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論著 >

復(fù)酈隠叟書

  前略

  竊以釋道本源,原無二致;其末流枝派,實有天殊。

  何謂“天殊”?“殊”在那里?請看下文:

  佛教教人:最初先修四念處觀: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既知身、受、心、法全屬幻妄,苦、空、無常、無我、不凈,則真如妙性自可顯現(xiàn)矣。

  一,觀身不凈:此身皆從前世不凈業(yè)生,有五種不凈,謂:生處、種子、相、性、究竟。大論云:“此身非蓮華,亦不由旃檀,糞穢所長養(yǎng),但從尿道出”。

  二、觀受是苦:領(lǐng)納名受,苦受是苦苦,樂受是壞苦,不苦不樂受是行苦。

  三、觀心無常:心即心王,心王不住,體性流動,若粗、若細、若內(nèi)、若外,皆悉無常。

  四、觀法無我:法名軌則,有善法、惡法、無記法,此等法中求我,決不可得。

  四念處義,請參閱四教儀集注卷四。

  道教約原初正傳,亦不以煉丹運氣,唯求長生為事。后世凡依道教而修者,無一不以此為正宗也。

  佛陀教人觀身不凈,道家唯求長生為事,是謂“天殊”。

  佛教大無不包,細無不舉,不但身心性命之道發(fā)揮罄盡無馀,即小而世諦中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亦毫善弗遺。唯于煉丹運氣等,絕無一字言及,而且深以為戒。以一則令人知身心為幻妄,一則令人保身心為真實耳。此所謂心,乃指隨緣生滅之心,非本有真心也。

  如文可知。后文從略。

  復(fù)尤弘如居士

  前略

  夢東云:“真為生死,發(fā)菩提心,以深信原,持佛名號”,此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此一段開示,精切之極!當(dāng)熟讀之。(中略)看經(jīng)一事,惟恭敬方能得益。若不恭敬,縱得,亦不過依文解義之益;而其業(yè)消智朗、徹悟自心,斷斷無此僥倖!況褻慢之過,有不可勝言者乎?此舉世通病,可為痛哭長太息者!

  這個“痛哭”是在六十年前;如果是今時,恐怕是欲哭無淚矣!好在印祖已生西方,否則不知要如何過日哪!

  復(fù)戚智周居士書一

  前略

  凈土一法,乃徹上徹下之法;非如小乘之法、大乘便不用以修習(xí)也。

  徹上徹下,顯示普被三根。小乘法,大乘非不用修,即以大心修之,小法亦成大囧琺。又,大小在心,不在法,發(fā)菩提心者,隨修之法皆成大囧琺,如四諦法,小乎?大乎?生滅、無生、無量、無作。無作四諦,是大乘圓頓之法。法,焉有大?

  復(fù)戚智周居士書二

  前略

  末世眾生,無論上中下根,皆當(dāng)以勢至念佛法門,自利利人,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反念念自性,性成無上道,此居士所當(dāng)致力者。(后略)

  楞嚴(yán)經(jīng)卷五之末,明根大圓通,即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xiàn)前當(dāng)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是念佛法門的最上開示。

  復(fù)戚智周居士書三

  前略

  古人云:少實勝多虛,大巧不如拙;說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寸。真心為己者,其繹思之。

精彩推薦