,心由色而生,要是以中道智能分析,毛病大了。 你要是說心生色,如果你認(rèn)為心生色,心從那兒來的?心從色來的。是不是 ?色生心嘛!當(dāng)心生色的時候,有心無色。沒有色怎么生心?心不生怎么會 生色?中道慧一分析,毛病大了,對不對?
清凈心便得開悟,我不是和你們講嗎?不見一切法,即見什么?(答:般若 波羅蜜。)欸!即見般若波羅蜜,這是清凈心便得開悟。不見一切法是什么 ?不見有為法,不見無為法,叫慧眼清凈。小乘人呢?不見有為法,見于無 為法。其實見無為法還是見有為法,因為對有為立無為嘛!所以我們知道他 偏空,怎么偏空?他從愛下手,把愛斷了,不入三界,無漏了。不起大悲, 所以說他落于偏空。他說出生死入涅槃,有沒有生死?有沒有涅槃?你們 說!(答:沒有。)沒有是隨緣無性說沒有,有沒有生死涅槃啊?(答:有 。)無性隨緣說有,就是這個道理。
菩薩呢?知道無性隨緣有生死,所以度眾生起大悲;知道隨緣無性,所以雖 入生死,不染生死。所以這是行空不證,雖然證入空法,不證,而起大悲。 小乘就從這里差一點(diǎn)了,小乘法和大乘法大家分別就分別出來了吧!菩薩徹 破無明,破了無明是什么?慈悲。沒有破無明的,雖然不起愛,還是愛! 上文講過了,還滋愛本嘛!
修師:二乘出生死入涅槃,入涅槃是一種愛,也是一種受。所以他沒有徹底地舍愛 ,佛才徹底地舍愛。剛才師父說,二乘從愛取有出生死,他還是受涅槃,還 是取著涅槃。是不是這樣?
師父:等一等我再解決這個問題。如果聽得打瞌睡,聽得心不耐煩,那就毫不得法 益。在這場合有兩種法益,最上的是法喜,起法喜的時候,心不亂不打瞌睡 。次一等的是禪悅,禪悅喜。起法喜食的成大阿羅漢,起禪悅食的成小阿羅 漢,一個復(fù)位,一個重慧,F(xiàn)在我把這十二因緣和大家分析分析。
大家注意到,中道慧從那兒分?小乘法和大乘法從那兒分?變易死、分段死 從那兒分?法無我、人無我從那兒分?煩惱障、所知障從那兒分?大家注意 到,愛即無明,小乘人怕生死,他知道斷愛就了生死,阿含經(jīng)不是說過,愛 著染淫,他從這里下手,先斷愛。愛從那兒來的,一定從受,所以他從受愛 下手。受沒有了,不受后有,就沒有愛,沒有愛沒有取,沒有取沒有有,沒 有有就沒有生,沒有生就沒有老死,三界了了。這個愛,受產(chǎn)生愛,這其中 還有一種,想。受為愛根,想為見本,所以破了想、受,入了什么定?滅盡 定,出三界,八解脫最后一位。所以他證了無漏智,開無漏慧,不漏落三界 了?墒撬麍(zhí)著六入有,六入、識、名色,他還沒有破,名色不破,識和名 都是心,色和六入都是色,色和心有,以上的行當(dāng)然不破了,無明不破,所 以他僅僅知道第六識。第六識以上他不知道,阿賴耶識他不知道,這是小乘 人。
大乘人就不是了,無明一破是中道,破一分無明證一分中道,所以無明破, 是大乘中道慧。愛取有破,小乘無漏慧。小乘無漏慧破愛取有,叫斷人我執(zhí) ;大乘破無明證中道,就斷法我執(zhí)。破了愛取有,不漏落于煩惱障,只了分 段生死。破了無明,證了中道,不漏落所知障,了了變易生死。
慧修注意到,這是人我執(zhí),破了,法我執(zhí)沒破,一旦到了大乘,人我、法我 都破。這個煩惱障,小乘人斷了,所知障他沒斷。分段死小乘了了,變易死 他沒了,一個發(fā)真無漏慧,一個發(fā)中道慧,這不同了。如果以中道慧看無漏 慧,它都是假的。只了分段生死,還有無明,當(dāng)然不能了生死。所以住于無 明,五住地他僅破了四住地。大家看清了吧!這是十二因緣。
修師:那這樣他下手處從那兒下手?
師父:小乘斷受、斷愛,滅想受嘛!所以說,這是五陰法。五陰法是色、受、想、 行、識,凡夫具有,所以二障具有,二死具有,二我不斷。小乘斷色、受、 想,所以滅盡定叫滅受想定,可是他還有行識沒斷。大乘再進(jìn)一步斷行、斷 識,行識斷了,無明破。所以說,小乘僅僅從愛這個階段斷了,以上他執(zhí)著 有色有心。
修師:大乘從那里下手?
師父:無明。〈蟪诵拗械阑,就是實相法,法華經(jīng)不是講實相法嗎?就是從法界 會,就是第一義空、二諦法!從十二因緣就分出大小乘、五住地都分出來 了。這是無明住地,這以下是見一處住地、欲愛住地、有愛住地、色愛住地 ,這是五住。小乘僅僅破四住,沒破無明住地。無明住地力量最大了,勝鬘 經(jīng)不是講過了?所以我們?nèi)绻麖膼巯率质切〕,從破無明,修中道慧,入大 乘。中道慧不得了。∑┤缧〕诵四諦──苦集滅道,苦集滅道從中道慧講 起來,沒有苦集滅道。沒講的,就查注疏。
修師:小乘從七支下手,大乘破無明,無明怎么可以下手?
師父:殺、盜、淫、惡口、妄語、綺語、兩舌,七支斷了,貪瞋癡還有!所以佛 告訴小乘人,在阿含經(jīng)說愛著染淫四項都是貪。小乘不會大乘意,說大乘非 佛說,就錯了,謗佛。怎么知道?小乘人斷了染和淫,愛以下沒有斷,還有 愛和著,無明、行、識、名色、六入。假如破了無明發(fā)中道慧,無明也破的 話,貪瞋癡再也沒有。貪瞋癡是不是緣生。侩S緣而有貪瞋癡的嘛!隨緣無 性,貪瞋癡無性,所以貪瞋癡無性就是戒定慧,戒定慧染緣就生貪瞋癡。
聞師:請師父開示。我們修行不能躐等,譬如從受、愛,或者從諦理下功夫。到底 什么是躐等?什么是實修?
師父:修行要按部就班,不能躐等,躐等而修得不到成果的。不能躐等是在那里? 這四項佛在阿含里總說是一個貪字。生的次第,愛最細(xì),著比較粗,染更粗 ,淫最粗?墒悄銛嘁獜拇值臄,不能從細(xì)的斷,先斷淫,淫為生死根本嘛 !再斷染,想到自己父母,心熱了──染。想到自己的太太,想到自己的丈 夫,心動了──染。想到自己的親戚、朋友,。g喜起來了──染。這是 微細(xì)的淫,這都要斷。往上再斷著,最細(xì)的是斷愛。所以斷的次第是淫、染 、著、愛。這個斷盡了以后,自然斷煩惱障、所知障。
小乘斷到染這個階段,不斷了,入涅槃了。他修沒躐等,可是他從淫斷到染 ,往上不斷了,他認(rèn)為我究竟了,取涅槃。大乘人不是,斷染以后再斷著, 再斷愛。愛盡則無明休,了生死,這個叫中道慧,那個叫無漏慧,F(xiàn)在大家 了解這個階段了吧?還有問題沒有?
庶師:師父剛才說大乘是從無明斷,小乘從愛,我覺得這只是方便,因為愛只是一 種無明。我們起一句佛號,根本沒有大、小乘之分。
師父:阿彌陀佛就是清凈心,這個清凈心不是叫做凈土嗎?欲凈佛土,先凈自心啊 !清凈心不是斷滅,所以它是無量光、無量壽。
聞師:我們是修凈土,所以解門也要會歸凈土。以前師父講念佛三昧有提到,說有 次第,譬如說緣起、性空……,可是行只在一念,凈土法門是假方便,就是 一句佛號念到底。是不是說,我們念佛的人,雖然懂義理,可是念一句佛號 ,這句佛號本就是圓滿清凈的,還需要說我這佛號要斷什么斷什么嗎?因為 佛號一起,煩惱本是不可得,還要斷什么?
師父:你一句佛號起的時候,有沒有雜念。孔匀粵]有雜念。沒有雜念,還有生死 沒有?沒有生死。所以說,要了生死往生極樂,要一心不亂,就是這個原因 。慢慢地,耐心修學(xué)!慢慢地,才能把整個佛法的脈絡(luò)摸清了。 修師:講得很容易,一句佛號當(dāng)下沒有生死,可是過眼又不是。
師父:你看!一句佛號也是不出這個法,念一句佛號先斷淫,你們不斷淫,有用沒 有用啊?斷淫,然后斷染,斷淫、斷染從這里下手!(案:指黑板的字。 )一句佛號念到底,也不著也不愛。是不是?你說,你們持名念佛,念一句 佛號,愛著染淫具足。你說,你能否往生?你問自己去。最粗的一項是淫, 說你不斷淫心念佛,蒙佛接引,也得往生,那是正淫!邪淫不得往生。那 是雜毒食,飯里有毒藥啊!不是清凈心。所以佛不是和你們講得很清楚嗎? 一心不亂就是清凈心,凈念相繼就是清凈心。
不要說凈土法門,一切法門皆如此。所以你們念佛要知道,念佛不能躐等, 先從此地下手。先從此地下手怎么辦呢?我不是再三和你們講,不起淫欲念 ,你要是起淫欲念,誰也沒辦法,阿彌陀佛也沒辦法。再往上,不染。÷ 到親戚、朋友、父母、妻子、兒女、兄弟、姐妹,心不動。不起心動念,了 生死,涅槃流。起心動念,生死流,這個了分段了。了了分段,你就得往生 極樂,仗佛力,這比小乘人高得多了。
你就算淫染不斷,一心念佛,蒙佛接引也得往生,下品下生;甚而言之,邊 地往生,也得往生。所以凈土法門方便了,如果你再往上修,再斷著、斷愛 ,那是上品上生。要是斷了著,這是我們大略的說法,沒有詳細(xì)探討經(jīng)法, 可以說是上品中生了。愛也斷,上品上生。不染的話,是心不起心動念不染 ,可以說是中品生。真正念佛念到?jīng)]有淫了,最低限度是下品生。所以愛著 染淫一點(diǎn)不斷,還起邪念,那我不敢講,除非阿彌陀大慈大悲垂手接引你。 自己衡量自己,不要問別人,也不要問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問自己就行 了,能否往生,往生在什么階段,問自己。
如果大家要是真正斷淫的話,我們按理推測的話,最低限度是中品生。∫ 為什么呢?中品生是方便有余土嘛!真正斷淫,方便有余土的人,是阿羅漢 。
時間到了!我們今天休息了,下一次繼續(xù)查注疏。
解和證是一條線的,如果解里沒有證,怎么會有解?怎么會有證?證淺就是 解,解深就是證,也是一個道理。你證得淺,見到生死邊緣,不了生死;解 得深,見到生死邊緣,可以了生死。
■第二十七次修學(xué)
師父:大家要深深體會世間無常,佛說生死在呼吸之間。此生一過,你要淪落那一 道不知道,所以趕緊加緊用功。
慧思大師是天臺的第二代祖師,慧思大師他說有三種修行,第一種常坐修, 常坐要知道修定修慧。你們只知道白癡打坐,根本沒有用。一種是常行修, 就是你要念佛、繞佛。最好的一種修,有人不知道,最上是隨緣修。
大家知道為什么隨緣修是最上呢?隨緣修是平常日用皆在修,劈材、擔(dān)水、 燒水、煮飯、掃地、擦桌子,這一切都在修,這種修是最上了。什么原因呢 ?平常日用一切事情是緣起,深入二諦。佛說過,若人見緣起法,即見第一 義,見第一義,則得涅槃。所以平常日用總觀一切緣起如幻,自然會到一切 法無性,二諦融通三昧印。二諦融通三昧印,你到了有受用的時候,叫菩薩 的如幻三昧。如幻三昧就是二諦融通,修到如幻三昧,知法如幻,得大神通 ,我們辦不到。如幻三昧修到究竟處,就是見性成佛,我們辦不到,我們只 可采取方便。
小乘人修法,修解脫。所以六祖說過,祖師禪定貴在見性,不貴解脫。大家 這些法都不知道,我和大家講一講。小乘法修解脫,他是不知第八識,解脫 是我從法中解脫出來。他不知道這個我沒有,我們認(rèn)為這個我,第七末那識 執(zhí)著第八識的見分,我們的末那識執(zhí)著第八識的見分為我。還有相分,他執(zhí) 著為法,第八識叫自證分。小乘人不知道,他求解脫,凡夫更不知道。凡夫 不知道第八識的見分是我,相分是法,他更不知道,他從當(dāng)中起貪瞋癡,落 入生死。
小乘人解脫,他說我解脫了,從法中解脫,解脫出來。他說這個我完全是法 所生的嘛!五陰生的我。他不知道見分、相分皆是假,如果知道見分、相分 皆是假,叫依他起。如果執(zhí)著見分、相分是實在有,叫遍計執(zhí)。他僅僅求一 半,所以唯識一開頭講,于假說我法,都是假的。真實的,是自證分,可是 自證分有兩分,染分就是種子了,異熟了,凈分就是如來藏。小乘人不知道 ,所以他重于解脫。
六祖說過,禪宗貴在見性,不貴解脫。因為解脫,解脫誰去呢?沒有我沒有 法嘛!沒有法縛我嘛!所以沒有解脫。那么見性是什么?叫如幻三昧,見性 就是破無明見法性。怎么破無明呢?見一切緣起法非實如幻,破無明。破無 明自然見法性,破無明見法性叫如幻三昧。六祖說的,叫你六識出于六根門 頭,在六塵當(dāng)中來去自如,那是如幻三昧。所以說六祖一得三昧,就具有神 通。那大菩薩得三昧更不得了,據(jù)經(jīng)上記載,劫末的時候起大火燒,他一口 唾沫就把它滅了,那個我們辦不到。所以大家知道,隨緣修的功德最大,平 時要磨煉自己。現(xiàn)在我領(lǐng)導(dǎo)大家,已經(jīng)慢慢了解一點(diǎn)二諦法了,你要把它會 入實在修行。
凡夫辦不到怎么辦呢?你們里面有一些胡涂蛋,說見性成佛,我修見性可以 成佛。那當(dāng)然很好,那就是如幻三昧,地上菩薩得到。初地得一分,二地得 二分,等覺得十一分,佛得滿分。所以說見性成佛,不是那么簡單的。凡夫 不能修怎么辦呢?凡夫下手處從有為法修,就是修戒定慧,滅貪瞋癡。因為 凡夫人執(zhí)著我,更起貪瞋癡造諸惡業(yè),墮入三涂。所以修戒定慧,滅貪瞋癡 ,這是初步功夫。也近似如幻三昧,也可見法性,因為什么原因呢?貪瞋癡 是粗濁的無明,戒定慧是粗濁的法性。我告訴大家,大家是不是都聽懂了? 這是佛法當(dāng)中一般的修法,佛法的三昧無量無邊,我們知道得太少了,很可 憐!雖然知道,不好修。
還有一種三昧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也從緣起邊修,它的方便處是仗佛力接 引。譬如說如幻三昧,你知道要破無明才能見法性,那地上菩薩才夠資格, 我們怎么夠?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那還遠(yuǎn)得很呢!還有兩個阿僧 祇劫。所以大家老實修念佛,念佛仗他力,他力生到西方,就破無明見法性 ,等同于如幻三昧。不過你平時要觀察,淺的修戒定慧,滅貪瞋癡,也可幫 念佛三昧增進(jìn),得度,它能促使你念佛三昧成就。
如果你智能再高一點(diǎn)點(diǎn),直觀緣起如幻,法性不動,見法性。它也可幫助你 往生西方。如果你真的如此觀,往生西方可能在中品以上。所以修念佛三昧 ,要是智能低的人,你念佛記住持戒定慧。我告訴大家持戒念佛,你念阿彌 陀佛的時候,記住滅貪瞋癡,如果貪瞋癡一起,不得成就。貪瞋癡方面,大 家都知道了,貪欲是生死根,修學(xué)圓覺經(jīng)都知道。瞋心一起,一點(diǎn)功德都沒 有,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前功盡棄。等你轉(zhuǎn)身墮入三涂的時候,受人 擺布,受業(yè)力擺布,不得自在。所以我們修念佛三昧,要持戒定慧,滅貪瞋 癡。
如果你的智能再高,定力更深,你不妨試著起起觀,起起止。觀一切緣起法 如幻,破無明。止于法性不動,見法性。你不妨這樣修一修,這樣修雖然不 得念佛三昧,可以幫助你往生西方,我想最低限度在中品生以上。
希望大家各自用功!不要認(rèn)為我還年輕,那不一定,生死在呼吸之間,一口 氣不來,就是后世。所以佛法是真真切切的修行法,不是什么鬼鬼怪怪神神 奇奇的。你們大家出去講經(jīng)注意到,不和人家談鬼鬼怪怪的,不談那個,談 真實法,真實修行法。我們現(xiàn)在開始修學(xué)圓覺經(jīng)了。希望大家各自努力!
這段文還叫大家發(fā)揮發(fā)揮!「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回。先斷貪欲及除 愛渴!惯@不是告訴你很清楚了?貪瞋癡三項,要想免輪回不落生死,貪是 第一個;不落三涂,瞋是第一個。
「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xiàn)世間。」示現(xiàn)世間是什么?就是如幻三昧!菩薩 修如幻三昧叫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隨緣起法示現(xiàn)!阜菒蹫楸尽梗瑦蹫楸 的話,落入生死的是貪,菩薩示現(xiàn)世間不是無明,愛是無明,沒有無明叫慈 悲。
「但以慈悲令彼舍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蛊兴_不斷愛之一念,如果斷愛 的話,和二乘一樣了,取有余涅槃了。菩薩不斷愛,以愛潤生才入三界救三 界,入生死救生死。你要知道這不是簡單的,阿羅漢不敢辦。有很多凡夫說 ,我留娑婆度眾生,那你愚癡,你墮入地獄,誰救你?最低限度要保住天身 、人身!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舍諸欲」,欲就是貪欲。我和大家講一講,貪欲有幾 種啊?誰還記得?愛著染淫。這兒是略說,在阿含是佛詳細(xì)說!讣俺鲪 」,憎就是瞋恨心,愛就是貪心。為什么不講癡呢?因為貪心、瞋心都是無 明,都是愚癡。
「永斷輪回。勤求如來圓覺境界!箞A覺境界是什么呢?干脆和大家講,圓 覺境界就是隨緣無性,無性隨緣!赣谇鍍粜谋愕瞄_悟」,清凈心就是圓成 實性。【褪钦嫒珉S緣成萬法,萬法無性是真如,你修一切法門從此地入。 慢慢大家就知道了,一切法里面念佛法門最方便,為什么?仗佛力。慢慢地 你就真正認(rèn)識念佛法門了。
你們現(xiàn)在對念佛法門的認(rèn)識,說師父叫我念佛,我就念佛嘛!慢慢地你就自 己真知道為什么念佛法門可貴,到底它是一個什么法門。我們節(jié)省一點(diǎn)時間 ,誰要發(fā)揮可以發(fā)揮,然后我們就找注疏。
注疏是給我們印證的,上根利智的人開悟以后一定要有人印證,他不敢自己 決定。印證了以后才決定,哦!沒錯?墒俏覀儸F(xiàn)在找注疏印證,注疏有深 有淺了,大家各自用功,開始的時候,深的淺的都可以印證你。到了你進(jìn)步 的時候,深的可以印證你,淺的你可以印證他。大家看看,繼續(xù)發(fā)揮!我 們今天時間短一點(diǎn)。
我們可憐得很!佛說有無量三昧,我們也是昧──昧然不知,我們是昏昧 。
甫師:從這里我們知道要脫生死,要斷愛欲。愛欲是因為我執(zhí)的緣故,我執(zhí)使我們 不得自在,隨著業(yè)力輪回生死,因為貪瞋癡有業(yè)力,業(yè)力感果報,輪回生死 。如果沒有貪欲,就能體會清凈法,能隨緣自在,生死關(guān)頭心不會隨境流轉(zhuǎn) ,不會落入輪回。
再來講菩薩,菩薩得大自在,可以再入生死。小乘人辦不到,因為小乘人他 執(zhí)著我要解脫,我不敢入生死度眾生。菩薩能隨緣,隨一切的因緣度化一切 的人,因為他不動,所以雖入生死不染生死。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舍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回。勤求如來圓覺境界。于清 凈心便得開悟!挂磺蟹ū緛砬鍍,無有憎愛,因為虛妄執(zhí)我才落入生死。 如果當(dāng)下舍憎愛,就是清凈心契無相法,當(dāng)下就無生死可得,能夠開顯圓覺 妙心。
師父:大家知道,將來你要轉(zhuǎn)凡成圣,在煩惱中轉(zhuǎn),在生死中轉(zhuǎn),在平常日用中轉(zhuǎn) 。怎么轉(zhuǎn)法呢?轉(zhuǎn)凡成圣是知道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絕對不是躲在深 山里清清凈凈的,那根本是愚癡法嘛!誰還要發(fā)揮?
悅師:「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回。先斷貪欲及除愛渴!菇(jīng)文明顯告訴我們 ,眾生要免諸輪回,先從斷貪欲開始。
「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xiàn)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愛!惯@段是講菩 薩,無性隨緣,以智導(dǎo)悲,為了度眾生,令眾生舍諸愛欲!讣僦T貪欲而入 生死」,是說菩薩沒有斷愛,留一分愛潤生來度眾生,到了「金剛道后異熟 空」的時候才畢竟斷。這并不是我們凡夫「愛著染淫」的愛。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舍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回。……」這沒有簡別凡夫及 二乘,反正一切末法眾生。假如能舍諸欲及憎愛,就能永斷輪回。這必須要 有智能的,譬如能觀照一切法緣起如幻,這樣自然能舍愛憎,才能永斷輪回 ,以清凈心會入圓覺境界。
師父:慧悅提出「金剛道后異熟空」,大家聽說了吧?「金剛道」是什么?就是如 幻三昧具足,稱為「金剛道」。金剛道簡單說,就是不被一切煩惱所破,能 破一切煩惱。不外乎破無明,見法性;不外乎緣起無性,無性緣起。那個時 候,你轉(zhuǎn)身成佛了。到這個時候,如幻三昧又轉(zhuǎn)一個名字,叫什么三昧。 金剛?cè)。金剛(cè)烈院,有誰知道?這有五個名字了。都從念佛三昧出, 誰記得?就是它,它就是如幻三昧,金剛?cè)痢ⅹ{子吼三昧、般若波羅蜜多 、佛性、首楞嚴(yán)三昧,都從念佛三昧出。修這個三昧怎么修呢?直破無明, 見法性。所以很難修了。念佛三昧究竟容易,仗佛力破無明見法性,所以都 從念佛三昧出,都不外乎一個佛字嘛!誰發(fā)揮?探討深了,慢慢就愈入愈深 了。誰還講?
聞師:「勤求如來圓覺境界」,以前很難體會到什么是真正圓覺境界,事實上沒有 離開二諦,師父剛才有開示,隨緣無性,無性隨緣。如果作如是解,如是觀 ,如是修,慢慢能見生死邊緣。我們能體會到的就是二諦,一切法是隨緣法 ,隨緣法是無性,無性法常隨緣,這就是圓覺境界。我們修行以戒捉,捉煩 惱,定是要縛煩惱,慧是殺煩惱。不管你從那一個層面下手,都是要顯我們 隨緣無性,無性隨緣之圓覺境界。
如果依二諦,我們修行上就能慢慢地體會到,煩惱即是菩提。煩惱是隨緣, 隨緣即無性,會到無性,一切法性都是圓融,就能慢慢會歸圓覺妙性。所以 假如能勤求如來境界,二諦能融通的話,眾生才能了脫生死,才能免諸輪回 。我們知道,眾生只是一個迷惑心,迷惑心在般若經(jīng)有一句話,如幻如夢。 我們在生死里,有一句話說「大夢初醒」,我們什么時候醒過來?教門到一 個程度,我相信是可以起行的,可是我們眾生力量不夠,所以用念佛三昧銜 接起來!复髩舫跣选,好比六祖聽一句話就開悟,可是我想他一定是過去 有熏習(xí)大乘法的因緣。所以圓覺境界就是諦理的會通,然后在生活上應(yīng)用。 這邊說欲脫生死,永出輪回,要先斷愛渴,如果以勤求如來圓覺境界來講就 比較簡單。你能會到緣起是無性的,無性能隨緣,這樣慢慢我們在生活上, 可以不被一切煩惱所轉(zhuǎn)、所破。
「于清凈心便得開悟」,你知道煩惱即是無性,無性的煩惱不是斷也不是不 斷,這時候你的心就能清凈,于一切法無礙,這叫做于清凈心便得開悟,這 樣我們才能慢慢了脫生死。
師父:我告訴大家,開悟有兩種,那兩種呢?一種是明白了,現(xiàn)在一般人都很淺薄 ,說我明白這個道理了,那不是真正開悟。真正開悟是我辦到了。你們大家 也有開悟的時候,怎么辦到呢?在平常日用,不失戒定慧,不起貪瞋癡,你 辦到了,那你是轉(zhuǎn)凡成圣。貪和瞋兩項斷了以后,你就算不求生西方,在色 界天。要是求生西方極樂國土,有希望了。
策師:「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回。先斷貪欲及除愛渴。」為什么要先斷貪欲呢?因 為貪欲是最粗的生死根本。「及除愛渴」,愛著染淫是生死根本,這里可以 說是戒,戒成就以后能不墮三涂,出生死。
「菩薩變化示現(xiàn)世間」,為什么菩薩要來這世間?為了度自己的法身慧命, 眾生是菩薩法身,為了隨緣來度自己的法身!甘粳F(xiàn)世間」,以同事攝同眾 生入生死,但是菩薩雖現(xiàn)和眾生身一樣,他是以清凈大愿力示現(xiàn)世間,是隨 緣不變的!傅源缺畋松釔邸梗詿o緣大慈,令眾生舍離生死!讣僦T 貪欲而入生死」,示現(xiàn)和眾生一樣,可是沒有貪著心。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舍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回」,生死最粗的是欲念,諸 欲就是五欲五蓋。眾生起分別,就有憎愛二心,這是生死的根本,所以若要 斷生死就要除憎愛二心。如果沒有憎愛二心,就與清凈相應(yīng),清凈心就能與 如來圓覺境界相應(yīng)。
師父:「假藉貪欲」,為什么假藉貪欲而入生死?他是一定的道理。十二因緣,我 問大家,二乘斷愛還有取沒有?沒有取,取斷了還有有沒有?沒有有還有生 沒有?沒有生還有老死沒有?生老死皆沒有了,苦集滅道皆沒有了。
這是斷什么?沒有生死,還有煩惱沒有?憂悲苦惱皆沒有了,他斷了煩惱障 。二乘斷了煩惱障,不入三界了,沒有生死,不受后有了。這時二乘人說, 「我生已盡」,不受生死;「梵行已立」,沒有淫欲了,沒有貪淫了!杆 作皆辦」,我應(yīng)該斷的貪瞋癡皆斷了!覆皇芎笥小,就沒有生沒有死,入 涅槃了?墒巧厦鏇]斷啊,從無明行識名色六入皆沒斷,后面還有變易生死 。
菩薩修的階段和他不同,他是斷了煩惱障取涅槃,證滅,菩薩不是。所知障 障什么?障無上菩提。煩惱障障什么?障究竟涅槃。二乘人斷了愛,沒有取 ,沒有有,沒有生死,得涅槃了,他得一半?墒撬麤]斷無明,不得無上菩 提。菩薩得無上菩提,他先斷所知障,他得菩提了,可是他不取證,為什么 不取證?斷愛,就沒有取,沒有有,沒有生沒有老死,誰救眾生去?所以菩 薩斷所知障,不斷愛,這個愛就轉(zhuǎn)名為慈悲。菩薩不是愛是慈悲,他這里以 慈悲心不斷愛,就有取,有取就有有,有有就有生,有生就有老死,入三界 了,救眾生。
這說明了,菩薩先斷所知障。所知障斷了,煩惱障不斷,那煩惱障不是說他 有煩惱不斷,在煩惱當(dāng)中,愛轉(zhuǎn)名為慈悲了。在什么時候才斷呢?金剛道后 異熟空。金剛道也叫金剛定,也叫金剛喻定。到了金剛道成就的時候,就是 等覺菩薩了。等覺菩薩一念之間,所知障、煩惱障頓斷,轉(zhuǎn)身成佛。二乘人 他不是,他斷了愛以后,無明以上他不管,沒斷,他趕緊取涅槃。菩薩修行 不是,先斷所知障,所知障斷了以后,煩惱障不斷,留愛潤生。
有的人不知道,說菩薩還有煩惱,那他不知道佛法。愛以上斷了,以下不斷 ,有愛就有取,有取就有有,有生有老死,入三界度眾生。等金剛喻定以后 ,等覺菩薩了,如幻三昧具足,頓斷所知障、煩惱障。好!趕緊查注疏。… …愛怎么產(chǎn)生的?我。愛有能愛、所愛。
聞師:經(jīng)上講到「菩薩變化示現(xiàn)世間非愛為本」,剛才師父說菩薩先斷所知障,愛 轉(zhuǎn)為慈悲入生死。請問師父,先斷所知障化度眾生,他的位次是不是已經(jīng)破 無明了?
師父:有無明的叫愛,沒有無明的叫慈悲。要是菩薩斷了愛,觀世音菩薩還來救度 眾生干什么?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是為什么?愛念眾生,慈悲眾生嘛!沒有 慈悲叫愛,愛更濁叫著,著更深叫染,染更深叫淫。
明師:剛才師父講,菩薩沒有斷愛,有愛取,有生老死,這個生是不是意生身?
師父:他有兩種,像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法身。低一點(diǎn)的菩薩叫意生身,佛、 觀音菩薩、法身大士都叫法身。沒得法身的時候得意生身,意生身有三種功 德──自在、遍到、速疾,要想到那里受生,很快就去。要想到那里去,就 到那里去,自在,不受業(yè)障,不受愛著染淫系縛。得法身的佛菩薩更不得了 了,變化無方,一念之間可以在無量無邊的世界示現(xiàn)成佛。
意生身,聲聞、緣覺也有!三乘人皆是意生身,初初證到了如幻三昧,知 道緣起無性,無性隨緣,所以他能夠速疾,能夠遍到,能夠自在無礙。記住 !達(dá)不到這個境界求阿彌陀佛,他慈悲一定給我這個境界,求往生就可以達(dá) 到了。
隨緣無性,無性隨緣還有一點(diǎn)點(diǎn)執(zhí)著的時候,叫染分阿賴耶。完全沒有執(zhí)著 的叫如來藏,如來藏也有一個名字,二空如來藏嘛!空和不空。既然二空了 ,那里還有如來藏?那是清凈法身佛。所以說,經(jīng)上說大菩薩要想得法身, 要清凈如來藏名和識藏名。識藏名就叫第八阿賴耶。
我講過,阿賴耶識叫自證分,它的相分是法,它的見分是我。你知道什么是 見分?什么是相分?緣起邊出能、所,能者為見分,所者為相分,要是破了 能所的話,破了緣起,沒有第一義了,他一定有這個東西。你不要認(rèn)為見分 、相分不對、不好,都不要,那沒第八阿賴耶。破盡緣起,就沒有第一義, 世諦破第一義也破。所以佛贊須菩提,不壞一切法而說法性空。不壞一切法 ,就是不壞世諦;而說法性空,是說第一義諦。
聞師:剛才師父說到第八識,小乘不了第八識,有一個問題是,我們說第七末那識 執(zhí)著見分、相分,見分、相分是指能見、所見,請師父開示相分是指什么? 范圍有多廣?見分是指能,是不是包括見、聞、覺、知,都叫能?為什么小 乘不了第八識?
師父:如果小乘知道第八識,知道第八識以后是不是破無明?他知道第八識了, 還有無明嗎?第八識是如來藏嘛!如來藏是二空藏,二空藏還有無明嗎?他 不知道。如果他知道的話,他也破所知障,如果他也破所知障,也斷煩惱障 ,和佛有什么兩樣呢?那不應(yīng)該叫他二乘人,應(yīng)該叫他妙覺佛啊!所以二乘 ,聲聞乘、緣覺乘,不知第八識,他執(zhí)著我得解脫,那有我?所以禪師答 求解脫的人就說:「誰縛你啊?」沒有縛怎么會有解呢?所以他不見性,不 破無明不見性。
在很多經(jīng)有說過,譬如大般涅槃經(jīng)說過,聲聞乘人不見性不成佛,緣覺乘人 不見性不成佛。
(卍續(xù)一六?一○八下?圓覺經(jīng)直解卷上?一八)「此總結(jié)輪回根本皆貪欲 渴愛之過患也」,這個大家都說過,我相信貪愛、貪淫是生死輪回的根本, 大家都已經(jīng)都知道了吧!為什么不下大決心把它斷掉?你既然知道了,就應(yīng) 該下大決心把它斷掉。好比有一個人他不知道是井,掉下去了。你既然知道 是井,掉下去會死,你為什么要往下跳呢?
「此釋疑顯權(quán)也」,菩薩示現(xiàn)世間是權(quán)變,權(quán)實教在法華經(jīng)講過,一乘是實 ,三乘是權(quán)。所以菩薩也是權(quán),叫權(quán)教菩薩!羔屢伞,解釋這種疑惑,為 什么菩薩入生死?他是權(quán)現(xiàn)的!缚钟幸稍。菩薩入諸生死。豈非貪欲之過 耶!闺y道菩薩也是貪欲嗎?「故此釋云。菩薩但示貪欲。而入生死!箼(quán) 示、權(quán)變示現(xiàn)貪欲,不斷愛之一念,愛能潤生嘛!看到這段,兩種無明,一 開始無明行發(fā)業(yè),這叫無始無明,無始無明就是發(fā)業(yè)無明,潤生無明是什么 ?愛。 「以同事攝。令彼舍貪。乃是權(quán)現(xiàn)。」憨山大師是以權(quán)實教來解釋。這個權(quán) 乘菩薩,你們拜過懺吧?懺文都有說,不為聲聞、緣覺權(quán)乘菩薩,我愿做妙 覺佛!阜菍嵤乱。然修行者。必斷貪欲。于清凈心。方得開悟耳。」再看 第二個人。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jīng)要解卷上?二三六下?九)「恐疑者云。既令舍愛。何 故菩薩亦有愛生耶!蛊兴_既然教眾生舍愛,菩薩怎么還有愛?還入生死呢 ?「故此通云。示現(xiàn)受生。非愛為本!惯@兩個人講的一樣!傅源蟊 事利物。故凈名云。」凈名梵文名字叫維摩詰!副姴〖雌兴_病也」,漏掉 一個字,應(yīng)該是「眾生病即菩薩病也」。菩薩為了度眾生所以入生死,入生 死救生死,入三界救三界,菩薩行!赶饶艹帷7娇汕谇!瓜瘸釔壑 ,除舍愛是略說,具足說就是除舍愛著染淫,總說就是除舍貪欲!阜娇汕 求」,勤求佛道,我們再把它變個樣子講,這叫滅貪瞋癡,求戒定慧。「如 出?金始堪為器」,好比?石的金子把它煉出來,才能打金戒指、金項鏈。
「前但云貪愛。此云憎愛。境不順心。違情故憎!乖骶褪遣_恨,這兩種法 令眾生不得了生死,憎愛二心一定要戒除。有愛一念,落六道;有瞋一念, 落三涂!甘侵饕嘤蓯邸梗瑦鄱坏镁推鹪骱扌牧,違背愛心就起瞋恨心 了,都是我念起,不脫生死。
這個生死,我和大家講,有三重迷惑。第一重迷惑,沒有五陰,迷惑有五陰 ,二乘。五陰是法,色受想行識,他迷惑有法,大乘他知道五陰空。第二重 迷惑,于五陰當(dāng)中又執(zhí)著有我,二乘破了,所以他知道無我了。第三重迷惑 ,于我又執(zhí)著有生死、有煩惱──凡夫。一切凡夫都有三重執(zhí)著堅固,二乘 破二重,菩薩皆破。
「故雖兼憎意但說愛。永斷三障即名勤求。三障斷處心清凈矣。」這兩個人 講的都差不多。菩薩示現(xiàn)入生死是權(quán)變、權(quán)現(xiàn),不是真實。再看下一位。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jīng)近釋卷三?一七六下?一二)「故知三界一切種性皆以 貪愛為根本也。……」一切眾生皆以淫欲而受生。「固當(dāng)先斷欲根除愛渴。 透此一關(guān)便是出塵羅漢矣!关潗蹟嗔顺鰤m,塵是六塵,六塵在那里?三界 ,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個貪愛要是斷了的話,不受三界,出塵,出三界 的阿羅漢。愛斷了沒有取,取斷了沒有有,有斷了沒有生,生斷沒有老死, 出三界了。
自己設(shè)問!竼柶兴_不斷貪欲入生死中廣作佛事。何故必欲學(xué)小乘斷貪欲除 愛渴而求出生死乎。」也是懷疑菩薩入生死是不是也有貪愛根本呢?自己回 答!复鹌兴_入生死度生。皆是以變化身示現(xiàn)世間!惯@個變化身有兩種, 一種是法身,法身示現(xiàn)叫變化身。法身變化的身又有三身,課誦本有,三類 化身。三類化身是大化身、小化身、千百億化身!溉珑R花水月」,是假的 !阜侨舯娚鷮嵰砸麨橐蚨写松硪病梗皇钦鎸嵰砸苌。
「但以大慈悲力大誓愿力現(xiàn)同事攝令彼舍愛。假貪愛而入生死!惯@個假是 假藉,不是真假的假。借著貪愛,留愛潤生而入生死!钙鋵嵑翢o愛根也」 ,他破無明,他的愛如果以無明而生的叫愛,不是無明而生的叫慈悲。那這 講起來就多了,大家分辨愛和慈悲的不同,有無明的,有我;破無明的,無 我。有無明的有人、眾生、壽者;破無明的,沒有人、眾生、壽者。有無明 的,不空;破無明的,空。有無明的,有相;破無明的,慈悲、無相。不破 無明的,有愿求;破了無明,這個愛叫慈悲了,無愿。有無明的,有常有斷 ;破無明的,無常無斷。無常無斷叫慈悲,有常有斷叫愛。有無明的,有有 有無;破無明的,慈悲,沒有有沒有無。有無明的,有一有異;破無明的, 不一不異。大家演繹這個道理,就知道很多了。
「若自己有愛自墮生死。安能斷人之愛令彼出生死乎。」自己墮入生死,怎 么能救人呢?「故末世修行者。若能外舍五塵欲境。內(nèi)除憎愛二心。則永斷 輪回心得清凈!惯@是小乘階級,不是大乘階級!……于清凈心便得開悟 。正如出?之金方堪作器。若是藥汞金。入?則流去。是則尚不能免輪回。 欲求開悟安可得哉。」都差不多。為什么說外舍五塵欲境、內(nèi)除憎愛二心是 小乘階級?這明明小乘階級,外是五塵欲境,法不斷。法斷了那有外面的五 塵欲境?五塵欲境不外乎色,五陰皆空!「內(nèi)除憎愛二心」,這還是小乘 階級。不過我們不要認(rèn)為這是小乘階級,我們修還是要從這里下手。今天我 們講到此地! 大家要深深入法!我說過,聲聞乘人在色受想行識,破了色受想。色受想 是能啊!是我!他破了色受想,沒有人我了,可是他行識不破啊!所以無 明不破。佛說一切法無我,小乘只知道由我會到無我,其實他說的無我還是 我。
■第二十八次修學(xué)
「善男子。一切眾生由本貪欲。發(fā)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 而現(xiàn)深淺。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xù)諸生死!
師父:修學(xué)到此地。前面有講過五性,五性在文里講得不太明白,所以注疏家有兩 種判,判的有所不同。當(dāng)然深淺有差別不同了,兩種障是理障、事障。誰講 ?誰第一個講?
乘師:生死輪回的根本是貪欲,貪欲我們上次已經(jīng)研討過了。如果以十二因緣來看 ,小乘法下手處是從不受,因為不受就沒有愛,就沒有取有生老死,就能出 三界,了分段生死,可是不破無明,這是不究竟的。
以下講到顯出五性的差別,又講到二障,首先它講到貪欲,我們要怎么斷貪 欲呢?要從法性作觀。因為如果說要斷貪,就是有取有舍,這不是究竟的, 如果于緣起法偏空,這是二乘的境界。大乘修行是從無明下手,無明滅乃至 老死滅,這是還滅門,就能知道畢竟空寂,本來就不可得,無明是虛妄的。
「由本貪欲發(fā)揮無明」,有無明就有惑業(yè)苦,所以無明是生死的根本。我想 這里是總標(biāo),以下是顯出五性的差別。
佛只講一法,眾生根機(jī)不同,就分出三乘、五乘。這五性就是眾生的差別,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五性是依二種障而現(xiàn)深淺,一種是理 障,一種是事障?赡芾碚鲜侵v所知障,事障是講煩惱障,煩惱障障涅槃, 所知障障菩提。二乘人沒成就無上菩提,他沒有斷變易生死。「事障續(xù)諸生 死」,因為貪欲,所以生死相續(xù)不斷。
師父:不錯!這兩種障,理障就是所知障,也叫智障,事障就是煩惱障。如果以十 二因緣分別的話,無明、行、識、名色、六入,這都是理障。總而言之,無 明是所知障,愛、取是事障;鄢说谝粋先把這個問題解開了,第二個大家 注意到,「由本貪欲發(fā)揮無明」,你想一想,到底是貪欲在先無明在后?還 是無明在先貪欲在后?它這段話主要的重點(diǎn)在消文。消文從緣起邊說,于第 一義諦來解釋,另有其道理。誰再發(fā)揮?
策師:師父問,是無明在先?還是貪欲在先?「一切眾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這 個貪欲是指淫欲,應(yīng)該貪欲在前,發(fā)業(yè)無明。一念妄動就是無明,一念不覺 就是無明。五性差別……
師父:五性差別等會兒再講,我們等會兒再修學(xué)五性。
策師:顯出貪欲的不同,根性五種的不同!敢蓝N障。而現(xiàn)深淺!苟希瑒偛 慧乘師已經(jīng)講過了,理障是所知障,也就是住著一切法實在有,所以礙正知 見。正知見知道一切法本來清凈,本來平等,無所有,是正知見。住著一切 法實在有,落入遍計執(zhí),所以礙正知見。
「二者事障續(xù)諸生死」,為什么呢?因為事障也是住著一切法實在有,起貪 瞋癡,造種種惡業(yè),這是事障,事障就是煩惱障。
師父:你的意思是貪欲為本是不是?誰還有意見?把文字搞清。
彰師:「一切眾生由本貪欲」,眾生在依他起法當(dāng)中,發(fā)揮無明。在唯識宗說無明 是種子,在無明中顯出五性差別。如果會到圓成實,也是無自性,平等無差 別。如果落入遍計執(zhí),生二種障,煩惱障、所知障。如果證到圓成實法,知 道法清凈無相,能自在,于畢竟空中建立一切法,無所住、無所著。
師父:你的意思是貪欲為本?還是無明在先?到底那個在先?
彰師:我不知道什么是本?什么在先?
師父:誰還講?這段文重在消文。我們當(dāng)然不知道梵文如何?翻譯之人在技巧方面 有商榷的地方。誰還講?
明師:貪欲本身就是無明,你不可以說貪欲在先,或者無明在后。如果說貪欲在先 ,無明在后,那就是說明有貪欲,沒有無明,就是二法。無明在先,貪欲在 后,也是落于二法。因為貪欲本身就是無明,無明本身就是貪欲。所以不可 以說貪欲、無明誰先誰后。從一念妄動而產(chǎn)生無明,無明有很多種,有發(fā)業(yè) 無明、潤生無明。我的看法是無有先后。
師父:這是你的見地,不錯。誰還有意見?盡量發(fā)揮!
聞師:「一切眾生由本貪欲發(fā)揮無明」,從這字面上我們可以看出來,貪欲就是眾 生的迷惑心,迷惑心本身是遍計執(zhí)所出,我們眾生沒有正知見,沒有正知見 就是無明。沒有正知見障眾生的菩提,菩提是正覺,沒有正知見是沒有正覺 ,沒有正覺會起貪欲。貪欲是一種事障,從事上起遍計執(zhí)。
若約文字上講,眾生一念妄動,妄動就迷于緣起,迷于緣起也就是迷于甚深 的第一義諦,就是所謂的無明,無明不是有實體,無明是從境上起迷惑,從 依他起法起遍計執(zhí)。所以它也叫無始,無始無生,可是眾生迷惑的緣故,于 畢竟空中妄見一切法實有,才有貪欲!敢磺斜娚杀矩澯,這個「本」 值得商榷。貪欲一起,他有愛,一定有受,受就由觸來,這樣就可發(fā)現(xiàn)這種 愛是一種事障,因為愛續(xù)諸生死,所以說「二者事障續(xù)諸生死」。這是比較 粗的,微細(xì)地講,眾生迷惑緣起,也就是第一義,所以它說「由本貪欲」, 落入遍計所執(zhí)的緣故,這叫無始無明一念妄動。本來是空寂的,是因眾生一 念無明才落入遍計所執(zhí),這是事障;發(fā)揮無明是理障,因為沒有正知見的緣 故。這兩種障障礙眾生不得無上菩提。
師父:這個問題很深……講吧!
修師:剛剛慧明師說,貪欲和無明本來就沒有分前后,我們知道十二因緣惑業(yè)苦三 ,像旋火輪沒有前后。貪是愛,愛本身就是無明,欲是欲求。因為愛(無明 ),然后行,發(fā)揮無明怎么講呢?從無明行識就成為六道輪回了,所以它說 發(fā)揮無明,由本貪欲。
「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xù)諸生死!估碚险掀刑,二乘只知道人我 空,不知道法我空。譬如他所行的八正道第一個是正知見,以凡夫來講是正 的,假如以圣人來講,并沒有很正,偏空,也是一種偏見。所以他只證到有 余涅槃,不能證無余涅槃。他知道人我空,所以他執(zhí)著色心二法,不如大乘 法「照見五蘊(yùn)皆空」。他知道身心是五陰法所成,所以他執(zhí)著有五陰法,不 知道法也是因緣所成,一切法皆空!付呤抡侠m(xù)諸生死」,事障就是煩惱 障,我們由愛造業(yè),落入三有,六道輪回相續(xù)不斷。
所以剛才講貪欲、無明,實在沒有先后,因為以三世因果來講,沒有先后, 貪欲本來就是無明行發(fā)揮六道輪回。
師父:不錯!你們都會到第一義諦,要是從世俗諦講,你看!這句話應(yīng)該這么講, 把那個「本」去掉,「由貪欲而發(fā)揮無明」。如果這么說的話,從貪欲發(fā)揮 無明來,那貪欲為本了,是不是?不是。它的意思是,無明怎么發(fā)揮的?由 于貪欲而發(fā)揮。無明不能發(fā)揮,由于貪欲而發(fā)揮的。這個貪欲和無明,和后 面那兩種障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最后我再講一個天臺宗的大疑案給大家聽。誰再講?誰再發(fā)揮?現(xiàn)在我們已 經(jīng)摸得差不多了,一開始兩種障,事障、理障。無明的發(fā)揮,是由于貪欲的 發(fā)揮,貪欲是什么?有四種法,愛著染淫。這個愛著染淫發(fā)揮無明,才有生 死。五性差別我們不管了,以后再修學(xué)。這個貪欲、無明和理障、事障,你 們想一想,有什么關(guān)系?
明師:貪欲是事障,是煩惱障;無明是理障,是所知障。
師父:我把這個形式講出來,我們大家商量, 商量,看看大家是不是會入這個地步。 佛答復(fù)彌勒,因為彌勒是識大,所以著重在識的方面答。無明是過去,貪欲 是愛,怎么貪欲是愛呢?因為貪欲有四種,我不是和你們講過了嗎?最微細(xì) 的是愛,再粗一點(diǎn)的是著,再粗的是染,最濁的是淫,這四項通通叫貪欲。 由于貪欲發(fā)揮無明,我們看一看,怎么貪欲發(fā)揮無明的情形?無明、行、識 、名色、六入、觸、受,到這里完了,已經(jīng)告一個段落,不再相續(xù)了。已經(jīng) 受了就沒有了,這是因,到受是果,不能再生長了?墒撬趺催再生長呢 ?它繼續(xù)生死不斷,就由于愛,由愛又開另一個階段了。愛以后就取,取以 后就有,有以后就生,生以后就有老死。
你不相信看一看,從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應(yīng)該是告一個段 落了。后面怎么還相續(xù)?因為愛的關(guān)系。愛是什么東西呢?愛有四種──愛 著染淫,相續(xù)生死不斷。大家要知道,大家輪回六道生死不斷,誰的過錯? 愛著染淫。你們淫欲不斷,生死不斷。淫欲斷了話,自然沒有染,沒有著, 沒有愛。所以修道人不論感情,只講道義,就是這個原因。
我已經(jīng)講過再三了,大家應(yīng)該了解了。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 ,這個階段是什么障?理障。從愛、取、有、生老死,這個階段是什么障? 事障。記住。∵@是真真確確的,不含糊的。無明、行、識、名色、六入、 觸、受,這個階段根本還是無明,是不是?障礙正知見者是理障,所謂的理 障,根本處在這里。因為后面又有事,無明是理,障所知。所知障不證無上 菩提,障正知見,正知見就是無上菩提,被無明障住了。由于愛著染淫,生 煩惱障。逐漸逐漸,我們對大乘、小乘清楚了。
愛著染淫是煩惱障,煩惱障續(xù)生死。生死在什么地方?六道使我們生死,天 、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是在三界內(nèi)?還是三界外?三界內(nèi)。
我們再看,無明是理障,理障在三界內(nèi)?三界外?理障障三界內(nèi)外,三界內(nèi) 外皆障,因為有事就有理。那么二乘聲聞乘出三界,得有余涅槃,是斷了什 么東西?他破了煩惱障,自然得了什么結(jié)果?沒有三界生死。沒有三界生死 ,所以他得了涅槃?墒嵌似茻o明了沒有?二乘所知障還有!所知障是 理障,三界內(nèi)外皆有理障。二乘也破理障,怎么說呢?二乘也有慧解脫、心 解脫,如果說二乘僅僅破煩惱障這個階段,叫心解脫。
大家注意到,你們不明白的就問?墒鞘轮幸欢ㄓ欣恚瑳]有無理之事。他也 破理障,也得智能,因為二乘也得慧解脫,他的慧解脫是三界內(nèi)的慧解脫, 不是三界外的慧解脫。二乘人有慧解脫,怎么說呢?經(jīng)上說得很清楚,生死 煩惱以戒捉,以定縛,以慧殺。他出三界,不以慧殺怎么出三界呢?僅僅界 內(nèi)的慧,所以二乘心解脫以外,也有慧解脫。
阿羅漢得心解脫,慧解脫也得,叫俱解脫。大家可不要錯了,說這個慧解脫 也破無明,不是的!它破了愛著染淫。所以二乘說起來,他斷了煩惱障,沒 斷所知障吧!煩惱障由誰生的煩惱啊?由我啊!人我生煩惱。法我有沒有煩 惱?法怎么有煩惱?所以二乘人沒有人我,了了分段生死。
菩薩呢?有兩類菩薩,一類菩薩是圓教菩薩,一類是別教菩薩。如果按天臺 判的,二乘人僅僅是通教、藏教。別教和圓教都破無明、行、識、名色、六 入、觸、受,那不都是一樣嗎?不一樣。我們先講別教菩薩,別教菩薩修行 法大家注意到,他從受,受從那兒來的?觸來的,所以破觸。觸從那兒來的 ?從六入來的,破六入。六入從那兒來的?從名色來的,破名色。名色從那 里來的?從識,識在唯識宗就是八種識。了解了吧?唯識宗是從識開始,過 去還有行,行就是業(yè),無明是叫無始無明。
所以說各宗根據(jù)這個道理判唯識宗在別教,不是圓教。唯識宗是從識,它次 第破。所以天臺、華嚴(yán)各大宗皆判唯識宗是大乘始教,為什么?它是在別教 位,這我們就了解了,愈往上愈深。從破受、破觸、破六入、破名色、破識 、破行,達(dá)到破無明這個階段都叫大乘。那么大乘實在說起來究竟處就是一 乘,一乘就是大乘,為什么又別立一乘呢?一乘有兩宗,別教一乘是華嚴(yán)宗 ,同教一乘是天臺宗,都從無明下手。圓教沒有次第,也無漸次,一下手就 是破無明。大家了解圓教的性質(zhì)了吧!你要是按照次第破無明,是別教菩薩 。別教菩薩是怎樣?受、觸、六入、名色、識、行到無明,破無明。這個階 段經(jīng)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登地,破無明。所以他經(jīng)過十信、十住 、十行、十回向,到破無明,接近成佛了。無明,十地破十分,等覺破十一 分,十二分轉(zhuǎn)身成佛了。
可是圓教從無明下手,破四十一品無明,成佛。大家懂這個道理了吧?別教 菩薩破了無明,不斷。怎么不斷無明呢?他雖然破了所知障,本來是不受生 死,可是他留煩惱障,留愛潤生,這也是無明。他破無明,那是發(fā)業(yè)無明, 也叫無始無明,這個叫潤生無明。為什么原因?他要度眾生!大菩薩都是 這個樣,留愛潤生度眾生。
最后和大家講,圓教和別教的修行,你們學(xué)到現(xiàn)在,聽法華了吧!入了沒有 ?別教一開始,是從十住,信解中道,經(jīng)過十行、十回向、四加行、登地, 破無明。圓教不是,一下手就破無明。怎么一下手破無明?法華經(jīng)不是告訴 你,五品弟子位。開始就比別教高得多,他一開始隨喜,隨喜什么?隨喜實 相法。法華經(jīng)不是講了,隨喜法華經(jīng),法華經(jīng)是實相法。讀誦法華經(jīng),就是 讀誦實相法。別教菩薩沒達(dá)到這個地步。說法,說實相法!所以法華經(jīng)就 說實相法。一方面說實相法兼行六度,再進(jìn)一步正行六度,菩薩道具足,然 后六根清凈,然后再住、行、向、地,所以他破四十一品無明。
慧修注意到了,譬如印光大師說,菩薩位破四十一品無明,那是圓教,別教 破十一品無明。他怎么能破四十一品無明?從一開始就破無明。別教是一步 一步地來,先讀小學(xué),后讀中學(xué),再讀大學(xué)。圓教不同,一下手就是大學(xué)課 程,所以他破四十一品。
我們今天是略說!這道理很深,分析出來無量無邊。華嚴(yán)宗、天臺宗判教 立宗,根據(jù)這個判教立宗。所以,他們判唯識宗是別教。因為華嚴(yán)判小始終 頓圓,說唯識宗是大乘始教,這我們就分析清了,它次第修。耽誤很多時間 ,大家沒有發(fā)言,我本來想講一點(diǎn)天臺宗的問題給大家聽。太耽誤大家時間 不好,還是大家盡量發(fā)揮吧!沒人發(fā)揮,我們就查注疏。
我們已經(jīng)知道理障、事障就是所知障、煩惱障,所以我和你們講過了,菩薩 斷了所知障,不去煩惱障。到了等覺菩薩金剛喻定,煩惱障、所知障一時通 斷,成佛。誰還有什么意見發(fā)揮?沒有就查注疏了。
「一切眾生由本貪欲。發(fā)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刮逍韵炔灰芩, 我們下個禮拜才修學(xué)!敢蓝N障」,重點(diǎn)在二種障,看注疏怎么講。我們 大家知道,一者理障障正知見,障正知見就是障菩提,障無上菩提。二者事 障就是障涅槃,生死不是障涅槃嗎?時間不太多了,本來想和大家講「續(xù)諸 生死」,大有問題!現(xiàn)在查注疏了。
你們要是深入二諦理,你會了解的。要記住有一個原則,心清凈到極點(diǎn),自 然開悟。確實相信,絕對不在多讀誦。所以求無上佛道,不在多聞,你拿到 那把鑰匙就登堂入室,沒那把鑰匙,你圍著房子轉(zhuǎn),進(jìn)不來。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jīng)直解卷上?一○九上?一三)「此下答輪回問有幾種性 也。謂理事二障。為輪回性。性體也。以理障乃發(fā)業(yè)無明!估碚蠟槭裁词 發(fā)業(yè)無明?理障是無始無明。無始無明不是說十二因緣「無明行」的無明, 也就是那個無明,如果你僅僅會到無明行,不見佛性,發(fā)現(xiàn)無始無明,無因 而起的,那才叫見佛性。四種人修行,兩種人見,兩種人不見。聲聞人修, 不見佛性,得聲聞道;緣覺人修,不見佛性,得辟支佛道;菩薩人修,見佛 性不了了,得菩薩道;佛見佛性了了,得無上菩提。無始無明有沒有。繘] 有。∮械脑捑徒姓嫒,不叫無明,沒有才叫無明。
「事障乃潤生無明」,講出來了,事障就是愛取有生老死,是不是?這說出 來了,愛是潤生無明。「輪回生死。以二障為體!骨懊媸抢碚希褪撬 障,不得無上菩提。后面那個障是事障,就是煩惱障,障出三界了生死! 即修行差別。亦因無明厚薄二障淺深而顯也!勾蠹矣∽C,你所想的,所了 解到的,和憨山大師他所說的對不對。我告訴大家,憨山大師說的確實,如 果你了解的偏差,印證你自己不對,趕緊修正。如果你了解的和人家不合, 就不對。人家高,以他印證我;他要是有一點(diǎn)差別,我可以印證他。這樣才 叫互相切磋,深入佛法了。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jīng)集注卷上?四○下?一一)「根本無明但迷真而已」, 根本無明就是十二因緣的第一個無明,根本無明實在說起來不是十二因緣第 一個無明。不見性的人認(rèn)為它是,見性的人知道是無始無明。根本無明是什 么?就是無始無明。「本無差別」,根本無明僅僅迷真理。o性!沒有 什么差別!赣韶澯煌,這說出來了。「故熏發(fā)之令成五別。……」, 這個貪欲熏它,叫發(fā)揮無明。不是說,從貪欲發(fā)揮出來無明,不是那個說法 。貪欲熏無明,使無明得發(fā)揮,所以大家要了解,「由本貪欲發(fā)揮無明」是 這個意思。不是由貪欲發(fā)揮出無明來,要是以貪欲為本,那不對了。 「貪欲無明即二障之體」,貪欲和無明是兩個東西,這里應(yīng)該有逗點(diǎn),不是 貪欲無明。講清楚了吧!現(xiàn)在我們不要看下文,貪欲是什么障?煩惱障、事 障,無明是什么障?所知障、理障?此旅嬖趺唇忉專俊肝逍圆顒e乃淺深 之行。又行約法。五性約人。……」行是約法,五性是約人,可是法人皆沒 有。小乘人破了人,不破法。大乘人,唯識宗知道我法皆是假,這你要會到 了!赴l(fā)揮者由本貪欲即發(fā)無始無明。遂成二障。……」所以這解釋很清楚 了。「由本貪欲」,實在說貪欲就是愛取有以下的。「即發(fā)無始無明」,講 清楚了,發(fā)揮無始無明,這是大乘說法。要是二乘說法,他不是說無始無明 ,他說發(fā)揮無明,有行有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這是落入 聲聞乘、緣覺乘。
「由本貪欲即發(fā)無始無明。遂成二障!拱l(fā)揮無始無明成了二障,什么障啊 ?所知障、煩惱障。根本障就是無始無明。
「根本無明親障中道名理障」,根本無明就是無始無明。「親障中道」,中 道有很多名字,你們說給我聽一聽,好不好?(答:法界、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無所得……)很多名字。障中道,障法界,障第一義,障畢竟空,障 無所得,障無所有……。所以障中道名理障,證明大家所了解的沒有錯。無 始無明是理障。 「枝末無明」,枝末無明就是潤生無明。他這不是把無明分成潤生、發(fā)業(yè), 它是根本、枝末,F(xiàn)在大家知道,根本無明是什么?無始無明,就是發(fā)業(yè)無 明。枝末無明是什么?就是潤生無明,就是煩惱障。現(xiàn)在大家也確確實實知 道這個法了,所謂的無明有兩種,有根本無明、枝末無明。根本無明就是無 明、行、識,那個無明。枝末無明是什么?就是愛取有那個愛字。知道了吧 ?「牽生三界」,所以說「名事障」。大家了解的沒有錯,印證出來對的。
「……界外非無生死。以變易苦輕但云礙正知見!顾越缤馍溃@是理 障,也有生死,是變易生死。變易生死唯佛才盡,三乘皆有,聲聞、緣覺、 菩薩皆有。我們是變易生死、分段生死皆具有!傅频K正知見」,正知見 障菩提。他這個說得更清楚了,界外變易生死是什么惑?無明惑,如果依天 臺講法,無明惑、塵沙惑。愛取有以下是什么?見思惑,眾生不斷見思,落 入生死。二乘斷了見思,取涅槃,出三界了。
「見思亦障偏真。以分段苦重!狗侄问侨鐑(nèi),這說得很清楚了吧?我們 了解的沒有大差錯吧?以他印證我,這個人講得很徹底。「但云續(xù)諸生死」 ,這個續(xù)諸生死是虛妄的。續(xù)諸生死,沒有。∈裁丛蚰?這大家就要用 你那一招了,假有兩種,和合假、相續(xù)假,這就是相續(xù)假,假的。為什么是 假的?無性隨緣,相續(xù)假。
這個人講得很正確,印證你!你了解了沒了解?看看人家說的和你的怎么樣 。以前有善知識,有師父的話,說我了解這個道理對不對?老和尚印證說對 ,那就沒有錯了,要不然不敢相信,雖然悟到這個道理,不敢相信。再看第 三個人。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jīng)近釋卷三?一七七下?四)「此答第三問修佛菩提幾種 差別也」,答上面的問!敢磺斜娚砸载澯麨楦鹃L養(yǎng)無明」,也對! 他以貪欲為根本,長養(yǎng)無明。〔皇钦f以貪欲為根本,生出無明,不是那個 道理的,所以大家消文不要消錯!噶畋藷o明發(fā)揚(yáng)揮散引蔓牽枝頭頭羈紲」 ,貪欲令無明發(fā)揚(yáng)揮散,他的道理是以貪欲牽引無明發(fā)揮。你千萬不要解錯 ,你從這里一解錯,下面全盤錯。 「故于真如平等無差別處顯出五性差別也」,真如平等無差別處是什么?無 性啊!無性隨緣顯出五種差別,五種差別隨緣無性,還歸真如。
「皆由二障而現(xiàn)深淺者。謂凡夫?qū)Χ藙t凡夫障深二乘障淺。二乘對菩薩則 二乘障深菩薩障淺。若菩薩對佛則菩薩有障唯佛無障。二障者何。一者理障 。亦名所知障!箤α税!「由不達(dá)一法界義心不相應(yīng)。忽然念起障所知理 礙佛知見名之為障。即無明也!挂呀(jīng)印證出來,沒錯了,對不對?「二者 事障。亦名煩惱障。謂以昏煩之法擾亂于心。于事不了起惑造業(yè)。生死相續(xù) 不得自在名之為障。即見思二惑也。」這就了解了。我們看看他這個,他所 說的是他的見地。你們也有你們的見地,你們的程度要是比他們低,以他們 為依,你不能超過。如果你們的程度比他們高,有你的見地。
他說深淺是什么道理呢?凡夫?qū)Χ耍瑒t凡夫障深,二乘障淺。這有考慮之 處,看你們的程度到什么地方。二乘對菩薩,則二乘障深,菩薩障淺。你們 程度不如人家的,以人家來印證你;假如你們高,你們講出理由來,自然有 你們的見地!溉羝兴_對佛則菩薩有障唯佛無障」,看你們的程度,我不講 ,我講反而障你們。今天我們修學(xué)到此地為止!
■第二十九次修學(xué)
師父:三藏十二部雖然很多,它有一個原則,本著一個原則說出來。這個原則大家 知道是什么?這一個原則叫實相。若有人會入實相法,就仰體佛心。
實相法又分出來有兩個,實相無相,實相無不相,這就是二諦。實相無相, 就是第一義諦;實相無不相,是世諦。佛恐眾生不懂,所以在仁王般若講世 諦、第一義諦,當(dāng)中還有中諦,就是三諦。仁王般若說色諦、空諦、中諦, 就是般若心經(jīng)所說的,色即空,空即色。色即空,空即色,是二諦。中諦就 是那個無自性,色無自性所以空,空無自性所以色。實相是一實諦,無相無 不相;無不相就是一相,一相就是無相,所以佛又說是無諦。
不過我們在般若經(jīng)看是有這個意思,佛沒提出無諦。無諦是天臺宗所說,性 空宗也說,華嚴(yán)宗也說。又根據(jù)世諦,說出苦諦、集諦二諦,又根據(jù)第一義 諦說滅諦、道諦,這是四諦。佛說法不外乎這個原則,若人不知這個道理, 不知諦理的,不知法,距離佛法千萬億佛土。
這個法里頭,第一義諦不可說,凡是有法皆是世諦,從緣起說。所以外道問 佛:「瞿曇!你說的是什么法?」佛說:「我說的是緣起法。」外道不知。 現(xiàn)在有千千萬萬的人皆不知,我們現(xiàn)在能修學(xué)這個法,要感謝流淚,感謝佛 。
所以說,佛說緣起法不可思議嘛!這是上體佛心,仰順佛行,佛的行就是戒 律。譬如說,我們修凈土法門也算是佛行,一切行門皆是佛行,修一切諸道 品皆是佛行,一切乘,所謂乘就是佛行,最能代表佛行的是戒律。根據(jù)這個 佛心、佛行,是修;得證,佛說那是叫得果。仰承佛心、佛行者,叫行者, 達(dá)到證的地方,叫得者。佛說我聽許行者、得者,于我法中出家,接受供養(yǎng) ;若是非行者、非得者,不聽許受一飲水供養(yǎng)。我今天告訴大家,大家要好 好地修行。
不能仰承佛心、佛行者,佛說是破戒之人。破戒大家都知道了,五篇之中前 二篇,前二篇是破根本戒,后三篇是破威儀。破見,略說是五種見──身、 邊、邪、見、戒,廣說六十二邪見,凡是一切有所得皆是邪見,遍計執(zhí)皆是 邪見。不凈說法者,執(zhí)著文字相,說有相,是不凈說法。有我人眾壽相,是 不凈說法。有所得是不凈說法,起分別心是不凈說法,貪著世間名利是不凈 說法,不順佛旨是不凈說法,喜樂外道,說外道經(jīng)義是不凈說法。佛說破戒 者、破見者、破威儀者、破正命者、不凈說法者,如果接受供養(yǎng)者──負(fù)債 ,欠債。他說他是擔(dān)重?fù)?dān)者,欠債多了話要償還,所以我不聽許這種人受一 飲水之供養(yǎng),一滴水都不得受施主供養(yǎng)。
所以大家要徹底知道,仰體佛心,還要仰順佛行。我們持戒、念佛,就是順 佛之行。不要貪著世間名利,世間榮耀一概與我們無關(guān)。你要做出家人就做 老老實實、清清凈凈的出家人,不要在世間出風(fēng)頭,打你的知名度,那不是 佛的弟子。佛說那是六師,外道六師為其師,我不是他老師。
我們在修學(xué)圓覺經(jīng)之前,我講幾句話,因為我深深感覺佛法一天天地沒落了 。我們很慚愧,雖做佛弟子,不能為佛出力,很慚愧!我雖不能發(fā)這個心, 希望大家有心人,發(fā)這個心,護(hù)持佛法。
前面講過理障、事障,大家要會入,理障障正知見,是什么障?所知障。 事障相續(xù)生死障涅槃,是什么障?煩惱障。今天開始修學(xué)「云何五性」, 這個五性有很多注疏家有點(diǎn)差別,好象諦閑大師他列出有無性,那是老和尚 的見地。還有人把五性給搞錯了,我們看看五性是什么。
「云何五性。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斷滅名未成佛!
師父:我們先修學(xué)這一句好不好?大家看看這句是什么性?所知障、煩惱障都原原 本本沒有動,好象是生死凡夫吧?誰講這一句?
悅師:二種障是理障、事障,就是煩惱障、所知障,沒斷的話,具足變易生死和分 段生死,就是凡夫,所以說「名未成佛」。
上次我們修學(xué)「由本貪欲。發(fā)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而現(xiàn) 深淺!顾跃褪且驗樨澯l(fā)揮無明才顯出這五性差別,這是第一個種性, 凡夫種性。這段文就是講從無性起緣起來說,也就是真如隨緣,隨染緣而落 入這五緣的。
師父:慧悅講,從無性隨緣而有五性差別,我現(xiàn)在把它寫在黑板上,大家順這個路 子好修學(xué)。無明是什么障?所知障。愛是什么障?煩惱障,F(xiàn)在大家應(yīng)該 了解了,我們對家人、眷屬,對一切親戚、朋友、男女之間相愛,皆是煩惱 ,續(xù)諸生死,不斷生死,大家知道了吧?多少人迷惑在里面,明知道生死? 舔刀頭蜜,他不出離,F(xiàn)在知道了吧?愛是煩惱,煩惱續(xù)生死的。所知障、 煩惱障都沒有斷,什么階段?凡夫,第一個凡夫性。所以我們知道了,云 何五性?下面佛說五性差別。
「善男子。若此二障」,無明沒破,煩惱不斷,愛心執(zhí)著。愛心執(zhí)著變成四 個法,什么法?愛著染淫,愛著染淫續(xù)生死!肝吹脭鄿缑闯煞稹,凡夫 。第一個我們說過了,五性當(dāng)中第一性是凡夫性。大家誰還有什么意見?有 其它的發(fā)現(xiàn)可以說。沒有發(fā)揮的,我們再看第二個。
「若諸眾生永舍貪欲先除事障。未斷理障但能悟入聲聞緣覺。未能顯住菩薩 境界!
師父:「若諸眾生永舍貪欲」,大家注意到了,「永舍貪欲」在這邊,「先除事障 」在這邊(案:可能黑板有畫表。)「未斷理障」,理障在這里,「但能悟 入聲聞緣覺」,斷了這邊,不斷那邊,悟入聲聞緣覺!肝茨茱@住菩薩境界 」,還不是菩薩。
大家細(xì)看這段文。這在五性當(dāng)中是什么性?把它的道理講出來。唯識宗護(hù)法 菩薩,不說熏生諸法。他說熏只能增長,不能生。其它的十大論師,說熏可 以生。唯有護(hù)法,據(jù)窺基大師說,是千佛之一,賢劫中千佛之一,他說熏不 能生,能增長就是了。誰還講這段文?分析其道理。
「先除事障。未斷理障但能悟入聲聞緣覺。未能顯住菩薩境界!鼓銈儾皇 講過彌陀要解了嗎?我們馬上開始修學(xué)彌陀要解。彌陀要解好象有一個事持 、理持吧?你仔細(xì)想一想,它和事障、理障,有什么關(guān)系?事一心不亂,他 說過了吧?見思惑先脫落。誰講這段文?
覺師:眾生如果能從緣起法知道性空,他知道一切法都是緣起的,不會起煩惱障, 不會在緣起中起貪著心,這樣他能斷除事障,就是煩惱障。他只能做到緣起 性空,不能做到性空緣起,所以他還沒有辦法斷除理障。只能斷煩惱障,偏 空,只能悟入聲聞緣覺。「未能顯住菩薩境界」,菩薩境界他能于緣起起大 用,他知道緣起無性,因為無性能緣起萬法。
師父:這是聲聞、緣覺性,是不是?我們和大家深入講一點(diǎn)點(diǎn)。這就分別出大乘、 小乘,大家都知道涅槃有兩種,那兩種?有余、無余。生死也有兩種?那兩 種?分段、變易。分段在那里?我們上次講過。(答:愛,煩惱障。)變易 在那里?無明是變易。
這里分別出大乘、小乘,小乘說涅槃,它有有余,有無余,他僅僅了分段生 死,斷色受想,不斷行,不斷識。他說我已經(jīng)證到果位了,我知道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所作皆辦,不受后有了,斷了我的生死因了,我命終以后再也 不受生死了,這叫入什么涅槃。克f是有余,我業(yè)報身還存在的。就是說 子縛已除,果縛還在。子縛就是因地之縛,已經(jīng)斷了,沒有了,集已經(jīng)斷了 ,苦諦還在,這個報身還有,有余。等我命終以后,灰身滅智,法界中除掉 我這個有情,他說是無余。
大家知道有余、無余了吧?小乘說我在,可是我已經(jīng)斷集了,不受后有了, 有余,還有我這個身子;等我死了,灰身滅智了,完全沒有了,叫無余。大 家好好聽著,切實了解。
大乘說有余涅槃、無余涅槃,不是這么說了。大乘人說,有余涅槃是怎么的 ?無明沒斷盡,正在開始斷。斷無明這個階段叫了變易生死,這個叫什么涅 盤?有余,變易生死還有。變易生死沒有,已經(jīng)取滅了,度化眾生因緣已經(jīng) 因圓果滿了,那個叫無余。大家聽過勝鬘經(jīng)吧?勝鬘經(jīng)說小乘沒有無余涅槃 。怎么說呢?根據(jù)大乘的標(biāo)準(zhǔn),了了變易生死,破盡無明,才叫無余。他不 破無明,一點(diǎn)也沒斷,他怎么叫入無余涅槃。所以說,沒斷變易生死,沒破 無明,這個種性是什么種性?聲聞、緣覺。
根據(jù)這個十二因緣,我們就分析得很清楚。誰有疑問的可以舉手,有發(fā)揮的 可以講。沒有,我們就往下修學(xué)。「若諸眾生永舍貪欲」,好象和彌陀要解 所說的事一心不亂有關(guān)系吧?是不是?這時見思先脫落,大家看出來了沒有 ?見思惑在那里?無明惑在這里,至于塵沙惑,那是天臺立的,經(jīng)上佛沒說 ,佛在勝鬘經(jīng)說過恒沙惑。
「未斷理障」,未斷理障是那邊?未破無明!傅芪蛉肼暵劸売X」,聲聞 緣覺是二乘!肝达@住菩薩境界」,他沒斷變易生死嘛!第二種性,我們已 經(jīng)知道,是聲聞緣覺性。有人把聲聞、緣覺分開兩種說,可以那么分,當(dāng)然 和經(jīng)上有點(diǎn)不合了吧?再看下面。
「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欲泛如來大圓覺海。先當(dāng)發(fā)愿勤斷二障。二 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
師父:「欲泛如來大圓覺!梗⒁獾健复髨A覺!故鞘裁礀|西?誰講?
悅師:師父!「泛」是什么意思?
師父:「泛」是在水上游,所以游湖叫「泛舟」。
悅師:「大圓覺!挂灿泻芏嗝啵褪菍嵪,也可以講是一真法界,就是成就佛 道的智能。這里講,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欲入一真法界大圓覺海,應(yīng)該發(fā)愿 斷二障,二障就是煩惱障、所知障。也就是十二因緣里的無明和愛。二障已 伏以后,才能悟入菩薩境界。這里說「伏」,就是留一分愛度眾生,所以沒 有完全把二障斷除,唯有佛才把二障究竟斷盡。因為菩薩境界是分破無明, 分證法性,不同小乘人。
小乘人認(rèn)為法有我無,他知道我空,但法還沒空,所以他認(rèn)為煩惱實在有, 要破煩惱,才認(rèn)為我得解脫。菩薩會入無性,破無明證法性,知道法不可得 ,就不會急取涅槃。小乘人就急取涅槃,在這里就分出大乘、小乘的差別。 師父以前講過,貴在見性,不貴于解脫,所以大乘會其法性,伏二障,所以 悟入菩薩境界。這是第三種性,菩薩種性。
師父:大家……你講。
修師:大圓覺海我們把它講成「畢竟空」,剛才慧悅師有講是一真法界、實相,它 還有很多名字。大圓覺海就是畢竟空,它能成就一切法。「先當(dāng)發(fā)愿勤斷二 障」,二障我們都知道是煩惱障、所知障。這里說「二障已伏」,伏就是沒 有斷盡!讣茨芪蛉肫兴_境界」,菩薩境界能出空入假,行如幻三昧,度化 眾生,這是菩薩種性。
師父:你們都有所發(fā)揮。
生師:大圓覺海就是大圓鏡智,要達(dá)到如來大圓鏡智境界,要發(fā)愿斷事障和理障, 也就是說要到佛這種境界,要修。怎么修呢?要先發(fā)愿,發(fā)什么愿呢?斷二 障!付弦逊。即能悟入菩薩境界!故裁词瞧兴_境界?以日常生活中來 講,譬如做一切事情,性空;雖然做一切事情,心不執(zhí)著,性空,那種境界 就是菩薩境界。我們時常聽說「巧把塵勞為佛事」,就是菩薩境界。
師父:這段文大家不知道,我不得不講一講。第一個「大圓覺!,這有很多名字 :圓成實性、中道、第一義、畢竟空、大圓鏡智……你們都講過,還有一個 究竟了義的,你們沒講出來,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欲泛如來大圓覺!,就是欲證入佛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付弦逊 。即能悟入菩薩境界。」這個很深,你們不會發(fā)揮出來的。菩薩是這樣的, 所知障不斷,為什么不斷呢?因為他煩惱障不斷,煩惱障留一個愛,留愛潤 生嘛!所以煩惱障愛不斷,也是伏,所以菩薩境界──二障伏,不斷。
到什么時候才斷呢?到金剛道后異熟空。金剛道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轉(zhuǎn)身 成佛那一剎那,一剎那間所知障、煩惱障頓斷,證佛果。所以他叫「二障已 伏」,他不斷煩惱障,不斷所知障。斷了的話,怎么度眾生呢?煩惱障、所 知障伏,不斷。實在說就等于斷了,可是煩惱障愛之一念不斷,留愛潤生。 所以煩惱障也是伏,怎么叫伏呢?不造業(yè),不受果報了。為度眾生故,留愛 潤生。等到等覺菩薩,金剛道后異熟空,金剛喻定,轉(zhuǎn)身成佛了,一時頓斷 。
所以說「二障已伏」是菩薩境界,二障已斷是如來境界。還有沒有人講的? 你們可以盡量發(fā)揮!
聞師:這段是講菩薩種性,這里告訴我們修行的一個要領(lǐng),欲證不生不滅的究竟涅 盤,應(yīng)當(dāng)發(fā)愿勤斷二障,一是愛,一是無明。我們修行不能有所得,有所得 就是遍計執(zhí),也就是邪見。
「二障已伏」,師父已經(jīng)開示,伏是不造業(yè),不受果報。菩薩自度度人,分 破無明,留愛入生死度化眾生。「二障已伏」,因為他還沒斷的緣故,永斷 的話才能入如來圓覺妙境,這叫菩薩種性。所以修行要以無所得心才能契入 如來的圓覺清凈心。
師父:大家注意到,他實在是入無余涅槃了,留著有余涅槃不斷,所以說「二障已 伏」。慧翰不是要講嗎?
翰師:「如來大圓覺海」就是指佛的境界,我們知道佛是過無不盡,德無不圓! 先當(dāng)發(fā)愿勤斷二障」,是指登地以上的菩薩,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性。二障 是指煩惱障、所知障!付弦逊,我們知道菩薩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所以留愛潤生,所知障已斷,煩惱障未斷,所以說已伏。
師父:我們現(xiàn)在修學(xué)下面一段。下面一段經(jīng)文就講出來了,「拔苦必期二死盡」。
「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菩提及大涅槃!
師父:這很簡單,現(xiàn)在大家上路了,就知道它講什么東西了。這是什么種性?誰講 ?
策師:這一段就是講煩惱障、所知障都已經(jīng)斷了,就進(jìn)入如來微妙圓覺,就是佛的 境界了!笣M足菩提及大涅槃」,就是證佛的無作大涅槃。
師父:我和大家講一講。無明是什么生死?變易生死,愛是什么生死?分段生死。 藥師偈不是講過了──拔苦必期二死盡?令一切眾生皆成佛,變易死、分段 死皆盡,成佛。那是如來種性了。
破無明是什么東西?在菩提涅槃得到什么東西?無上菩提。這邊是究竟涅 盤。∵@邊(愛)續(xù)生死,那邊(無明)障理智。究竟果位,證無上菩提, 究竟涅槃,這講出來了嘛!「滿足菩提」,是滿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及大涅槃」,究竟涅槃。
我們今天修學(xué)不完了,下個禮拜二再看注疏,好不好?今天時間太久了。
從這里我們看出來,聲聞緣覺和菩薩有什么差別?他沒有菩提。固然有聲聞 菩提、緣覺菩提,那不算。他不破無明嘛!沒有菩提。他了生死了,分段生 死,取證涅槃。菩薩呢,雖然取證涅槃,不入涅槃,還留著生死度眾生。
大家看這個表,就知道了。大乘、小乘就分清楚了。今天我們不查注疏,大 家有心得的可以發(fā)揮,發(fā)揮發(fā)揮,我們就下課了。
悅師:我覺得這好象不屬于五種性中的一種,因為前面講「一切眾生由本貪欲。發(fā) 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狗鸩粫且驗樨澯l(fā)揮無明的,所以佛他不 算是五種性之一。
師父:這是什么性?
悅師:這只是他圓滿菩薩道而成就佛果,是果位。
師父:欸!這是如來性。下面那一性我們下次再修學(xué),這有兩種說法。我們今天修 學(xué)五性,僅僅能修學(xué),第一個凡夫性,第二個聲聞緣覺性,第三個是菩薩性 ,第四個是如來性。下面一個不知道什么性,下個禮拜且聽下文分解。
悅師:佛也算五性中之一嗎?
師父:是的,根據(jù)這個經(jīng)文它明明說出來了。其實這五種性同是一個性,什么性啊 ?(答:無性。)佛是不是也在無性當(dāng)中?無性才是佛。o性不是一真法 界嗎?一真法界不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是佛嗎 ?佛不是實相嗎?實相不是中道嗎?迷于名相啊!不知道。誰要發(fā)揮這段, 發(fā)揮完我們就下課了。
聞師:剛才師父說佛的境界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二死盡。二死盡就證無上 菩提,究竟涅槃。無上菩提就是我們勤斷二障,始覺,開始修行,始覺合于 本覺,就是清凈的妙覺,始本合就假名無上菩提,究竟涅槃。約心性講,我 們徹證自性清凈心,心性顯現(xiàn)出來,這就是無上菩提。無上菩提就是無量光 ,究竟涅槃就是無量壽,三世諸佛同是無量光,無量壽,所以念一佛就是念 十方三世一切佛。
師父: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有一般人毀謗凈土,他不知道佛法嘛!你們都修學(xué)過彌 陀要解,事持是事一心不亂,那就是證到菩提涅槃了。涅槃不是究竟涅槃, 究竟涅槃要證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證到以后得無上菩提,這個涅槃才 是究竟涅槃。
不過,我們往生凈土是這樣的,雖然不得究竟涅槃,仗佛力就得究竟涅槃。 彼國眾生壽命無量啊!無上菩提、究竟涅槃是什么?就是無量光、無量壽。 無量光、無量壽是什么?世諦、第一義諦嘛!你要是不知道這個道理,你總 是在門外亂摸索。誰要發(fā)揮這個意見的?詳細(xì)探討這段文,下個禮拜我們接 著猜猜它的第五種性。
修師:下面經(jīng)文講到「是名眾生五性差別」,佛種性也算在眾生里面嗎?
師父:五性皆是緣起法嘛!緣起法皆是無性。
修師:前面說「一切眾生由本貪欲。發(fā)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顾煞鹨部 以講成眾生嗎?
師父:不能咬文嚼字。經(jīng)上不是說嗎?無佛無眾生,無有佛涅槃,無有涅槃佛,怎 么可以那么講?那是約第一義諦邊講。約世諦邊講,有佛有眾生啊!有佛入 涅槃!要會到緣起就是無性,無性就是緣成。
悅師:師父!它下面還有一個,那就變成六個。
師父:所以說,這里就要分清了。
聞師:「善男子。一切眾生由本貪欲。發(fā)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菇(jīng)上講「由本貪 欲」,那么五性是不是應(yīng)該把佛列上?事實上佛是究竟沒有無明的,這五性 不知道怎么算,我就不清楚了。
師父:也可能,大家運(yùn)用運(yùn)用智能,我們不可看注疏,憑自己悟性去解。
修師:因為下面還有一個不定性(外道種性),就變成六種性。
師父:所以說,有分析到無性,有分析到外道性。大家把這個意見都存著,不可看 注疏。∠氯ヒ院蟛豢煽醋⑹。到什么時候看注疏呢?下個禮拜查注疏再看 。要是你現(xiàn)在看注疏,你知道是知道了,障住你的悟性,永遠(yuǎn)不悟。禪宗度 徒弟就是這樣,不告訴你。我告訴你是我的東西啊!你自己永遠(yuǎn)不悟,你自 己假使想通了,悟入了,那你的東西,你得圣果、得圣位了。如果你看注疏 的話,永遠(yuǎn)是凡夫,不脫生死。
今天時間到了,把問題留著下個禮拜再解決了。(弟子云:留惑潤生!)五 種性到底有沒有?下個禮拜我們看注疏就解決了。
大家注意到,不可看注疏,看注疏你根本就是生死凡夫,不出三界。你用你 的悟性真悟出來,真得受用。大家注意到,古德講,我們后世眾生不憑自己 悟性,多部份是被古人的筆尖所誤,多部份被古人的舌頭所誤,你自己不知 道悟性嘛!所以大家不可假作聰明:「我看過注疏,我知道!鼓悄悴庞肋h(yuǎn) 不知道!永遠(yuǎn)在生死六道之中。不看注疏,不被他筆尖誤,不被他舌頭誤。
■第三十次修學(xué)
「善男子。一切眾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習(xí)便有 頓漸。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
師父:大家看經(jīng)文,把它分析開、分清,它是五性。上面有三性,這里面有兩性。
乘師:上次修學(xué)三種性,五性的差別就是二障的深淺差別。凡夫,煩惱障、所知障 皆沒有辦法斷除,二乘只斷煩惱障,菩薩二障已伏。
今天修學(xué)的這段是外道種性。「一切眾生皆證圓覺」,一切眾生皆能成佛, 入如來的大寂滅海,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只是因緣不一樣,譬如下面它說, 「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我們雖然發(fā)心,可是沒有善知識引導(dǎo),或 者我們發(fā)心不正確,就是在因地時發(fā)小乘心,這樣就不能成菩提正修行路。 如果遇到善知識,自己因地修行發(fā)心正確,發(fā)大乘心,就能成如來無上菩提 正修行路,所以它說「根無大小」。這意思是說,一切眾生皆能證圓覺,根 無大小皆能成佛。假使發(fā)心,但是不能求到善友,又遇到邪師,這樣就沒有 辦法正悟,這就是外道種性。還有一個性,不知道是什么性,我看不懂。
師父:大家仔細(xì)看這段文,我把它暫且分一分,以方便大家修學(xué)。這段文好象是應(yīng) 該到「善男子。一切眾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習(xí) 便有頓漸!购孟蟮竭@里是一個階段。大家各人用各人的智能悟性去解。這 個地方,注疏家有不同的見解,因為經(jīng)文上沒有明確地講。
悅師:這里說五性差別,凡夫種性、小乘種性、菩薩種性,最后那一個經(jīng)文明講出 是外道種性,只有這個比較難分!敢磺斜娚宰C圓覺」,不是說現(xiàn)在就證 圓覺,而是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意思。「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 時修習(xí)便有頓漸!蛊┤缒衬橙寺劦剿闹B法就證到聲聞,聞到十二因緣證到 緣覺,如果聞到六度就證到菩薩。因為他遇善知識的不同,還有他會法的深 淺不同、根機(jī)不同,所以就有頓漸。如果定性的話,一切眾生永不成佛,因 為不定性,所以小乘可以回小向大,大乘可以漸修成就佛果。問題是出在遇 善知識的不同,及根機(jī)不同。
「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谷绻苡龅骄烤箞A滿 的教義,圓教一乘的道理,依這樣修行的話,根無大小皆成佛果。前面是有 頓漸的,這里是指圓教。師父以前有講過圓教菩薩一開始就破無明證法性。
師父:我提一個意見大家參考。這段文從「善男子。一切眾生皆證圓覺。」不錯, 慧悅講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是佛!阜晟浦R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 時修習(xí)便有頓漸。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褂械 人把這段文判為不定性,有的人說是無性,無性隨緣就成為頓漸了,不定性 也是頓漸的意思。所以我們看,判為不定性或無性,其實意思都一樣。大家 各人發(fā)揮,你看的怎么樣?不錯,佛沒說,佛在經(jīng)文上沒說這是什么性。不 定性也好,無性也好,是大家猜佛的意思。
觀師:「一切眾生皆證圓覺」,一切眾生皆可以證到像佛一樣的圓覺境界,一切眾 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阜晟浦R」,假使有殊勝的因緣,受到善知識的 教誨。這個善知識,以前師父有講過,無我的是善知識。所以假如遇到教誨 我們的人是無我的,就是我們的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我們就照 著善知識所教的,依教奉行。譬如我們修念佛,「因地法行」就是念佛,念 佛為因!笭枙r修習(xí)便有頓漸」,頓漸其實是我們自己根機(jī)的關(guān)系。
「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假如依照圓頓的念佛法門,就是正修行路 !父鶡o大小皆成佛果」,因為念佛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所以只要我 們遇善知識,不管我們根機(jī)怎么樣,只要好好念佛的話,因為念佛是因,往 生是果,絕對往生西方凈土,這樣就能成佛果。
師父:大家把里面的文意講出來,慧觀講善知識是無我。還可以講,譬如無我就是 無生,無生就是無性,無性就是無所得,無所得是畢竟空,畢竟空是實相, 實相是法界。
他把這段文會入凈土法門,當(dāng)然我們修行凈土是很好的。主要大家認(rèn)識清, 這段文是講什么性?「依彼所作因地法行」,我們也應(yīng)該了解。誰講?
甫師:天臺判六即佛,第一是理即佛,也就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畢竟成佛,所 以這里講「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挂簿褪菐煾 講一切法皆是無性,所以雖然有很多的種性,譬如二乘的種性、凡夫種性、 菩薩種,但是還是不能離開一切眾生畢竟成佛這種種性。
師父:這個五性,唯識家有提出五性,還有其它的人也說過五性,我們感覺圓覺經(jīng) 說的五性比較圓滿。譬如我們看這一句,剛才慧甫講的「若遇如來無上菩提 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股厦婺且痪洹敢辣怂饕虻胤ㄐ。爾時修 習(xí)便有頓漸!惯@個頓漸在菩薩乘里,天臺宗判別教是漸,圓教是頓,圓頓 嘛!華嚴(yán)宗判小始終,都是漸,圓頓是頓,頓他已經(jīng)說出來了,圓教也是頓 。
「因地法行」,如果按照善知識是無我,善知識是無生,是畢竟空,他的因 地法行,從那里行啊?有沒有講的?為什么我們認(rèn)為別處講五性不如圓覺經(jīng) 講的圓滿呢?別處講五性,差不多講定性,定是什么性。圓覺經(jīng)這段文它有 不定性,所以有人把這段文判為不定,頓漸不定,大小不定,可是皆是佛果 ,一乘佛教義。也有人把它判為無性,所以眾生無性,還是無定性!隨緣 就有頓,隨緣就有漸,隨緣就有大乘小乘。
我把頓漸,根據(jù)華嚴(yán)的說法和大家講一講。小教、大乘、一乘,小教華嚴(yán)宗 判為小乘教;大乘教它判是漸教,漸漸修行,漸教有什么呢?大乘始教、大 乘終教;這一乘教,有的根機(jī)不夠圓滿──頓教,最后判圓教。
天臺也判,天臺判的是什么?藏通別圓,藏教是小教。它判大乘始教和華嚴(yán) 就有一點(diǎn)點(diǎn)差別,華嚴(yán)說這是大乘始教,它舉例子譬如唯識宗。天臺判這些 為通教,我們看通教的意思包括小乘,通大通小。它自己解釋,下通藏教, 上通別圓,叫通教。天臺判終教為別教,別教有次第的。它也判圓教,天臺 不判頓教,什么原因呢?小乘里也有頓教,也有頓根機(jī),通教也有頓漸根機(jī) ,別教里也有頓漸根機(jī),都有頓漸,所以不別判。華嚴(yán)把它拿出來單獨(dú)判, 它除去藏通別以外的,另有一輩人是頓性根機(jī),別判。那么這么一來,華嚴(yán) 就判小始終頓圓,天臺除去頓教,所以判藏通別圓,頓教都隱在里面去了。 大家對這段文,都搞清楚了,我們再看下一段文。
我告訴大家,這段文有的人判為無性,五性中有無性;有的判為不定性,為 什么不定?漸頓不定,大小不定。所以根據(jù)這一性,華嚴(yán)家說別有一類是頓 根、頓性人,判為五教。天臺認(rèn)為藏通別里皆有頓性,等會兒我們查注疏就 清楚了。
「若諸眾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為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非眾生 咎。是名眾生五性差別。」
師父:這項很清楚了。「遇邪見者」,要清楚什么是邪見?誰看懂的先講?你已經(jīng) 知道什么是善知識,善知識是正見吧?慧觀提出來了,什么是善知識,那就 是正見,和他相反的就是邪見。
經(jīng)師:什么是邪見?沒有正知正見,也就是不如實知,不如實見。經(jīng)上有講,見一 切法皆悉平等清凈,是名正見。什么叫平等清凈呢?所謂平等清凈就是無我 、無生、實相、畢竟空、中道義,知道這些法是謂正見。反過來說,不知道 一切法無我、無生、實相、畢竟空、中道義,就是邪見。因為他不懂二諦法 ,不懂真實法,所以他于一切法執(zhí)著,落入遍計執(zhí),落入三涂六道種種的邪 見。
師父:慧經(jīng)提出來什么是正見,根據(jù)正見就知道什么是邪見了。
觀師:剛才師父提到無我,常常很懺悔有所得心,要學(xué)習(xí)無所得心、無我。眾生都 想求善友,眾生都會求佛菩薩,佛菩薩是善友,菩薩是不請之友。可是因緣 不好遇到惡知識,那么就沒有辦法得到正悟,因為沒有正知正見就不能會到 實相。所以我見、有所得的話,不能得到正悟。這樣的眾生很可惜,學(xué)習(xí)邪 見,變成外道種性。本來他有佛性可以成佛,可是他這種無性隨著這不好的 緣,變成外道種性。這是邪師的過錯,不是眾生的過錯。所以有一句話:「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惯^患在自己有邪見,還要跟人家講。所以我們要學(xué) 當(dāng)善知識,不要變成惡知識。
師父:這段很重要啊!既然知道無我是正見,執(zhí)著有我就是邪見。有我就是有我相 ,執(zhí)著有我相就是邪見。有我相一定有人相、眾生相、壽命相,執(zhí)著有眾生 相、壽命相,就是邪見。總說一句,執(zhí)著有相是不是都是邪見啊?這可以發(fā) 揮很多了。
這是很重要的,大家要徹底認(rèn)識清,徹底認(rèn)識清,眾生得益無量,佛教得益 無量,你自己本身也得益無量。大家再發(fā)揮,什么是邪見呢?不知第一義空 都是邪見,大家都可發(fā)揮!
邪見者,就是破見,略說有五種,廣說按印度說有六十二邪見。所以寧可破 戒,不可破見。破戒的話,一個人受果報;如果破了見,挑盡天下眾生眼目 。剛才誰還要講?
聞師:這段是從緣起說。師父開示我們,佛法沒有人說,有智不能解。還有一句話 ,法華經(jīng)講,佛種從緣起。一切眾生皆證圓覺,皆有佛性,為什么有五性的 差別?眾生因為緣起的緣故,無性隨緣?墒窃诰壠疬,經(jīng)上常開示我們, 要發(fā)愿遇善知識,發(fā)愿生生世世得遇大乘法。
因為他因緣不具足的緣故,遇到邪見人。佛種既然從緣起,緣起不可執(zhí)有, 不可執(zhí)空。如果真正會到佛法,法中無我亦無人。我們知道佛法是畢竟空, 因為緣起的緣故。
佛法里也有外道,凡是不能深入二諦,都有所偏,這樣也叫外道種性。「遇 邪見者」,就是他落于遍計所執(zhí),認(rèn)為緣起法是有,執(zhí)有、執(zhí)空、執(zhí)斷、執(zhí) 常,都是邪見!肝吹谜颉梗沒有辦法體會到佛法的真實義,不能證 實相法。如果約般若講,眾生以有所得心,落入遍計所執(zhí)。
這里講,這些都是邪師的過錯,也就是他沒有遇到善知識的緣故,不是眾生 的過錯。「五性差別」,五性都是緣起故,無性隨緣才開出種種的差異。眾 生雖具這無性,皆具佛性,可是為什么有修學(xué)的漸次、根性的大?皆是我 們不逢善知識的緣故。一個是不逢無我的善知識,一個是不逢如來正知見的 緣故,才有眾生五性差別。
師父:大家都知道了,有我是邪見,無我是正見。這是什么法?緣起性空,性空 緣起。緣起性空,有我沒有我?性空緣起,有我沒有我?這個樣知道緣起法 是正見。畢竟空,緣起性空,有沒有緣起啊?沒有。性空緣起,有沒有性空 ?這叫畢竟空。
我們就知道,緣起法是正見。緣起性空,緣起可得嗎?性空緣起,性空也不 可得,不可得是正見。緣起性空,文字相即非文字相;性空緣起,無文字相 即是文字相。這是緣起法,是正見。大家應(yīng)該認(rèn)識,色即空,空即色,是正 見。依他起是圓成實,是正見。無性隨緣,隨緣無性,是正見。無性隨緣, 無性不可得,不可得它無上也無下,「是法平等」。隨緣無性,隨緣既然無 性,也不可得,也是「是法平等」,叫無上菩提。所以說,如果得其正見的 話,根無大小皆成佛果。
現(xiàn)在我們把它總結(jié)以后,就查注疏!干颇凶。若此二障未得斷滅名未成佛 !惯@段文是凡夫性。
「若諸眾生永舍貪欲先除事障。未斷理障但能悟入聲聞緣覺。未能顯住菩薩 境界!惯@一段文是什么性?聲聞緣覺性。
「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欲泛如來大圓覺海。先當(dāng)發(fā)愿勤斷二障。二 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菩 提及大涅槃!惯@是菩薩性。
「善男子。一切眾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習(xí)便有 頓漸。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惯@段文我們假設(shè) 是不定性,也有人說無性。
「若諸眾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為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非眾生 咎。是名眾生五性差別!惯@是第五外道性。好!查注疏。要知道,第一個 凡夫性,經(jīng)上沒說,一般的注疏家說是凡夫性。佛只說「未成佛」,因為什 么?如果說有凡夫性,是定性有,佛沒說,佛經(jīng)上說「未成佛」。不定性, 經(jīng)上也沒說。
五性的差別,千萬不要落入定性。其它的各宗也判五性立五性,它就落入定 性,很多人詬病,所以不對。不可能有定性,隨緣無性,無性隨緣嘛!還是 那個道理。無性隨緣,才有五性差別;五性差別,皆是隨緣無性。如是見者 ,是為正見。如果定有凡夫性,凡夫性已經(jīng)決定了,怎么能成佛?所以佛經(jīng) 上說他「未成佛」。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jīng)近釋卷三?一七九上?二)「一切眾生皆證圓覺。云何 而有五性差別。」這是總結(jié)問題,一切眾生皆證圓覺,為什么還有五性差別 ?誰能說出道理?我們先不看他的文。無性隨緣就有五性差別,對不對?雖 有五性差別,還不礙乎皆成圓覺,什么道理?隨緣無性!如此見者,非是 邪見。
「答。眾生雖同證圓覺性。由彼所遇善知識者;蚴谴蟪;蚴切〕。或人 天乘。各各不同。彼即以已(己)之所證所得者示人。故聞法者隨波(彼) 熏習(xí)。依彼所作因地法行修習(xí)。便有頓漸不同!惯@是說什么?是不是說明 隨緣?法不孤起,因緣而起。
「若得值遇大善知識。示以無上菩提正修行路。令彼得沾平等甘露法味。即 無論大根小根皆成佛果!惯@個說法很清楚吧?所以說,唯識宗也立五性, 和這個不同。唯識宗十大論師,其它的論師說熏習(xí)可以生法,法由熏習(xí)而生 。唯有護(hù)法菩薩講,熏習(xí)可以增長,隨緣嘛!因為無性才受熏習(xí),如果有性 的話,受不受熏習(xí)?所以熏習(xí)可以令增長,就是隨緣無性,無性隨緣。這 個人僅僅講后面一段無性,有人把它列為無定性。知道無性隨緣,無性隨緣 就有五性,隨緣無性就是同證圓覺。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jīng)直解卷上?一○九上?一八)「五性者。一凡夫種性。 二二乘種性。三菩薩種性。四不定種性。五外道種性!宫F(xiàn)在大家對這段文 有大概的認(rèn)識吧!人家問你,圓覺五性是什么性啊?你們大家背一背。圓覺 五性主要是,無性隨緣有五性,隨緣無性皆是圓覺妙性。 「此初凡夫種性也」,這是第一個凡夫種性。不過經(jīng)上我們知道,佛沒說。 佛說的是什么?未成佛。后人定為凡夫性。
「此二乘種性也。以二乘人。但斷六識三毒。離分段生死。故云永舍貪欲。 經(jīng)云。但盡生死。謂為滅度。其實未得一切滅度!苟朔N性,我們修學(xué)時 在十二因緣都搞清了吧!事從那里講?愛。理是從那里講?無明講。因為這 個原因我們知道,我們眼看要修學(xué)彌陀要解,蕅益大師他立事一心不亂、理 一心不亂,事持和理持,事持是見思先脫落,那是從那里修?不見自性佛 。理一心不亂見自性佛,破無明見自性。因為修學(xué)圓覺經(jīng),我們也可以了解 彌陀要解,蕅益大師他怎么判,他為什么立事持、理持,原來是根據(jù)這個東 西立的。
「此菩薩種性也。三賢伏二障。地上斷二障!狗鲜俏磾,按照華嚴(yán)講 ,斷習(xí)氣才叫斷,地上斷習(xí)氣。它和唯識宗所說的不同,唯識宗說現(xiàn)行種子 。華嚴(yán)宗說,現(xiàn)行種子以外還有習(xí)氣,習(xí)氣最微細(xì)了。
「論云。分別二障極喜無。六七俱生地地除!苟希A嚴(yán)判有分別,譬如 煩惱障有分別煩惱障,事障有分別事障,理障有分別理障。這個還淺顯,還 有俱生,我們本來就有的,那就和習(xí)氣有關(guān)系了。它有分別、俱生兩種,一 旦到地上是分分?jǐn)嗑闵厍笆菙喾謩e,所以說「地地除」。斷分別僅僅說 伏,斷俱生才是根本!噶呔闵,六七識的俱生,俱生我執(zhí)、法執(zhí),分 別是分別我執(zhí)、法執(zhí)。 大家想要了解這個,可惜華嚴(yán)宗著作不太齊全。后人作的,清朝續(xù)法大師作 五教儀,上面分析得很清楚了。信位菩薩斷什么東西,住位菩薩斷什么,行 位、向位斷什么,地位斷什么,把分別我執(zhí)、分別法執(zhí)、俱生我執(zhí)、俱生法 執(zhí),說得很詳細(xì)。前面淺顯的斷現(xiàn)行,現(xiàn)行我執(zhí)、現(xiàn)行法執(zhí),大家可以找來 看。五教儀,續(xù)法作的,不過看那個東西很費(fèi)腦筋。
「若金剛道后。異熟已空。則二障永斷。」金剛道后就是等覺了,沒有異熟 識了。等覺以前皆受異熟識,到等覺以后就永斷了,轉(zhuǎn)身成佛!讣慈肴鐏 大涅槃海」。
「此不定種性也。若言一切眾生皆證圓覺。則各各皆是如來種性矣。」皆是 佛種性!负斡胁欢ㄖ钜5烁魅怂錾浦R。依各自修因地法行而開 示之!惯@是隨緣,無性隨緣,一切諸法以無性為性,佛也是以無性為性。 所以法華經(jīng)說,佛種從緣起。
「因此修習(xí)。則有頓漸不同。此不定性。在師不在根。」不是根有五性,在 師根機(jī)大小才有不定性!杆^聞熏成種也。若遇大善知識。以如來正修行 路開導(dǎo)修行。則根無大小。皆成佛果。此顯佛性是一因師不定故。楞伽要親 最勝知識也。」親近善知識,要親近最勝的善知識。這個很重要啊!佛問阿 難說,阿難你修佛道和善知識有什么關(guān)系?阿難說,我成就果位,善知識占 一半功德。佛說,不對!你成就果位,全部是善知識的功德。
「此則三乘皆不定攝」,聲聞、緣覺、菩薩皆是不定性,看你遇到的是怎么 樣的老師了。
「若諸眾生雖求善友」,「此外道種性也」,經(jīng)上說的。這是在現(xiàn)前,也可 以說是在分別我執(zhí)、分別法執(zhí)里頭!讣仍埔磺斜娚宰C圓覺。無有不成佛 者。何得有邪!篂槭裁从行埃繜o性隨緣有邪有正。「良由所遇邪師邪教。 故成邪耳。此但邪師之過。非眾生佛性之過也!惯@個人講得很清楚!复 經(jīng)圓教大乘。無機(jī)不攝。以因師邪而邪。若舍邪歸正。無一不成佛者。闡提 作佛義見于此!惯@個人說得很好。一闡提也可作佛,佛性是無性。∷ 闡提也可作佛。
經(jīng)師:師父!我來念一段文好不好?
師父:好!念吧!
經(jīng)師:因為剛才看到這段文,看得很法喜,我來供養(yǎng)大家!阜晟浦R。依彼所作 因地法行。爾時修習(xí)便有頓漸!惯@段文是講不定性,不定性非眾生本覺性 地不同,眾生本覺性地是無性為性。一切眾生本來平等一如,以無性的緣故 ,所以隨緣而現(xiàn)種種差別,因為有種種差別的緣故,善知識所教不同。它提 到眾生本覺性地是一,因為他各個因緣不同,而有種種差別,是為不定性也 。
師父:所以大家記住,一切佛法不出一句話,無性隨緣,隨緣無性。隨緣無性是佛 法身,無性隨緣是佛報化身。隨緣無性是法身德,無性隨緣是般若德、解脫 德,皆是這個道理。你在名相求,得不到的。所以有人出去到大禪師那兒參 學(xué),回去給他師父洗澡,摸到師父的脊背說:「好一個如來藏,可是沒有佛 !」他師父天天看經(jīng),旁邊有一只蒼蠅在窗戶上飛不出去,給紙擋住了。 弟子說:「你這東西天天鉆紙干什么?那里不能出去?」他師父一聽怎么怪 怪的,原來他開悟了。人家是從性上開悟,我們勉強(qiáng)從教門下求悟。好!下 課了。
■第三十一次修學(xué)
師父:大家耐心地修學(xué),漸漸地入諦理,如果你入二諦以后,慢慢地其它諸諦皆可 入。我們末法時期眾生根機(jī)太差,長期熏習(xí),慢慢地首先先接近總相法,我 們不敢說得總相法,我們得不到。接近總相法以后,你就認(rèn)清什么是佛法, 愈來愈認(rèn)識了,慢慢地再努力不退。一本原則,深深入!慢慢就漸漸了解別 相法。到了解別相法的時候,你感覺很奇怪,這個東西很奇怪,怎么奇怪法 呢?到這個地步你就知道了,你漸漸地更深入知道真正的佛法,那你才是真 正釋迦牟尼佛的弟子,F(xiàn)在我們大家隨佛出家,是名字。
大家為什么要深入其法呢?你出家一場為了什么?從這里深入的話,可以得 菩提,可以得涅槃。末法時期的眾生根機(jī)愈來愈差,不知道有幾個人可以入 ,可能很少很少了,因為這個智能被什么障住了?貪瞋癡、八難。最要緊的 是淫欲,如果有人能決心斷淫欲的話,漸漸可以入。不斷淫欲,障住了,來 生還是墮落三涂六道。
五性差別,我們已經(jīng)搞清楚了,第一個是什么性?凡夫性。第二個是什么性 ?二乘。第三個?菩薩。第四個?不定性。第五個?外道。現(xiàn)在搞清楚了, 圓覺五性就是講這個。
「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fā)未悟。乃至示現(xiàn)種種形相逆順境 界。與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無始清凈愿力。」
師父:「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大家看前文,菩薩種性怎么講的?「善男子。若諸 末世一切眾生。欲泛如來大圓覺海。先當(dāng)發(fā)愿勤斷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 入菩薩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菩提及大涅槃。」 前面講先伏二障,理障是什么?無明;事障是什么?愛,由這個地方出來大 悲方便。
現(xiàn)在大家應(yīng)該知道,什么是愛,什么是慈悲,應(yīng)該知道了。
根據(jù)禪宗過來人說的,如果慢慢深入,認(rèn)識佛法以后漸漸深入,有一天認(rèn)識 自己本來面目,那就到生死邊了。再跨進(jìn)一步,就百尺竿頭更進(jìn)一步。誰發(fā) 揮?
悅師:什么叫大悲?什么叫愛見大悲?因為菩薩破無明是大悲,如果沒有破無明, 就是愛見大悲。「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fā)未悟」,這個未悟就是指 我們凡夫,廣泛地講菩薩以下都是。師父上次有講,經(jīng)上沒講凡夫種性,只 有講「未成佛」,也就是這個「未悟」的意思。
以什么方便呢?「乃至示現(xiàn)種種形相」,示現(xiàn)六道。「逆順境界。與其同事 化令成佛!雇戮褪撬臄z法里的同事攝;畛煞鹁褪撬姆奖悖菫榱 導(dǎo)入一佛乘。前面也有講什么方便,就是斷二障的方便,就是煩惱障、所知 障,度化眾生令二障斷盡,才能成佛。這個都是「依無始清凈愿力」,清凈 愿力,清凈就是無所得心,也就是金剛經(jīng)所說的,度盡眾生而實無一眾生得 度者。
師父:大悲方便,這和菩薩留愛潤生有什么關(guān)系?誰講?
乘師:「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fā)未悟」,菩薩度化眾生要有愿心,這愿心 和我們凡夫不一樣,我們凡夫都是愛見大悲。菩薩有大悲方便,因為他有愿 心度化眾生,知道一切法都是緣起法。緣起法無性,會歸于佛種性,悲智雙 運(yùn)。以智導(dǎo)悲,依他起不落入遍計執(zhí),這樣就無礙。再加上愿力,以愿力斷 二障──煩惱障、所知障,就能普度眾生無礙。知道緣起無性的方便法,來 入世間開發(fā)未悟,開發(fā)無量的眾生,因為沒有方便就沒有辦法度眾生。
「乃至示現(xiàn)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其同事化令成佛!蛊┤缬^世音菩薩度化 眾生,應(yīng)以何身得度者,示現(xiàn)何身而度化,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 攝法教化眾生。以無性法度化眾生,知道緣起無性,無性緣起,不變隨緣, 隨緣不變,這樣度化眾生,就不會起我人眾壽相,使一切眾生皆能成佛。
「皆依無始清凈愿力」,無始劫來因地修行,就知道法性無性,這樣度眾生 ,才不會有染凈的差別。
師父:什么是「逆順境界」?菩薩、佛度化眾生,和父母教導(dǎo)我們,老師教導(dǎo)我們 也是一樣。有一種逆教、順教,順教在佛講起來叫攝受,逆教叫折伏。老師 教學(xué)生也是一樣,好象是「你聽話!你很進(jìn)步,給你打九十分!惯@是攝 受,順教。壞學(xué)生,打柳條子,打教鞭──責(zé)罰,那是逆教。
現(xiàn)在五濁惡世眾生惡性太重,你順教則謗你,逆教則仇恨你,和你結(jié)冤仇, 這不好教。所以逆是折伏,順是攝受。誰要講?
聞師:這里提到菩薩,為什么叫菩薩?前面經(jīng)文有說如果理障、事障(就是所知障 、煩惱障)俱斷,就是成佛。菩薩是二障已伏,他只伏無明,因為若斷就是 成佛,煩惱障他也沒斷,因為斷的話,就不能入生死度眾生。我們知道眾生 皆以淫欲而正性命,皆以愛見來世間的。菩薩不一樣,以伏二障的因緣,所 以能方便入生死不染生死度眾生。這邊的菩薩是圓伏二障的菩薩,菩薩圓伏 所知障,能清凈無明惑,所以能以大悲方便度眾生。「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 諸世間」,世間是講三界。
「乃至示現(xiàn)種種形相」,我想這菩薩位次可能要判得很高,因為他既然能示 現(xiàn)種種形相,可能是地上菩薩。地上菩薩可以示現(xiàn)種種形相,隨眾生的根機(jī) 示現(xiàn)種種形相度化他,這一定要分證法身的菩薩才可以。
「與其同事化令成佛」,以四攝法來度化眾生,同事是四攝的最后一個,布 施、愛語、利行、同事,同事有兩種,記得以前佛綱有講到,菩薩苦與眾生 同,就是入諸苦惱的世間度眾生,攝他向道,才叫同事攝。另一個是樂事同 ,菩薩以勤斷二障此法教導(dǎo)眾生。
「皆由無始清凈愿力」,為什么叫無始清凈愿力?眾生所以不清凈是因為愛 見(事障)和無明(理障),障蔽我們自性清凈心。菩薩破無明能清凈所知 障,所以無始的清凈愿力也就是菩提心,菩提心能自度及度人。不同于二乘 ,二乘不回入娑婆,菩薩以清凈愿力,以愛潤生,假方便度眾生。無始清凈 愿力是講到菩薩的大悲愿心,他是從他的本愿力來的。
師父:你們大家逐漸都講出來了,我可以解釋解釋。大家想一想,這是那類菩薩? 他是斷所知障,留煩惱障,留愛潤生,是這類菩薩是不是?前面講二障已伏 ,斷了所知障,不取所知障的果,還留煩惱障,留愛的一念嘛!等金剛道后 一時頓斷,所知、煩惱一時頓斷,轉(zhuǎn)身成佛。所以這個時候,所知障、煩惱 障都叫伏,他可以入世間,這類菩薩以大悲方便能入世間。
現(xiàn)在末法時期一般的眾生胡涂到家了,他說我不求生西方,我要留娑婆度眾 生。這要菩薩才能留娑婆度眾生,到什么資格呢?他所知障已伏,實在已經(jīng) 斷了,留煩惱障的關(guān)系,所以說伏。菩薩破無明、證法性,破無明、證法性 的菩薩叫什么?得無生法忍。得無生法忍的菩薩叫什么?叫分證成佛。分證 成佛在那個地位呢?別教在初地以上,圓教在初住以上。我們那有資格和他 相比呢?如果我們也破無明證法性,當(dāng)然可以留娑婆度眾生。他破無明、證 法性有什么功德呢?圓覺經(jīng)講得很清楚,示現(xiàn)種種形相。我們沒有辦法,生 死、業(yè)報所纏,你怎么能示現(xiàn)種種形相呢?叫你下地獄,你就要下地獄的。 誰再講?
修師:「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fā)未悟」,世間有三種世間,五陰世間、眾 生世間、國土世間,菩薩因為入如幻三昧,能神通變化,所以不一定現(xiàn)有情 眾生度化,有時候也現(xiàn)無情來度化,如地藏經(jīng)講的。所以示現(xiàn)種種,開發(fā)未 悟,好比菩薩看到落葉、流水都能開悟。
「乃至示現(xiàn)種種形相逆順境界」,示現(xiàn)六道種種眾生,度化世間!甘粳F(xiàn)種 種形相逆順境界」,逆就是示現(xiàn)折伏責(zé)罵這些逆境,我感覺出家以來,都是 師父的逆教成就我的道心。有時候我想一想,今天能道心堅固,是師父責(zé)罵 出來的。有時候都很感激,覺得這都是佛菩薩的安排。因為順境很容易墮落 ,不知道上進(jìn),所以菩薩會示現(xiàn)種種的順逆境來度化眾生。逆緣可以作我們 的增上緣,這都是菩薩示現(xiàn)來度化我們的。
「皆依無始清凈愿力」,因為菩提心就是我們的清凈心。我們的清凈心橫遍 十方,豎窮三際,所以是無始的,沒有始終的。
師父:世間有兩種世間:有情世間、器世間,天臺判的有三種:五陰世間、眾生世 間、國土世間。五陰是一種,緣起法緣起眾生世間、國土世間。剛才慧修講 的是三種世間。
「種種形相」,大家不要胡涂!你想一想,有位菩薩──觀音菩薩怎么樣 。烤椭浪麨槭裁船F(xiàn)種種形相了,誰講?
經(jīng)師:這段文是講菩薩的大悲心度化眾生!干颇凶印F兴_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 開發(fā)未悟。」菩薩以大悲和方便,從這里可以看出來,大悲是指悲心,方便 是指智能,悲智雙運(yùn)。我們了解世間的一切緣起法本來是幻現(xiàn)的,本來是如 幻三昧,游戲人間。這樣的話,他本身才能夠自在,才能入世間開導(dǎo)一切眾 生,乃至示現(xiàn)種種形相,入諸世間「與其同事化令成佛」。
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講到,應(yīng)以何身得度者,當(dāng)現(xiàn)何身。應(yīng)以童女身得度 ,當(dāng)現(xiàn)童女身;應(yīng)以居士身得度,當(dāng)現(xiàn)居士身;應(yīng)以菩薩身得度者,當(dāng)現(xiàn)菩 薩身。他示現(xiàn)種種的形相來給我們作榜樣。例如金山活佛示現(xiàn)種種逆境,來 度化我們,使我們向道!概c其同事」,他度化我們是自度、化他,令我們 向于佛道,令我們成佛。
「皆依無始清凈愿力」,依無始自性清凈心才能成就大圓滿覺智。講到這里 ,我很感動的是有一首偈,說菩薩的自性清凈心不可思議,可以度化眾生。 那首偈是:「菩薩清涼月,悠游畢竟空,眾生心水凈,菩提影現(xiàn)中!蛊兴_ 有大悲心,有權(quán)巧方便,所以可以度化一切眾生,都能成就菩提道。
師父:大家想一想,清凈愿力每一個人都有,你都發(fā)了!無始清凈愿力,你都發(fā) 了!笩o始」,剛才慧修講了,清凈故,無生無滅嘛!「聞鐘聲煩惱輕」, 下面還有一句?(答:智能長菩提生。)那你不就是發(fā)了愿力了?要不度眾 生,怎么叫佛呢?誰講?
觀師:這里講到菩薩。我們假如遇到什么事情,都以佛菩薩為歸依,所以菩薩在世 間是我們的依靠,我們都喜歡和菩薩在一起。菩薩為什么能讓眾生這樣歸依 呢?由于「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fā)未悟」,這里的大悲是同體大悲 ,菩薩為什么能夠同體大悲呢?因為他把眾生當(dāng)作他的法身。大悲方便就是 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溉胫T世間」,是留愛潤生。本來他可以不在世間, 因為世間假如沒有佛菩薩,永遠(yuǎn)不能得度,所以佛菩薩以大悲故入世間。「 開發(fā)未悟」,開示悟入,讓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
「乃至示現(xiàn)種種形相」,例如觀世音菩薩!改骓樉辰。與其同事化令成佛 。」示現(xiàn)折攝。很早以前師父講過,釋迦牟尼佛說娑婆世界怎樣不好,是折 門;阿彌陀佛是攝門,依報、正報是怎么樣莊嚴(yán),很快成就佛道,度化眾生 ,所以大家要趕快往生西方。如果遇到很不好的境界,我們都要想那是增上 緣。
「與其同事」,佛菩薩會示現(xiàn)和我們同一體,同事是講四攝的一種!富 成佛」,是度一切眾生皆成佛!附砸罒o始清凈愿力」,佛菩薩是愿,不是 業(yè)。因為清凈愿力,可以使我們帶業(yè)往生。例如印光大師見一切人皆是菩薩 ,唯我一人是凡夫。所以遇到任何逆順境界,我們可以想那是佛菩薩示現(xiàn)的 ,可以使我們向內(nèi)觀照。
另外還有一點(diǎn),我們既然很歡喜佛菩薩示現(xiàn),我們自己也要學(xué)習(xí)菩薩道。我 們在受戒時,問:「你是菩薩不?」就要答:「我是菩薩!挂馑家嵝盐 們實行菩薩道,菩薩戒里都有教我們要怎樣學(xué)菩薩,經(jīng)法里也有教我們學(xué)菩 薩。例如二諦理,二諦就是菩薩所修,因為菩薩深入二諦,他能隨緣不變, 不變隨緣。所以我們知道菩薩很可貴,我們應(yīng)該學(xué)習(xí)當(dāng)菩薩,讓眾生歡喜。 我們一起來共勉!例如我們學(xué)戒律,戒律有菩薩戒可以依循。念佛方面,以 前師父有講過,菩薩坐禪唯念一佛。行菩薩道只有念佛最容易成就,菩薩教 我們念佛,才是無所得心、無我心,最主要是要讓我們成就佛道。
師父:慧觀發(fā)揮到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這個大悲方便就是那個。菩薩已經(jīng)斷了所 知障,不變嘛!為了隨順眾緣故,留愛之一念潤生,就是不變隨緣。雖入娑 婆度眾生,可是不變,這是二諦之德、二諦之功。希望大家各自努力!你要 知道,你要是真正得到受益,將來是不退菩薩為伴侶,命終之后有很多不退 菩薩為你伴侶。什么是不退菩薩?八地以上。要不然的話,兩眼一閉,此命 一過,黃泉路上獨(dú)來獨(dú)往,那就苦了。不要認(rèn)為眼前還算平安,沒有幾天啊 !人生無常!就算你長壽,也活不了幾年。
希望大家各自努力!障住你智能不開的,是淫欲一項,如果有人真正除淫欲 ,一日千里。現(xiàn)在開始查注疏。你出家一場,所為何事?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jīng)要解卷上?二三八上?一六)「方便為設(shè)化之通軌。示 現(xiàn)形相。如觀世音隨類應(yīng)身。逆順者;驗橛H友以引之;驗樵辜乙圆乐。 同事者。四攝之一。意該余三!惯@個「該」當(dāng)「包含」講!敢庠撚嗳 ,就包含了其余三項,四攝法中僅僅說其一項同事攝!钢^布施愛語利行。 清凈愿力。非希望報恩。亦非愛見同體大悲。清凈大愿性本具之。非別新得 !鼓銈兛矗思医忉尩煤芎,你們大家都也發(fā)揮過了,都講過了。
全部佛法不出二諦,法藏講過了嘛!什么教義、理事、有無、色空……那都 是二諦!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jīng)直解卷上?一一○下?一)「此答菩薩回入塵勞有幾方 便之問也。謂菩薩利生方便雖多。唯以大悲為首。」有一部經(jīng)叫什么經(jīng)。 好象是毗盧遮那成佛大神變加持經(jīng),它說菩提心以大悲為首!复笤赋种。 以同事攝之。是為妙行。然菩薩度生。以四攝法。所謂布施。愛語。利行。 同事。此經(jīng)重在斷欲為首故。獨(dú)稱同事。為斷愛之妙行也。茍非愿力所持。 冒然同事。無不墮者。故要依無始清凈愿力也!骨鍍粼噶Σ拍懿粔櫬,如 果冒然同事叫什么呢?愛見大悲。
所以世間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愛?什么叫慈悲?你要是讀過圓覺經(jīng)就知道 了,有無明是什么?愛!沒有無明是慈悲。無明是執(zhí)我,執(zhí)我的是愛,無我 是慈悲,沒有我就沒有分別,有分別就是愛,沒有分別是慈悲。有分別就分 別我人眾壽,有我人眾壽相是愛,沒有我人眾壽相是慈悲。我人眾壽相皆是 取相,取相叫愛,不取相的,實相無相的叫慈悲。取相皆有所得心,有所得 的叫愛,無所得的叫慈悲。這很容易,你再以二諦分別,遍計執(zhí)的叫愛,依 他起無性叫慈悲。這個法無性隨緣,隨緣無性叫做慈悲,不知道的執(zhí)著定性 叫愛,這不是很容易分別嗎?所以世間法不知道二諦,把愛和慈悲抬杠抬得 一塌糊涂,結(jié)果還是沒搞清。
我們今天講到此地,時間到了。入法以后,你自己可以分析、可以知道什么 是愛,你也可以講出道理來。大家要力爭上游,逆水行舟,不進(jìn)則退,愈距 離愈遠(yuǎn),遠(yuǎn)遠(yuǎn)落后。
▉第三十二次修學(xué)
師父:我們修學(xué)佛法,不根據(jù)我見,世間法一切學(xué)問都是從我見發(fā)揮的,所以叫主 觀觀念。我們不根據(jù)主觀觀念,完全憑諦理推尋,我們恐怕以我見破壞佛法 ,所以處處根據(jù)諦理。所以我才號召大家,以二諦修學(xué),你要是會用的話, 二諦、三諦、一諦、無諦,都隨便你說!佛法大家都知道,我見是第七末那 識。我們要信受佛語,依教奉行,根據(jù)佛所說的教理,不要服從自己的我見 。
修學(xué)的時候,根據(jù)諦理推演出來,合乎諦理的,叫合理、如實,就對,這點(diǎn) 大家要注意到。大家了解這個道理,我們繼續(xù)修學(xué)圓覺經(jīng)。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于大圓覺起增上心。當(dāng)發(fā)菩薩清凈大愿。應(yīng)作是言。愿 我今者住佛圓覺求善知識莫值外道及與二乘。依愿修行漸斷諸障障盡愿滿。 便登解脫清凈法殿。證大圓覺妙莊嚴(yán)域!
我們今天把長行文修學(xué)完,大家先看這段文。大家看文要看出它的要點(diǎn),「 若諸末世」,什么是末世?「一切眾生」,包括什么?「于大圓覺起增上心 」,大圓覺是什么?增上心是精進(jìn)心。「當(dāng)發(fā)菩薩清凈大愿」,清凈大愿和 發(fā)菩提心有什么關(guān)系?大家看,先把文的脈絡(luò)找出來。
「漸斷諸障」,這個「諸」字,好象很多,看上文好象只有兩個吧?誰會通 的可以講。
大家知道,根據(jù)諦理發(fā)揮!
悅師:師父!我先講,不然愈等愈緊張。這段文是從依他起邊說,然后會到圓成實 !溉糁T末世一切眾生」,這個末世就是講我們末法的時候,乃至一切六道 眾生。「于大圓覺起增上心」,這大圓覺我們知道它有很多的名相,譬如自 性清凈心、佛性、實相、圓成實性、現(xiàn)前一念心!冈錾闲摹,以前師父有 說,到戒場受增上戒,也就是再精進(jìn)往上的意思。「當(dāng)發(fā)菩薩清凈大愿」, 清凈就是無所得心,以發(fā)清凈無所得心才能和大圓覺相應(yīng)。
「應(yīng)作是言」,以下是佛告訴我們怎么發(fā)愿,因為我們末法眾生不會發(fā)愿。 「愿我今者住佛圓覺求善知識莫值外道及與二乘。依愿修行漸斷諸障障盡愿 滿。便登解脫清凈法殿。證大圓覺妙莊嚴(yán)域!乖肝医裾唛_始住圓覺,住實 相法,住圓成實性。這一定要怎樣?要遇到善知識,遇到無我的人。師父說 無我是善知識,有我就不是善知識,他是教我們以無所得心契入無相法的人 。
「莫值外道及與二乘」,為什么教你莫值外道?因為外道邪而不正,這種邪 師終不會佛究竟了義的法。二乘有什么不好?如果是定性二乘,他不化眾, 違于菩薩的本愿。二乘有所得于空,外道有所得于有,這都是以有所得心, 不契無相法。
「依愿修行漸斷諸障」,漸斷就不是頓斷。這個諸障,前面有講過,煩惱障 、所知障,一個斷愛,一個斷無明;一個破煩惱障,一個破所知障。等到「 障盡愿滿。便登解脫清凈法殿。」清凈法殿是一種形容!缸C大圓覺妙莊嚴(yán) 域」,也就是證大圓覺,證實相法,師父剛才講的,住佛的圓覺,依這種愿 修行,可以證大圓覺域。
師父:這個增上,慧悅解釋增上戒。增上是不住著的意思,持戒不住著于戒,增上 定;得定不住著于定,增上慧。如果住著于戒,被戒所縛;如果住著于定, 被定所縛;如果住著于慧,被慧所縛,一切無所縛,叫做解脫。好!我不多 講了。
策師:「若諸末世一切眾生于圓覺起增上心」,就是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末世一切眾生」,就包括一切眾生,若要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要起精進(jìn) 心。
「當(dāng)發(fā)菩薩清凈大愿」,當(dāng)發(fā)大菩提心,以無緣慈度一切眾生!笐(yīng)作是言 」,就是發(fā)愿「愿我今者住佛圓覺求善知識」,為什么求善知識?因為緣起 法不可思議,無性隨緣遇到外道,你就修外道法。有一句話,近朱者赤,近 墨者黑,你和善知識在一起,你就會有正見的觀念,你和二乘的人在一起, 知見就會歪一邊,二乘偏空。
「依愿修行」,就是依清凈大愿修行。「漸斷諸障」,就是離開遍計執(zhí),離 開所知障和煩惱障,人我執(zhí)和法我執(zhí)。諸障斷盡以后就能證到清凈法身,清 凈法身就是證大圓覺妙莊嚴(yán)。
師父:慧策提出來了,「當(dāng)發(fā)菩薩清凈大愿」,他說這個是發(fā)大菩提心,不錯,因 為這個愿有三個名字,就是菩提心、菩提愿、菩提行。凈土法門根據(jù)菩提心 、菩提愿、菩提行演繹它的意思叫信、愿、行。菩提心就是信,以下就是愿 、行。他這里不講信和行,只講愿,因為這個愿最重要,信愿行以愿最重要 。因為什么?愿是啟發(fā)這個信,信是由愿啟發(fā)的,換句話說,倒過來講,信 是啟發(fā)那個愿,行是完成愿。凈土宗不是也說嗎?雖然念佛,沒有往生的愿 ,不得成就,不也是這個道理?誰再講?
聞師:「若諸末世一切眾生」,這里沒有簡別,所以說一切眾生。「大圓覺」,是 指一真法界,十法界都是妙真如性,一真法界性!冈錾闲摹梗錾闲膭偛 講過,或者是精進(jìn)心,或者是無住心,或者是于一真法界、法界實相起隨順 行,簡單說起信心,信是實相法。實相法不可說、不可得,那才叫「于大圓 覺起增上心」。
「當(dāng)發(fā)菩薩清凈大愿」,菩薩以解大法的緣故,發(fā)大菩提心。大菩提心簡別 三種心:凡夫、外道、二乘,凡夫和外道執(zhí)著一切法有,二乘執(zhí)著一切法空 。菩薩修中道法,發(fā)清凈大愿是會歸中道義,應(yīng)該作如是言,發(fā)這樣的愿, 「愿我今者住佛圓覺」,住是不離的意思,不離一真法界性,不離實相法, 這是我們的因心。因心要假緣來成就,要請善知識來開導(dǎo)我們。善知識就是 無我,教我們中道法的就是善知識。「莫值外道」,因為外道是落于有法的 ,見一切法都是自性法!讣芭c二乘」,二乘會的是無自性法。
「依愿修行」,依我們清凈大愿心起修行,行就是無所住行,一切法是清凈 !笣u斷諸障」,諸障我們講起來有兩種:所知障、煩惱障!刚媳M愿滿」 ,我們眾生迷惑才有障礙,把這障──迷惑心去除就顯現(xiàn)清凈心,滿清凈的 大愿!副愕墙饷摗,解脫也是清凈的意思,契合圓覺。解脫是約斷德來講 的,清凈是約智德來講的,清凈是約本覺來講,解脫是約始覺來講,始覺合 于本覺,這是很勉強(qiáng)分的,事實上是分分證,分分得。「便登解脫清凈法殿 」,這是譬喻。
「證大圓覺」,就是一真法界性。「妙莊嚴(yán)域」,所謂莊嚴(yán)是離開二障── 煩惱障、所知障,簡單講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師父:大家再看它的文,找出它的來龍去脈!溉糁T末世一切眾生于大圓覺起增上 心」,后面它講出來「依愿修行漸斷諸障」!改┦酪磺斜娚,好象就是 前文講的「若此二障未得斷滅名未成佛」,這好象是一般的凡夫眾生。凡夫 眾生發(fā)心是開始,開始就要注意到,注意到什么呢?「當(dāng)發(fā)菩薩清凈大愿。 應(yīng)作是言。愿我今者住佛圓覺求善知識莫值外道及與二乘!刮覀兛匆豢词 么是外道及與二乘?什么是菩薩?前面講「若諸眾生永舍貪欲先除事障。未 斷理障但能悟入聲聞緣覺。」這是二乘吧?這就是簡別,不要發(fā)這個心,求 二乘法的心。凡夫發(fā)心要發(fā)大菩提心,不要發(fā)二乘心,「未能顯住菩薩境界 」。
再看什么是菩薩大愿呢?「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欲泛如來大圓覺海 !购瓦@段文相符合了,「先當(dāng)發(fā)愿勤斷二障」,完全符合。「二障已伏。 即能悟入菩薩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這段文就好象 上聯(lián)對下聯(lián)一樣對上了。
二乘已經(jīng)講過了,什么是外道呢?「若諸眾生雖求善友」,和這段文「求善 知識」差不多,「雖求善友遇邪見者」,邪見是外道,外道是邪見!肝吹 正悟。是則名為外道種性」,大家看看前后文,它根據(jù)前文講的。外道是邪 ,二乘是偏。這五性都講過,誰再發(fā)揮?
這個「解脫」,如果了解它的意思,你就知道怎么進(jìn)入解脫之道了。不解脫 有兩種,都有其障,第一種是自己的我見,主觀觀念障住妙圓覺性,這個障 叫所知障,也叫理障,使他不得解脫,因為他被第七末那識拘束住,總執(zhí)著 我見、我愛、我癡、我慢,不得解脫。第二種不解脫是煩惱,大家不離煩惱 ,不得解脫。前面講的主觀觀念,我見、我愛、我癡、我慢是什么東西呢? 法我執(zhí)。煩惱是人我執(zhí),大家天天生煩惱,它和人我執(zhí)糾纏不清。亦不出生 死之緣,就是分不清,唯有大菩薩才能分別清,二乘算是也分別清,我們凡 夫分不清。實在講起來,它產(chǎn)生的根源也是在第七末那識,一個人我,一個 法我,人我、法我不離我癡、我見、我愛、我慢,不離第七末那識,它被什 么障?被煩惱障障住,不得解脫。
你懂得這個道理,就知道怎么修行了,最起碼你先是不起煩惱,煩惱有很多 種,有很多因緣,慢慢地漸漸斷,那叫斷見思惑。進(jìn)一步再除理障,這樣二 障才能斷。二障斷了,自然解脫,解脫以后無所得!所以它叫清凈。你要 是不清凈的話,就心有所住。
根據(jù)這個道理,大家可以想一想,現(xiàn)在學(xué)佛的人千千萬,幾個能得解脫道的 呢?如果有人求主觀觀念,求煩惱,怎么能得解脫呢?大家試著從這里下步 ,走解脫路。還有人說我是客觀,很客觀的,那廢話!真正客觀不成立,客 觀是相對主觀論,把這個意見、那個意見綜合起來,我的意見再主觀發(fā)表出 去叫客觀觀念,那是相對主觀論,終不是解脫道。誰還要發(fā)揮?
修師:「一切眾生于大圓覺起增上心」,本來一切眾生皆成佛,因為沒有成佛時是 佛,成佛以后還是佛,大圓覺可不可以講我們的本覺地?「起增上心」可不 可以講是始覺?他開始發(fā)心要修行的時候,因為清凈心本來具足一切法,本 來就是成佛,起這個心等于是增上的……
師父:不是可以不可以那么說,就是那個意思。
修師:開始發(fā)心應(yīng)該發(fā)菩薩的清凈大愿,菩薩的清凈大愿就是四弘誓愿,眾生無邊 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xué),佛道無上誓愿成。應(yīng)該作是言 「愿我今者住佛圓覺」,我現(xiàn)在住一真法界中,求善知識要成就佛菩提,不 要遇到外道,因為外道因地不真,果遭紆曲,他不能成就佛果;也不要依二 乘,因為二乘他取有余涅槃,不是究竟涅槃。所以要依清凈大愿漸斷諸障。 二乘斷煩惱障,不斷所知障,取有余涅槃。菩薩他是斷所知障,留煩惱障, 留惑潤生來度化眾生,所以二障斷盡,他愿力就圓滿了,得清凈法身,證大 圓覺,成就佛果。
師父:我和大家講,大家看到文字,見文思義,不可死于文下!复髨A覺」,「大 」翻譯為摩訶,這個「大」有邊際沒有?它和無上是不是有點(diǎn)同樣?「無上 」梵文叫阿耨多羅。圓覺是不是菩提?菩提翻譯為覺吧?圓覺這個「圓」字 和「正」有點(diǎn)關(guān)系吧?這個大圓覺,你想想它和阿耨多羅無上正覺是不是像 孿生姊妹?不錯!增上心是始覺,大圓覺是本覺。
悅師:這里講「漸斷諸障」,就不是頓斷了,他的位次是不是在大乘的始教或終教 ?怎么判呢?
師父:它從凡夫位講起,當(dāng)然漸斷是先斷事障,才斷理障。菩薩是斷了事障,不斷 愛,理障斷完,等金剛喻定以后,一念之間頓斷,叫留愛潤生嘛!
甫師:我想到以前師父的開示,提出來供養(yǎng)大家。這邊的「增上心」就是精進(jìn)心, 以前師父開示說精進(jìn)是精進(jìn)于無所得。所以我體會到這段文的意思,是講悟 無所得,依無所得心修行,這才是菩提行。要先發(fā)愿,以菩提愿的關(guān)系,證 這無所得,叫圓覺。
師父:你們修學(xué)的時候不要講,師父說過怎么樣,不是的,要按諦理推斷,依法不 依人,開發(fā)你自己的悟性。
我現(xiàn)在再和大家講一講,生次第,無明最細(xì):無明生行,行生識,識生名色 ,名色生六入,六入生觸,觸生受,受生愛,愛生取,對不對?愛是粗了。 斷的次第從粗的先斷,二乘人他從愛先斷了,直接斷愛,取有余涅槃,不受 后有。二乘不是說,「梵行已立」,梵行已立就沒有貪愛心、淫欲心了;「 我生已盡」,因為一切眾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所作皆辦」,應(yīng)該斷的皆 斷了;「不受后有」,后面再也沒有生死之有了。菩薩不是,他粗的斷盡, 再斷細(xì)的,漸斷無明。
什么是漸斷無明呢?辟支佛就是漸斷無明,所以他得天眼能看一百個大千世 界,還是有愛著心。聲聞人連自己的父母不管,辟支佛他雖然有愛著心,擴(kuò) 大一點(diǎn),還想到自己的父母。菩薩就不是了,無有停止,直斷無明住地,斷 得最盡了。等到無明住地斷盡了,愛還沒有舍!還度眾生嘛!到等覺轉(zhuǎn)身 成佛了,所知煩惱才一時頓斷,現(xiàn)在大家搞清了吧?
我再講一遍,他從粗的先斷,先斷見思惑,菩薩不是不斷見思惑,菩薩和二 乘不同的是,菩薩斷見思惑以后,他不停止,進(jìn)侵無明,進(jìn)而侵損無明;二 乘不是,斷了見思惑以后,他取涅槃了,不住了,好象讀到中學(xué),退學(xué)了。 菩薩不是,他繼續(xù)讀大學(xué)。一旦菩薩斷了無明,斷到最后,圓教有四十一品 無明,別教有十一品無明。圓教菩薩斷了四十一品無明,到那個時候,還有 一分無明,把那一分無明斷盡,斷了見思惑,完全了了。所以在這一剎那時 間,他同時舍愛,把煩惱障也斷盡。四十二品無明斷盡以后,成佛。
大家懂意思吧?我再講別教菩薩,別教菩薩到初地的時候開始破無明,前面 還都是斷見思惑。一品一品地破,十地破十品無明,等覺位破十一品無明, 十一品無明破盡了,就是金剛喻定,完全具足了,再破一品無明就成佛。在 這個時候叫金剛喻定,破盡十一品無明叫金剛喻定。開始破十二品無明的時 候,就是金剛喻定以后,叫金剛道后異熟空。在這個時候,把愛之一念頓斷 ,把煩惱障頓斷。怎么頓斷?他早就可以斷,他不斷,為了度眾生。就是舍 去這一念,轉(zhuǎn)意生身成為法身了。以前都是意生身,以后是法身,得大自在 了。誰還要發(fā)揮?
聞師:這邊講「一切眾生」,前面提到眾生是妄認(rèn)四大為自身相,般若經(jīng)講眾生是 五陰,照見五陰皆空,就是法身。照這邊的意思,以緣起法來說是可以的, 不是離開眾生來求佛,一切眾生本來就是大圓覺,眾生是眾緣和合而有。如 果說緣起法的話,那法界都是緣起法,所以說「大」。這「大」的緣起法, 它是自性不改,清凈本具,也就是一切眾生本來清凈,就是圓。覺,法本來 沒有迷、覺,一切眾生本來是大圓滿覺,可是眾生迷這法界緣起的緣故,妄 認(rèn)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眾生本來就是佛,我們只是被無始的 無明、虛妄無明所障住。懂這個道理以后就起修,就是從本覺心起始覺,起 增上心,這種心一發(fā)就直至成佛,不退、不休不息。增上心發(fā)的愿是清凈愿 ,這種愿一發(fā)就知道,凡是有所得法,都是離開清凈心。因為凡有所得,不 是見惑,就是思惑,這是粗的講。如果微細(xì)講,有所得也是一種法執(zhí)。所以 應(yīng)該發(fā)清凈大愿,也就是我們要深信圓覺,深信法性,我們要從緣起法深入 。事實上,從緣起法深入,可以直達(dá)佛性,緣起法不是有,緣起法也不是無 ,緣起法也不是非有非無,所以也不可能停留在無邊,也不可能停留在有邊 。
「愿我今者住佛圓覺」,徹證法性,因心都是這樣的求善知識,能教我們?nèi)?法──依緣起法修行,「莫值外道」,因為外道還沒有見法性,二乘偏于空 !敢涝感扌小,依我們清凈大愿來修行,凡有所行皆不違菩提心,這樣你 才能漸斷諸障。漸斷諸障一開始就從無所得下手,這樣是菩薩的因地法行。 因為無所得破一切的見,無所得一直到佛果。
「漸斷諸障」,因為諸障盡了就顯我們的自性清凈心,圓滿我們的清凈大愿 。所以「障盡愿滿。便登解脫!顾^解脫就是將我們所有的虛妄執(zhí)著放下 ,不被所縛,便登解脫,這時便還我們本來的面目,這是法王殿,「證大圓 覺妙莊嚴(yán)域」。
師父:大家老老實實地,以諦理前進(jìn),你慢慢去開發(fā)你的悟性。大家還是受文字相 拘束,「眾生」,實在說是眾因緣生。眾因緣生有兩種,人是不是也是眾因 緣生!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是不是眾因緣生啊?眾因緣 生;、草、樹木、國土是不是眾因緣生啊?所以根據(jù)眾生就分出兩種:一 種是國土世間,這是天臺立的,經(jīng)上說它是無情世間。一種是眾生世間,天 、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六道眾生,經(jīng)上說叫有情。眾生又分出 無情、有情來了,無情叫器世間,就是國土世間,有情叫眾生世間。這里它 講眾生是約有情方面來說。
大家老老實實循序漸進(jìn),你慢慢地悟性會開發(fā),開發(fā)以后你自動就知道經(jīng)中 之義,禪宗就是所謂的開悟,F(xiàn)在我們看偈頌,偈頌就是重頌,我們把它念 一遍: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彌勒汝當(dāng)知 一切諸眾生 不得大解脫 皆由貪欲故 墮落于生死 若能斷憎愛 及與貪瞋癡 不因差別性 皆得成佛道 二障永銷滅 求師得正悟 隨順菩提愿 依止大涅槃 十方諸菩薩 皆以大悲愿 示現(xiàn)入生死 現(xiàn)在修行者 及末世眾生 勤斷諸愛見 便歸大圓覺」
師父:現(xiàn)在查注疏,就查上面我們修學(xué)過的那段長行文。知道緣起,淺顯地說是斷 煩惱障,就是究竟涅槃。
這段文是沒有很深的意思,大家看文就知道了,不必多廢時間。你們現(xiàn)在程 度比以前不同,確實不同,你們自己可以感覺出來。還要實地修行,真斷二 障,所以我們仰仗念佛法門。
(卍續(xù)一六?圓覺直解卷上?一一○下?一一)「末世修行之人。亦當(dāng)以大 愿持心故。不墮邪見也。謂菩薩修行。于大圓覺。起增上心者。此乃決志成 佛之人也!顾馑际钦f,從凡夫一發(fā)心就發(fā)成佛之心!腹氏劝l(fā)愿言。我 今住佛圓覺。志愿成佛。故所求知識。莫值外道邪師及二乘劣解!苟肆 解是偏空慧!笁奈疑聘。愿得菩薩最勝知識。依教修行。漸斷諸障。若得 障盡愿滿。則成就佛果矣。妙莊嚴(yán)域。乃佛之果海也!惯@段文很淺顯,一 看就知道了。
發(fā)清凈大愿,學(xué)佛人一發(fā)就發(fā)菩提心。凈土法門往生要發(fā)菩提心,就是發(fā)那 個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成佛之心,成佛心就是度一切眾生心。一切眾生是什 么眾生?地獄、餓鬼、畜生要度,阿修羅、人、天要度,聲聞、緣覺、菩薩 要度,那叫發(fā)無上菩提心。
(圓覺經(jīng)親聞記?一○○?一?諦閑大師)「此段文因上有五性差別。故特 勸修。我等處此末世。既知圓覺是本有之心。全體具足!贡居兄,慧修 說過是本覺嘛!「不欠絲毫。由此二六時中?炭逃霉。常住圓覺。此圓覺 既是本具。自有體相用之三大。故曰大圓覺。悟得此理。依此起修。起。發(fā) 也。即發(fā)菩提心是也。欲成佛道!褂煞鸬谰褪前l(fā)菩提心,不發(fā)二乘,不 發(fā)權(quán)乘心,發(fā)無上菩提心。權(quán)乘菩薩都不發(fā),權(quán)乘菩薩是什么?十回向以前 的菩薩。
「須發(fā)無上之菩提心。故曰增上。發(fā)清凈大愿者。即四弘誓愿!勾蠹抑v一 講,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xué),佛道無上誓愿成 ,你仔細(xì)想,他根據(jù)什么講的?根據(jù)二諦,不出二諦。「愿我以下。即所發(fā) 愿。七根門頭。念茲在茲。方為住佛圓覺。清凈法殿。即是大圓覺海。從此 方能證得自己大圓覺性。修德既具。性德方現(xiàn)!剐薜戮褪切捱叄薜牢皇 修德,無學(xué)位才是性德!该幻钋f嚴(yán)域」,這段文解釋沒有很深的意思, 大家看文就知道了,不必多費(fèi)時間。今天講到此地,下課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jìn),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dú)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修學(xué)記 文殊章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修學(xué)記 普賢章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修學(xué)記 普眼章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修學(xué)記 金剛藏章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修學(xué)記 彌勒章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修學(xué)記 清凈慧章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修學(xué)記 威德自在章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修學(xué)記 辯音章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修學(xué)記 凈諸業(yè)障章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修學(xué)記 普覺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